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8:1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

第一篇: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

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

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

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

**市工商局

我们**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全市157万人口中,农业人口123万,占总人数的79。近年来,在贯彻实施我市商标兴农战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工商部门的职能融

入到服务“三农”的大局之中,及时调整工商系统监管商标的工作思路,狠抓教育立足发展,积极引导服务发展,定向培育加快发展,红盾护农保障发展,将商标战略的发展空间不断向农业拓展,促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较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转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件,年产值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一、狠抓教育,强化职能转变立足发展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为使工商行政管理对商标的监管职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使全体干部职工对商标兴农战略的实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我们首先从思想和行动上狠抓了三个转变:

(一)强化教育,促进观念转变。以《商标法》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系列的专题学习,引导大家努力突破单纯执法监管的思维定式,把对商标的模糊认识转变到加快发展农产品注册商标的认识上来。

(二)整合机构,促进职能转变。在“小局大所”的框架内,成立综合执法巡查大队和10个执法中队,由过去对注册商标单一的管理型转变到融监管、执法、服务于一体的职能机构。

(三)完善机制,促进作风转变。制定并落实了以“一把手工作推进制”为核心的问责问效的实施措施,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对以农产品商标注册为核心的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工程全面负责、全程负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实行了促进和保障商标战略实施的工作机制,使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做到了单位有任务、个人有责任、工作有要求,彻底改变了少数人忙忙碌碌、其他人漠不关心的现象,在全系统形成了观念上转变、思想上统一、目标上明确、帮扶上尽力、服务上热情、行动上一致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机制,为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工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积极与农业、技监等有关部门沟通、召开协调会议建立联系制度等,为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积极引导,围绕商标兴农服务发展

针对我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商标注册率较低的现状,在实施商标兴农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宣传上抓起,在调研上深入,在帮扶上用力,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增强对涉农产品的商标意识。

(一)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商标注册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广泛性、法规培训的针对性和专题讲座的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加深对商标兴农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商标法规宣传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宣传活动,广造舆论,营造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叫响一个口号,即:注册一个商标、创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产品只有有了商标才能有市场,只有有了市场才能发展,能发展才能发财,“好酒”才能变成现实的财富。

(二)组织专题调研,确立年度工作目标。为使商标兴农的发展战略全面铺开取得成效,党组成员分片包干,各带一组,深入乡镇,开展调研,要求做到“三摸清、两制定”,即:摸清当地的地产品优势、摸清商标注册的底数、摸清农民的要求;制定当地的商标注册计划、制定开展服务的具体措施。通过调研,确定了规模连片的**、**两镇的土豆、地方特色的**梨、**松花蛋、**的山楂及**养殖的狐狸、**养殖的白毛兔、**湿地旅游等七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涉农商标发展规划,为农产品商标的培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三)开展帮扶活动,提升商标注册总量。为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的普及力度,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百家帮扶”活动,即每个乡镇工商所至少确定10家农副产品种养加专业户,帮助其建立“以品牌促发展”的良好经营模式。广大干部职工进农家、下企业、跑田头、蹲鱼塘,与农民兄弟促膝共商商标取名、图案构思、申请注册到实际使用,全方位、全过程地给予系统指导和帮助。**工商所积极引导辖区新品种土豆种植业户申请注册了“***”马铃薯商标,注册在第31类,使用在干鲜蔬菜类商品内,获得了“绿色食品”证明商标标志的许可使用,不仅使马铃薯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运销国内外市场,而且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1.2元左右猛增到3.6元左右,而且带动了**、**、**等周边乡镇土豆种植的规模发展。在一次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座谈会上,“***”商贸有限公司经理***感慨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越来越成为品牌富

