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高考政治得分新增长点
2011高考政治得分新增长点:应试技巧和心理调适
在高考复习阶段,本人以为主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继续做好专题复习,以专题复习带动教材知识的整合、构建,创造一个更高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学习的平台;二是要选择并做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认真批阅,特别是做好讲评,在讲评中发现问题,在讲评中查漏补缺;三是要把好心理这一关,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与应试技能,以培植学生新的得分增长点。现就第三方面略谈些自己的浅见。
一、把握考试题型,增强应试信心
现行高考政治部分,就大的题型而言有二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二是材料分析题。把握好具体的题型,有利于有生拿到试卷后心中有数,增强应试的信心。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的测试占据了高考试题的半壁江山,在政治学科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处于主体地位,成为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近几年高考题中,政治部分选择题一般为12小题,共48分。五本书只考了12个选择题,可见选择题对教材知识的考核面较为集中,覆盖面小了,而且都是以当年度的社会热点和焦点为背景设置题干材料,并从该题干中创设1到2个题目,考查与题干设问要求相应的教材知识。这种考核,注重了对学科知识准确掌握程度的考查、突出综合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以主题组合的形式出现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准确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1、加强审题是第一步。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题材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认真审题犹为重要。高考政治选择题有二种主题材料的形式,其一是主题材料本身就是题干,依据该题干的要求设问并给出选项(题肢),06年高考题中有8道选择题属于这种的;其二是给一段主题材料,然后依据主题材料回答一组具体的题目,一般为2道题目,这些具体题目本身又有题干,再根据这些具体题干的要求设问,并给出选项(题肢)。一般情况下,这里的引导材料只起着一种“引导的作用”,更多地要根据具体题干的设问要求进行作答。06年高考题中有二则引导材料4道选择题。审选择题到底审什么?具体要求是:
第一、对第一种情况就是要读懂题干材料。明确题干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旨,特别是要抓住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要思想,较少(或不必要)把题干的材料进行分解。对第二种情况,那就是要读懂主题材料。每组选择题出现之前所出现的引导材料,是选择题的共同情景材料,其与各题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试题也都是受该主题控制的,对选择答案有着极强的提示作用和限制作用。要重视对引导材料的解读,明确其主旨以及要考核的学科范围等。这是前提。
第二、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要求。对设问要求必须抓住“限制词”,这是关键。这种限制词一般有:①表明、说明、体现、蕴含、意味着;②是因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③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归要到底取决于;④经济学角度或经济常识角度、政治学或政治常识角度、哲学或哲学常识角度;⑤唯物论角度、(唯物)辩证法角度、认识论角度、人生观角度、价值观角度;⑥从国家、政党、国际关系角度;⑦从企业的角度、政府或国家的角度、市场经济的角度等等。抓住了“限制性”规定就抓准了方向,选择题也就对了一半了。
第三、要搞清隐性限制与显性限制。显性限制如上第二点中规定的。较难的是“隐性限制”的要求,这就更需要读懂题干材料的思想了。
第四、要搞清选项的形式。有二种:一种是组合式的选项,另一种则是单个的选项。组合式选项是以前高考题中不定项选择题的变种,但比不定项选择容易得多了。在06年高考题中有8道题是属于“组合式”题型的。一般的组合是以2个或3个题肢,在四个选项中只要排除掉一个即可。结合平时的学习、做题和掌握,根据各题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五、推敲各备选项。现在的选择题,迷惑性、干扰性较强。必须要通过仔细思考,反
复推敲。要运用已学的教材理论、观点去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去掉一些干扰性强的选项。以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为例:①采用直选法。根据题干设问的要求,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②努力排除掉表述(叙述)错误的题肢,即与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相背离的叙述,在余下的叙述正确的题肢中再进行第二步选择。③碰到“原因类”的题目,可以运用“代入法”。把作为题肢的原因“代入”其中,“因为……(题肢),所以……(题干)”,完整地读上几遍,看看是否通顺、是否合适、是否恰当、是否合理、是否正确。(06年高考题中有4个选择题是“因为题”)。如果是要求选择“错误的答案”(“不正确的是”),则先排除叙述正确的题肢,再在叙述错误的题肢中进行比较、鉴别。
2、要做好选择题,必须注意选项的“变意”。
从06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第1、2题(24、25题)中可以看出,高考中题肢的设计有时不是照搬教材中的“原话”,而是教材意思的一种“变意”,是“替代性意思”。如24题中的“易货交易”,这在教材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其实就是“物物交换”的意思,而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一般都是不再叫“物物交换”,而是称为“易货交易”。再如25题中的3个题肢: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形象思维的随机性、理性认识的创造性,这三个题肢在教材均没有出现相同的词语,需要考生去比较、领悟。但有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理性认识”等内容教材中都有的。
3、选择题的变化还体现在题肢的“变异”上,这种“变异”不是对“意思”的改变,而是“叙述方式”的变化,把“具体的内容”“容含”在“一般的观点”之中。如06年高考第30题: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这样的叙述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叙述方式,它把具体的矛盾双方“安”与“危”容含在一般的观点中,并且增加了“同质”与“异质”这一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学生回答这种题目显得较难把握。
当然,最根本的仍然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从近几年高考出现的选择题情况看,得分率都较高,也就是政治选择题部分较容易。48分中应该可以得44分。如果再能够考虑上述所分析的情况,相信得分会更高。
(二)材料分析题
文综考试中的单科大题,往往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政治部分的材料一般是表格(图)与文字材料的结合题。06年的第38题就是如此,该题共38分,二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是图表、材料二是一段文字。一般有三个设问,与第39题综合题的二个设问,共五个设问。06年高考卷中经济学有2个设问、哲学有2个设问、政治学1个设问,05年高考卷中经济学2个设问、哲学1个设问、政治学2个设问。
分析题的解答通常有四个环节:审读、查找、作答、规范。
1、审读:解题的基础,这也是审题的过程。
(1)如果是文字材料,一般要读两遍,第一遍可以粗读,顺读。一要读出文字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或中心思想;二要注意各段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是图表题,则按图表题的审题方法进行审题阅读。即:一看标题;二图表内容,既要横看又要纵看,要有比较;三看注解。
(2)审读设问。带着设问的要求再次回头仔细审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从设问——材料)。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从材料再到——设问)。在审读材料中要找“主体”、找“行为(措施)”、(经济学和政治学常以主体出现:政府、国家、企业、经营者、市场等等),从这些材料中努力获取和提取有效信息。
2、查找: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完全分开。
(1)阅读材料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设问中有这方面的要求,更要注意内在联系)
(2)找出材料与教材理论、观点的结合点。材料体现或包含了哪些观点等。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想要考查一个什么知识
或观点。
(4)审读设问,找出不同设问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要求,并有初步的腹稿形成,从哪几个方面去回答这个设问。
3、作答:解题的落脚点。
组织答案时注意的问题:
(1)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分析题多由3问、4问组成,每问都有具体的指向和要求,要根据具体要求,一步步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大概字数。
