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私人定制观后
《私人订制》还是“冯氏喜剧”的味儿
昨日,记者在太平洋电影城(华联店)参加了影片《私人订制》推荐会,这部由王朔编剧,冯小刚执导,葛优、白百何、李小璐、郑恺领衔主演,范伟、宋丹丹、李诚儒、王宝强等众多喜剧大腕儿加盟的贺岁喜剧片虽然只播放了短短的16分钟制作特辑,但是却让到场的媒体和广大影迷又找到了“冯氏喜剧”的味道。
升级版“好梦一日游”
片方播放的制作特辑以片场花絮为主,几位主创特别是葛优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私人订制”,葛大爷还卖起了关子,把悬念留给观众到影院去发现。从曝光的故事来看,整部电影是一次豪华升级版的“好梦一日游”。范伟是给领导开车的司机,但他想过一把领导的瘾;宋丹丹是河道清洁工,她的愿望就是“有钱”;李成儒饰演的知名导演,因为总是跟“俗”扯到一起,所以他特别想“脱俗”。而葛优、白百何、李小璐、郑恺组成的“成全别人、恶心自己”的团队,就负责把这些梦想在一天之内,变成现实。
从不时穿插的几个镜头来看,葛大爷依然是笑点十足,他往镜头前一站就能让人发笑的功力绝对不减当年。加之范伟、宋丹丹等喜剧大腕儿的加盟,王朔特有的语言幽默,让整部影片“冯氏喜剧”的味道十分浓郁。欲知影片详情,还是只能静待太平洋电影城12月18日晚22时超前影片上映时引爆全场。
第二篇:私人定制观后感
私人定制观后感
私人定制观后感
剧中讲了一个心中怀着梦想在北京打拼的一个东北男孩儿,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为了所谓的光耀门楣,为了追求梦想,在北京这座许多人憧憬而又害怕的城市里生活了四年,这四年里主人公感觉自己没有混出名头,没能给自己家人物质方面带来大的改变,所以选择默默的奋斗而没有回家一次,通过采访,可以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看出这对来自一千多公里外的父母对儿子的思念和期盼回家的渴望,而此私人定制栏目组就针对主人公个人定制了一个他的梦想,让他担任几天高档美发机构的总经理,若在此期间主人公有这个能力管理和运营好这个机构,在栏目结束的最后,他就是这个没法机构的合法总经理。
二十岁的主人公孙浩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这个很突然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他身上只能看出来狂喜和激动,上万块钱的西装革履,员工的毕恭毕敬,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悦让他自己欣喜若狂,让他的心开始飘了起来,沉沁在这做梦都想得生活当中,晚上躺在床上,他唯一在心里边儿想的就是,不敢睡着,怕醒来什么都没有了,面对第二天的危机处理,可以看出他对危机处理的不怎么样,二十岁的年龄可能也没有过多的这方面经验,也更可以说他不具备处理危机的这个能力,二十岁的他还是把这一切当做是一个游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客人的不满意,他除了用钱来解决问题和一味的道歉,没有看到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很强,危机事件过后,面对老师的指责,他开始从飘飘的生活中醒悟过来,狠狠地抽了自己两个耳光,之前的他趾高气扬,现在才开始慢慢的低到尘埃里,紧接着台湾影视大咖林志玲也来到店里助阵,为孙浩加油。再后来的商务谈判也是不甚理想,导致最后的考核没能通过。
从这个剧中能深深的感悟到许多对我有益的东西,年轻人心里有梦想固然是好事,不一定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够实现,梦想就好比我们心中的灯塔,在黑暗中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前行的路变得光明,让我们前行的路充满希望。
年轻的时候有梦更得有追梦的目标,梦想很大,就要把目标给简化,简化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实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目标,然后倾注自己的精力去把这个小目标给完成,然后进行下一个阶段,就这样一步步的向自己的梦想方向走去,这中间的路或许坎坷也或者平坦,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走,去完成。
有梦也得有想,不能让梦想一直悬挂在空中,年轻各方面的能力可能还不能
支撑起自己的梦想,就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格局和观念都有所放大,不是有这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身上,当你万事俱备的时候,东风就会不期而至,若天天沉溺于梦想之中,考虑一些不现实的事情,想法不接地气,高估自己的能力,埋怨上帝的不公平,在抱怨之中度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是会很悲剧的。
为了梦想能够变成现实,脚踏实地的把当前的路给走好,一步步的实现阶段性的小目标,让我们的追梦过程变得更加精彩。
第三篇:《私人定制》观后感
《私人定制》观后感
今天跑去看私人定制老实说是冲着白百合去滴。当初先去看了小说《失恋三十三天》,后来倍加期待电影版的《失恋三十三天》。可以说白百合就是我心中的黄小仙!所以之后对白百合倍加关注了,一直以来她都是小清新女神,用我舍长的话来说:“白百合不是漂亮的那个,但是是看的让人舒服的那个,舒服到让人喜欢。”
这次借《私人定制》里面百变多样的造型,让人看到了全新的白百合,真的是很大的惊喜!在范伟那一集,范伟作为一个司机想体验一下当官的感觉,“使劲腐败我我就是不妥协”,白百合演的白总要通过钱名画酒席各种诱惑范伟眼神示意,真的很有成熟魅惑的感觉!虽然穿的很端庄!那电眼砸吧滴,我是个女的都要心动了好吗!
