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法发展现状及立法趋势

时间:2019-05-13 08:2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国商法发展现状及立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国商法发展现状及立法趋势》。

第一篇:论我国商法发展现状及立法趋势

论我国商法发展现状及立法趋势

摘要:商法是民事法律或私法中的重要板块,它调整的是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极为重要的商事贸易关系。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历经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直至建立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三大基本经济制度。高度的计划经济时期,真正的商事贸易极度匮乏,因此,我国商法中的单行法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颁布实施或完善的。在现阶段,我国商法的发展现状存在关于民商合一的争议、商法“泛公法”化以及“商法典”的颁布争议。民法与商法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上属于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与“重要补充”的关系;而商法在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又使得其呈现出“泛公法”化的重要特征;商法典是否颁布也在我国目前模糊的商法界限中争议颇多。由于商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商法典的颁布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就显得异常重要,我国商法正在向着法典化、独立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商法的未来发展,并不取决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问题。我国商法现存的法典化形式足以确保我国商法的独立发展。我国商法的未来发展应当关注以下两个问题的解决:即商法观念的独立化问题和商法制度的整合问题。毋庸置疑,商法在未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商法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

商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法律体系,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日益壮大。

16、17世纪,随着欧洲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大,欧洲诸国将在各国商人之间普遍适用的、具有国际性的各种商事习惯、商事规范纳入本国的国内法,从而开始了近代商事立法。法国路易十四时期颁布的《商事条例》(1673)和《海事条例》(1681)就是世界上近代最早的两部商事法令。

在我国,至今没有颁布民法典,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商法典。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实行了私有财产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不仅没有适用商法的需要,而且连商法的观念都被社会遗忘了。

如今我们所能够感觉到和谈论的“商法”,则是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现象,它只是涉及规范商事活动的诸多商业活动法的综合体,而我国实际上并不存在名为“商法”的法律。在现阶段,我国商法中呈现“民商合一”、商法的“泛公法”化、商法各单行法的“法典化”、“修正式进步”等发展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完善的需要,中国商法体系的发展呈现独立化、内部整合的趋势,相信商法典的颁布也将变为现实。

一、我国商法发展现状

(一)我国法律制度中的民商合一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活动中商业行为的急剧增多、个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使我国的“商法”步入快速发展进程。由于涉及“商法”的法制建设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从理论和实务上讲,在我国,法学界常说的“商法”只能在“民商合一”的体制范围内进行思考。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我国民商法制度采取的是民商分立的模式,无论是立法形式上还是运行机制上,均采民商分立。实际上,笔者认为,民商分立还是民商合一,是关于民法典与商法典的关系问题的论点;民商分立是指在民法典之外另行制定商法典的模式,民商合一是指就民商事关系仅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典,对于不能合并到民法典中的有关商事的规定,另行制定单行法规。

大部分法律界人士认为,我国实行民商合一的制度。因为在我国的立法史上,立法者一般不分商事和民事,通过颁布法律建立保护民事权利和维护私权利秩序的统一的私法制度,民商法构成我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上,民法是规范社会生活、经济秩序的基本法,而商法则是对民法的有效补充。在逐步完善民法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不仅颁布有民法通则、继承法和合同法,而且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具有提高效率和维护交易安全特点的单行法,这是我国民商法获得发展的重要事实,它们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民法典,我国的民法和商法均是以单行法的形式出现的,但民法的理念、原则和基本制度则已经渗透到我国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所谓的“商法”除了单行法的表现形式外,由于基础薄弱,其理念、原则和基本制度并没有被社会普遍接受,尤其是商法理论的研究则更是捉襟见肘。

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改革开放后十余年,即开始建立私法制度之时,我国法学界法律体系中民法和商法的界限就不是清楚的,而这个时期又有长期存在的民法和经济法之争,商法似乎已经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所谓的商事交易规则的创制,只不过这个法制进程并没有让人们真正认识到商法在我国的存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颁布的《经济合同法》规定有买卖、仓储、保险等多种交易制度,若视其为商事交易的法律,一点也不过分;特别是该法所规定的“买卖”、“保险”,更属传统意义上的“商行为”。为了满足国际经济交往的商业需求,在1985年,我国颁布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其所包含的法律内容也应当是名副其实的“商行为法”。然而,在长期的法学研究中,我们却很少称那个时期所颁布的《经济合同法》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甚至后来颁布的《合同法》)为“商法”,因为从当时的法学理论上来讲,它们太不像“商法”而更像“民法”。实际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立法者将许多原本应当属于商法规范的交易制度,诸如货物买卖、保险等,通过以民法通则为核心的民事立法来调整,民法的影响力颇为巨大;只是在后来,我国颁布的有关商事活动的法律多了,人们才习惯性地将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等称为“商法”。

由此可见,在新中国数十年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民法固有的理念、精神、原则和制度几乎影响甚至包容了我国民商事立法的所有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方面基本上是在实行民商合一的法律体制,可以预见,独立的商法制度在短期内较难形成。

(二)我国法制进程中商法的“法典化”

尽管存在“民商合一”的现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法制化的进程中,“商法”也以国家立法部门所颁布的有关商事活动的单行法“法典化”的独特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笔者认为,虽然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施行“民商合一”的法制体制,但相对独立的商法还是在逐渐脱离民法领地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发展。自“商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形态逐渐清晰以来,买卖、票据、行纪、承揽、运送、保险、海商等即被作为主要的商行为规定在商法之中,由此构成了我国商法初级形态中的商业活动法。

