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时间:2019-05-13 08: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案例《伯牙绝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第一篇: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精妙练习为《伯牙绝弦》续写精彩

在“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的句式教学中,我启发学生:伯牙是个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家,他除了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什么景物呢?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清风,有明月,有白云,有雨声,有树林,有雷声„„我紧接着问:这些景物,如果像课文中一样,用叠词来形容,怎么形容?如“洋洋的江河”。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发言:徐徐清风;皎皎明月;沙沙雨声;轰轰雷声„„这时,学生的自主拓展已水到渠成。我轻松地设问:假如你变成了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志在__ ”的时候,你怎么赞美他?试着用以下文中句式说一说(投影示):

伯牙鼓琴,志在 __,钟子期曰:“善哉,__ 兮 若 __!”

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如: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如: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沙沙兮若春雨!”

如:伯牙鼓琴,志在树林,钟子期曰:“善哉,幽幽兮若树林!”

如:伯牙鼓琴,志在雷鸣,钟子期曰:“善哉,隆隆兮若雷鸣!”

如:伯牙鼓琴,志在欢笑,钟子期曰:“善哉,爽爽兮若欢笑!”

如:伯牙鼓琴,志在少女,钟子期曰:“善哉,佼佼兮若少女!”

学生们一阵欢笑。我相机引导:你说得很好,除了景物,还想到了人物,还有人的心情表达;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与钟子期情深似海啊!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联系旧知,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合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不光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从“一”到了“三”,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第二篇:《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以读为主。设计了自由读、试有节奏的读师范读、小组读、齐读五个步骤,层层深入体现读的实效性。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

1、解说课题。

(1)“绝”是什么意思?(2)“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问题:你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他们的什么情况?(预设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预设学生画出的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4、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得出知音:出示课文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6、出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并理解。

(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通过学生熟读课文后,在从学生的感受设计相应的、能够理解内容及课文所映射出的情感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句子来理解课文。同时,要学生能深一层的理解内容,适当的展开想象,展示相应的资料,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以读为主,适时进行引导,真正的体现文言文的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

(设计理念: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绝弦”有进一步的感受,感受知音。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读书,用心去体会知音。)

五、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板书:

伯牙绝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第三篇:《伯牙绝弦》教学案例(xiexiebang推荐)

“我的课堂我做主”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黄石市开发区汪仁小学 柯莉

【教学背景】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越发艰涩难懂,怎样才能让那深邃而华丽的辞章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好、学深、学透?我决定做一次小小的挑战:丢开“读—赏—析”的套路,让学生先赏文,再在读中自由品味。我选上的《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全文只有77个字,却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那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在课前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情,设计了一套“自由”学习的活动教案,没想到得到了调研组几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现将其中几个片段摘录如下: 【课堂写真】

片段一:课前谈话,做足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能说说几个这样的词吗?(引导学生说词)生1:白雪茫茫 生2:炊烟袅袅 生3:清风徐徐

……

师(出示):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 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春雨绵绵

白雪皑皑 师:同学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些词吧!(生齐读)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反思一:此环节的游戏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而且能为后面的课文拓展做好了铺垫,看似简单的开头,其实为化解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的语言作了充分的准备。片段二:初读课文,划准节奏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3、指名读,生共同评议,在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基础上读好节奏

4、师范读,生齐读,引导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重点指导:(1)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2)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反思二:为什么反复地读?学生在读熟文言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后面理解文言文做准备。毕竟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想理解内容较难,只有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读,加上老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锻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片段三:自由学文,自找学法

师:读了这篇文言文,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 生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为什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1:只要是伯牙心里想到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因为他俩是知音!师: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生2:我选这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2: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

生3: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3: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江河一样广阔!” 师:说得太好了,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通过看后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是啊,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5:读懂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 „„

师:大家可真会学习啊!同学们,难道钟子期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吗?还有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还有明月、青山、高兴、快乐、伤心、青草„„)师:是啊!伯牙的琴声何止高山,何止流水!(出示课前词语)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袅袅兮炊烟!”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反思三:此处是一个“自由”学习的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才会想法去理解它,这时又能锻炼学生自己寻找、掌握学习方法。尤其是后面的拓展练习,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当伯牙的琴声中有清风、芳草、炊烟、杨柳之时,钟子期是如何赞美的,由于有了课前对“清风徐徐、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等词语的积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容易,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分析研究】

