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 要: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
关键词:民族音乐赏析论文发表
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将民族音乐传承下来,更要将其发扬光大,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开放的心态去审视民族音乐,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一、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有人把音乐比作清泉,可以滋润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每个民族的音乐也别具风情,正是这样的差异才有了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从夏商周时期,对声律的重视就可见一斑,至唐朝音乐更是达到一定高度,时至今日民族音乐依旧活跃,依旧洋溢着鲜明的艺术生命力。但是随着“地球村”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外来文化的出现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也不断加大,外来音乐的独特风格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一些“爵士乐”“架子鼓”等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开始在国内市场打开一片天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忽略民族音乐,各种选秀节目也是充斥着艺术市场,使得几千年来的民族音乐正受着流行音乐的冲击,这是不得不让人觉得遗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变的。只有将民族音乐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重新去认识其中的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解读,才能让其焕发生机。
二、发展民族音乐建议
(一)强化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的音乐历史悠远,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符号,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载体,要想让这种精神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保护,通过深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学习,重新去诠释音乐内涵,让其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去鼓励人们主动积极的了解民族音乐,让其更具有生活气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民歌下乡活动,不同的民族音乐研讨会,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让民族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有新的活力。
(二)强化民族音乐的弘扬
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绚丽的一笔,可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没有被淘汰反而沉淀下更深厚的底蕴是有一定理由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发展体系,有着独特音质、语言结构内容,在认识到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可去全盘否定民族音乐,音乐具有多元化,无论哪种音乐文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正确的认识我国音乐上存在的不足,不断去改进民族音乐才能使民族音乐得以继续发展。要想使民族音乐不断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可以由上而下,由学校到社会共同宣传,例如在校举办歌友会,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在比较中感受民族音乐特殊韵味,也可以在社区展开各种活动,让孩子、家长多些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让音乐走进生活中,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弘扬的作用,但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坚持做下去,当把宣传变成一种习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碰撞,用开放接纳的心态来看待民族音乐,那民族音乐也会在世界舞台上走的更远更久。
(三)强化民族音乐资源创新
要想使民族音乐始终保持活力,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音乐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也必不可少,随着人们对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在音乐欣赏上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很多时候我们将视觉和听觉分开了,其实这是统一的,在现如今可以学习流行音乐的变达方式,结合音乐背景,在保持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同时丰富其表现形式,或者将民族音乐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进行改编,运用多重的变达方式去展示。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只重视其音乐这一本体,但忽视其表达载体乐器,做为传输音乐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可忽略,不同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律和情感,不同的音律也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我国民族器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去运用,不是单单靠某一种乐器去表情达意,而是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或者听众可以感受到这些民族乐器的不同和魅力,充分去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的资源,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为民族音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结语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要想使中华民族音乐得以不断发展,必须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走向世界。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的,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永立世界之林。
第二篇: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要:五常市坐落于黑龙江省南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0年水稻面积12.06万hm2。总产量12.5亿kg,单产达到10364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高出15%以上,水稻种植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本文对五常市水稻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五常市水稻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建议
五常市座落在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活动积温2900度左右,是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区。全市幅员7512km2,地貌构成是“六山一水半草三分田”,辖24个乡镇,262个村,人口102万,耕地25.91万hm2。商品稻谷10亿kg,水稻总产值打破50亿元,水稻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面积10万hm2,有机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万hm2。
一、水稻发展现状
1、品种应用
根据市场不同需求,五常市水稻生产中有4种不同稻米类型:优质高产品种松粳12号、松粳9号、松粳14号、龙洋1号、东农
