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赛资料,新时期是否需要毫无保留的发扬雷锋精神
大学生辩论赛程序及用时规定 序号
程序
时间
备注 正方一辩发言
2分30秒 〓
反方一辩发言
2分30秒 〓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45秒 每个提问不超过15秒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45秒 每次回答不超过20秒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45秒 〓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45秒 〓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
自由辩论(正方先开始)
8分钟(双方各4分钟)〓
观众向反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除四辩外任意
辩手回答
观众向反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同上 1观众向正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同上 13
观众向反方提问一个问题
回答时间不超过1分钟
同上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3分钟 〓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3分钟 〓
我方 一辩:孙博涵。二辩:何佳。三辩:王茹。四辩:高照
4、“雷锋传人”——郭明义:
感动中国事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6、草原曼巴——王万青
感动中国事迹: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励志名言 www.xiexiebang.com)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感动中国事迹: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场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做大!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生命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9、“最美”洗脚妹——刘丽
感动中国事迹: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徐本禹,男,25岁,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
2002年暑期,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徐本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一所岩洞小学支教,那里艰苦的生活条件、简陋的学校以及山区孩子强烈的求知渴望让徐本禹深深震撼。社会实践结束离开时,他面对依依不舍的孩子们,许下了一个诺言:“大学毕业后,我再回来教你们。” 2003年,徐本禹高分考取了学校公费硕士研究生。是继续读书,还是兑现一年前在贵州许下的诺言?经过慎重考虑,徐本禹决定,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两年。学校得知他的情况后,也决定破例为他保留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
在贵州,他先后任教于大方县猫场镇狗岩洞小学和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这里地处海拔1500多米的大山区,不通电,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没有自来水,主食是玉米渣子,气候也非常恶劣。艰苦的条件使徐本禹落下了胃病,视力急剧下降,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更是令他痛苦万分。但他总提醒自己,“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多苦也要坚持下去,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支教期间,他努力地实践着他的每一个承诺。他答应孩子,有机会带他们走出大山到北京去看看,2006年暑期,在他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山里的孩子们终于到了北京;他曾说过“要让这里的孩子们都能上学”,于是工作之余,他四处奔波,为改善当地办学条件争取社会援助,在当地建成了两所希望小学,使大水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为了兑现承诺的“每分钱用到孩子们身上,每笔捐款都要给资助者一个交代”,他建立了华农贵州支教基金网,如实公布每笔捐款的用途,及时向每个捐款者反馈信息。从2004年7月至今,徐本禹先后收到捐款上千笔,金额达到100多万元;收到捐赠物资数十万件,折合金额超过500万元,笔笔有回复,件件有着落,没有出现一点差错,没有引起一点质疑,受到了捐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大爱至善 唐山13位农民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13位农民除夕租了辆中巴车,顶风冒雪到郴州救灾。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们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他们的义举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勇为”。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微尘之光公益团事迹
---微尘之光,传递爱心,奉献社会。
