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农业为基础以协会为依托全面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范文)
以农业为基础以协会为依托全面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以农业为基础协会为依托
全力加快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李国林
元谋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制糖和造纸等一批国有企业在国家贴本,企业亏损,工人下岗的情况下相继破产后,工业经济跌入低谷,县域经济由于缺少工业经济的强劲支撑,发展严重不足,经济总量偏小,致使我县长期处于弱势经济群体县的行列。
面对下岗工人增加、农民收入下降、财政增长乏力,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的严峻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县委政府以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资源优势,以建设绿色元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把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加工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目标定位,运用创新的手段,闯出了一条以“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机制,不但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开展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而且把发展企业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围绕农业和农民办企业,一大批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冷藏保鲜、包装储运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快了我县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年,全县协会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家,营业收入达万元;带动农民万多户,户均增收元;带动农民生产种植万亩。乡镇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年增长;现价工业产值万元,比年增长;占全县工业总产值万元的;实现现价增加值万元,比年增长,占全县万元的;实缴税金万元,比年增,占全县财政总收入万元的。××年我县乡镇企业非公经济荣获全州综合指标考核一等奖。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协会为基础,积极扶持发展协会型加工企业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具有连接千家万户,实现生产加工与市场对接的优势。我们在认真总结几十年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以能人为骨干,创新出以“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为组织模式、“好品种+订单”为经营模式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路子,从而把农民生产、企业加工、公司销售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了生产加工利益双赢。协会的特点是以懂生产、会经营的农村能人为核心,群众平等自愿参与的自我服务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是联结群众组织生产,把群众互相教、互相感染、提供服务的作用发挥出来。但有先天的不足,就是不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运作。公司是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经济实体。我们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帮助协会依法组建相应的公司,以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代表协会开展对外经营与合作,解决了协会无法解决的法人地位、融资签约、产品质量申报认证等现实问题。协会通过公司,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市场紧密衔接,引导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沟通融资渠道,理顺与其它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经营合作关系,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地成为组织生产、服务农户、连接市场的龙头。经纪人作为协会与公司之间的核心人物,就协会而言是组织领导者,就公司而言是法人代表、管理者,协会和公司通过经纪人,使群众的生产、加工与市场实现顺利对接。
为加快协会型企业的发展进程,我们除在全县积极引导推广“三位一体”模式外,还确定户重点扶持的经纪人,实行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经纪人制度,从政策、资金、科技服务上重点给予支持,促使他们依托协会组建公司,发展加工企业,同时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科技水平、有市场前景和对群众生产有较大牵动能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如:中山果业协会,以果润园艺科技发展公司为经营实体,以协会会员和公司基地生产的产品打造出了绿色无公害品牌,加工、包装后进行网上销售,使会员农户稳定增收,企业利润有效增加。再如元谋县龙眼葡萄产业科技协会,以金珠有限责任公司为市场开拓的龙头,年加工销售农产品的产值达余万元;为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金珠公司与昆明晨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兴建净菜加工项目,每年向晨农公司提供一万吨的净菜产品,今年十一月可建成投产,预计年利润可达万元。目前,全县象以上的协会型企业已发展到家。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引导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按照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定位,我们在实施国退民进战略,不断给私营工业企业腾空间,采用破产、兼并等手段,对机制僵化、包袱沉重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革改制,盘活国有资产的同时,以优惠的政策措施、深入细致的服务招商引资,支持重组、创建的非公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并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发展农村专业生产协会,以协会组织千家万户的生产解决企业
原料供应的问题,使企业与协会形成了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保证农民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才能确保协会和企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如:收购原破产国有企业苴林糖厂而创办的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食用酒精一万吨,农民每年可获得原料销售收入多万元,已成为带动万亩薯类生产种植的加工型龙头企业,除县内创办专业
协会为其组织生产加工原料外,还影响带动了周边县的农村群众为企业提供生产加工原料。投产两年来,实缴税金万元。目前,龙川江化工公司正在筹建一万吨二氧化碳回收、五万吨有机复合肥生产项目,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此外,我县与北京汇源果汁集团合作的蔬菜精深加工项目已进入了实质性工作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县绿色果疏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三、鼓励支持优秀创业能人,投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想方设法引导县域内的个体私营企业和各种经济实体,在有了基本原始积累后,放眼国际国内市场,从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把资金投入绿色食品加工业,实现“二次创业”。我们采取工商、税收等政策倾斜,降低门槛,运用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投资项目扶持,筹集财政贴息资金支持等方式,以及在户口迁移、子女就学方面的优先照顾,激发了一批非公经济创业能人,他们选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项目,毫不犹豫地把原始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发展中,促进了加工企业总量的增加,带动了农民快速增收。浙江黄岩县人辛学镇,××年只身到我县租种农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哈密瓜、精品小西瓜,赚到钱后,在优惠的政策和开放的环境感召下,他带头创办了精品瓜开发协会,已在四个乡镇发展农户会员余户,种植精品瓜多亩,露地栽培亩产值达元,大棚种植亩产值余元,协会创办的顶瓜瓜公司年利润实现万元。由创业能人兴办的利民脱水蔬菜有限公司、欣欣绿色食品有些公司和林峰绿色食品有些公司,按“三位一体”的机制组织了协会,建立了稳定的公司发展的原料基地,带动群众开发种植小香葱,脱水加工的产品主要销往德国、荷兰、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年创汇万美元。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在推动协会和企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以积极扶持,周到服务为原则,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为提高企业经纪人开展培训服务。县委政府每年都要举办一期非公经济创业能人培训班,请专家学者为他们讲授政策、法律、金融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每月的日,是协会会长、企业经理和经纪人的信息交换、发展情况交流日,县委政府的分管领导积极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协调改进,县委政府有关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都邀请他们参加。此外,我们还组织有典型、有代表性的企业协会负责人到山东、广东、深琛、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有位经理会长还组织到日本、泰国学习考察。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求职能部门积极为企业和协会提供窗口服务。帮助理顺管理机制,提供信息,积极为企业办理项目申报和产品认证。在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已有个企业的个产品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认证。三是千方百计为协会开拓国内外市场。去年,我们与省外经贸厅联系协作,在他们的支持下,在昆明为我县协会型企业的反季蔬菜产品专门举行一个推介会,五国驻昆领事及国内外余名客商参加推介会,使出口蔬菜品种销量大幅上升。此外,我们组织了六家协会型企业的会长到泰国清迈、曼谷举办元谋蔬菜水果产品推介会,为协会型企业产品的出口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狠抓以上工作的落实,我县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乡镇企业和工业经济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同时,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为我县群众开辟稳定的增收来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协会型企业的带动下,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净增元,增长,居全州第一。
