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先进文化为依托,打造科室发展之魂
以先进文化为依托,打造科室发展之魂
——成都市心研所70年院庆工作总结及发展规划
我院的70年院庆是举院同庆的美好时刻,医院成功举行了一系列大型的庆典及学术活动,心研所也在医院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也举行了一系列的庆典及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合作洽谈、2011心血管病学(成都)前沿论坛、客座教授聘请、国外专家查房等活动。通过院庆系列的学术及交流活动,心研所充分的展示了自己实力和优势,扩了的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国外医学中心达成了合作协议及完成了进一步发展的规划。心研所将以70年院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深化内涵,强化创新,争取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5年再上一个台阶。先将工作总结及大体发展规划汇报如下。
一、铭记历史是科室文化的基础,创新发展是文化建设引领核心 在心研所的发展史上,有一批不惟名、无惟利,只惟实的老教授,有众多的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室发展的老专家,更有一支具有发展激情澎湃的中、青年医护队伍。正是这种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可贵精神、代代相承的医德医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创造了成都市心研所的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厚爱。总结心研所的发展历史,总移不开“创新”这个主题,成都市心研所总是把历史上的数个第一带入了西南地区,引领学科发展的区域先河。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心研所更应该放眼世界,与国际先进的医学中心对接,把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引入,在未来的发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本次院庆,心研所与哥伦比亚大学达成以下协议。
1、两院定期进行学术交流。
2、两院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会诊,进行病案讨论及指导手术。
3、为我院派人员赴哥伦比亚大学医院学习提供便利。
二、与时俱进是科室文化的精髓,优质医疗服务是科室文化的中心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70年院庆后,心研所进一步解放思想,紧抓机遇,凝聚精神,转变服务观念,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充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改善病人的住院条件,所有的病房都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改造。改造后宽敞舒适的病房,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深切的人文关爱;为解决因患者节假日就诊难的问题,心研所在每一个节假日都安排的专家门诊。2011年,全新的导管室装配完毕正式投入使用,12张床位的CCU也正式成立,为危重心脏病病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医治平台。目前心研所拥有150张床位,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争取在5年内再翻一倍,达到300张床位的规模,并进一步完善亚专科发展规划,使给一个亚专业都能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让心脏病患者足不出川就能享受到先进的治疗。
三、人才培养是科室文化的根本方略,服务患者是科室文化的永恒主题
70年来,一代代三院人呕心沥血奉献青春,服务患者,创造了诸多“第一”,形成了“三院精神”。正是他们的努力使今天的我们有了继续奋发向前的自信和力量,在未来,人才培养依然是科室发展的主题。
通过本次院庆,心研所正式聘任张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黄德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雄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伍贵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雷寒(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客座教授及顾问,定期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及讲座,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提供的坚强的后盾。心研所将以院庆契机,确立人才发展工程,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对重点人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人才建设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培养中青年优秀业务骨干。在全科形成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在不断培养顶尖人才的同时,心研所还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通过了本次院庆,扩大的科室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生命网健康教育讲座”、“冠脉介入讲堂”、“成都心连心健康教育活动”等项目,请备受患者赞誉的好医生与青年医生同患者面对面交流,让医生走向社区,走进患者,进一步扩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70年的风雨沧桑,铸就的三院和心研所的辉煌,我们为昨天的历史而骄傲,为今天的厚积薄发而自豪。目前我们正在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医精诚,厚德积善”的院训激励着新时期的三院人不断创新,稳步前进,70年的院庆为今后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吹响了号角,滚滚历史潮流,不进则退,心研所一定把握历史机遇和院庆带来的源动力,以先进文化为依托,打造科室发展之魂,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以文化建设为依托 努力打造医院发展之魂
以文建设为依托 努力打造医院发展之魂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漳河水的秀美,太行山的雄壮,赋予了上党这方水土清新自然之美,更孕育了淳朴厚道的民风。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内核的太行精神更锤炼了上党人民坚韧朴实的民族性格。和济——这个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医院正是在这秀美、这雄壮、这民风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为今天声誉日隆、环境优雅、技术精湛、服务一流、发展迅猛的杏林“奇葩”。——2002年成为“山西省临床教学规范化培训基地”,2004年荣膺“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6年通过山西省卫生厅“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定,2008年成为“长治市文明单位”、同年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2009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二等功”、被山西省高校工委授予“文明单位”,等等。这一串串凝结着和济人心血和汗水的荣誉印证了医院发展的坚实历程,和济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惊羡的眼球,2006年以来先后有30余家省内外大中型医院前来参观、交流,他们或探究医院发展的奥妙,或追寻医院建设的内涵……,面对荣誉和成绩,和济人有着高度的清醒和自知,他们清楚,正是打造了务实求进的医院文化,传承了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太行精神,加之和济人的勤奋和努力,才步履铿锵地走到了今天,“我们永远在路上”,发展不止,奋斗不止,这是和济
人的心声……!
