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木材改性行业_我国林产工业未来增长点
木材改性行业 我国林产工业未来增长点 2009/5/1
5木材改性是指应用当代物理和化学技术,对木材进行处理,克服天然木材尤其是速生林木材的缺陷,提高木材的防腐、抗老化性能,大幅度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和加工性能,改善木材的颜色纹理,提高木材的使用档次和商业价值。
通过改性处理后的木材可以应用的产品领域是相当宽泛的:可以用于实木及实木复合地板、家具、木制防火门、防火木龙骨,各种板材,集装箱底板等多种使用领域。
经过改性处理后的木材制作的胶合板可以生产防火三合板、阻燃多层板等标准规格的板材提供市场,也可以增加产品厚度,锯切成木方用作防火木龙骨等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装饰装修、家具、实木复合地板、阻火木门等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消费大国,又是全世界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木材消耗的进一步增加,供需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6年,我国木材总消耗量为3.37亿m3,其中工业建筑用材2.45亿m3,国内每年供应1.4~1.5亿m3,木材市场供应的缺口达1.6亿m3以上。按照近10年我国木材消费平均年增长率3.71%计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木材消费量将达到6亿m3左右,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满足国内木材的供应,促使中国大量进口木材,2006年,全国的木材进口总量超过1亿m3(原木材积),其中原木进口3215万m3。中国大量进口木材,已招致来自世界环保组织的指责,也成为某些大国对中国进行政治攻击的借口。增加木材进口是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得已采取的政策,但将会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增加国内木材的供应,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和执行的政策,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速生丰产林的木材生长迅速,可以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的矛盾。但木材存在着材质疏松、易开裂变形和不耐腐朽的特点,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不能用于高档家具等木制品,目前只能用于要求较低的人造板制造和造纸行业。有效地使用木材,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低档木材高档化应用,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木材改性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6年国内木材消耗量3.37亿m3,木材包括防腐改性处理的比例占1%。其中,有超过1亿m3的木材需要包括改性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使用价值。2006年我国进口木材达3973万m3,其中,可以使用国内速生林木材改性木替代使用的木材超过20%,达700万m3。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推行木材保护技术,延长木材制品使用期限,加快推进木材防腐和人工林木材改性产业化”,规划在2010年,将我国木材包括防腐改性处理的比例提高到占当时国内商品木材总量的5%左右,我国每年木材改性处理的总量应该超过500万m3,每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的市场。因此,改性木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前景广阔。
二、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有助于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于改性木能有效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若我国每年改性木材500万m3,按照改性处理木材使用寿命延长1倍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了500万m3的木材供应量,以每亩速生林木材产量8m3核算,全国每年可减少62.5万亩森林的砍伐。这对缓解我国木材资源的供需矛盾,满足我国市场需求,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本项目则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年产改性木10万m3的生产能力,相当于每年为我国减少1.25万亩森林的砍伐。
(2)有助于缓解我国高档木材的进口压力,有效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为满足国内木材的供应,过去中国只能依赖大量进口木材。2006年,全国的木材进口总量已超过1亿m3(原木材积),其中原木进口3215万m3。中国大量进口木材,招致来自世界环保组织的指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由于改性木材有效拓宽了低档木材的高档化应用范围,其推广使用,将有效减少我国对进口高档木材的需求。如果每年改性木材500万m3,对比进口高档木材,可为我国节省50%的外汇资金(约40亿美元)。可见,改性木材对于中国逐步摆脱盗取世界森林资源的骂名,维护我国积极保护自然环境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本项目而言,项目建成后,改性木材对比进口木材可节省资金约8000万美元。
(3)有助于有效提高木材产品附加值,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我国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人们对“活着的森林”的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但是对“倒下的森林”却缺乏关爱,表现为,我国是世界上的人造板生产和家具生产、出口大国,但是我国的人造板及家具产品普遍存在着环保达标困难和产品档次偏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木材产品的普遍“短命”,给社会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分析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我国为增加木材供应而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但是,生长迅速的速生林木材虽然有效缓解了我国木材供需的矛盾,但是材质疏松、易开裂变形和不耐腐朽等缺点,也使其很难用于高档家具及木制品上,而只能用在低档制品及人造板制造方面,速生林木材的应用范围和档次都受到了极大限制。如果对速生林木材进行改性处理,将使木材本身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使木材及其制品具备更多的功效性,如防潮、防开裂变形、防腐防虫、防火阻燃等,同时,经过改性的木材改性产品,其颜色、材质、手感、气味等甚至可与市场上的高档木材相媲美,这将大大提高速生林木材的附加值,扩大其使用范围,从而有效提高林业经营者的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见,本项目对于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三、木材改性保护行业发展建议
