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

时间:2019-05-13 08:2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

第一篇:关于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

附件:

关于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的通知 团各区、县委,各局(公司)、大专院校团委,各市属单位团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本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促进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充分发挥优秀青年人才资源优势和参谋智囊作用,为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提供扎实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共青团上海市委现决定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通过提供远程支持、项目考察、人员培训等服务进一步促进对口支援工作。现就报送入库青年人才信息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入库范围和条件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遴选范围为,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经济组织中任职,年龄45周岁及以下,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指专业技术人才),志愿从事对口支援工作的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主要包括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特别是教育卫生方面)、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类别青年人才。

优秀青年人才的遴选,坚持以品德、知识、技能、业绩为主要标准,基本条件是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的作风、志愿服务的精神。

二、工作要求

各相关单位接到通知后,请尽快对本地、本系统、本单位青年人才队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将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推荐上来。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是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抓手,也是上海共青团服务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新疆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团各区县委、各局(公司)、大专院校团委,各市属单位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二)积极组织,加强推荐。推荐入库的青年人才将主要通过提供业务咨询、智力培训等服务方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团各区县委、各局(公司)、大专院校团委,各市属单位团组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把各行各业优秀青年人才推荐上来,大力宣传对口援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鼓励推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材料报送

1、请认真填写《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人员登记表》(表格可在上海共青团网下载()),并于2010年11月5日(周五)下班前将登记表电子版及优秀青年两寸证件照电子版(200k-500k)上报团市委各条线部门。登记表原件一份请于2010年11月10日前报送团市委各条线部门。

2、推荐的人选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将确定的优秀人才信息录入人才资源信息库。人才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各单位确定一名责任心、保密意识强的同志作为人才信息上报人员,保证人才信息及时更新。

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10年11月5日。

团市委地址:东湖路17号邮编:2000

31团市委组织部联系人:杜晔雯,宋小军

联系方式:61690055,***

61690053,***,60827357(传真)

电子信箱:tshswzzb@126.com

团市委统战部联系人:章璐

联系方式:61690122,***,60827365(传真)

电子信箱:shqinglian@gmail.com

团市委地区工作部(郊区部)联系人:邬斌,朱晓慧

联系方式:61690183,***

61690186,***,60827375(传真)

电子信箱:diqubu@hotmail.com

团市委青工部联系人:徐晓明,孙佳滢

联系方式:61690087,***

61690188,60827380(传真)

电子信箱:shqinggongbu@126.com

团市委学校部联系人:徐速

联系方式:61690098,***,60827382(传真)

电子信箱:xuexiaobu021@126.com

附件:

1、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人员登记表

2、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人员汇总表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2010年11月4日

第二篇: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2002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经教育部批准,2003年7月16日,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协议书》。下面就四年来,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200×-200×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2004年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已招收我校26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另有6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进修(免进修费),并参加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2005年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2006年6月,教育部正式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院校对口支援我校8个学科,我校分别与三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这是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后,实施的又一项有利于新疆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更有力地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了落实该项计划的相关措施。

1、2006年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第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受援的8个学科,要求各学科认真研究自己的需求和三所院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与对方联系交流;第三、2006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学科人员一行8人来我校访问,就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密切了两校之间的关系;第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为了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具体工作,利用该计划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我校完成学校及个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制订工作后,2007年3月28日—4月9日,我校党委书记梁超同志带领我校研究生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负责人共24人,分别前往三所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出访得到三所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本次出访采取的方式是:召开学校层面的座谈会、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层面的会谈和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具体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磋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教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具体工作将从今年6月逐步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于6月派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学;将在7月、8月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个全国性学术会议;9月,将派出我校近10名教师前往三所院校进修访学,并将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协商、落实。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四年期间,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协议中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落实,主要是科研领域的合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还不够丰富。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对口支援工作要领导到位。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所组建的专门工作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一个流畅的主通道,综合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及建议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1.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2.希望教育部能够尽快将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项目纳入国家正式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中,并能考虑在经费上给予有效的支持,该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双方派出人员的相关费用及各种科研合作的科研经费,从而能大力减轻双方学校教育科研经费紧缺的压力,更好地调动支援双方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在两校之间开展长期有效、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项目,定期选派我校骨干教研人员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同时也积极促成华东师范大学更多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来我校考察和讲学。3.希望教育部在政策上能给于保证,将“西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计划”等工作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专项博士、硕士招生计划给以充分保证,最好在给支援学校下达计划的时候给以明确说明,并提出明确要求,以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三篇:新疆财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院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2006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自实施受援计划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支援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我院在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综合实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将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议签约情况介绍

