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财务顾问: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时间不长,但发展的步伐却是很快。近两年来商业银行与政府、企业签订财务顾问业务的协议不时地见诸于报端,如2003年3月和7月中国工商银行分别与云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签订了《银政合作协议》,为它们提供财务顾问服务;4月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分别以1000亿元人民币授信北京市政府,并通过《金融合作协议》为其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等。财务顾问这项中间业务开始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基于此,现阶段探讨如何规范、发展财务顾问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业务的内涵
财务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依托自身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网络、资金、信息、人才和客户群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策划、咨询、分析、方案设计等服务并从中收取一定咨询费的业务。财务顾问的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资金筹集者,包括国内外工商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工商企业而言,主要是为其提供并购重组顾问、风险管理顾问、项目融资顾问等;对政府来说,则主要涉及实施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就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整合提出决策方案,委托银行进行公共工程的可行性分析、筹资安排和资金运用,进行国有资产的估价、出售和资产转换等;另一类是投资者,包括中小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主要内容是为投资者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和市场分析,为其提供投资项目策划和投资方案等。不同层次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和发展战略侧重领域又会有所不同。这一业务的特点是银行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专门为客户“量体裁衣”,以提升银行的服务层次与核心竞争力。它使商业银行走出一条“融资”与“融智”相结合的道路,也体现了21世纪知识管理的新思维。
二、财务顾问业务兴起的原因分析
(一)从商业银行角度审视
1.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随着入世过渡期的即将结束,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压力。但受国内市场环境、信用体系或成本费用等因素的限制,外资银行在传统业务上与中资银行全面争锋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潜在市场巨大的中间业务将是外资银行竞争的着眼点,而在中间业务中外资银行又可能会凭借其运作的娴熟和经验的丰富选择财务顾问业务作为突破口。目前外资银行收入结构中非利差收入已经占到40%~70%,其中具有高智力含量的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占20%~30%.到2003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非利差收入不足10%.可见,中间业务的兴盛,已经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只有进行赢利模式的脱胎换骨,我国商业银行才有同外资银行竞争的资格。
2.拓展赢利空间的需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已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存贷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经营成本增加,赢利空间有收窄的趋势。据中国建设银行的分析统计,存贷利差每收窄1个百分点,效益将减少100亿元以上。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利率的市场化,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要摆脱目前的这种困境,必须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财务顾问业务是一种不直接占有资金成本,不产生坏账的低风险高收益的黄金业务,积极拓展不仅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使收入结构多元化,而且它可以通过对传统业务和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创造市场需求,引导客户去使用银行新的产品和服务。开展财务顾问业务具有不可估量的滚动效应和联动效应。
3.建立新型银政、银企关系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银行的顶头上司,在银行眼中政府不是客户,在政府心中,银行也不是真正的服务机构。经过十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从政府财务顾问可以看出,政府不但是银行的“新”客户,而且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其结果是双赢的格局:政府得到了银行的专业服务,银行增加了利润收入和影响力。从银企关系来看,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以传统信贷关系为主要纽带的银企关系受到了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使业已建立的银企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银行通过担任企业财务顾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广泛的参与性和极强的渗透性,通过提前参与企业的项目或发展,实现银行经营管理有广泛的参与性和极强的渗透性,实现银行营销战略性前移,达到稳定和控制优质高端客户的目的;此外,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银行整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4.经营模式转变的需要。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这是我国现阶段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为客户提供最佳金融服务为中心的混业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毋庸置疑我国商业银行要融入到这一潮流中。财务顾问业务就是商业银行在不违背分业经营禁令的前提下逐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正的服务机构。经过十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从政府财务顾问可以看出,政府不但是银行的“新”客户,而且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其结果是双赢的格局:政府得到了银行的专业服务,银行增加了利润收入和影响力。从银企关系来看,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以传统信贷关系为主要纽带的银企关系受到了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使业已建立的银企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银行通过担任企业财务顾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广泛的参与性和极强的渗透性,通过提前参与企业的项目或发展,实现银行经营管理有广泛的参与性和极强的渗透性,实现银行营销战略性前移,达到稳定和控制优质高端客户的目的;此外,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银行整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4.经营模式转变的需要。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这是我国现阶段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为客户提供最佳金融服务为中心的混业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毋庸置疑我国商业银行要融入到这一潮流中。财务顾问业务就是商业银行在不违背分业经营禁令的前提下逐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突破口。开展财务顾问业务不仅本身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可以大大改善国内银行“一条腿走路”的不利局面,为未来混业经营积累经验、锻炼人才、储备客户,可以说是混业经营的前哨战。
