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启五茶散文欣赏:《喝茶》的读后感
同为《喝茶》味迥然
郑启五
茶被称为“国饮”,茶与中国作家难分难舍,老一辈更是,无论是鲁迅、周作人兄弟俩,还是散文耆宿梁实秋、苏雪林、杨绛等,都写过《喝茶》的同题散文,尽管感觉迥然,年代有别,情趣各异,但无疑是散文天地中一道很难得的风景。
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的《喝茶》中写道“有好茶,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此段话叫好些人赏心悦目,成了某类茶文诱导读者演练“特别感觉”必引的语录,仿佛一时间孺子牛的鲁迅成了养生行家。拦腰切去的是先生随后对这种“敏锐细腻”的“特别的感觉”所进行的极端尖酸的挖苦,他说:“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罢。”走笔至此,先生远没有罢休,且毫不手软:“感觉的细腻和敏锐,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引用语录的诸君究竟真看不懂,或假看不懂,还是似懂非懂?我以为最大的可能是根本没有看,把一截断章取义的茶语录抄来抄去,反正是大师嘴里的象牙,哪还会有假?!不过即便是断章取义,清福二字还是打了引号的,足见语录现货的诱惑,信手拈来时,连初小的语文常识也可以幸福地闲置脑后。
对“清福茶”体味有加的是周作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说实话,知堂老道的文字确实很有滋味,“抵十年尘梦”固然乃“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但喝茶的闲趣却清新淡雅,丝丝入扣。鲁迅与周作人难得有同题的文章,不料清茶一杯,兄弟俩喝出的感觉竟有天壤之别!周作人的《喝茶》写于1924年,鲁迅的写于1933年,后者似乎有点跟老兄“对着喝”的味道。不客气的说鲁迅是不会喝茶的,他如果也有周作人的闲情逸致,(这种如果,其实无异于如果普希金不去决斗,如果聂耳不去大海畅游一样,似有阉割人物个性之嫌),他的肝火一定可以减半,而寿命极可能倍增。
无论是会喝茶的周作人还是不会喝茶的鲁迅,笔下的《喝茶》各有品味,双双不失为茶散文的大家。茶与中国人形影难离,茶与散文也亲密得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英文中就有“茶只能产生散文”名言。眼下大凡合集类的散文选本,几乎都可以品尝到茶的芳馨。名家们不避同题大写《喝茶》,似乎在说散文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溶入生活,喝茶可以延年益寿是肯定的,梁实秋和苏雪林都是文坛寿星级的人
物,而周作人如不是遇上“文革”,寿命应该可以和梁实秋媲美。但作家毕竟是靠作品说话的,而作品的生命才是作家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2000/2/6
第二篇:郑启五集邮美文欣赏 金橘的滋味
郑启五集邮美文欣赏 金橘的滋味
四年前的金秋,逢“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组委会的邀请,我得以到朱熹故里——尤溪一游,十分尽兴,美邮、美景、美食样样美不胜收,事后就着三镜头:红柚、红茶、红酒,写了抒情散记《尤溪三红》,以文感恩。该文先发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2011年第5期,后收入我的茶文选《茶言茶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虽然文字平俗俏皮,却深得茶友和邮友的赏识,情趣的分享尽在其中。
尤溪邮协的林新样读后告知,尤溪的金橘也很不错,乃至尤溪被授予“中国金柑之乡”的金字招牌,进而即将登上首套水果邮票,希望我能再前往尤溪捧场。发行水果邮票,我可是多年的鼓吹者,没想到的是我们福建的尤溪拔得头筹,一个山区小县,五年里两涉新邮,成为人杰地灵最好的注脚。
金橘邮票首发式之后,我收到了老林从首发式现场邮寄的首日封,满心欢喜,一下沉浸到水果邮票的芳香里,老实讲,这套邮票设计难度最大的就是这枚金橘了,金橘一旦与苹果、桃子和石榴排排坐的时候,在大小比例的参照下,如果设计成原小,难以体现金橘皮薄色艳的风姿,如果设计大了,则金橘娇巧的果体难免有被膨胀的疑似,但设计人以“果串”的聚合形态,基本化解了果体的比例难题。
这回金橘邮票的首发式,我没有接到邀请,我表示理解;首发式轰轰烈烈,劳民伤财,往往多为伪邮迷的狂欢,我们老邮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其实稍有成本核算的常识,接待一位异地“首发嘉宾”,吃、喝、行、住、拿,这需要吸走我们果农多少夜以继日辛苦耕耘的血汗,又需要耗费我们一线邮政职工多少起早贪黑的尽忠职守,如今渐渐风正气顺,对于首发式的“瘦身”我就已经不是什么“理解”,而是发自内心大声喝彩!
我在电视里特别关注了这次首发式的新闻,发现有福州的集邮者专程自费赶到尤溪寄发首日封,这才是真正的邮迷,不邀自到,不请自来,金橘的果色才特别养眼,金橘的果汁才特别甘美,金橘的邮票才插上邮政的双飞翼自由自在地远走五湖四海!