中国木材保护行业是一个成长性很好的行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趋势已明显显现,但技术、管理发展滞后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木材保护市场相对混乱,还存在着大量的无资质(即无注册、无商标)队伍,这给规范市场、提高质量、提高行业形象带来很大的困难,冲击着正规企业的正常经营于效益的提高。二是木材保护行业管理体制还欠规范,行业自律相对薄弱。三是木材保护业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强,企业管理水平处于低层次。
(1)人力资源的培养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没有相关专业,科研单位木材防腐人才匮乏,企业人才尤其是高端经营及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制约行业发展和瓶颈。劳动部已建立了国家木材防腐师新职业,进行社会化职业资格的认定,将会为木材防腐企业培训社会人力的后备资源。需要强调的是要发展多位一体、不同层次培训木材保护行业人才资源的模式,社会、院校、企业要共同承担起人力资源培养的任务,要吸引院校建立相应的专业和学科领域,企业更是教学实验基地。
(2)树立品牌意识
今后要树立品牌观念,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木材保护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唱响知名品牌,做好木材保护产品的推介工作。发挥知名品牌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效用,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要明确一个责任。知名品牌企业不是一个单纯的荣誉称号和对企业的时机评价,而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社会义务,负有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更要积极参与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知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讲究诚信经营等方面,领先一步,起到一个示范、推动作用。我们还将在知名品牌企业的基础上,下一步要推荐一些质量好、环保型的产品品牌,告知消费者:如何选择好的产品,使用放心的产品。同时,我们也要研究提高品牌价值的方式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品牌价值。
(3)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交流经验,引导消费
质量是生命,是谁的生命?是行业发展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通过国家监督抽查、行业抽查、企业自检、委托检验等方式,发展多方面的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查,对生产、销售的产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为市场提供有效的质量信息,引导消费,提高优秀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建立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质量观念。根据此次会议的交流情况看,在木材保护行业中,有许多企业为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着努力探索和开拓,研究和开发出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也积累了许多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成果和经验需要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推广。
(4)加强国际信息技术交流
中国木材保护市场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关注,2009年世界木材保护大会将在中国召开,我们不仅要当好东道主,我们的科研和技术人员还应该拿出自主创新技术及有分量和水平的研究成果和报告,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和研讨。
(5)加强科技进步
木材保护行业整体状况仍是:基础薄弱,设备简陋,科技投入少,基础设备及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木材、木质人造板和竹材保护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推广,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发展,注重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加大资金的投入。另一??金渠道,为行业增强后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二篇:未来我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白酒行业自1996年以来出现多次波动,1996年我国白酒产量810万吨,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从1997年开始,我国白酒产量开始下滑,这主要是和当时的产业政策有关,即:(白酒耗粮大)。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白酒产量开始一路下滑,一直到2004年。2005年,白酒产量开始恢复性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到2010年达到890万吨,达到历史新高峰,2011年超过1000万吨。白酒行业产量的增加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交习惯成正比的。即: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大幅度增加之后,就带来社交白酒饮用量的增加。2013年。国家出台“三公消费”,在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端白酒遭到当头棒喝,加大大幅下滑,产品出现滞销。
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直接命中了白酒销售的要害,但总体来说,限制“三公消费”仅是一个导火索,酒价的非理性上涨,造成了存酒和收藏酒的盛行,时间的积累也让社会库存高企,限制“三公消费”只是起到了一个引爆的作用。在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间,行业整体欠下许多债,包括销售渠道、经销商服务、市场营销等等,而这些债是早晚要还的。库存高企的商家在看到政策对高端酒的销售影响较大时,便纷纷抛货,这也就有了茅台在2300多元/瓶的高价一路下跌 至900元/瓶左右,但是,900元/瓶并非是茅台的低部,在接盘者伸手接盘后,茅台的价格出现了短暂的反弹,这也是市场上侥幸心理的写照。而在今年中秋 前后,销售旺季却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企业和商家终于醒悟。但此时,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一度跌到了850元/瓶和650元/瓶左右。