教授本课时我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我设计了说话练习、拓展练习,还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但这一环节因停电而未能进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悟,要求读得充分,读出韵味,读中理解,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一点。课后经过专家的指导:画节奏这一环节的设计应调整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通过自己反复读,放手让学生自己感知;在让学生领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应先引导学生感受伯牙的伤心、痛苦,再去理解知音的难得,领悟“知音”两字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我将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习的真谛:学习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能感知、领悟。作为教师适时引导,及时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资料链接】

(1)古筝曲《高山流水》。

(2)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书中对这个故事的描述。

(3)伯牙在子期墓前,曾经写下的一首诗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 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

尺瑶琴为君死!2009、2010年黄石市教育学会教师下水作文比赛

一等奖作品---选登开发区教育报(发表类)

第四篇:《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

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而且都是描写什么的?齐读这些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说一个“江水滔滔”,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然后谈感受,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在这个好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伯牙绝弦

注意指导“弦”的读音,与学生交流伯牙资料。“弦”就是琴弦,“绝”就是断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

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继续自由练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词析句,研读文本,初悟绝弦 1.品“善”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伯牙和钟子期,师板书:(伯牙

子期)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抓住“善、鼓”理解。

2、品“志”“善哉”

(1)文中那句话具体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学生会读第2句话)(2)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看出伯牙善鼓琴?(伯牙志在高山,就能弹奏出高山;志在流水,就能弹奏出流水来)“志”怎么理解?(想)伯牙想到哪就能弹到哪,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善鼓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3)你是从哪看出子期善听的?(„„)哪个词说明山高?(峨峨兮)“兮”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高高啊,意思就是说山非常高,可以说是巍峨挺拔,你能不能通过读表现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中“善”怎么理解?(太好了、太妙了„„)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谁能把那种太好了、妙极了的赞美之情读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哪个词看出江河浩大无边?(洋洋兮)你能把江河的浩的无边读出来吗?【课件: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品“所念”“必得之”

(1)想象善鼓的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地方呢?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出示课件:[仿句练习]

(2)不管伯牙志在哪里,善听的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里明月他的所想,这就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所念

必得

这就是知音啊!板书:知音再想想,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这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知心人。板画心图案。

(3)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出示资料[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4)当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他心里会怎么想?(欣喜、喜极而泣、异常开心„„)带着你的感受读——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品“绝弦”,谢知音

(1)无奈世事难料,一年后,当伯牙千里迢迢去江边赴约,却只看到了子期冰冷的坟墓。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子期不幸去世并留下遗言,把墓修在江边好听朋友的琴声。一瞬间,多少企盼、多少喜悦,都化为无尽的悲伤之中。伯牙此时心情怎样?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齐读句子。如果你是伯牙,站在子期的墓前,你会对地下的子期说些什么呢?

(3)学生练笔,写下来。学生汇报,老师评价„„

5、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吗?板书:谢知音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酒逢知己千杯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也许我们没有伯牙子期这样的知音,但生活中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呢?

四、回味绝弦,试背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就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让我们再次伴着《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音乐,去体会这个故事,一齐试着背背课文。

教学反思:

审视自己《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有着点滴收获,也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学生不是初次见识文言文,五年级的时候就接触了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不是很陌生,但在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对于文言文的朗读问题,我考虑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通读是无法准确感受文言文朗读的音韵与节奏,为此通过课件把朗读节奏的划分展示出来。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可以说课件的运用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

课堂调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我的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上学生发言略显集中,关注了一部分学生,但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语言的精练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

在理解完课文后没有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第五篇:《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唐莉苹

教学目标:

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以读为主。设计了自由读、试有节奏的读师范读、小组读、齐读五个步骤,层层深入体现读的实效性。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

1、解说课题。

(1)“绝”是什么意思?(2)“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问题:你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他们的什么情况?(预设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预设学生画出的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4、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得出知音:出示课文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6、出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并理解。

(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通过学生熟读课文后,在从学生的感受设计

相应的、能够理解内容及课文所映射出的情感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句子来理解课文。同时,要学生能深一层的理解内容,适当的展开想象,展示相应的资料,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以读为主,适时进行引导,真正的体现文言文的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

(设计理念: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绝弦”有进一步的感受,感受知音。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读书,用心去体会知音。)