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加快了商事领域的立法步伐,立法机构先后颁布了海商法(1992年)、公司法(1993年)、票据法(1995年)、保险法(1995年)、证券法(1998年)、合同法(1999年)、信托法(2001年)和投资基金法(2003年)等。另外,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中,我国在1986年还颁布了体现法治下的市场经济的 “企业破产法”,该法适用于国有企业(从事商事交易的国有企业)法人的条款规定被称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事实表明,在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经济建设中,我国颁布的有关海商、公司、票据、保险、证券、信托和投资基金等内容的法律,为我国建立起商事主体、交易和秩序的法律制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法律所包含的原则、已经建立或者试图建立的制度,具有明显不同于民法的原则和制度的特点,甚至有些制度的差异导致民法原则和制度在商事活动领域的“不适用”。例如,保险法所称“保险合同”已经完全实现了格式化,附加合同成为保险法上的合同制度的普遍现象,民法上的合同自由原则几乎被抛弃。甚至,保险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有其自身的特有内涵,利用“民法”上的原则和制度是难以解释的。事实上,这些被称之为“商法”的法律和民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法律似乎等同于大陆法系国家所称的“商法”,它们的客观存在基本上能够成为我国存在“商法”的理论上的事实依据。

但由于大陆法系的商法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而形成的,而在我国法学界,因为欠缺商法传统以及商法历史,更因为学术上无相应理论基础甚至仍然争论商法和民法的关系,致使人们无法真正看清楚我国“商法”的边界。我国商法的范围或者外延到底在哪里,仍然是存在疑问的。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商法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不断涌现的商法“法典化”的单行法即是例证。

(三)我国商法的“泛公法”化

关于公法的概念,目前在法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凡是规定私人之间事情的就是私法,反之则为

公法。商法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属于私法的范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深入发展,商法也逐渐呈现“泛公法”化的发展现象。相对于“私法味”较浓的民法来讲,商主体承担较民事主体更高的注意义务,商事行为的外部约束对于交易的安全更有意义,而这些都需要借助国家公权力来得到更好地落实和贯彻。在我国,为了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商事立法中越来越多地体现政府经济职权色彩和干预意志、调节个人与政府和社会间经济关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法的明显属性。例如商业登记制度、商业帐簿制度,公司法中的公司组织形态、公司章程的法定记载事项、公司股份转让与公司合并的条件与程序等规定;海商法中的船舶登记、运输单证、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抵押权等规定;保险法中的责任准备金、再保险、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等规定;破产法中的和解整顿、债权人会议、破产财产范围、债务清偿顺序等规定,均属公法性质的规定。笔者认为,商法的公法化,在性质上主要还是限于国家公权力对商事活动的消极干预,即设定商主体必须遵循的强行法制度,以限制商主体的意思组织和加重商主体的法律责任。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角度来讲,商法的公法化不应当倡导国家公权力对商事活动的积极干预。由于我国商法在建构其制度的过程中吸收了更多的、不规则的国家公权力积极干预商事活动的公法内容,所以从我国商法的单行法内容可以看到,国家公权力介入商事活动更加积极和主动,呈现出泛公法化的特点。例如,我国保险法规定有保险业的监管机构——保监会及其监管权限,并详细规定有保险业监管机构的监管内容和方式,以法律的形式授权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保险业进行全面的监管;证券法规定有证券交易的监管,以法律的形式授权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证券交易进行全面的监管。这些都是我国“商法”单行法中所体现的“泛公法”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经济制度所建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存在“宏观调控、经济调整”等许多特有的经济现象,这就是支持我国商法呈现“泛公法”的经济基础。这种商法的“泛公法”化也必将在今后的法制进程中进一步得到体现。

(四)我国商法的“修正”式发展

由于我国的商法(或者说是商法单行法)脱胎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初的构建过程中,因此我国已经颁布的“商法”存在或者遗留着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或者不尽合理。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其中的很多条款急需整改甚至废除。例如,我国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规定,商业保险的主要险种的基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这是国家公权力积极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的典型事例。而且,我国建设市场经济法制的经验不足,更加缺乏“商法”的原则和制度设计的经验。除个别的“商法”如海商法,因为吸收国际经验的缘故,其不足相对较少外,涉及公司、证券、票据、保险、信托等法律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深刻的修正,然后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将成为我国的商法发展的特有现象。我国商法的“修正”式发展,本身意味着我国商法的发展过程存在曲折,修正商法的目的显然是要完善欠缺妥当性的法律规范。修改法律,无非是法律规范的价值再发现的结果,是立法者对法律规范的价值判断的优化选择。我国已经修正过的“商法”,有公司法和保险法等。通过修正,公司法和保险法都体现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观念变迁的需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更加成熟。

二、我国商法的立法趋势及其原因、阻碍因素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逐步向世界经济的融入,我国的商法应当在现有的单行法法典化形式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笔者甚至认为,中国商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将由目前单行法“法典化”向商法体系“法典化”的方向发展。

这是因为:第一,从法律统治的基础上来讲,商法统治的社会基础实质上是市场经济。但是我们也说,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宪法”。这个观点也存在,甚至说某种程度上也是成立的。但是,现在存在的这种商事交易活动,商业经济,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它已经发展脱离了一般传统的民事关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度和格局。现在这种商事化、国际化的经济,这种证券化、快速化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复杂。这种商事交易、商事关系,市场经济的这种推进,它是产生商法典的一个背景。

第二,有利于社会秩序维持和权利保障,它是商法典制定的一个立法动因。尽管商法存在“泛公法”化,但其本质是私法,是私的权利的问题。民法的很多规则,甚至包括理念,更关注一些人权,一些和谐、祥和的一种关系状态,更关注一种安全、平等、公平,而商法更关注一种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意义,更关注对投资者的利益回报。反过来这

