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论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要: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正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文章在总结我国消费信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消费信贷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信贷;现状;发展;对策
一、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中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较晚,从1999年开始较大规模地开展个人住房贷款,此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也逐渐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各金融机构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医疗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绝大部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消费信贷品种逐渐呈多元化发展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各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努力开发、创新个人消费信贷系列产品,业务品种日趋丰富和完备。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贷款之外,还有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基本上涵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盖了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过去以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为主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了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在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商品价值进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才逐步尝试消费信贷这一新的消费方式。
(三)住房贷款已成为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虽然我国全面开办消费信贷的时间不长,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比重基本在60%到75%之间。随着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今后几年个人住房贷款在我国消费信贷总额中的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四)各地区消费信贷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情况看,由于刚刚起步,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各地进展也不平衡。从地域上看,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展比较顺利。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市场扩张迅速。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多数省份个人消费贷款在人民币贷款中的比重不到10%。
二、我国现阶段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发展尚不充分,但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初步分析,其中的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扩大需求的作用越明显。我国居民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可以说是开展消费信贷的主要障碍。
(二)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是制约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运行情况来看,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不清晰,银行不好掌握消费者信用程度。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个人信用难以把握。消费信贷操作的规范性不够,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消费信贷资金的循环畅通。目前各种消费信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体育论文发表/tylwfabiao/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和信贷资金成本较高的压力下,商业企业开展分期付款的能力和积极性也是十分有限的。
(三)社会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社会消费环境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
目前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我国现有的担保法规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同时,我国供求结构存在很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政策不合理,这些都将制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第二篇: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发展策略
近年来,xx行按照上级行的经营管理思路,坚持以“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防范风险为前提”的经营理念,紧紧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突破口,抢抓机遇、开拓市场,严格管理、积极防范,探索出了一条低风险、稳增长、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努力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办成了具有我行特色的“精品”业务。为该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双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行个人消费贷款开办业务品种有个人小额质押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包括合质金质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2006上半年累计营销个人消费贷款万元、累计收回万元,年末余额达到万元;实现利息收入万元。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
xx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由过去单一的存单质押贷款,迅速发展为以汽车消费信贷为龙头,多个贷款种类、多种担保方式、面向不同需求层次、不同客户群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产品。并在发展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多种个贷业务协调发展,互为补充,合质金质押贷款在全省一枝独秀。为了紧紧把握市场脉搏,适应竞争客户需求,不断拓展个贷业务领域,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针对个人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不断萎缩的现状,xx行一方面大力营销存单(国债)质押贷款,一方面抓紧做好汽车消费贷款。同时,积极创新,开办低风险的个人合质金质押贷款业务,吸收和竞争了一批实力雄厚、创利多、对我行综合贡献度较大的个体业主。还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又探索推出以人寿保单为质押物的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同时跟又开办了工资卡质押贷款、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各种个贷品种、各种保证形式相互补充,各有特色,基本满足了客户目前的消费需求。
二是个人消费信贷已逐步成为我行信贷业务的一个新亮点。贷款资产质量和收息率均大大高于其他信贷资产,并促进分行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为全行经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是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前几年,xx行根据工业发展相对薄弱,农业所占比重大,矿产资源丰富对运输业需求大这一优势,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论证,适时推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制订了发展规划和内控措施,突出点支行对重点客户、重点产品的营销,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拓展推广,使其得到迅速增长,使个人汽车消费信业务贷逐渐成为xx支行竞争发展高端客户的“精品”业务和龙头产品,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此项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三、存在问题