下面进入正式讨论剧情讨论导演思路的环节!
事先说明本人的言论建立在目前没有充分了解电影名词的情况下!
首先我觉得吧贺岁片必然是要能够博大家一笑滴~这不能是冷门文艺片吧~只要专业人士懂就好就足够赢得叫好声的电影。贺岁贺岁,就像春晚一样,有压轴的意味。所以要走大众路线。走客流量,我相信贺岁片一定有很多投资商投资,所以一定要有一定资历的导演和演员来保证这个票房至少不赔本。但是叫好就难了,你不能只是搞笑,分量太轻,要有一些可以思考的东西在里面。但是你的言语又要够直白,让观众在短短几分钟就明白你在表达什么,这时候不可避免的就出现很多已经被普罗大众炒熟炒烂了的桥段,大家的会心一笑不是因为这个场景足够好笑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啊~
私人定制这部电影的桥段分为大致四个部分(个人分法,独家原创):
part1 我们所不了解的世界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part2 我们每个人要追求着到底什么
part3 不要再羡慕暴发户or有钱人啦
part4 所有的道歉都建立在不损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么
首先这种切割式,一段一个故事的分法大家可能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故事因为大家的理解不一,就会又厚薄不一的感觉~就像一块凹凸不平的蛋糕观感上就可能打低分。
很多人很喜欢最后一段道歉的部分觉得是四段中最意义深远的部分。我却觉得是四个演员葛优除外演技发挥最不出色的部分,这让沉重的话题变得单薄起来。
好吧,吐槽吐槽和电影一点干系都没有的怨念,关于这种一段一个故事我久远的回忆。
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每周都要写一篇周记,周末干了什么啊之类的,有一天我们班一位调皮捣蛋的男生被表扬了因为他写的周记。老师当时有读,我觉得没啥啊,然后老师说该同学首个用了春夏秋冬来作为分段标志,每个段落都描写了一个季节他的感想很棒,说句实话那内容真的很渣!但是长大以后才懂得有的时候不需要你的内容有多厉害,只要你看起来你的卖点足够鲜明就够了,虽然最后策划做出来渣的跟什么一样。
回归正文
开始讨论剧情以前我不得不说一句;"每一个故事葛优叔说的话都是爆点啊爆点!”