早在2000年5月,经与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协商,在友好互助的基础上,由我院尤努斯院长带队前往上海财经大学签署了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要内容的协议。目前为止已为我院累计培养博士6人。2004年8月,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有关直属高校与新疆部分学校对口合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新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经友好协商,由我院李儒忠书记带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单列单考硕士、支持攻读博士”为主要内容的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4月,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我院对口支援单位,我院被正式纳入对口支援计划。支援方与我校均高度重视,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以促进我院内涵发展为宗旨,经反复协商,双方校级领导数次互访后,于2006年6月在新疆召开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会上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

二、协议执行情况

到目前为止,对口支援协议基本得到落实,对口支援高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部分计划仍难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援高校最需要受援的部分恰恰是支援高校最紧张的资源。如师资支援、博士招生计划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落实,还需教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经验体会

1.双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对口支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自教育部下达对口支援通知以来,支援方与我院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协议的协商、签署及落实过程中亲历亲为,并数次互访,为协议的顺利签定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签约前,我院领导以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对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访问,就协议的内容与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阿斯哈尔院长及崔光莲副院长率各受援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访问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我院党委书记李中耀及崔光莲副院长访问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各高校领导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孙铮副校长先后访问了我校。签约后,双方校级领导又进行了数次互访。

2.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是受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各职能部门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信息通畅,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前提。

支援方与我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融洽的合作氛围为各项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对口支援学校对口部门间均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负责人,双方以各种形式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且有不定期的互访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及时了解对口支援计划的进展情况,确保计划的落实。与此同时,我院受援各系部与对口支援部门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互访,确保了计划的可行性,为双方互利、双赢的合作原则提供了保障。

3、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是提高我院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以来,通过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的方式,不仅为我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也为我院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为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我院对口支援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重要实践经验。

4。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远期规划,合理制定受援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受援规划,确保受援工作有条不紊及突出重点。在着手进行重点突破的同时,弥补薄弱环节,为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受援远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是受援计划制定的关键。我院在制定5年受援规划的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在充分考虑双方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着“内容尽量详细但不宜过多,受援范围不宜过大,确保受援计划的可行性,提高落实效率”的原则制定短期受援计划。此外,我院短期受援计划均提前制定(一般在学期末前2个月制定下一学期计划),并及时报支援方审核,以便支援方提前安排相关工作,提高计划落实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与支援方的联系与沟通,健全沟通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受援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落实受援计划。

2.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所突破。

目前,我院与支援方在互聘博士生导师方面已取得突破。教师的进修、访学计划也较好地得到了落实。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内涵发展,争取今后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获取最新信息,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与内地高校学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院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五、总结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之视为加快我院内涵发展,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内,我院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到位;对外,我院高度重视与支援院校的联系与沟通。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先后数次访问对口支援学校,就对口支援相关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口支援各职能部门间及院系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在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的前提下,我院高度重视受援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本着“重点突破、高效务实、实现双赢”的原则,受援计划先由受援各系部提出草案,经研究生处初审后交专家组讨论研究后,报院领导审批决定,并由研究生处报支援学校审议。由于受援计划制定合理,受援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已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我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系与沟通的力度,完善沟通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计划的落实效率。

