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院商法专业教研室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法学院商法专业教研室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法学院商法专业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承担着法学院民商法和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商法类专业课程以及其他学院的税法、经济法和CPA经济法等课程的繁重教学任务,并且承担着校重点建设学科“民商法学”和校一般建设学科“经济法学”的建设任务。尽管人员少、任务重,但是,商法专业教研室严格遵循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商法专业的目标定位,积极参与讨论和贯彻落实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在法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经过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积极申报和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
倪受彬副教授负责的学校重点建设课程《金融法》和乔宝杰副教授负责的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经济法》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按期完成了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殷洁教授负责的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企业与公司法》正在做结项前的准备工作。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乔宝杰副教授和殷洁教授在《企业与公司法》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实务化教学的新路,贾平副教授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学生专题演讲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师生互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年5月,乔宝杰副院长应邀赴美国参加了法律诊所教育大会并作考察交流。
所有现任教师均有三年以上教龄,均承担过三门以上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富有教学经验,学生评价教学效果均为“良好”以上。其中乔宝杰的《经济法》和《企业与公司法》、倪受彬的《证券法》、殷洁的《合同法》和《企业与公司法》、贾平的《经济法》、《CPA经济法》、张继红的《票据法》和《金融法》、吕鸣的《保险法》等多门课程获得过“优秀”。
二、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法学院现有国际法学和民商法学两个硕士点。商法专业教研室在积极参与民商法学科和国际贸易法学科以及商法专业建设的同时,加快经济法学科的发展,力争早日成功申报经济法学的硕士点,已成为法学院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近
1年来在法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以商法专业教研室的教师为主体,先后成立了“金融法研究中心”和“经济法研究中心”,加强了团队科研合作,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倪受彬副教授当选为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乔宝杰副教授当选为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总干事,殷洁教授当选为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2007年法学院成功举办了“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并且参与协办第二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2008年与《法学研究》编辑部合作,成功举办了“金融开放和金融法制”论坛,扩大了对外的影响。在今年成功申报法律硕士学位点的过程中,商法专业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学术研究
作为高校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学术研究,关注学术动态。商法专业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在努力上好每一门课、每一堂课的同时,高度重视科研,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十分突出。近三年共有五项省部级课题立项,其中倪受彬副教授负责申报的课题《财政引导大企业集团开展风险投资政策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立项。最近殷洁教授负责申报的《私募基金业立法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近三年商法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已出版和正出版的专著、教材共10部,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共21项。(见附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
商法教研室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积极物色和引进优秀教师(最近已与一名知名学者达成初步引进意向);另一方面,努力提升现有师资的学历水平和职称层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在商法专业教研室的7名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5名,在读博士生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1名;40-45岁之间的3人,35-40岁之间的3人,35岁以下的1人。总体而言,除人数较少外,现有师资在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上较为合理。
此外,商法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复习考研以及帮助学生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此,我院推荐其为上海外贸法学院先进集体的评选单位。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2009.6.10
附表
第二篇:材料教研室先进集体
关于 申报材料
一、加强师德建设 勤恳教书育人
材料教研室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在读博士3位,硕士学位9人,在职硕士3人;副高职称以上4人,讲师5人,助教5人,实验员2人。教研室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已形成了良好的结构。同时,有6名党员,其它老师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精品团队
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材料教研室全体教师统一思想、目标明确,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教研室的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近几年,有两位教师获得焊工考评员资格证,已有三位教师获得数控铣床高级工证书,准备今年7月份参加数控铣床考评员培训,同时,安排了六位老师参加8月份的数控车工和钳工的高级工考试,使所有教师都具有双师素质,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参加中高级焊工考证和全国三位CAD认证考试。
三、不断钻研进取 科研成效显著
材料教研室在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2012年,材料教研室成为福建省铸造学会理事单位。近两年,教研室完成院级教改项目1项,拥有两门院级精品课程:《合金熔炼与控制》、《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同时,《合金熔炼与控制》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公开出版教材1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研室完成或在研课题11项,其中教育厅杰出青年项目1项,教育厅A类项目4项,院级项目6项。教师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2篇;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四、打造实训基地 实现零距离就业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学生学习和生产、就业零距离,材料教研室积极联系行业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铸造车间与 合作。
五、广泛联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材料教研室近几年一直把学生就业当作份内事对待。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不但要教好,而且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就业。教研室实行“全员工程”,发动每一个教师主动出击,通过出差调研,参加各种招聘会,带学生实习或网上搜索等多种途径为学生联系就业单位,广泛收集需求信息,推荐学生。与宗申、力帆、隆鑫、嘉陵、腾飞、建设、庆铃、华陶、四维、国泰等市内企业及广东、江苏、浙江等外地企业联系沟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就业市场。在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率近几年来达到100%。而且,教师联系的就业需求数比毕业生实际人数还多出了许多。
由于就业率的提高,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不但降低了学生个人的求职成本,也降低了整个学校为解决众多学生就业所提供服务的成本;激励和鼓舞了教师对进一步搞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了学院和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千里之行驶于足下,材料教研室全体教师愿一起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把材料教研室建成一支师资队伍精良、师德师风高尚、教研科研水平较高、深受学生喜欢、同行赞许的一流教研室。