(二)从客户方面考察
1.以股份制改造、上市、兼并、收购和资产转换等为主要形式的结构大调整、企业大重组的经验改革将全面推进,企业并购战略和财务方案的制订、并购目标企业的寻找以及融资服务安排都需要财务顾问支持。
2.国内很多私营企业已超越粗放经营阶段,正处在向规模化全新平台跃升的当口,也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财务顾问提供指导,以实现质的飞跃。比如聘请商业银行当财务顾问已成为温州老板的时髦之举。据介绍,财务顾问极大地增强了当地企业的造血功能。财务顾问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问题,而且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金点子”,便于企业做大做好。
3.伴随全球化、信息化扑面而来,企业正在实现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而企业可使用的资本扩张工具、竞争工具更多,难度更大,专业要求更高,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何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复杂的情况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独立应对,需要寻求“外脑”的支持。
4.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振兴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如何促进当地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如何招商引资,分析投资环境;如何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非专业化的地方政府而言,迫切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融智”。
三、开展财务顾问业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防范新的金融风险产生
在新的银政合作模式下,银行和政府过于“亲密接触”,有可能酝酿新的金融风险。因为,一方面政府在选择谁充当财务顾问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市场化运作,选择的过程不太明晰;另一方面,政府需要过问的项目大多涉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又多半是银行的高端客户。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银行可能为了获取财务顾问资格、收取业务费用而盲目加大对这些客户的贷款,从而制造出新的问题贷款。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
目前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业务实施细则。可在其基础上尽快颁布《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作为其必要的补充,对财务顾问业务的收费标
准、业务范围、操作规程、监督管理等作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在适当的时机可出台《财务顾问法》,以规范业务的开展。如谁来监管财务顾问,如何防范个人“寻租”现象的发生,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培养专业的业务人才
财务顾问业务专业人才的欠缺与拓展业务的紧迫性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为此须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优化人才结构,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是从现有人员中选拔一批敢于开拓创新,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努力使他们既专又通,为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大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的力量;四是要建立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营造业务开展的良好环境
金融管理部门在商业银行开展财务顾问银行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防止恶意竞争,对恶意竞争的商业银行应采取及时的违规处罚措施,维护竞争的公平性。杜绝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咨询机构之间的不规范行为,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财务顾问业务创造一个健康、公平而又规范的环境。
(五)组建专门的业务部门
为推动此项业务的有序开展,应组建专门的业务部门。其主要职责有:(1)负责制定业务统一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定位;(2)负责业务的研究设计、市场调研、宣传及营销工作;(3)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和业务考核体系;(4)负责选拔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5)负责总结业务经验,组织经验交流等等。其下面又可以设不同的子部门,比如企业并购部门、信息咨询部门等,这样使业务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六)各商业银行之间应进行协同竞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放和合作正变得与竞争同样重要。面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强力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摆脱那种粗放型的低层次的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基础上的协同竞争。协同竞争观的实质是从追求独家利益到互惠互利,从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到双赢、多赢。因此,在拓展财务顾问这一知识密集型业务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各商业银行应树立一种长远的、全局的竞争理念,摒弃狭隘的自我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信息、人才、网络等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协同竞争,增强整体核心竞争力,为我国银行参与国际化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沛。企业财务顾问探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杨爱新。财务顾问发力,建行嘱意投行市场[N].金周刊,2002.4(4)。
[3]张成凤,王道亮。财务顾问业务:金融创新的亮点[N].大众日报,2003 10 20.[4]许占涛,刘晶。商业银行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投资研究,2001,7.[5]杨晓依。商业银行业务新亮点———金融财务顾问正在成为服务主要角色之一
[N].金融时报,2003 11 13.
