浅析《新闻1+1》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

时间:2019-05-13 08: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新闻1+1》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新闻1+1》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

第一篇:浅析《新闻1+1》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

浅析《新闻1+1》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

前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震,加之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状况,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一场复合式灾难。这场灾难给日本带来重创的同时,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带来担忧与反思,更是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身为国家级媒体,也投入重兵对此次灾难予以报道,新闻频道的《新闻1+1》栏目则是顺势而为,分别于3月14日和17日配合推出两期“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节目。本文尝试对《新闻1+1》栏目在此次特别报道中的坚持与改变进行解读,并对此次灾难性报道的节目编排、嘉宾选择、社会责任等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特别报道中的变与不变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2008年3月24日22:00正式开播至今,收视率和评价颇高。该节目常规时长30分钟,以“给您不一样的解析”为诉求。“1+1”的含义,就是一位主持人加一位新闻观察员,两个人在演播室内以谈话的模式,围绕“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三大类选题,进行言论探讨与话题剖析,并配以短片、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基本形式,来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笔者认为,针对此次日本地震的特别报道,该栏目有其变与不变之处。

(一)不变一:“1+1”的操作模式

作为《新闻1+1》栏目核心和成熟的操作模式,“1+1”的表现形式在此次特别报道中并没有改变,在3月14日和3月17日两期共计130多分钟的特别节目直播中,依然是坚持演播室同一时段内,只有1位主持人加1位新闻观察员或者是1位特别嘉宾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并没有像央视其他节目如《中国新闻》一样,同时请进2位甚至更多的嘉宾,对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交叉式的分析和评论。

在配合此次特别报道的同时,《新闻1+1》坚持并发扬了自我的简单质朴风格,这就保持了此次特别节目同日常节目风格和形式的统一,贯彻栏目宗旨、丰

富节目内容的同时,也凸显了《新闻1+1》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栏目品牌。

(二)不变二:直播评论的本质

在日常的直播节目中,《新闻1+1》多由主持人董倩或李小萌搭档新闻观察员白岩松,就某一个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做分析和评论,且以董倩提问为主线,白岩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此次特别报道中,虽然白岩松担纲重任,重新回归到主持人的身份上,另外一个“1”,则是邀请相关专家和人士担任访谈嘉宾,但坚持以直播的方式、主打“评论”的本质并未改变,通过特邀嘉宾对地震灾害和救援、防灾等的评论和解读,加上白岩松本人对节目的综合掌控能力,使得“1+1”互动点评的价值体现的更加明显。

(三)改变一:单主题变多主题

因为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是突发性复合式灾难,这一新闻事件本身就涉及灾害损失、伤亡情况、后续救援、核泄漏危机、国际影响、灾后重建等多重层面和角度,故此,《新闻1+1》在两期特别节目中,也必然不可能再像日常节目一样,每期坚持一个主题来展开。在两期特别节目中,3月14日的直播持续了85分钟,先后分为灾害评判、灾情汇总、国际救援、核爆危机、核辐射危险等多重内容。3月17日直播了53分钟,则是主要锁定核爆危机与解除、我国抢盐风潮、日本各界的震后状态等话题。

可以说,因应这一新闻事件,《新闻1+1》这两期特别报道必然性的选择了对多个侧面和主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从而给观众呈现了事件最新进展的全貌,丰富了特别节目的主题,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

(四)改变二:单嘉宾变多嘉宾

由单嘉宾变为多嘉宾,也是《新闻1+1》在这两期特别节目中的一个变化,笔者认为,这也是必然选择。但这并不与上述提到的“1+1”的不变风格相冲突,因为从节目中可以看出,所有邀请到的嘉宾,都是为了紧紧配合评论主题的内容需求而安排,这些特邀嘉宾按照节目编排的需要,依次分时段进入演播室,在完成任务之后离开,同时切换下一主题,另外一位嘉宾登场。

这样的改变,有别于《新闻1+1》栏目的日常操作方式,当然是基于所谈话题的专业性和节目制作精良的多重需要。但这样的操作,确实可以看出节目前期

是经过了充分的策划:“坚持1+1”对谈的风格,在不同时段依然推进单一主题,从而保证节目思路清晰简单,层次递进明朗。

二、对灾难性报道的几点分析和思考

前面基于《新闻1+1》栏目本身,分析了其在针对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复合式灾难的特别报道中,几点变化与不变,接下来,主要针对特别报道内容本身谈几点分析和思考。