农的通行证,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三、定向培育,提升品牌效应加快发展

为打造品牌农业,以品牌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正确树立商标兴农意识的同时,我们还择选一些市场销路好,发展后劲强的商标,引入帮扶计划,进行定向培育,鼓励其积极争创知名商标、著名商标乃至国家驰名商标。**“**”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市集种畜禽、肉类、蛋类、非活水产品、饲料、蔬菜、面食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使该公司走上“争创名牌、做大做强、牵手农民、对接世界”的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把该公司作为帮扶重点,组织专门力量,并在企业设立常驻办公室,积极指导他们始终把坚持加强“**”品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商标意识,健全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起了科学规范的商标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指导企业成立了“**”品牌创新开发小组,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开拓市场步伐,推动“**”产品加快占领市场的制高点的发展步伐,促使“**”品牌的系列肉食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并远销日本、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肉食系列产品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品牌。

为发挥企业品牌的带动效应,我局及时出台了转变职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优惠扶持措施,帮助“**”集团发挥品牌的带动效应,组织引导广大农民和其他经济组织与“**”公司联合协作,开展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走“公司+标准化养殖场”的经营发展模式。去年以来,通过这一模式融资7000万元,建设标准化养鱼、养鸡、养兔等养殖场126处。经过一年多的滚动发展,我市肉食鸡、禽蛋类、湖区养鱼标准化养殖基地规模档次不断提高,成为全省最大的标准化农产品养殖基地,年饲养鸡、鱼、禽类商品达9000余吨,2004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全国农产品出口标准化示范区。

四、红盾护农,发挥职能优势保障发展

为把商标兴农发展战略纳入到规模有序的发展轨道,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作用,把日常监管和专项执法结合起来,建立起了法定持续、规范科学的长效监管机制。

(一)抓重点,保护知名品牌,力促健康发展。我市“**”面粉有限公司是一家面粉加工企业,连续两届获得“**著名商标”称号。在与农户签约、履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以信用赢得客户,以诚信打造品牌,始终保持了良好的企业信誉。“***”马铃薯、***蔬菜、**毛芋头等一系列农产品自注册商标以来,经济效益连连攀升。为防止侵权仿冒行为的发生,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这些商标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不定期地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商标工作,规范农产品商标的使用行为,克服“重注册轻使用、重创牌轻保护”的现象,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抓突击,开展专项治理,力促规范发展。把商标的监管工作同市场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执法活动结合起来,每一次专项治理、每一次执法巡查都把商标监管作为重点,严查严防各类侵权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努力维护企业的品牌效益,积极创设规范发展的市场环境。2005年,全市共查处仿冒“**”牌面粉案件15起,仿冒“***”马铃薯案件31起。与此同时,坚持打护并举,多管齐下,花大气力做好护牌维权工作,利用12315指挥中心平台,开辟商标维权绿色通道,确保商标侵权投诉有门,维权有路。

(三)抓长效,实行标本兼治,力促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了农产品商标“经济户口”,分门别类地确定了定向培育和重点帮扶的农产品商标种类;二是逐步建立起了信用监管制度,将商标管理融入到了企业A、B、C、D信用体系建设,对不同信用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服务措施;三是建立起进场商品商标备案制度,推动商标监管关口前移,将侵权商品拒于卖场之外;同时,通过商标印制报备制度的建立实施,抓好源头防范,要求商标印制企业每月报备商标印制统计材料,并定期检查企业印制档案和商标标识出入库台帐,有效地减少了印制环节的商标侵权行为。

商标兴农战略的实施和开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红盾护农行动”的内涵和外延,加大了服务力度,增强了服务效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距离上级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加快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发展步伐,为新农村建设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00六年八月

第二篇: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

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

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

**市工商局我们**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全市157万人口中,农业人口123万,占总人数的79。近年来,在贯彻实施我市商标兴农战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工商部门的职能融入到服务“三农”的大局之中,及时调整工商系统监管商标的工作思路,狠抓教育立足发展,积极引导

服务发展,定向培育加快发展,红盾护农保障发展,将商标战略的发展空间不断向农业拓展,促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较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转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件,年产值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一、狠抓教育,强化职能转变立足发展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为使工商行政管理对商标的监管职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使全体干部职工对商标兴农战略的实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我们首先从思想和行动上狠抓了三个转变:

(一)强化教育,促进观念转变。以《商标法》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系列的专题学习,引导大家努力突破单纯执法监管的思维定式,把对商标的模糊认识转变到加快发展农产品注册商标的认识上来。

(二)整合机构,促进职能转变。在“小局大所”的框架内,成立综合执法巡查大队和10个执法中队,由过去对注册商标单一的管理型转变到融监管、执法、服务于一体的职能机构。

(三)完善机制,促进作风转变。制定并落实了以“一把手工作推进制”为核心的问责问效的实施措施,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对以农产品商标注册为核心的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工程全面负责、全程负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实行了促进和保障商标战略实施的工作机制,使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做到了单位有任务、个人有责任、工作有要求,彻底改变了少数人忙忙碌碌、其他人漠不关心的现象,在全系统形成了观念上转变、思想上统一、目标上明确、帮扶上尽力、服务上热情、行动上一致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机制,为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工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积极与农业、技监等有关部门沟通、召开协调会议建立联系制度等,为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积极引导,围绕商标兴农服务发展

针对我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商标注册率较低的现状,在实施商标兴农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宣传上抓起,在调研上深入,在帮扶上用力,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增强对涉农产品的商标意识。

(一)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商标注册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广泛性、法规培训的针对性和专题讲座的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加深对商标兴农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商标法规宣传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宣传活动,广造舆论,营造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叫响一个口号,即:注册一个商标、创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产品只有有了商标才能有市场,只有有了市场才能发展,能发展才能发财,“好酒”才能变成现实的财富。

(二)组织专题调研,确立工作目标。为使商标兴农的发展战略全面铺开取得成效,党组成员分片包干,各带一组,深入乡镇,开展调研,要求做到“三摸清、两制定”,即:摸清当地的地产品优势、摸清商标注册的底数、摸清农民的要求;制定当地的商标注册计划、制定开展服务的具体措施。通过调研,确定了规模连片的**、**两镇的土豆、地方特色的**梨、**松花蛋、**的山楂及**养殖的狐狸、**养殖的白毛兔、**湿地旅游等七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涉农商标发展规划,为农产品商标的培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三)开展帮扶活动,提升商标注册总量。为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的普及力度,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百家帮扶”活动,即每个乡镇工商所至少确定10家农副产品种养加专业户,帮助其建立“以品牌促发展”的良好经营模式。广大干部职工进农家、下企业、跑田头、蹲鱼塘,与农民兄弟促膝共商商标取名、图案构思、申请注册到实际使用,全方位、全过程地给予系统指导和帮助。**工商所积极引导辖区新品种土豆种植业户申请注册了“***”马铃薯商标,注册在第31类,使用在干鲜蔬菜类商品内,获得了“绿色食品”证明商标标志的许可使用,不仅使马铃薯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运销国内外市场,而且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1.2元左右猛增到3.6元左右,而且带动了**、**、**等周边乡镇土豆种植的规模发展。在一次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座谈会上,“***”商贸有限公司经理***感慨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越来越成为品牌富农的通行证,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三、定向培育,提升品牌效应加快发展

为打造品牌

第三篇:渭南市关于加快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的若干意见

渭南市关于加快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0)8号),加快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我市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渭南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商标品牌战略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原则,大力培育高知名度商标群体,加快建立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商标注册体系,面向市场、运行高效的商标运用体系,制度健全、执法有力的商标保护体系,科学规范、协调有序的商标管理体系,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商标服务体系,促进渭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商标品牌战略目标

到2015年底,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商标注册、管理、运用和保护制度完善、效能领先的商标战略实施先进城市。具体目标是:

(一)注册商标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形成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商标群体。到2015年底,全市商标注册年均申请量130件以上,注册商标总数超过2100件,其中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数不少于200件、服务业注册商标数不少于150件;境外注册商标总数超过20件;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有新的突破。到2015年底,新增行政认定驰名商标3件,驰名商标累计超过4件(含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新增陕西省著名商标50件,累计超过130 件;认定渭南市著名商标100件,累计超过200 件。

(二)商标战略运用效果明显。企业管理和运用商标的能力明显增强。对维护商标权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运用商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培育、发展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驰名、著名商标。

(三)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业集群品牌基地。企业国内和国际商标注册数量稳步增长。国内注册商标总量与我市总体经济规模相适应;国际注册商标数量与我市的对外贸易地位相适应,拥有自主商标的出口产品和服务所占对外贸易份额大幅提升。

(四)全社会商标意识普遍提高。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逐步形成。市场主体商标意识明显强化,尊重和保护商标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健康消费理念进一步增强。商标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商标侵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商标品牌战略任务

(一)深入开展商标知识宣传工作。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将商标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宣传纳入普法、科普宣传计划,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络、专家讲座等多种媒介和形式,大力宣传商标知识,宣传实施商标战略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努力增强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商标意识,积极营造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商标战略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积极推进商标注册工作。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整合产业资源优势,采取行政指导和政策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各类商标注册。凡是有市场前景可以注册而未注册的商标(包括产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工商部门要积极引导、督促和帮助企业做好商标注册工作;对有一定知名度的老牌子、老字号的产品与服务,要支持其尽快申请商标注册;着重推进特色农产品商标建设。引导、扶持农产品生产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使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对具有原产地特征的农副产品,指导有关农产品行业协会申请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培育一批品牌涉农企业和品牌农产品基地,走“商标支农、商标兴农、商标富农”之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着力提升商标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商标宣传工作体系。市、县两级新闻媒体要集中进行群体性、专题特色广告宣传,通过强化商标文化形象的策划与传播,提升企业商标的知名度;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提升企业信用自律水平和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增强和维护企业商标的市场美誉度。

(四)充分发挥企业在商标战略实施中的主体作用。工商部门要着力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自主品牌意识,积极推进商标、字号一体化战略。工业企业要以商标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培育自主品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要积极申请产品和地理标志注册,农业休闲观光企业要积极申请服务商标注册,大力推行“公司+商标(地理标志)+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服务业企业和传统老字号企业要积极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加快推进集团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建设。

(五)加强对商标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利用。由工商部门牵头进行商标价值评估试点和推广,促进企业商标价值的开发利用。各有关部门及各类市场主体要强化对商标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具有重要价值商标的企业并购、改制、合资等活动,要实施商标无形资产评估,避免商标无形资产流失。支持企业以商标为纽带,通过投资入股、许可使用(如授权贴牌、品牌连锁)、质押融资等方式,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抓好闲置商标资源的盘活利用,建立互联网商标交易平台,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闲置商标向省内外企业的转让和使用,将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的物质财富,提高注册商标资源的利用率。

(六)全面加强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健全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机制,完善举报制度,简化举报程序,方便商标权利人投诉。加大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商标行政执法与商标司法保护相结合的维权打假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区域内外打假维权机制。区域内定期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对商标侵权案件高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开展集中整治,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以及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加大曝光和惩处力度,涉嫌犯罪的司法机关要及时处理。对于发生在区域外的商标侵权行为,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网上跟踪、异地查询、异地取证等域外维权机制,竭力为本市企业减轻和挽回经济损失,维护商标专用权。

四、商标品牌战略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深入做好商标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分类指导、资源整合、舆论宣传、效能监督、考核奖励等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要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商标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商标品牌发展目标考核机制。将商标品牌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将申请注册商标及申报认定中国驰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渭南市著名商标工作作为对各部门经济工作的考核重点,加强跟踪督促,落实奖惩制度。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相关优惠政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力构建争创品牌、保护品牌、服务品牌的支持保障体系,为驰、著名商标企业创造一个健康有序、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有关扶持政策