第二篇: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简称投行业务)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而言,业务范围广并且在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按照国际惯例,投行业务主要包含八类核心业务: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资产管理、企业并购、理财顾问、风险投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投行业务发展离不开直接融资的发展,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逐渐超过50%,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也日渐发展起来。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最初是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发行为核心内容。所谓债务融资工具,是指通过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包括短融、超短融、中票、定向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信用债产品。自2007年9月人民银行下属的交易商协会成立以来,以市场化的注册制管理方式,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截至2013年年底,非金融企业债务存量规模超过5万亿元,在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占比接近70%,远远超过了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存量和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存量。在交易商协会批准的主承销商中,A类主承销商有32家,包括了2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12家券商,B类为11家城商行。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主承销商资格为企业发债获取中间业务收入,还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自2010年起货币政策调整所引致的信贷规模收缩,使得包括投行业务在内的中间业务,愈加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寄予厚望的新兴利润增长点。2013年,多家上市银行的投行业务扩张。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机会。随着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银行在债务融资工具和债券承销与发行等投行业务方面发展迅速,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并购重组的需求激增,也促进了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主要内容。一是企业直接融资业务的发行承销商,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发行等。业务侧重为发行方案的设计、顾问咨询、撰写报告、报送审批、簿记、发行等;二是企业的融资咨询顾问,业务侧重点是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方案的建议和咨询,提供可行性方案等;三是银信合作模式下为企业提供融资业务,业务侧重通过信托贷款模式为企业融通资金;四是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业务,业务侧重对大型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和通过理财实现其资金有效增值而收取手续费和管理费;五是兼并、重组的投资顾问业务及并购贷款业务,侧重提供国企重组兼并和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投资顾问方案,对产业链整合出具整合方案,理顺产权关系,进而按并购贷款的规则给与一定的并购贷款资金支持;六是托管类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为企业投资提供信息和方案,业务侧重为通过资金类托管和对风险的专业化管理收取托管费和管理费、手续费;七是银团贷款融资牵头组团、离岸融资业务咨询,业务侧重为通过银团贷款的牵头组团收取一定的牵头管理费和承诺费,以及对企业的离岸业务需求代为联系离案金融机构并定制融资方案。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特点。首先,投资银行业务在银行收入结构中已占据一定比重。实现综合经营、满足客户多样性的融资需求、调整业务结构,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动机。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已占据一定的比重,在维护客户关系、拓展收入来源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产品创新与传统业务紧密结合。创新是投资银行用以分散风险、拓展业务的关键。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依托进行产品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工行依托信贷资产,大力开发间接银团产品,目前该产品已成为工行最主要的投行收入来源之一。此外,民生银行也借助传统贷款业务,大力拓展融资策划、信用增级等投资银行产品,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而且巩固了与高端客户的银企关系。最后,组织架构、专业团队已经成型。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工行、建行、交行等各主要银行,均在总行和发达地区分行设立了独立的投资银行部,并在其他部分分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二级部,建立覆盖经济发达地区的、比较完整的投资银行业务体系。以工行为例,目前已经在1/3以上的分行设立了独立的投资银行部,在1/3的分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二级部。此外,目前国内大多数投资银行部定位为统筹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综合部门,理顺了内部关系。部分银行还通过高管人员的人事安排,理顺了投资银行部与境外机构的关系。在组织保障下,各行通过几年的业务发展,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
主要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情况。根据2013年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银行业整体业绩增速正在下滑,但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却仍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多家银行投行业务的增长率超过50%(如表1所示)。