种回报将给人们带来一种享受,这种满足就更丰富了,所以说没有对商法的这种营利性的法制上的首肯,市场经济就无从发展的。如果在商事交易关系当中来保持秩序的安定和权利的保障,这必须有一种单行的规则,而完全依靠民法的规则,确实是难以做到的。

第三,商法与民法,就立法技术而言,商法更直接取决于市场形态,而不象民法那样还与经济形态、传统文化、法律理念息息相关,所以商事立法包括商法典的超前较之民法更为现实和可能。欧陆各国及其他制定有法典的国家不少就是先有商法典而后有民法典,或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时制定商法典。我国已经制定了诸如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破产法(正在修订),己为统一商法典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当制定自己的商法典。

我国商法的未来发展,也并不取决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问题。我国商法现存的法典化形式足以确保我国商法的独立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商法的未来发展应当关注以下两个问题的解决:即商法观念的独立化问题和商法制度的整合问题。首先说商法观念的独立化。我国的商法理论研究,都在推动商法观念的独立化。商法相对于民法,尤其是各个商事单行法的颁布,均建立了自成体系的制度,已经日益具有独立的地位。商法观念的独立化意味着我国的学术界不再以民法的理念、原则和制度来评价商法了,商法应当有其自成体系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商法的解释和适用应当独立于民法的解释和适用,商事交易优先受到商法的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向全球化、科技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市场对商法将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再不能凭着简陋的商事制度、用民法的基本意识甚至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解决商事问题。” 商法观念的独立化,有助于对商法现象的准确判断,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商事交易规则的法律。实际上,我国已经颁布的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都具有自成体系的理念、原则和制度;但我国商法的解释和适用因为受到民法的解释和适用的影响而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是商法制度的整合问题。商法制度的整合,就是对现行商法制度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检讨,剔除不利于商法价值目标的制度设计。商法具有促进交易达成和确保交易安全两个基本的价值目标。商法上的制度设计应当服务于这两个基本的价值目标。在整合商法制度的过程中,商法观念的独立化具有指导性的价值,否则,商法的整合将无法达成其目标。因为我国商法采行单行法的立法形式,整合商法制度应当在单行法的范围内进行,但若涉及到单行法之间、单行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协调时,应当注意法律相互间的有机联系,避免法律冲突的产生。单行法的制度整合修正以及单行法之间的整合修正。因为我国商法的立法理由准备不足,存在缺陷在所难免。对于商法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是立法者为商事交易设定的风险,应当由立法者通过修改法律的形式予以整合;在法律修改前,法院应当以个案解释的形式弥补商法制度的设计缺陷,以更好地实现商法的价值目标。我国商法的整合,还应当注意协调因为泛公法化而产生的结构、体例、制度设计上的不当。我国商法规定有泛公法化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与商法的私法性和商法的公法化均不兼容,在整合法律时应当有充分的考虑。

诚然,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商法取得巨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点已经在国家行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得到了验证:商务部的成立,一方面标志着我国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统一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我国的商事活动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这就要求首先必须加强与之有关的法制建设,因为只有良好的法制约束才可能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商事活动将日益增多,而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商法的逐步完善、发展甚至变革。

第二篇:论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目 录

一、信用卡业务简述.....................................1

(一)信用卡的概念..............................................1

(二)信用卡的功能..............................................1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状况.....................1

(一)信用卡业务规模............................................2

(二)信用卡产品种类............................................2

(三)信用卡业务收益............................................3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一)资源整合能力存在的缺陷....................................5

(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5

(三)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7

四、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对策...........................7

(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方向................................7

(二)整合营销渠道和客户资源...................................10

(三)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10

(四)注重严格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11

一、信用卡业务简述

(一)信用卡的概念

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在我国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由于贷记卡是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意义上的信用卡,所以本文所指的信用卡仅限于贷记卡。

(二)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主要功能是结算和消费信贷。但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各家银行赋予信用卡越来越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算功能

结算功能是信用卡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即无需支付现金,而可以直接使用信用卡办理转账结算业务。完成商品和服务交易,减少现金的使用。

2、消费信贷功能

发卡行允许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的善意透支行为,并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持卡人临时调高额度。其本质是发卡行向持卡人提供的短期消费信贷服务。

3、购汇功能

持卡人可在国外使用当地货币购物消费,而回到境内还款时可按当天的汇率自动购汇还款。免除了持卡人短期出境反复汇兑的麻烦。

4、分期贷款的功能

目前国内不少银行推出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使得信用卡同时具有了分期贷款的功能,主要代表有招商银行的“免息分期付款”、交通银行的“账单分期”和光大银行的“POS分期”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状况

随着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进程,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首张具有购物消费、存取现金和有限透支功能的准贷记卡,此后,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相继发行了准贷记卡。准贷记卡的发展为今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信用卡和国际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先河。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发卡量、产品种类、收入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面予以详细说明

(一)信用卡业务规模

进入21世纪,信用卡业务在国内得到飞速的发展,全国各类发卡机构超过 160家。截止2006年底,我国的个人信用卡持卡人数量已接近3100万,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2007年,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7000万张,信用卡未偿信贷余额达750亿元,信用卡总授信额度6300亿元。全国银行卡受理特约商户74万户,POS机118万台,ATM机12.3万台。同比推算,到2007年,我国的信用卡持卡人将达到4600万,信用卡客户人均持卡量约为1.5张。

图1 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趋势图

万张***0002年03年04年年份05年06年07年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信用卡市场加速增长”。中国证券报