第三篇:教研室评选先进集体材料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研室评选先进集体材料化学教研室成立于1962年,主要承担全校化学类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党员教师6名,多年来,在校、院党委和行政组织的领导下,在教研室主任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室形成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氛围,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效果良好。针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估的新形势,教研室提出了开拓性地对待各项工作的思路,使每位教师树立“开拓者”精神理念,从基础课建设到专业课程教学,不断尝试、总结、提高、完善,力求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努力使教研室各项工作走在全校的前列。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敬业,讲团结,风气正化学教研室是一个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内在凝聚力的集体,面对教学、教研、科研任务及其他工作,全室教师体现出了良好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识大体,顾大局,不争名利,淡漠得失,既积极主动承担任务,又相互理解、体谅和支持,讨论问题坦陈己见,互相启发,互提意见和建议,共谋问题的解决,使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均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讲学习,严谨、认真地进行教学化学教研室14位教师共承担了全校的“基础化学”以及化学化工等专业的化学类课程教学任务,每位教师的年教学学时数都达到了二百学时以上,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第四篇: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工作计划
2014年上学期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工作计划
学校和系里面开学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升之后的本科教育的要求,我们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全体老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管理模式,从专科教育逐步过渡到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了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根据本部门特点和本专业师生的具体情况,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学建设
1、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育管理模式
(1)按照学校和系里面教学工作要求,我们行政管理专业是学校设置的重点专业,也是首批升本专业。本专业老师必须要多维度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管理改革。首先要明白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知道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的专业课程是否设置合理,教学中对所有课程进行分类教学(理论课、理论与实践课、实践课)。大抓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尤其是老教师要帮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义务水平。
(2)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工作管理,放大老师教学自主权。理论课、实训课和实践课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对学生的学习课程成绩考核结构进行新的规定:考试成绩占用70%,平时占有量30%。毕业生毕业学分、优秀干部评选、优秀学生评选和三好学生评选都必须与取得社会职业资格证挂钩,这就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证考试,任课老师必须把学科理论知识与职业资格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考试通过率必须80%(去年只有20%)。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管理班级,早晚和上课一起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抓好学生的学习风气。
2、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形式,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学
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行政管理专业对教学实习高度重视,今年继续扩大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行政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就李主任而言行政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组合存在明显问题:(1)年龄结构特征不合理,年青老师多,中年老师少。(2)职称组合不合理,教师队伍中没有高级职称的老师。(3)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老师,没有一个有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行业的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经系里面考虑决定,今年下半年将引进2名本专业科班出身的硕士以上学历的老师,担任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力量。
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但要有很强的理论水平而且还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企业工作的经历)并且还要有相应的职业技术技能资格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对我们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双师型”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将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多渠道、多方法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今年要求青年老师深造学习,参加职业资格技能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三、专业建设与科研建设
1、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本学期继续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使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符合应用型本科教学考核的要求。全体专业教师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认真评定好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不符合社会应用要求的课程必须陶汰,设置符合社会应用型要求的课程,掌握清楚所有课程知识内容,并且进行分类教学(理论课、理论与实践课、实践课),打造行政管理专业精品课程。行政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必
须符合市场要求,专业方向应朝着市场需求方向发展,从政府政治行政管理型(法学)转向企业行政管理型(管理学)。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体现专业特色。
2、加强教研室建设,开展教改、教研活动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单位,根据本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行政管理教研室要制定好教研室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教改教研活动。我教研室将定期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和教案检查,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义务水平,并将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外活动,等等。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课题促专业,以专业带课题。
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必须要进行科研,以课题促进专业发展,以专业带动课题研究。我们行政管理专业老师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承担了一批省级和市级课题,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课题为纽带,促进科研与教学结合。只有通过课题研究才能形成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有效手段,才能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四、学生培养
1、以行政管理专业特色培养学生
我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培养社会复合人才,我们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静要能思、坐要能写、站要能说、动要能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能写能说能做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求采用专业理论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本专业各门课程基本上要求加入了“演讲、礼仪、表演,辩论等社会实用知识,每个班级都要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大赛”、“面试有约,现我风采”、“公关策划大赛”、要求全面体现我专业特色,我专业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加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行政管理专业要定期开展了一系列的体现行政管理特色的课外活动,如:礼仪风采大赛、演讲赛、辩论赛、学术讲座、等活动。我们专业还将成立了相关学生协会社团,让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把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素质教育推向前进。同时,我们还要不断修改教学计划,多开实训实习
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第五篇:机械教研室专业改革
机械教研室专业、教学改革计划
1、专业设置方面,应社会需求,2011年开始,新招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100人以上。
2、人才培养方案方面,2010级新生试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每学期去企业实习一周,第四学期后半学期与暑假去企业轮岗实习,第五学期返校上课,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3、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Pro/e,改为UG;机电一体化专业增加液压与气动课程的课时。
4、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搬到车间上课,数控技术专业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进行项目化教学。
5、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部分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如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校与企业教师相结合。
6、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如多开展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