1、以先进文化为依托,努力打造医院发展之魂
1996年原国家教委在对长治医学院本科教学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留下了临床教学基地严重不足的整改意见,长医的决策者们对当时院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全市医疗市场进了缜密论证,面对当时全省上下缩编减员的现实情况,依然决然地决定依靠上级支持,倾一已之力再办一所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直属医院。以医院的筹建解决教学基地不足的问题,以医院的发展为老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们就这样踌躇满志的憧憬着,盘算着,资金不足精神补,人力不足机制补,在资金上学院出一部分,和平帮一部分,区区的一百余万元成为当时医院的启动资金;在人力资源上,从学院本部和和平医院抽调的专家教授,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的护理人员,担当了创业者和守护者的使命;通过租赁原51272部队医院闲臵院落解决了办院的院址问题,他们发扬敢打硬仗、敢拼硬功的太行精神,自觉地传承和发扬着“和平精神”,长医文化在这里逐渐地生根发芽,并不断地发展着。
作为和济的直接缔造者,长医的决策者们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和济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深刻地明白事业要发展就必须有好的机制作保证,好的文化作引领,好的人才作支撑。为此,在和济建院之初,他们就遵循医学医疗发展规律,提出了关于医院发展的“三三三”方略,即“前三年打基础,中三年上台阶,后三年大发展”,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三高”要求。和济的创业者们自觉地实践和深化着这一
战略构思,自觉地传承和发扬着长医“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校园文化,将自身视为长医育人功能的延伸,确立了“质量立院、内涵建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发展思路和“发挥专家优势,打造人才高地;创优服务质量,打造竞争优势;整饬院容院貌,打造环境优势;加强学科建设,打造技术优势”的工作理念;认真地落实了“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育人理念。每年都圆满地完成了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有多项课程成为学院精品课程,有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建院十年来,先后有3000余人次的本专科学生在这里完成了临床教学、实习、见习任务,认真兑现了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的承诺。
2、以社会需求为已任,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只有奉献社会,才能赢得社会;只有立足社会,才能赢得未来。建院十年来,医院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立足上党大地不断发展壮大,依靠发展成果真情反哺社会。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一项形象和产业来抓,将精神文明创建同医院中心工作相结合,同医院党的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者相结合,做到了一年确定一个主题,一年取得一项成果。围绕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入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坚持诚信办院,积极开展了形象提升工程、内涵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工程、人才优化工程、党建保证工程,大力倡导了“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行业风尚。坚持让利于民和扶贫帮困,持续开展送
医下乡和技术帮扶工作,认真履诺践诺,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构建了医患和谐,赢得了各级政府的肯定,树立了心系患者,利为民谋的良好社会形象。
心系社会,他们从细节入手。奉献社会,他们勇敢担当。当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扰时,医院响应政府号召第一时间组织和派出了医疗救护队,准备了专门病区随时待命接诊受难同胞,积极开展了援救灾区的捐款捐物活动,开展了缴纳特殊党费活动,先后捐款20余万元;医院坚持每年开展社会公益救助活动,积极参加“情暖万家”和“慈善一日捐”活动,近年来先后捐款捐物10余万元;响应上级关于“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号召,近年来先后派出近百人次的高年资医护人员对口帮扶武乡、沁源、襄垣、潞城等边远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不但亲自诊视患病的农民兄弟,还手把手、心贴心地传授城市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一流的医疗服务技术,使偏僻乡村的农民朋友足不出乡就能享受城市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更难能可贵的是为当地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城市医疗队”。医院每年都利用重要节假日深入街头巷尾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坚持多年为下岗职工减免或部分减免医疗费用,为住院患者免费提供早餐,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一单通”和“急诊救治一卡通”,双休日免挂号费用,免费接诊市内急救患者,等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凡是百姓需要的就是和济人为之不懈努力的。在赢得医院优质发展空间的同时,和济人也赢得了社会的最大认可和最佳的社会效益,为医院的下一步又好又快发
展创足了舆论支持。
三、以院庆为契机,努力总结历史开启未来
2009年9月6日是和济人激情绽放的一天,这一天他们迎来了自己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十年,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一个英姿飒爽,朝气蓬勃的少年,他们的豪迈之情溢于言表,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市委市政府的贺电、贺信纷至沓来,然而他们除了感恩便是沉思——头一个十年创造了辉煌,后边的路怎样走得更加坚强而有力?以闫曙光、苗群生为首的和济党政班子没有犹豫和彷徨,果断地作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理念,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决定。向高精尖技术进发,向集约式发展迈进成为医院发展的最强音。
艰辛已经付出,辉煌业已铸就。在院庆前夕,一场建院以来声势浩大的总结提升医院精神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需要豪言壮语,更无需华丽修饰,和济人以一贯的朴实无华,一贯的不事张扬对走过的路进行了细致的回顾与凝炼。一本厚重的《和济十年》付梓出版,系统地总结了医院的发展历程;作为全院行动准则的纲领性文字——院训、办院理念及发展方略经过全体职工的酝酿提炼出笼了。契合医院实际他们提出了“崇德、敬业、仁爱、奉献”的院训;提出了“向优质服务要市场、向优秀人才要动力、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文明形象要品牌”的办院理念;提出了“以法治院、质量立院、科教兴院、特色强院”的发展方略。简约清新而寓意丰富的院徽构勒出了和济人医术与医德并重,博爱与奉献相连,健康与性命相系的壮志豪情。
就在院庆的当天“北大医院、和济医院心脏病协作中心”揭幕,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主持的两个讲座同时开讲。这如同一声响亮的春雷,释放出了医院要从单纯的追求规模扩张向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转变的信息,追求速度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和济人从老区人民最急最盼的地方做起,找准短板,做精强项,一记记漂亮的重拳相继打出——由副院长田步升领军的心脏外科成立、由血液内科专家杨建斌领军的血液内科成立,开展了医院首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长治地区首例手术治疗糖尿病术、长治地区首例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成功为一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经右侧腋下小切口二尖瓣臵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首次运用微创切口治好“先心病”……,一个个长治首例、和济首例的技术项目相继诞生,掀开了医院技术创新、科技立院的新篇章。在为老区人民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镶嵌在和济荣誉榜上的又一串闪光的珍珠。