微尘之光公益团是由一群充满热情、以奉献爱心、践行善举为意愿的青年人自发组成的民间公益团体,公益团以发扬“微尘精神、汇聚关爱、播撒阳光、传递爱心”为根本宗旨,遵循自愿、无偿、诚信、有益的组织活动原则。为了公益团的发展,负责人田守玉在广泛征求志愿者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并通过微尘之光公益团的章程、宗旨和会员互助章程,建立了组织机构,使公益团的组织工作、公益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微尘之光成立以来,全团志愿者从事公益活动,捐款捐物,义工行动,奉献爱心,影响着身边的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目前发展会员达122人,成为活跃在城阳区的一支民间志愿服务团体。“传递爱心,温暖人间,奉献才是快乐”是微尘之光公益团全团志愿者一直信守和践行的理念。自2007年成立以来,“微尘之光”全团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默默地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六万多元,志愿者从事公益活动一千多人次,其中包括: 1、2008年8月为奥帆赛提供安保义工服务。2、2008年参加清理浒苔义工活动。3、2009年6月同市南义工团一道开展服务老人义工活动。4、2007年至2010年,为城阳区惜福镇牟家村小敬超多名困难家庭和学生赠送款物。5、2009年8月为因交通事故受伤的高举稳捐款6000余元。6、2009年8月京红十字会批准为志愿者高举稳募捐10余天,募捐3万余元。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城阳电视台报道。7、2008年至2010年间,为惜福镇老年公寓、棘洪滩街道敬老院、小寨子敬老院的老人提供按摩、修脚、陪聊天、打扫卫生等关爱老人活动20余次,参加人次500多人次。8、2010年夏天,同韩中亲善团理疗队一道为城区养老院老人义诊、按摩、打扫卫生活动。9、2009年冬天开展了“爱心同行温暖冬日”志愿服务活动和城阳区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青岛城阳电视台报道。10、2008年组织为汶川地震捐款,2009年为玉树地震捐款。11、2009年至2010年组织团友义务献血33人次 12、2010年12月,参加中国老龄委老年志愿者培训活动。13、2011年1月至今为城阳区科埠敬老院、小寨子敬老院、城阳街道敬老院老人按摩、修脚等关爱老人活动6天,服务70人次.14、2011年夏天组织到第一海水浴场清理浒苔两天。15、2011年7月21至23日公益团高举稳到北京寸草心志愿者联盟敬老院为老人按摩修脚等志愿服务活动(华龄周刊报道)。16、2011年公益团《微尘之光助学计划》已开始工作。17、2011年1月被青岛市文明委等六部门评为优秀志愿团队。
其中:为志愿者高举稳捐款和募捐活动:
2009年8月3日,一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好青年高举稳,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颅脑双侧骨折,生命垂危,进行开颅手术需要高额的手术费,这对于一个在城阳创业的河南青年来说,是难以筹集的的。为了使高举稳及时得到救治,也为了让在平时奉献爱心的好人,在危难之时得到爱心关怀,微尘之光理事会向全团志愿者们发出了捐款的请求,各位志愿者踊跃参与,并带动了青岛扬帆公益团和胶南公益团的船老大、山东家家悦超市胶南2店店长叶子及其员工、湛山寺等组织单位积极捐款。经过公益团的积极协调,城阳区红十字会批准了公益团向社会募捐的申请。各位团友积极参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募捐活动。募捐活动在烈日炎炎下举行了十多天;团友们汗流浃背,大家都被晒黑了,午饭全部由自己解决,有的团友请假参加募捐,有的团友为此耽误了工作。在这次募捐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热心公益、勇于奉献的优秀志愿者。
募捐活动和高举稳的事迹相继得到了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的关注和报道,区长刘圣珍、区政协主席、区慈善会会长崔永利等领导前往医院看望,并为高举稳送来了慰问金和慰问品。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也及时地送到了医院,好青年高举稳的病情得到及时治疗,高举稳现已康复出院。
其中: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
自2007年公益团成立以来,帮助和关怀困难老人和儿童就成为公益团的主要公益活动,先后以多种形式多次帮助和关怀老人,比如:给困难老人送款送物,给有脚疾的老人免费修脚,为敬老院的老人修脚、按摩、打扫卫生、陪聊天等活动;2009年在城阳区团委的倡导下,公益团开展了“爱心同行温暖冬日”志愿服务活动和城阳区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惜福镇敬老院、老来乐老年公寓、棘洪滩敬老院的老人修脚、按摩、打扫卫生、陪聊天等活动20多次,人数达500多人次。2010年夏天,同韩中亲善团理疗队一道为城区养老院老人义诊、按摩、打扫卫生活动;2011年至今为城阳区科埠敬老院、小寨子敬老院、城阳街道敬老院老人按摩、修脚等关爱老人活动6天,服务70人次.2011年夏天组织到第一海水浴场清理浒苔两天。2011年7月21至23日公益团高举稳到北京寸草心志愿者联盟敬老院为老人按摩修脚等志愿服务活动(华龄周刊报道)。2011年公益团《微尘之光助学计划》已开始工作。
这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微尘之光公益团爱心奉献的精神和形象,倡导和践行慈善的风尚,向社会传播了爱心奉献的精神,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许多人听说有这样一个群体而感到惊奇和赞许,有很多人积极申请加入团队,公益团的志愿活动带动引领了一些人的善良心境和慈善行动。志愿者们也在付出了爱心的同时,深感欣慰和幸福;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感受和体会到了“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理念。
2、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事迹介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解说词: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5、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事迹介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解说词: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5钟期荣、胡鸿烈夫妇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了树仁大学。两人为创立树仁大学,奉上毕生积蓄4亿至5亿元。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第二篇:新时代是否需要雷锋精神
新时代是否需要雷锋精神
(主持篇)
一.导入主题
同学们,阳春三月是学习雷锋月。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不幸因公逝世。虽然他只度过了短短的22个春秋,可是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因此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在当今社会,常常议论着雷锋精神是否过时的说法,有的人说过时了,有人说没过时。所以,我们今天辩论会研究的话题就是: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二.小型辩论会
正方:1.2组
(队长:王乐文)
反方:3.4组
(队长:麦嘉炜)轮流讨论,最后由队长总结。
现在,我们的正方是1.2组;反方是3.4组。先请正方派出一位代表出来(站在左边),再请反方的代表(站在右边)......三.总结