(一)运用多重手段立体编排节目

央视新闻频道对自身有着“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频道专业化”的高要求,也在不断努力促使频道栏目优化重组。笔者认为,《新闻1+1》作为一个优秀的栏目,除了呈现形式的独特和主持人的掌控能力超强之外,幕后团队对于栏目内容的编排成功与否,也是至关重要。在这两期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中,可以看出,整个团队也是在努力践行“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这两项要求,运用多种手段,使共计130多分钟的直播节目变得立体而丰富。

在3月14日的第一次特别直播节目中,观众们看到的开场画面就不同以往,不再是主持人和嘉宾早已在台前坐定,然后主持人几句开场、播放短片、引入问题,嘉宾解答这样一个常规的套路。而是主持人白岩松出现在超大的电子屏幕前,手持指挥棒,像天气预报员一样为观众解读屏幕上呈现出的各种信息。比如屏幕上出现的“地震”、“海啸”、“核爆”三个词汇,观众眼睛跟随着白岩松的指挥棒所指,耳朵听着他的解读,很轻松的就对复合式灾难有了直观震撼的认知。类似的还有核爆危机范围图、遇难者数字等等,都清晰呈现在屏幕上。

而在3月17日的直播中,白岩松采取了同样的开场,而且介绍嘉宾,也用自然过度的方式,介绍完最新灾情之后,话锋一转,抛出国内抢购碘盐的问题,然后导播切全景画面,当天请到的嘉宾——核电与核安全专家俞卓平缓步走到屏幕前,同白岩松对谈,解答无需抢购碘盐的疑问,这一问题对谈完毕,双方宾主落座,进行后面的话题。虽然这只是开场一点小小的变化,却有了一种非常轻松自然的过度,也降低了观众对灾难性新闻的紧张感,可以说这个科技手段的简单运用,让直播节目变得更加鲜活。

除了科技手段的运用,在内容编排的立体化上,两期特别节目也多有体现。每一次开场,主持人白岩松都首先对最新进展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和分析,3月14日的第一期节目,开场有6分钟之久;有5个以上的短片交待相关话题的背景,其中包括灾情回顾、各国救援队情况、福岛核电站最新情况、国内民众抢购碘盐等;有新闻特写和实地采访,讲述灾民获救的感人情节;有多次的电话、视频连线央视各路记者和嘉宾;还有配合“核爆”话题而做的各种动画演示,在演播室嘉宾分析点评时,还会适时的插入最新画面作为新闻信息的补充。种种手段的利用和内容的呈现,不仅使得节目丰富而立体,也让观众觉得通俗易懂,知识性强。

(二)选择典型嘉宾淡化媒介概念

谈专业的话题,找专业的嘉宾,向来是评论访谈类栏目的成功关键之一。在《新闻1+1》的这两期特别节目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嘉宾不仅专业对路,身份合适,而且讲解通俗。

越是专业的话题,对于电视观众而言,越需要做通俗易懂的解读,这就需要体现出嘉宾的价值和主持人二次解读的能力。在这两期特别节目中,栏目组先后请到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员杨国山、核电与核安全专家俞卓平、日本籍时事评论员加藤嘉一,并除了央视外派记者外,连线日本女性公民和日本东海大学教授等。

曲国胜和杨国山出现在3月14日得直播节目中,因为当天为灾后的第三天,也就是所谓救援黄金72小时的时间段,所以请到曲国胜主要针对灾后救援工作进行解读和评论,同时“核爆”危机不断在升温,杨国山则是承担了当天节目中相关核安全问题的分析。在3月17日的直播中,俞卓平在前半段节目继续为观众分析解读核安全问题,同时谈了国内民众不必抢购碘盐的话题。在后半段的节目中,则是把加藤嘉一这个亲身感受了此次地震的日本公民请到演播室,以日本民众的思维和观察,来解读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和民众面对的困难和压力,可谓再合适不过。

嘉宾的选择也凸显了栏目平民化沟通的风格,淡化了媒介的概念。首先是三位专业嘉宾都具有把专业问题通俗化的能力。比如核电与核安全专家俞卓平,在讲解补碘与核辐射释放出来的碘131的问题时,就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一

间教室只能摆放50把椅子,必须拿走一张旧的,才能进来一张新的。而补碘也是一样,先用正常碘占满甲状腺可容纳碘的所有位子,放射性的碘131就进不来了。但是这要在医疗专家和辐射专家指导下进行。“补早了补晚了都没用,盲目服用还有害。”这些通俗的语言,既增加了知识性,又让观众听得明白。再如加藤嘉一的加入,把一个地震的体验者切身感受直接在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自己在地震中经历了什么,日本政府和民众正在经历着什么。所以包括专家的通俗解读,以及地震亲历者的亲身讲解,都淡化了新闻媒介的概念,从而使得特别节目同观众的距离更加接近。