方向确定之后,人才就是决定的因素。和济的决策者们坚信要实现医院发展方式的漂亮转身,人是至为关键的因素,唯有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医院的发展才能够铿锵而有力量。为此他们从凝聚人、关心人、培养人、服务人的角度不惜血本,加大投入,不断扩大与国内知名医学院所的交流与协作,先后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山医大一院、山医大二院、省人民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仅2010年就派出50余名医护人员前往上述医院进修
学习,前后两次邀请国内资深医疗管理咨询战略专家徐洪波教授来院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讲座。医院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对获得省市级的科研立项进行大额度资金奖励,并对课题参与人员进行充分的精神鼓励,先后提供数十万元配套资助10余个科研课题的立项,同时在院内大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了名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一科看一科,一科比一科的科研热情不断高涨。
四、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努力构建内外和谐
思想政治是灵魂,党的建设是保证。建院十年来,医院党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自己,努力将医院党的建设融入到医教研中心工作中去,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参与和监督中发挥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大发展、大提高。
日常工作中院党委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原则,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营造了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注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建院初期的8个支部67名党员发展到了今天的17个支部290余名党员,每个支部都选配了党性强、素质硬、业绩实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担任支委,他们大多是各科室的负责人或护士长,这种“双肩挑”的组织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的密切结合,使政治核心与工作中心拧成了“一股绳”,达到了“融进去,起作用”的目的。党的
向心力、组织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了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增强了科学发展意识,建立健全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每年对党员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党规党纪和理想信念教育。先后组织全院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科主任、护士长到平顺西沟、武乡八路军纪念馆、黎城黄涯洞、延安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多次邀请老劳模申纪兰到院讲党课;邀请老红军黄国强讲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了向老劳模申纪兰、全国先进工作者魏武学习的活动,组织开展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和济这十年”等主题演讲会,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立足岗位,勇于奉献的工作热情。院党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政治上领导、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的工作方法,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全院职工的荣辱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完成好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强了思想保证,有力地维护了医院的稳定,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开展了以“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立足《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倡导了“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大力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做到了医疗服务延伸到哪里,作风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努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用事业凝聚人,用信念鼓舞人。人们有理由相信曾经铸就过辉煌的和济人一定能在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抢抓机遇,拔得头筹,再创佳绩,使这颗医界的新星闪耀在太行之巅,漳河水畔,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第三篇:以生本教育为依托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以生本教育为依托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民勤县东关小学创建高效课堂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为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稳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自2013年3月起,我校结合县教育局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关精神,立足现实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下面,就我校“以生本教育为依托,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汇报下:
一、创建高效课堂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思路,由点到面,逐步落实,最终达到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
(一)转变观念,明确内涵
现在 “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我们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大面积参与教学,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多的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多的掌握内容。因此,我们理解的高效 课堂应做到“洞悉、兼顾、参与、多样”。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二)查摆问题,明确任务
四月份,我们组织全体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开展“查摆”问题活动,逐科排查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和问题。对症下药,拟定整改措施。