然而,据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报道,在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信用卡市场的年收入已达到2.1兆美元,发卡数8.48亿张,信用卡发行商已经多达8000多家,以美国3亿的总人口计算,人均持卡接近3张,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为25%。在8000万拥有信用卡的家庭中,未清偿的平均欠款为6000—7000美元,并且只有40%的持卡人每月偿清信用欠款而享受免息期待遇,其余60%的持卡人都愿意选择最低还款方式承担贷款利息。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信用卡发行规模不 到美国的十分之一,虽然这几年国内信用卡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讲,我国信用卡业务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未来信用卡业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高盛公司2007年预测,在未来4—6年内,中国信用卡贷款将达到70亿、90亿美元的规模。而事实上,信用卡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日常的支付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信用卡产品种类

从信用卡产品载体看,我国目前发行的信用卡基本都是磁条卡,磁条信息 容易被盗取,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完成了EMV1迁移。,EMV芯片卡已取代磁条卡成为国外信用卡产品的主要载体。由于采用了新的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技术,芯片卡可与ATM和电子收单系统相互验证,从而大大提高了信用卡支付 2 的安全性。从信用卡产品市场定位看,国内外商业银行都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普卡、金卡、白金卡、无限卡。虽然,国内银行看似己经与国外同业相差无几,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资商业银行对客户价值的界定标准和客户风险的判断能力相差悬殊。同一个客户往往在一家银行可以获得额度几万元的金卡,而在另一家银行只能作为低价值或高风险客户,获得额度几千元的普卡。如此大的差异,并不是银行风险经营偏好所能解释的。从信用卡产品数量看,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产品总数大约在三百个左右。其中合作伙伴最多、发行联名卡种类最多的招商银行其产品总数大约也就七、八十个,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航空、百货、卖场、娱乐等少数几个行业。而在美国,仅MBNA信用卡公司经营的产品就多达令人膛目结舌的5000多个,其合作伙伴涉及体育方面的协会、军队与法律机构、专业联盟(如律师业协会、银行家组织、医生联谊会等)、大专院校、大型企业集团等众多领域。通过联名卡的方式,MBNA的信用卡产品不仅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还能表达客户个性化的兴趣或价值取向,比如客户可以选择自己所毕业的学校、自己钟爱的球队、自己的职业联合组织、自己支持的公益组织发出的联名卡。

由此可见,我国信用卡业务与经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还不够成熟:信用卡产品安全性有待提高;市场细分与风险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强;商业银行还需要通过不断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以便在更多领域寻找合作伙伴,推出更多产品种类,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三)信用卡业务收益

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是基于统计学大数法则2。根据国外的一般规律,信 用卡业务开展的前五年为业务投入期,从第六年开始进入盈利期。我国银行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业务结构和收入来源过分倚重公司银行业务的状况各行都非常相似,随着我国银行业逐渐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信用卡成了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这也决定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从一开始就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由于竞争的压力,经过短短一两年时间的发展,国内信用卡行业就己经走完国外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开始进入到“免年费”的时代。而与年费收入减少相伴的是持卡人市场的缓慢成熟。因此,虽然国内信用卡市场的领跑者广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在2006年分别宣布实现损益平衡,但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绝大多数银行信用卡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即便在信用卡收入翻倍增长的2007年,占据国内信用卡市场最大份额的招商银行,其信用卡业务利润也仅为2亿多,占当年全行总利润的l%左右。从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来看,目前,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来源由四部分构成:年费、商户手续费和透支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利息收入和商户手续费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具体来看,国内信用卡业务利息收入绝对额和占比都不高,平均比例仅为30%左右; 3 至于商户手续费,由于银行业同业竞争激烈,使特约商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银行,回佣率面临不断下降的压力;同时,由于大多数信用卡产品采用免年费的竞争策略,所以年费收入目前主要来源于定位高端的白金卡等产品,而且,这一收入来源的比重这几年呈明显下降态势;其他收入则主要由滞纳金、罚金等构成。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透支利息和商户手续费增长迅速,以招商银行为例,上述两项收入占比由2003年占信用卡业务总收入约40%提升到近70%,但总体利息收入占比与国外同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图2 2006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研究报告

相比之下,在信用卡业务发达的美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形成的利润占整个美国银行利润总额的22%,银行的整个中间业务收入中有34%来自信用卡业务: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中有60%来自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收入中有30%来自于对信用卡客户主动营销的传统个人业务;运通公司的业务收入中近70%来自信用卡业务,30%来自商户回佣收入。透支利息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上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信用卡行业(每卡)的平均损益模型(收入部分),利息收入是银行信用卡业务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收入总额的82%以上,商户交易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二,占比13%。在其他收入方面,虽然占比不高,但由于包含从相关银行产品、信用卡人寿保险等服务中所获得的收入,所以增长潜力巨大。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总体来看还处于早期投入阶段,不论在整体收益、贡献度方面还是在收入结构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市场规模小,受理市场的不健全所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持卡人市场还不够成熟,消费观念更新、消费习惯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信用卡业走过了由点到面、由单兵作战到联合发展的艰辛路途,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相对于国外成熟的信用卡业而言,还显稚嫩,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多方努力,认真对待和解决。我国银行卡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一)资源整合能力存在的缺陷

虽然信用卡中心的发展模式是业内的主导趋势,经过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实践和检验,也充分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但对于我国的信用卡行业来说,这一模式的引入在与分支行现有业务的结合上还存在缺陷,其经营实质与核心还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较差