2014/7/28
第三篇:茶凉优美散文欣赏
“天街小雨润如酥”,做在窗前沏一杯清茶,看茶叶旋转沉浮,听雨,品雨花清香。推开窗,雨水沾湿衣裳,冰凉。远望,大自然的新绿被灰白的天空埋藏,唯有手中杯底的墨绿沉降。不觉间,茶凉,“正能量”何在?
在霓虹灯围绕、汽车鸣笛声喧嚣的城市中,谁能奢望清晨布谷啼音叫起床,傍晚夕阳渲染林间束红妆?大部分人都在现实里成为社会机器中的零件。以至于造就了无数个麻木冷漠的心灵。曾几何时,心灵也像雨窗边的清茶,凉初透。社会需要“正能量”来引领,但不是人造“最美”。这则题为“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的新闻曾广为流传: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的饭直流口水,被一名过路的女孩瞅见了,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该事迹曾赢得一片赞誉,该女孩还被誉为“深圳最美女孩”。但后来有记者发现,此故事竟然是炒作者策划的,并与故事中的商业展览有关。那一刻,人为制造的“正能量”,变成了让人震惊甚至愤怒的“震能量”。
如今,很多人心中的道德律在现实的挤压下逐渐异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见义勇为却无人帮忙,以至于救助弱者的举手之劳顺理成章地成为“新闻”。
我们的社会中缺少“正能量”,因此才会出现人造“正能量”。正是由于一个个冷漠的面孔才导致整个社会出现“正能量”缺失现象。那为何不让每颗麻木冷漠的心灵都带上一份温暖的世界“正能量”?这并不难,很简单。比如:在雅安地震时向灾区捐一些钱财或衣物;在过马路时,不带领着别人斜穿猛跑……我们的社会需要像帮助“小美”让她上得起学那样去帮助每一个弱者,不要让假“最美”成为真冷漠的借口,要让每一份“正能量”都充斥在我们呼吸的每一份空气中。
墨绿的茶叶已在杯底舒展开,品一口,凉而且冰,清茶的温度已不及掌心,冷漠的心灵同清茶一样需要掌心的一份“正能量”,然听雨,“正能量”安在,雨中茶凉。
第四篇:郑启五集邮美文:心惊肉跳
心惊肉跳
郑启五
署名“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的游慕贤邮友,寄来《茶花》特种明信片“大朱砂”与“鸳鸯凤冠”两枚,分别销有“2003年中国金华国际茶花大会暨国际茶花节”、“中国花卉文化园”纪念邮戳,并配套盖出“浙江金华竹马”的邮政日戳。纪念邮戳销在邮资图案上,邮政日戳盖在邮资片可供留言的空白处,十分规整、醒目,而且油墨浓淡相宜,戳记图文清晰。可以说,在慕贤邮友和金华邮政当局的共同努力下,娇艳的《茶花》特种邮资片首日从原地完美出发!
问题出在我们厦门的落地邮戳上,红墨的邮政滚筒日戳落在了极为光亮的茶花图一面,而极为光亮的茶花图根本就不吃墨,于是滚筒滚出的波纹和圆戳成了心惊肉跳的“不干戳”,四下沾染,把好端端的茶花图搞得“血迹斑斑”!而更为恼人的是稍不留神,两片的接触和手指的拿捏,红色墨迹又沾染到了白洁的正面,使原本完美的一面烙下了大小斑点和半截指纹,成了邮迷永远的心疼!问题至此并没有结束,在那明信片光亮的画面上,残留的落地戳迹似乎一直处在一种“保鲜”状态,一有摩擦,它还会污染到左邻右舍……
落地戳啊落地戳,你为什么不能落在邮资片的正面!
2003/3/09
第五篇:郑启五土耳其散记:感受土耳其国庆大阅兵
感受土耳其国庆大阅兵
郑启五
今天不上课,放假从昨天下午就开始了,因为今天10月29日是土耳其共和国86周年的国庆,满城尽飘大红旗,是星月大红旗,土耳其共和国的国旗,和我们的说法很相似,土耳其官方也一再强调国旗的红色是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我想随便上街转转,看见很多卖国旗的小贩,于是大喜,心想肯定有戏,连忙跳下公共汽车,结果遇上了人家的国庆庆典,安全检查后居然可以随意上观礼台,有大阅兵和大游行,还有跳伞表演和飞行表演,大开眼界,真的很幸运,于是拼命拍照,好与博客诸君共分享……
土耳其的居尔总统乘敞篷车检阅了受阅部队,但他没有喊:“同志们辛苦了”。敞篷车在骑警的护卫下前进,骑警有骑摩托车的,也有骑马的,那么多警马,匹匹都很听话。观礼台和阅兵场近在咫尺,所以一切都看得很清楚。
阅兵结束后,老百姓还可以与坦克和战车零接触,我也和主战坦克合了影,这是平生第一次。
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