应该说,从以前狂热地学雷锋,到怀疑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他代表了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到了今天,又有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雷锋精神,则标志着我们社会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我们既不能想从前那样的狂热和盲从,也不能就因此而一概否定。剥离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字眼儿,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因此,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些不认为自己是在学雷锋的 “活雷锋”。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泯灭的。忠诚、坚强、乐观、奉献„„这些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准则和标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它们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而落伍过时。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因人们的漠视和淡忘,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第三篇:在当代社会是否该发扬雷锋精神
在当代社会是否该发扬雷锋精神---------辩论赛
开场:
在《学习雷锋还榜样》歌声中,正反方入场。正副裁判入场。主裁判:
在如今,有些人认为应该发扬雷锋精神,有些人却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不应该发扬。今天我们就这两个观点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请正反方做好准备,辩论赛即将开始。接下来由正方1辩进行阐述。
正方1: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观众们大家好。我方认为应该发扬雷锋精神。早在参军之前,雷锋就已获得众多嘉奖。入伍以后,雷锋更是克己奉公,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市的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义务担当校外辅导员。雷锋始终如此,“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而对自己却一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生活上,他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认为“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入党后,他刻苦学习《毛泽东选集》,经常在被窝中打着手电看书。我们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反方1: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观众们大家好。根据正方1辩的观点,我方认为
南方网讯 今年70岁的郑恩庭,为宣传雷锋精神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先后38次受到各级的奖励,其中11次受到省军级以上单位的表彰。各种荣誉中,他最看重的是 “学雷锋标兵”。
不久前,武警新疆兵团6支队邀请郑恩庭为300名新兵做雷锋事迹的报告。因宣传雷锋,郑恩庭名气越来越大,请他作报告的单位也越来越多,他从不拒绝,有请必到,有时一天连续讲3场,嗓子都讲哑了,仍不休息。他说,这是对生前战友最好的缅怀。
郑恩庭1949年参军入伍,1959年调到雷锋生前所在团任干事。次年1月,雷锋入伍来到这个团,在欢迎新兵的大会上,雷锋代表新兵的发言,给郑恩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与雷锋结下不解之缘。
1960年8月,郑恩庭受团党委的指派,前往雷锋所在的运输连调查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他和雷锋同吃同住,促膝谈心,并翻阅了雷锋参军后的日记。雷锋的精神,特别是雷锋捐款200元支援灾区建设的模范事迹,使郑恩庭激动不已,夜不能寐。经过一个月的挖掘,郑恩庭执笔整理出了全国第一份反映雷锋事迹的翔实材料。他在向领导汇报时说:“中国需要雷锋,社会离不开雷锋精神。”
雷锋生平:
雷锋,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曾参加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他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反方
2006年6月30日,在遭受了近二十年来罕见旱灾的黄板乡,突然间大雨滂沱,当摆村的大田水库处处是洪水。雨停后,该村8岁的儿童龙洋同学出于好奇,跑去水库边玩纸船,一不小心掉进了水库中,他边挣扎边拼命呼喊“救命”。听见呼救声,正在山坡上温习功课的小麻禹箭一般地向水库边跑去,顾不上脱掉衣裤,纵身向龙洋落水的地向扑下去,迅速找到了落水的龙洋,他用一只手将龙洋头部托出水面,另一只手奋力向水库边游去。几经周折,麻禹终于用肩把龙洋安全地顶到了水库坎上,龙洋落水得救了。由于水库边全是黄泥,麻禹多次奋力向上爬都被滑了下去,此刻的他已筋疲力尽,加之人单力薄,最终慢慢沉入了水底。当周围干农活的老百姓闻讯赶到现场施救时,麻禹因沉入水底时间较长,献出了他年轻宝贵的生命。
郭钗,女,1976年出生,原河北省辛集市某医院护士。2004年2月27日,郭钗带着儿子正与幼儿园的一名老师说话,这时进
来一名男子,掏出一把长刀向郭钗旁边的老师连刺3刀。见状,郭钗上前死死抱住歹徒及其拿刀的手,并提醒报警。这时幼儿园其他老师和孩子们都在楼上上课,受伤的老师忍着痛赶紧通知楼上的老师并报警。歹徒见有人抱住他不放,又掏出一把斧子,向郭钗连砍数十斧。郭钗当场牺牲,丧心病狂的歹徒又将她哭着要妈妈的孩子砍死。凶残的歹徒寻不着人就猛砸桌椅,这时闻讯赶来的民警将歹徒擒拿住。郭钗的壮举为保护幼儿园的63名孩子赢得了宝贵时间。
很多人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但在实际生活中,助人为乐似乎越来越少见。一方面是常常遭遇助人不讨好的尴尬,做了好事不但会被讥为“傻冒”,甚至还会被怀疑是另有所图。许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也让许多人收回了助人之心。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少的人舍得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没有经济回报的事情中去,“时间就是金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句至理名言,即便有人做了好事,也会成为一种炒作,一种交易,甚至是某些人骗钱坑人的手段。由此产生了“雷锋出国了”“雷锋精神过时了”“当雷锋太傻”“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诸如此类的话语。接下来由我们的证人来讲述一个这样的实例:
证人:当一个老人被车撞倒时,路上的行人都无动于衷,唯独一个年轻人将老人扶起来送往医院病通知了他的家人,但不幸的是:这个老人的家人却冤枉年轻人把老人撞倒,要求他赔偿一切费用,尽管年轻人费尽口舌解释,可老人的家人怎么也不相信。在无可奈何之下,年轻人只得赔偿一切费用。这真实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由此可见,做好事在当代社会也未必是件好事。
昨天看了一个访谈节目,谈到了莫让帮助变为恐惧。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助人为乐,每天都在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他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但是为什么在今天助人为乐的同时却在担心着是否被讹上呢?如果雷锋还活着,他的行为是否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呢?
第四篇:传承与发扬――“通州好人”与新时期雷锋精神
传承与发扬
――“通州好人”与新时期雷锋精神
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让我们为之动容,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通州好人”的高尚境界。从宋英、周江疆到周福如,如今,在江海大地,“通州好人”这个群体正在壮大,这是全区“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活动的丰富成果,也是“雷锋精神”在通州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度出发,以先进典型引路,在全区迅速掀起“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活动热潮,号召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照先进查找差距,见贤思齐、奋发进取,以通州精神的培育提振人民精气神。通州好人层出不穷,文明蔚然成风。纵观这些好人,无论是什么年纪,不管在哪个岗位,他们身上体现的始终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品质。面对困难不退缩,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这些精神已经深深地融进了通州人的血脉,成为大多数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准则。
新时期雷锋精神是指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把爱国精神化作建设首都、推动发展的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 要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不断培育包容的胸怀和厚德的品格,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要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克己奉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通州好人”在继承了雷锋精神的基础上,又将其精神更加丰富更加充实,“通州好人”不仅能遵纪守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更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州好人”。
老党员宋英捐出百万元成立慈善基金是新时期雷锋精神无私奉献的体现。宋英同志是南通市通州区离休干部,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离休。宋英同志牢记党的宗旨,先后3次将加薪机会让给家庭困难的同事,对生活艰苦的边疆地区老百姓经常倾囊相助。她保持优良传统,生活俭朴,家中使用的还是四十年前的旧家具。她热心慈善事业,先后数次向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交纳“特殊党费”,资助贫困孤儿上学。2012年1月,宋英同志根据与丈夫生前的共同夙愿,毅然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设立慈善基金。她还立下遗嘱,将所住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纳入慈善基金。宋英同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把毕生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蜚声江海平原的慈善老人陆才魁是新时期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体现。在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新闻大不同》、《南通日报》、《江海晚报》,通州电视台《通视新闻》、《时代先锋》中,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人,他就是蜚声江海平原的慈善老人陆才魁。他的慈善活动遍及南通九市区县,他的援助对象涉及孤寡老人、重症患者、莘莘学子及特困家庭,他行善不扬、大爱无疆,成为南通地区家喻户晓的慈善老人。陆才魁,六十五岁退休后白手起家办了一品公司。二十年,年年赞助刘桥敬老院,五十八位孤寡老人称陆老为“活菩萨”。每年,陆老总要选择十来个重症患者给予援助,他们都是白血病、癌症患者,像万冬冬、曹其金、姜舒平、喻欧进、葛健、葛步高、王健、彭月芳、杨美兰患脑癌的女儿,刘训宇的女儿刘文丽。每年7-9月,陆老就将目光集中到南通电视台“爱心助学”上,倾力资助特困家庭的莘莘学子,保证他们圆了大学梦。陆老常说:“员工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四邻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公司尽一切力量照顾好特困职工,丁荣芳家连续遭遇不幸:小女儿患尿毒症,丈夫上班途中被汽车撞死,陆老带头捐赠,发动工人募捐,前后资助数万元,陆老深情地对悲痛欲绝的丁荣芳说:“你就是我的小女儿,我会尽一切力量帮助你度过难关!”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厂里累计吸纳下岗工人、残疾人近200名。陆老行善一生,好事数不清说不完,每年出资数十万,行善不扬,大爱无疆,他们常常避开媒体,静静地去,悄悄地回。以上还只是办公室有关人员平时记录在《慈善备忘录》中的一小部分。