2013年,工行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94.86亿元,其中工行着力发展的银团安排、并购重组、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等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交行2013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77.00亿元,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26.19%,全行全年境内累计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149支,主承销发行金额达人民币3104.11亿元;中信银行在2013年通过投资银行业务累计为客户提供了4944.88亿元的融资规模,同比增长35.02%,并实现投资银行非利息收入40.48亿元;招商银行2013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1.08亿元,全年累计主承销直接债务融资工具199支,主承销金额达1475.40亿元;北京银行2013的债券承销、银团贷款、结构融资、并购融资等投行业务板块均衡发展,债券承销项目总规模达到1676亿元,银团、并购以及结构融资业务稳健增长,累计实现融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问题
业务范围受限制。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状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部分简单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项目受到严格限制或监管。例如,目前所有商业银行都无法获得IPO经营资格,堵住了商业银行为客户直接融资的大门。《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虽然禁止银行从事某些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行业务,在风险防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那些风险防控优秀的银行的投行业务的正常发展。
金融自主创新不足,投行业务产品线不够丰富。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时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多以吸纳和移植为主,即通过简单模仿同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研发”。因此,投行业务不仅产品种类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且同质化倾向严重,各行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客户定位、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均大同小异,难以形成进取向上的良性竞争态势。
专业人才匮乏,绩效考核机制滞后。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服务,它要求有一支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队伍作为业务支撑。商业银行现有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完全胜任投行业务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形成人力资源的瓶颈制约。人才的缺乏会导致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设计和风险计量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和隐患。在绩效考核机制方面,一些银行未能妥善处理总行投行部与分支行之间的“条”、“块”关系,在业绩分配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
收入结构单一,对传统业务依赖严重。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收入仍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和常年财务顾问等传统业务;而IPO及再融资配套服务、并购重组、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金融、结构化银团、高端财务顾问等新兴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规模。
风险防控面临多重挑战。投行业务属于典型的轻资本业务,无需占用或较少占用商业银行的资本,因而风险系数相对较低。但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时仍要注重防控风险。
总结
在当今经济高度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要随时应对不断变化了的市场,这势必导致其融资模式的转变,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简单的贷款和结算,而更多的是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得以满足。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因息差收窄而受到挑战,传统的银行业务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也逐步弱化,包括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在内的金融深化亟待加强。固守在传统业务上的规模扩张必然在资本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严峻考验和巨大的扩张风险。而日益扩大的以中间业务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篇:便利店作为加油站新的利润增长点
便利店作为加油站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欧美国家迅猛发展。在这些国家,加油站的便利店建设日趋成熟,已形成有站就有便利店的标准化发展程度。便利店实行统一形象、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的“三统一”管理体制,加油站与便利店整合经营,已成为欧美加油站的重要特征。与国外加油站便利店相比,中国石化便利店发展也有几年时间,可发展为什么就始终止步不前呢?
制约因素
笔者认为,制约中国石化便利店经营发展中有两大因素:加油站运营体制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国外加油站与国内的运营体制不同。例如欧美的加油站大部分都是自助加油机,司机加完油后要到加油站便利店柜台付钱或刷卡,这就决定了国外加油站便利店的“入店率”很高。而国内多采取的是加油员加完油后收钱,司机根本不用下车,就可以完成整个加油过程,从而导致便利店的“入店率”很低,甚至可以达到零。因此,便利店装修的再漂亮,货品摆放的再如何整齐、丰富,没有司机进店消费,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
其次,中国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洗礼,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国内私家车正在逐年增加,司机这一职业也在慢慢淡化,但职业司机依旧在国内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对于职业司机来讲,无论是从消费水平,还是从消费自主性上来看,没有办法与欧美等“生活在车轮上的国家”消费能力相提并论。
另据专业期刊上报到,便利店业务本身需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才能快速发展,相比欧美国家的收入水平,仅以湖北省为例,人均GDP刚刚跨过2000美元这条线没多久,因而目前整体便利店业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那么,在这期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呢?例如,有的加油站为了冲高便利店的销售额,不顾企业发行加油卡对顾客的承诺,私自帮公车司机套取卡上现金购买加油站便利店内商品。公司主管部门看到加油站的销售数据满脸喜悦,甚至对套现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笔者认为此举万万不可,并且应该立刻禁止!殊不知,短时间的经济效益,会给中国石化品牌形象带来严重损害。
