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3 08: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会计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会计课程论文》。

第一篇:银行会计课程论文

银行会计课程论文格式规范

一、有关论文排版的说明:

1.纸张大小及版心:统一用16开纸打印,边距设为: 上 2.8cm,下 2.2cm,左 2.8cm,右 2.2cm。行距为固定值20磅。

2.标题用三号粗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

3.正文第一级标题用小三黑体,靠左上下空一行

4.正文第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靠左本身不空行

5.正文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6.图题及图中文字用5号宋体

二、课程论文选题要求

1.有关银行会计的核算特点

2.有关银行会计制度

3.有关银行会计从业人员

4.有关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5.有关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6.有关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

7.有关商业银行的清算业务

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500字,论文框架参照学年论文,如发现同学之间论文有大部分雷同者,均定为考查不合格。

第二篇:银行会计课程论文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及对策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城市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支持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城市金融服务的神圣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是城市商业银行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为支持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以新金融作为撬动新城市建设的着力点,运用新金融业务、新策略定位、新信贷机制和新金融制度安排重塑新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彰显新城市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贷款是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性业务,但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风险最大的业务。风险和效益总是并存,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风险,那么过度担心则有可能失去效益,同理一味强调效益的话,则有可能忽略潜在的风险。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现状,并由此引入探讨这种风险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好防范性策略,以期待改善我国的贷款市场越演愈烈的不良贷款情况。提高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的质量和盈利水平,以及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关键词:

一、贷款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贷款风险是指贷款人与借款人在发生借贷业务的行为过程中所遭受的导致贷款人借款本息不能收回的可能性。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贯穿于贷款从发放到收回的全过程,深受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良贷款额居高不下,而且有一部分贷款超期时间长,难以收回,形成了呆账、坏账,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威胁着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贷款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贷款的期限可以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贷款;按照贷款的保障条件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按照贷款用途可以分为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按照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按照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二、贷款风险的成因

1、银行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

银行业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尤其强调稳健性经营和风险意识加强。从我国有关商业银行的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许多银行的风险意识相当缺乏,经常以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代价,粗放、扩张地经营,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部分银行领导人决策不力或者纵容甚至直接指示经办人发放人情贷、关系贷,对贷款工作管理不严,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另外,银行对贷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不足,没有能够预测到贷款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同样会给贷款的安全性带来威胁。

2、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机制。贷款工作中职责不明,信贷队伍建设不力;银行的领导体制上的弊端,往往是领导说了算,使不该贷的款贷了,结果出现大量贷款无法收回的现象。

3、银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信贷原则和制度在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违法发放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信贷工作人员不懂法律法规,想当然地随意操作,这样的从业人员还为数不少,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他们在贷款活动中的违法操作是造成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有银行出于利益驱动,为谋求一己私利,故意违法经营,如设置“账外账”等,部分经营的业务不入银行的账户,而是在账外运行。这样的严重违法行为也为贷款风险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

4、商业银行存在的意义出现偏差

作为金融中介的“企业”,其强调的是“竞争性”和“盈利性”,而作为行使国家公共管

理职能的机构,则注重“公共性”和“管理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意义发生了偏差,更偏重于国家公共管理的职能,实际成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的模式,银行贷款资金的投放,应该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和银行效益决定的。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根据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平衡、国企改革乃至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由此一来,贷款的风险剧增,造成了不良贷款大量累积。

5、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借贷双方在信息的不对称状况使得贷款风险不可避免。在金融市场中,交易各方对信息的获悉通常是不平衡的,银行作为贷方,对于借款人的信息往往不能十分清楚地了解,信息享有不平衡,使得银行处于被动局面,就不能做出完全正确地贷款决策和进行有效的监督,不能有效地拒绝高风险的贷款,大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策略

1、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培养专业的具有法律意识的业务人员。

(1)学习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我们应该主动积极的借鉴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深化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银行制度,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功能以及自我约束功能,提高商业银行控制资产的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银行风气和信贷文化。

(2)深化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改革。应该对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进行完善,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度,深化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改革,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相互制衡,三者工作不能超出职权范围,并对其进行动态监督,以杜绝领导人或者相关负责人不根据实际审查情况仅凭个人感受直接贷款的情况,严格控制决策程序以及高层决策的相互制约。

(3)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选拔优秀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直的人才负责贷款事宜的相关审查。加强基层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出现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建立内部监督和监控机制。