“抱抱哥” 陈忠林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体现,2010年1月,“抱抱哥”陈忠林从通州刘桥中队调至城区中队工作,从此成为一名护学交警,守护实验幼儿园1000多名孩子上学、放学的平安。每天早上,陈忠林都会比开园时间早20分钟到达护学岗,等待孩子们的到来。一天下来,他要抱400个孩子下车进校门。在寒冷的冬天,他上岗前也要脱下警服里层的棉衣,因为送完孩子们他总满身是汗。两年多来,20多万次默默地弯腰、伸手、拥抱,陈忠林总是用温暖的大手给孩子们安全感。他无声的举动感动着老师和家长。这里的交通问题解决了,他也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孩子上学时,都不要自己的父母送进学校,而是非要等着陈忠林来抱。在幼儿园上课时,老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警察,就是校门口的陈叔叔。每逢节假日,小朋友们在送给老师手工制作的小礼物时,都会多带一份送给陈忠林。在他们眼里,陈叔叔就跟爸爸一样亲切。网友们都亲切地称这名普通交警为“抱抱哥”、“护蕾模范”、“雷锋式”交警。
好女婿陶富林尽孝床前30多年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发扬――孝老爱亲。都说女婿是半子,骑岸镇季庄村的陶富林就是出了名的孝顺女婿。岳父母相继中风瘫痪长达33年,陶富林便陪床33年,自己也从三十出头的年轻小伙陪成了花甲之年的老人。
岳母中风已经有5年了,清醒的时候并不多。自从病倒之后,再也没有开口说过话。然而老人想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只需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女婿陶富林都知道。服侍中风老人,陶富林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33年前,也就是陶富林入赘的第5年,岳父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当时陶富林的一对女儿一个两岁多、一个刚会走路。他毅然承担起照顾瘫痪岳父的重担。因为妻子要种田,而岳母已近花甲之年,而且家里还有小孩,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初中教师陶富林毅然申请到附近的小学任教。家是变近了,可陶富林的担子却更重了。从1978年开始,父亲张如顺中风瘫痪,直至2009年去世,都是陶富林一手照顾的。老人卧病在床31年,去世时身上没有一块褥疮,真是不简单。在岳父的最后两年里,陶富林更是要同时照顾岳父岳母两个瘫痪的病人,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陶富林不仅经常帮老人翻身,还学会了按摩。岳母右臂不能动弹,陶富林就经常给岳母捏手。“现在这手还是温的,”陶富林边按摩边说,“常常捏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30多年来,陶富林自己也从年轻小伙变成了花甲老人。他说:“我不后悔,因为我到这里来,他们把我当亲生儿子看待。我就是再辛苦,也要把这个家治理得好好的。”
“富二代”周江疆勇救10人不惜葬身火海、南通“最美教师”周福如火场英勇救人以及父兄皆烈士的周水英勇斗歹徒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发扬――见义勇为。7月2日,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通州建总集团烟台分公司经理周江疆两度冲入火海救人。最终,10名员工全部获救,他却被滚滚浓烟夺去了28岁的生命。8月27日早晨6点半左右,家住通州区兴东镇孙李桥村西5组的村民张老太家液化气罐发生泄漏。万分危急之际,邻居周福如冲进张老太家,在救人的过程中,液化气罐发生爆炸,周福如和张老太均被严重烧伤。其中,周福如全身烧伤面积达55%,深度为II度至III度,目前正在通大附院烧伤整形科进行治疗。4月10日,先锋镇十六里墩村2组76岁的周水英忽听邻居大喊:“杀人啦!”周水英迎面扑上去抢夺凶手尖刀。搏斗中,她的头部、胸部、腹部、背部被连刺5刀,但她双手捂着血流如注的肚子,一边往外跑一边喊人救助,当乡亲们闻讯赶来时,她还带着来人返回现场,在支撑了几十米后,终于倒在路边,当场牺牲。13日,周水英被区政府追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通州好人”的传承与发扬。
其实“通州好人”的实质是爱的传达,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不管到什么时代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一定是需要爱的传达的。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引领时代。“通州好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又由于其精神具有传承和复制性,而富有时代价值。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升社会道德和文明风尚的情况下,我们来谈“通州好人”,传承“通州好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或许,大家会这样认为,现在一些志愿者、义工也在开展便民服务,那也是“好人”精神。的确如此,但是,那毕竟是那么几次活动而已。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好人精神能常驻他们心中吗?公共场所,你是否做到了尊老爱幼;在工作岗位上,你是否爱岗敬业„„
在新的形势下,“通州好人”,其实只是一个载体,新的历史时期,学“好人”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他还怎么做大事?还怎么助人为乐?弘扬文明新风,更多的是体现每个公民的品质,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哪怕是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都可以说是在做“通州好人”。把“通州好人”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不断健全完善“通州好人”长效机制,推动“通州好人”活动的常态化;纳入到精神文明创建考评之中,推进首都公民道德建设十大工程,开展文明区县、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创建工程。
深入开展“通州好人”活动,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需要建立一套社会认可、群众接受、操作性强的常态化推进机制。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行业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中、小学主阵地作用,把“通州好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开展学习建设活动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把学习建设活动同普通群众的日常善举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形成学习“通州好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让“通州好人”回归我们的生活,走进新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传承发扬雷锋精神的新举措和新方法
