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9:0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

第一篇: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内容摘要调研报告以如何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为调研重点,调查了上海各领域的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情况,揭示了当前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影响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要素,最后从加强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团支部活力 加强联系 扩大覆盖 增进意识

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这是团的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上海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共青团组织要圆满地实现自身使命,就需要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不断增强团工作的生机,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活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是团支部的活力建设,团支部具有“单位最小、数量最多、对象最直接、工作最落实”等特点,只有团支部有了活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强团员意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本课题由团市委组织部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复旦大学团委、宝钢集团公司团委、建工(集团)总公司团委、普陀团区委、长宁团区委等6家单位共同参加。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下基层访谈、研讨等方式开展研究。

一、当前基层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课题组对地区、青工、高校等各领域的团支部建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梳理,并到6家成员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中了解到,全市各领域团员青年的流向、分布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各级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方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团组织相应采取了一些巩固、调整和发展团的组织覆盖形态的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地区领域情况

1、体制外青年跟随“两新”组织向园区、楼宇集中,团组织通过区域性建团实现覆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全市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并入驻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各类商务区中的商业大楼,其中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组织搀杂,涉及的领域包括高新科技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诸多方面,这些“两新”组织中汇聚了大批白领青年、蓝领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而建团工作却一直比较困难,团组织对这些青年的联系和覆盖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普陀区的“两新”组织8000多家,其中资产超百万元的1000多家,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区各类园区中,这些“两新”组织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有38000余人,已确认的团员2840余人。而作为中心城区,静安区内商业商务楼宇较多,楼宇内也集聚了较多的高学历、高层次青年,仅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就有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恒隆广场等各类商务、写字楼53幢,其中入驻了许多知名企业,汇聚白领青年达24000余人。针对这些情况,地方团组织纷纷探索建立起区域性的团组织,如:建立楼宇团支部、园区团支部等,这些区域性团组织打破企业、机构、组织的间隔,针对各类园区、开发区、商务区中的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化的、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力求覆盖到整个区域,实现对全体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在此基础上,这些区域团组织逐步建立起以各种类型团支部为核心,以青年中心、各类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为载体的多层次组织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2、互联网络成为青年大量集聚、密切交流的场所,团组织引导、参与网络建团实现覆盖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各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团员青年实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传统的组织联系方式已很难联系、影响、覆盖到他们,而互联网络却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大量集聚和迅速集聚青年的场所。“4·16”涉日游行队伍的集聚方式、“快闪族”的人群召集方式、各类青年“自组织”的动员和组织方式,都充分展示了互联网的这个特性。因此,各级团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借助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联系与覆盖,并把这项研究作为使团员青年从“社会人”向“组织人”回归的重要课题。如:地区团组织积极探索以网络为平台来创新团组织的工作手段、活动方法和运行机制,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许多区的团组织建立了团的专属网站,有的建立虚拟团支部,在网上开展团的活动,吸收游离在体制外的团员回归团组织,也吸引有上进心和政治需求的青年参与团的活动。一些社区团组织则与那些青年实名参加的会员制网站建立联系,探索以会员制网站为载体的有效联系团员青年方式。如长宁区虹桥路街道团工委与“虹桥青年白领俱乐部”合作开展“相聚虹桥白领party”、“青年成才论坛”、“上海白领回归童年夏令营”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更多团员青年参加团的活动。此外,一些网络公司也参与了试点工作,如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都成立了团组织实体,并在网上建立了虚拟团组织,由于这些公司的人气旺盛,在凝聚网上团员青年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第九城市团总支还利用本单位团员青年自主开发的团员OA系统进行了“第九城市第一次网上团员大会”,通过选举系统公布团委候选人情况,并组织公司团员通过网上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九城市第一届团委。

3、青少年社区意识增强,团组织通过组建、活跃居民区团支部实现覆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权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社区工作,社区的环境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力量配备等都得到较大改善,社区对市民衣、食、住、行、娱乐、安全等各方面的影响正显得日益重要。同时,在社区团组织的努力下,青少年的社区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参加社区团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许多街道、社区团组织在居民区中建立起活动型的居民区团支部,部分社区的居民区团支部组建率已达到或接近100%,普陀、黄浦等团区委还制定了《星级居民区团支部晋级标准》。居民区团支部发动团员通过直选选出自己满意的团支部书记和委员,并自行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受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如黄浦团区委在南京东路街道厦门、贵州两个居民区率先开展了团总支民主直选的试点,通过广泛动员,采用“共青团选举证”的办法把选举权交给珍惜自己民主权利的小区团员,在选举过程中设立了自荐、考察和审定的程序,提高了选举的透明度。通过直选推出团员青年信任、社区居民认可、党组织放心的优秀团员担任居民区团组织负责人,不仅增强了团员青年的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同时促进了居民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居民区团组织的生命力。

(二)高校领域的情况

1、完全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使学生群体流向发生变化,团组织通过灵活设置组织进行多重交叉覆盖第一,完全学分制打破了过去集中统一的教育模式,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这项制度实行后,同一班学生在选课方面出现了很大差异,很难在一起集中活动,班的概念被大大淡化了,长期依托班的建团模式也就发生了动摇。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大打折扣,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同学不同班(年级)现象出现,传统班团组织设置相对稳定性与学生活动时空分布的多样性产生了矛盾,导致传统班团组织功能退化,团活动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质量不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共同办教育,将社区的力量结合到高校建设中来,但这项改革将使学生公寓逐渐远离校园,特别如占地4600亩的松江大学城,那里汇集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学生规模达4万人,这些高校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在各类学生社区里,学生居住更为集中,硬件设施更好,不同班级、专业的学生可能住在一起,由于服务和管理有社会力量参与,公寓、社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以班级团组织为载体开展的活动将进一步减少,团组织如何覆盖到这里成为一个新问题。此外,校园内开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延期毕业学生和越来越多的已毕业而未就业的“校漂族”青年,对这一青年群体的管理和引导也成为了高校团建的一个难题。面对这些情况,许多高校团组织突破过去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依托班级建团与依托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等建团相结合;突破过去只建班级注册团支部的静态模式,转变为静态班级注册团支部与动态区域性活动团支部建设相结合,做到“多种模式结合,多重交叉覆盖”,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无盲区。同时,加强对“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的探索和实践,加大高校团委和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为主的“两翼”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促进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工作和活动上与高校团组织进行密切配合和有效补充。如上海交通大学团委通过成立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建立起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的一整套组织体系;在社团,通过设立社团中心团总支、以社团为单位建立团支部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一套以社团支部为主体,中心团总支为上层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目前,全校108个学生社团已有92个学生社团申请并成立了团支部,支部覆盖率达85%。通过楼栋、社团使活动功能覆盖到每一位同学,同时,还针对各类型的学生群体巩固、调整和建立相应的团支部,如建立研究生实验室团支部、未就业学生团支部、延期毕业学生团支部,真正形成“多重覆盖、不留空白”的团组织建设机制。

2、班级形式仍将长期存在,团组织通过强化自身建设深化与团员青年的联系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依然有70-80%的大学生是通过班级组织起来的,大学生的行政、教学管理等日常事务也是通过班级这一形式组织实施的,因此,目前通过班级建团仍然是高校的主要建团形式,并将长期存在。然而,班级团组织功能的弱化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加上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工作活动时有重合,造成部分班团活动的消极竞争,进一步弱化了班级团支部的作用。为改变这种状况,强化班级团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班级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各高校团委进一步明确班级团支部的主要职能,积极整合团委和班委的班子力量,整合班团的工作资源,理顺班团组织的工作职能,有的高校团委还为班级团支部的活动提供专项“团建改革基金”进行支持。复旦大学团委则将班级团支部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在全校300多个班级团支部中开展创建“示范团支部”的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基层的创造力,给团支部搭建一个舞台,给团支部一个驱动力,让班级团支部从碌碌无为或者自娱自乐的状态中走出来、活起来。一个个“示范团支部”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发挥出良好示范效应和规模效,使班级团支部加强了与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