(4)严格控制贷款的审查程序。商业银行的贷款应该严格控制授权审批制度,在审批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审查,确定其拥有良好的信用和偿债能力,在审批过程中要保证各种授权均已书面形式确认及下达,各项业务严格按照审批制度进行,并不断完善审批制度,特别的授权业务要经过特别的审核批准,以提高资产利用的质量和盈利能力,(5)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要充分认真的对经济形式和国家的财政以及货币政策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利用利率与汇率,税率银行准备金率等手段缩小由于国家政策而带来的风险。积极配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从源头上规避风险。

(6)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商业银行要按照规范化、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以及有效性。

2、加强对贷款人资产、信用评估,优化客户质量和结构

(1)加强对贷款企业的资产、信用评估。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企业、贷款人的信息搜索能力,了解企业集团以及工作人员的真实资产状况。挖掘调查的深度,拓宽调查广度,强化调查力度,从而掌握真实的企业经营资料,为贷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整体上提高贷款人的质量和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并在授权审批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从根本上提高贷款企业的质量,并以此不断激励想要贷款的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状况。

(2)企业应努力提高盈利能力。企业应当改善本身的经营状况,优化自己的客户关系,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提高生产力,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经营生产,通过资产的重组,兼并收购等手段形成规模效益,建立良好的信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改善以往粗放的经营方式,保证企业有着持续供应的现金流,把资产负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其还款的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3、减少政府干预,加强金融和法律体系的建设

(1)减少政府干预。政府应该改变以往对银行和企业的管理方式,政策性的贷款应该全权由政策性银行承担,保证国家,企业和银行在平等的合作关系上,降低商业银行的负担。认真贯彻执行《商业银行法》,完全赋予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权利,确保商业银行有权利对不良资产进行合法的处置,并在危机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

(2)完善法律制度。在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和世界接轨的《信贷法》。并且要认真贯彻制定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法规,对不法分子进行严厉的惩处,同时也要加强贷款人员的法律意识,坚决地址不正当和不合法的贷款。

4、提高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

通过对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的处理,将不良资产集中起来,把相似的归类,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和流动证券,将风险分散。并加强国际合作,由于我国的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刚刚起步,应多吸取国外成功的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此外还可以采取分拆上市,将不良资产进行分拆重组,然后包装上市。

5、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大力提高信贷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市场经济的诚信经营教育,提倡信用意识,加大对不讲信用,恶意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使其因为不守信用而付出代价,为建立良好的社会评价体系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加快建立信用信息采集数据共享的建设,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并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确保商业银行的债权得到保护。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作用和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商业银行对我国企业资金贷款方面有着不可抹灭的贡献,他为企业融资,是国家调解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对于满足国民的生活需求,信贷要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大量的放贷,以及贷款人和企业的不良信用导致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从而导致贷款风险增加,持续增长的信贷风险最终将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该打好基础,从各个方面稳步推进为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做出努力改善的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郭晓鹤.谈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今日财富,2012 [2]马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浅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 [3]宋彦超.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

[4]李悦波.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析[J].时代金融,2011

[5]黄益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

[6]徐燕,邱任平.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及其防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5(6): 62-65.[7]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上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8]王树茂.金融纠纷风险防范与化解——运用民商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例精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9]张鹏.《试论非诉手段防范信贷业务风险的有效性》,转引自赖小民《法律工作与银行经营风险控制》[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李鑫.商业银行风险与防范[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银行会计课程大作业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

得分:

要求:(1)时间--第十五周周五统一交来。

(2)书写--请各位同学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答案,切忌雷同。

(3)纸张—A4打印纸

(4)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统一分录题;第二部分为自选题;第三部分为小组讨论题

一、分录题(40分)银行会计教材第120-122页7.2业务题1)和3)银行的会

计分录!)

(一)7.2业务题1)---练习商业银行同中国人民银行往来的核算(请写出工商

银行的会计分录)

1.甲工商银行签发现金支票,向开户的中国人民银行提取现金100万元,央行审核后办理支付。

2.2月16日,甲工商银行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现金50万元.。

3.3月17日,甲工商银行为客户服装厂电汇资金15万元给建行大连分行的开户单位,通过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转汇。

4.甲工商银行4月18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季节性贷款,金额500万元,期限3个月,贷款月利率2.55‰。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5.5月23日,甲工商银行提前归还贷款300万元。

6.甲工商银行将其余200万元贷款和利息于到期日7月18日全部归还。

(二)---7.2业务题3)---练习跨系统转汇业务的核算(写出汇出行、转汇行、汇入行的相关会计分录!)