业务系统面,由于中资银行信用卡中心使用的业务系统往往购自国外,系统运行平台、系统结构、内部接口往往与原有系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加之信用卡独立经营核算的模式导致分行、信用卡中心客户信息数据共享的不便。信用卡客户无须在分支行另行开户,所以分支行对游离于网点之外的仅持有信用卡的客户无从了解,即便获得信用卡客户数据库,由于无法动态监测信用卡客户的交易行为,所以也无法判断客户的行为偏好、消费喜好以及风险程度,更谈不上后续经营服务或者交叉销售。同样,对于分支行客户,信用卡中心也无法动态了解客户的资产变动状况、投资记录,不利于针对信用卡客户需求变化,及时有效的开展深度价值开发和持续经营。

2.营销渠道缺乏整合,渠道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信用卡中心都建有自己的信用卡直销渠道,其初衷是利用比分支行成本更低廉、规模更庞大、更具专业性的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信用卡发卡量。由于产品单

一、业务模式简单,所以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较分支行低,相应的人力成本也就非常低了。但是分支行渠道与直销渠道并没有很好的整合起来。一方面由于分支行多目标经营管理的要求与信用卡中心专注经营单一产品种类的策略目标不一致,加之分支行零售产品与信用卡产品复杂度不同对销售人员能力要求差异较大,所以尽管目前的信用卡直销人员有很多与客户(特别是适合中高端零售产品销售的高价值客户)的接触点但分支行并没有利用直销渠道这些接触维护的机会进一步开发客户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分支行和直销渠道各自担负着信用卡考核任务,面对的又往往是同一市场,所以为了争夺客户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发生分支行强行将信用卡直销人员逐出同一目标市场的情况。

(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 目前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速度很快,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我们同时发现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同质化竞争,具体表现在:产品同质化、营销渠道同质化、营销方式同质化、价格策略同质化。

在产品面,我们看到,各家银行都针对高、中、低端市场推出了定位相似的产品。对高端市场各家银行都有白金卡,对大众客户群一般都推出有百货联名卡、航空联名卡、卡通主题卡、商旅卡,对低端的潜力客户,各家银行纷纷发行大学生信用卡。以最需要差异化体验,功能服务敏感度最高的白金卡市场为例,基本上所有的白金卡都推出了免费高尔夫(有次数限制)、免费体检、专享机场贵宾厅、紧急道路救援、高额航意险保障、白金秘书服务的功能,差异仅仅体现在选定服务供应商的不同、免费次数多寡、航意险的金额的高低上。并没有哪家银行的白金卡有绝对优势的功能或者绝对高价值的服务。所以,虽然每个银行都说自己的用卡环境好、刷卡方便、服务好、国际通用,但是在消费者看来,没有差异化功能、定位的产品都是一样的。

在营销渠道面,国内银行基本都采用分支行加信用卡直销渠道为主的经营模式。所不同的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固有的分支行网点较多,往往以分支行渠道为主,而乐于把直销渠道外包以降低成本;股份制商业银行则自营信用卡直销渠道以弥补分支行网点的不足。而对于电话、网络直销渠道,协作单位销售渠道,客户推荐销售等销售渠道投入则非常有限。

在营销方式上,“价格战”成了主要的竞争手段,从广告费用到促销礼品费用,众多银行不计效果攀比推广成本,只计数量不顾质量,甚至为了数量放弃质量。从刷卡送礼,到开卡送礼,再到申请送礼,送礼的频次越来越高;从送手机链、钥匙扣,到送公仔、食用油,再到送自行车、音响,礼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更快提高发卡量,有的银行对信用卡申请手续一再简化,对申请门槛一再降低。结果就是发卡成本的增长速度比卡量的增长速度还要快,而如此高的成本所带来的客户质量反而是越来越低了。

在价格策略上,虽然年费是信用卡业务发展初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在大多数银行信用卡业务尚未盈利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银行都迫不及待的打出了“刷卡免年费”的旗帜。对于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循环信贷的利率,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所以信用卡循环信贷利率都是根据国家规定制定的相同利率。其他诸如挂失费、补卡费等业务手续费价格基本也大同小异。在服务支出方面,虽然有些银行的积分规则不尽相同,但各种信用卡产品积分的实际回馈率也是无甚差异的。

造成上述产品、营销渠道、营销方式、价格策略同质化的背后是经营战略的同质化。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竞争战略,简单来说都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同时占据高、中、低端市场份额,最终成为整个市场的主导者。而这 6 种战略所反映的是银行对于自身定位的迷失,事实上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可能最终主导市场,而在国内银行业竞争不充分的背景下(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发展快,但起步晚,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规模相差悬殊,政府支持力度和政策差异较大,无法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些主导者很有可能来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尽早在差异化竞争策略上走出新路才可能在将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是以征信机关为主体所进行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和管理活动。发展信用卡产业是相关部门和国家都在努力奋斗的事业,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更为迫切了。由于我国缺乏一个跨地区、跨行业、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和征信机构,使得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信用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虽然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在加紧建设,但目前仍只有部分地区实现了联网查询,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各银行个人信用卡数据在实践中的联网通用还做的不够,这造成了信用卡经营主体收集、审核信用卡申请人信用状况的繁杂劳动,增加了发放信用卡的成本,同时也复杂了申请人的各种申办手续,并给不良持卡人恶意透支提供了机会。

四、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固然存在政策限制、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受理市场不够成熟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上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忽视资源整合、客户经营能力不足、一味同质化竞争所造成的,其反映出的是商业银行经营观念落后、系统技术无法满足经营需要、未能理顺事业部制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等深层次原因。本章试图从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理顺业务流程改善客户体验、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着手,就信用卡业务发展方向、信用卡客户经营管理、避免同质化竞争、改善发展环境等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价格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发卡及客户维护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的今天,提高服务水平是开发新客户及保留老客户的制胜法宝,哪一家的服务质量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那将利于不败之地。我个人认为在各家银行纷纷提高硬件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加之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此项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流程优化与渠道改造