今年至月,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元,比去年同期的元增加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局面。
第二篇: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是联系农业和市场的枢纽。近年来,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促进合肥市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大力发展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全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统筹、“县域突破”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化主体迅速发展。
一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349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5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加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市八大产业第二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5家,提供就业岗位7.2万个。
二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发展迅速。目前我市已建成肥东县新城开发区、长丰县双凤开发区和经开区等一批年产值超3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入园企业占全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50%,产值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80%。
三是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通过在省内外异地投资建厂、建基地、设专卖店等形式扩大生产,壮大实力。金润米业、华泰集团、真心食品、燕之坊公司、丰乐种业、银山棉麻公司等近年来都在省外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华泰集团成为我国坚果炒货行业第一,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种子行业第一股。
四是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有了新突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有15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QS体系认证。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个、安徽省著名商标28个、安徽省名牌产品17个。丰乐种业、丰大面条、洽洽、真心炒货、金润米业、燕之坊粗粮、肥西老母鸡等已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外向度明显提升。全市50多家企业获得出口自主经营权,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1.74亿美元。丰乐香料公司是我国天然薄荷产品出口最大的生产经营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高纯左旋薄荷脑”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2006国家重点新产品”,2009年出口创汇1350万美元;安徽凯利粮油食品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花生出口企业,2009年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脱水蔬菜、蔺草、羽绒加工等出口量也位列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我市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到我市投资建设产业化项目。近几年,全市先后引进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台湾统一、泰国正大等世界500强企业和黑牛集团、伊利乳业、和威集团、温氏集团、雨润集团、新希望集团、通威股份、大北农农牧科技、湘大饲料、旺旺食品、隆平高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在我市投资。
六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全市新建续建农业项目220个,总投资118.72亿元,广东黑牛集团总投资4.35亿元建立了双蛋白液态奶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已经启动;肥东和诚公司投资3.5亿元建立年加工2亿只鸡的家禽加工项
目投入生产;万润公司投资3亿元兴建年生猪加工量200万头的屠宰加工项目、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年产20万吨粗粮食品工业园项目、安徽燕庄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5亿元建立专业生产精品食用油脂生产线项目均已开工。
(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内农产品加工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是加工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精深加工偏低。同一种原料在合肥往往只能加工出几种产品,而在发达地区却能生产出几十甚至几百种产品。从精深加工看,主要行业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率较低,如油菜籽生产的产品大都是毛油,油脚加工利用产值远低于山东、江苏等地。
二是龙头企业不大。合肥最大的龙头企业华泰集团,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而河南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300多亿元,利税近30亿元,在全国有40多家屠宰厂,40多家肉制品加工厂,2000多家连锁店,成为亚洲第一的肉类加工企业。我市缺乏像双汇、蒙牛、鄂尔多斯、娃哈哈这样的知名特大企业。
三是产业加工集约化程度偏低。目前合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平均产值为7100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0%。从行业看,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平均规模较大,农副食品、食品制造业较低。而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集团化发展呈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双汇、莲花、兴发、金健、希望、燕京、伊利、鄂尔多斯、大江、德大、如意、旭日升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世界很多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美元以上。
四是产品品牌不响。合肥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虽然也出现了“洽洽”、“丰大”等中国驰名商标,也开发了一系列地方品牌,但总体还是不强,春然肉制品和丰大面制品虽然在省内是首屈一指的企业,但合肥市场还是出现被河南双汇、博大等外省品牌占领的现象。
五是加工农产品外向度不高。2009年,合肥市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额为
1.74亿美元,相对于青岛市的33.4亿美元,烟台的23亿美元,我市加工农产品出口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二、发展机遇分析
(一)资源优势
合肥是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000多个小时。具有生产和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基础。粮油、蔬菜园艺和畜禽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结构调整中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商品优势,不少产品已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此外,我市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全省首位,现代科技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广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等也是我市发展农产品生产的有利因素。
(二)市场优势