(三)企业领域的情况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团的组织设置带来影响,团组织通过建立青年工作协调机制来加强工作力量在传统企业形态中,企业团组织都处于同级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党政工团这一行政架构里。同时,企业的团组织还要受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领导。但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后,其管理日趋法制化,且利益最大化这一企业内生目标逐步外现,成为企业行为决策的最终标准。因此,企业团组织的存在依据受到挑战,团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以来,许多企业团组织被撤并,团干部力量被削减,团组织在很多企业事务上不便于介入,尤其是在基层企业的最基层,改制后的车间,甚至班组分工更细、任务更重,有的还兼有“三班倒”,这对于团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如团总支、团支部的设置及团总支和团支部书记人选的选定都需要作重新的权衡和调整等。团的工作能否纳入企业管理考核范围,直接决定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参与面和直接效果。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团组织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从培养青年人才和培育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共青团对企业综合利益的贡献率,不断巩固、调整和发展现有阵地。在组织架构方面,则依托党政力量建立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青年事务协调机制,使团组织的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团组织设置困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企业团员青年流动性增强,团组织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形态实现有效覆盖一方面,随着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业职工呈现高流动性,企业青工队伍逐步萎缩,许多青工流出企业,同时,也有许多外来务工青年流入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如建筑公司、航空公司等,由于工作需要,造成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大,分散度高。再一方面,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中散见一大批团员青年,但其人事材料都由人才中心管理。从企业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的情况看,有的企业团组织规模不断缩小,建制从团委萎缩到团总支再到团支部,最后甚至一个团员都不剩;有的企业流动团员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企业原有团组织的规模;有的企业有团组织到团员青年无法集中,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企业则有团员,但团员找不到团组织。为此,企业团组织尝试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联系、资产联系等方式实现建团,以有效覆盖团员青年,如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人才中心、国资大股东等实现建团工作;加强对流动团员的梳理和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对各类流动团员的管理办法,根据团员流动的特点,以“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支部”为原则,建立相应的临时团支部。如建工集团团委依托工程建立项目团支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后解散,再根据新的工程建立新的项目团支部;电气股份公司团委设立流动团员联络站,把流动团员管理统一纳入公司全体团员的管理体制。

二、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各领域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现状中反映出一些问题,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虽然许多问题带有全局性,在处理和解决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但从团支部是团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和全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来看,当前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明显不够,在联系覆盖青年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一)团支部的覆盖方式与团员流动情况不相适应

1、体制外领域流动团员集聚,但建团困难,团支部无法覆盖体制外领域主要指各类“两新”组织,其中的团员数量众多,除了在流动中流失的一大批团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团员,这些团员分布散、成分复杂、流动性很大。在“两新”组织中建团的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成效还是不显著,建团率还很低。据统计,2004年团内口径能够统计到的14—35周岁青年数约为304万,而市统计局统计的18—34周岁青年就达317万。目前,仍有大量的团员青年找不到团组织,而已建立的各类区域性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面还不是很广。

2、体制内部分领域团员的活动时间、空间变化大,团支部覆盖有困难体制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团员的流动性也在加大,无论是地区、高校,还是企业,无论是哪种机制的转变,都造成团员活动时间、空间的不一致,使团支部很难去统一开展活动,由此应运而生各类以“化整为零”或“动态组合”方式组成的团支部,力争消除时间、空间带来的限制。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很好的总结推广。

(二)团支部的职能定位与客观能力不相适应

1、团支部工作要求面面俱到,但实际难以保证实现对团支部工作的要求太全面是导致团支部战斗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团支部是直接联系团员青年的一线单位,上级团组织的所有工作要求都汇集到团支部,使团支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而无法细致入微地开展服务团员青年的工作。而实际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团支部的职能并不相同,如机关团支部、企业团支部和学生团支部,其工作侧重点有着显著的差异,可在组织职能上却没有做过区分。

2、团支部工作重点不突出,导致团支部竞争力较弱基于团支部工作要求的面面俱到,许多团支部在工作中往往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整体工作缺乏特色,因此与其他青年组织、青年团队相比竞争力较弱。如高校中的班委、企业中的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号、社会上的各类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经常显现出强于团支部的活动能力和影响能力。

3、团支部干部精力分散、动力不足,工作热情较低团支部的团干部基本上都是兼职的,精力较为分散,加之工作要求的分散、活动竞争力的低下,许多团支部干部工作动力不足,信心受到打击,认为在团支部岗位得不到锻炼,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直选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团支部干部的工作动力,但还需对团支部的要求、职能、重点进行梳理,对团支部干部进行工作培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团支部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团支部的运作机制与工作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1、团支部的社会化运作程度较低,活动范围较局限由于团支部能够调配的工作、活动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是非独立的建制,对单位团委的依赖性较大,自我进行社会化运作的意识、能力都较低,因此,其活动范围一般较为局限。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团支部的“单位性”使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程度都较低。

2、团支部的民主参与程度较低,团员意识较为淡薄团支部中的团员除了支部委员会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或可称为一个“观众”,因此,长此以往造成缺乏主人翁意识,对团支部工作较为淡漠,甚至对团员身份产生麻痹感。一些活跃的团支部往往是团员发动得好的团支部,团员都把团支部当成自己的家,但团员的这种主动参与团支部工作的热情缺乏机制性的动力保障。

三、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若干影响要素分析以上这些分析可能并没有穷尽当前团支部存在的所有普遍问题,但还是揭示了团支部活力建设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也促使课题组对构成团支部活力的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出对策,活跃团支部建设,使团支部更好地发挥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

1、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结构要素分析团支部作为团的一个战斗单位,从结构设置上看,应具备灵活性、多样性和独立性,否则将陷入僵化而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共青团组织行政权威的弱化来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覆盖程序应该首先是活动覆盖,然后是工作覆盖,最后是实现组织覆盖,即一般应以活动为先导,以服务为核心,以最终实现“组织化”为目标。从实现团的基层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要求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覆盖应当允许交叉性,对团的职能的体现应当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所以,应大力推进团支部的活动与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适当分离的模式。从管理结构上看,团支部应该是扁平化的管理结构,这种结构将使团支部的工作更具效率和参与率,能更好地帮助团员坚定“组织人”的观念。

2、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资源要素分析团支部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团支部活力的重要因素。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的各类资源原本就较为短缺,在基层一线团支部,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且又很难靠团支部自身去圆满解决,因此而成为一个制肘的要素。解决资源渠道问题,首先必须由面上的团组织承担起责任,多方争取并形成资源调配机制。其次,必须构建一个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调配,快捷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这个平台将成为增强团支部活力的资源保障平台。最后,还必须争取更多的保证团支部活动的物质、资金和政策。

3、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成员要素分析团支部的成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干部特别是团支部书记,二是团员。对团支部成员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团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团支部书记的来源要实现多渠道,要尽量把最合适的人选推举到团支部书记的岗位;其次,对团支部书记要加强发展导航,要把团支部书记队伍作为团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培养;第三,通过能力提高和作风锤炼使团支部书记具备强烈的“以团员青年为本”意识。二是团员对团支部工作的参与。团员是团的队伍中的最小细胞,团支部具备活力的基础必定是团员具备了活力,或是带动了团员的活力,要让每个团员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而不是“一位事不关己的观众”。从团队管理的原则来看,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承担了团队中的一份职责后,才能对这个团队负起责任,增强团队意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和激发团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并建立起团员民主参与团支部工作和管理的制度规范。三是团支部书记和团员的关系。团支书和团员的关系应该是适应扁平化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优点包括四点:其一,这种方式对团支部书记的要求高,锻炼大,有助于团支部书记在管理能力上进阶;其二,为每个团员提出了为团组织尽义务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和模范意识;其三,为每个团员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有利于扩大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选择面;其四,淡化了干部群众观念,更符合群众工作内涵,使每个团员都以团支部为自己的组织,有利于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