据调查,一线白酒贵州茅台的社会库存经过今年上半年的消化,已经到了二批经销商手中,一批经销商手中库存压力较小。而五粮液由于之前的经销商、专卖店队伍庞大,社会库存也较大,经过上半年的降价销售,社会库存有极大的好转。虽然两大白酒龙头都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价格再回到千元时代可以说是难上 加难。现在,摆在酒企面前的是转型、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和服务体系,真正让白酒发挥其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消费品,而非建立在某些特殊群体上的特殊品。“名酒”回归“民酒”是大势所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市场需求而做出相应的产品。酒企与消费者建立一站式的服务,才能掌控市场、掌控消费者的需求。这 就需要企业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从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上不断地去创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市场发生了变化,酒企和经销商也必须做出
转变,适者生存是硬 道理,未来的白酒市场格局如何分割,就要看企业和经销商在此轮调整中如何来适应市场,并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转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将只是个导火索,2014年我国白酒行业市场将会出现低糜,市场将会迎来一次大的调整,将会持续3-5年时间。另外,随着市场的深入调整,做出转型的不仅仅只有酒企,经销商队伍也必须转型。不适应市场需要的经销商会退出市场。
第三篇: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自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木业加工、木制品生产基地和最主要的木制品加工出口国,同时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木材采购商之一。下面是对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我国的人造板、家具、地板年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通过对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现状分析获悉,2013年我国木材加工业形势较好,原木消费量大幅度增加,进口量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我国2013年原木进口量累计完成4515.9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9.18%,增加了726.63万立方米。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拐点年。这一年,中国林业产业在困难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行,在经受了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上涨、企业利润缩水、房地产调控导致建材市场低迷、资源能源要素制约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后,仍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2014年的生意比2013年还难做!”多数木材加工企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回首2014年,随着我国东北国有林区商品林停伐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外木材出口严控政策施行,国内市场木材资源供应持续紧张。原材料紧缺、人工费、加工费、运输费等成本不断增加,使木材总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加上国外各主要木材生产国频频出台木材出口严控政策,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导致其可出口的木材尤其是原木数量急剧减少,使得我国木材加工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如何突破这些阻力,寻找到新的发展点,是摆在木材加工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人工、原材料等成本的攀升,让木材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
成本攀升利润缩减
严峻的木材供应形势造成了木材进口价格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已有86个国家禁止和限制原木出口,美欧出台了针对制成品木材合法性的验证制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最近又新列了140个严格限制交易的木材树种,这些都加大了进口的难度。
自2015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我国大径优质木材主要依靠进口,这也加剧了木材供应的紧张局势,势必会给我国本已脆弱的木材供应带来不小的冲击。从口岸价格看,我国1-3季度原木进口均价每立方米237元,同比上升15.6%,其中针叶原木每立方米155元,同比增长1.3%,阔叶原木每立方米432元,同比增长25.6%;但从4月份达到高峰后,口岸价格逐月下跌,9月份原木进口均价已降到每立方米221元,较4月份的每立方米265元下跌20%,较去年同期下降5.2%;阔叶原木9月份均价每立方米403元,同比增长9.2%。阔叶原木单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进口红木增长快,单价高。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进口价格4月份后逐月下降,但进口数量依然很大,超过需求,造成库存量增大,库存出货慢,市场价格上不去,价格倒挂,造成不少经销商亏损。
除了面对木材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我国木材加工企业一线员工薪资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也进一步压缩了木材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国外严苛的准入标准、高昂的关税,进一步推高了我国木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木制品价格在出口市场上难以实现“水涨船高”,木材连年涨价,但企业出口到国外的家具、地板、木门木窗等木制品价格却在最近5年内基本处于“涨不动”状态。很多木材加工企业和商家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靠着不断地降价促销来维持销量的增长。
不同领域差异巨大
