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辛亥风云有感
一段岁月里的嘉兴人
——读《辛亥风云》有感
作者:城北小学502班 李一凡
今年暑假,我品读了一本好书,它没有华丽而恢弘的外壳,但内容却牵动人心:该书讲述的是在内忧外患的清末时期,全国各地爱国的仁人志士们都争先恐后地组织救国运动,辛亥革命的号角开启了思想进步、民族觉醒的大门……这本书就是《辛亥风云》。
通常,我所关心的是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救国运动。但我在浏览书目时却发现它提到了“嘉兴”。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便上网查找资料,从而了解了更多知识。
百年之前,我们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而我们嘉兴地区的仁人志士,也开始了他们可歌可泣的斗争。
1月,著名的《禾报》创办于嘉兴。而漱浦民众则因不堪清政府要求上缴的巨额租金而集体抗租;石门民众则因忍受不了地主的苛刻逼租、扣押乡民而发动了起义,但起义最终在清政府的镇压下失败了。
2月,海宁民众也聚众集体抗租,但同样失败了。
以上只是一些片段,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千千万。孙中山先生曾写过一幅对联:江户是丹枕,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热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巾帼英雄。想必这里的英雄,也有我们的嘉兴人。
在市区人民公园正门矗立着一座纪念塔,那是为了纪念在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七位嘉兴籍烈士而建的。我去过那儿,当我仰望着高大的纪念塔时,我知道,这些人都是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如今的我们,虽然生活在太平盛世,但也要继承先烈的遗志,继续振兴中华!
第二篇:读《党史风云实录》有感
读《党史风云实录》有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杰出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一群勤劳勇敢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的政党。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人民便在她的领导下,经过一番艰苦斗争后,相继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并建立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许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对于这里面详细的情况我们却不太了解。所以,作为一名积极向党靠近的大学生,我决定从党史入手,以增加自己对党的认识和了解。
在看完《党史风雨实录》这本书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是对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赴汤蹈火的中国共产党员深感佩服。我发现在革命的道路上,共产党员除了要面对外国侵略者的入侵,还要面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斗争,在这一个过程中,他们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对在革命道路上所受的苦与累都能坚强地忍受着。例如在大革命时期,因为国民党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而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分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或是脱党或是叛变投敌。省的特派委员黄公略为了考验隐蔽在国民党军队担任团长的彭德怀而差点被其杀死,尽管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共产党员身上也会偶然发生,但是他们却从未产生过放弃建立新中国的念头。
在中国共产党员的革命道路上,也曾经发生过不少冤假错案,例如陈伯钧误杀吕赤、AB团冤案、彭德怀错杀袁文才和王佐等案件,虽然犯这样的涉及人命的错误的确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一般来说,杀人者都需偿命,可是毕竟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面对这些错误,那么将会陷入越错越深的局面。然而,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中共领导都会进行一番深入的了解与分析,然后给予这些人最合情合理的处罚。在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以及理智判断下,为了避免在用人之际失去更多的人才,于是便免除了他们的死刑,给予他们戴罪立功的计划。正因为党的领导人有如此宽容的心,所以在日后的革命道路上,他们都比其他人更加卖命地为党的事业奉献。也许,这样的一种宽容不仅是革命道路上需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必须的。