428、东农425;香稻品种以五优稻4号、松粳香2号为主栽,糯稻以松粘1号、通粘1号为主栽;黑稻以黑珍珠、龙锦1号为主栽,形成了以优质为主线,特种稻为辅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结构。
2、推广普及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五常稻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以来,栽培方式正由过去的33穴/m2,每穴5—7苗的密植型向稀植(25穴/m2、每穴3—5苗)发展,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由主茎占30%左右向12%—15%过渡。大面积推广的插秧规格为30cm×19.8cm、33cm×16.5cm每穴插3—4苗。
育苗以大棚隔离层育苗为主,钵育苗为辅;插秧以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应用面积小,主要原因:稻田面积小,地势高低不平,形状也不规则。田间管理根据当地条件、生育进程、长势长相等进行水肥管理,配合化学药剂灭草防病,确保水稻正常生育。五常稻区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两早、两稀、两控、两晒、两防”的优质高效“十字”栽培模式。两早:即早育壮苗、早插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苗床播种,12—13℃时插秧。两稀:秧田稀播、本田稀插。两控:控制氮肥总量、控制杂草。全年施氮总量135—145kg/hm2,N:P2O5:K2O为1:0.7:0.6。选用低毒除草剂草克星、田秀清、威农等农药控制杂草。两晒:分蘖末期晒田、抽穗前3—5天晒田。两防:防治稻瘟病、防治稻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两病发生蔓延。
二、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未解决问题
1、种植水稻品种繁多。品种多样化,对五常市稻瘟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冷害发生频繁,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3、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
4、生产收贮不规范,降低了稻米品质。农民产前选种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产中依据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收获储藏方面,收获稻谷往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估计成熟率进行收割,随意性大。稻谷干燥基本依靠阳光和人力翻晒,在水泥晒场和公路路面晾晒,易混入砂石、尘土和有害物质,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稻谷混收混储,降低了稻米的品种品质。
5、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值贡献较小。除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生产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小,企业自身也缺少优质稻源。
三、对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百万亩水稻种植优势,发展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加大水稻科技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培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带动优质米加工业向深层次发展。
2、规范“订单生产”,提高合同履约率。积极探索稻米订单风险规避机制,建立稻米产业风险基金,共同抵御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规范稻米生产行为,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逐步淘汰劣质品种。
3、根据稻米产业布局,实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商品率。单收单储,单品种加工,保证稻米品质。
4、优化和整合大米加工市场,按水稻产量和加工能力分区设置,整合水稻加工企业,建成水稻产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在本地建立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大型稻米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储藏流通体系。
5、建立稻米生产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低温冷害预测预报、病虫害测报、生产技术指导、生资新品种供应等为主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市场中介组织与信息网络系统,帮助农民解决优质稻科学种植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降低稻米生产成本。
第三篇:黑龙江省依安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 要:黑龙江省依安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具有环境无污染、水质清洁、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越自然条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关键词: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依安县
黑龙江省依安县幅员面积3 685.00 km2,辖15个乡镇149个行政村和7个农林牧场,地处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年有效积温2 500 ℃,年降雨量460 mm左右,有耕地26.73万hm2。
该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具有环境无污染、水质清洁、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越自然条件,所产大豆色泽纯正, 籽粒饱满,是大豆生长发育的最适宜地区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依安县种植大豆生产及市场情况
2014年,依安县大豆种植面积为4.93万hm2,总产量1.15亿kg。目前,农民大豆销售量在50%左右。在大豆获得丰收的同时,由于今年中国取消大豆临储政策,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新政和进口大豆冲击以及内外价差等因素的影响,总体看今年大豆收购价格走低,购销市场冷淡。目前,大豆市场价格在4.20~4.26元/kg之间,预计3月份以后价格会上涨至4.50元/kg(受市场需求影响,个别地区粮源少,可能导致价格上涨)。依安县大豆产业低迷原因
2.1 大豆价格低,农户种植热情不高近年来,随着农药、肥料和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大豆的生产成本呈现上涨势头。其他作物玉米可以收650~800 kg/667 m2,价格是1.60~1.80元/kg,投入大约500元。大豆可以收135~255 kg/667 m2,价格是4.00元/kg左右,投入接近300元/667 m2。种玉米比种大豆要多挣约300元/667 m2。有的大豆种植大户出现了种得越多赔得越多的现象,随着成本的提高和收益的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农户纷纷改种植收益较高的玉米和其他经济作物。
2.2 受国内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 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的大豆主要用途就是榨油和豆制品加工,而进口的大豆基本上都用于榨油。同时,进口大豆的出油率在19%~20%,国产大豆的出油率在16%~17%,国外培育的多是高蛋白质或高含油量专用品种,国产大豆品质一个缺陷就是专用性不强。
2.3 大豆良种推广的限制 区域内大豆的种植条件不够良好,缺乏灌溉、排涝等发展现代农业基本条件。加上农户在大豆产前、产中、产后管理粗放等现象已成习惯,品种混杂退化、单产水平低,没有实行区域种植和专品种生产,降低了蛋白和脂肪含量,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2.4 加工企业工艺落后,流通成本高 据调查,我省拥有大豆油脂加工企业150余家。目前,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一半,在黑龙江省收购大豆,需面对小规模经营农户,每收购1 t大豆约需收储费用75.00元,而在南方沿海地区,大豆的费用不到25元/t。而转基因大豆来料地区如美国年中央大豆公司、温哥公司和ADM公司等十几家大豆加工企业,加工总量约占全国的60%,并且产品种类和市场相对完善。与加工进口大豆相比,加工国产大豆要增加300元/t成本。
2.5 对外依存度过高 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在大豆方面缺乏定价话语权。美国才是全球大豆名副其实的定价中心,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的产量报告成为全球大豆期货价格运行的风向标。关于发展大豆产业几点建议