(2)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图表题的答案要点可以说几乎都在“图表”(标题、数字、注解)中,只是要做到如何把“数据”转化为“文字”,转化为规范化的政治术语,并能从表象中抽象出深层次的观点性的理论性的本质的东西。材料题的答案要点构成有三:一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二是材料中内容的转化,三是党和政府新的提法和观点的运用。
4、规范:答题的保障。准确、全面、多角度地形成答案要点。一切努力都必须落脚 于答案之中,这是取分的关键。
(1)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全面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术语性。在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在这里更加注重要点的全面性和语言的术语性,更加注重面要宽、点要多。现在高考政治答案的组成,都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全面地形成。
(2)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三)答题过程中还要注意
第一、按照题号的顺序作答。这是最科学的办法。现在不提倡什么“先易后难”,因 为在考试前,根本不知道哪道题易哪道题不难。拿到试卷后,也只是简略地浏览一下试卷的情况,有没有少印的等。所以,按序号一题题做下去是最合理的。
第二、合理安排时间。时间的安排已经通过平时的“模考”,自己心中有数了。选择题部分大该做多少时间,其中地理部分、历史部分、政治部分各做多少时间,主观题部分应做多少时间,心中应该要有数。一般按照正常的速度做下去,考试时间是没有问题的。如碰到特难的题目,一时拿不下来,那么可以先放弃,等有时间回过头来再做。
第三、相信自己对题目的第一感觉,特别是选择题。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即使后面有时间,也不要轻易地改动原来的答案,除非你有八、九成的把握——原有的答案肯定错了。第四、看清题目,注意解题技巧。如材料题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时,一定要找准所运用知识的角度(经济、哲学、政常,或者更小的范围);二要找准主题词、主体词,是指国家还是政党,是指企业还是指公民等;三是尽可能从材料中去寻找答案,即使是抄材料也比自己凭空编造强。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结合,既有材料又有观点。切忌只有材料或只有观点。
认真审题,层层分析;把握意图,找准题词;排除干扰,自信选答;
答题规范,字迹清楚;角度范围,多层多面;要点序号,层次清晰;
材观结合,政策落实;适度拓展,分析到位;政治术语,运用规范。
二、考试中的心理调适
1、要自信,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做任何一件事,信心是第一位的。在进入考场前,要不断地给自己以鼓劲。“我能行,我一定能行”。要相信自己,该复习的我都已经复习好了,别的同学、别的学校也是这样在复习的,一届届都是这样走过的。
2、对老师要充分相信。我们的老师都带过高三毕业班,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对今年的高考,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在之前都是备课组集中商量过的;都是在听了好几次高考复习研讨会后思考提升的;都是对近几年高考有感悟的。其他学校也是这么复习的,所以没有必要可担心的。要相信高考的东西老师翥已经复习过的。心中有底,什么都不用怕。
3、要适度放松心情。愉快、轻松的心情是取得高分的前提,同时要有适度的紧张。但不能过分紧张,特别是在遇到难题或新颖的题目时,心情会特别地紧张,最后即使是做得出来的题目也因为紧张而失分。这时,要求学生做到“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目的就是放松心情。在进入考场后,多作几次深呼吸,直到自己平静下来。
4、不必害怕监考老师。许多考生不敢正视监考老师,其实不然,考场设在本校,监考老师一个是本校的,另一个是外校的。他们也希望我们的考生能考好,考出水平。只要不违
规,你可以尽管放心地作答。即使监考老师走在边上,其实他什么都不懂,或最多懂自己教的那门科。监考老师来检查,只是检查准考证号、答题卡的涂写,以及看看你的答题进度等,你只要全身心答自己的题,让监考老师去走吧!
祝同学们考出水准,考出水平,努力提高得分的增长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与方法
201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与方法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三、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2、明确问题指向:
3、明确设问主体: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
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分)(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分)(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
【答案要点】(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2)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4)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2008年冬到2009年春北方大旱为背景,考查了“三农”问题和(水)资源问题这两个长效热点。事实上,本题也可以看作是08年湖北卷第38题粮食安全问题的延续,亦即08年关注的是粮食安全的市场风险(因各种市场因素导致粮价上涨),09年关注的是粮食安全的自然风险。
第(1)题是应用分析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相关知识谈如何推动抗旱工作。考生要从微观上弄清“经济手段”包括哪些,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提出具体措施,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维品质。经济手段包括三个层次: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杠杆,亦即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利率、信贷、物价等。材料一中“紧急调拨资金、物资”,属于财政投入。从材料三中,可以找到经济手段运用的方向:“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说明要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建设农田基础设施(财政手段);“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说明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科技手段,产业政策);一些地方发展高耗水型产业,由此可以引出要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价格杠杆)。
第(2)题是对第(1)的拓展,要求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实质上看,本题也考查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体现学科价值的一道好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是有限的,难以满足三大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属于第一产业,造纸厂属于第二产业,高尔夫球场属于第三产业)。实现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与优化配置。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实现水资源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合理分配;二是实现水资源在三大产业内的有效利用。对第一个方面,依据两点与重点相统一的原则,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点一);在此基础上,要兼顾三大产业,即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要点三)。对第二个方面,则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要点二)。
第(3)题有两问,分别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抗旱职责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则的理解,从在抗旱工作中怎样履行政府职能角度考查了考生对国家职能的理解,设问都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与热点材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一信息,可调用“对人民负责原则”进行分析(即要点一和要点二,要注意这两个要点构成明显的三段论推理);根据材料二中国务院颁布《抗旱条例》,可调用“依法治国原则”进行分析(要点三)。第二问,基于抗旱工作这一具体情境考查政府职能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能力。