五、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教学实录(附ppt课件)

课前活动:

老师:同学们,老师很想了解大家。因此,我说人的姓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你们只需说知道或不知道就行了。周杰伦。

学生:知道。老师:成龙。学生:知道。老师:李宇春。学生:知道。老师:毛泽东。学生:知道。......一下问了七八个。学生都说知道。

老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偶像,老师也能说出来。说明我与大家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很大。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词语风暴游戏。游戏规则:看谁能又快又对的说出ABCC式的词语。

学生纷纷举手说:神采奕奕、大名鼎鼎、文质彬彬、仪表堂堂......(学生一下说了十多个)

老师: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能够多的。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出示ABCC式的词语)我们来看看。

学生饶有兴趣的小声读着,老师静静地等着。老师:你们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是什么方面的?

学生:风。学生:云。学生:杨柳。......学生说了一些景物。老师引导:同学们说的这些是属于什么? 有学生:景物。

老师:是呀!这些词语是描写景物的词。大家可以再看一遍。上课钟声响起。师生互相问候。

一、揭题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 这样两个人物(出示人物幻灯片):你们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他就是晋国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着俞伯牙和钟子期)。在一个上大夫和一个樵夫之间居然发生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出示课题(课件)

2、学生读课文题目。老师指正“绝”和“弦”的读音。学生再齐读课题。

老师过渡语:今天,我们将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老师: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吧。(学生自读)

老师指名读,指导“哉”和“兮”的读音。

2、老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还讲究节奏和韵味。借助屏幕上所给的提示(出示幻灯片),试着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吧!(学生试读)

3、老师:在听你们读,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下面老师读一读。(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老师过渡语: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先从文章的题目开始——伯牙绝弦,怎么解?

1、解说课题。

老师:“绝”是什么意思?

学生:断绝。(很多学生认同的点点头,并放下手。)老师引:试着把“断绝”放入“绝弦”中来理解试试。学生纷纷说着。有学生笑了:不通。

有学生开始举手,学生:砍断,绝弦就是砍断琴弦。还有学生说:割断,割断琴弦。

老师进一步引导: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也就是不再弹琴

了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著名的作家不再写文章了,叫封笔;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息影,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老师略微停顿,有学生说出绝交)——绝交,所以,不在弹琴了,叫(学生说出绝弦)——绝弦。

2、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老师:读了课文,我们不难知道故事中有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伯牙和钟子期。你了解了他们的什么情况? 学生:俞伯牙或弹琴,钟子期会听琴。

老师:相当接近。用课文的句子那句话能体现出你们刚刚说的意思呢?

学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老师出示句子)老师:自由读句子,根据注释再来说说意思。

学生各自在说,讨论着:“善”的理解,师生谈论着说: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很会欣赏。

老师出示幻灯片指名读材料。老师:秣,吃草,一般的马怎么吃草?

学生:低头食草。

老师:仰秣?指马怎样吃草?

学生:抬头吃草。我认为这里是说:伯牙弹琴时,连吃草的马都抬头倾听了。

老师:这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意思,相当好。老师:可见伯牙擅长什么?

学生:弹琴。

老师:伯牙善鼓琴,子期呢? 学生:钟子期善听

老师出示幻灯片(介绍资料),学生读。

老师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怎样读才能突出两个人的特点?(指名读,齐读)

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老师: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学生边读边动手画句子。

4、学生反馈:

学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学生听了发言后放下了举起的手。)

老师:英雄所见略同,这位同学把大家的心思给说出来,可见他的心与大家的心是一样的。他很棒。我们联系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各自小声的在说着。

片刻,老师: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浮现出怎样的泰山呢? 学生:巍峨高大。老师追问:从哪看出?学生:峨峨。老师:读句子,读出泰山的高耸。(指名读,学生读。)老师:你对“泰山”读得特别有味道,对“泰山”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1:巍峨高大的泰山。

学生2:壮观的泰山。学生3:登泰山而晓天下。

老师:这位同学了不得能知晓“登泰山而晓天下”。同学们,子期只用“峨峨”两字就表现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个“峨”就是高大,他却用了两个“峨”。

老师:你从子期的其他话上能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吗?

生:善哉!

师:用现在的话就是。生:好啊!