设立渭南市商标品牌发展专项基金。市财政每年列支一定资金,对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突出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奖励。

(一)积极扶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种植养殖专业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申请农产品商标的,在申请办理商标注册手续后,由企业所属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汇总上报,县级财政应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商标代理机构,加大对涉农商标的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册代理费用,减轻涉农企业商标注册成本。

(二)对驰名、著名商标进行奖励。从2011年起,凡新创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一次性奖励30万元;凡新创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凡新创为渭南市著名商标的企业,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奖励,具体奖励数额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对驰、著名商标企业的奖励统一由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年情况,汇总上报市、县两级政府统一拨付兑现。

(三)对获得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技术改造、融资贷款、重点物资运输、用电、技改贷款等方面要给予优先安排。

(四)对商标发展成绩突出的企业,优先推荐参加省优秀企业评选,并推荐其经营者参加省优秀企业家和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评选。

渭南市驰著名商标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实施全市商标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商标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驰名商标是指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的商标;

陕西省著名商标是指由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的商标;

渭南市著名商标是指由渭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的商标;

第三条 奖励标准:

(一)从2011年起,对首次新创中国驰名商标的商标所有人,一次性给予每件商标30万元的奖励;

(二)对首次新创陕西省著名商标的商标所有人,一次性给予每件商标10万元的奖励;

第四条 奖励办法:

(一)对有效期满后,延续认定的驰著名商标,不再奖励;

(二)在同一获得驰著名商标的,按照最高级别奖励;

(三)对首次新创渭南市著名商标的商标所有人,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具体数额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

(四)渭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所有人名单进行核定,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报市政府备案,进行表彰奖励。

第五条 市财政每年按照市政府奖励名单核审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将奖励金直接拨入商标所有人的账户;

第六条 获得奖励的驰著名商标所有人要珍惜荣誉,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奖励资金应当用于商标广告宣传和品牌市场开拓。

第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2月1日实施,有效期5年。

第四篇:陕西地域经济扬鞭奋蹄 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陕西地域经济扬鞭奋蹄 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陕西省统计局 2009-12-21 10:15:47自2004年以来,陕西省开展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监测排序。从2006年开始,依据各县域综合名次进位情况,每年评选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10县(市),给予表彰奖励,目前已有近30个县获奖。本文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的部分县发展方向、产业定位、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剖析,以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陕西省各县(市)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实施“兴工强农富县,促旅活商开源,统筹全面发展”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全省县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进入了全面提速、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8年,83个县(市)生产总值达到3506.68亿元,比2004年增加2316亿元,是2004年的2.95倍,县域GDP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41.4%提上到2008年的51.2%。财政总收入由113.22亿元增加到405亿元。2008年,GDP过百亿的县有5个,过50亿元的23个,而2004年50亿元以上的县只有2个。这些主要指标的数据变化充分说明陕西省实施县域经济考核以来,全省县域经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下发生了巨大变化。

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的目的在于加压鼓劲,从主观上增强各县域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鼓励各县(市)找准位置,正视差距,加快发展,竞相发展。从近年全省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结果看,自2006年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以来,各县(市)加快发展的赶超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项指标稳步提高,先后有27个县(市)荣获“争先进位”奖,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8年,荣获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10县分别为:宜川、清涧、永寿、富县、横山、子洲、洛南、麟游、陇县和平利县。其中永寿、横山和子洲县曾两次获得进位奖。以上多是全省贫困程度较深、人口较少、经济总量偏低、资源优势不突出,远离中心城市,经济基础较为落后的县,这些县通过自身努力,采取得力措施,实现了超越发展的目标。

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地经济出现下滑,陕西省经济也受到较大影响,作为区域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为应对危机,全省各县(市)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政策,回避或降低了风险,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通过调研发现,取得发展的进位县,都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是合理定位,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强力打造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特色经济,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准确定位,扬鞭奋蹄,努力加快发展速度