第(4)题设问范围较宽,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考生必须仔细研读材料,对材料层层解析,并进行合理归纳。本题得分并不难,难的是得高分。解题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范围限制,即要求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知识板块中寻找理论观点。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在材料一、二、三中都有。从材料一中,可提炼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可得出要点一。从材料二中《抗旱条例》的出台,可概括出实践的观点(要点二)。从材料三中,可概括出要点三(干旱地区发展耗水产业等)、要点四(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等)。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技巧同学们对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常感到棘手,拿不定主意该用什么原理,以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有人总结出如下规律:
1.世界是物质的,凡是题中出现思想、道德、精神、理论、真理、“三讲”、“双思”、“三观”等关键词,都符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是运动的,凡是物质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凡是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关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5.事物是发展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前后关系,都符合发展原理,核心是量变与质变。
6.事物是矛盾的,凡是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都符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即一分为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7.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凡是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价值规律,凡是经济类问题都符合价值规律。
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效的内容,分数与字数无关,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写的字多,就给你同情分的。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②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
4.不关心时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德育课程,必然要求考生用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去回答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题。这就要求考生关心和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形势发展,以及对我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和思考。
四、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5、答:有序组织答案。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六、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七、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八、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
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
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
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
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九、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十、高考政治论述题做题技巧
(一)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这类题多为因果题,考生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在动笔做答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要紧扣材料,善于运用教材语言,用专业语言,切忌口语化,自己把握不准的语言不要乱用,否则会影响整个答题效果。
2、答案的整合性要强,切忌答案零散、杂乱, 在正式做前最好先打个草稿,列好提纲,这样既可以避免涂改试卷,逻辑混乱,而且可以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很容易得高分。
3、要把握分配好时间。做题的基本原则:按顺序做,会做的做,不会的空着,做完回过头来再做。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政治最后两道题千万不可忽视,要先浏览一下,如果容易就先做。2006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就失误了,最后一道题很简单,但由于时间紧,审题不到位,致使送分题失分。
4、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沉着,冷静。在做题过程中面对难题,不要心慌,要想到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认真分析,一定会做出来的。
十一、201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要过好“四关”
(一)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主体”不仅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来讲的),而且还包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再次,要加强循环复习。复习时,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二)把知识点连成线,过好联系关
所谓把知识点连成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我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像哲学中的“发展”问题,二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二、第四课都有所涉及,围绕这个知识点,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等等。如此“点”、“点”相连,才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政治,过好热点关
(四)适度训练,过好能力关
十二、2010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前提,因此,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三)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尽快熟悉考试大纲、考点和四川省单独命题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1.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高考四川文综卷综合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试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高考四川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仍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例如“三农问题”、“创新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如“财政的作用”; “发展是硬道理”等。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的教师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然而,恰恰相反,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样,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肢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那么,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以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4.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学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要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要求教师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并研究重热点问题。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另外,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识的交*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
6.改进教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由于四川单独命题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事半功倍。
