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足球走向世界是否在于商业化 辩论赛资料
我方事实论据
(一)走商业化失败的例子
梅西重伤因商业侵袭足坛
自从梅西给国际知名品牌等大公司打广告后,他的年薪已涨到了3400万英镑。有媒体曾报道,就如当年的罗纳尔多在法国世界杯决赛中能否上场都要好好考虑背后的商业因素。梅西的过早重伤,是其球风和商业社会过度侵袭足坛所致,比赛强度太高,是梅西伤病后遗症常伴其身。
年轻的梅西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得学会舍弃,改休息时要休息,不要勉强自己,就如“钱时赚不完的,但是生命是有限的。”为了背后的商业利益,每天奔波于高强度的比赛场上,恐怕梅西还没熬到贝克汉姆的半头就会被人遗忘。现在的足球不想贝利、马拉多纳时代那么简单,它渗透了太多的含义。
(二)不走商业化而取得成功的例子
1. 球王李惠堂
“看戏要看梅兰,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他以顽强的拼搏,高潮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称号,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以及球王贝利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4个的四大巨星。
李惠堂率领的足球队使中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恶名。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足球旋风,从1915年到1934年,中国队在远东运动会的19年间,连获9届足球冠军,其中从第2届到8届,蝉联7次冠军,号称“远东连捷七届”。
他的“卧射”绝技,连贝利都自叹不如。
2. 朝鲜体育界实行的是举国体制,朝鲜足球是在举国体制下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朝鲜男
足采用军训方式管理,参加专业性质的顶级联赛的球队都被称之为一级队。所谓军管制度,指的是“政委”制度。在军队的一级队中,除了主教练,球队还专门配备一名政委。这名政委,赛前讲解,赛后总结,他几乎管着球员除了技战术训练外的一切内容,包括平时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钟到体育场,几点钟换完装备,几分钟洗完澡。朝鲜球员严格恪守着这些作息制度。
3. 朝鲜队的球员最高月工资12元人民币,入住难民营,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他们仍
然能走向世界。
举国体制的含义
举国体制就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体育上,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举国体制的好处 可以集中力量,使优秀的教练员都有统一的观念和训练计划。在这种制度下,运动员守纪律,训练刻苦,求胜欲望非常强烈,这在奥运比赛中是致胜的关键。
与举国体制相对应的是市场体制,指的是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经费及其它费用由市场行为来筹集。但只有少数职业化程度高、商业化程度强的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市场解决,大多数的其它体育项目,因商业性比赛根本没人看,靠市场体制是不可能解决的经费问题的,最后还是要靠政府的支持。
据说,美国也有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美国奥委会的费用是政府根据税法的规定由民间组织或个捐输的。美国的税法规定,美国企业和个人捐款赞助奥林匹克事业可以抵税,这实际上是政府将应得的税收转让给了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和其它体育机构。所以不要认为美国政府对美国的体育事业没有投入,与中国政府不一样的只是它投入的渠道有所不同罢了。
所以举国体制不只是中国有,世界上凡是对国际体育比赛足够重视的国家都是这样做的,尽管各国的做法有不同,说法也不一样,但政府投入的实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方理论论据 1.*商业化未必一定筹到很多资金,商业性比赛几乎没看头,也没什么人看,靠市场体制这种商业化的模式是不可能解决的经费问题的,最后还是要靠政府的支持。还有在这种商业化没有群众基础的体育比赛项目上要想出成绩,更是不可能,何况走向世界。
2.从1994年开始职业化改革的中国足球,在16年间,先后经历了5任足协“专职副主席”,其中3任“被下课”,2任进了监狱。现在,它变成了一个赌球、黑金和腐败的秀场。而联赛价值在历经国际赛事管理集团、福特宝和中超公司三家公司代理后,由亿元跌落到了“零价值”。
3.中国足球从94年开始走商业化道路,可是这么多年只有一次走出世界,那就是2002年,可是那一年的出线之战现在普遍被质疑为假球。
4.商业化能改变中国足球环境但改变不了中国足球的水平。体育竞技要的是实力,仅靠中国市场和中国商业能走向世界杯吗?中国足球真的提高要有整个体系的提高,像联赛,球员和俱乐部管理层次的提高还有梯队的建设。
5.在足球五大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超球队的技术水平、意甲联赛的防守水平战术素养高,西甲联赛球技细腻,法甲联赛球员个人能力高,德甲联赛裁判水平高,无一不是体现因球员素质、球队技术而走向世界,而非因为商业化而使球队走向世界的。
6.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必须在国内先热起来,即让国人认知,而商业化使球票价格不断提高,拒绝大众于门外。连国人都不认知国足,还怎么样走向世界呢?