县域经济监测评价排序为全省各县确定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坐标值,通过各县域间的横向分析研究,寻找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追赶的方向和目标。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竞争局面,大大激发了各县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各县域积极实施科学发展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优势,及时调整策略,重新市场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抓住主导产业,加强集聚效应。发展较快的县(市)的经验是把培育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竞争优势,使县域经济形成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带三产的发展格局;注重培育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优势资源向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集中,引导关联产业、项目与龙头链接,加强了经济实体间的配合和协作。如清涧县围绕“红枣产业强县、粉条生产大县、石材加工名县”三大目标,全力打造以红枣为主体、粉条和石材加工为补充的主导产业格局,使主导产业由“农业形态”向“工业形态”转变,大大加快了全县的工业化进程,积极构建新型经济框架,为资源匮乏县发展现代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产业化发展之路,2008年全县GDP增长速度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横山县以工业为主导产业,2008年工业占GDP比重达76.1%,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工业优势显著提升,增势强劲。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立足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延长20万吨醋酸项目中央控制室等主体工程完工;华电榆横电厂施工和基础浇注完成70%;榆天化140万吨甲醇项目主要设备已定货。签订了内蒙博源300万吨联碱、魏墙井田开发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横山北京招商项目推介会,达成合作协议6个,引进资金24.9亿元。二是切实抓好煤、油两大产业开发。2008年生产原煤650万吨,增长73.2%,生产原油14.3万吨,增长12%。强化现有煤矿技术改造和安全管理,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就地转化,进一步完善火工品与煤炭计量挂钩考核办法,启动建设煤炭坑口计量监控系统。

其次,坚持项目推动,强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工业化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近几年来,各县通过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出台良好的政策,提供优质的服务,大力吸引内外资,工业和产业项目投资大幅度增加,在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上都走出了一条适宜各地发展的新路子。如富县2008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4个,完成投资7.7亿元。项目争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华能延安电厂项目前期建设已经开启,150万吨甲醇项目落实到位,抢抓中央新增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申报的7个项目被列入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的投资计划,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永寿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设了占地3795亩的工业园区,吸引了雨润集团、健康蜂业、上海大众汽车经销维修站等企业入驻,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2008年工业总产值增

长40.2%,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再从凤县发展特点看,工业占到凤县经济总量的73%,2008年,凤县安排了150个重点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2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工业的快速增长,对凤县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工业成为拉动凤县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直接的动力。县域经济监测考评资料表明,全省“十强县”的竞争说到底是工业经济的竞争、财力的竞争,更是项目带动的较量,没有大的投资和新的生产能力形成,就难以实现量的扩张,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就缺乏后劲和强势支撑。子洲县的工业一直落后于农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立足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扶持低税收、高就业、社会效益较好、对百姓有利的加工带动型工业项目和实施高税收、致富快、增加财政收入的工业项目以及引进占地少、用水少、尽可能无污染的环保项目,使得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翻番。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从2005年以来,县上扭转了“资源小县开发无利”的认识,加大勘探和开采力度,并通过反复与长庆石油集团协商,获准开采石油、天然气。到目前,全县产油井达到600多口,气井70多口,年产原油稳定在4万吨,每年可给财政创收4000多万元,县财政因此一举翻身。