(三)肩负社会责任普及灾难知识

此次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的冷静与专业,也给全球媒体同行上了一课。笔者认为,在《新闻1+1》的特别节目报道中,做到了淡化灾难中的悲情,强化社会责任,传播防灾知识等的注意点。

所谓肩负社会责任,作为媒体平台,第一要务就是要及时、快速、准确、全面的传递灾情讯息,在特别节目时段,《新闻1+1》及时做到了救灾情况的介绍,以及核安全信息的通报等内容,更重要的,通过邀请灾害救援、核安全等方面的专家及时的答疑释惑,传播了防灾知识,比如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员、解放军防射防护监测中心的主任杨国山就在节目中明确阐述了“核爆炸”同“核电站爆炸”的区别,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普及了知识盲点。类似的还有核反应堆运行远离的解释,对核辐射危害的介绍,对复合式灾害的定义等等。这些都很好的把灾难性报道的落脚点从以往那种强化悲情、渲染气氛的表现方式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在灾难之中应该学会什么,以便人类更大的进步。

(四)引导社会舆论 降低民众恐慌

新闻评论类栏目天然要承担起引导社会正确舆论,传递正确观点和信息的责任。在此次复合式灾难之后,特别是面对核安全的话题,日本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普遍对核泄露、核辐射等字眼充满着联想和恐慌,包括防辐射服、防辐射药物等等,不论有无科学根据,一律抢购。就像2003年谣传板蓝根可以抗传染一样,日本地震后,我国也悄然出现吃碘盐抗辐射的声音,导致3月17日前后,全国多地刮起抢购碘盐、甚至是酱油、榨菜等的风潮。

针对这些无知的举动,包括《新闻1+1》特别报道在内,其实都做了及时的解读和知识普及,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民众,一是无需抢购,碘盐市场供应充足;二是吃碘盐就能防辐射没有科学根据。包括前面提到的“核爆炸”同“核电站爆炸”的区别等知识,通过电视传递给观众,都起到了引导社会舆论,降低灾难面前民众恐慌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栏目,可以改变的是表现形式,坚持不变的是宗旨,“给您不一样的解析”,正是《新闻1+1》所坚守的,可喜的是,在此次日本地震特别报道中也看到了它的这种坚守,也看到了它的灵活多变,以及内容编排上的立体丰富。同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也看到了更多电视媒体在此次符合是灾难的保重学习到的客观、克制和理性。

参考资料

[1] news.cntv.cn/world/20110317/112901.shtml

[2] news.cntv.cn/world/20110314/114284_1.shtml

第二篇:汶川大地震特别报道剖析

注重正面宣传 充满人文关怀

——四川卫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剖析

廖德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骤然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强度和范围都超过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别重大灾难震惊了全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就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一线救灾人员。

一场全国紧急救援迅即展开: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紧急向地震核心地带四川汶川县挺进;民政、医护人员、新闻记者等从祖国四面八方迅速集结;各地志愿者陆续向灾区进发,拯救生命成为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在与时间赛跑,生命的奇迹一个个被创造出来。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5月19—21日为全国哀悼日。汶川“头七”之日、大地震发生的同一时间,国旗半垂,汽笛长鸣,全国人民向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这是我国第一次为平民实行全国性哀悼。这一刻,人道主义光芒熠熠生辉,我们以国家仪式来直面和承担民族的苦难。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民族劫难,它让民族精神更加凝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支援灾区抗震救灾,义务献血、救灾物资迅速向灾区集结,无垠大爱撒向人间。

媒体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如何从容应对?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信息,报道了灾情和救援行动。各个媒体的反应速度、报道容量自然成了公众衡量媒体实力的重要标准。处于地震灾区最前沿的四川卫视快速反应,组织记者队伍深入抗灾前线,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从抗灾、救灾、赈灾等各方面,全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直播《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报道,深度挖掘了许许多多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

一,及时和充分报道汶川大地震的真实信息

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卫视停止了正常的节目播出计划,在第一时间向国内电视观众传递汶川发生7.8级地震(5月18日修订为里氏8.0级)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随后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直播报道。和汶川大地震相关的所有报道都成了当时最受关注的新闻。面对灾难性突发新闻,媒体只要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及时性,就能受到尊重。作为地方媒体,四川卫视既没有保持缄默,也没有借机寻求卖点,而是迅速主动、积极稳妥、正面引导、稳定人心。