解决策略
既然便利店经营没有捷径,那么是否要坐等中国经济发展,自身不做任何努力呢?笔者认为,此举也不可取。中国石化便利店要发展,应该是紧张有序,稳步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奖励政策。笔者作为加油站便利店的直接管理者,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在加油站,当便利店刚刚开始经营,公司对销售提成还没有明确政策的时候。无论笔者如何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员工对卖水的兴趣始终不大,并且还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的分内工作是加油,卖水只是额外增加我们的负担。因此,每天的销售只是寥寥几笔,甚至还有零销售。可一旦公司明确了10%的利润提成,笔者将这一政策传达给员工的时候,便利店的销售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所在加油站最高峰,单饮料这一品种,日销售可达1000元。由此可见,偏重奖励的政策是促进便利店业绩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是设专职人员,提高入店率。针对目前加油站普遍取消收银员,而由员工自己收银趋势,我们可以采取保持员工自己收银这一格局不变,在用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职售货员。油品发票及IC卡小票统一由专职售货员负责,目的是把顾客“请”进店内,同时也可以减轻加油员的工作压力。在给顾客开票的同时,专职售货员建议顾客是否需要购买饮料等便利店内商品。由于专职售货的工资与便利店销售挂钩,“推销商品”也不会是空谈。可以想象高入店率和商品推销,对便利店销售业绩的提高,势必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开展多种业务,偏重强强联合。从国外“服务站”成功经验可以看到,除了开展便利店经营以外,还可以提供汽车美容,快餐,甚至是汽车旅馆等服务。但由于国内外加油站体制不同,在普遍观念没有转变过来的情况下,各个石油公司也不能急于求成,不宜短时间内开展过多的非油品业务,这样一来势必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只能逐步展开,有条不紊的进行。可强强联合却不一样,由于借助了对方最优势的资源,取长补短,越早开展起来,对中国石化带来的效益越大。武汉石油龙阳湖加油站与麦当劳成功的一次“联姻”就是很好的例证。
因此便利店经营,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切忌走捷径,也不能盲目突进。
第四篇:银行当前面临的五大挑战及下一步利润增长点
银行当前面临的五大挑战及下一步利润增长点
五大挑战:
其一是市场化进程的深刻影响,行业竞争加剧
其二是经营权的垄断逐渐融化,市场约束增强
其三是社会融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金融脱媒现象明显 其四是经济波动风险加大,银行亲周期业务面临风险考验
其五是技术脱媒加速,互联网导致银行支付及融资功能边缘化
利润增长点:
伴随着经济发展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支付创新、短期限额贷款、服务业、消费信贷等,则在未来消费热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五篇: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和利润增速下降之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和利润增速下降之分析
16家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历时1月有余终于收官。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吸金”能力惊人的商业银行正在遭遇“转型的烦恼”。虽然不少银行的盈利指标依旧好看,但是相比当年的辉煌已经略有褪色。中国银行业告别高利润增速时代。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和利润增速下降的现状 据银监会此前数据,2014年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这一增幅较2013年下滑明显,国内商业银行2013年全年实现净利润累计约1.42万亿元,较2012的1.24万亿元增长14.5%。
就16家上市银行而言,2014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达到1.25万亿元,较2013年的1.17万亿元增幅不足10%,明显低于2013年13.5%的增幅。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23%,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7.59%,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
在16家上市银行中,除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净利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外,其他9家商业银行净利增速均跌至个位数。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增速都已降至个位数,分别为5.01%、7.9%、8.08%、6.14%和5.71%。
而在净利润增幅下滑的同时,不良贷款余额也在大幅增加,截至去年底,16家上市银行中13家不良率突破1%,而2013年末仅有3家银行不良率在1%以上。从不良贷款余额来看,去年,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6683.39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1853.32亿元,增速为27.73%。13家银行不良贷款增速超过了30%,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7家银行更是超过了40%,不良贷款增速最快的为兴业银行,高达69.82%。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和利润增速下降的原因
1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不良贷款吞噬利润,是最主要的原因。银行最大宗的客户来自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经济下行也造成了银行资产质量的下行。受经济增速放缓、担保链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行业信用风险加大,偿债能力下降、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企业有所增加导致银行不良增加迅速。2015 年,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仍是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主要原因。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PPI 负增长和工业领域通缩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因此企业层面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改善的余地不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仍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主因。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向上下游产业蔓延。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 化,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将受到波及,尤其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本来就受制于产能过剩而业绩下滑的资源型和贸易流通型企业风险将继续显现。