(一)贷款风险意识认识不
一、对贷款的安全性存有侥幸心理。在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过程中,不管是执行规章制度,还是实际操作,都非常严格。但个别管理人员、信贷员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规定,没有把“三查制度”落到实处。有的人错误的认为,只要有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贷款就万无一失,为贷款风险埋下了隐患。
(二)个人消费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个人消费贷款,特别是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业务,它要求信贷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的信贷知识,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保险业务知识、汽车行业发展相关信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缺乏基本的信贷业务知识,不利于此项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三)借款人资信调查难。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贷款银行对借款申请人的信用记录缺乏了解,借款人在一家银行或不同的银行的存贷款情况难以查证,至于个人的其他负债情况更是无从查起;同时,由于人们不愿透露自己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固定工资以外的收入,借款人真实收入水平的调查一直困惑着资信调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款人不透漏实情,贷款银行将很难查证借款人的真实资信情况,这样,贷款银行对借款认的资信调查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容易给套取银行贷款者留有可乘之机。
(四)个人消费贷款中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合作方汽车经销商、银行、保险公司的利益与风险不对称。汽车经销商只需按照银行的要求开出推荐函、提供借款人简单资料、购车合同,其余的工作全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完成,经销商只需款到交车,坐享其成,旱涝保收。而银行表面上似乎已通过履约保证保险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头上,而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有许多不利于银行的限制条件,去年保险公司又取消了履约保证保险,这种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更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策略
(一)严格防范风险,加快业务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必须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加快发展。要正确处理防范风险与加快发展的关系,不能因强调了风险防范而放弃发展,更不能追求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要始终坚持风险防范第一的思想。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第一,个贷人员必须配备到位,要按照上级行的规定,足额配备专职个贷人员和台帐员,实
第三篇: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发展策略
近年来,xx行按照上级行的经营管理思路,坚持以“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防范风险为前提”的经营理念,紧紧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突破口,抢抓机遇、开拓市场,严格管理、积极防范,探索出了一条低风险、稳增长、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努力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办成了具有我行特色的“精品”业务。为该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双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行个人消费贷款开办业务品种有个人小额质押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包括合质金质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2006上半年累计营销个人消费贷款万元、累计收回万元,年末余额达到万元;实现利息收入万元。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
xx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由过去单一的存单质押贷款,迅速发展为以汽车消费信贷为龙头,多个贷款种类、多种担保方式、面向不同需求层次、不同客户群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产品。并在发展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多种个贷业务协调发展,互为补充,合质金质押贷款在全省一枝独秀。为了紧紧把握市场脉搏,适应竞争客户需求,不断拓展个贷业务领域,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针对个人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不断萎缩的现状,xx行一方面大力营销存单(国债)质押贷款,一方面抓紧做好汽车消费贷款。同时,积极创新,开办低风险的个人合质金质押贷款业务,吸收和竞争了一批实力雄厚、创利多、对我行综合贡献度较大的个体业主。还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又探索推出以人寿保单为质押物的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同时跟又开办了工资卡质押贷款、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各种个贷品种、各种保证形式相互补充,各有特色,基本满足了客户目前的消费需求。
二是个人消费信贷已逐步成为我行信贷业务的一个新亮点。贷款资产质量和收息率均大大高于其他信贷资产,并促进分行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为全行经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是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前几年,xx行根据工业发展相对薄弱,农业所占比重大,矿产资源丰富对运输业需求大这一优势,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论证,适时推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制订了发展规划和内控措施,突出点支行对重点客户、重点产品的营销,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拓展推广,使其得到迅速增长,使个人汽车消费信业务贷逐渐成为xx支行竞争发展高端客户的“精品”业务和龙头产品,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此项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三、存在问题
(一)贷款风险意识认识不
一、对贷款的安全性存有侥幸心理。在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过程中,不管是执行规章制度,还是实际操作,都非常严格。但个别管理人员、信贷员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规定,没有把“三查制度”落到实处。有的人错误的认为,只要有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贷款就万无一失,为贷款风险埋下了隐患。
(二)个人消费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个人消费贷款,特别是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业务,它要求信贷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的信贷知识,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保险业务知识、汽车行业发展相关信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缺乏基本的信贷业务知识,不利于此项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三)借款人资信调查难。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贷款银行对借款申请人的信用记录缺乏了解,借款人在一家银行或不同的银行的存贷款情况难以查证,至于个人的其他负债情况更是无从查起;同时,由于人们不愿透露自己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固定工资以外的收入,借款人真实收入水平的调查一直困惑着资信调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款人不透漏实情,贷款银行将很难查证借款人的真实资信情况,这样,贷款银行对借款认的资信调查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容易给套取银行贷款者留有可乘之机。