六、建议

1、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经费的支持是对口支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但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且经费缺口较大,无论支援方还是受援方均无力承担,部分支援计划因缺少经费支持而不能实施,对顺利实施对口支援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如能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为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2、建议对支援方与受援方共同申报的课题给予政策倾斜。

支援方与受援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是提高受援方教师科研水平,拓宽支援方教师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能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批准此类课题立项,必将极大地提高双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是双方实现双赢的突破口,对对口支援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建议单列博士招生计划。

高校博士数量的多少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受援高校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博士在对口支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支援方与我院的协议中均有为我校培养博士的条款,支援方也积极想尽各种办法给予解决。但由于“没有额外计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援助很难有效实施。如教育部能划拨一定数量的博士单考名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篇:新疆财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院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2006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自实施受援计划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支援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我院在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综合实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将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议签约情况介绍

早在2000年5月,经与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协商,在友好互助的基础上,由我院尤努斯院长带队前往上海财经大学签署了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要内容的协议。目前为止已为我院累计培养博士6人。2004年8月,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有关直属高校与新疆部分学校对口合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新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经友好协商,由我院李儒忠书记带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单列单考硕士、支持攻读博士”为主要内容的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4月,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我院对口支援单位,我院被正式纳入对口支援计划。支援方与我校均高度重视,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以促进我院内涵发展为宗旨,经反复协商,双方校级领导数次互访后,于2006年6月在新疆召开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会上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

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211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始终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提高新疆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加快新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主动提出对口支援我院。双方本着积极、互助的合作原则,经过友好协商,2006年11月,由我院阿斯哈尔院长带队前往中央财经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教育部于2007年3月正式批准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我院。至此,对口支援我院的高校增至3所。3所对口支援高校与我院签署的协议主要内容是:支持学科建设、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培养博士生、师资支援、进修、访学、学术交流等。目前,对口支援高校与我院已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对口支援计划的效果已开始显现。

二、协议执行情况

自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5所部属高校34人次教师先后到我院支教;共承担44门次的授课任务;举办45场学术讲座;接待我院进修、访学教师21人次;为我院培养博士19名,硕士13名;为我院捐赠图书1800余册;校级领导互访15人次;2人被支援学校聘为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先后安排5人(均来自于对口支援高校)来我院挂职(副校长2名,副处长3名)。见下表:协议执行情况统计表(2002年-2007年)支援方校级领导互访支教 学术讲座 进修访学 人才培养 评聘博士生导师 挂职人数 授课门数 博士 硕士 校级 处级中国人民大学 6 3 421 7 8 31 1 2上海财经大学 5 4 7 15 5 6 6 1 0 1中央财经大学 4 13 13 6 2 0 0 0 10其他院校 015 19 3 2 5 4 0 0 0总计 15 35 44 45 16 19 13 223在支援学校大力援助下,我院综合实力得以较大提高(见下表): 本科招生数 研究生招生数 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论文发表数人数增长率 人数 增长率 占比 增长率 篇数 增长率2000年 1516人 150% 48 560% 15% 210%500余篇160%2006年 2236人 271 32% 800余篇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实施前后,我院在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科招生规模由1516人增加到2236人,增长了1.5倍;研究生招生规模由48人增加到271人,增长了5.6倍;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比由15%增加到32%,增长了2.1倍;论文发表数量由500余篇增加到800余篇,增长了1.6倍。充分说明了我院5年来的内涵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对我院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到目前为止,对口支援协议基本得到落实,对口支援高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部分计划仍难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援高校最需要受援的部分恰恰是支援高校最紧张的资源。如师资支援、博士招生计划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落实,还需教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经验体会

1.双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对口支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自教育部下达对口支援通知以来,支援方与我院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协议的协商、签署及落实过程中亲历亲为,并数次互访,为协议的顺利签定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签约前,我院领导以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对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访问,就协议的内容与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阿斯哈尔院长及崔光莲副院长率各受援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访问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我院党委书记李中耀及崔光莲副院长访问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各高校领导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孙铮副校长先后访问了我校。签约后,双方校级领导又进行了数次互访。