(1)注重对知识的复习理解和贯通,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2)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
(3)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
(4)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5)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尽量争取加分,要培养考生求新、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三篇:2014年高考政治最后冲刺 小题快得分
政治小题快得分
(四)1.(山东省日照市2014届高三12月校际联考·2)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2012年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在行业普遍招工难的影响下生产规模萎缩,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1.【解析】本题考查供求影响价格。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因为招工难而缩小生产规模,商品的供给量会减少,假设该商品的需求量不变,此时,该商品会供不应求,价格会升高,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4)假设2012年我国A商品的单位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6400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4。如果2013年我国生产A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劳动者数量增加10%,人民币发行量增加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该企业生产的A商品用美元标价,其价格为()
A.1050美元B.1155美元
C.1260美元D.875美元
2.【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汇率等知识点。1美元=6.4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故1美元=6.4/(1+5%)元,劳动者数量增加10%与商品的价格没有关系,故不需要考虑,该商品的价格与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成反比,用除法,与人民币发行量增加成正比,用乘法,该商品用美元标价应该为:6400/(1+20%)*(1+20%)/[6.4/(1+5%)]=1050元,故答案应选A。
【答案】A
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2)从昔日西方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到如今超越日、美成为全球最大新车消费市场,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出现将迎来中国式的消费高峰,这表明
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B.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D.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3.【解析】本题考查了生产决定消费。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出现属于生产领域的发展,中国式的消费高峰反映了消费领域的变化,故材料反映了生产的变化决定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故D正确;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故A错误;BC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4.(山东淄博五中2014届10月质检1·23)2013年2月26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对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收购,收购总价达194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这起海外并购
①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②有利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 ③是中国企业“引进来”的表现④是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表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4.【解析】本题考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对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收购,海外并购,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④正确;海外并购是走出去,不是引进来,①③是引进来,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答案】B
5.(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政治·16)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叫号之声不绝于耳,泄愤之帖无处不在,贴吧里遍布人身攻击”的现象,这扰乱了民心,影响了社会和谐。针对这一问题,作为一个网民应该
①行使公民权利,充分表达意愿 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网络秩序
③树立公民意识,依法进行维权 ④履行公民义务,尊重他人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解析】本题考查了公民政治参与应坚持的原则的知识。材料中在网络上泄私愤的想象说明公民没有正确的进行参与,没有正确行使权利,没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因此作为公民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履行公民的义务,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他人的利益,故题肢②④正确;①③与题意相反,故答案选D。
【答案】D
6.(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10)A市政府为了使其职能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日常化,开展了“网络在线问政”活动。2012年前9个月,共有19个政府部门组织了287次在线访谈,受理建议及咨询9482件(次),网民在线参与43657人次。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是
①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②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基础
③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健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性质、原则和我国公民的种种参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事国家的主人,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有利于公民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①④正确,选B。②夸大了网络问政的作用,排除;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是依靠民主和法制来制约权力,③错误。
【答案】B
7.(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文综统考·28)下表是两次全国人大会议部分决议的投票
A.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意识进一步增强
B.人大代表的审议权和决定权得到更加充分地实现
C.人民对社会财富分配和司法公平有着更多的期盼
D.不同意见自主公开表达,我国民主议政日益进步
7.【解析】本题考查人大的有关知识,人大代表的投票表决是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A和D不选,因为“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民主议政”在本质上属于“协商民主”,人大的表决在本质上属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有关事务作出决定,而不是协商。
【答案】C。
8.(郑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上期高三11月月考·24)“海派清口”是从上海的单口滑稽、北京的单口相声等表演形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的,其内容涉及社会热点,传播的是快乐的思维方式和幽默的人生态度,因而深受观众喜爱。这启示我们
①发展大众文化需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②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③大众文化要在博采众长中渐趋统一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海派清口吸取了各种相声的精华发挥着而成,并且内容涉及社会热点体现了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该文化传播的是快乐的思维方式和幽默的人生态度,吸引了观众,说明发展大众文化需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选A。③错误,文化要保持多样性,不可能渐趋统一;④错误,文化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