国内外经验表明,随着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导致对农产品的最终需求是趋于下降的,但是对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需求,则是不断扩大的,食品工业仍是名列前茅的产业,食品市场仍然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我市已于今年正式成为“长三角俱乐部”新会员,长三角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水平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安全、营养和方便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三)政策优势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以“三农”问题为主体,并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村的倾斜和对农民的关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合肥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并把它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的重点来抓。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扶持。市财政先后投入专项扶持资金近亿元,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奖补,极大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合肥市作为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力和城市承载力的增强,城市对县域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市“工业立市”战略优先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将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以及更加优化的发展环境。
(四)科技优势
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省部属研究院所200余所,各类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358个;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9所,博士授权点138个;两院院士3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具有充分的条件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大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加工转化增值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以发展特色产业、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原料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品牌绿色化和企业集群化,全面加快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着重把握以下原则:
1、注重立足优势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发挥资源、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在布局上,进一步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集群,引导加工与原料基地结合,上下游产品衔接,工农结合,合理布局,良性循环。
2、注重发展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注重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和主要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个体户的发展;既要大力发展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又要注意发展贴近消费市场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业;要重点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努力培育贸、科、工、农相结合的新型市场主体,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组织结构。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形成以“基地建设+加工企业”的配套模式。依托乡镇、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户建设原料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之间以契约或合同为保障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建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3、注重自主创新和提高竞争力。在保护和发扬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
统工艺同时,要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从体制改造、机制健全、组织完善等方面引导企业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加大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改造和更新力度,建立面向竞争,面向客户的企业管理模式。
4、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要注意节约原料,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认真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在企业布局过程中,注意防止周边环境对产品的污染,同时要防止加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具体建设中,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二)发展目标
围绕农产品加工及其制品的多样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发展方向,力争到2015年,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00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突破100个,农业企业发展到1000家,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000亿元。把合肥建设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中心。
四、发展重点
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以骨干项目为支撑,突出发展重点,开发特色产业,实现“政府规划配置资源,市场引导产业,产业连接基地,基地带动种养业”的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以下产业:
1、粮油精深加工业。发展以稻谷为主的粮食精深加工和菜籽、米糠、大豆、芝麻为主的油料加工,大力开发豆制品、杂粮加工,打造加工水平高、能力强的粮食加工制品产业体系。重点企业:金润米业、台湾统一、燕之坊、丰大股份、燕庄油脂、福涌泉油脂、人人福豆业、锦泰糖业。
2、畜禽加工业。肉类重点发展猪、牛、羊、家禽等产品深加工,引导鲜肉制品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乳制品产业加强品种开发,搞好产品分级、分类包装;饲料业以发展猪、家禽、水产饲料等为基础,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和特种动物饲料,使饲料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打造优势畜禽产品加工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和威、雨润、温氏、伊利、现代牧业、新希望、大北农、湘大等。
3、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食品制造、饮料、坚果炒货等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市场知名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重点企业:旺旺、统一、华润雪花、娃哈哈、华泰、真心等。
4、烟草加工业。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合肥卷烟厂为依托,推进“黄山”精品卷烟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着力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快速发展的政策。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市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要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集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资金扶持。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年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学技术专项经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要向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方面重点倾斜。三是全力争取国家、省财政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三)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服务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粮油、畜禽、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县、区(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五)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争取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自主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市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和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