part1
我们每天都在议论贪官,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如果我们是官我们能不贪吗?电影生动刻画了那些人用美色用钱去贿赂高官的过程。在白百合演白总在会所的那个片段和李小璐在泳池旁勾引的那个片段充分表现了她俩的演技之高超,高超的演员能还原生活的真实。这是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一个层面,我相信作为大导和名演员多多少少有接触过类似的场面,如何能够让观众投入,就需要这种场景的真实经验的还原,李小璐富有层次的勾引,先探寻高官的欲望,然后哭诉可怜,又劝解彼此有缘,被拆穿后脸红心不跳的说明自己的被迫,伪自杀,然后获得同情,丝丝入扣,请君入瓮。
范伟演的司机说了一句对的话“在我收钱以前,怕我的是他们(商人),在我收钱以后,是我怕他们。”但是他之所以可以拒绝的原因是因为他仅仅只是扮演官。
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所有贪官的背后“马秘书”功不可没,他们和商人关系良好,作为高官取信的对象和高官和商人联系的纽带。就像慈禧太后以前身边的大太监李连英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单单去谴责高官更应该去完善这个制度,避免腐败滋生的土壤。而且也要避免不作为。葛优大叔的话作为亮点在篇末出现了“你不是贪官但是你什么也没做”。
part2
多少荒唐,一纸戏言。
大导演和弹棉花的换完血后,弹棉花的摇身一变成了导演,导演开始弹棉花,一切的起源只是追求雅。
最后只有导演一个人认为自己追求到雅了,周围的人却都觉得他毁了。
看的人也觉得大导演真的是个大傻瓜!白痴!包括我在内,我们戴着世俗的眼神去评判这一切,所以我们何时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何时能够坚持心中的所想呢然后去实践呢?!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是世俗标准里的成功还是能让我们快乐的事。
part3
最大的亮点就是葛优大叔对丹姐说:“那些身家100亿的人,每天都要考虑还银行一千四百多万的钱,像冬天穿了一件湿棉袄。”立身于这个世界,完全满足并享受自身所拥有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不要羡慕有钱人和富豪啦,他们有他们的烦心事。
part4
葛优大叔被问到有一百万有一千万有一亿的时候他都回答会捐掉,最后问有一辆车的时候,他说不会捐因为他真的有一辆车,看起来好像牛头不对马嘴,实际上确实对第四部分一个彻底的调侃。
以前看读者有一个故事,当地砍伐严重,很多农民都知道不应该+甚至假设他生活在城市他就会谴责农民不应该这样做,但是他们还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穷到根本不顾及后代怎么样了。李小璐白百合他们饰演的角色对人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感到抱歉,做出道歉,这是我们人人都会做的事。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样呢?我们继续开车,继续开空调,工厂继续排放污染。因为真实的我们需要钱需要享受,这点明了我们精神的匮乏我们实际上吝啬于给予他人我们所拥有的,为他人改变自己所拥有的,这挺可悲的,但是却也不是无法改变的!
综上所述,我觉得今天花票票去看还是相当值得滴!
第四篇:《私人定制》电影影评
当提起私人定制这四个字,便会瞬间给人以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感觉,私人定制往往多出现在物品身上,而且往往是土豪们的做法。然而江郎才尽的冯小刚,再也想不出没有了吸引观众眼球的东西,于是乎,不得不开始凭借标题党而取胜。虽然很多人说,《私人定制》这部电影是《甲方乙方》的续集,或者说是《甲方乙方2》,虽然冯小刚不否认,但也从未肯定过。因为他给这部贺岁片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便是《私人定制》,私人定制中的土豪梦,而这部电影更加演绎的却是私人定制的爱情,而非再是物品,于是乎,当《非诚勿扰》结束后,我们的冯导依旧开始从事着有关爱情的电影,而且是吸引人们眼前的爱情电影。
《私人定制》中,最关键的两个定义无非是“梦想”与“希望”,梦想当然的屌丝们关于定制女神的爱情梦想,而希望则是土豪们关于定制未来伴侣的希望。看似毫无相关的两个词语,却瞬间交融在了一起,每个屌丝的心中,后怀揣着一个土豪梦,每个土豪都希望得到一份私人定制的浪漫爱情,这便是这部电影形成的原因。