1.甲银行的开户单位制药厂办理信汇业务,汇往异地农业银行的开户单位

机械厂,支付货款9500元,通过农业银行将款项转汇。

2.甲银行的开户单位纺织厂电汇7000元,收款单位是在中国银行丙县支行

开户的技术进出口公司。通过工商银行丙县支行转汇。

3.甲银行开户单位汽车厂电汇资金6500元给在中国建设银行丁县支行开户的收款人,通过中国工商银行乙地分行转汇。

4.甲银行为开户单位油漆厂收取委托收款资金5400元,付款人在中国建设1

银行北京分行开户。

5.甲银行为开户单位新兴百货收取货款7800元,付款人在中国建设银行天

津分行开户,通过中国建设银行哈尔滨分行转汇。

二、自选题(30分。选作一题)

1.以某种非现金支付工具为例,说明其结算特点,并评估其适用性。

2.说明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特点、原理及意义。

3.央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构成及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4.央行小额支付系统的构成及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5.支票影像系统的做法及优势。

6.根据权威数据,分析银行卡结算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三、团队讨论题(30分。介绍团队成员、选题及答案)

第四篇:《会计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会计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会计学科的基本了解

1.专业特点

会计学科导论的特点在于不仅掌握了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学习了会计专业的历史变革和发展,着重强化了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通过学习,掌握会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熟悉了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准则,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课程体系

会计学各分支学有机结合。早期的会计学,基构成内容比较简单。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与数学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其向会计领域的渗透,会计学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科导论》通过会计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日常会计记录、会计报表、会计基础工作、会计规范体系以及电算化会计规范的学习,对会计学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3.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实践经验获得的。会计人员通过教育主要获得的是会计的理论知识,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的目标、职能、对象、任务、准则、种类、方法以及各种规律性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会计理论为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一种基本思想,他能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和判断,具有指导作用和预测作用。实务经验是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特色的所在。

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以专攻博,专与博相结合。

4.职业发展和就业

会计的就业前景良好,开始可以从出纳做起,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等的进进出出,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工作熟练之后,做到会计的岗位。当然也可以从会计专业毕业之后,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如果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管理团队的意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将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会计的职称,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高级会计职称,除了从业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外,其他职称是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很大。

会计的执业资格,这个系列里的证书是并行的,包括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税务师CTA,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执业资格系列代表你在这个专业领域里面具备一定的资格,可以从事该专业较为高级别的工作。

会计的专业资格,这个系列里面的证书也是并行的,包括:资产评估师、经济师、审计师、统计师、金融分析师、财务策划师等。专业资格系列证书代表你拥有具备从事这个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一般是一种非强制认可的资格证书。

二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是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即精神上的动力起作用的非强制性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牵公,不谋私利;精通业务,自强不息;改革创新,搞好服务。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2.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处于不断深化改革,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的阶段,会计也正在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各项新制度、新准则以及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先进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和创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而是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国家和社会总体目标,这是会计职业道德得以存在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

3.提高自身的政策法律水平

政策、法规不仅是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的依据和保障,而且是会计职业道德中带有强制性的最基本的部分。会计工作本身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政策性强的工作,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会计法规、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等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会计职业道德。

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对这些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做到知法守法,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

三 对未来的规划和设想

会计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前提下,就要注意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提供专业技巧。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为以后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会计行业已经开始和其它的专业慢慢融合从而产生了很多新职业,这也为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一阶段,在学校期间,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树立信心,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

2、通过报考注册会计师、用心学好英语、积极寻找实习机会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珍惜时间加强积累与锻炼;

4、不要忽视团队的作用,及时与同学分享信息、交流经验;

5、作为财会专业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尝试应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为此作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毕业初期,工作变动比较频繁。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握时机,适当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在变动后要尽快适应工作。还有,针对如今的社会上缺乏高级财务人员,要在工作之余,争取取得 CPA 或 ACCA 等高级财务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增添砝码。因为我国正处在一个充斥各种学位和资格证书的时代,注册会计师、注册财务分析师、注册财务策划师、注册商务咨询师等专业机构、专门领域颁发的资格证书与大学学位并不相悖,它们在求职和升职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定期参加技能培训,避免知识的老化和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公司,逐渐地达到自己事业的顶峰,争做公司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刘富乾等 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杨良超 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南京师大出版社 2000.[3]陈少华 会计学原理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5]李金茹,张瑶 新编财务会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6]本书编写组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第五篇:2014年银行监管课程论文