浅谈新时期传承发扬雷锋精神的新举措和新方法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本科生党支部
雷锋同志短暂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他的人格魅力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巨大的精神价值。五十多年过去了,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雷锋同志身上所体现的道德质感依然鲜明地映照出时代的精神标尺,成为社会的典范。毫无疑问,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一直是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源泉。新时期,广大中国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党员,更有责任、有义务践行发扬雷锋精神,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一 客观认识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
一段时期以来,关于道德方面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良知的底线不断被侵蚀,不少人对当下中国的道德状况产生了巨大的疑问。
所谓的道德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更不只是存在于我们身边。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使欧美许多国家的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也迅速走向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尖锐并出现普遍的道德缺失。经济空前繁荣的同时,道德危机却在不断加深。面对这一现实,西方国家曾进行了长期的反思与探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我国正迅速进入城市化的快车道。古代社会“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土壤发生变化,但与此相适应的现代社会公德和约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容易造成“失德”情况不断发生。
不可否认,社会上一些人时不时发出冷言冷语、风言风语、“雷人雷语”,淡化雷锋精神的价值,矮化雷锋精神的作用,降低雷锋同志的示范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认识模糊。但是,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雷锋精神始终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二 全面把握雷锋精神的内核和时代内涵
四十多年前,随着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见行动”活动,许多人发自内心崇拜雷锋,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活雷锋。那时,雷锋精神显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坐标,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了几代人的言行。
对于雷锋精神虽然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但它的内涵依然是清晰可见的。周恩来为“学习雷锋”活动的题词高度概括了雷锋精神的本质,那就是“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价值理念。雷锋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尽管社会主义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道德准则与道德内涵,但集体主义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是其不变的道德本质。
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思想。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德行与养德的国家,早在《大学》中先哲就提出了“明明德、亲民、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太下”的“三纲领”与“八条目”。雷锋同志正是在对党与社会主义祖国无限热爱与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诚意正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浩然之气,虽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和可歌可泣的壮烈行动,但却以平凡的人生、平凡的行为,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兑现了孟子“人皆可成尧舜”的诺言。很难想像,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个像雷锋那样影响持久的“平凡”伟人。
尽管雷锋精神有着永恒的意义,但它像许多其它精神一样,鲜明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总的来说,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精神;二是心中充满正气、爱憎分明的正义精神;三是是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四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钉子”式创新精神;五是做平凡事、做平凡人“螺丝钉”式的持久精神;六是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内核和时代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