四、进一步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的思想凝聚,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影响团支部的核心职能是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行动的灵魂;思想上的凝聚是牢固的凝聚,也是长远的凝聚。团支部要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为依据,以真理的力量、真实的逻辑、真诚的态度感染青少年,做到春风化雨,内化于心。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帮助青少年在典型激励下收获感悟、在真实体验中自我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提高。

1、进一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一要注重为团员的成长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二要注重扩大团员对团工作的民主参与,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主人翁”意识;三要注重倡导适合团员特点的仪式教育、团日活动和志愿活动,要求团员做到“唱团歌、举团旗、戴团徽”,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

2、进一步创新联系团员青年的形式要多角度思考联系团员青年的多形式,既要实现把党政工作中心和青年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又要实现使青年喜闻乐见,更要通过现代化、社会化手段,如:网络、手机短信等,最大程度地吸引团员青年参与。

3、进一步加强团支部书记、委员直选工作对团支部书记的产生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团内民主,让最广大的团员共同参与,让最有热情、最有公认度的团员成为团支部书记和委员,使团支部书记和委员成为团员向往的锻炼岗位。

(二)加强团的组织凝聚,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组织建设是增强团支部凝聚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

1、进一步建立健全团的组织体系当前急需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团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既巩固、调整传统领域团员青年联系覆盖方式,又积极探索开创新兴领域特别是体制外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新方式。构建起一个“同心圆”组织体系,即:以团的组织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社团、青年中心为内环,以各类其他青年组织、青年“自组织”、网络虚拟组织等为外环的多层次组织体系。

2、扎实推进团支部自身建设一要研究、跟踪一些团支部建设的个案,在不同领域、类型中抓出示范的典型,让典型团支部说话、引路。既要抓典型出生率,也要抓存活率、成长率,应有持久性,不是昙花一现。二要通过建立一套活力标准,为团支部创建起一个导向作用。要注重以长效机制和敏感指标来体现标准,既要有定性标准也要有定量标准。团支部活力建设重在推广,要通过总结基层、提炼方法,分类指导、分层管理,整合资源、寻求后台,激励争优、发展导航,形成一套可推行的项目和方法,进而推广。

(三)加强团的服务凝聚,为团员青年提供有效帮助有效、深入的服务是团组织凝聚团员青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一方面,团组织要贴近青年、贴近实际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此外,还要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努力改变团内资源“横向分隔、纵向衰减”的现状,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

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要建设好一个资源共享、交流通畅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特别要根据团支部的工作特点和资源需求情况,设立相关的资源支持项目和系统,使信息平台成为全市团支部的工作大后台,而地区、大企业集团和高校等团组织应建设好相应的对接中平台,这样,每个团支部才能成为团的工作前台。

2、进一步加强社会化青年服务网络构建,加快青年卡(电子团员证)发行在构建好团的组织体系和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应抓紧构建社会化的青年服务网络,使团员能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服务;同时,通过青年卡(电子团员证)的发行,使团员能在用卡(证)的时候感受到团组织和团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为团支部活力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

(赵国强、张雳、王宏舟、刘玉祥、翁志华、宋宗德、卞炯、俞双)

领导点评团支部活力建设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团支部要具备活力,有赖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支持体系;团支部具备了活力,才能通过其有效作为来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更广泛、深入的联系覆盖,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化”凝聚。课题组集中了团市委组织部和地区、企业、高校团委的力量,通过对团支部这个团组织“细胞”的详实调研和全面分析,把团支部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思考、研究和推进,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来增强团支部活力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和有效覆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课题成果的转化,推出一批切实可行的工作项目,扎扎实实地为团的各个“细胞”提供支持、激发活力,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为最终实现共青团组织的全面活跃作出更大的贡献。

——团市委副书记 王宏伟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二篇: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团支部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借鉴!

内容摘要

调研报告以如何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为调研重点,调查了上海各领域的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情况,揭示了当前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影响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要素,最后从加强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团支部活力 加强联系 扩大覆盖 增进意识

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这是团的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上海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共青团组织要圆满地实现自身使命,就需要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重点,难题,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不断增强团工作的生机,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是团支部的活力建设,团支部具有“单位最小、数量最多、对象最直接、工作最落实”等特点,只有团支部有了活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强团员意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本课题由团市委组织部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复旦大学团委、宝钢集团公司团委、建工(集团)总公司团委、普陀团区委、长宁团区委等6家单位共同参加。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下基层访谈、研讨等方式开展研究。

一、当前基层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地区、青工、高校等各领域的团支部建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梳理,并到6家成员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中了解到,全市各领域团员青年的流向、分布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各级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方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团组织相应采取了一些巩固、调整和发展团的组织覆盖形态的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地区领域情况

1、体制外青年跟随“两新”组织向园区、楼宇集中,团组织通过区域性建团实现覆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全市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并入驻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各类商务区中的商业大楼,其中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组织搀杂,涉及的领域包括高新科技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诸多方面,这些“两新”组织中汇聚了大批白领青年、蓝领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而建团工作却一直比较困难,团组织对这些青年的联系和覆盖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普陀区的“两新”组织8000多家,其中资产超百万元的1000多家,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区各类园区中,这些“两新”组织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有38000余人,已确认的团员2840余人。而作为中心城区,静安区内商业商务楼宇较多,楼宇内也集聚了较多的高学历、高层次青年,仅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就有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恒隆广场等各类商务、写字楼53幢,其中入驻了许多知名企业,汇聚白领青年达24000余人。针对这些情况,地方团组织纷纷探索建立起区域性的团组织,如:建立楼宇团支部、园区团支部等,这些区域性团组织打破企业、机构、组织的间隔,针对各类园区、开发区、商务区中的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化的、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力求覆盖到整个区域,实现对全体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在此基础上,这些区域团组织逐步建立起以各种类型团支部为核心,以青年中心、各类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为载体的多层次组织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2、互联网络成为青年大量集聚、密切交流的场所,团组织引导、参与网络建团实现覆盖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各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团员青年实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传统的组织联系方式已很难联系、影响、覆盖到他们,而互联网络却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大量集聚和迅速集聚青年的场所。“4·16”涉日游行队伍的集聚方式、“快闪族”的人群召集方式、各类青年“自组织”的动员和组织方式,都充分展示了互联网的这个特性。因此,各级团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借助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联系与覆盖,并把这项研究作为使团员青年从“社会人”向“组织人”回归的重要课题。如:地区团组织积极探索以网络为平台来创新团组织的工作手段、活动方法和运行机制,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许多区的团组织建立了团的专属网站,有的建立虚拟团支部,在网上开展团的活动,吸收游离在体制外的团员回归团组织,也吸引有上进心和政治需求的青年参与团的活动。一些社区团组织则与那些青年实名参加的会员制网站建立联系,探索以会员制网站为载体的有效联系团员青年方式。如长宁区虹桥路街道团工委与“虹桥青年白领俱乐部”合作开展“相聚虹桥白领party”、“青年成才论坛”、“上海白领回归童年夏令营”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更多团员青年参加团的活动。此外,一些网络公司也参与了试点工作,如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都成立了团组织实体,并在网上建立了虚拟团组织,由于这些公司的人气旺盛,在凝聚网上团员青年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第九城市团总支还利用本单位团员青年自主开发的团员OA系统进行了“第九城市第一次网上团员大会”,通过选举系统公布团委候选人情况,并组织公司团员通过网上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九城市第一届团委。

