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国库电子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库核算内容在不断变化,业务量持续上升,这些都对国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国库电子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减轻了国库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国库资金周转,提高了国库资金利用率,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资料信息,充分地发挥了国库的重要作用。国库电子化促使国库会计核算和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对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国库电子化的现状
(一)国库应用软件不断升级完善。
我省国库电子化的进程从1990年开始,到2001年使用全国统一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系统(1.0版)之前共开发推广了4套国库业务处理系统,2003年推广应用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国库会计电子化的开始阶段是各地自主开发,各自推广自己的程序,系统开发环境、操作系统、核算模式、数据接口各不相同,到2003年总行国库局推广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才真正做到了统一规范。2.0系统能够灵活选择一机一库、一机多库等国库业务摆放模式。通过参数设置适应各种财政体制的核算需要,不但能够处理现有的税款报解、国债、记账、存款记息等全部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前瞻性,集成了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单一账户、横向联网等模块,实现了与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等系统的直接连接,为用户提供了开放性的业务操作平台。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运行以来,经过不断升级,业务集成度和功能更加优化,其优点在国库核算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硬件设备不断更新
人民银行系统中国库是较早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也是设备更新较快的部门,从国库电子化刚起步时使用的长城0520微机,到386、486、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器,打印机从LQ1600到激光打印机和行式高速打印机,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国库会计核算提供了优良的硬件环境。
二、国库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国库电子化虽然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库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库电子化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一)国库应用系统不能满足国库管理的要求。
国库应用系统中会计核算功能较为全面,但未开发事后监督、检查等功能,监管手段电子化水平与国库电算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国库电算化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系统更加广泛,控制的重点由对人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而且控制的程序也应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而目前检查监督方式还停留在手工阶段,监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人员主观意志和自身能力,而且无法通过电子化手段完成对电子化业务实施及时监管。目前随着国库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库监管职能越来越重要,忽略了这些环节,国库电子化就不完整,不仅不适应国库管理的要求,也不利于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提高国库电子化水平。
(二)网络安全问题给国库应用系统带来风险。
目前国库应用系统极易受到内部和外部网络的攻击,一旦遇到病毒或黑客侵入,将对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国库系统仍处于人民银行内部网络,网内一些计算机由于业务需要或管理的需要与外部互联网连接,即使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局域网,网内的电话线和电源线不能完全与公用电话线和电源线相隔绝,因此不能实现与互联网的完全物理隔绝。近期发生的冲击波、震荡波病毒的蔓延和造成的后果已说明内联网络并不是一方净土。随着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的建立和发展,国库计算机将面临着来自网络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这些都给国库内部控制和管理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为国库系统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适合国库电子化建设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加强网络系统风险防范与控制。
(三)横向联网统一建设的步伐还不是很快。
由于各地财政、税务、海关、国库和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和财税体制有差异,联网模式各不相同,有税—银—库模式,有税—库—银模式等等,有的横向联网系统还包含了资金清算。横向联网实施各自为政,地域性强,重复建设,有的地方将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搞,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配套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横向联网建设的不统一和不规范为国库资金带来风险和隐患。随着现代化支付系
统在全国的上线运行,以及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在全国的推广使用,国库会计核算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已实现横向联网的地方,其联网模式必须随之改造和升级,没有实现横向联网的地区现在也要进行联网。因此,确定既符合当前业务发展需求和各地实际情况又紧跟改革步伐的横向联网发展方向,剖析和研究横向联网工作中的主要业务和技术问题,对全国横
向联网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应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国库应用系统统计分析功能不够完善。
国库资金运动涉及财政、金融两大宏观调控体系,因而国库统计分析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库应用系统强调会计核算功能较强,但统计分析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实现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自成系统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有的内容是重复劳动,不利于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三、国库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化趋势
全球进入信息化的今天,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不能适应,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国库业务由定时批量处理变为网络化实时化处理,成为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库系统纵向联网是与国库电子化同步发展的,从最早的磁盘报送、传真卡、拨号网络到现在的局域网传输,国库内部纵向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保证了国库资金及时逐级上划。但是随着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级预算收入与支出不断提升,政府对财税资金管理力度加强,预算收入入库方式必须进行调整,国库资金周转必须加快,而目前在财税库行之间存在着自成体系、信息闭塞、重复劳动等问题,原始的手工方式缴税和入库不仅工作效率低下,难以保证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实现金融监管,规避资金风险,也不能适应国库及财税部门对信息的需求。由于财政、征收机关、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在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上的密切联系,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更成为迫切需求,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势在必行。