(六)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抓好抓实。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纳入县、区(开发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加快发展。
第三篇: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 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 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 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几年来,我们**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创办家庭教育研究会*个,家长学校**所,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家庭教育网络。参加学习的中小学生家长达**万人次,占中小学生家长总数的90 %以上。我们本着“积极牵头,调动各方力量;高举旗帜,抓住育人根本;着眼实际,服务每个家庭”的基本原则,积极部署工作,精心研究载体,广泛开展活动。做到一年突出一个主题,对热点、难点问题,每年都有新突破,使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建立组织,形成网络。早在**年**市妇联就牵头成立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十几年来,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式,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宗旨。研究会的会员单位由过去的五个单位发展到现在的由妇联、关工委、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广播局、公安局、**日报社等八个单位组成。研究会办公室设在妇联儿童部,负责指导、协调、规划、督促、宣传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和村、社区四级家庭教育机构,形成了家庭教育网络,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组织保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例会制度,每年都召开1-2次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讨论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从而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认识、组织上有位置、行动上有载体,并纳入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盘子。
二是制定规划,形成体系。为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对全市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制定规划,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工作中,我们将工作定位在督导上,既督促全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又指导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既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又指导家长学校注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既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导中小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从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向前开展。
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家庭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管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层层建立了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由市、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其他负责人则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大家齐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而且师资齐备、工作活跃,并纳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组织依托。几年来,我们家教会的教育心理研究组、宣传服务组先后几次就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的发育与教育、知识增长与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为把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向高潮,引向深入,达到提高家长素质、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市家教会指导各县(市)区家教会同教育局密切协作,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层层组织培训班,在新闻部门开辟专栏、设专题、办专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如**年,**县家教会同电台联合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讲解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标志、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养,请省优秀家长**介绍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怎样架起与孩子沟通桥梁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家教讲座播出了十一期,许多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听了家教讲座,端正了教子观念,扭转了在家教中对孩子缺点指责多,正确指导少;按父母意志成长多,自身优势发挥少;关心身体健康多,关心心理健康少”等十个教育误区。从**年下半年开始**县家教会针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家教周会”专题节目,利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十分钟家教节目,**日报校园版同时全文刊发,并每周推出一期“名人教子”文章,刊登广大家长教子言论。在电台、电视台家教讲座的同时,我们又在《**日报教育专版》刊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有论文、有事例、有问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教育面广。一年来,播发6个专题、38讲。目前我们正在与**日报筹划开设家庭教育专版。
二是抓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家长学校创办至今,我们一直在探讨着规范化管理的形式与模式。根据我市家长学校的创办情况,为了切实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指导各县(市)、区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每年下发“家庭教育工作”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指示,制定措施。二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由县(市)、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主席、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校长为其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妇联儿童部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扩大协调单位范围。家长学校建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我们又把科协、司法等部门都动员起来,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下到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村、屯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已步入“五化”(既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轨道。全市涌现出优秀家长学校**所,其中省级示范家长学校**所,**县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的经验还在省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上做了交流。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们市妇联分别为两所家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授匾仪式,并以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组织订阅《家长学校系列教材》、《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培训家教辅导员和家教骨干,还根据家教会、讲师团的工作经验,自行编印数千本《家长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家长,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三是让家庭教育进社区,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区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市是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社区建设覆盖率高,标准高,设施完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居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把家长学校融进居民学校。一是由教育局负责,先后出台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街道定点联系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为了系统掌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我们指导建立了在籍学生花名册;少先队、共青团员花名册;特长学生花名册;特困学生花名册;帮教学生花名册