2.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是受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各职能部门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信息通畅,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前提。

支援方与我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融洽的合作氛围为各项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对口支援学校对口部门间均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负责人,双方以各种形式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且有不定期的互访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及时了解对口支援计划的进展情况,确保计划的落实。与此同时,我院受援各系部与对口支援部门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互访,确保了计划的可行性,为双方互利、双赢的合作原则提供了保障。

3、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是提高我院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以来,通过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的方式,不仅为我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也为我院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为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我院对口支援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重要实践经验。

4。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远期规划,合理制定受援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受援规划,确保受援工作有条不紊及突出重点。在着手进行重点突破的同时,弥补薄弱环节,为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受援远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是受援计划制定的关键。我院在制定5年受援规划的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在充分考虑双方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着“内容尽量详细但不宜过多,受援范围不宜过大,确保受援计划的可行性,提高落实效率”的原则制定短期受援计划。此外,我院短期受援计划均提前制定(一般在学期末前2个月制定下一学期计划),并及时报支援方审核,以便支援方提前安排相关工作,提高计划落实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与支援方的联系与沟通,健全沟通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受援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落实受援计划。

2.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所突破。

目前,我院与支援方在互聘博士生导师方面已取得突破。教师的进修、访学计划也较好地得到了落实。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内涵发展,争取今后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获取最新信息,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与内地高校学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院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五、总结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之视为加快我院内涵发展,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内,我院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到位;对外,我院高度重视与支援院校的联系与沟通。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先后数次访问对口支援学校,就对口支援相关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口支援各职能部门间及院系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在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的前提下,我院高度重视受援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本着“重点突破、高效务实、实现双赢”的原则,受援计划先由受援各系部提出草案,经研究生处初审后交专家组讨论研究后,报院领导审批决定,并由研究生处报支援学校审议。由于受援计划制定合理,受援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已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我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系与沟通的力度,完善沟通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计划的落实效率。

六、建议

1、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经费的支持是对口支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但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且经费缺口较大,无论支援方还是受援方均无力承担,部分支援计划因缺少经费支持而不能实施,对顺利实施对口支援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如能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为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2、建议对支援方与受援方共同申报的课题给予政策倾斜。

支援方与受援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是提高受援方教师科研水平,拓宽支援方教师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能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批准此类课题立项,必将极大地提高双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是双方实现双赢的突破口,对对口支援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建议单列博士招生计划。

高校博士数量的多少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受援高校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博士在对口支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支援方与我院的协议中均有为我校培养博士的条款,支援方也积极想尽各种办法给予解决。但由于“没有额外计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援助很难有效实施。如教育部能划拨一定数量的博士单考名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五篇:新疆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西部院校与内地校之间建立的一种稳定的帮扶关系;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继续深入贯彻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自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在对口支援我校工作中,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建设为重点,积极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管理优势,两校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我校先后新疆农业大学与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在内的等五所内地支援高校积极联系,主动协商,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队伍、科研合作、学科建设条件、学术交流、图书馆建设、研究生培养等诸多援建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援受双方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开展的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确保障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南京农业大学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和合作关系,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后,两校的对口支援关系得到明确,我校将支援工作作为重点议题列入了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讨论对口支援工作,确定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成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为使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学院职责,形成了良好的对口支援格局;建立援受双方之间高校领导和教师互访机制,两校主要领导每年进行一次会晤和交流,专项研究和协调支援工作。双方校领导、对口部门与院系领导以及学科教师互访50余人次,交流办学思想与经验,具体落实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两校及时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不断发扬成绩,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院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每年召开数次领导小组例会,听取、研究、落实和检查我校在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此外,还编印了对口支援的专题简报,并拨出专项经费,列入预算,用于实施对口支援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使援教教师安心工作,解决援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援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专人负责援教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及有关对口支援工作,并在教工宿舍区为援教教师安排了两居室住房,购置了家具、电器、卧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有关学院为援教教师安排专人负责反映和解决援教教师碰到的工作及生活问题,协助做好援教教师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实行政策倾斜,为援教教师和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保证了支援工作得以长期顺利开展。

