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教版四年级上册期中品德与社会(大全)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一、填空。
1、()、()、()是地图的三要素。
2、()建起了养鸡示范基地,被市妇联表彰为(3、()被评为“全国优秀交警”。
4、()在海南培育出40多个优质高产()新品种。
5、()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获得()。
6、()发明了电灯。
7、因特网又叫(),是一种信息网络。
8、因特网最早诞生于(),主要用于()和(9、(),否则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10、比例尺是()和()之间的比例。
或1:400000000表示用(。)。)
二、连线题
1、城市景色优美形成商业中心 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 城市交通发达以工矿业为主
2、平原地区畜牧业生产 牧区发展渔业 海边适宜粮食生产
三、判断题。
1、看电视时间没有限制。()
2、只有人才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3、学习是否刻苦主动,效果是一样的。()
4、因特网只能发布新闻。()
5、我们家乡春季气候寒冷、多风。())
第二篇:鲁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鲁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为:《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
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
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第三篇:鲁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八个班,平均每班学生72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为了让儿童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本单元纳入一些新的消费理念,向学生传授消费技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消费的理念。本单元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主题“家庭小帐本”,让学生对收支情况有个基本了解,为后面的主题做准备。同时,让学生通过了解家庭收入的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理解父母的消费观。第二、三、四主题,分别从怎样花钱,了解购物场所、购物注意事项等展开,培养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消费技巧。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由“多彩的民族节日”“家有喜事”和“异国习俗”三个主题构成,让学生通过探究节日的习俗,感受人们在节日中享受到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在此单元主题下,共设有三个活动主题:“交通安全每一天”“从119谈起”和面对突发事件“,主要通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体验感受安全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的自护自救常识。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鉴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教科书采用了数量比较多的照片和图画,目的在于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从
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的技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掌握初步的面对突发事件地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喜欢学校生活。
教学难点:学会辨别商品的真假伪劣。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能力目标:
1、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
时间课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第1、2周第1课 生活需要消费
第3、4周第2课 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5、7周第3课 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第8、9周第1课 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10、11周第2课 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课 异国习俗
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课 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课 从“119
第18、19周第3课 面对突发事件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题(鲁教版)
2011-2012学第一学期期末考查小学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试题
1、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写出不少于四个。
2、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超市购物,写出你认为的四条理由。
3、吃了变质不合格食品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危害,在选购食品时,我们注意包装上什么?
4、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要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的是一种浪费,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不叫节约”,针对上面的这些花钱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四、社会实践:
观察我们生活周围,都有哪些交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选1条)
五、电视机为什么会不断变化?从电视机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它与人们的需要和科学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家乡 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1、4个正方向:东、南、西、北2、4个副方向: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
1、四川省在(长江上游地区),地处祖国(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四川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2、四川省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从地形看,它有(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地势(西高东低)。
3、四川省的省会是(成都)。成都的市树是(银杏树)。
4、(盆地)是四川地形的显著特征。
5、四川省有古代兴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朱德)(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
领导人是四川省的杰出代表。
6、四川人生活习惯:爱吃辣椒、泡茶楼、爱听川剧。
7、(黄土高坡)——信天游的故乡。(牦牛)是藏族人常用的驮负工具。
8、说一下少数民族(至少5个)
例:回族、藏族、新疆维吾尔族、白族、彝族、傣族(教科书18-19页)第二单元 家乡的故事 主题一 展览室里故事多
1、能够制作年表
2、历史年表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制的,年表的内容既可以是(实物图),也可以
是(文字)。
主题二 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1、说一说传统游戏?答案(教科书38页)
2、厨房的变化?灶台→煤炉→液化气→管道煤气、天然气
一、填空题:
1.用手描绘家乡的关键是
2.介绍自己的家乡要以3.在同一个地方出生的人,可以称做
4.四川省在 的美誉,面积是 人口有 万。
5.四川省从地形上看,有 地势 地,东部是 盆地。成都是平原,在四川省的 中央。6.四川省的骄傲有7.四川人的家乡杰出代表有
8.四川人爱9.10.地形图告诉我们11.地形图通过分层设色的12.降雨量最多是指中平均下雨最少的地方。
13.年平均气温最高是 年平均气温最低是 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冷。
14.我国年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我国年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河。我国年最高平均气温的地方是: 海南岛西沙。我国年最低平均气温的地方是: 青海省五道梁。15.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 台湾省火烧寮。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 新疆吐鲁番。16.我国一共有 55个少数民族。17.家乡生活的巨大变化可以从 水的利用 等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18.历史年表是按照年表的内容既可以是实物图,也可以是 文字。
二、问答题:
1.为什么灶台旁边还要放一口大水缸?答:没有自来水,水缸在灶台旁边,做饭时取用水比较方便。2.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
答:因为烧柴草,且需要量很大。在北方,火灶连着炕,人们那时没有条件做木床、铁床等,都睡在泥土垒的土炕上,土炕里面有烟火道,烧水、做饭时的热气都要通过烟火道排出去,这样一来,土炕就变得热烘烘的,睡在上面很舒服,而且不容易得病。3.为什么要拉风箱?答:拉风箱是为了加快灶膛内空气的流动,使火烧得更旺。风箱拉起来,风通过风箱吹入灶中,使灶中的火更旺,烧水、做饭的速度就快多了。4.为什么要烧柴草?答:那时,由于工业不发达,人们没有煤可烧,只能将农田里的庄稼秆、树叶子和树枝捡拾回来烧火用。人们一年到头要打柴草,因为一个大灶台每天都要烧掉很多柴草,许多孩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都要为家里捡拾柴草。用灶台烧火做饭经常被烟熏得流眼泪,而且还很脏。
5.现在很多同学的厨房和用煤炉的时候相比,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便利的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答:煤气、天然气等燃气的使用使厨房里里外外变了样,各式各样使用方便的现代化厨具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不仅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而且还使人们的家庭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