在《党史风云实录》这本书中,我除了读懂革命战士们的坚毅与宽容外,还深深的体会到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不得不选择牺牲家庭的那种无奈与痛苦。为了革命事业,不少共产党员都不得不狠下心来抛下妻子和儿女。有些时候,他们的家人甚至还会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例如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不幸被敌人抓捕后,无论敌人如何对其进行严刑拷打、威胁恐吓,她都不愿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并坚持自己对革命事业的肯定态度,最后敌人残忍地把她杀害了。在毛泽东得知这件事后,他虽然对妻子的遇害感到无比痛心,但面对这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时,他的革命斗志不但没有丝毫动摇,反而还选择振奋起精神,继续革命。
从这一件又一件鲜为人知的革命实录中,我被他们那种坚定的革命意志震撼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正因为有了共产党员们的无私奉献与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为自己和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风云一生读《曾国藩》有感
风云一生
——读《曾国藩》有感
天下无异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曾国藩
望晚清风云变幻,看人物风流。一人中流砥柱建湘军,灭天国,开展洋务,创水军可谓名臣,此人便是曾国藩。
本书结合史实,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国藩毁誉参半的人生历程。曾国藩临危受命,戴孝出山创办湘勇。初期用湖南官场掣肘逼走衡州。对战太平军的靖港惨败令他心寒。然而,湘军随后攻克武昌,获田镇大捷。在曾国藩总督两江之后,湘军越战越猛,先后攻克安庆、江宁,最终摧毁了太平天国,也让他位极人臣,名满天下。。。1摘自《曾国藩》简介
细看曾国藩成功之路,唯有清心寡欲,自勉自励,屡败屡战才是真理。人生若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清净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的目标,做到宠辱不惊,守住自己的清净与理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再也爬不起来,要能在失败后自我鼓励,去挑战失败,这样的人生才会成功。
细读曾国藩交友之道,“推诚守正,委屈含宏”以诚字为先,交友不可贪人便宜,应与人为善,待人为善,交雅友,是处世一大乐事。
思,人格之法。一为诚,表里如一;二为敬,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三为静,宁心静气,静欲安宁;四为谨,实事求是,不说空言;五为恒,恒息恒做。
放下《曾国藩》心中涌动着万千思绪,回味这名臣一生,我不禁心生敬畏。
首卷句说:“为官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而我要说“读书不读曾国藩,枉为书海游一番”。
关汉卿中学初二19班段圣奇
2013年1月1日
第四篇:读《贿赂风云和坤》有感1000字
读《贿赂风云和坤》有感1000字
16社会工作一班 吴小梦
之前我并不知道有这一本书,和它的相遇,仅仅是因为阴差阳错。起初,我就被他贿赂贪婪的一生给吸引了,当然不止是他如何演绎了自己华丽的一生,我更佩服他贿赂背后的智慧,才华和能力。看了这本书,并不是要去学习怎样去贿赂,而是学习他的精神去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这里我主要是从他的精神品质着手,也许和他的贿赂没有关系,但值得我们学习。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和坤的家庭本来过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在其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找了后妈之后父亲因病去世,他与弟弟和琳每天过着食不果腹的苦日子。但是和坤知道,要想改变命运,就只能靠自己;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读书。他也因肚子里有点墨水而成了英廉选女婿的最佳人选。在英廉的谆谆教导之下,和坤弓马骑射、四书五经古诗书画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就连皇帝乾隆的字画都临摹的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就等待机会的降临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乾隆皇帝。虽然乾隆只是开玩笑的让他把他考试试卷的题目背下来,而且还是一边跑一边背。和坤真的做到了,这让乾隆大吃一惊并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还有一次,乾隆因为王贵越狱出逃而置问是谁之过,但那些侍卫没有人懂,唯独和坤,这一次,他成了皇帝身边的贴身保镖。