地震发生之初,全国各地群众一方面急于了解地震及灾情真相,了解对自身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灾区遭遇不幸的人寄于同情。由于观众急切想得知一切和汶川地震相关的信息,哪怕只是一星半点的零碎信息,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再加上由于地震造成交通中断、通讯受阻,余震不断,灾情尚不明确,媒体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向公众提供即时灾情。四川卫视全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既发布了党和政府的重要信息,又及时传播了社会公众所 需要的信息,特别是一些有关灾区群众安全与生活的真实情状,这样不仅没有造成社会恐慌,而且人们在强震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在震感过后很快恢复了常态,并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去。

真相应该用理智的方法报道,让受众理智的对待,这是对于灾难报道的最根本的原则。当灾难发生时,新闻媒体有权利有义务向社会告知灾难事件的真相,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但怎么告知却很有学问。随着地震灾区的消息源源不断地汇聚,对灾区的具体情况,观众除了能听(看)到简单的文字说明外,还能看到灾难现场满目疮痍的画面,让广大观众对受灾情况有感性的认识,感受到灾难的严重性和灾区群众的命运,完全激发起了观众的同情心和爱国热情。

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不仅是展示灾难,而是通过报道去影响人们为灾区群众的抗震救灾做出努力,让观众从报道中受到启发,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提炼出理性的思考,这就是报道的最终目的。

二,注重正面宣传、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在报道汶川大地震的过程中,四川卫视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先入为主”的原则,对地震灾情不渲染、不炒作,而是突出宣传报道党、政、军的关怀与重视,解放军、武警官兵、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抗震救灾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且在报道的时候对“悲情”色彩进行了考虑,实现了灾难报道的正面切入。

一是突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灾区群众的关怀与关爱。从地震当天开始,四川卫视就采用了央视一套的有关四川抗震救灾的新闻,积极报道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对四川抗 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灾区人民的亲切慰问,报道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救援的紧张情景,报道了四川各级部门在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等省领导的带领下,深入救灾前线,指导救灾工作,增强群众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力量。

二是奏响了一场“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动人凯歌。为迅速救援灾区,全国各地和国际社会纷纷向四川伸出援手,传递爱心。四川卫视及时、全面地报道了这些消息,开设了小栏目《救灾物资保障》、《交通通讯保障》、《医疗救助卫生防疫》《志愿者行动》等,还通过口播、飞字、整屏字幕等电视手段让观众及时了解抗震救灾进展和急需的救灾物资,社会各界募集的善款和物资随时输送到了四川灾区。

三是注重对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的挖掘与推介。抗震救灾特别报道节目除了常态化的新闻外,还特别注重报道救灾中涌现的先进群体和典型人物,推出了《真情人生》、《真心英雄》、《英雄谱》、《群星灿烂》等栏目。如《真情人生》特别节目的《生死60秒》报道了正在上课的吴忠红老师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牺牲换回了如花的生命,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英雄谱》报道了“昏倒在救灾现场的纪委书记赵忠兴”、“九岁小英雄林浩”、社区主心骨曹代成、取消婚礼赴前线的士官谭光燕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群星灿烂》中有武警黄金部队、救灾部队、救援医疗队、志愿者的群体形象,也有勇救被困同学的少年王亮、生命线上的守护者巫文化等一批可亲可敬的个人形象。弘扬灾难中的人间真情,用温暖的笔调和镜头记录着每一个让我们感动的人。在地震发生的刹那间,人的求生本能、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爱等等,都会有瞬间的表现。作为地震最前沿的新闻媒体,四川卫视从这场灾难中发掘出了新闻事件所蕴含着的更新鲜、更美好的主题。记者在现场勇敢地直面人生,以犀利的目光注视处于极度状态下的人类,让人们体会到了人的崇高与尊严,唤醒了人类的良知与道德。

三,关注人的命运,充满人文关怀

在报道中重视人文关怀,关注地震灾难中人物的命运,让人们不只是直面灾难与悲情,而是感受到灾难面前的人性之美。四川卫视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关注灾难中的人以及人的生存状况,弘扬灾难中的人间真情,通过电视报道救援行动,“拯救生命成为救灾的重中之重”,救援创造出20多个生命的奇迹。如,5月19日晚报道的北川六旬老妇在废墟中被困164个小时,救援人员对她进行长时间的营救,终于奇迹生还。这些报道真正秉承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张扬了电视媒体的本色,表现出在特殊情景下人们之间无私的救助和支援,让广大受众感受到其中高尚、昂扬的一面。