(四)个人消费贷款中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合作方汽车经销商、银行、保险公司的利益与风险不对称。汽车经销商只需按照银行的要求开出推荐函、提供借款人简单资料、购车合同,其余的工作全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完成,经销商只需款到交车,坐享其成,旱涝保收。而银行表面上似乎已通过履约保证保险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头上,而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有许多不利于银行的限制条件,去年保险公司又取消了履约保证保险,这种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更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策略
(一)严格防范风险,加快业务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必须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加快发展。要正确处理防范风险与加快发展的关系,不能因强调了风险防范而放弃发展,更不能追求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要始终坚持风险防范第一的思想。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第一,个贷人员必须配备到位,要按照上级行的规定,足额配备专职个贷人员和台帐员,实行台帐管理与信贷管理人员相分离。每名信贷员管理的贷款户数原则上不超过户,最多不超过户;第二,提高个贷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将那些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懂营销的人员配备到个贷岗位上来,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营销人员素质;第三,要保证
个贷人员的稳定性,以免人员频繁更换带来信贷管理中的脱节。
(三)认真落实个人消费贷款“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要实。信贷员要亲自到借款人家中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内容要尽量面宽、渠道广,以便更好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对以前在我行有不良记录的个人坚决不予贷款(如信用卡恶意透支、房产抵押贷款或其他贷款不按期归还等),通过我行客户信息系统查询客户在我行的贷款以及还款情况。调查完后,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详细说明调查人何时到借款人家中了解情况、借款人及其家庭收入等事项,提出贷与不贷、贷款期限的明确意见。
贷时审查要细。要审查贷款资料是否规范齐全,有关内容是否前后衔接一致、真实,必要时对有关情况要进行核实。
贷后检查要勤。贷后检查是我们在贷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一要按照贷后检查间隔期限的规定进行检查,并登记贷后检查记录、撰写贷后检查报告;二要在贷款期间,经常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监管车队)等合作方沟通联系;三要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建立提前预警(提醒)制度,减少违约贷款;四对贷款台帐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堵漏,防止贷款风险形成;五要积极利用信贷台帐的监测功能,对台帐数据进行及时更新、汇总,以便准确反映贷款质量。
(四)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几个环节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稽核的再检查和监督,并结合总行的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控,从跟踪、监控入手,掌握借款人动态,对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情况,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列入“黑名单”的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借贷。
(五)积极开拓风险低、潜力大的优质客户群体。选择风险低、潜力大、信用好的客户优质客户群是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今后要积极开拓,把国家公务员、全国性大公司或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以及从事于优势行业,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优质客户来发展。
第四篇: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文关键词]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论文摘 要]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一、金融市场的现状
金融市场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满足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个市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朝市场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和运行安全的目标迈进。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二)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
(三)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笔者认为,应抓紧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发达的、高流动性、低风险性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对股份制银行进行制度创新,真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建立内控严密、运转规范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保险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2004 年年底到期,取消对外资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要转变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依靠低赔付率来维持高增长率的现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切实转换到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来,这种转变应该是保险公司自愿、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判断一个金融监管体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则应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切实把监管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通过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首先是投资主体。我国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主体的过渡时期。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及逐步地允许保险资金等投资证券市场是投资主体深化的主要途径。其次是融资主体。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创造积极条件,逐步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扩大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的外在压力,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质量。
最后是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严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建立有效的融资融券机制;完善客户保证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偿制度,确保客户资产安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龙骥,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潘英俊,金春宝,孔源,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科学论坛,65
[3]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财经界,2007 2
第五篇:论我国养蜂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养蜂业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蜂业也在不断地壮大。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就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做出了一定地思考
关键词:养蜂业;现状;发展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它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行业。但现状是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些蜂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养蜂对农作物增产应有的功效远未发挥,与世界养蜂业发达国家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阐述了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养蜂业的现状