师:谁也能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的琴声?指名读。老师:“善”字的不同意思。“哉”是什么意思? 学生:相当于“啊”

师:为什么用两次语气词来说呢?(学生不语)平时我们只说:‘她唱得真好啊!’而这儿相当与用了两个“啊”。

学生有的在小声的说:是不是,为了赞美?(说明学生不确定)老师:有同学了不起,能类推了。这就是为了赞扬伯牙琴声的美。我们可以读出赞美的味道。(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意思。学生: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听后说:‘弹得太好了,我面前像屹立着一座巍峨的泰山。’

老师:小结学习的方法。从词中理解,从读中体会。读书就该如此吧。读好了这句话,我想下句话也就不难了。(课件出示:善哉,9 洋洋兮若江河!)怎样读这句话?什么样的江河?与刚才高山句有什么区别?带着我们的感受,再读这两句话吧。注意高山流水的不同啊!

学生读,反馈:

学生1:伯牙弹琴,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像有一条滔滔的江河从我身边流过。’(有学生仍着举手)

学生2: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我身边像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流过。’(学生举起的手陆续放下)

老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好,从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说就可以了。(此时有一位学生犹豫得举起手)

老师看看后问:这位同学,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学生:老师,这里的‘洋洋’我不懂。(有学生点头赞同。)老师:没关系,那位能说说:‘洋洋’的意思。

学生:这里是不是像‘峨峨’一样的来理解。说明水流很大。学生:是呀,水流很大,书上注释也是这样说的。

老师:是呀,我们在听课探讨,同时还要关注课文给出的信息。学生:可是,为啥不用‘我身边像有一条很大的江河流过。’ 学生:你怎么这么笨呀!(那位学生把头低下了)很大的江河流过又可以说奔腾不息和滔滔不绝。

老师:这位同学你能理解的很到位,是很不错。那位同学他可能一下没想起。你不能说他笨。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这样评价别人的,我们是同学,也是朋友,将来还有可能成为知音呢!我们要有包容心,要互相帮助。假如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别的同学也这样说我们,我 10 们心里是何感想?(这位学生一下脸红了,似乎不满、羞愧。)下去我们可以围绕“假如被别人看不起,我心何以堪”为题作一个主题班会。

老师:很大的江河没有奔腾不息或滔滔不绝具体生动,这里就可以说很大。要说奔腾不息或滔滔不绝更有‘洋洋’之意。

5、深入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老师拓展 :既然伯牙善鼓琴,他所弹的内容就肯定不止高山、流水。假如你是子期,我是伯牙。当伯牙鼓琴志在霞光(课件),子期透过琴声感受到霞光的灼灼了吗?子期会怎么赞叹?......师生:伯牙鼓琴,志在霞光,钟子期曰:‘善哉,灼灼兮若霞光。’(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老师:当伯牙鼓琴志在白雪时,钟子期曰 学生:善哉,皑皑兮若白雪。老师:志在杨柳,学生: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老师:志在明月......,子期又会怎么赞叹?请选择你喜欢的景物,用ABCC式词语再现当时的情景吧。(同桌试说)指名。

学生1: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学生2:钟子期曰:‘善哉,教教兮若明月。’ 学生3: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4::钟子期曰:‘善哉,教教兮若明月。’

引出知音,老师:说得太好了,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清

风也罢,开怀也罢,真无所谓,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用书中的话说。

学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第四句)老师:‘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 学生:念,思念。必得之,一定要得到。

学生:在这里,应该作心里所想来理解。不是得到,应该是一定知道。

老师: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中我们应把‘念’当做心里所想,必得之,一定知道。就是平时说的,你是我肚子里的虫子,我想什么你都知道。

学生点点头赞同道:呀!

老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学生说出后半句),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他们是——知音(学生一下就说出“知音”,老师板书)

老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他为什么偏偏是种子期为知音呢?

学生:钟子期十分懂俞伯牙的心思。教师补充资料(出示幻灯片)。学生默读。

老师: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赞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

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呢?

学生:知道我的人,非是钟子期不可。有学生说文言文:知吾者,子期也!