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新闻媒体应力求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状,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四川卫视做到了这点。地震发生后的7天内,各新闻媒体发的新闻往往偏重两类稿件,一类是即时反映灾情的,一类是救援废墟中被压埋的有生命迹象的人。这两类稿子,注重了新闻事件发展的进程和党与政府对地震灾区的危机管 理,是一种理性引导。但是,在灾情延续期,光有理性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受众特别是灾区的群众更需要感性的抚慰,更需要人文关怀。

这时,四川卫视的特别报道体现人文关怀,在直面灾难、关注灾难中的生命的同时,开始着眼于从人性角度审视灾难,以及灾难中的人的行为、困境及精神状态。5月17日的新闻特写《为了71个孩子》,报道了绵阳汉龙英才学校9个老师没时间顾及家人,在失去亲人时,带71个小孩爬山6个小时走出大山。当天还播出了“震后第五天,达州学校复课”;“绵阳市商铺恢复营业”;“都江堰居民灾后生活稳定”等一些这方面的消息。此后,这类报道分量更大,有助于呼唤同情、促进救灾、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尽管这场灾难是灰暗的,但这样富有人性化的报道确实给人一抹亮色,不仅对死难者是一种告慰,而且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尊重。

四,停播所有广告和娱乐节目

面对汶川地震的罕见灾难,所有人的心情都不会好,四川卫视当即停播了所有广告和娱乐节目(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音乐电视和宣传片除外),这是一个非常明智和及时的决策。受众对灾难事件报道的接受心理是比较低沉、压抑的,如果媒体不顾受众的感受,仍像平常一样以娱乐化的手法对待灾难报道,必然引起受众的反感和抵触心理。四川卫视守住了公共传媒的底线,没有唯利是图,而是与党和政府一起为这场灾难悲天悯人,与观众一起为灾难中的人们揪心悲恸。

应该说,四川卫视在汶川大地震的特别报道中的出色表现已经远远超过了节目的本身,特别是停播所有广告和娱乐节目确实是开了一 个好头,人们将会记住这次报道。但其所做的节目仍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1,直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只有演播室内主持人、主持人与嘉宾访谈、连线报道、SNG现场(卫星传输)的部分是直播,而不是抗震救灾事件本身的直播,极大多数播出的新闻已经滞后,只不过是录播而已。尽管主持人不时地说:“四川卫视记者正分布在各大救灾的现场,随时为我们发回现场报道。”但真正的现场报道不多,视频连线报道更少,不间断滚动播出时增加的新鲜新闻也很少。甚至在播出央视一套的新闻时,屏幕右下角出现“新闻联播”或“朝闻天下”等字样,还在屏幕的右上角打出“直播”,很明显这不是真的。

2,缺少阅历丰富、反应敏捷、沉稳大气的主持人。全天候的直播报道,给了主持人一个尽情展示自己水平和能力的绝佳机会,纵观整个直播报道,从现代传媒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要求来看,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尚有明显不足,表现稍好一点的宁远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显缺乏地震、军事、卫生、农村等方面的知识,出的差错不少。第二,不能胜任现场调度的工作。主持人必须掌控整个现场,何时开始、何时请嘉宾发言、何时进行连线报道,何时插播宣传片等等。遗憾的是,四川卫视没有做到,因而也就频频出错。演播室内主持人与嘉宾缺少交流,嘉宾低头照本宣科,主持人说话未摆脱播音员的腔调。主持人话还没说完,就被切掉,接着放宣传片。5月21日中午,报道了凤凰山机场的最新信息,主持人通过卫星连线凤凰山机场的记者宁远,但未连上,接着便播出《绵 阳至西安伤员专列发车》的消息。消息播完后,主持人说,“华西附二医院收治了患上挤压综合症的小艾林,一起去看看。”接下来却没播这条新闻,主持人也没说任何衔接的话,屏幕画面直接进入了凤凰山机场。这可以看出节目主持人缺乏必要的灵泛,显得节目很随意。

3,前方记者作战能力有待加强。有些新闻时效性不强,甚至显得比较肤浅;手持话筒出现在新闻现场,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传递新闻信息的记者不多。看着空军在极端情况下的空降,听着四川卫视一次又一次地说汶川情况不明,观众的心被揪到了空中。汶川地震暴露出了电视采制技术的缺陷和弱点,也暴露出了媒体之间各自为战的弊端。

4,节目整体包装略显粗糙。特别报道缺乏动态包装,创新不足,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包装色调的运用显得很零乱,人物标板色彩、标题字幕板、小栏目挂角都常常前后不一致。飞字的信息量偏少,最新信息的加入较慢。