金融监管有关问题研究综述

朱生财 20122102068 12级金融学硕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加,社会学者对金融监管问题的理论研究随之深入,我国金融监管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对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若干观点和强化金融监管的策略进行了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性日渐突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已成为各国政府、金融管理当局的共识。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银行监管工作更成为人民银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监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金融界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探讨和深入研究,现就金融监管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金融监管发展的历程回顾

我国的金融监管是伴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基本的观点是,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初始阶段(1984-1992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金融。人民银行从经营与监管的统一转变为放弃经营功能,成为一个超脱的金融监管主体,但对金融监管工作研究不多,重视不够,金融监管的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合规性监管阶段(1993-1994年),强调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要转变职能,由过去侧重于管资金、分规模,转变到加强金融监管上来。但监管方式主要是整顿式、运动式,监管内容以合规性为主。

金融监管立法阶段(1994-1997年),我国金融领域的立法速度大大加快,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和《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及《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金融法律法规,使我国的金融监管逐步走上依法监管的轨道。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阶段(1997年至今),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化。这一时期,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人民银行管理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二、关于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若干争论

(一)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已建立了央行、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法律体系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随着国际上对金融业实施混业监管的趋势加强,以及我国加入WT0后与国际金融业的逐步接轨,我国是否应改革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转变为混业监管,为此人们展开了激烈探讨。

主张应当过渡到混业监管的人认为:一是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是国际发展的主流,我国已经加入WT0,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讲,应当实行混业监管;二是从目前分业监管体制实际运行的效果看,存在着诸多缺陷,如缺乏有效金融监管的条件、多元化监管主体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合作、金融监管缺乏完善的实务操作系统等;三是分别设立多个监管主体不仅要花销很大的成本,而且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其成本也是很大的。因此,持有这些观点的人主张应改革现有的分业监管的体制,并设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

而主张分业监管的人认为:一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混业监管是从分业监管经过较长的时期

发展而来,中国目前尚不具备混业监管的土壤;二是银行、保险、证券拥有比较独特的金融活动,有各自的收益和风险特征,这将导致监管目标上的差别,将不同的监管目标统一到一个监管机构内,使统一的监管机构在监管目标上可能没有像专业化的分立监管者那样有清晰的重点,可能会带来不同监管目标的冲突等难以处理的问题;三是统一的监管机构由于规模过于庞大,内部合理分工是一个问题,可能会滋生官僚主义。因此,他们主张监管应设定在按功能分业的形式。

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我国现阶段仍保持分业监管的格局后,关于分业监管还是混业监管的争论有所减少,但由分业监管逐步过渡到混业监管是一个长期趋势,因此适当地就该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对我国及时进行监管组织体系的改革很有意义。

(二)央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是否分离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集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及实施银行监管于一身,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或者说是否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同的观点,按照不同的理论依据,设计出了本身都具有某种科学性的方案。

主张银行监管独立的观点认为:中央银行集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的职能于一身,不利于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及提高银行监管的效率,也加大了银行体系潜在的风险。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央银行担负着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双重责任,客观上分散了监管的力量,主观上形成了某种道德风险;二是现有的监管体系设置和监管水平有问题,包括监管司局之间,大区行、监管办、支行之间关系等,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等。还有学者(魏加宁,2001)认为: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分开,因为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两种工作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有时是冲突的,过去的情况表明,两者一旦发生冲突,中国人民银行往往是“保一头”——更多的时候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因而,最有效的办法,是集中力量、调整关系,把银行的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拆出来,成立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监管部门,这个部门与证监会、保监会并列处于同一层次。

反对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分开的观点认为: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二者目标密不可分;人员素质问题不能成为监管体制变动的理由,除非完全撤换现有人员;人民银行内部体制设置问题,同样不是银行监管独立与否的理由,而是一个内部体制改革的问题;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职能,的确会对银行监管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由此产生的监管信息优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优势,以及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风险处置优势等,要远大于不利影响;由于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和巴塞尔委员会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监管,有利于及时交流执行银行监管国际准则的新情况,便于银行业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关系问题