(二)找准支点,发挥优势,壮大县域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是典型的特色经济,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按照“一县一业”整体思路,找准产业特色,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才能发挥优势,加快发展。陕西省县域经济除部分资源县外,主要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农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一是靠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保障农产品销售市场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靠基地建设为推动,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基地建设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市场营销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等途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如洛南县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以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重点龙头企业作支撑,完成了百万头生猪加工项目,飞鹏核桃深加工等项目,亿农药业生产线也完成投产。陇县以推进“一村一品”为抓手,特色产业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奶畜生产狠抓品种改良和规模养殖,免费提供高产奶牛冻精细管6.5万枚,纯种奶牛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建成了3个标准化奶站小区,累计达到44个。积极应对三鹿奶粉事件,强化乳品质量监管,取缔散奶收购点67个,全面实现了现场挤奶,促进了奶畜产业健康发展,畜牧业实现产值7.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8%。烤烟生产突出设施建设,投资5779万元,新建了一批陂塘、管网等配套设施,建成了火烧寨集约化育苗中心,烟叶生产水平显著提高,6.36万亩优质烤烟实现产值7905万元,税金1739万元,同比增长73.6%。果业生产以核桃、苹果为重点,狠抓了规模栽植和低产园改造,建成千亩优质核桃示范园3个,新栽优质核桃1.5万亩、苹果1.1万亩,改造核桃低产园3万亩,核桃产量达到5500吨,外购加工1800吨,实现收入6600万元,成为毗邻地区最大的核桃集散地。平利县通过实施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稳步扩张基地规模,茶饮产业实现新突破,产量、产值大幅提高。2008年绿茶和绞股蓝产量达到3300吨,产值突破3亿元,农民人均务茶收入1500元。畜牧产业突出正大模式、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工作重点,畜牧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8年畜牧业实现产值2.8亿元,农民收益明显提高。永寿县建成“一

村一品”示范村17个,推进村160个,中药材、手织土布、工艺刺绣、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累计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

(三)城乡统筹,改善民生,加快城镇化建设。

近几年,陕西省各县(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把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予以加强,实现公路村村通,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加大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河道整治力度,依托市镇建设,优化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如平利县城镇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县政府以改善城区面貌为抓手,修建了城区主干道景观绿化工程和排污管网,“一河两岸”城市景观面貌焕然一新,县城形象品味显著提升,人口聚集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城镇化率达到24.3%,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加快了“三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90%的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洛南县紧抓扩大内需机遇,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城镇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投资9756万元,建成了仓颉大道步行街、馒头山市民健身乐园、东城大道、东西城区堤路等10多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了城区天然气、廉租房等工程。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县政府投入引导资金300余万元,使小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富县公开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承诺实施“城区八项市政工程”和“农村十件民生实事”,完成49个村的自来水龙头入户工程,解决了村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自来水入户达87%。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96.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日益扩大,全县纳入农村低保3630户、城镇低保2489户,发放低保金355.5万元。完成农民安居工程205间房屋,为633户保障户发放租金补贴74.2万元,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三、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建议

近年来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历程表明,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建立县域经济协调机制,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和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一元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县(市)政府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打破县域行政和乡镇区划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协作和技术合作,因地制宜扶持特色产业,鼓励基础较好的乡镇对口支援,帮扶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国内外环境的新变换、经济运行的新情况、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尤其关注宏观调控重点变化、货币政策变化、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等,及时向企业通报经济信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规模、加快技术进步、加强新产品研发、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二)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的体现为项目的竞争,拥有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各级政府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在项目建设上,应注重营造县域经济优势,把培育大集团、大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要加强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要靠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先导,选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层次盲目重复建设。

(三)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县域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发展促进支柱产业的形成。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和产业配套型企业。通过发展县域工业,带动县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建筑业等各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近几年,各地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今后发展趋势看,县域工业的发展要在“特”字上做文章。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和特色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特色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特色工业产业,实现生产经营产业化,经营产业特色化,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缓慢等瓶颈问题,努力在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上实现突破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本地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培育新的亮点,使主导产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上特色。着力推进一村一品,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向多村多品、一乡一业发展,全面提升一村一品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积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向工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县域经济的基本任务。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各县(市)要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开发建设,壮大经济基础。降低农民进城门槛,鼓励有资金、有技术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大力发展餐饮、商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多渠道引导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要以县城和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为重点,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加快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及特色的中心城镇,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镇集聚和重组,要把发展城镇与发展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服务业等有机结合起来,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

当前,区域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抢占先机,赢得发展,必须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发展之路,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环境承受能力等,因地制宜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总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采取措施,不断发展和壮大陕西省的县域经济,不断推进全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县人民银行工作思路-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支持经济加快发展