老师:是呀,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前4句,感受他们的快乐。(学生齐读前四句。)

6、理解并体会“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老师过渡语: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他们俩多想像高山流水一样永远相伴、永远相依,于是,他们约定来年再来相会。第二年中秋节,伯牙乘着一叶扁舟,如约而来。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不语。(幻灯片出示第5句,突然,断电。老师插话:子期死了,连我们的电都也伤心泪流,更何况是伯牙呢!就用读的方式来表现我们伤痛吧。)指名读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老师:自己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一下又进入了自己的思考中,陆续的有学生举手。)四人为一组的说一说。

指名说,学生: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自己的知音了,于是,就把琴弦割断并砸破琴,终身不再弹琴。

学生: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懂得自己的人。于是,就把琴砸了,终身不再弹琴。

老师:破琴绝弦,就是把琴砸烂,割断琴弦。也就是把琴一次的弄烂。目的就是再也不弹琴。

7、小结

老师:你们认为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学生: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

学生: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

老师:是呀,同学说的多好呀!俞伯牙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 最后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过度: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幻灯片出示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拓展短歌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同步指导》默读,谁觉得自己最能表达伯牙的心情?酝酿情绪,指名读。(学生读)(电又来,有老师帮助启动了电脑。)

老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伤齐读后一句。(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老师:然后伯牙摔碎了瑶琴。随着那声断弦,伯牙所弹奏的高山流水也成绝响。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山水之间多了一段关于知音的千古佳话。道是无琴却有情啊!这后人根据这一荡气回肠的故事,又编了一首同名的乐曲,(就连电也想让我们欣赏这首曲子。)请同学们欣赏这首乐曲,相信你会有新的感受。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再读一遍课文吧!

2、情感升华(课件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下课钟声响)

六、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教学效果

本班有学生29人,优等生占62%,潜能生占12%。采用来多读的方式,全班学生能通读课文,有很多的学生能读出节奏、停顿和情感,甚至会背诵。巧妙设计,问题对话,参照注释等的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伯牙绝弦》进行理解,92%的学生能准确的说文言文的意思。剩下的两三个也大略的说出来。用学文言文的方式“多读”来学习,从读中体会,用读来体现,学生能读出古文的味道。领悟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深友情——知音。同时,从课前到整堂课结束,班里的学生都沉浸在浓浓的情意中。

教学反思

上完《伯牙绝弦》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

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1、资料的适度引入,引领学生去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此窗口为契机,创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连的以外的内容,适时地引进推荐给学生,既扩大阅读的量,又能为深度理解文本服务。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前,我让学生用游戏的形式说一说ABCC式的词语,然后用幻灯片出示有关描写景物的ABCC式的词语,让学生吟读,在吟读中加深对这类词语的积累,以及为进一步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做准备。理解知音时出示的相应资料,让学生能够深刻的领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互为知音的情意。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短歌,让学生加深伯牙失去知音时心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孩子们的心便不会拘泥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拨开层层迷雾,让诗性的阳光洒进孩子的语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我们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2、用自己的情感引领学生的情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读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感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真情依依的体现。因此,整节课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渐入佳境。本篇课文是古文,小学生接触的古文并不多,古文是以读为主的,而教学中,我也深情的进行了范读,学生也试着深情的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面带笑容,特别伯牙遇知音时我更是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学生也是很激动。但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一下用很低沉的语调进行过渡语,学生一下又被我的情感带到了底谷,学生居然还带着伤感的语调读了这句话。最后在音乐伴奏下的朗读更是时教学达到了高潮。

3、注重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本节是一节公开课,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预设,以至于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严谨又不失活跃。预设了课前的游戏为课堂教学服务;预设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抓住课堂的生成,使课堂变得更精彩。在课堂中出现了很多次得超出预设,如,有位不会的学生说后遭到的别的学生的打击,我抓住文本对嘲笑的同学进行了引导,又说出了同学及朋友乃至知音而回到课堂。再如,停电和来电时的话语,使学生的心很快的能回归到文本,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问题,朗读时不够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像课前活动设计是否会让学生感觉疲惫。预设与生成处理是否恰当等。

下载教学案例《伯牙绝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伯牙绝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伯牙绝弦》教育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育教学案例 资中县吴仲良第五小学蒋桂兰(2010—20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通过联想和想......

    25课《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25《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新营小学 周少波 一、揭题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 这样两个人物(出示人物幻灯片):你们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11

    高山流水觅知音 古文魅力激真情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隔蒲潭镇深港小学:褚金芳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课文。文言文初次被编入小学教......

    伯牙绝弦(本站推荐)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范文合集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万盛经开区丛林学校赵小洪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