俗话说“常规栏目看规模,特别节目看实力”,这次四川卫视的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展示了省级卫视在特大灾难新闻中的应战能力。非常尊敬参与这次抗震救灾直播的四川卫视的同行们,也非常理解他们,他们的直播报道备受关注,每个观众都有褒贬的标准,上述分析仅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2008年5月28日

(作者系株洲电视台法制频道监评部主任)

【发表于《西部电视》杂志2008第四期,P.23—25,特大灾难报道中的实力展现——四川卫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剖析》】

【发表于《新闻天地》杂志2008第5期 论文版总第57期P.6-8,《注重正面宣传 充满人文关怀——四川卫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剖析》】

【发表于《当代电视》杂志2008年7月号,总第《四川电视人在抗震救灾中》】

243期,P.8—10,

第三篇:日本大地震

文稿由宣明会提供

就日本东北部发生历来最猛烈的9级大地震,日本世界宣明会职员正于宫城县发放紧急救援物资,包括卫生日用品、粮食、奶粉、食水和衣物毛毯等;同时亦已于登米市成立了儿童天地以舒缓灾后儿童的情绪,并计划协助灾区重建工作,日本大地震--宣明会救援工作汇报。感谢市民的支持,截至四月一日,香港世界宣明会已为日本灾民筹得港币3738万。

香港世界宣明会总干事赵焕明表示:「多谢广大市民的支持,宣明会得以即时为今次在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失去挚亲和家园的灾民提供适切援助,于灾区发放紧急救援物资以应灾民之急。我们将继续协助当地灾民重建家园。」

世界宣明会一直迅速回应天灾的紧急救援需要,具有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灾情评估及调配紧急救援物资,过去曾为2004年南亚海啸以及去年海地大地震及智利地震的灾民提供及时适切的援助。世界宣明会早于1960年在日本积极协助有关孤儿的工作。日本世界宣明会于1987正式成立,主要在当地筹款帮助发展中国家贫困儿童,亦支持救灾重建工作,其中项目包括2008年缅甸风灾及四川大地震,工作汇报《日本大地震--宣明会救援工作汇报》。

市民可循以下途径捐款:

1.直接存入银行户口

汇丰银行018-377077-003

恒生银行286-364385-003

中国银行012-883-0-002136-6 2.划线支票抬头请写「香港世界宣明会」或「WORLD VISION HONG KONG」

市民请将银行收据或划线支票连同个人资料寄回「简便回邮六十九号香港世界宣明会」收(免贴邮票),信封面请注明「日本地震救援」。捐款可凭正式收据扣减税项。

3.网上捐款www.xiexiebang.com.hk查询。

时代论坛

第四篇:日本大地震感想

日本大地震感想

日本大地震已经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震级达到9.0级,其破坏程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损失时无法估量的。震后的感想颇多。

日本在四个板块的交界地带,日本人能是在摇动的国土上生活的。过敏的素质比较高。风险意识比较强,国家也经常进行防灾减灾演练。日本地震的次数是比较多的。电视的画面展示,地震的时候,人们迅速躲避,逃离大楼或者在避难所躲避。时间很短,人们没有慌乱的。

海啸掀起10米高的巨浪,海边的建筑物、汽车都像玩具一样的被巨浪卷走。10年前的印度洋海啸还让人心有余悸。如今日本的海啸也已经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力!

大灾面前,大爱无边。人们摒弃分歧,人们团结如兄弟,共同奔赴抢险救灾的行动中。凸显了国家对国民的重视程度,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施救理念。

建党90周年感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华人民来说像是给了失足落水的人一块浮木救生一般.建党之前,中国的统治者无能懦弱,领导方向畸形,导致了整个国家犹如一盘散沙,完全抵御不了外来的侵略.资本主义国家长驱直入,明目张胆地掠夺,目中无人地叫嚣,老百姓终日惶惶不安.中华热血儿女满心愤慨却又束手无策,祖国大地一片阴霾.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似乎昭示着中华大地的复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终于带领中华儿

女度过了这个严冬,开始走进春天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一直崇尚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的理念.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给各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指导思想也促使党在建党90周年里前进的步伐沉稳而矫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而今,xx提出“八荣八耻”一直引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我们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为祖国发光发热!现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攀升,实力强盛,是世界公认的一大强国.每次看到祖国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让我倍感欣喜与骄傲.这个洋溢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终于再次站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展示她独特的魅力,成为无数国家的焦点。我自豪我激动。

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可爱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九十年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坚定地向前迈着步伐,迎难而上,带给祖国崛起的希望与无限的生机活力。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用厚实的肩膀担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不断取长补短,突破创新,引领祖国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感谢有你!我感谢在中华人民最无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感谢当敌人的利刃伸向祖国时中国共产党挡在了最前面;我感谢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而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么,在党的90周年生日之际,我衷心地献上我的祝福:生日快乐