;单亲学生花名册;老教师、老干部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需要帮扶贫困户花名册等十二册。二是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市教育局从全市教育系统选派**名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进驻全市**个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三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办服务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社区、**社区和**社区的辅导员还在社区内开设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台,帮助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还利用寒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是广大家长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培训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家长,其中县(市)、区级**名,市级**名,省级优秀家长**名。我们还分别请省级优秀家长在电台谈体会,在报纸编发经验文章,向家长们介绍他们的教子经验。几年来,在各地新闻媒体宣传集体和个人典型上千个,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落实工作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我们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经常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年市家教会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教的认识及需求等多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上报省家教会,获得了好评。同时,我们又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内容,从而推动了我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阵地建设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活动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所,占家长学校总数的50%以上。为了保证阵地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全市的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轮训、骨干重点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年我们请来**博士做“如何培育优秀子女”的大型报告会,从而激发全市家长开展家庭素质教育的热情,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理论研讨与知识传播相结合。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广泛深入地组织全市家长学校及中小学家长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在其指导、带动下,全市家长学校都能够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同时把理论研讨所形成的科学的、系统的家教知识以读书交流、知识竞赛、试卷问答、演讲等活动形式传播给广大家长,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家长接受知识传播率大大提高,而且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热情,增强了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四是工作评估与总结表彰相结合。从**年开始,市、县两级每年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工作总结的重要依据。由此总结推广了家教工作经验,树立了一批优秀家长学校、家教工作者以及教子有方的好家长。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指导水平,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长学校的经验还在省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上做了交流。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们市妇联分别为两所家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授匾仪式,并以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组织订阅《家长学校系列教材》、《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培训家教辅导员和家教骨干,还根据家教会、讲师团的工作经验,自行编印数千本《家长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家长,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让家庭教育进社区,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区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xx市是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社区建设覆盖率高,标准高,设施完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居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把家长学校融进居民学校。一是由教育局负责,先后出台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街道定点联系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为了系统掌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我们指导建立了在籍学生花名册;少先队、共青团员花名册;特长学生花名册;特困学生花名册;帮教学生花名册;单亲学生花名册;老教师、老干部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需要帮扶贫困户花名册等十二册。二是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市教育局从全市教育系统选派xx名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进驻全市xx个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三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办服务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服务。xx社区、xx社区、xx社区和xx社区的辅导员还在社区内开设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台,帮助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还利用寒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是广大家长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培训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家长,其中县(市)、区级xx名,市级xx名,省级优秀家长xx名。我们还分别请省级优秀家长在电台谈体会,在报纸编发经验文章,向家长们介绍他们的教子经验。几年来,在各地新闻媒体宣传集体和个人典型上千个,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落实工作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我们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经常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xx年市家教会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教的认识及需求等多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上报省家教会,获得了好评。同时,我们又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内容,从而推动了我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阵地建设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活动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xx所,占家长学校总数的50%以上。为了保证阵地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全市的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轮训、骨干重点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高。xx年我们请来xx博士做“如何培育优秀子女”的大型报告会,从而激发全市家长开展家庭素质教育的热情,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理论研讨与知识传播相结合。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广泛深入地组织全市家长学校及中小学家长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在其指导、带动下,全市家长学校都能够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同时把理论研讨所形成的科学的、系统的家教知识以读书交流、知识竞赛、试卷问答、演讲等活动形式传播给广大家长,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家长接受知识传播率大大提高,而且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热情,增强了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