总体来说,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业产量和产值继续向好,但是,不同领域差异巨大。以广东省为例,截至今年8月,广东省木材加工完成5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木质家具制造完成591.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9%;今年前8个月,广东省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值达到 232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4%,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01.84亿元。目前广东省木材加工业的产品产量大都有所提高,产值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木材加工业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木材加工和人造板的产值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5%和37.81%,而木质家具只增长14.89%,木制品甚至下降3.71%。
木质家具增长只有14.89%,而往年同期最低水平一般都有30%以上,增长放缓是由于生产放缓或不足造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家具市场低迷而专供出口的家具企业又接不到订单。增长放缓在板式家具企业表现最为明显,也正因为如此,2015年广东几家代表性家具企业纷纷传出申请破产、倒闭的消息。
除板式家具面临较大挑战外,红木家具市场2015年同样表现较为低迷。据介绍,由于2014年红木家具市场过分透支,导致了今年的红木家具市场过分疲软。从年中至今,各地不断传来红木家具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或者商家跑路的消息。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大部分红木家具厂家的仓库都堆满了家具,展厅生意也较为冷清。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家具企业只能不断放缓生产或者停产;部分红木家具经销商也向记者大吐苦水,由于经营困难,为了回笼资金,红木家具价格起码回落了20%-30%,但仍没有市场,消费者还处于观望之中。
提升能力拓宽渠道
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行业市场不论是疲软还是强劲,都是正常的,彼此是有周期性的,同时也不会是单向发展的。所谓盛极而衰,月盈则亏,没有永远的低谷,也没有永远的顶峰。最新木材加工行业分析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木材加工行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我国木材资源的供应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未来,我国木制品加工业的原料还将依赖进口。既然大环境无法改变,相关木材加工企业还是要在提升自身能力上多下工夫,借此机会寻求更好的原料替代品和生产工艺,迎战木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价格谈判,争取一致对外价格口径,尽量争取较低价格签订订单;另一方面拓宽原木进口渠道,加大非洲、东南亚市场开发,防止原木过于集中某个市场而导致进口受限。
此外,企业应注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推进低碳和环保木材的深加工以及利用木制产品剩余物制造可燃烧的环保燃料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是资源型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突破木材加工的瓶颈。
加强业内整合,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危机蔓延时,有危也有机。每逢经济低迷、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大环境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也孕育着调整和机遇。据观察,木材加工业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间的整合,通过合并重组或参股经营,实现抱团经营、群策群力、共享渠道;二是企业内的整合,即完善企业结构、强化品牌战略、重视科技研发、诚信立足市场,在木皮、木枋生产流通领域形成一批公认的著名品牌。
积极消化库存,保持资金周转通畅。经济萧条时期,家具、装修、木制品等多个行业需求萎靡,必然导致木皮、人造板等原材料销售形势趋于清淡。此时,经销商应根据行情进行调度,适当减少采购,避免存货积压;通过去库存,回笼资金,盘活资金,缓解经营压力,保持周转通畅。据了解,部分家具连锁店采用了库存调节的销售策略,既可以消化库存,又能打开销路,使整个销售系统顺畅运行。
第四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只占世界的3%,不仅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7%的水平也不相称。目前,国内市场上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被国外或跨国公司占领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但目前国内生产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中低档常规产品,加快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高技术医疗设备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大型医疗设备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达100多亿元,但国际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我国的医疗器械研发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只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年容量的50%~60%,进口产品大量占据国内市场。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药品与器械人均消费比例仅为10:1,而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医药卫生消费药品和器械的比例已达到1: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研究设备和基础条件差、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
(二)进口设备开发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对于临床工程没有规范的立法和认证制度,而且一些医院为了提高声誉和收益,盲目攀比,超前配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设备使用率低、资源浪费。目前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引进购置与应用开发、效益评估脱节的情况。我国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全球最先进的,但管理却很不到位。诸如CT等仪器的功能开发率只达到30%,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医生对医疗设备的认识跟不上医疗设备更新的速度,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医生无法做出判断,只能依靠厂商维修,这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三)高端市场为国外厂商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年增长率达到