(一)众多困难阻碍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1、近年来,假冒伪劣蜂产品对优质蜂产品的冲击很大。蜂蜜市场假劣泛滥,养蜂人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事实上,假蜂产品不仅对蜂农的利益带来影响,假蜂产品中色素、香精、防腐剂的含量超标,更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2、国家法律对蜜蜂的保护不够。养蜂生产实践中许多具体事项缺乏法规支持很难开展,使养蜂人经济利益受损,遇到涉蜂纠纷司法部门难以依法界定,没有专业的法规供采用。蜜蜂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等多个行业,在当前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各行业间无法协调,严重制约着蜜蜂产业的发展。对养蜂业的重视不够,对蜂农没有直接的经济补助。
3、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
4、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3、蜂产品的价格太低,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数量。本来要进入国际市场的蜂产品,却大量涌入国内市场,造成外需小,内需压力过大,所以价格偏低。由于蜂产品的价格问题,蜂农为了降低成本不生产成熟封盖蜜,蜂产品质量降低。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5、蜜蜂疾病的传播。蜜蜂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全国大量流动放蜂,使用不洁蜂花粉作蜜蜂饲料容易感染疾病,造成蜜蜂之间交叉感染。
(二)发展养蜂业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 5%,棉花增产 12%,油菜增产 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将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蜜蜂授粉是一项很好的农业增产提质措施,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 500 亿元。按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到 30%测算,全国新增经济效益可达160 多亿元,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
(三)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08 年全国蜂群数量 820 万群,蜂蜜产量超过 40万吨,养蜂业总产值达 40 多亿元。发展养蜂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 100 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 300 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 3 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养蜂业的自身优势,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有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发展养蜂业是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
2008 年全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仅 0.3 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推动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生产监管力度,才能稳步增加蜂产品产量,丰富蜂产品花色品种,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市 场消费需求。
(五)发展养蜂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蜜蜂授粉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上已知有 16 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籽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
环境。受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自然界中野生授粉昆虫数量大量减少,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二、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一)提高国民对养蜂业的认识水平
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蜂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极少数人知道养蜂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授粉。发达国家把蜜蜂授粉放在第一位,获取蜂产品放在第二位,因此他们把养蜂业视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都分,冠以养蜂业为“农业之翼”的美誉。比如在美国,租用蜜蜂授粉已成为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需手段,现己在100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正是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差别,造成我国养蜂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提高人们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水平。
(二).实行适度的养蜂规模化生产
发达国家专业养蜂的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均饲养量大、人均产值高。集规模化和机械化为一体,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养蜂发展,以规模化带动机械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养蜂的模式。而在我国,往往是专以饲养蜜蜂为目的皆被称为养蜂专业户,饲养蜂群数量一般为几十群,少数上百群以上。按现代经济学观点,只有适度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出最好的经济效益。显然实行适度养蜂规模化生产,是增强我国蜂业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有效措施。
(三)大力开发国内潜力巨大的蜂产品市场
目前养蜂生产在国内,而蜂产品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国外。由生产至流通,流通至消费,再由消费来促进生产的经济规律可知,中国养蜂生产发展肯定会受到国外消费水平控制,一旦蜂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养蜂生产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多次蜂产品出口不畅,造成中国养蜂生产停滞或下降的事实,已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条经济规律在中国养蜂业中应用的正确性。由此可见,要促进养蜂生产,就必须开拓蜂产品国内消费市场。要打开国内巨大的潜在蜂产品消费市场,有二点工作必须做:一要加强蜂产品科普知识宣传,慢慢转变国内许多小城镇和农村消费者把蜂产品作药品和补品的观念;二要狠抓蜂产品质量,让假蜂产品不能立足市场。作为主管蜂业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制订政策和标准时,应多站在消费者角度,不要因生产厂家压力,降低蜂产品质量指标要求,从而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人均蜂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呈增长趋势,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按照2000年至2009年蜂产
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千克,届时蜂产品生产量至少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参考文献
[1]田学军.论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J].养蜂科技,2002,(03)
[2]曾志将.对中国养蜂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养蜂科技,2006,(01)
[3]王莉,于世宁.为何如今饲养蜜蜂越来越难.[J].蜜蜂杂志,2011,(02)
[4]农昕.我国养蜂业发展潜力巨大.[J].致富天地,2011,(02)
[5] 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蜂业,2010,(05)
Discussion on Apicultural Current Situationand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
Wang mou-mo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picultural is in constant expansion.Apicultural status in China,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picultural made some thinking.Key Words: Ap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