3、青少年社区意识增强,团组织通过组建、活跃居民区团支部实现覆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权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社区工作,社区的环境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力量配备等都得到较大改善,社区对市民衣、食、住、行、娱乐、安全等各方面的影响正显得日益重要。同时,在社区团组织的努力下,青少年的社区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参加社区团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许多街道、社区团组织在居民区中建立起活动型的居民区团支部,部分社区的居民区团支部组建率已达到或接近100%,普陀、黄浦等团区委还制定了《星级居民区团支部晋级标准》。居民区团支部发动团员通过直选选出自己满意的团支部书记和委员,并自行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受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如黄浦团区委在南京东路街道厦门、贵州两个居民区率先开展了团总支民主直选的试点,通过广泛动员,采用“共青团选举证”的办法把选举权交给珍惜自己民主权利的小区团员,在选举过程中设立了自荐、考察和审定的程序,提高了选举的透明度。通过直选推出团员青年信任、社区居民认可、党组织放心的优秀团员担任居民区团组织负责人,不仅增强了团员青年的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同时促进了居民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居民区团组织的生命力。

(二)高校领域的情况

1、完全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使学生群体流向发生变化,团组织通过灵活设置组织进行多重交叉覆盖

第一,完全学分制打破了过去集中统一的教育模式,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这项制度实行后,同一班学生在选课方面出现了很大差异,很难在一起集中活动,班的概念被大大淡化了,长期依托班的建团模式也就发生了动摇。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大打折扣,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同学不同班(年级)现象出现,传统班团组织设置相对稳定性与学生活动时空分布的多样性产生了矛盾,导致传统班团组织功能退化,团活动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质量不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共同办教育,将社区的力量结合到高校建设中来,但这项改革将使学生公寓逐渐远离校园,特别如占地4600亩的松江大学城,那里汇集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学生规模达4万人,这些高校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在各类学生社区里,学生居住更为集中,硬件设施更好,不同班级、专业的学生可能住在一起,由于服务和管理有社会力量参与,公寓、社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以班级团组织为载体开展的活动将进一步减少,团组织如何覆盖到这里成为一个新问题。此外,校园内开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延期毕业学生和越来越多的已毕业而未就业的“校漂族”青年,对这一青年群体的管理和引导也成为了高校团建的一个难题。

面对这些情况,许多高校团组织突破过去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依托班级建团与依托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等建团相结合;突破过去只建班级注册团支部的静态模式,转变为静态班级注册团支部与动态区域性活动团支部建设相结合,做到“多种模式结合,多重交叉覆盖”,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无盲区。同时,加强对“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的探索和实践,加大高校团委和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为主的“两翼”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促进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工作和活动上与高校团组织进行密切配合和有效补充。如上海交通大学团委通过成立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建立起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的一整套组织体系;在社团,通过设立社团中心团总支、以社团为单位建立团支部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一套以社团支部为主体,中心团总支为上层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目前,全校108个学生社团已有92个学生社团申请并成立了团支部,支部覆盖率达85%。通过楼栋、社团使活动功能覆盖到每一位同学,同时,还针对各类型的学生群体巩固、调整和建立相应的团支部,如建立研究生实验室团支部、未就业学生团支部、延期毕业学生团支部,真正形成“多重覆盖、不留空白”的团组织建设机制。

2、班级形式仍将长期存在,团组织通过强化自身建设深化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依然有70-80%的大学生是通过班级组织起来的,大学生的行政、教学管理等日常事务也是通过班级这一形式组织实施的,因此,目前通过班级建团仍然是高校的主要建团形式,并将长期存在。然而,班级团组织功能的弱化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加上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工作活动时有重合,造成部分班团活动的消极竞争,进一步弱化了班级团支部的作用。为改变这种状况,强化班级团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班级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各高校团委进一步明确班级团支部的主要职能,积极整合团委和班委的班子力量,整合班团的工作资源,理顺班团组织的工作职能,有的高校团委还为班级团支部的活动提供专项“团建改革基金”进行支持。复旦大学团委则将班级团支部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在全校300多个班级团支部中开展创建“示范团支部”的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基层的创造力,给团支部搭建一个舞台,给团支部一个驱动力,让班级团支部从碌碌无为或者自娱自乐的状态中走出来、活起来。一个个“示范团支部”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发挥出良好示范效应和规模效,使班级团支部加强了与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

(三)企业领域的情况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团的组织设置带来影响,团组织通过建立青年工作协调机制来加强工作力量

在传统企业形态中,企业团组织都处于同级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党政工团这一行政架构里。同时,企业的团组织还要受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领导。但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后,其管理日趋法制化,且利益最大化这一企业内生目标逐步外现,成为企业行为决策的最终标准。因此,企业团组织的存在依据受到挑战,团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以来,许多企业团组织被撤并,团干部力量被削减,团组织在很多企业事务上不便于介入,尤其是在基层企业的最基层,改制后的车间,甚至班组分工更细、任务更重,有的还兼有“三班倒”,这对于团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如团总支、团支部的设置及团总支和团支部书记人选的选定都需要作重新的权衡和调整等。团的工作能否纳入企业管理考核范围,直接决定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参与面和直接效果。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团组织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从培养青年人才和培育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共青团对企业综合利益的贡献率,不断巩固、调整和发展现有阵地。在组织架构方面,则依托党政力量建立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青年事务协调机制,使团组织的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团组织设置困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企业团员青年流动性增强,团组织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形态实现有效覆盖

一方面,随着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业职工呈现高流动性,企业青工队伍逐步萎缩,许多青工流出企业,同时,也有许多外来务工青年流入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如建筑公司、航空公司等,由于工作需要,造成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大,分散度高。再一方面,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中散见一大批团员青年,但其人事材料都由人才中心管理。从企业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的情况看,有的企业团组织规模不断缩小,建制从团委萎缩到团总支再到团支部,最后甚至一个团员都不剩;有的企业流动团员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企业原有团组织的规模;有的企业有团组织到团员青年无法集中,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企业则有团员,但团员找不到团组织。为此,企业团组织尝试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联系、资产联系等方式实现建团,以有效覆盖团员青年,如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人才中心、国资大股东等实现建团工作;加强对流动团员的梳理和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对各类流动团员的管理办法,根据团员流动的特点,以“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支部”为原则,建立相应的临时团支部。如建工集团团委依托工程建立项目团支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后解散,再根据新的工程建立新的项目团支部;电气股份公司团委设立流动团员联络站,把流动团员管理统一纳入公司全体团员的管理体制。

二、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各领域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现状中反映出一些问题,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虽然许多问题带有全局性,在处理和解决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但从团支部是团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和全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来看,当前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明显不够,在联系覆盖青年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一)团支部的覆盖方式与团员流动情况不相适应

1、体制外领域流动团员集聚,但建团困难,团支部无法覆盖

体制外领域主要指各类“两新”组织,其中的团员数量众多,除了在流动中流失的一大批团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团员,这些团员分布散、成分复杂、流动性很大。在“两新”组织中建团的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成效还是不显著,建团率还很低。据统计,2004年团内口径能够统计到的14—35周岁青年数约为304万,而市统计局统计的18—34周岁青年就达317万。目前,仍有大量的团员青年找不到团组织,而已建立的各类区域性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面还不是很广。

2、体制内部分领域团员的活动时间、空间变化大,团支部覆盖有困难

体制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团员的流动性也在加大,无论是地区、高校,还是企业,无论是哪种机制的转变,都造成团员活动时间、空间的不一致,使团支部很难去统一开展活动,由此应运而生各类以“化整为零”或“动态组合”方式组成的团支部,力争消除时间、空间带来的限制。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很好的总结推广。