冯氏电影,可以说是从爱情转战到记录,然后再从记录转战的爱情,这样互相交替着出现,从《温故1942》后,许多的人都说冯小刚可谓的江郎才尽的,从古装到战争再到现代,冯小刚近些年来,可以说拍摄的电影把这些东西都包含在了其中。当《1942》结束后,人们看着疲惫的冯小刚,不由的让人们想起,冯小刚可能应该休息了,冯氏电影应该就此收官了。然后倔强的冯小刚却从未放弃过,当从新出发之时,他再次想起了自己的老搭档,这便是葛优,葛优一直是冯小刚贺岁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也是冯氏幽默中的核心唯一成员,无论这些年来,冯氏的电影中女主角换了多少,但唯一不曾改变的,永远是男主角葛优。
冯小刚用了20年的时间与葛优合作,20年的时间,让人们记住冯氏电影的同时,也深深记住了葛大爷这个光头的形象。20年的时间,说起来看似并不长,然而当我们回头再看时,不由惊叹到,原来他们一起携手走过了20年,跟一对夫妻相处的时间都差不多了。20年来,平均是每两年一部贺岁电影,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冯氏的幽默,同时在我们的欢笑中,我们也记住了这个诙谐幽默的葛大爷。
葛大爷如今已经60岁,《私人定制》对于葛大爷来说,并非是收官之作品,葛大爷在《私人定制》的发布会现场曾说道,这20年来,自己是被冯小刚所抬起来的,所以希望的20年,再拍10部电影,既然冯小刚把自己抬了起来,那么就需要冯小刚想办法让自己落地。看似平淡的回答,却依旧不失葛大爷保持的幽默风格。
接下来我们说的便是票房,从《非诚勿扰》开始,冯氏电影,便一直创造这票房的神话,同时也让冯氏电影成为内地第一部达到10亿票房的电影,接着是《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无一例外都创造的票房的神话,于是乎,冯氏电影成为了中国市场上的一种品牌效应,但凡是冯氏电影,必然会创造不俗的票房记录。然而当《1942》上映后,票房却变得惨淡,于是乎,人们不得不说冯小刚可谓是江郎才尽,再也拍不出创造神话的电影。当江郎才尽这四个字围绕冯小刚时,冯小刚漠然了,惨淡的票房让他不得不从新思考自己的电影路线,他视乎明白自己真的不适合拍记录类的电影,而且观众对于冯氏记录类的电影也不买账,观众永远喜欢的是欢笑,永远喜欢的只是贺岁档。
为了摆脱票房惨淡,为了摆脱江郎才尽的这个帽子,冯小刚开始着手拍摄《私人定制》,虽然说《私人定制》是《甲方乙方》的续集,冯小刚不过是给电影换了一个名字,然而这样的无奈之举并没有影响到票房的收益。《私人定制》上映4天的时间,便刷新了票房的记录,成就了3.2亿的票房,看来冯小刚的无奈之举开始有了成效,看来观众依旧还是喜欢冯小刚的贺岁档。如果说《甲方乙方》成就了葛大爷,那么《私人定制》便是再次成就了冯小刚在贺岁档永远不倒的地位,同时也见证了冯小刚与葛优20年的电影生涯。
第五篇:考研的私人定制[定稿]
考研的私人定制
———谈我的考研奋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英语一直很差。小学就很差。中考,高考全都是给我落分的科目。但是我数学特别好,每次不是满分就是差个一两分。所以,自小到大每次考试英语总是让我最发愁的科目。高考的时候,第一年,因为英语实在是太差,导致总分不过线。“二战”之后,终于以侥幸的成绩考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
我想这大概是与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分不开的。我不太喜欢咬文嚼字,不喜欢啰嗦,不喜欢重复的机械运动。我喜欢数学的线索类解题:就像福尔摩斯那样---有了线索和切入点就可以一步一步展开解题,直到水落石出,结果出来。我享受这种过程。所以我做题的时候从不觉得累,总是把它当成是一个一个的成果,每得到一个成果,我便会再挑战下一个成果。
大学给了我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在数学的海洋里穿越,忙的不亦乐乎。转眼间已经大三了。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计划的人,我希望能找个人帮我规划一下考研的道路,尤其是辅导一下英语---这一门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学习的课程。
现在的考研机构五花八门。其实从大二开始,我就已经留心关注各种考研辅导机构,每次有讲座,不管是哪家的,我都会去听。慢慢地我觉得其实这些机构的课程大同小异。拿我最熟悉和喜欢的数学来说,无非是要精通原理,然后带你学习解题技巧,最后再冲刺拔高,也就是解难题。所以,区别度就在于是否能够针对自己的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教学。英语水平不好提分我很清楚,这是一个慢功夫。所以我大二下学期就准备报一个辅导班,以攻克英语。
我选择的标准有三点,1.数学的辅导,2.专业课,3.对考研目标的整体规划,我觉得大家肯定跟我一样,大学期间没课的时候就是在倒时差,哈哈。
选来选去,最后我锁定了两家机构。一个是跨考,另一个是海文。
选跨考是因为它的专业课资料很多。这解决了我专业课没有目标的难题。选海文是因为他们的师资真的让我很佩服,从阅卷组到命题组都是我很佩服的老师,我也试听过他们的课程,让我睡不着觉,这一点就很厉害,因为我除了数学,听其他的课程都会犯困。专业课虽然没有给我展示那么多资料,但是,我听上一届一个师姐说,专业课光有资料