信用卡业务流程主要由申请、建档、审核、制送、售后服务这几个环节构成,目前国内信用卡业务常常受客户垢病的问题,例如:申请手续不便、信用审核常 常骚扰客户作息、审核发卡周期不确定等,都是由于流程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了银行操作可行性而忽视了客户体验所造成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国内银行业必须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把这一理念体现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因为流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于客户开发、维护和树立品牌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流程优化的核心是尊重的客户认知和习惯,顺应客户需求。例如,对于申请环节,要按照客户填写逻辑的先后顺序和一般习惯设计申请表的格式,防止客户填写遗漏;对于审核流程,要明确风险控制的各节点和相应权责,避免不同节点重复核实客户资料而骚扰客户的情况发生;对于卡片寄送流程,则应该主动告知客户卡片发出日期、预计到达日期以及查询号码和查询方式,便于客户追踪。商业银行必须关注信用卡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因为任何一个流程的失败体验都会引起客户的不满和抱怨,降低客户后续用卡的积极性和忠诚度,最终削弱了客户开发工作的价值。

其次,流程优化应该与渠道改造相结合。销售渠道是客户对银行的第一印象,而首次体验的成败将对客户忠诚度带来很大影响。目前,国内申请信用卡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分支行渠道,二是人员直销渠道。虽然对于上述传统渠道,可以通过分支行网点布局的改造,加强营销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技能等手段改善客户体验。但是,前者往往需要客户挤出时间特意安排行程,而后者则难以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满足客户需求,两者都会令客户感觉不便。因此,国内银行业在优化原有渠道的同时,还是要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网络、电话等“非面对面”申请渠道。虽然目前个别银行己经开通网络申请渠道,但由于没有考虑“体验”的因素,以致存在界面设计不友好,资料填写冗长繁琐等问题,造成实际使用者寥寥,并未体现网络渠道的真正价值。根据国内某个以网络服务著称的银行统计,在查看其网上信用卡产品介绍的客户中,有80%的客户点击进入了网上信用卡申请页面,但其中仅有20%的客户最终完成填写并递交申请表。可见,渠道改造不仅要丰富、完善申请渠道的结构,就每个渠道而言,也必须基于客户体验优化流程、改进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渠道的价值。

最后,流程优化工作本身必须制度化。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反馈机制,定期调查客户在申请和使用过程中的评价。对于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由指定的品质管理部门责令相关业务部门在规定的时效内做出改进,并对这一问题进行跟踪回访,从制度层面确保流程优化围绕“客户体验”,并被及时有效的执行。

2.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

面对信用卡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凸现的现状,国内银行业应该停止简单的同业模仿,通过产品和功能创新来树立自己的信用卡品牌形象,赢得自己的市场。这就需要在每一次产品创新过程中,严格遵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策略。8 产品开发应建立在深入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客户调查和回访,听取客户心声;通过销售一线的反馈,及时了解需求的变化;通过跟踪客户行为特征,分析客户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从而研发出针对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功能。信用卡产品要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要根据客户的诉求突出产品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是其他信用卡产品所无法提供或没有诉求过的,是独一无二的,是客户真正感兴趣或关心的要点。

在现代信用卡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但要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还应该注意与客户心目中建立的企业品牌形象保持一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还要考虑银行自身的条件限制。一个好的信用卡产品也就是一种对客户的承诺。既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各种资源,不要造成资源的闲置或浪费,最大程度的做出对客户的承诺,也要防止因资源缺乏,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产品定位于高档,就要有能力确保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定位于尖端产品,就要有相配套的成熟的技术支持;定位于国际化品牌,就要有全球市场的服务能力。对信用卡产品的开发,虽不必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能好高骛远。无法做到的承诺将是对客户最大的伤害,会轻易的恶化客户体验,从而失去客户的信任。

3.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客户关系管理

要建立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首先要进行客群划分。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基于内部统一平台的IT系统,覆盖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向客户销售的所有信用卡产品以及其他交叉销售的产品,记录所有客户的全部交易信息。以这个客户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依据客户基本信息以及客户交易行为监测信息,把客户划分为不同的价值类别。其中,客户基本信息包含了客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属地域、职业背景、收入情况等信息;交易行为监测信息则包括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倾向、消费层次、消费频率、还款意识以及购买其他零售金融产品的情况。通过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区分出消费能力偏低、信用风险高、忠诚度低的高风险低价值客户;消费能力一般、信用风险低、很少使用循环信用额度的大众客群;消费能力较强、信用风险一般、乐于利用信用额度超前消费的高价值客户;以及消费能力极强、信用风险极低、往往持有其他零售理财产品具有很强投资需求的高端贵宾客户等不同的客群。

在客群划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起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3,这不仅对于客户分类维护,实现差异化经营具有重要价值,还能为实现信用卡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帮助。一方面,通过CRM系统,商业银行可以基于信用卡客户的不同分类,设计出与每一类客户接触的策略,实施一对一价值管理;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正确的时机选择有针对性的零售产品组合以使信用卡客户产生最大价值,而这种个性化服务也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又一途径。另一方面,客户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消费行为都会发生变化,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价值也就随之改变,9 而CRM能及时分析客户消费行为的变化与客户所处生命周期的关系,根据历史数据重新划分客户类别,确定客户的价值,实现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综上所述,在根据客户价值进行客群分类的基础上,利用CRM系统创造更多价值,将是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对于银行充分挖掘客户价值、实现信用卡与其他零售产品互动发展,促进信用卡业务利润的增长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整合营销渠道和客户资源