7.走向世界:a.中国国家队有参加国际大赛的资格,例如世界杯、联合会杯
b.中国足球环境跟国际接轨
8.伊拉克国内连块像样的足球场都没有,他们连打预选赛的主场都向卡塔尔借球场,这样的球队谈何商业化了,这样的成绩显然不是商业化带来的。伊拉克足球还夺取了07年亚洲杯冠军,对方也没有商业化啊
9.朝鲜早在1966年打进了世界杯的八强,2010年他们同样获得参赛资格,这样的成绩是商业化带了的吗?
10.商业化使得球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自己的母队,为了追求高工资而转接他队,比如说,艾托奥离开皇马加盟巴萨,再从巴萨去国米。还有C罗为了更高的工资,离开自己成名的曼联队,加盟皇马。
11.2002年中国足球打进世界杯的内幕:首先是国际足联为亚洲增加了参赛名额,其次是传统强调中日韩已经率先获得参赛资格,最后中国在十强赛上运气好,同时避开了沙特跟伊朗,而当年的出线关键战,五里河体育场对阵阿曼,现在普遍质疑是假球。
12.在韩国世界杯赛场上中国队与哥斯达黎加、巴西、土耳其3场球的比分也是与博彩公司开出的盘口惊人地吻合,令庄家赚得盆满钵满。其实,早在当初就有专业人士对5场球的过程和比分提出质疑,只是当时全国球迷和媒体还沉浸在中国队冲进世界杯的幸福之中,即使后来中国队铩羽而归,外界更多的是认为实力不足所致的。
13.一位对博彩相当有研究的圈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中国队客场1:0胜马尔代夫那场球和国足1:0胜阿曼那场球赛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按中国队当时的实力,面对这两支超级弱旅绝不仅仅是赢一个球的实力,所以博彩拨弄公司开出了三球半/死球的盘口和球半/两球0.92水的盘口,但结果大批的赌徒却只能接受赢球输盘的结局。
14.关于发展和改革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深层次的改革,一个是表层的改革。所谓的深层次改革就是足球体制的改革,没有好的培养机制,没有好的选拨机制,没有好的联赛模式,联赛是国家足球的根本,我们的联赛发的钱比别人多,但是却比别人失败。表层改革就是战术素养改革,走技术性的路线是唯一的出路,就像邓小平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2002年中国队蒙了个冠军,其带来的后果是表面上肯定了当时的足球现状和体制,实质上掩盖了所有的负面问题,最终给中国足球带来的也只是如今“回光返照”的寂静。
16.本着商业化的理念,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成立于1992年2月20日,可是当时的球员以酗酒著称。像当时效力于阿森纳的著名球员亚当斯和保罗·默森,都因为酗酒被送进疗养所多次。后来1996年举行欧洲杯前后,英超球队开始了技术化的改革,把所谓的商业化摆在了次要位置,开始在中场实行菱形站位,最终取得成功。
17.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真正的繁荣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普拉蒂尼,马拉多纳以及荷兰三剑客为首的外籍球员迅速繁荣了意甲联赛。但是随着嗑药、假护照等商业化弊端的出现,意甲联赛很难再现当年的辉煌。
18.商业化,让很多足协官员依仗“乱岗”,无知而独断专行。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不惜一切手段把足协变成自己掌控的“摇钱树”。像肆意妄为造成中国足球事业重大损失的谢亚龙、南勇、杨一民已经被就地免职,降职使用,调出足协。
19.中国女足早在1999年就获得了世界杯的亚军,而当年的女足还没有商业化。
20.足球商业化:由市场操控,企业投入资本操控球队,在没有商业化之前是由当地足球协会控制的,属于公有。
21.朱广沪的率领下球队抵抗住3个月没工资的困境最终神奇夺冠
22.a 技术水平问题
b 教练员的水平问题
c 足球气氛问题
d 足球体制问题
e 足球腐败问题
f 足协的战略问题
g 裁判的水平
我方提出的问题
1. 我国的俱乐部大请外援,可是这些外教每年从我国捞走大把大把的财富,而且大把的外援都是半吊子的水平。这样还能为我国带来什么利润呢?(阿里汉,米。)
2. 事物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目前中国足球已有16年的商业化历史,如果说中
国足球走向世界关键在于商业化,那为什么现在中国足球还是没办法走向世界?