辛亥革命100周年感想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站在百年后的中国,回想百年前的中国,不由感慨万千。如今的中国,国家和谐统一,各民族和谐相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突飞猛进之发展,经济实力更是跃居全球第二。如今的中国,中山先生未了的梦想一一得到实现,中国变得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强盛团结。

而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今天辉煌的发展成就时,可曾想过,如果没有百年前以孙中山为核心的中国革命先驱,不怕牺牲,不怕艰辛,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中国怎会有今天之繁荣。

或许有人说,这一切是共产党的功劳,是的,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统一,国家发展。但是如果没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对于中国革命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共产主义理想岂能有今日之蓬勃发展。

中山先生道:“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中山先生用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激发了无数爱国青年革命的热情,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轰然倒下,使妄图瓜分我中华的帝国主义噤若寒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这位中国现代革命第一人留给继承者的一句话。而正是他的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豪情。

孙中山、毛泽东他们应该是一体的,他们的梦想都是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他们为了这个梦想而执着努力着、奋斗者,并感染了无数中国人一起为这个理想而努力,他们都是为我们这个民族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他们都是可以彪炳史册的中华伟人。我们应该牢记孙中山以及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积极探索,辛亥革命一百年,那些为中华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将永载史册。|||我们应该牢记孙中山以及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积极探索,辛亥革命一百年,那些为中华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将永载史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这位中国现代革命第一人留给继承者的一句话。而正是他的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豪情。

胡主席七一讲话感想

6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鼓舞人心、“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要讲话。

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和人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学习了“七一”讲话,作为党员的我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员应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对一个人来说,能做到这几点真的很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一身正气,一心为他人,我想也只有真正的党员能做到,更让我觉得能成为一名党员是何等的光荣。我会把胡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用此来做为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知道我很难全部做到,但我将不懈努力!

第五篇:日本大地震有感

日本大地震有感

高X(X)班

XXX

在3月11日13时46分,当我们还在上课时,我国的邻国——日本仙台发生了9.0级大地震,这是迄今为止日本发生的第一大地震,也是世界第五大地震。

这次的地震令人触目惊心,整个本州岛面目全非。地震引发的大火烧毁了整个城镇,由于本州岛是沿海地区,因此引发了巨大的海啸。这次的海啸一直冲到宫廷县德楼,把整个日本本州岛可以说是全部吞没,变成了茫茫的海洋。而又由于海啸发生,引起了漩涡,把房屋、轿车等许多东西都卷了进去„„地震海啸又导致了核泄漏,可谓“多灾多难”。

可是在国内媒体对于日本大地震的报道中,有两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对地震当前临震不乱的日本国民秩序的赞赏,二是对包括日本传媒、日本社会方方面面救灾表现的肯定。

我们常说“多难兴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在灾难中学到很多积累很多。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早已并非只有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灾难才能兴邦,从他国的灾难中学习,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命题。

显然,国内媒体在对日本地震的报道中,很注意向国内民众传达这一点,这绝非“崇洋媚外”,绝非刻意美化日本,而是努力在让日本地震同样成为我国公民一次灾难教育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日本大地震面前,从国民到媒体,从企业到社会团体,他们的表现确实有很多让我们感动,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比如国民秩序。一切都很特殊,他们仍然排队,有条不紊。那么多人在灾后自觉排队打公共电话,自觉节省用电保障电力供应,几百人在广场避震,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结束之后地上没有一片垃圾。大家都在互帮互助,甚至连黑帮组织都参与进来,非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开放它的各处事务所作为庇护中心,为灾民提供食宿。商界也纷纷行动起来,打电话不要钱,手机电池有免费提供,手机充电处有免费供给。一切的一切,让你看到他们在大灾面前的空前团结,也看到了全民灾难教育的有效成果。

再比如媒体操守。没有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过于煽情的采访,没有任何放大和传播恐惧的报道,有的只是灾情信息和实用信息的及时供给,所表现的,只是灾难当前的媒体责任和专业精神。

灾难时刻,无疑是展示一个民族最真实的一刻,也是我们了解一个民族最真实的一刻。日本大地震中我们看到的这些令人称道的镜头,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的国民教育素材的一部分。倘若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永远都很渺小,倘若灾难总是不可避免地终会降临;那么今天,我们在日本地震中感受国民教育,明天灾难不幸降临时才能更从容更镇定更安全。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其情操和精神,常常是需要特殊事件锻炼和考验的。比如说,汶川大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也用精神在回报我们。这一刻,日本强震海啸再一次把考验置于我们面前。那为邻国生命点燃的烛火,和划过脸庞的泪水,让我们欣慰。