谢平认为:金融监管应优于金融发展。他提出,在金融领域,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监管为前提,“在发展中规范”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金融业的道德风险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的外部性与社会成本大,中国过去 20年中已经为“重发展、轻监管”而付出了沉重代价,同时金融业的违规收益极高,这在各国都具有普遍性,因此监管必须先行。

尽管此外很少有人论述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但无论是在金融研究与实务工作中,“先发展、后规范、再完善”的指导思想总是占据了主要位置,表现为与金融发展相应的监管法规建设滞后、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等。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部分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最初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和统一规划、市场准入把握不严、资本金不足、不实等,导致风险积聚,监管困难增大。

(四)我国金融信息披露制度问题

在我国,直到《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颁布以前,银行业一向被作为严守商业秘密的行业加以保护,报表的秘密性是保护商业银行和客户利益的重要基础。当然,其中也有不良贷款比例较高而不宜公开方面的原因。

鉴于此,多数人认为我国金融机构经营与监管透明度比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差,公众应享有的金融信息权力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国有银行领域有不少信息披露的“禁区”,而实际上金融机构信息封闭,虚假报告与统计信息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深埋于中国金融业缺少透明度的“灰箱”运作中,当金融业开放达到一定程度时,原来没有外来竞争者没有透明度尚可隐藏的一些风险与矛盾就会大量地暴露出来影响金融运行,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国际标准的金融信息披露制度。2002年5月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

三、关于未来强化金融监管的策略选择

如何着眼未来,选择适合我国的强化金融监管的策略,是当前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已经成为WT0的成员国,日内瓦协议要求全球952的金融服务贸易纳入逐步自由化的进程,我国中央银行如何提高监管能力,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二是目前的银行监管过多依靠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而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监管、银行业协会的同业自律及来自社会中介的外部监管明显过于薄弱,如何完善银行监管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目前监管手段方面存在的非现场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合力不强、对法人的集中监管尚需强化等,要求对监管手段进行策略性调整;四是我国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仍是以原有监管机构和监管范围为主,不设新的机构,也不增添新的条款,这种对网络银行监管明显滞后的状况亟需改善。针对上述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有:

(一)银行监管应尽快与国际接轨

第一,实现对银行业的监管标准与国际共同标准接轨。加入WT0,不仅意味着市场准入标准的逐渐趋同,而且意味着市场监管标准的趋同。由于各国对种种金融风险认识的提高,国际上有一种趋势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管,要求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一致,以便于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目前在金融监管领域,影响最大并基本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由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9月发布。加入WT0,《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主要条款、内容以及要求会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而要求金融监管当局采用。

第二,维护正当竞争,保护国家金融安全。外资银行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具有雄厚的资金、灵活的经营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和成熟的全球经营战略。我国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才起步不久,商业化经营还不成熟。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内资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将流失,市场份额会减少,盈利能力将下降。监管部门应灵活运用市场准入手段,鼓励内资银行的合作与创新,适当保护内资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内、外资银行的正当竞争,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

第三,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国际游资将有可能随之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从事套汇、套利等投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我国对此应予以足够重视,一方面要提高对游资活动的预警能力,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加快外资金融立法,明确对游资的限制及惩罚措施,克服金融市场开放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第四,扩大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普遍认为,要在国际范围内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之间必须开展有效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磋商,进行广泛的监管信息交流。我国金融业正在逐渐融入世界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二)逐步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

多数人主张构建以中央银行监管为主体、机构内控为基础、行业自律为纽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金融监管模式,从而形成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立体化、综合性的太监管新格局。当务之急,一是要充实自律性监管体系。因为外部监管虽然重要,但它通常发生在严重违规行为之后,违规行为的危害已经产生。为寻求事先的预防性监管措施,就必须发挥行业自律性组织的作用。通过自律性监管,可以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金融从业人员自律,即从业人员讲究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自我约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第二道防线是金融机构自律,即金融机构通过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以防止本机构职员或机构本身出现违规行为。第三道防线是协会自律,即金融业协会通过制定自律规则或自律公约约束和监督会员行为,防范或惩戒会员违规行为。二是要加强社会监管。具体的思路有:加强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让社会公众熟悉金融监管、支持金融监管,以博得社会各界对金融监管的支持;聘请金融监察专员,即由金融监管部门向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职能部门聘请监察专员,以扩大金融社会监管的外延;培育独立公正的社会性监管机构,包括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尤其是强化审计意见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三)对监管手段进行策略性调整