有些人,一直在抱怨社会不公平,那是因为他没有亲眼看见别人背后的努力,前方的顺畅是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努力得来的结果。所以不要抱怨,去努力得学习和付出。
长远的眼见
他了解到官场里没有一个人会藏文,他也知道以后肯定会与西藏之间有更深的交流和合作,他就暗中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果不其然,这宫中唯独他一人会这藏文,更惹乾隆的喜欢了。和坤教了国泰三招:一麻二烫三舍。他对未来发生的种种是有对策的,如果发生什么不测,和坤很有智慧,他知道怎样保护自己,虽然在做法上很不道德。纵观历史各个朝代,有很多的贪官的钱财是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这样不仅让百姓知道他的罪行,而且引得百姓起义抗争,使得自己的罪行更快的暴露出来。而和坤就不是这样,他从各个贪官的钱包入手,和贪官们当朋友,认他们成为自己的小弟和自己的眼线,群星才更加璀璨,照的更远。
领导能力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从不刻意刁难下属,和下级的的关系可谓是进退自如,()和官场的各位官员的关系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和下属,和坤进行智力投资和情感投资,对自己的同僚,拿钱办事,不服自己的就用能力让别人服为止。别人让和坤不舒服的,自己就让他彻底完蛋。现今,很多的领导者都是把下属当成是赚钱的工具,不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味地让员工不停地加班,否则自己的饭碗可能不保。一旦公司的员工犯了错误,就只是一味的惩罚。
勤俭节约
和坤即使家财万贯,他也不会浪费每一分钱,每一分钱都用到其处。因为小时候没有钱,他和弟弟受到很多的磨难,而变得有钱就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的途径。他甚至每一次在给仆人发工资的时候自己都要数一遍,少了一分钱都要究其原因。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和坤就拥有相当于大清王朝十五年国库总收入的财产,数目之大,着实令人惊叹。
……
总结一下,和坤之所以深得乾隆的喜欢,很重要的一条是知道乾隆在想什么,想做什么,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和坤总能帮助乾隆解决烦心的事,乾隆自然喜欢和坤。现在也是这样,为老板工作,只要揣测好老板的意思,用自己的能力给老板带来价值,和同事处理好关系,相信你在公司会发展的非常好。
第五篇:读《辛亥女杰刘青霞》有感
读《辛亥女杰刘青霞》有感
(二)拜读完作家郑旺盛的《辛亥女杰刘青霞》一书,被女杰感天动地的事迹所深深震撼,赋一藏头诗后不免心中尚有很多感动,随写此文。
合上《辛亥女杰刘青霞》一书,心生许多感慨,那是一种凤凰涅槃般的壮丽,1877年她出生河南安阳名门,其父是两广巡抚,其兄是翰林院编修,还有长兄是安阳一位名商,父兄的荫榆,家庭的富足,并没有使她安逸地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相反明书达理的家风使她常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她18岁嫁给尉氏首富刘耀德,刘家人在现在人看来不正常的炫富行为让青霞感到她要摆脱这种金枷玉锁的束缚。她想看看灰墙外面的世界,在婚后七年丈夫的离世,族人的诈财和贪婪使她决心走出她的深宅大院。她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南下上海,北上京城,又一次次穿梭于武汉、南京、开封等当时的革命重地。她曾东渡扶桑,为寻求革命道路带领幼子几去几返,她在日本捐资创办杂志,在武汉、广州捐资革命起义,在开封置宅院为办革命期刊。她还在尉氏自家的南花园创办华英女子学校,这在当时是豫省的第一所女校,后在开封创办女子学堂。当她得知贾鲁河桥在当时是去开封的唯一通道,但小船渡河又常导致人员伤亡,她毅然捐资修建石桥并亲自督工。她还开办孤儿院,创建平民工厂。她一次次出资救助因革命被困的革命党人,她曾亲见孙中山先生,愿把全部家产捐献国家修建铁路。但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形势,终未成行。后来,直到爱国将领冯玉祥督豫,经青霞女士的再三细致考察,她把全部家产捐献冯玉祥将 军,用作建设公共设施、办学之用。长期的操劳和奔波使她心力疲惫。1923年在娘家安阳病故,享年46岁。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忧国忧民 的情怀为世人称颂。她的内心有一种百折不弯的精神,在与族人长达二十年的欺辱、欺诈和蛮横无理的抗争中她从未屈服,她是一块坚韧的、韧性的钢,她虽有光绪皇帝“一品命妇”的诰封,她却不为皇封所动,心系民间大众,鲁迅先生赞她“才貌双全”。她的《仿江南好》,她的才情确实印证了鲁迅先生的称赞。孙中山先生为其题字“天下为公”,确实涵盖了她的全部功绩。她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一位耀眼的新女性,她是与秋瑾(鉴湖女侠)齐名的辛亥女杰,她把她的全部财产、全部精力甚至生命献给了中国革命,她的精神感天动地,她的不朽事迹在朗朗人世间留下一股浩然正气,一首旷世悲歌,她的精神将名垂千古,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