不管历史曾经发生过什么,对于人类来说,所有的事件都只是历史的一个片段。贯穿人类始终的,应该是对生命的珍惜及对幸福的追求。如果说人类有永恒的敌人,那只有一个,就是灾难。在灾难面前,无论你是大象还是蝼蚁,都有偷生之欲,都有无助之感。曾经的恩怨情仇,在滔天的海啸和地动山摇中,显得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这一刻,只有生命值得珍惜,只有生命触动灵魂。我们应该唱响生命的赞歌,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怜惜。

此时,我们在看邻国。邻国发生的一切,有我们不熟悉的,更有我们熟悉的。我们不熟悉,巨浪竟然可以掀起10米高;我们不熟悉,核电站瞬间竟然那么可怕„„我们不熟悉的只是灾难的级数,只是一些伤害的物理细节;但我们熟悉:在灾难面前那无助的眼神,那空洞的心灵,那对生存无比的热爱和对温暖无比的渴望。这种眼神和心灵,热爱和渴望,在汶川大地震,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在诸多灾难面前,我们都曾有过。心同此心,情同此情,在投向邻国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柔情似水,就在网上,普通人传递着祝福;就在昨天,中国救援队已经启程出发。这种基于人类共同情感的似水柔情,让生活如此美好。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一刻,我们在看邻国,邻国看我们,世界也在看我们。

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这是每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姿态是一种复合体,很难一言道尽,但不管如何,姿态的内涵里一定有着朴素的情感,一定有着生命的守望。面对他人的灾难伸出友爱之手,没人会低视你,相反只会高看你。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如果对另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就是一种弱国心态。超越了这样心态,特别是在灾难面前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成熟。

在日本强震海啸刚发,伤亡人数还不明的情况下,就有媒体转场讨论“经济”影响问题。如果说这样的重心偏移让人遗憾的话,那么随后民间的纠编,则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对生命的尊重。那点燃的烛火,划过脸庞的泪水,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也让世界看到了一种自信的成熟和美丽。

谁都无法把历史弃置一边,如何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所有人的必修课。没有幸灾乐祸,没有漠不关心,以全人类的名义,祈福日本,驰援日本,成为我们心灵中的共同关切。这不只是抽象的人道主义,这更是灾难面前的人类共鸣。此刻,一切的纠结和仇视都被抛下,大家都是长着一样血肉的人,见证并感受着人类的共同灾难。

下载浅析《新闻1+1》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新闻1+1》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大地震慰问信

    舞动痛苦的翅膀高飞 ——至日本地震遇难者 日本地震遇难的所有人们: 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初中生,对你们在地震中遇难的消息深表同情和惋惜。你们是无辜的受害者。但是,面......

    汶川大地震周年特别报道:这一年

    汶川大地震周年特别报道:这一年------------------ 2009年05月12日07:09:02 杭州网 双胞胎女孩琦琦和佳佳近一年前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5月10日,用她们的骨灰塑造成的“生......

    日本大地震感想doc(大全五篇)

    对日本地地震的看法 阳光依旧照在身上,迎春花在路边的花坛里开得正浓。季节的轮回里,一切外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恒常和自然。然而,无常却是时时潜伏在有常之后,从没有一天远离过,......

    日本大地震英语作文

    日本大地震英语作文、250词左右 Yesterday, in Japan 8.8 magnitude occurred maizuru, powerful earthquake, the earthquake let us, this earthquake looming is terrifi......

    日本大地震相关作文(共6篇)

    篇1:日本大地震作文日本大地震-作文收场的闹剧,那些制造谣言和屯聚居奇的人能受到应有的处罚;更希望,善良的人们能以此为鉴,认真反思我们灵魂深处的阴暗,多一次理性,少一些盲从,多一......

    看日本大地震有感(精选五篇)

    看日本大地震有感最近世界有两大新闻,一件是3月11日13时46分发生在日本东部的9.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太平洋海域),地震造成8928人死亡,12664人失踪(最新),地震......

    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大地震

    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大地震 “国民需要的信息才要报道”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03月17日 来源: 南方周末3月11日,日本广播协会(NHK)对海啸进行了现场直播。直升机航拍的镜头......

    新闻唐山大地震到来之前

    唐山大地震到来之前,动物界向人类召开了一次次新闻发布会,警示人们唐山就要发生地震。但是,人类没有把动物朋友提供的新闻当一回事,结果受到了残酷的惩罚。 1976年7月中旬,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