(二)团支部的职能定位与客观能力不相适应

1、团支部工作要求面面俱到,但实际难以保证实现

对团支部工作的要求太全面是导致团支部战斗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团支部是直接联系团员青年的一线单位,上级团组织的所有工作要求都汇集到团支部,使团支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而无法细致入微地开展服务团员青年的工作。而实际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团支部的职能并不相同,如机关团支部、企业团支部和学生团支部,其工作侧重点有着显著的差异,可在组织职能上却没有做过区分。

2、团支部工作重点不突出,导致团支部竞争力较弱

基于团支部工作要求的面面俱到,许多团支部在工作中往往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整体工作缺乏特色,因此与其他青年组织、青年团队相比竞争力较弱。如高校中的班委、企业中的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号、社会上的各类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经常显现出强于团支部的活动能力和影响能力。

3、团支部干部精力分散、动力不足,工作热情较低

团支部的团干部基本上都是兼职的,精力较为分散,加之工作要求的分散、活动竞争力的低下,许多团支部干部工作动力不足,信心受到打击,认为在团支部岗位得不到锻炼,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直选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团支部干部的工作动力,但还需对团支部的要求、职能、重点进行梳理,对团支部干部进行工作培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团支部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团支部的运作机制与工作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1、团支部的社会化运作程度较低,活动范围较局限

由于团支部能够调配的工作、活动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是非独立的建制,对单位团委的依赖性较大,自我进行社会化运作的意识、能力都较低,因此,其活动范围一般较为局限。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团支部的“单位性”使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程度都较低。

2、团支部的民主参与程度较低,团员意识较为淡薄

团支部中的团员除了支部委员会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或可称为一个“观众”,因此,长此以往造成缺乏主人翁意识,对团支部工作较为淡漠,甚至对团员身份产生麻痹感。一些活跃的团支部往往是团员发动得好的团支部,团员都把团支部当成自己的家,但团员的这种主动参与团支部工作的热情缺乏机制性的动力保障。

三、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若干影响要素分析

以上这些分析可能并没有穷尽当前团支部存在的所有普遍问题,但还是揭示了团支部活力建设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也促使课题组对构成团支部活力的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出对策,活跃团支部建设,使团支部更好地发挥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

1、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结构要素分析

团支部作为团的一个战斗单位,从结构设置上看,应具备灵活性、多样性和独立性,否则将陷入僵化而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共青团组织行政权威的弱化来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覆盖程序应该首先是活动覆盖,然后是工作覆盖,最后是实现组织覆盖,即一般应以活动为先导,以服务为核心,以最终实现“组织化”为目标。从实现团的基层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要求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覆盖应当允许交叉性,对团的职能的体现应当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所以,应大力推进团支部的活动与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适当分离的模式。从管理结构上看,团支部应该是扁平化的管理结构,这种结构将使团支部的工作更具效率和参与率,能更好地帮助团员坚定“组织人”的观念。

2、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资源要素分析

团支部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团支部活力的重要因素。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的各类资源原本就较为短缺,在基层一线团支部,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且又很难靠团支部自身去圆满解决,因此而成为一个制肘的要素。解决资源渠道问题,首先必须由面上的团组织承担起责任,多方争取并形成资源调配机制。其次,必须构建一个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调配,快捷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这个平台将成为增强团支部活力的资源保障平台。最后,还必须争取更多的保证团支部活动的物质、资金和政策。

3、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成员要素分析

团支部的成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干部特别是团支部书记,二是团员。对团支部成员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团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团支部书记的来源要实现多渠道,要尽量把最合适的人选推举到团支部书记的岗位;其次,对团支部书记要加强发展导航,要把团支部书记队伍作为团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培养;第三,通过能力提高和作风锤炼使团支部书记具备强烈的“以团员青年为本”意识。

二是团员对团支部工作的参与。团员是团的队伍中的最小细胞,团支部具备活力的基础必定是团员具备了活力,或是带动了团员的活力,要让每个团员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而不是“一位事不关己的观众”。从团队管理的原则来看,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承担了团队中的一份职责后,才能对这个团队负起责任,增强团队意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和激发团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并建立起团员民主参与团支部工作和管理的制度规范。

三是团支部书记和团员的关系。团支书和团员的关系应该是适应扁平化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优点包括四点:其一,这种方式对团支部书记的要求高,锻炼大,有助于团支部书记在管理能力上进阶;其二,为每个团员提出了为团组织尽义务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和模范意识;其三,为每个团员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有利于扩大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选择面;其四,淡化了干部群众观念,更符合群众工作内涵,使每个团员都以团支部为自己的组织,有利于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

四、进一步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的思想凝聚,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影响

团支部的核心职能是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行动的灵魂;思想上的凝聚是牢固的凝聚,也是长远的凝聚。团支部要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为依据,以真理的力量、真实的逻辑、真诚的态度感染青少年,做到春风化雨,内化于心。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帮助青少年在典型激励下收获感悟、在真实体验中自我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提高。

1、进一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

一要注重为团员的成长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二要注重扩大团员对团工作的民主参与,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主人翁”意识;三要注重倡导适合团员特点的仪式教育、团日活动和志愿活动,要求团员做到“唱团歌、举团旗、戴团徽”,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

2、进一步创新联系团员青年的形式

要多角度思考联系团员青年的多形式,既要实现把党政工作中心和青年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又要实现使青年喜闻乐见,更要通过现代化、社会化手段,如:网络、手机短信等,最大程度地吸引团员青年参与。

3、进一步加强团支部书记、委员直选工作

对团支部书记的产生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团内民主,让最广大的团员共同参与,让最有热情、最有公认度的团员成为团支部书记和委员,使团支部书记和委员成为团员向往的锻炼岗位。

(二)加强团的组织凝聚,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组织建设是增强团支部凝聚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

1、进一步建立健全团的组织体系

当前急需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团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既巩固、调整传统领域团员青年联系覆盖方式,又积极探索开创新兴领域特别是体制外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新方式。构建起一个“同心圆”组织体系,即:以团的组织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社团、青年中心为内环,以各类其他青年组织、青年“自组织”、网络虚拟组织等为外环的多层次组织体系。

2、扎实推进团支部自身建设

一要研究、跟踪一些团支部建设的个案,在不同领域、类型中抓出示范的典型,让典型团支部说话、引路。既要抓典型出生率,也要抓存活率、成长率,应有持久性,不是昙花一现。二要通过建立一套活力标准,为团支部创建起一个导向作用。要注重以长效机制和敏感指标来体现标准,既要有定性标准也要有定量标准。团支部活力建设重在推广,要通过总结基层、提炼方法,分类指导、分层管理,整合资源、寻求后台,激励争优、发展导航,形成一套可推行的项目和方法,进而推广。

(三)加强团的服务凝聚,为团员青年提供有效帮助

有效、深入的服务是团组织凝聚团员青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一方面,团组织要贴近青年、贴近实际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此外,还要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努力改变团内资源“横向分隔、纵向衰减”的现状,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

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要建设好一个资源共享、交流通畅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特别要根据团支部的工作特点和资源需求情况,设立相关的资源支持项目和系统,使信息平台成为全市团支部的工作大后台,而地区、大企业集团和高校等团组织应建设好相应的对接中平台,这样,每个团支部才能成为团的工作前台。

2、进一步加强社会化青年服务网络构建,加快青年卡(电子团员证)发行

在构建好团的组织体系和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应抓紧构建社会化的青年服务网络,使团员能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服务;同时,通过青年卡(电子团员证)的发行,使团员能在用卡(证)的时候感受到团组织和团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为团支部活力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