3. 2004年中超杯中,深圳足球队赞助商时任健力宝集团老总张海被捕后,陷入长期的经济危机中,却在朱广沪的率领下球队抵抗住3个月没工资的困境最终神奇夺冠。事物具有普遍性,类比中国足球,即使没有强大的商业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中国球队也可以凭借球队技术等其他条件也可以走向世界。请问正方怎样看待就算缺少资金也能走向世界的例子呢?
4. 请问中国足球16年商业化之路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好处? 5. 关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比喻事物最要紧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
对方说中国足球关键在于商业化,强调了商业化为主要因素,把实力等方面摆在了次要,请问没有实力的足球队靠着所谓商业利益就能走向世界了吗?
6. 当前的中国足球没有自己特有的球风球技,如果要踢出自己的特色使之走向世界,难
道单靠,不过很可惜的是结果到最后还是屡战屡败。这一系列的问题靠着商业化就能解决了吗?
7. 中国足球是以树立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运动精神为宗旨,而商业化的功利心已经掩盖
了这个宗旨,带来了假球、黑哨各类丑闻,难道我们还要把主要力量放在商业化来推动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吗?
8. 中国用了16年来实践商业化这条道路,最终的结果是中国足球走向衰落,如果继续
坚持走商业化这条道路,请问对方,我们还要为着商业化耗费下去吗?我们还能忍受多少个16年来让中国足球继续衰落?
9. 球迷欣赏的是球员在场上展现的活力与激情,而当前足球商业化导致的黑哨、假球令
球迷大失所望,请问这样的国足还如何让球迷感兴趣从而走向世界呢?
对方可能问的问题
问:不在于商业化在于什么?
答:中国足球的领导人都不知道在于什么,不然早就走向世界了,而且今天的讨论是在不在于商业化,而不是讨论在于其他原因。至于关键在于哪里,还需慢慢探索。
问:那么日韩的足球也是走商业化非常成功,那又该怎样解释呢?
答:对,这没有错,他们在这方面是很成功。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国情跟他们的国情是不同的。我们中国也曾学过德国、巴西、荷兰,最终都没有成功。这就是我们国情所决定的结果,而且世界上足球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是英格兰,但英格兰历来在世界大赛上都没有什
么好成绩。英格兰超级联赛的很多俱乐部都是因为过度的商业化操作导致负债累累。因为财务问题,很多强的球队都逐渐衰落。
还有,之前我国每年花五百万请来外教阿里汉,够有商业化够有钱了吧,结果呢,还是败得一塌糊涂。
附:
来源:东南快报2008年10月10日
英格兰俱乐部的负债总额可能达到52亿美元,财务问题的透明度仿佛“被埋葬在一个无名的坟墓中”。这种情况下,即使豪门俱乐部也无法躲避破产的危险。
在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英足总主席特里斯曼于本周二抛出一份债务报表——英国足球俱乐部大约负债52亿美元——这无疑让身处“冬天”的人们更感寒意,要知道,英超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联赛。他补充道,英超四大豪门就“贡献”了债务的1/3,曼联和切尔西的负债都超过6亿英镑。
曼联 利物浦破产?