【答案】A
9.(江苏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6)右侧漫画告诉我们
A.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B.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C.受不同立场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存在一定差异
D.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9.【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漫画强调我们对事物有时得出错误的认识,是由于我们自己站歪了,这说明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导致认识出现差异性,故C正确,BD不合题意,A表述错误,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也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故答案选C。
【答案】C。
10.(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届高三11月月考·25)联合国在2001年曾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党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党的18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正确理论是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等于说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我们党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党的18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②④两项。因此,答案是A项。
【答案】A
11.(山东省山师附中2014届高三期中考·21)“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D.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11.【解析】本题考查对立统一。根据题意,空白与着墨处是一对矛盾,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一幅画中适当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故B入选。A选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矛盾的存在,而是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故排除。C选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的是矛盾双方,而不是主次矛盾,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故排除。
【答案】B
12.(山东省青岛二中2014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25)“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全部的精神贯注到这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这句话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A.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B.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12.【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劳动和奉献对价值创造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人民的重要性,故排除。B选项管观点与题意相符,选择劳动投入其中获得幸福,体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故入选,C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故排除,D选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规律的重要性,故排除。
【答案】B
第四篇:2014年高考政治最后冲刺 小题快得分
政治小题快得分
(十五)1.(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假设2013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5元。如果2014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30元B.37.5元C.38元D.38.75元
1.【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该国货币价值下降,即该国货币贬值。2014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45÷(1+50%)÷(1-20%)=37.5元。该题选B.【答案】B
2.(201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元月考试政治·1)为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若将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用图形(D1表示某进口商品降低税率前,D2表示进口商品降低率税后)描述如下,你认为最有可
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意味着这些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而商品价格降低,人们对其需求量会增加,故图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答案】B
3.(2014届安徽省皖中示范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兴营销方式,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它以傲博为营销平台,向听众(粉丝)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这启示企业应()
①实行公司制运营模式,增加融资渠道②及时关注市场变化,了解用户需求 ③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坚持诚信经营④创新销售模式,减少传统的销售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解析】本题考查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影响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很多。材料中“以客户为中心”说明了企业要发展,必须及时关注市场变化,了解市场需求,②正确;企业利用新的销售平台说明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③正确,选B。材料未涉及公司制的优点,①排除;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减少传统销售。故答案选B。
【答案】B
4.(郑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上期高三11月月考·11)2012年底刚刚在深交所上市的某股份公司,在2013年7月下旬发布的业绩报告中称,公司下半年的净利润比2012年同期下降94%。随后,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从10.5元跌到了7元。这说明()①投资股票具有高风险②企业盈利影响股票价格③投资者只能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中获得收益 ④股票价格影响企业竞争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入股凭证。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公司的分红,一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
价。如果公司经营不善,不仅没有分红,而且股票价格还可能下降,所以股票投资的风险源于股份公司的经营风险、股票预期价值的不确定性、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等等,材料强调了业绩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所以选A。③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A
5.(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5)国务院近日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经营场所登记由地方政府规定等。政府的做法履行了()