(赵国强、张雳、王宏舟、刘玉祥、翁志华、宋宗德、卞炯、俞双)

领导点评

团支部活力建设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团支部要具备活力,有赖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支持体系;团支部具备了活力,才能通过其有效作为来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更广泛、深入的联系覆盖,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化”凝聚。

课题组集中了团市委组织部和地区、企业、高校团委的力量,通过对团支部这个团组织“细胞”的详实调研和全面分析,把团支部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思考、研究和推进,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来增强团支部活力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和有效覆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课题成果的转化,推出一批切实可行的工作项目,扎扎实实地为团的各个“细胞”提供支持、激发活力,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为最终实现共青团组织的全面活跃作出更大的贡献。

——团市委副书记 王宏伟

第三篇:关于如何增强农村团支部的活力的调研

发挥村团组织自身优势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的探索

作者:上海金山工业区运河村团支部内容摘要: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基层团组织工作在新形势下有重大突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团组织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 团支部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推进新时期团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基层团组织工作在新形势下有重大突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团组织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好团的工作的意见。

一、运河村青年基本情况

全村564名青年中在读学生有64人,占11.3%,其中出国留学人员2名,本科学生18名,各类高职高专技校有44人;有固定工作且收入稳定的有465人,占到总人数的82.3%,其中隐性就业(有工作但未在有关部门登记,公司没有为其缴纳社保或镇保者)102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2%;无业人员28人,比例不到5%;丧失劳动力6人,国际劳务输出1人。

二、创新形式,增强团干部工作责任感

新形势给农村团支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农村团支部工作和团干部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广大农村团干部要在正确认识和充分把握这些挑战和机遇的前提下,高标准、严要求,从一件件小事入手,认真、扎实的做好农村团组织的各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对村团干部的培训制度,让广大基层团干部对新形势下开展共青团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增强村团干部对共青团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着力提高村团支部整体素质。

三、以增强活力为目标,不断优化行政村团支部的设置。

积极探索村团支部的设置和建设,打破原来单纯按行政村或居住区域建立团组织的格局,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大行政村团组织的调整力度,发展和创新农村团支部设置模式。创新村团支部的设置模式,更好的增加团支部对青年的吸引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团员流失。

(一)丰富、完善团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制度,保证农村团建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各项事业发展已经充分融入到了市场经济大潮之中,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这就要求团的工作机制、手段更具开放性、灵活性和社会性。要切实改变自上而下、层层传递,共青团唱独角戏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的团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丰富工作手段,为新时期共青团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活力。要树立共青团的社会意识,把团的活动纳入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团支部自身的服务功能,把建立健全上下贯通、手段有形、方法有效的青年服务体系,作为加强农村团的建设的切入点,努力构建广泛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加大制度建团的力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并逐步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团组织内部制度的规范力度,指导农村团组织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团干部目标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

(二)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

充分认识到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自身优势,在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时,既不能就团论团,也不能就农论农,要善于合理利用整合资源。一是要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发挥 “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团内工作品牌的资源优势,寻求与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契合点;二是要善于挖掘利用团外资源,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推进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社会化运作,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三是要努力促进村居互动,发挥村居团组织各自的优势互利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促进农村团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三)把竭诚服务农村青年作为团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青年受自身素质、外部条件、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较多,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必须真正了解农村团员青年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增收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农村团员青年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

第四篇:活力团支部报告

团支部先进事迹报告

新闻传播学院12级广播电视编导一班团支部,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拥有优良的作风,积极向上,在各方面积极都要求进步的团组织。在辅导员的领导下,该支部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无论是思想政治修养,支部风学风建设,还是社会活动方面,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学校团支部在团委和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团的组织建设步伐一直有条不紊,经过不懈努力,锻造了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子队伍,为全校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了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共青团干部,院系团支部制定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共青团工作制度和干部培养制度,加强了青年职工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团支部事迹简介实现了不断向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保证了团组织的活力和动力。此外,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位班子成员的才干,学校团支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了多项例会制度,在具体工作,实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坚持重大活动、事项集体讨论,使团的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团支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是该团支部的事迹材料。(一)团结工作

我们相信:对任何一个集体而言,团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团结是一个集体生存的基础,是支部之所以成为整体的保障。所以,一年来,这个支部十分注重支部内的团结工作。支部委员和团委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长处,同时强调互相配合,积极推动通力合作。支部委员通过内部团结工作,坦诚交流意见和建议,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有效地促进了支部工作的展开。

(二)服务同学

我支部一直将提高团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政治修养作为我支部工作的重点。在同学的思想工作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大学中,同学们远离父母家人,自制力相对薄弱,所以,在同学中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上的问题。比如,有些同学无法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感到身边没有朋友;有些同学觉得功课压力太大,科目太多,无从下手;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整体认识,学习茫然,目的不明确;有些同学自觉性差,浪费很多时间„„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团支部积极商讨对策,通过班会、讨论等很多活动,帮助大家摆正位置,了解系里面的一些课程的安排,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三)学习工作

庄子曾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知识是无边无际的,要想成功就得怀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而进步,大学虽然与高中不同,但作为一个学生自己的本分就是学习,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我们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以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认真的学习作风,努力学习各门课程。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同学们共同努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在班委和团支部的带动下,我班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同学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踏实的态度让我们团支部在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学期末的考试中,我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班同学仍将保持和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班风学风,靠自己的努力在今后的日子里争取更大的成绩!

(四)纪律工作

在这一年里,该支部积极组织了纪律检查小组,并制定了支部纪律条例,全面检查支部平日纪律情况,特别是严查到课率,严厉制止违反纪律常规的现象,并以加分制来带动同学们遵守纪律的积极性,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安静又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保障了本支部的学习环境、宿舍管理是支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纪律制度的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全支部同学亲如一家,都把彼此当作兄弟,当作姐妹,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虽然在宿舍难免有一些吵吵闹闹,但这些不但没有破坏同学的友谊,反而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宿舍中,同学之间彼此取长补短,开展了一些很有娱乐性的活动,比如学吉他、学口琴等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不仅使同学们在休息时得到了放松,也使同学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另外,同学们在宿舍可以倾诉彼此的心事,谈论自己的过去,畅想自己的未来,这都是同学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五)未来计划

总结过去的各项工作,有我们成功的地方,但也有不足的方面,为此,我们将在今后主要改进以下工作:

1、继续开展党的思想、方针学习活动。但我们将在保持活动的严肃性上作一些形式上的创新,并结合本班的实际展开议题。计划开展的活动:开展一次公益活动(具体待定)。

2、对于团支部生活方面,考虑形式上与班会结合,内容上更注重了解同学的思想和心声,对支部(班级)的问题展开讨论,征集同学意见。计划召开两到三次支部会议。

3、开展更多活动增强班级的学术氛围。计划发动团干部班干部更多地深入同学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时反映问题,并与相对较沉默的同学更多地谈心,尽最大努力使其能融入班集体,增强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

在本支部同学和团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创下了不少成果,总之成绩只代表过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岁月里,本团支部和支部委成员将带领全体党、团员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和创新,将更加团结一致、锐意进取,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第五篇: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调研报告

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调研报告

上海市公安局团委内容摘要本课题以上海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现代警务机制稳步推进、公安青年需求不断变化为背景,以基层团支部与公安青年的作用关系为主线,考察新时期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目标、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力求在对现状进行客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公安系统 基层团支部 活力建设