英国的体育营销专家们都在密切关注曼联的赛季财务报表,曼联有形资产不过2.52亿英镑,俱乐部净债务已达1.94亿英镑。如果2008年债务利息累积超过8000万英镑没有偿还,曼联有可能在账面上成为负资产。在英国法律下,曼联就必须宣布破产!讽刺的是,上赛季冠军杯决赛的参与者曼联和切尔西,合计负债达到19亿欧元
欧足联出手相助
欧洲足球俱乐部面临日益严重的债务负担,欧洲足联昨天表示,他们将建立一支团队,专门研究如何帮助俱乐部解决财政问题。目前波及全球的经济“冬天”令欧洲足联也感到寒冷,因此决心在俱乐部被巨额债务压垮前开展自救。“我们的努力是寻求经济上更大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目前,银行一个接一个地倒闭。政府可能会帮助银行脱困,但却不会向足球俱乐部伸出援手。”欧洲足联秘书长泰勒说。
债务危机的利兹联
百度搜索
利兹联迅速完成了从冠军杯四强到沦为保级球队的事实,是掩盖不了的。
要知道在过去的一个财政年度中,利兹的亏损额达到了8000万英镑,平均每个星期就会有95.2万镑的赤字。但是,不管怎么样,利兹联的高达8000万英镑的债务已经是事实。在赛季结束后,一旦利兹联降级的话,将很有可能被直接降到英格兰甲级联赛里去。
问:中国足球走向世界需要资金,如果不走商业化的道路,那资金从哪里来? 答: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国家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来解决中国足球资金的问题。
2.中国不走商业化的道路,可以走举国体制的道路。根据朝鲜
3.我们不排斥适当适量的外界投资,但外界投资跟走商业化到道路并不是完全一样。
第二篇: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关键在于商业化三辩问题
1.在足球没有进行初步商业化时,很少家长支持孩子踢足球,但是从09年初步商业化后,为什么中国的小球员训练进行得如火如荼?总结:在郑州便有9所足球小学,其中便包括恒大足球学校,正是由于足球事业的初步商业化并取得成效,家长们才看到希望,孩子们在绿茵场上驰骋。2.我国的足球氛围不够浓厚,人们对足球停留在叶公好龙的阶段。商业化的利益特点可以把足球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而不重视商业化的足球闭门造车怎样能使中国足球走向世界?总结:足球氛围的营造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必定离不开利益,这也就说明足球走向成功走向世界离不开商业化,商业化也不止只有利益。3.现在有快看漫画来传播漫画,那以后依靠商业化也会出现快看足球等手机应用来传播足球文化,商业化对于提高大众兴趣的此作用能用其他方法实现吗?总结:现在商业化已经不仅是拉赞助门票费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兴趣也是商业化的一种手段,足球兴趣的浓厚商业化的全面是足球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
4.青训这些年得到的重视不断加强,恒大青训在16年底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第四阶段上半区的比赛中以不败战绩勇夺全国冠军。商业化的青训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捷报频传,对方辩友要否定商业化青训的意义吗?总结:日本足球名将冈田武史曾这样评价中国足球,只有4支球队算是有完整青训,除了外界熟悉的绿城和鲁能,恒大也是其中之一。
5.现在青训的主力是绿城青训,鲁能青训,恒大青训,他们无一不是商业化的产物,这些都算不上关键的话,请问对方辩友何是关键?总结:集团为足球事业投入资本发展青训为未来中国足球选拔人才,商业化的优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6.09年之前国足情况江河日下而恒大、中超等作为新模式的球队开始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崭露头角,周四的世界杯预选赛中韩之战,中国的胜利更是证明了商业化带来的外籍教练不可或缺。假如商业化不是关键,那么什么才是关键?总结:对方辩友在不知道什么是关键的基础上还来打这场辩论赛,我没有感受到任何的说服力——对方辩友认为…是关键,可是对方辩友您要清楚,商业化也囊括了您所说的。7.为什么中国的足球场地如此稀少? 8.为什么会有96个国家转播中超联赛? 9.为什么中超的转播达费到80亿?
10.为什么仅在初步商业化后国足便3-0战胜韩国、1-0胜法国?总结:2010年国足东亚杯3-0大胜韩国,2010年热身赛1-0赢法国,这些都是在09年初步商业化后取得的成绩。既然已经有路曲径通幽何不扶摇直上九万里? 11.纵使国情不同,难道英格兰国家队109胜42平29负的记录不能给我们商业化的启发吗?难道欧洲五大联赛都只是昙花一现吗?