房地产贷款质量走势则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 2014 年“价平量减”的走势后,未来不同地区分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波动可能加剧。虽然较低的抵押率保证了按揭贷款质量的总体稳定,但部分中小型开发商因资金回笼放缓而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则有所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质量可能出现波动。总体而言,宏观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下运行,经济增速放缓在短期内仍将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银行业不良贷款惯性增长的趋势可能延续到 2015 年下半年,预计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与 2014 年持平,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 0.2 至 0.3 个百分点,达到 1.5%至 1.6%的 水平。
2.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
除了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资产质量下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速,也带来了商业银行利润的下降。银行业垄断程度下降,造成了长期压低的存款利率上升以及贷款利率水平的下降,降低了单位存款的获利空间息差进一步收窄。数据显示,工行去年的存款平均付息率为2.04%,而上一年为1.98%;中行去年的存款平均利率为2.02%,较上一年增加了15个基点。而在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 80%左右来自于其巨大的利差收入。息差收窄势必影响银行的利润,银行面临转型的压力。传统业务利润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各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3.恶性竞争因素
我国对银行业的严格监管产生了一个负面影响,即各银行机构之间产品相似度太高,也就难以保证客户忠诚度的提高以及业务基础的不断扩大。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间的相似性不仅表现在产品类型方面,还表现在其他诸多方面。资产结构方面,贷款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 50%左右,资本充足率较高而不良贷款比率很低;负债结构方面,居民存款构成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来源的 80%以上;收入结构方面,利息净收入占比最大,达八成左右,而非利息收入中都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主;业务开展方面,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占比较小。国有商业银行间这种高度的相似性,导致了各机构不得不在有限的客户中展开激烈的恶性的竞争,表现为盲目开设分支机构以及扩大信贷规模等,这在降低了对方获利基础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不必要开支。恶性竞争导致银行经营效率的下降,成本支出的迅速增长最终只带来了缓慢的收入增加,利润增长开始走下坡路。三对策
商业银行当前的形势非常严峻,必须加快银行转型,再造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进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多元化。坚持资产多元化目标。一是优选客户、优化结构,做“精”信贷业务;二是在风险与收益并重的前提下,实现投资产品、投资渠道多元化,增加信托、券商资管、银行理财、有价证券等投资规模,做“强”投资业务;三是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特点,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目标,做“巧”资产证券化业务;四是适应客户直接融资需求变化,为客户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为客户提供并购融资一揽子方案,做“大”投资银行业务;五是通过银行业务与各类非银行业务的跨界合作,利用资产业务租赁化、信托化等手段,做“活”各类资产业务。特别是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实现商业银行向广义资产管理公司转型。
2负债多元化。
另一方面,坚持负债多元化目标,由被动负债为主向主动负债、被动负债合理配置转变。一是通过丰富存款、理财、私人银行产品线,为客户提供资金管理、融资顾问、委放资金托管等综合服务,拓展存款客户资源;二是开展主动型资产负债配置,用好同业负债,发行同业存单;三是积极拓展主动负债业务,通过申请央行定向借款、直接发行债券等方式,提高负债的稳定性、流动性和增长性,在风险、回报平衡的前提下做好资产负债总量、期限匹配,促进银行整体价值最大化。3 零售业务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家和监管者意识到互联网将给传统银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尤其是零售业务呈现逐渐互联网化的趋势,现在的银行形态也将会逐渐“升级”到网络银行形态,并提供更全面、更有效地金融服务。
从发展趋势看,网络银行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业务,还将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创新业务方式,实现对客户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管理,并通过不断升级换代,拓展技术创新空间和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丰富、多元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公司金融投行化。在中国,间接融资始终是银行业的主导。但随着金融格局的重塑以及金融脱媒不断加剧,单一的信贷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直接金融将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的重要力量,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银行业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优质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
优质客户需要银行提供融资组合、资金管理、发债担保、银团贷款、兼并重组、利率汇率避险、财务顾问等综合服务;需要通过债券、股权投资、短期融资券等成本更低的方式解决各类资金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为优质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将传统银行和投资银行功能合二为一。这一过程也有助于银行通过投行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协同效应”,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减少对资本的依赖,同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行为,有针对性地确定整体风险偏好和行业投资策略,有效控制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