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工作便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结合进行。

承担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内地五所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都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与合作关系,双方领导都高度重视援建工作。2006年教育部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我校将此项工作也作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雒秋江校长为此专门召集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有关的部门和全校各学院领导,传达教育厅动员会议精神和刘怡副主席的讲话,并且布置了如下工作:学校成立“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学位办;各一级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为对口支援负责人,负责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各学科应指定具体办事人员负责联系工作;做好协议书的起草工作,各一级学科在协议书范本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对协议书进行充实和修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应认真负责地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及时将计划实施的情况在校报和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各受援一级学科应高度重视计划的贯彻落实,积极主动与支援方联系协调,特别要注意将此计划的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我们自己的师资队伍,利用支援方的资源,提高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水平;各受援学科应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5年为一周期。各项措施要具体且可操作,切忌宽泛空洞;没有列入对口支援的其他学科应主动寻找切入点,参与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随后,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宝城要求将此事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常委会决定由雒秋江校长担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彤副校长和阿不来提副校长任副组长,并落实了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在此情况下,援受双方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5份,备忘录3份,学院级援建协议多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

十月上旬,我校党委书记李宝城、校长雒秋江、副校长陈彤、王涛等带领研究生处和我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受援学科所在的学院领导赴五所支援学校进行回访,回访期间同支援学校就可能的支援项目和支援方式进行了认真探讨,并与支援学校签订了回访备忘录。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3、推进学术交流工作的开展。随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支援学校和我校间的学术活动及管理经验交流日益增多。来疆援教教师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还围绕交流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等内容,程度不同、各有侧重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或专题报告活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40余场。

2006年9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棉花育种专家张天真教授访问我校,对农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事宜达成初步意见,并为共同开发新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就我校拟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新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事宜进行了认真磋商。2006年5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土地资源管理专家曲福田教授访问我校,作了题为《中国土地非农化政策分析: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术报告,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职工进行了座谈,就我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了专题讲座,并就相关问题与我校经管学院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使该院师生很受到极大启发。

2006年7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专家钟甫宁教授应邀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为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应用经济学必须强调实证分析》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其务实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学识再一次给经管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8月中旬,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欧名豪教授、院党委书记吴群教授和郭贯成教授应邀前往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并参观了学院在哈密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具体建议。

2006年8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宋华明处长一行6人访问我校,就学科援建的有关组织和落实工作与我校研究生处进行了商讨。

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戴伟在我校资环学院工作期间,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资环学院在林业总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新疆南山林场)建成了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已挂牌。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促成我校资环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利用德国专门基金,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新疆合作召开中德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戴伟援疆期满回京时,资环学院还专门给北京林业大学人事部门写了感谢信。

援疆干部、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来我校任副校长后,十分关心学科建设的问题。他力促在我校农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双方已签订协议(等新疆农大中心实验楼盖好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他还积极地为我校申报第十批博士点、硕士点出谋划策,为申报成功出了不少力。

4、加强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援受双方联合申报课题6项,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麻浩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间,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亲自主持写本子,负责申报成功二项课题:一是教育厅创新群体的课题(作物遗传育种)20万,一是教育厅重大项目(鹰嘴豆)10万。麻浩教授还亲自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在回到原单位南农后,仍然利用与新疆农大的工作关系,为我校农学院与南农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牵线,双方计划作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每年由南农方面给我校农学院一个开放课题,提供经费支持。

我校动科学院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韩兆玉,协助动科学院成功申报了伊犁奶牛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的课题,经费8万元。同时他还积极下到地方上,利用动科学院与地方合作办班的机会,为地方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支教教师吴未和梁亚荣二位博士,讲课方式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他们制作的课件,都无偿提供给了支教学院。