13%~15%。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高精尖产品也逐步国际化,并拥有专利,比如CT、MRI超声治疗仪、带药冠脉支架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力量逐年增强,形成了几个产业聚集区,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日益增多,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市场,产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但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大多是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3家巨头的产品。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除了迈瑞等少数几家,都因技术不足、稳定性欠佳而几乎无望涉足这个领域。我国正在逐步成为生产医疗器械的大国,如何成为医疗器械强国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应吸取DVD的教训,国内企业应掌握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既要面向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也要面向国际医疗器械市场,要敢于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市场冲击。对内,以高标准要求企业自身;对外,以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二、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
(一)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医院的医疗器械多购买于80年代,设备陈旧,使用不便,急待更新;二是随着高新科技不断被医疗器械采用,使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灵敏度、微量分析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异性和有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三是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有的落后医疗卫生条件,也必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需求的增加。
(二)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PACS市场的总需求达21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国家政策变化带来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医疗体制改革的加快,无疑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和完备的又一助推剂。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
三、医疗器械行业将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
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自1978年至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6.1%,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国内医药咨询公司,也对投资中国健康产业非常有兴趣,可是投资者考察一圈后没人愿意下单。原因何在?
首先,投资回报期太长。从投资角度看,中国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但是,医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其附加值不在于产品,而是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政府关系。医药行业是政府监管的,与政府、医生建立关系的过程非常复杂。即使投资成功,也要5至10年后才能见效,投资回报期远远长于电子、计算机等产业。
其次,中国医药政策与国外差距太大,境外投资者很难掌握投资医药行业的规律。在美国开发一种新药,从概念到第三期临床试验,这个过程要五六年时间。投资基金在这个过程中,大概要投入一亿多美金。等到拿到美国药品管理局的认证后,股权的市值就能变为10亿美元。而在中国,即使拿到国家药监局的认证后,新药还不一定能卖出去,要进医保目录,要打进医院,还要让医生了解这种新药,程序太繁杂。
再次,健康产业投资人才的缺乏。美国有一帮专业人员从事健康产业风险基
金的运作,可中国这样的群体尚未形成。
最后,体制性原因。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中,前景最好、盈利最大的是公立三甲医院。机构投资者看中了它们,可这些医院根本不对资本市场开放,医院的产权都在政府手中。目前政府允许兼并、重组的医院全是民营医院或二级以下的小医院,效益不太好。
同时,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还难以吸引外来风险投资。即使公立三甲医院对外来投资者开放,由于体制落后、管理体系复杂,外来风险基金也不愿意接手。尽管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还难以吸引外来风险投资,但可以预计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将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一般而言,境外投资者都关注IT企业的发展。在医疗行业中,医疗设备业与IT 行业关系密切,境外投资者比较容易进入这一行业。投资医疗器械的运作周期比较短。一个仪器生产一年时间可以拿证,而药品审批需要三到五年。2006年以来,一些投资机构已见到器械行业的投资优势,开始注入资金,医疗器械市场也进入发展期。
第五篇: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四化”: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近年来产品更迭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一些发达工业国的情况来看,这种产品更迭加快的步伐更加明显。例如美国、西德、瑞士等国的统计表明,1995—1998年机械零件的种类增加了约50%;80%的工作人员不直接与材料打交道,而与信息打交道;85%的活动不直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产品、工艺过程、组织管理日益复杂化;设计、工艺准备等占去的时间为完成用户订货总时间的65%以上。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货期与质量往往起着比价格更为重要的作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能赢得竞争的胜利。灵捷化又是摆在机械制造业面前的头等重大课题。在技术上要实现柔性化,在生产组织上要实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