3.1 做好非转基因大豆宣传工作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和蛋白食品原料,进口的国外大豆多为转基因品种,对健康是否有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抓住机会大力宣传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抓住恒大收购我县黄淮油脂有限公司战略机遇,加之周边又有“北大荒九三”这样的大型压榨企业,大胆出击,为振兴黑龙江省和中国的大豆产业尽一份力。
3.2 建立扶持鼓励机制 在现有农业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农业风险的投入,加大农业风险理赔的力度。建立粮食管理部门管控的粮油市场调控资金,利用期货市场超前引导农民先卖后种、先卖后养,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政府部门有序开展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同时建立健全大豆收储审批制度,建立物价、财政、农业、统计、粮食等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
3.3 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大豆生产模式 划分区域,整合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对基地内的农户均实行“一订一保六统一”的管理模式。“一订”即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一保”即实行保护价收购;“六统一”即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结算。
3.4 建立大豆精加工和走出去战略 在大豆加工领域,对现有大豆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实力雄厚的大集团,消化和吸收世界大豆前沿技术,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拓展市场空间。在提高大豆单产和精加工水平方面下工夫,把非基因食品作为一个新品类,打造概念营销包装成“寒地黑土非
第四篇:宁夏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摘 要:近年来,养殖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转型,家庭农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小农农业”向现代“农场农业”转变。基于此,通过对宁夏家庭农场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其发展特点,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宁夏
近年来,各级农牧部门紧紧围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这一主线,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转型,使家庭农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小农农业”向现代“农场农业”的转变。宁夏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959家,另有未注册或备案的“准家庭农场”2 294家。家庭农场已涵盖13个特色优势产业和一些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其中种植农场455家,家庭牧场298家,家庭渔场30家,农林牧渔混合农场或休闲农场50家,家庭园林场及其他农场126家。959家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3.07万hm2,场均规模达到31.98 hm2。家庭牧场牛羊饲养量最多达到12.6万个“绵羊单位”,最小的也在3 000.0个“绵羊单位”以上;一般的家庭农场年纯收入在20万元左右,好的家庭农场年纯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大多数家庭农场都购置了大中型农业机械,修建了晒场、粮仓、机库、电子地秤或者是标准化圈舍、草料棚、青贮池、冷鲜库和沼气站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耕、种、收、脱、运与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机化率达到85%以上;家庭牧场则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显示出较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他们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种养模式,发展标准化现代农业,并注意打造品牌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多数家庭农场都十分注重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从调查情况看,宁夏回族自治区家庭农场呈现出生产门类多产业分布广、起点规模大经济效益显、基础设施好生产能力优、科技含量高品牌意识强、经营管理趋向企业化以及农业劳动和农民身份职业化等特点。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农场虽然在短时间内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从调研情况看,个别县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家庭农场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范畴予以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家庭农场还处在自发状态。而且不重视法人地位的确定,经营者缺乏长远规划。
2.2 政策支持缺失,经营者难以上档升级 宁夏虽然出台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加快发展的意见》,并在关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中明确了家庭农场扶持内容,但扶持力度十分有限。随着农业投入品价格和土地流转费用的不断上涨,家庭农场的比较效益将被稀释,家庭农场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家庭农场将难以做大做强。
2.3 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阻碍了家庭农场融资经营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家庭农场最大的资产期权,却不能公开市场交易,也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这就阻碍了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家庭农场做大做强的突出问题。
2.4 部分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过大、低效运营 部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过大,超出了农场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使一些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影响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2.5 缺乏“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 目前,大部分家庭农场都是由专业大户转型而来的,其经营者的农业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十分有限,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培育家庭农场的同时急需培养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赋予家庭农场经营者以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行政部门要提升对发展家庭农场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宣传,要在社会和各阶层对发展家庭农场形成一致共识,进而形成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合力。
3.2 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完善和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三是支持鼓励家庭农场真正运用好的银行融资、农业保险金融信贷政策,助推其良性发展。真正把家庭农场发展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并驾齐驱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3.3 调整农业补贴政策 一是针对家庭农场建议出台专门的种粮补贴政策,如新增粮食补贴政策等;二是调整国家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按户籍补贴为实际经营耕地面积补贴,确保各项补贴名符其实,充分调动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安全。