三 积极落实“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党支部而言,开展一次学“学雷锋”活动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把“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怎样避免“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化和平庸化。雷锋同志本人并不是神,没有必要也不能把雷锋精神抽象化、神圣化、神秘化。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关键是人人参与、大家来做。支部要紧贴本科生党员实际,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使“学雷锋”活动常抓常新、永葆生机。支部应当丰富“学雷锋”活动的载体,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党员和普通同学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同学们乐于接受的渠道,使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吸引人、打动人。
支部要积极赋予“学雷锋”活动文化特色,让学习雷锋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的浓厚氛围,使雷锋精神真正融入学生的灵魂血脉。支部要加强典型引导,树立一批不同层次领域、体现时代精神、真正过得硬叫得响的学雷锋先进典型,使模范人物的先进经验转化为广大学生的普遍实践,使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转化为大家的共同行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需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支部应坚持齐抓共管,加强具体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拿出新的举措,推动学习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支部务必建立健全检查考评、激励约束、服务保障等制度机制,并加强检查监督,切实靠制度规范活动开展、促进活动落实。
所有本科生党员应当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抓好个人学习,积极参与班级、学院、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努力服务、帮助同学,特别是是学业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四 把雷锋精神与水利学院学风建设相结合,迎接理
工大学110周年校庆
学习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仅是获取谋生手段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尽其才、奋其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大学生搞好学习,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搭桥。在太原理工大学喜迎110周年华诞之际,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把学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个人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广阔天地。本科生党员应当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学习和社会需要、人民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尽心尽力、发挥积极作用。
学风建设一直是水利学院的核心工作,这不仅需要领导、教师的重视,也需要广大学生积极投入。本科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在学生群体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模范带头作用,这就更需要每一个支部成员发扬雷锋同志那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真真正正地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雷锋同志在工作当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从不马虎,这与太原理工大学“干就干好,争就第一”的奋斗精神不谋而合。继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聚焦“三农”问题以后,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锁定水利问题。这表明,水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水利学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机遇相随的总是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支部成员应当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我们把雷锋同志那种奉献精神、奋斗精神、集体精神发扬光大,专注于水利事业,学习好水利知识,在学院积极倡导优良学风,把优良学风带到每一个班级、每一间宿舍,使每一名同学都能从学风建设中有所提升。
水文本科生党支部的全体成员应当变压力为动力,团结一致,脚踏实地,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学习雷锋精神为契机,以学风建设为出发点,用智慧和汗水,努力做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开拓精神的基层支部,用优异的成绩向110周年校庆献礼,为振兴水利学院贡献力量!
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一个精神高地、精神符号、精神宝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雷锋精神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我们民族美德的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具有永恒的价值,这种精神是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价值的,人类永远都需要这种优秀的精神,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雷锋精神不是万能的,但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今天,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党员,确立了一个精神坐标、一种道德尺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水文本科生党支部的全体成员有信心做好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雷锋同志永垂不朽!雷锋精神永在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