我们查摆出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个中心”。即教师仍占据着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宰甚至霸占着课堂。“两个未能”。即一是有的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二是未能关注全体学生。“三个形式”。即一是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教案的使用流于形式。三是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四个忽视”。即一是强调预习,却忽视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强调多做作业,却忽视了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练习。三是强调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四是强调学生学会,却忽视教他们会学。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效课堂大家谈”活动,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努力方向,确立了鲜明学科核心任务,努力形成各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品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确立理念,明确方向 在充分学习、查摆问题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确立了“生本教育”为我校总的理念。确定了语文“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数学“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策略;英语“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策略。基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是改革预习结构。“高效的学习必须从高效的预习开始”,由于小学生没有多少预习能力,我们把预习指导引入课内,重点落实预习策略,确保课外预习高效,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例如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徐婷婷加大预习的指导力度,确立适度的预习目标;新课前都要安排必要的预习时间,选择明确的预习重点,通过预习指导课帮助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再如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师王俊霞建立“课前预习检查记录制”,发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进行约束的学习效果监督机制,将学生预习纳入日常学习考核之中,提高预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是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呈现方式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展示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这方面我校教师张菊英、黄秀花、侍青霞、张有英等老师做的都很好。
三是改革课堂师生、生生关系。确立“师亦生、生亦师”观念,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教师是共同体中的首席。充分利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方式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四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自能学习”,学生必须具备“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要有强烈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要有良好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比如会倾听、会质疑、会合作等的能力。因此,着力改革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抓实教师学习,切实解决教师理论“短板”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理论素养的匮乏是当前制约课堂改革的瓶颈。教师理论“短板”问题不解决,高效永远走不远。为此,一年来,我们把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认真学习“高效课堂”和“生本教育”的相关理念。学校围绕高效课堂先后举行专题讲座培训十次,教师论坛十次。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关于生本教育的专刊、《高效课堂概述》,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高效课堂的101细节》《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解读》等著作和资料。通过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实现理念引领,为我校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吸收、移植先进经验,搭建创建高平台。寻求有影响力的名校,建立长期的联系,我校先后与武师附校、天师附校等学校建立联谊,经常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学习他们高效课堂建设经验,以指导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一年多来,我们先后派20余人次,分别到兰州、重庆、福州、武威、天祝等地参观学习他们的高效课堂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 借鉴的成熟经验。
三是组建高效课堂团队,集体攻坚,培植典型。上学期,我校成立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创建高效课堂小组。创建小组成立后,各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进行了创建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即:语文构建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构建了“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英语构建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大面积开展“磨课”活动,形成以课促学、以课促研的校本研究模式。所谓磨课就是对教师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进行精雕细琢,在不断“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过程,是最能磨练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度教学——重构教案——二度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或多次执教,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同一年级教师依次执教,进行“同课异构”,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课堂研究的力度。
(五)整体推进,全面提升。
在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开展“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然后是骨干教师,再然后是全体教师,先示范、后观摩、再达标。3月份学校组织部分优秀教师上了“创建高效课堂”的实验课,共有十五位老师参与上课,老中青教师,人人参与听课,共同学习,共同提高。4-6月份,学校又组 织五十岁以下全体教师上了“高效课堂对比研究课”,让老师们在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进步,不断反思提高。本学期我校组织新教师上了打造高效课堂过关汇报课,在这三次大规模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按照“低、中、高”年级分为三组,深入课堂做评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特色和不足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价,真正将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落到了实处。