12.对方辩友一直强调商业化背景下的球员吃苦精神差团队协作能力低,但是却忽略了商业化发生的背景,商业化之所以发生不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早已出现了吗? 13.足协内部的腐败难道没有监管不力的因素吗?总结:在全面商业化的背景下,监管制度全面推进。我们都知道,假如没有监督,再好的制度也只是摆设。14.为什么中国的注册球员仅八千人?总结:过去的足球失败经历使中国大众丧失对国足的信心但是恒大中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随着恒大等商业化背景下的青训发展,中国足球人才数量势必到达春天。
15.怎样增加社会足球人口?社会足球人口的增加需要营造浓厚的社会足球兴趣和足球优异成绩的刺激。
16.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措施增加社会足球人口?总结:推动社会足球与商业足球互促共进。社会足球人口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为商业足球发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通过加快发展商业足球,促进社会足球的普及和提高。
17.中国足球走向世界需要什么?总结:我们需要优秀的球员、优秀的教练、公平的裁判、明朗的赛制、完善的青训和国际足球友人的帮助这些从哪里来呢?这关键就是商业化,一旦足球全面商业化,我们可以吸引优秀球员并且本土球员得到锻炼,可以聘请优秀教练为国足实力的提升增加一道有力砝码、可以为青训提供完善的后备有助于国足走向世界。
18.中国足球商业化到底是该不该的问题还是如何运营的问题?总结:随着恒大、中超、中甲、中乙的进步,足球商业化的优势愈发显现。经营的好,中国足球事业就能蒸蒸日上,让国际社会刮目相待。
第三篇:中国足球市场商业化研究
中国足球何时才能彻底告别“血泪史”?
从1994年开始职业化改革的中国足球,在16年间,先后经历了5任足协“专职副主席”,其中3任“被下课”,2任进了监狱。现在,它变成了一个赌球、黑金和腐败的秀场。而联赛价值在历经国际赛事管理集团、福特宝和中超公司三家公司代理后,由亿元跌落到了“零价值”。
职业化推动来自高层
1994年4月27日,中国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进行了首场比赛。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正式推向市场。在中国足协首任专职副主席王俊生眼中,“中国足球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王俊生是中国足球市场化的先行者。对中国足球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足球运动改革总体方案”,就是由他起草的。该方案的关键论题是“足球要不要走职业化的道路”。
事实上,中国在这个时候,已经诞生了数家职业化俱乐部。
前国脚申思回忆,职业化之前的部分球队同样拥有赞助商,如广州的太阳神,辽宁的东北制药。“当时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邀请赛,每场比赛从几百块到几千块的奖金。”
第一家有赞助的职业俱乐部诞生于1984年,当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宣布荣幸地成为广州足球队赞助商。随即中国的其他地方也依葫芦画瓢,数百家半职业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辽宁是一个有着深厚足球底蕴的大省,在那里,足球也首次“下海”进入私营企业。1988年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港口内,辽宁省足球队令人惊讶地宣布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
王俊生是职业化的坚定支持者,他在书中回忆,当时的中国足球,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球员收入低,退役之后生活没有保证,而且,足球成绩一塌糊涂,国家体育总局已经不想对这个项目拨款。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会上,王俊生为这个提案作了报告。报告结束,各种质疑接踵而来,大部分地方协会的领导人,都持否定态度。王俊生说,此次,几乎都没有看好足球职业化。但最终,会议还是通过了《中国足球运动改革总体方案》,会上宣布,将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这也是中国体育历史上第一次把足球联赛推向市场。