在营销渠道的整合方面,通过将信用卡中心的直销渠道整合到分支行系统,形成了分支行网点渠道定位高端,服务具有复杂业务需求的客户;直销渠道定位大众,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模式。通过对目标市场的重新划分,充分发挥了各自渠道的价值,提高了服务效率,避免了渠道冲突,既拓宽了分支行的客户触达面,又节约了网点建设的投入成本,对于分支行网络规模较小的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业务扩张模式。但笔者同时认为,随着信用卡市场渗透率的日益提高,未来更有效的信用卡客户开发模式,必须在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进一步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合作营销、客户转介绍(Member Get Member)等多种“非面对面”的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式。这些营销渠道与现有渠道的整合将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发展的保证。

对于客户经营资源整合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信用卡这一单一的产品,而应该从零售银行业务角度出发,甚至可以包括公司银行业务。可以说,凡是能为个人客户带来价值的资源都属于客户经营资源。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必须做到“投其所好”,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有针对性地产品或服务。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经营资源,能够在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成本投入,有利于提升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和零售业务系统平台,对于整合客户资源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国著名未来学者托夫勒有一句话名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银行业正是一个以信息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的部门51。对国内各家银行来说建立一套以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所有信息和资源的动态共享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而这也是信用卡业务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卡业务在众多发达金融市场国家的成功表明,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信用卡规模健康发展的前提。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完整的共享资信中心,形成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统一信用信息管理机构,要逐步实现区域 10 联网、全国联网,联网信息应该覆盖金融、财税、公用事业等多个领域。通过该机构,银行可以准确、完整、真实地收集个人信用记录以及与个人信用状况相关的其他信息,为准确授信、控制风险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信用信息管理机构的存在,对全民信用观念的普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信用资源的价值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双向交流机制,既允许金融机构通过征信系统合法查询客户信用资料,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又要求金融机构有义务将客户在本机构的信用情况上传征信系统,以便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状况,满足征信系统对信用信息来源的需求。

其次,在信用信息方面,征信机构不但要采集客户的负面信息也要采集客户的正面信息,从而为银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客户风险等级、提供公平授信服务以有效的支持。

(四)注重严格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

首先,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是实现风险管理的第一道屏蔽。目前,我国发卡银行基本还没有单独设立风险管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基本上还有授权监控和贷后催收等职能部门的交叉配合中得到解决。这种管理风险的初级状态就更需要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来加以保护。

第二,风险量化技术和定型分析并重,风险量化技术受到基础数据、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的限制,存在不能克服的缺陷。发卡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一味的依赖风险模型,需要结合定性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第三,通过加强管理来控制内部运作风险。制订有效的信用策略,建立严谨的审批审核程序,合理安排各部门分工与职责,做好对持卡人的资信审查,做到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相互制约,严格控制内部运作风险。

注释

1、EMV是Europay(Europa一,后被并入Mastereard组织)、Mastereard、Visa三个信用卡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银行芯片卡借记/贷记应用的统一技术标准,代表着新一代银行卡(IC一卡)的主流标准

2、大数法则: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儿乎必然的规律,即大数法则

3、CRM(客户关系管理)是辨识、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段的总称。它既是一种国际领先的、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商业策略和企业运作实践,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企业收益、客户满意度、雇员生产力的管理软件

参考文献

1、徐志宏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林功实、林健武 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吴洪涛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布泽尔,戴维·H,夏玉和 银行信用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5、马春峰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6、虞月君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刘建军 服务其实很简单—卓越服务的关键细节与实战技巧「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6

8、梁国真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结构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

9、金乐道 中国信用卡市场分析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0、张可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措施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11、张清芳 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J].中国信用卡,2005,8

12、马腾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战略研究[J].金融研究,2004,12

13、王芳艳、严学旺 三招发动信用卡赶超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1(26):14

第三篇: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市场环境分析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

1.电子商务交易量增长迅速。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6万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到2013年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

2.消费群体发展速度快。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群中的普及化,以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的推进和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会进行网上购物,据淘宝网检测数据,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19亿元,同比增长56%。

3.电子商务涉及的行业不断扩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电子商务领域,其中传统行业向电子商务进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据统计,到2011年,国内B2B、B2C与其他网络零售类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0750家,同比增长43.1%。4.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日益活跃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不仅仅局限为企业与企业的交易模式,更多的企业直接打造面向消费者的交易平台,即B2C交易模式;此时,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C2B交易模式;另外,还有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模式、企业、中间监管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MC模式、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2G.随着3G时代的来临,利用手机终端移动化的特点,可以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

二、天猫商城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四篇: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文关键词]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论文摘 要]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一、金融市场的现状

金融市场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满足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个市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朝市场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和运行安全的目标迈进。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二)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

(三)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笔者认为,应抓紧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发达的、高流动性、低风险性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对股份制银行进行制度创新,真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建立内控严密、运转规范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保险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2004 年年底到期,取消对外资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要转变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依靠低赔付率来维持高增长率的现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切实转换到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来,这种转变应该是保险公司自愿、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判断一个金融监管体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则应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切实把监管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通过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首先是投资主体。我国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主体的过渡时期。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及逐步地允许保险资金等投资证券市场是投资主体深化的主要途径。其次是融资主体。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创造积极条件,逐步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扩大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的外在压力,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质量。

最后是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严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建立有效的融资融券机制;完善客户保证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偿制度,确保客户资产安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龙骥,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潘英俊,金春宝,孔源,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科学论坛,65