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个体到群体,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二、认识与思考
(一)只有做创建高效的“志愿者”,才能走进课堂改革的自由天地
一年的创建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理念,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认识到本次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方式上、教学策略上等都有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质”的区别,在加之新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特别强,课堂调控把握难度大,中国人习惯“驾轻就熟”,缺乏改革的动力和信心,大多数教师有一种畏难情绪,为解决这一现状,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学习新理念,做好理论铺垫。只有老师们立志做创建高效课堂的“志愿者”,才能走进课堂改革的自由天地。
(二)教师专业素质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缔造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效 果,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从哪里来,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组织各类有效培训和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正像教育专家说的那样,“合格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传智慧,专家教师塑心灵”,我们要做“优秀教师”,要做“专家教师”,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生成智慧、塑造心灵。
(三)课前充分备课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障
备课是高效课堂、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校每学期都举行现场备课及教案展评活动,从而历练出大批有过硬本领的优秀教师。
(四)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中处处体现“努力使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这一指导思想。即老师要把重心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 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可能变肯学为想学、乐学;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可能变学会为会学、轻松的学;只有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才可能变厌学为立志学、发奋学。如果每个学生想学、会学和立志学,那么每位学生都会是课堂的主体,其他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此,要最终实现“自能学习”的目标,就要教给学生“自能学习”的方法。
(五)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二是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三是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样的课才是课堂教学质的升华,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高效率的。四是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
三、今后打算及努力方向
(一)转变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小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课改精神上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继续发挥创建团队的典型引路作用
继续做好典型培植工作,重视典型引路作用。同时,也是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带他们登堂入室,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规划,抓实过程研究活动。开展丰富的研讨活动,快出成果,让创建团队成为我校课改的探路者、领路人。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刚性管理,确保创建成效
针对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和信心这一现象,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因此,在今后的课堂达标验收中规定还是“老路子、且学习效率低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目的是“逼迫”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增强教师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和动力,纠正当前 工作中 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积极学习教育新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
各位领导,老师们: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经历了学习生活的艰辛,也收获了智慧成果的欢乐。今后,我校将更加积极贯彻“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使我校的新型教研与管理机制,朝着更为有序和更加有成效的方向推进。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老师的协力配合,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为民勤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民勤县东关小学 二○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第四篇:以职业道德为依托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以职业道德为依托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而且与企业的兴旺发达,甚至生死存亡也密切相关。关注职业道德问题,将有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也只有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职业道德为依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职业道德是企业理念价值的重要体现,是企业行为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氛围的组成要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企业物质文化环境需要员工来维护和爱护;第二,企业的规章制度需要员工自觉遵守;第三,企业的价值观、经营之道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的主体是员工;第四,企业作风和企业礼仪本来就是员工职业道德的表现;第五,职业道德对员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有推动作用;第六,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员工若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会直接破坏企业形象。