我校林学院李霞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高述民博士参与研究,提供了8万元经费支持。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和新疆农业大学蒋平安教授联合主持的有关罗布泊地区土壤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农业大学在考察活动经费、仪器设备与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蒲春玲教授,在申报国家课题时,得到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吴群教授的指导,他们也积极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工作。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来疆进行有关兵团保险的课题调研时,我校经管学院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校经管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许多专家的咨询和建议。

5、协助我校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经王涛副校长联系,也表达了意向让我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去到中国农大学习研究生管理软件,并提供软件,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6、支援方给予我校物质支持。

援建关系确立后,已不仅局限于学科之间。近日,河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工作人员个人捐款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4台计算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15台电视机和dvd机,这种援建活动对于改善新疆农大图书馆的硬件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向我校资环学院赠送了1套电动取土机用于科研工作。

二、工作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前提。提高认识的基础在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级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援建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广泛开展了援建工作的宣传工作,确保认识上的“三个到位”,即学校党政领导的认识到位、各级部门的认识到位、教师的认识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到对口援建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对方领导、教师到我校指导帮助,把援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为加强对援建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求各学院相应成立了管理机构,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在工作中,凡是部门不能解决的事情,都提交领导小组讨论并得到落实,从而增强了学校受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关键。援建工作涉及到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研究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项内容,如何使这一工作更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这需要在广泛调研,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我校党政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学院落实受援项目,带领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负责人到五所内地高校实地考察,就援疆学科建设问题与五所高校反复磋商,最后确定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培养师资,定点培养研究生为重点,广泛进行合作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尽快上水平、上台阶。由于我校在援建工作中明确了工作中心,人员交流、援教教师支援建设重点课程等工作都配合这一中心,因而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心下移”,由两校相关学院之间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院一级在援建工作上的积极性,确保援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条件。新疆农业大学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学校计划宣传信息交流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任成员,以进一步宣传计划实施情况,加强校际间交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援受双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宣传橱窗、校报、网页、简报等加强相互宣传,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等,对营造全校性的对口支援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今后工作方向

通过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两项工作是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把这两项工作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继续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开展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工作。我校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上,要以新疆特色项目为依托,争取与支援高校合作申报国家课题。另外,要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援建工作内容,落实好教师援教和双向干部挂职工作,落实好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委托培养和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发挥两校优势,落实好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实验室开放、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台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2、成立组织机构,将援建计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校计划于2007年6月上旬在乌鲁木齐召开“对口支援及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已经起草了工作委员会的章程,工作委员会将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研讨工作,成立这一工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协调机制,是援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援建工作的开展。

3、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的互动机制。我校将在学术交流方面积极邀请五所高校的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到我校讲学,不断转变我校师生教学、管理观念;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继续做好互访工作;在培养师资、锻炼干部、开展国内访问学者研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争取做好经费配套工作,为援建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保证这一工作长久、顺利地开展。

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已经使我校初步收益,使我们对教育部的这两项工作的意义有了切身的体会,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两项工作,同时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援建,促进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

下载关于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青年人才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

    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给力”新疆 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指出:......

    各地对口支援新疆情况一览1

    各地对口支援新疆情况一览(19省市) 新疆地图 行政区划表 省市 对口支援地区 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北京 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 十四师团场 喀什地区疏附......

    新疆医科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5篇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和《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

    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

    宜君县中医医院 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县卫生体制改革,为了加强乡镇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增强乡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乡镇医院医务人员......

    对口支援工作小结

    奇台县西北湾乡卫生院二00九对口支援 工 作 小 结 为进一步加大对农牧区卫生工作的支援,本着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原则,以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解决医疗中的疑难......

    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doc

    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安排2011年度市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管理工作,提高市级医院及乡镇卫生......

    对口支援新疆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精选五篇)

    对口支援新疆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干部和人才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干部和人才援疆工作实际,......

    新疆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对口支援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西部院校与内地校之间建立的一种稳定的帮扶关系;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继续深入贯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