县人民银行工作思路--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支持经济加快发展

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XX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将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年金融工作的实施意见》,立足新起点、顺应“新常态”、谋划新举措,积极支持全县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是扩增有效信贷投放。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适时适度掌握信贷投放节奏,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求,力争全年新增信贷融资4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辖内法人金融机构争取合意贷款规划不低于18亿元,争取再贷款4亿元。引导推动金融机构争取总行和省行直贷,扩大系统内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异地系统内机构合作等同业合作模式,推动表外融资增长。

二是推动信贷结构调整。

按照全县“企业质效提升年”、“招商突破年”、“载体建设年”部署要求,积极支持重点培植企业、农业“五县同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园区建设和“一港三中心”建设。通过发布窗口指导文件、召开金融联席会等途径,推动信贷投放向沿海开发、中小微企业、“三农”、全民创业、科技创新和民生工程等领域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新能源产业、生物技术产业、高端设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服务推动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为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融资解困。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启动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更多用于当地贷款的评价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金融支持力度。按季监测评估农业银行XX支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进展和成效,争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优惠,增强涉农信贷投放能力。

二、加大金融维稳力度

一是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金融支持盐城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金融生态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行长工程。参照《江苏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结合XX实际,按季开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推动金融法制环境改善,开展金融债权积案集中执行、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切实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和金融案件标的额兑现率。建立金融司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通报金融债权案件审理、执行情况,制订落实司法救济措施。按照合作转化一批、招商重组一批、申请核销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化解力度。

二是提升金融风险监测水平。

结合县域实际,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对辖区金融风险的分析研判,准确把握风险传导渗透扩散的规律。立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实时监测苗头性、趋势性风险动向,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调控、非法集资等重大问题对辖区金融稳定的影响。实时监测辖区重点企业的资金链、担保链状况。做好对高危机构和高风险领域的动态监测和预判,使金融风险监测关口前移、触角前伸。

三是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加强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例会交流和信息共享制度。建立覆盖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的金融稳定工作信息员制度,密切与各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主体的日常联系。推动地方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对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网格化”监管责任,重点打击各类涉众涉稳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净化金融发展环境。借助“金融稳定送下乡”、《鹤乡大讲堂》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做实做深金融投资者教育工作。

三、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一是改进征信管理服务水平。

多渠道、多方式整合农村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涉农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实现信息的持续更新。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区)”评定工作,建立符合农村经济特点、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农村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涉农经营主体+征信+信贷”的业务运作模式。推动XX农商行开展代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工作,方便社会公众就近获得查询服务。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促进征信文化的传播,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氛围。

二是改进国库会计服务水平。

本着“安全第一、兼顾效率”的原则,完善国库会计管理制度,加快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建设。加强国债管理,推动国债服务城乡一体化,推动辖内商业银行国债约定转存业务在量上有较大突破。提升支付清算服务与管理水平,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构建安全便捷的农村支付渠道。发挥人民银行集中代收付系统7×24小时服务的优势,全面推广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方式。

三是改进外汇金融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五个转变”,努力促进我县涉外经济健康发展。继续实行货物贸易风险提示制度,加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非现场核查力度,主动发现异常资金流动线索,加强对银行各类外汇产品的监测。依托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主动探索资本项目主体监管的业务流程。督促外汇指定银行严格执行资本金结汇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建立完善国际收支申报质量季度考评机制,切实做好“国际收支申报质量年”各项工作。

四是改进货币金银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着力营造“存钱放心、取钱安心、兑换顺心”的良好人民币流通环境。加快推动自助服务机具功能升级,加强人民币流通监测工作。完善小面额现金供应长效机制,满足社会对不同券别的需求。加强对金融机构柜面支付现金全额清分管理,加大残损币序时回收进度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反假货币联席会议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作用,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宣传区域,打造反假货币宣传特色品牌。

下载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快农产品商标发展步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