①实施市场监管的职能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③提高公共服务的职能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5.【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职能.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制度,放宽企业年检制度、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经营场所登记规定等,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发挥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政府通过履行服务职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③④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答案】B
6.(2014届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2013年11月23日,我国依据国际法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提供以下识别方式:飞行计划识别、无线电识别、应答机识别、标志识别。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有利于我国()
①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②依法行使主权国家的管辖权
③更好地行使国家自卫权④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解析】本题考查了主权国家的权利的知识.题肢①所述观点违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事务各国应平等参与。管辖权是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范围内人财物的管理,东海防空识别区不等同于我国领土,②项所述是对防空识别区的误解。社李东海防空区是我国刑事自卫权、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体现。故题肢③④正确。答案选D.【答案】D
7.(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19)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研究人类文明趋同发展的重要证明
②文化遗产是彰显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标志
④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知识。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彰显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题肢②④符合题意;题肢①说法错误,人类文明的趋同违背了文化多样性原理,题肢③错误,传统建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上学期期末考试·17)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居全因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度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寿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度止。回答8-9题。
8.在劳教制度实施过程中,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废止这一制度()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劳动权益
②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意味着公民的一般违法行为将不再受到法律的约束
④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在劳教过程中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废止劳教制度,保障了服刑人员合法的权利,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②④正确;①③错误。该题选C。
【答案】C
9.(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上学期期末考试·18)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诸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因而被依法废止。这说明()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事物发展的过程总是向前的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9.【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劳教制度的认识发生了转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②④正确;对劳教制度的废止是人为行为,不是制度本身的否定,故①与题意不符;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③说法错误。该题选D。
【答案】D
10.(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25)右图“画鬼从何取材”告诉我们()
①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0.【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以及世界的物质性,漫画“画鬼从何取材”反映出鬼还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但是又不是完全一样,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没有体现,④也没有体现,不是改造世界,而是认识世界的活动,故答案应选A。
【答案】A
11.(201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元月考试政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注重系统优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②注重创新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搞好局部,部分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解析】本题考查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处于统率地位,整体对部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④说法错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说法正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注重创新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②说法正确。该题选A。
【答案】A
12.(201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具体来说,东方哲学讲天人合一,着重精神修炼;西方哲学讲物我相待,讲究抽象思辨。东方哲学的工具是感受和顿悟,注重整体领悟;西方哲学的工具是概念和逻辑,注重深入分析„„东西方哲学不同的原因在于()
①东西方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别②东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不同
③东西方社会实践的侧重有差异④社会规律对东西方的影响不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哲学属于意识范畴,受社会存在决定,②③符合题意;人生观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不符合题意,①排除;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正确。
【答案】B
第五篇:浅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新增长点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世界,西方发达经济体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垮国公司纷纷破产,各国大型金融企业均出现巨额亏损,所在国家相继采取救助措施进行干预,接管破产银行。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使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一派萧条的景象。导致我国出口需求严重不足,出口加工型的企业订单迅速减少,一批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经济大受拖累。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家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应对。2008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项举措,决定在未来三年内,中央财政共投资4万亿元,要求做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12月3日又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对今后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使处于中部地区的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对招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成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必然选择,竞争日趋激烈。