不行,要有老师知道才可以。因为只凭自己看书根本把握不了重点。此外,在整个考研目标的规划上,我觉得海文做的更细致一些,起码老师的监督很到位,避免我偷懒。因此,结合这些因素,我最终选择了海文。
事实证明这是没错的。
我大二下学期开学不久,9月份就报名了。(我觉得这个时间很早,其实已经不早了,因为我发现我所在的那个班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我开始打英语的底子。从最最基础的开始学。单词,语法,句子,段落。老师在给我逐步的加大难度。顺便提一下我的基础水平:大学四级我没有报名,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平时的英语课我听起来就是鸟语。对了,海文给我做过入学测试,说我的英语水平大概是中考的水平。一开始的两个月,我的自信心满满的。因为我学的东西在之前有所接触,算是一半的新授课。关键是我的词汇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充。老师说我这叫潜力无限,吼吼!到了11月份的时候,我感觉语法遇到了瓶颈,老师上课讲的,我在单词查明白的基础上,可以听得懂,但是课下复习的时候一塌糊涂。
我跟我的主管老师和英语老师做了深度的分析和谈话。我把自己的空衷说给他们听:主要是因为进步不大,自信心严重缺失,由此也导致了动力不足。英语老师根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讲解了我现在遇到的学习瓶颈,并正对性的做出了调整计划,以阅读为主,读懂即可,不需要深度研究语法。主管老师也在学习时间上给我做了调整,把原先的每天
1.5小时的语法联系换成了2篇真题阅读。
我们现在的自制力真的很差,所以,我感谢英语老师也感谢我的主管老师。英语老师给我调整战略,但是如果没有主管老师的监督,我很可能坚持不到迎来曙光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在经过了3个星期左右的调整时期,也就是到了12月份的时候,我又燃起了学习的希望。在阅读方面,对文章中心的把握已经非常到位。
马上进入了期末考试。我的英语计划也做了调整,由原先每天的6个小时降到了3个小时。因为主管老师说,学校的期末考试也很重要,所以先把期末考试考好了,寒假好好加油!
寒假假期一共一个月的时间。以前的每个寒假我都是“无学习”状态。这次,老师给我安排了4个周的计划。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时间都是有计划的。但也不是死板的看书。每个学习模块都穿插了很多的听课,练习和巩固等等。单词、阅读、语法练习、概括能力都有涉及。虽然都是同一科目的学习,但是学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的英语总算是达到了可以听课的水平。(以前听课都是糊里糊涂的,听不懂)。但是新的挑战也来了。要定下学校和专业。对于专业,其实我早已有所打算。就要考金融专业。虽说很难,但是专业课和数学我都毫不担心。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提前准备好英语的原因。至于学校,我要求倒是也没有那么高。毕竟这个专业也是高手如云的。
3月份我参加了海文组织的院校专业选择测试,当然我的分数按排名是遥遥领先的。报一个211,985的院校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制约我的关键一环就停在了英语。我英语测试成绩是54分。这是一个不太理想的分数,因为平均分是56.7,并且据我所知,很多同学都是考到了70以上。
王老师,我的主管老师,还没找我谈话,我早就打算好了。我决定先不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也就是先不定下学校,如果再给我两个月的时间我的英语测试能达到65分,我觉得我还是可以报一个好的学校,如果还是60分一下,我就保守一点,选择一个普通院校。
如果英语达不到65,我的总分就不可能到400。因为数学也不能稳稳的拿到满分,必须空出10分,专业课要空出20-30分,政治也只能考试70分左右。所以英语必须贡献65分以上。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回到了高考的时代。卯足了劲向目标冲击。
在5月份的测试中,我的英语考了67分!
这是一个让我惊喜的时刻!但还不是最后的成功!
我把目标锁定在了中国人民大学。但我接下来的学习计划仍是比其他同学在英语上的时间要多些。因为我不想出现意外。
今天,我的分数刚刚查出来,政治72,英语69,数学139,专业课123,总分403。这是一个普通学员看起来很高的分数,但是在人大的金融专业,这也只是一个有了门票却不一定能留下的分数,我深知这个专业有太多的强人了。所以,我接下来的挑战将是更高级的。专业课和英语。
如果最后是好消息,我一定贡献我的学习经验!
同仁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