一是突出非现场监管的主体地位。非现场监管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够运用电脑统一程序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和计量分析工具,对大量金融业务进行连续处理,并为现场检查提供有针对性的导向,不但可以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公平监管,提高监管权威,因此,金融监管手段从现场向非现场转变是加入WT0以后加强金融监管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以现场检查为主要手段的合规性监管,在日常业务监管中主要表现为利率的合规性监管,这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而失去大部分意义,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促使金融监管手段从现场监管向非现场监管转变的实现。应当看到,这种转变还需要有两方面的条件:第一,进一步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能够通过分析非现场监管数据,对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做出定性评价。第二,加快实现中央银行计算机监管网络与商业银行计算机业务网络的连接,使中央银行各级监管部门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获取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原始数据,保证非现场监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是强化合力监管,建立人民银行各级行内部通畅的协调机制。当前,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管监分离”制度,实现监管信息的集中化、监管规划的统一化和监管操作的专业化;进一步深化监管分工,逐步实现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日常监管、风险预警、信号对外发布的专业化;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全过程的监管操作流程,实现监管操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探索建立对监管部门和人员的再监管机制,切实防范监管工作中的道德风险。

三是强化法人集中监管,建立人民银行各层次之间的分工协调的工作机制。当前,要按法人集中监管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金融监管责任制;强化并表监管,突出加强对商业银行总行的监管,将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转向其总行的业务政策和控制程序,及其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和检查。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检查,目的应主要是评估其总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时,首先要督促商业银行总行提出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同时,要强化并表监管方式,从总体上评估法人机构的风险情况,确保法人机构整体的稳健运行。同时,要建立对法人机构整体情况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

率。

(四)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

一是把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范畴。监管机构可适当地增加若干对口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率,以后再逐步把网络监管融入中国金融监管的整体格局。二是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网络银行的准入要在注册制度、安全工作、地域界定方面从严,而在准入标准、业务范围等方面从宽,建立一套区别于欧美已有网络发展优势的国家的准入制度。我国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重在鼓励中国的网络银行抓住机遇,尽快抢占市场,使监管既可以控制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又可提高本国银行业的总体竞争力。三是完善现行法律,补充适用于网络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首先,要对现有法律中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修订和补充,不但要从刑法的角度对犯罪进行严惩,在民法方面也要进行界定;其次,要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先行立法保护。四是制定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认证体系。人民银行虽于1999年4月着手这一工作,但进展缓慢,必须加快建设步伐,以避免出现各家银行另起炉灶,重复建设,交叉认证等问题。五是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点,完善现行金融监管办法。要从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等方面根据网络化条件来适时进行调整、补充,构造一个符合网络银行生存、发展的金融监管技术手段与操作系统。

下载银行会计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会计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会计

    商业银行业务作业 • • • • • • • •一.根据某商业银行6月10日发生的下列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6月10日向兰新公司发放5个月 的短期贷款80000元,利率为5.04%,办理贷款手......

    银行会计

    名词解释 1.银行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独特的专门方法和程序,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分类的反映、核算和监督,为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及有关方面......

    银行会计

    支票和银行本票的相同点: 1.都是设权有价证券。即票据持票人凭票据上所记载的权利内容,来证明其票据权利以取得财产。 2.都是格式证券。票据的格式(其形式和记载事项)都是由法......

    银行会计

    现代远程教育 课 程 学习指 导 书 作者:芮玉巧 2006 年11月 《银行会计》 第一章 总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以及会计的方法。 2.熟练掌握银行会计......

    银行会计

    1中国工商银行杭州支行收到同城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寄来的商业承兑汇票及委托收款凭证,金额20000元,系本行开户单位华彩刺绣厂支付的购料款,汇票已到期,将委托收款凭证第四联提出......

    银行会计

    银行会计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银行记账凭证多采用(A)。 A.单式凭证记账 B.服侍凭证记账 C.借方凭证记账 D.贷方凭证记账 2. (C)不需要计提,只需在发生时直接交纳。 A.房产税 B.车船使......

    银行会计

    一:名词解释1、表内科目:是指用以反映金融企业资产、权益增减变化和财务收支状况,需要列入资金平衡表(日计表)验证平衡关系的会计科目。2、表外科目:是指不纳入统一会计报表内,用以......

    银行会计

    银行会计学 1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项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是总括反映监督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