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它可以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员工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不会因困难而不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而是热情饱满地面对新的工作节奏,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二,凝聚了队伍,团结了同事。大家在一种宽容和谐的气氛中工作,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理解别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的力量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第三,向员工传达了诚信意识,激发了主人翁责任感。作为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队伍,必须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我们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让员工意识到自己作为集团的一员,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维护企业的信誉。
二、借助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员工职业道德培育
一个职业道德低下的企业,其企业文化肯定是失败的或畸形的,一个企业文化偏激的企业,其职业道德肯定是粗俗的或偏颇的。企业文化建设绝对不能忽视职业道德的培育,而职业道德的培育工作又势必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
(一)职业道德的培育需要强调员工价值。企业文化的真谛是以人为本,讲究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职业道德培育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必须创造一种竞争平等、待遇公正、畅所欲言、身心愉快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烈的企业凝聚力。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及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陶冶员工的思想情操,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必须引导员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维护与巩固职业道德这种自觉的精神力量。
(二)职业道德的培育需要提升员工认识。职业道德的培育具有重大意义:对内,可以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外,可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社会形象、经济效益。在培育职业道德时,必须将企业全体员工的认识提到这一高度。要始终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强化职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只有具备这种高度的群体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职业道德的培育需要调整员工心理。培育职业道德必须围绕具体的人来开展。各种各样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如果不对这些不良心理进行主动疏导,便会直接导致不良的道德行为。在培育职业道德时,要客观分析企业员工的心理动态,把员工的道德心理逐步引导到良性循环上来。
三、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促进集团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通过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间接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今后五年的任务是促进企业文化落地,把企业文化形象变为企业市场形象,把企业文化优势变为企业竞争优势,把企业软文化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切实通过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提高,以提升企业美誉度,促进集团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全面理解它的内涵,充分认识其作用、深远意义和市场经济下的必要性,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支持,分工明确,职能部门具体组织落实,真正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大事。
(二)积极做好舆论宣传。要通过集团局域网、《隧道工人》报、视频会议、企业简报、巡回演讲等载体,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造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声势,特别要加强对好人好事的宣传,用员工身边事教育员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这种氛围和声势可能比制度的限制更有效。
(三)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工作,必须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一是举办培训班进行教育;二是通过参观走访先进单位的方式进行实例教育。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举行的“红色之旅”活动;三是通过电视录像或文化娱乐活动的方式,寓教于乐;四是根据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工程间歇和业余时间开展教育。总之,要不拘一格,把这项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抓出实效。
(四)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抓好典型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我们集团内部也有不少典型的事例,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举行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劳模事迹报告会,吴宗学、史秋功、王正林以个人先进实例,弘扬了“中隧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全集团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提倡的企业文化,是我们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活教材。员工的职业道德保证了企业文化的生存和延续,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驱动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被员工所接受和执行,从而在员工个人的内心产生一种文化驱动力,培植员工个人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五篇: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精髓
从这里放飞梦想
——哈密市九中特色教育展示
书香阵阵润情操,快乐律动助成长。哈密市第九中学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为导向,以创特色、争一流、建名校为目标,以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扬校为策略,近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了一所充满新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在这里,学校文化丰富了学校特色品牌的内涵,学校特色品牌又展现了学校文化的魅力,仅仅两年时间,学校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特色创新之路。
“让梦想在这里飞翔,让希望从这里起步”,哈密市第九中学开展的系列特色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务实求精,全面育人,学生们在和谐的人性化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校特色之一,“秉承传统,体育创新”。现在正在为大家表演的是“旗操”。四百名小学生手持鲜艳的红色方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雄壮音乐的指引下,有节奏地挥舞着。他们队列整齐,精神饱满,手中挥动的仿佛不是旗子,而是他们未来精彩的人生。是的,他们在这里吸取着最先进的文化养分,接纳着最真挚的关心与爱护,他们怎能不信心百倍,奋发向上呢?