一、研究的背景公安基层团支部是公安团工作的“最小作战单元”,具有单位最小、数量最多、面对青年最直接、工作措施最具体的特点。基层团支部是否具有活力,关系到团组织整体能否发挥出最强战斗力。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团支部,能够准确把握公安业务的发展趋势和团员青年的需求变化,对青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能最有效地凝聚青年为大局服务。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推进,处于社会变革中的公安基层团支部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团组织原有的一些工作方式、手段和载体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基层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所下降。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的作用已经成为公安各级团组织需要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主要目标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目标是在团支部的团员青年中形成和谐凝聚的氛围、群策群力的格局和持续创新的态势。

1、和谐凝聚的氛围营造和谐凝聚的氛围,就是以团支部的每一个成员为依托,倡导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培养成员对于团组织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作为团组织应想到“我为成员做些什么”,作为青年要考虑“我为团队贡献什么”,最大限度地让个人为组织贡献力量,让组织为个人营造氛围。对个人而言,积极乐观的精神可以焕起饱满的热情;对团队而言,和谐向上的氛围可以迸发出无尽的活力。所谓“凝聚产生力量,凝聚催生和谐”,健康的气息、和谐的氛围是一个团队的活力和战斗力所在,更是促使其不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群策群力的格局促成群策群力的格局,就是要形成共求发展、共谋对策的高度民主的局面,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成员的优点和长处,广辟蹊径,广纳贤言,让所有成员有机会在集体的舞台上表现自己,为集体的发展出谋划策,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活力团队应该是上下联动、众心归一的和睦团结的集体,既能共商盛局,也能共谋对策,既能共享胜利,也能共担风浪,无论在怎样的情境之下,都能带得出、打得响,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力量。

3、持续创新的态势形成持续创新的态势,就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实现新的工作目标,以快捷高效的实战业绩、和谐发展的大局面貌和健康活跃的工作氛围为考量,努力将团支部建设成为积极向上的团队,拓展成员素质,激励团队斗志,为成员的成长成才铺路搭桥,为团队的健康发展增添活力。团支部的活力源于广大团员青年的活力,团员青年的活力则主要表现为对集体的贡献与作为。因此,切实体现基层团支部“依靠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能,发挥联系青年的纽带作用,为青年成长铺路,为青年成才搭台,让广大青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是永葆团队活力的根本所在。

(二)影响公安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因素影响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内部因素包括组织制度、活动形式、团干部能力,外部因素则主要是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本文未将团支部的主要服务对象——团员青年作为影响团支部活力的因素来分析,是由于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是团支部活力建设的结果,而非原因。无论团员青年的素质、偏好有何差异,都能够建设一个有活力的团支部。

1、组织制度组织的完善程度和制度的执行力度是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基础。截至2006年末,上海市公安局团委下辖48个二级团组织,724个基层团支部,遍布市局单位,各分、县局,消防现役部队以及公安部直属单位。2007年上半年,各单位的公安文职青年的团组织关系以单独成立文职团支部或并入所在部门原有民警团支部的方式纳入到公安团组织范围内。此外,市局团委在保安公司押运员中也已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基层团支部。可以说,公安基层团支部的建设是完善的,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与此相应的团支部工作制度还有待规范和落实。根据团的工作和建设要求,团支部主要应建立以下制度:团的会议制度(包括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团籍注册制度和团课制度等;同时,团支部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制订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支部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制度、支部活动制度和支部财物管理制度等。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团支部团的会议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流于形式,团籍注册制度难以坚持,团课制度走过场等现象都比较普遍;并且,少数制度因自身设计未能紧贴基层实际,或由于制定时间较长,已不能适应当前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此外,上级团组织对基层团支部没有强制性约束能力,导致基层团支部在执行制度时难免会大打折扣。

2、活动形式许多基层团支部开展工作基本上限于开会、学习教育,或仅停留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义务劳动等,形式内容单一老套,有如水过地皮湿,活动影响不大,导致基层团支部凝聚青年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一是团支部的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一些团支部骨干还未能牢固树立以服务中心为己任的思想,在安排活动时,关注中心、参与中心、配合中心做得不够,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好,使团支部活动与公安中心任务出现“两张皮”现象。二是团支部的活动与青年民警的需求结合不紧。当代青年民警思想的一大特点是目标多元化,他们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进步、学习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生活上有充实,但目前大多数团支部关心青年政治进步的比较多,关心其学习和生活的少,使团支部的作用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三是团支部的活动与时代要求结合不紧。一些团支部在开展活动时,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以一流的工作成绩赢得在团员青年中的地位,而是沿用过去的一些老套路,导致团员青年参加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也不理想。

3、基层团干部面对公安基层团支部的现状,一些团干部感到力不从心,“畏难情绪”、“有心无力”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许多基层团支部书记自认为是挂名书记,对团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疲于应付,从而“荒了自己的责任田”;相当一部分团干部对支部团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的内容、对选举团支部委员会的程序不清楚,不能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连基本的文体活动如球类比赛、小型晚会等也较少组织。究其根源,一是时间不充足。公安基层部门日常业务工作非常繁忙,致使团支部缺少开展活动的时间保证。二是内容不明确。一些团支部没有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导致团干部经常凭感觉办事,效果自然不好。三是人员不到位。中心城区许多基层部门团员青年人数非常少,选出合适的团干部比较困难,而与此同时,优秀的基层团干部却经常因提干或挂职、轮岗锻炼等原因调离原部门,导致一些部门团干部岗位发生“人才荒”,团支部工作难以有连续性。

4、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党建带团建”是党建和团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也必须坚持这条根本原则不动摇。但在一些基层单位,党建带团建往往流于形式,或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或只限于某项工作,或只抓一阵子,普遍缺乏有机结合和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而在机关单位,党员比例本身较高,团员数量有限,团组织的活动往往会被纳入党组织的活动一并考虑。长此以往,团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团员青年缺乏对团支部的信任感。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把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问题,使基层团的建设真正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和系统动作之中,步入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促进基层团支部的整体发展。

5、上级团组织的领导在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中,上级团组织必须加大检查指导力度,才能促进基层团支部增强工作能力。一方面,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体现了公安中心工作的要求。在设计品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只有根据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去思考、去把握,才能找准团工作的切入点,抓住着力点,依靠项目运作,努力打造与本单位公安业务中心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工作品牌,全面提升团员青年对中心工作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另一方面,上级团组织的指导往往体现出更广大范围内青年民警的需求。只有满足青年民警的需求、服务青年民警成长,才能对青年民警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才能使团支部活动永褒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的实践探索社会转型给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团支部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拓创新,才能保持团组织长盛不衰的活力。为此,公安基层团支部以“一团一品”建设为契机,在认真研究本地区、本警种、本单位党政要求、青年特点和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把三者有机结合,努力形成鲜明的组织特色和工作品牌,逐步夯实团支部的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通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安基层团支部“一团一品”活动初步形成了四种建设目标。

1、以服务业务工作为目标团支部紧密围绕本单位业务工作,确立了各自的品牌。长宁分局华阳派出所团支部根据所内工作情况,积极探索,提出了创建“数字化警务”品牌项目,建立辖区电子地图,并设计有关程序软件,开展治安形势及相关业务数据分析、基础台帐记录等工作,同时建立数据信息专管员队伍,在日常管理和打击破案中发挥团员青年的作用。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公民出国(境)证件管理处团支部开展创建“文明窗口示范岗”活动,团员青年通过业务学习、礼仪培训、岗位竞赛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窗口接待技能,以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文明、高效的服务水平,努力展示出入境窗口的良好形象。