四是工作评估与总结表彰相结合。从xx年开始,市、县两级每年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工作总结的重要依据。由此总结推广了家教工作经验,树立了一批优秀家长学校、家教工作者以及教子有方的好家长。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指导水平,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营造农业发展新优势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营造农业发展新优势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近年来,栖霞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来抓,大力发展“农”字号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蓬勃发展,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栖霞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要提升农业质量和层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就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实现农业的外延增值。
(一)单一产业的风险性促使栖霞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多年来,农业尤其是果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业的比较效益开始下降,市场风险大,尤其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近两三年来,栖霞相继遭受了较大风雹灾害和严重低温冷冻灾害,造成大部分果园减产或绝产,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和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的稳定。这种状况使栖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进程,用办工业的方法抓农业,将农业工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最广阔、最可行也最有效的途径,确立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联着市场,一头联着农业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一环,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可加工消化大量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外延增值,又可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吸纳大量的农业人口就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转移增收。
(三)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栖霞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避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栖霞市在充分搞好农产品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工农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特点,立足资源、品牌、劳动力三大优势,科学编制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将农产品加工作为全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围绕粮油、果品、畜牧、菌菜等领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拉长产业链条,走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发展道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以产品多元化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以储藏保鲜、加工增值为重点,加快发展果品加工;以成品化、系列化为方向,提高畜牧加工水平;以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继续抓好菌菜加工,努力把栖霞建成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多策并举,形式多样,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通过重点扶持现有企业壮大一批。从资金、技术、基地配套等方面加大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全市形成了以源通果汁、白洋河酿酒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产业链;以万阳面粉、栖阳花生油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六和肉食为龙头的畜牧加工产业链;以金茂食品为龙头的菌菜加工产业链。通过四大产业链的拉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迅速形成了规模。
(四)通过嫁接改造原有企业搞活一批。积极鼓励、支持本地有实力的工商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领域,并结合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普遍采取破产重组、整体租赁、转让拍卖等多种途径进行改制,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资产联营、资源共享等方式规范行业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农产品加工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栖霞市从政策、生产和市场三方面入手,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平台,营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宽松环境,推动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以适当的倾斜,制定鼓励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使政策优势与资源优势共同成为外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本地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特别是栖霞将经济效益好、竞争实力强、重合同、守信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推荐各商业银行,给予优先安排贷款。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先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800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瓶颈”。
(二)建设良好的生产环境。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熟悉市场规则,加强“绿色食品”的生产引导、认证和推广,从源头上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万亩,生物有机肥应用面积15万亩,并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有机苹果示范基地。
(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优化市场环境,栖霞市每年都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行政效能对话活动和千人评机关活动,为企业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促进各职能部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树立了“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理念;严格清理整顿各种涉企收费行为,坚决压缩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从而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加速了农业与工业的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加快了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和工业具有双重拉动作用,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全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加速了栖霞农业由“传统农业”、“地头农业”向“车间农业”、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转变。
(三)促进了基地建设。基地作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是农产品加工的“第一车间”和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全市已建成各种生产基地1万多亩,农户与企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的稳定增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四)壮大了工业经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作为栖霞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栖霞工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实现了工农业的“双赢”。2004年,预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可完成工业增加值3.6亿元,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6500万元,出口创汇3300万美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的11%、9.6%、8.7%和33%。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