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响应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县委县政府实施“三化、三集中”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重点建设县工业园区和临江产业园。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入园企业数十家。临江产业园正在紧张规划建设,已有企业开始入驻。十八个专业招商分局到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工作,引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香港互益纺织工业园、江苏常熟锦绣经纬编、新锦丰方便面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区。2008年新签约外资项目4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437.68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264.22万美元,境内市外项目75个,实际到位资金34.07亿元,外来投资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38.29%。
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苏北等地区比在发展速度、招商工作力度上无法相提并论。与临县**比也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的多,谈的多,真正签约落户的少。二是引资项目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小项目、一产、三产项目多,大项目少,重大工业项目和财源性项目少,对整体经济拉动效应不足,财政贡献率不高。三是项目开工率低、资金到位率低、建设速度慢,投产、达产率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速度的要求。四是投资软环境、硬环境难以满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和外商的要求。
三、对如何破解我县招商引资难题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效果不好的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谈几点意见。
第一,强化服务观念,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搭建高速通道和平台,积极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树立“以服务企业为本”的理念,以服务体系建设为起点,细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零距离贴心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帮办制度,县领导对外来投资重点项目实行点对点帮扶,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搭建高速通道和平台。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责任单位联系点负责制、项目包推责任制等服务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快速建成达效。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超前对接,积极服务,帮助企业分析、解决落户和竣工投产前的主要问题。关注企业当下的生存状况,对工业园区、临江产业园以及各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梳理,建立外来投资企业运营档案,掌握外来投资企业运行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搭建新型发展平台,增强企业活力,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第二,实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实效。为了能更有效地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结合当前形势,清理和调整与当前形势和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文件、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创新各项制度,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督查督办制、绩效考核制,优化细化招商引资任务考核方案。结合当前形势,科学院合理分解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服务机机制,建立重点招商引项目领导帮办制度,为引进重点项目搭建服务平台和高速通道,提高工作实效。
第三,加强招商引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驻外招商分局的布局。招商引资干部队伍,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2008年,我县在各单位派出外出招商小分队的基础上,向苏、浙、沪、闽、粤等地派出了18支专业驻外招商分局,专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被派出专业招商的同志,大多数能坚守岗位,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宣传、推介**,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项目。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驻外招商机构必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加强,结合我县的主导产业,优选一批有开拓精神,特别能吃苦,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到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型材加工业等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开展招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坚忍不拔,出手要准,出拳要狠,务求实效。
第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促进产业升级。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招商市场细分已日趋明显,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招商
引资方式成为必然选择。一是集约招商和专业招商。集约化、专业化园区因大大降低入园企业运行成本和高效的服务而成为企业界的首选,这就要求新建立的临江产业园和乡镇产业集中区,一定要科学规划,建设之初即进行功能定位,引进一个企业就能带来一批企业,实现集约化和专业化招商。二是产业链招商。选择招商项目要选择有实力的处于产业链前端的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有扩张意愿的,就是金矿,发现一个就一定要想方设法,紧盯不放。这时招商人员就要做足功课,对该产业行业进行详细周到的了解,出口必有行话,目标园区为其及其下游产业预留发展空间,让企业家能切实地看到他的未来,做到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三是利用我县优质资源招商。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招商,似乎我们的资源已经不足,这是我们没有看到。我县目前招商资源还十分丰富,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旅游资源、棉花资源等资源还大有潜力可发掘。这些资源型的项目,要形成产业链、深加工和牵动性。**县地处三省交界,面临长江,背倚大别山,人文历史绵长、悠久、文化底韵厚重,山区、湖区风景秀丽而优美,小孤山是万里长江上唯一的岛屿,是大陆地区唯一的妈祖神庙;白崖寨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其古城墙号称南国小长城,旅游资源可以深度发掘的十分丰富。另外,我县几十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其中一大批已经成长为产业工人,为我县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品牌招商。在我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形成了一批小有名气的地方品牌。有的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有的还在生产经营,想扩大规模而资金不足。这些产品有的是特殊工艺,有的是原产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是我县潜在的招商引资资源,只是缺乏认识的层次和高度,如果运作得当,就会形成我县招商引资新的增长点。
第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县的招商引资的发展环境,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已大为改善。但与苏北和临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想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加强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迫在眉睫。**县与我县是临县,区位和资源优势均不及我县,却被推选为2008年浙商最佳投资县级城市。**县2008年推出了服务浙商宣言,目标定位准确,引资效果明显,当年即获得市级招商引资一等奖,值得我们大力学习。
总之,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第一要事,也是第一难事。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协调,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