[3]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财经界,2007 2

第五篇:论我国养蜂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养蜂业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蜂业也在不断地壮大。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就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做出了一定地思考

关键词:养蜂业;现状;发展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它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行业。但现状是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些蜂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养蜂对农作物增产应有的功效远未发挥,与世界养蜂业发达国家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阐述了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养蜂业的现状

(一)众多困难阻碍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1、近年来,假冒伪劣蜂产品对优质蜂产品的冲击很大。蜂蜜市场假劣泛滥,养蜂人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事实上,假蜂产品不仅对蜂农的利益带来影响,假蜂产品中色素、香精、防腐剂的含量超标,更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2、国家法律对蜜蜂的保护不够。养蜂生产实践中许多具体事项缺乏法规支持很难开展,使养蜂人经济利益受损,遇到涉蜂纠纷司法部门难以依法界定,没有专业的法规供采用。蜜蜂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等多个行业,在当前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各行业间无法协调,严重制约着蜜蜂产业的发展。对养蜂业的重视不够,对蜂农没有直接的经济补助。

3、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

4、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3、蜂产品的价格太低,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数量。本来要进入国际市场的蜂产品,却大量涌入国内市场,造成外需小,内需压力过大,所以价格偏低。由于蜂产品的价格问题,蜂农为了降低成本不生产成熟封盖蜜,蜂产品质量降低。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5、蜜蜂疾病的传播。蜜蜂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全国大量流动放蜂,使用不洁蜂花粉作蜜蜂饲料容易感染疾病,造成蜜蜂之间交叉感染。

(二)发展养蜂业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 5%,棉花增产 12%,油菜增产 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将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蜜蜂授粉是一项很好的农业增产提质措施,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 500 亿元。按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到 30%测算,全国新增经济效益可达160 多亿元,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

(三)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08 年全国蜂群数量 820 万群,蜂蜜产量超过 40万吨,养蜂业总产值达 40 多亿元。发展养蜂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 100 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 300 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 3 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养蜂业的自身优势,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有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发展养蜂业是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

2008 年全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仅 0.3 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推动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生产监管力度,才能稳步增加蜂产品产量,丰富蜂产品花色品种,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市 场消费需求。

(五)发展养蜂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蜜蜂授粉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上已知有 16 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籽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

环境。受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自然界中野生授粉昆虫数量大量减少,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二、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一)提高国民对养蜂业的认识水平

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蜂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极少数人知道养蜂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授粉。发达国家把蜜蜂授粉放在第一位,获取蜂产品放在第二位,因此他们把养蜂业视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都分,冠以养蜂业为“农业之翼”的美誉。比如在美国,租用蜜蜂授粉已成为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需手段,现己在100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正是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差别,造成我国养蜂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提高人们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水平。

(二).实行适度的养蜂规模化生产

发达国家专业养蜂的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均饲养量大、人均产值高。集规模化和机械化为一体,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养蜂发展,以规模化带动机械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养蜂的模式。而在我国,往往是专以饲养蜜蜂为目的皆被称为养蜂专业户,饲养蜂群数量一般为几十群,少数上百群以上。按现代经济学观点,只有适度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出最好的经济效益。显然实行适度养蜂规模化生产,是增强我国蜂业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有效措施。

(三)大力开发国内潜力巨大的蜂产品市场

目前养蜂生产在国内,而蜂产品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国外。由生产至流通,流通至消费,再由消费来促进生产的经济规律可知,中国养蜂生产发展肯定会受到国外消费水平控制,一旦蜂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养蜂生产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多次蜂产品出口不畅,造成中国养蜂生产停滞或下降的事实,已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条经济规律在中国养蜂业中应用的正确性。由此可见,要促进养蜂生产,就必须开拓蜂产品国内消费市场。要打开国内巨大的潜在蜂产品消费市场,有二点工作必须做:一要加强蜂产品科普知识宣传,慢慢转变国内许多小城镇和农村消费者把蜂产品作药品和补品的观念;二要狠抓蜂产品质量,让假蜂产品不能立足市场。作为主管蜂业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制订政策和标准时,应多站在消费者角度,不要因生产厂家压力,降低蜂产品质量指标要求,从而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人均蜂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呈增长趋势,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按照2000年至2009年蜂产

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千克,届时蜂产品生产量至少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参考文献

[1]田学军.论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J].养蜂科技,2002,(03)

[2]曾志将.对中国养蜂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养蜂科技,2006,(01)

[3]王莉,于世宁.为何如今饲养蜜蜂越来越难.[J].蜜蜂杂志,2011,(02)

[4]农昕.我国养蜂业发展潜力巨大.[J].致富天地,2011,(02)

[5] 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蜂业,2010,(05)

Discussion on Apicultural Current Situationand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

Wang mou-mo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picultural is in constant expansion.Apicultural status in China,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picultural made some thinking.Key Words: Ap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下载论我国商法发展现状及立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国商法发展现状及立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

    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代伟 班级:07计算机一班 学号:07710124 成绩:前言:我国服装市场概况 早期,全社会整个服装行业分为三个层次:1,技术支撑型2.资本运作型3,劳动......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2013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

    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 国 农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及 趋 势 系别:生化系 专业:化工专业 班级:091612 姓名:余海洋 学号:016109063 指导老师:侯凯中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调味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调味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从这两句含有深刻意义的话中,可见调味品在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酱油、食醋、酱、腐乳、酱腌菜和调味料,产品虽......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铜仁地区的新型材料前沿发展方向及产业化 摘要: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北京市旅游市场现状(1)旅游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2006年-2010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44.3%;旅游外汇收入累计22......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表日期: 2011-02-11 来源: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