1993年底,中国足协在大连棒槌岛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和修改了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想把中国联赛建成与欧洲主要联赛同等规模以及同等影响。这次中国足协决定要与国际接轨,实行门票等收入分成,促进球队向职业化过渡。
该改革计划把新兴的足球俱乐部都推向了市场,1993年底,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它脱离国家体委,由企业自主管理。俱乐部的所有制模式借鉴德国经验。也在这一年,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中国足协直属国有企业—中国福特宝(取自音译football一词)足球产业发展公司,成员大多来自中国足协的该公司享有足协商务活动及俱乐部商务开发的全权代理权。
中国足协自此开始淌进市场经营的洪水中,同时也让它除了“半官半民”之外,多了第三个任务—足球市场开发经营者。
首任赞助商万宝路
福特宝公司并没有操作任何赛事推广的经验,他们求助于国际足联。也在同一年,福特宝与国际足联旗下的赛事推广商国际管理集团(IMG)就甲A联赛、赛事冠名和商务赞助签订了合作协议。
IMG(国际管理集团)公司以“一年120万美元承包费,以后每年20%递增”的条件拿下头5年甲A联赛的商务开发权。这在当时是一笔大数字—尽管,万宝路给IMG的费用是180万美元。国家体委以前每年拨款给足协的,只有50万元人民币经费。
在国际管理集团的撮合下,万宝路香烟成为了中国甲A联赛首个赛季的冠名赞助商。但据接近足协内部的人士说,在1993年和1994年的职业化改革中,万宝路香烟以及国际管理集团成为了中国足协计划大幅推进的幕后推手。迄今为止,不断有记者希望得到万宝路当年的赞助合同细节,但从来没有被公开过。1994年,甲A联赛正式在成都打响。万宝路标志在媒体面前大量曝光。甲A的前五年,无疑是个黄金年代,球市火爆异常,数据统计,1996年甲A联赛上座率达到场均2.43万,是迄今职业联赛的峰值。
1997年,IMG在中国球市上赚到了几千万,是它进入中国20年后的首次盈利。而作为总冠名商,万宝路也获益匪浅,在那个外烟在中国激烈争夺市场的时代,通过足球,万宝路迅速打通全国销售渠道。迄今为止,万宝路都觉得这笔钱是物有所值。
第一个5年,这是IMG和中国足球合作的第一个蜜月期。他们的关系之好可以用一件事情来佐证,在看到足协的楼破旧不堪后,IMG联合万宝路,主动给足协修了一栋办公楼。
官僚制度成为紧箍咒
第一个5年结束后,IMG主动提出了续约,作为续约条件,他们将承包费提高了10倍。而这时,因为不允许香烟广告,万宝路被迫退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为了冠名权大打出手。最终,百事可乐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第二个5年的赛事总冠名权。
事后,百事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因为在后面的5年,由于要力争在世界杯出线,当时的足协掌门人阎世铎在2001年没有通知任何赞助商的情况下,提出了甲A联赛只升不降,2002年甲A联赛只降不升,并建议缩短联赛时间,为2001年国家队备战世界杯预选赛让路。
IMG中国区总裁王应权对挂着市场牌子,运行官僚制度的足协无可奈何。对于IMG来说,打击开始接踵而来。
2002年,因为转播费的问题,央视中断了与足协的合作,直到联赛第7轮才恢复。经过这一折腾,观众对联赛的兴趣大大减低。同一年,百事向IMG提出了扣款要求,原因是收视率降低和改动联赛规则。尽管IMG同意扣款,但2002年底,百事以合同有重大违约之由和IMG解约合同。一份五年合同,百事只履行四年,这也是甲A联赛运行以来,首次有品牌主动退出。王应权曾经想挽回,但对方总部回应:“宁愿在市场战略上受影响,也不愿意跟一个不健全的品牌挂钩。”的确,百事憋了一肚子气。在冠名4年来,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得知,他们产品的知名度没有变高,反而品牌形象与假球案联系在了一起,而当时足协对赞助商的态度,一直都是“有问题,拿钱来”。种种原因,最终让他们退出联赛。尽管后来拉来了西门子应急2003赛季,但IMG却萌生了退出之心:他们发现,跟足协的合作中,公司无法参与中国足球的决策,而足协对他们只有出钱的要求,而不让他们有话语权。而朝令夕改的体制,也让这个国外公司无法适应。2004年,中超元年。IMG退出中国足球,被称为“足协儿子”的福特宝全面接手,独家垄断联赛分配和经营权。
不愉快的合作
福特宝的接手,并不顺利。8个赞助商,它只找齐了4个;而原先给主赞助商标价1200万美元,因为无人回应,直接跌到800万美元。直到开赛前50天,西门子才答应用800万欧元的价格,继续担任冠名商。