各位领导,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扬帆起航》。我校秉着形式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强身健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将音乐课、体育课及“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本土风俗民族舞,现代的特色韵律舞、武术操及经典古诗词,科学合理地开发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课间校操。它既充满着古典情怀,又洋溢着时代气息,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快乐,展示我校学生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校大课间校操《扬帆起航》活动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动感韵律,第二部民族风情,第三部武林呐喊,第四部分为千人诵读经典手操。
第一节 快乐律动 我校通过将音乐课与体育的整合,创设出《扬帆起航》校操的第一部分“快乐律动”。“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快乐的方式。儿童学习律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提高审美,更能开发智力,训练协调能力,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智慧、更健康活泼。加强音乐律动和肢体表演,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审美素质。另一方面,律动和动作结合是最能表达学生的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是听觉和动觉训练的结合,从而达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和谐。同时音乐教师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趣的激情中去,把乐曲感情化为具体动作和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律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也有利于孩子们体会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及动作结构的协调感。我们的音乐教师、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艺术火苗在每个学生心中燃起。
第二节 民族风情
我校通过将音乐课与体育的整合,创设出《扬帆起航》校操的第二部分“民族风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对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
我们生活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了解维吾尔族的音乐与舞蹈,而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又是学习民族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民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我们的教师也就根据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采取与体育课相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
第三节 武林呐喊 为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和健身作用,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我校通过将音乐课与体育的整合,创设出《扬帆起航》校操的第三部分“武林呐喊”。武术操是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课间操中一种新的锻炼手段,武术操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兴趣,培养了武术文化建设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武术操是将武术动作与体操节拍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同时我们又融入了音乐的节拍,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武术操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文化的渗透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民族风”,是由400名八九年级学生共同表演的,现在看到的是藏族锅庄,锅庄舞,又称为圆圈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此时同学们挥舞着旗操,队形变成了长方形,现在在绿茵场上呈现出“九中”字样,祝愿九中发挥特色,争取一流,追求卓越,坚持特色发展道路;祝愿九中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现在同学们手舞筷子,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优美的蒙古族“筷子舞”,绿茵场上刮起了最炫的民族风。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学校特色之二“走进经典,飞扬情思”。我校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将音乐课、体育课及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出形式多样的,集文化与运动为一体的大型活动项目,它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还使学生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又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太极功夫扇
中国太极功夫扇,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含长拳内容,运用太极拳杨式、陈式、吴式等动作,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在天安门广场举办2008人的太极扇表演。具有刚柔并济、新颖活泼、风格独特、内容充实、简单易学特点给了我们体育教学许多启示。学校为了使学生了解武术,发扬和继承武术精神,将音乐课同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诵读经典古诗词活动结合起来,活动有助于学生同伴交往,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增强团队观念,是一项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传统活动,活动将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良好的训练习惯和勤奋好学、顽强拼搏的精神。太极功夫扇
现在学生们所展示的中国太极功夫扇,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将音乐课、体育课、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扇子舞结合起来,风格独特、内容充实。活动开展半年多以来,每天都能看到学生们青春的笑脸和火红的功夫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着我校初中生灿烂的青春。这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也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千人诵读