2、以青年发展导航为目标团支部积极搭建平台,努力满足青年民警的成长需求,引领青年岗位成才,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一是团支部以培养青年民警业务技能为重点。经侦总队一支队团支部围绕“青年民警培训课堂”这一品牌,采取系列措施,如开展业务培训讲座、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共同锻炼模式、建设业务兴趣小组、建立“一人一档”的青年民警人才库等,使团支部在培养经侦青年人才上发挥作用。虹口分局交警支队团总支利用“全国特级优秀民警”孙华虎的示范效应,带动支队青年民警成立“小虎队”,将团总支打造成“3S(study、service、success)培训基地”,通过学先进、赶先进,不断提高青年民警业务技能,同时积极投入支队的中心工作,努力实现青年民警的个人成才目标。二是以提高青年民警综合素质为导向。国保分局一处团支部继2006年参加团市委“一团一品”建设试点活动后,今年继续开展“成长同行”品牌建设,通过开展“每月一星”、青年讲台、帮困助学、“好书推荐”等活动,在展示青年民警风采和爱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青年民警的综合素质。

3、以支部管理创新为目标团支部创新民主管理方法,为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青浦分局看守所团支部针对支部委员会与团员青年缺乏沟通的问题,建立了“团支部工作轮值制”的品牌项目,并制定、落实了“列席制、提案制”以及“例会制”三项辅助制度,进一步创新了团支部工作管理模式,强化了民主建设工作,不断激发团员青年的自主意识,促进支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边检总站浦东站入境二队团支部充分依托总站青年博客平台,提出“支部建在博客上”的团建理念,初步形成了以阳光团务、阳光服务、阳光团员为核心内容的团建品牌,打造了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活力阳光团支部。

4、以特色活动建设为目标团支部在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团员青年服务社会,有力地促进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卢湾分局五里桥派出所团支部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以“志愿者联盟”为主题的“一团一品”活动,围绕关爱辖区青少年、关爱智障群体、关爱弱势群体等内容,组织青年民警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便民服务、奉献爱心等活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静安分局石门二路派出所团支部组建了“护校队”,组织团员青年在辖区内学校开展“知法、懂法、守法”法制宣传巡讲,在互联网上利用MSN、QQ、电子邮箱、博客、护校队民警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开展“护校”活动,为校园的平安建设保驾护航。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由于基层团支部人员少、资源少的特点,因此在活力建设方面不宜求全求大,而应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通过重点突破,以达到全面带动的效果,即在落实各项基本组织制度的基础上,凝聚全力集于一点,开展具有特色的支部工作,通过创立支部品牌来带动其它工作的全面推进。

(一)狠抓团支部工作制度的落实坚持团的基本工作制度,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要落实好团支部的工作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灵活把握制度。例如,基层团支部可以根据本部门业务工作和团员青年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行“弹性团日制”,灵活把握时间,见缝插针地开展活动,或是集中时间开展一些规模较大、时间较长、影响较好的“大团日”活动,以弥补因工作任务繁重、团日时间无法保证造成的活动缺失。二要切实加强学习。面对上海公安基层团工作的新形势,基层团支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全面了解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规范,才能真正掌握团的相关工作制度,进而更好地落实各项制度。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团务实用手册----团务通》等团建工具书的作用,以达到迅速提高的效果。三要科学进行规划。要围绕团组织制度、任务和本单位、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安排团的工作,做到年有计划、周有安排,确保团的工作长流水不断线。要注意研究团的制度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从而为发挥团组织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着力团支部活动形式的创新团组织活动是活跃团的工作、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渠道。开展团的活动要本着有利于提高队伍战斗力,有利于团员青年学习成才的原则进行。一要紧紧围绕“中心”。团支部活动的计划要紧紧围绕公安中心任务来制定,活动的重点要围绕中心任务去加强,努力配合中心找准位置,发挥助手作用。二要适应青年特点。要从团员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爱好需求出发安排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并多方面听取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活动方案,力求做到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积极参与。三要紧扣时代脉搏。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拓宽活动渠道,创新活动形式,既注意趣味性和娱乐性,又突出知识性和教育性,使活动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要以团支部“一团一品”建设活动为契机,不“求大求全”,但求“合适”,在活动中发现特色,在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带动支部整体建设。

(三)提高团干部建团管团的能力团干部建团管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团组织的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要配齐配强骨干。要把那些政治坚定、责任心强、素质全面、热爱团的工作并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民警选到团干部工作岗位上来,使团组织始终有朝气、有能力、有作为、有威信。二是要加强培训和传帮带。按照在职培训为主,分级负责实施的要求,抓好团干部和骨干的培训,重点组织学习团章、基层团的工作程序及方法等内容,开展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等活动,使团干部了解团的基本知识、青年工作的光荣传统,会搞团员教育、会做团员青年思想工作、会组织团的活动、会主持召开团的会议。三是要建立后备团干部人才库。团支部应加大对各类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好“育优”、“争优”、“评优”、“推优”四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青年人才库,从而建立、健全一套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和输送机制。同时,通过组织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把优秀青年党员或团员列为后备团干部人才库,以确保基层团干部人才资源的充足和团工作的持续性。

(四)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要从党支部和团支部两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基层党支部要真“带”。基层党支部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带领本单位团支部在组织设置、工作要求上保持同步,从思想上带、组织上带、作风上带,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要依靠党组织解决好团建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思想导向、人员配备、经费来源、活动阵地等。通过党组织的带动和支持,进一步改进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能紧紧围绕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切实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二是基层团支部要真“动”。团支部要主动、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反映团员青年思想、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反映上级团委的工作意图,以便让党支部全面了解青年工作情况,及时作出指导或相应安排。同时,要主动开展工作,干出成绩,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以“作为”争取“地位”,使党支部真正感到团支部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从而以实际行动来赢得党支部的支持。

(五)加强上级团组织的有力领导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意识,强化关注基层、支持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一是上级团组织要把基层团支部建设作为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体考虑的格局,努力做到研究部署工作时能够对基层团支部建设提具体要求,检查讲评工作时能够重点检查讲评基层团支部建设情况。二是上级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切实改变“发表格”式的简单工作方式,着重研究团组织建设中带政策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解决基层团支部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基层团干部主动想团的工作、谋团的工作、干团的工作,努力为基层团支部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上级团组织也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力指导基层团支部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等问题,想方设法为青年民警学习成才创造条件。同时,要大力指导基层团支部积极开展有公安特色的文化活动,用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领青年民警的思想阵地,切实增强团组织工作的吸引力。

(罗震川、钟灵、夏炯、蔡福荣、宫春晖)

下载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活力团支部

    简介:食品监管13-2班,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我们班共有30人,团支部成立于2013年9月,现有团员30人,团干3人。这是一个具有高觉悟,创造力,生命力的集体。自成立......

    活力团支部材料

    精简一些,要求2000字以内,不带实质性内容的句子要少,有实质性内容,如得了什么奖,参加什么活动 推荐语:作为白求恩医学院团日活动特等奖获得团支部,701003团支部一直秉承着积极进取,......

    活力团支部

    各团总支: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 “中国梦”的内涵, 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增强团支部的......

    增强党建活力(最终定稿)

    增强党建活力 推进堡垒工程 促进中心工作全面发展 ——中共莆田检验检疫局党支部党建工作情况 [按]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仅三年多,与她随后诞生的莆田检验检疫局党支部也......

    增强工会组织活力

    增强工会组织活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以“强后勤、促和谐”为活动主题,旨在发挥我企业工会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促进职工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让职工生......

    活力团支部演讲稿(★)

    演讲稿 各位同学、老师们,大家 晚上好!我是来自艺术与传媒学院15数媒1班的团支书曹洪瑞。此次我们班级活力团支部的主题是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 我们此次团支部风采大赛的ppt......

    推荐“活力团支部”事迹材料

    推荐“活力团支部”事迹材料我们班是一个拥有27名成员的团支部。其中有四名党员,十名入党积极分子,十三名共青团员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素......

    增强电力国有经济活力

    增强电力国有经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很多当前改革与今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其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