随后的这一年,中超经历了一系列震荡,假球、吸毒新闻层出不穷,而在当年的10月2日,国安球员在俱乐部的指示下,制造了中国足坛第一起罢赛事件。随后,大连实德总经理徐明站出来声援国安,并与7家俱乐部一起,对足协“逼宫”,要求取得联赛的管理、监督、分配和经营权。
一系列事件后,观看球赛的观众更加稀少,在这种情况下,西门子在第二年合同中,要求把赞助费降低到400万欧元。福特宝公司不从,但却找不到新的赞助商,2005年,中超在没有冠名权的情况下开打,“裸奔”一年。而2006年,福特宝找来的爱福克斯,最终玩了足协一把,原来说定的600万欧元赞助,最终只兑现了50万欧元。而在几年后,爱福克斯这笔账单,直接把南勇等一批人,送进了看守所。现在的冠名商金威啤酒,冠名费号称3200万,实际上付出2000万元。
除去中超,其他赞助商在与中国足协合作中,也并不愉快。2003年,阿迪达斯和福特宝签约,以6年5个亿的条款,赞助“中国之队”(包括国家队、国奥队、u19等等)。而足协为了开发更多的赛事资源,将原有的中国之队项目进行了拆分营销,五人制国家队、沙滩足球国家队从国字号球队中剥离,通过寻找其他赞助商谋求更多经费。
耐克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2009年,耐克成为中超联赛的主赞助商之一,每年给中超联赛1200万元的赞助款,并且每年按照15%的金额增加,10年一共2亿美元。也在这一年,中国足坛的扫黑活动开始,从去年10月,几乎每天都有球员被带走,足协官员落马等负面的消息传出,而中国足球的各种黑幕,也被媒体揭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的赞助商终于获得了话语权。
在今年的2月,2010赛季中超揭幕战之前,耐克的中超事务负责人,向新上任中超公司总经理,以前的中超之父郎效农,提出了首战应该在北京工体举行,因为这有利于吸引观众和收视率。
这个要求在以往不可想象,因为北京并没有提出申请,另一个方面是,足协通常遇到赞助商提要求时,总是“拿钱再说”。但这一次不一样,郎效农并没有拒绝。相反,他给国安的名誉董事长通了电话,最后,北京补交了手续,2010年的中超首战,终于在工体举行。
消息传出,各个赞助商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不过,此事按照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马成全事后的说法,现在无论是中超公司还是足管中心,都“非常注重维护赞助商的利益和听取他们的声音”。
第四篇: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教练
各位同学大家好,作为反方,我方的观点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关键不在于教练。
足球起源于中国,因其趣味性和益智性走向世界。然而今天国球却陷入困状,举步维艰,尽管如此,中国国足在面对着种种质疑的同时,仍然激流勇进。每个国家的足球队情况都不一样,然而中国足球要走向世界,关键不在于教练。今天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1.一支足球队的主体在于全体球员。而一场比赛的胜利更在于全体球员的实力和长期协调合作的默契。
2.在时间和空间上,教练只是赛后和场下训练球员,他们无法代替球员上场。
足球比赛不仅考验反应的速度,更加考验的是一支球队的团队策略。优秀的球队可以凭借多年上场的经验来迅速调整方案,场上的比赛状况变化万千,教练的场下指导只是起到了鼓励性的辅助作用。优秀的教练的确能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指导思想,一名教练致力于提升一个球队的战斗力,其根本在于提高每一位球员的实力,如果把中国足球能够走向世界的根本动力视为教练,试问,当下中国邀请的是顶尖的世界级教练,那这就说明我国足球已经达到了走向世界的水平了吗?
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倘若一支球队获胜的关键在于教练的话,是不是得依据每位球员的训练特性的不同,来给他们匹配训练模式不一样的教练呢?如此一来,体育部每年给足球队的训练经费,把中国足球走出世界的关键置于教练身上,岂不是分不清国足的主要矛盾,这难道没有违背真正的足球精神吗?没有全体球员的实力,把一支球队走向成功的赌注放在教练身上,中国球队拿什么跟国外的球队比拼?更不用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些冠冕堂皇的话。
最后,中国足球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则意味着我国需要训练出一支绝佳优秀的队伍,无论是球技、心态等各方面的实力都不亚于国际球队,走向世界需要通过激烈的比赛,要知道在场上拼搏的是球员而并不是教练。
我方不否认教练在球队或者是球员一生中的影响力。高考失误的责任在于学生本人还是在于老师? 什么是关键?