中华诗文,尤其是古诗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高超,人文精神的丰富,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让小学生诵读一定量的中华经典古诗词,对于帮助他们吸收民族人文精髓,陶冶健康情感,领悟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学好祖国语文的浓厚兴趣,学好用好母语。因此,我校自2010年开展全校师生诵读经典古诗词以来,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我校通过将音乐课与体育的整合,创设出《扬帆起航》校操的第四部分“千人诵读经典古诗词手操——诗香雅韵”。为营造浓郁的“文化健身”氛围,突出学校“读书校园之古诗诵读与文化健身”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校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倡导“走近先哲,传承经典,我与经典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诵读经典,文化健身”的新理念,在我校小学部开展“千人诵读经典古诗词”活动,旨在夯实学生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情操,感受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国学,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我校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断创新、长抓不懈” 为原则,要求师生在做韵律操时,边背边做,声音洪亮、整齐,情绪饱满,动作整齐。
千人手操
我校自2010年开展全校师生诵读经典古诗词以来,积极倡导“走近先哲,传承经典,我与经典同行”的思想,为营造浓郁的“文化健身”氛围,突出学校“读书校园之古诗诵读与文化健身”特色,努力践行“诵读经典,文化健身”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千人诵读经典古诗词”活动,让我们在诵读与舞蹈、声与动的完美组合中传承弘扬国学,感受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无尽享受。我校小学部开展“千人诵读经典古诗词”活动,旨在夯实学生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情操,感受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国学,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这是我校积极倡导“走近先哲,传承经典,我与经典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诵读经典,文化健身”的新理念的一个集中体现。为营造诵读氛围。加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办公室的建设,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书香,使学校处处体现书香特色。
彩练飞舞
随着手操的音乐声响起,近一千六百名师生深情地朗诵起来,同时一千多名的身姿手挥彩带渐渐舞动起来。一千六百多名师生犹如一千六百多条排列整齐的彩柳在清风中有节奏地摆动,其中不乏五彩缤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默契的配合,诵读与舞蹈、声与动的完美的组合,在音乐《春晓》欢快的节拍中,诗潮在涌动,构成了哈密九中独特的蔚为壮观的宏大场面。
现在,我们来到了学校特色教育之三“创新民族体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场地。
抖空竹
空竹以它独特的魅力,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是一项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活动,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瑰宝之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已将民族体育项目列入体育课的选修内容,学校体育教育中包含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这不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因此,我校把空竹的技巧进行提炼,创新,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种资源进入初中体育课堂,既可以锻炼体格,提高健康水平又可以让传统项目继承下来,也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的好题材。通过上课我们发现学校有不少学生喜欢抖空竹,对其有很浓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挖掘抖空竹教育资源,因地制宜,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抖空竹特色文化之路,培养一批优秀的抖空竹能手,在哈密市委宣传部的邀请下,参加哈密市春节民族传统娱乐项目社火队表演,参加了国际赛车拉力赛、国际沙漠徒步开幕式及“哈密地区首届百姓大PK”表演,我校获取“优秀组织奖”,近十名学生获得“学生优秀奖”。这项活动在我校的开展更好地营造抖空竹特色校园建设的氛围,积极进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特色品位。抖空竹:空竹以它独特的魅力,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是一项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活动,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瑰宝之一。我校把空竹的技巧进行提炼,创新,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融入体育课堂,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竹竿舞
我校自去年以来将跳“竹竿舞”作为校本体育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充实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此项民间体育,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简单易懂,不受场地的限制,具有省钱、易组织、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是很好的体育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将我国南方地区民间传统体育“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颇受学生喜爱。学校将竹竿舞纳入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有其现实意义,可使学生充分体会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学生的跳跃、速度、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紧张、兴奋、欢乐、团结的运动气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底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儒家思想启发着人们的行为至善至美。
竹竿舞:大家现在看到的竹竿舞也是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一项内容。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充分体会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学生的跳跃、速度、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紧张、兴奋、欢乐、团结的运动气氛。
数载耕耘知甘苦,金秋硕果满枝头。我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已经不自觉的融入了以现代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新理念,不自觉的和新形势下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融合。学校特色教育的开展,更为孩子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他们在书海中遨游,在运动中成长。这里有一片芬芳的绿地,这里有一方多彩的天空,愿孩子们的梦想更加瑰丽,愿孩子们最美好的梦想在这里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