3.4 出台家庭农场管理办法 鉴于目前大部分家庭农场愿意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经营资格和法人地位的现实需求
第五篇: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的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在国际上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均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国家所面临的农村经济发展上的阻碍也不尽相同,但各个国家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大体可分为三点,即农村与农民以及农业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我们常常谈论的“三农”问题。在国际领域中,三农问题存在的方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所产生的差别,或不同国家领土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的。在我国,由于领土面积较广,因此“三农”问题独具特色,只有搞好“三农”问题,才能对农村的经济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自身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了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在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在中国,从古至今,均十分注重农业经济发展。在古代,农业所占得比重更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对于农业问题的研究,我国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直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开放,农业逐渐缩水,在农村的务农人员已经逐渐减少。但农业所占国家整体产业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比重。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6倍以上。这样大的比例令国家xx必须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提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只有农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才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经济。
在过去,我国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土地的归属问题。二十世纪时的中国,地主横行,贫农受地主压榨,难以维持生计,导致农业问题较为严峻。自新中国成立,实行了土地改革,取消了地主制度,令每位农民都得到了土地,从而解决了上个世纪农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土地。时至今日,我国农业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即农村闲置人口过多,导致有效劳动力的浪费以及就业问题等等。过多的闲置人口,导致农村人口的平均GDP难以快速提升,整体的生活水平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较低水平。我国政府对此现象极为重视,并作出了一些列的举措,鼓励农村闲置人员进城务工,并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领导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创建特色经济体制等。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实现我国所有农村都达到小康水平,仍然有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存在,任重道远。
我国的农村、农业以及农民这三者之间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
1、农村人口由于闲置过多,社会进步较为缓慢,创新思维较为匮乏,导致人均收入极为低下。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质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逐渐提高,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均有着不错的提升,但农村却由于经济落后的原因,无法跟上城市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脚步,从而导致城乡人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所享受的物质水平以及精神文明越拉越大。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从而导致了较为严峻的“三农”问题发生。
2、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水平发展迅猛,各种非农业产业不断崛起,迅速发展,令我国的城市整体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交通逐渐发达,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医疗卫生逐渐与世界接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农村由于发展较为缓慢,交通与城市相比不够发达,农村医疗环境的恶劣以及农村服务行业的缺失,导致农村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所享受的资源与城市难以比拟。从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有进一步的拉大。
面对我国当前如此严峻的“三农”问题,只有进行有效地农业经济改革,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从而达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全民达到小康水平。
1、贯彻落实农村的土地改革,进行规范化管理。令我国农村的土地归属清晰化、明确化。在我国现有的有关农村土地的法律条款中,仍存在许多漏洞,这种不够健全的法律体系导致在农民与农民之间进行土地转让交易时,产生了许多摩擦和矛盾,令土地拥有者的自身财产受到侵犯。对于拥有土地的农民,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规章制度,维护其土地有所权,令土地拥有者能够有效地在一定条件下保护自身的切身利益。这种法律制度上的完善,会大大减少由于农民之间土地转让时产生的矛盾,从而争取保证每位农民的利益都不受到侵犯。与此同时,加大对农村人口的扶持政策,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令每位农民能够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得到生活上的稳定。
2、对农村户口进行完善和改革。我国目前所实施的户籍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不同地区的户籍所享受的待遇不尽相同,致使人们盲目追求对自身有利地域的户籍,从而出现户籍的遗漏和假户籍的出现。我国的这种现象十分严峻,其他国家基本看不到这种现象。这种户籍制度上的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于人口的划分,从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许多人口流动方面的问题。导致农村人口不明的流失以及黑户的出现。只有对这种制度进行改进,将户籍和利益彻底断离,才能解决农村人口流动所产生的问题。
3、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的服务行业,提升农村的医疗上水平,从大的方面,提高农村的整体生活水平以及保障。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有着一定的差距,卫生水平也较为底下,导致农村人口疾病的发生率较城市人口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农村人口得经济负担。只有将农村人口的卫生水平进行提高,并完善农村的整体生活水平,才能够令农民得到更好的保障,争取做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所享有的保障达到一致。
4、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入手,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并在此期间,加大农村城市化,从而实现我国走城镇化得宏观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