第五篇:辩论赛资料(图书馆是否应该对外开放)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读者不需要任何证件就可以入馆。从图书馆管理角度看,设置基本的入馆门槛,比如身份证,显然是合情合理的。这方面,就连本身就是面向全民开放的国家图书馆,也需要身份证或读者卡这样的入馆凭证。而即便高校师生进入本校图书馆,也需要有校园卡。没有这样基本的门槛,图书馆书报杂志的管理就会陷入混乱,丢失或损坏的情况恐怕难以避免。而另一些入馆门槛,比如持有单位、街道或社区开具的介绍信,则显得没有必要。
有人会搬出国外,特别是社会服务已达到较高水平的英美高校图书馆的例子,来说明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无门槛、无收费、无条件地对公众开放,全民共享。但我们须知,国外高校图书馆的这种对公众开放,多数是建立在国立、州立、市立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发达的基础上的。而且,国外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展社会化服务,与其一系列条件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国外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实际只是作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补充而存在的。
早在17世纪,著名的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提出以上观点。而西方一些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确实凭借其齐全的功能、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资源、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专业的服务,成为公众学习、研究和生活的有力帮手。
让公众感受学习的冲动
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研究中心、所)和学院图书馆,对校(系、院)外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甚至经常会看见学龄前儿童在家长陪同下来到剑桥大学图书馆阅览。
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也采取对外开放做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而任何进出图书馆的人无须出示任何证件。甚至,耶鲁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游人必须参观的“景点”。人们进入其中,看到里面学生们的孜孜不倦,难免会受到感动,也更有坐下来一起阅读的冲动。
立法促进图书馆社会化
西方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重视社会化职能,这种社会化服务还不仅仅是允许借阅这么简单。
据悉,在美国举办的图书馆奖(包括高校图书馆)评奖中,获奖图书馆无一例外都要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许多高校图书馆每年坚持在寒暑假期间举办读书活动,并向当地中小学生开放,借此“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印象”。而耶鲁大学更是树立一个理念,即:帮助纽黑文(耶鲁大学所在地)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从理念到行动,完全成为社会化的图书馆。
美国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展社会化服务,与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不无关系。美国早在1925年就制定了“图书馆法”,保障了图书馆生存的合法性和连续性。1997年,美国政府还颁布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图书馆之间以及与教育性机构之间的网络化建设;对享受不到图书馆服务的人,特别是对贫困家庭中7岁以下的少儿提供图书馆和信息服务。
【专家】高校并非知识垄断
在我国,提供公众图书资源并不是高校的直接功能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宗君发自北京 6亿多册高校图书与中国公众距离遥远,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有人指出,这是否也是高校的一种资源垄断行为,甚至是知识歧视?对于以上的说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专家陆士桢教授并不认同,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国高校的三大功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但是,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是从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科学理论的研究来推动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公众图书资源并不是高校的直接功能。”
她说:“我们可以提倡有条件的高校向公众开放图书馆。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不向公众开放就是资源垄断或知识歧视。我们没有赋予高校图书馆服务公众的社会性功能,也没有提供实现这一功能的相关配置。”
至于国外许多高校的开放式做法,陆教授说:“首先,国外大学图书馆为学生服务也是主流,服务教学科研是首要任务。另外,美国公立大学很多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直接服务社区公众的。许多社区学院立足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的一个朋友在加拿大读一所社区大学,许多学生是工作后再去学一门技能的成年人,这样的学校必然会对社会公众开放。”当然,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陆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首先,这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方便公众学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信息流通、优化社会风气、推动社区和谐。另外,通过信息传输,可以加强公众和高校的互动,增强高校的影响力,对高校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也有很好的促进。”
【现场】走访人大图书馆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李瑞发自北京 早在一年前,北京市教委就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向社会开放。迄今为止,北京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有条件地向公众开放,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一年过去,开放的效果如何,又有哪些新发现的问题?《国际先驱导报》为此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有限制地为校外读者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借阅服务。校外读者可以持有效证件到咨询台办理临时借阅证,每天收费2元,只能在开架、闭架阅览室阅览书刊。如果想利用特藏书刊,需要交纳一定的资料费。但是现在暂时不可能对外借书,因为学校资源有限,大多又是专业书籍。很多学生借书都要预约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资源实在是非常紧张。另外,学校没有适当的公共管理模式来管理外借书籍。所以,在近期内,图书馆不可能对外借书。
该工作人员说,目前校外的读者来校阅读的人并不多。分析原因,一是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里向公众开放;二是校外读者一般只有周末有时间,而周末学校的图书馆并不是全部开放,有些阅览室是关闭的。
据了解,国内其它一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规则大致相同,都是只阅不借。清华、北大等高校需要开具介绍信才能办理临时阅读证,只能看一天。上海复旦大学的临时阅览证有效期可以是一周。
图书馆对公众开放后是否会影响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国人民大学的部分学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目前由于校外的人并不多,所以没什么影响,图书馆阅览室里也有一些空座。而他们大多支持图书馆对外开放,但也担心全面开放会造成图书资源紧张和校内安全隐患等问题。“毕竟现阶段各大高校大幅度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增多,学校的图书资源确实非常紧张。不过,可以考虑在寒暑假期间对公众尽可能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