(二)数据集中管理的趋势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国库得到广泛应用,国库电子化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绩,但是数据集中管理是大趋势,与国库关系密切的财政、税务、各大商业银行都已开展或实现了数据集中,财税制度的改革、和支付系统的上线也对国库业务核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国库必须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实现优质服务和提高管理水平。
1.数据集中有利于强化统一管理,降低风险。数据的集中处理可以节约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促进业务的规范、集成和统一。同时,通过大规模地集中信息,规范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对辖内国库的报表、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控和协调,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和预警,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杜绝假帐、假表、假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的即时性、真实性、一致性,防范由于数据分散操作带来的业务操作风险。
2.数据集中有利于数据仓库的建立。数据集中是建立准确、有效及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集中是对各级数据库所有原始数据的实时集中,数据集中的水平更高,价值更大。前台数据实时传输,后台数据实时处理,此举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同时将各级财、税、库等部门历年来发布的规章制度、规定、办法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建立完整的政策法规文献查询检索体系,充分利用电脑信息存储量大、网络化、检索快的优势,将有利于国库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有利于监督和检查。
通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国库电子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施为硬件环境,以数据集中为模式,以国库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以横向联网为桥梁,联接和覆盖全国财、税、库、行的国库电子化蓝图必将成为现实。
第二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支付电子化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优势逐渐显现。但在推行初期,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从预算单位角度,指出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的存在的问题,从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国库支付系统、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电子化管理 预算单位
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概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牵引,财政资金安全、高效管理的现实需要,财政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促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成为现代国库管理改革中一项基础性与战略性变革。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是指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代理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等四方之间取消纸质单据和凭证传递,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送、接受和处理电子凭证来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及清算等业务,实现预算单位“一站式”即可将财政资金支付给供应商或个人。这种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础的支付手段创新而引致的整个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变革,极大的减少了各方工作量,实现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2010年以来,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进行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率先在河北、重庆进行试点,效果良好。随后,财政部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出台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接口报文规范(暂行)》、《电子凭证库接口标准》、《安全应用接口标准》、《预算单位自助柜面业务系统设计规范》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范,建立起一套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形成了财政资金管理的完整链条,加强了各业务方互联互通,消除消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2013年,财政部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做了进一步明确和部署,陆续出台了《关于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第二批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文件,第二批十个省市的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紧接着,2015年6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级已推广实施支付电子化工作,逐步建立起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本框架,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电子凭证安全支撑控件为核心,安全、高效、便捷的国库支付电子化体系。从各地实践情况看,推行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幅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近几年来,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量大幅度增加。传统支付模式下,国库支付业务主要依赖纸质单据传递办理,逐笔打印、手工签章、人工跑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效率低、出错率高,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发展的需要。实现支付电子化管理模式后,通过电子凭证的传递完成支付和清算。在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上线后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也可由预算单位在用款额度内自行办理支付,当日提交当日到账,极大方便业务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有效降低国库资金风险
未全面实行电子化支付之前,国库资金支付依靠加盖“大红印章”的纸质凭证或单据。随着技术发展,印章的仿真水平越来越高,无疑增加了业务风险。而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后,所有集中支付业务统一纳入“电子凭证库”,由计算机控制,大大减少人工干预。一笔支付业务从提交用款申请到最后清算,要通过不同业务部门不同人员的密钥登陆系统操作、审核,而任何操作都隐藏在电子凭证库中,有迹可循,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三)提升财政信息化服务水平
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是财政业务的一项重要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对现有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改造。实现支付电子化后,国库业务审核方式、账务处理方式、凭证管理方式、印鉴管理方式都将随之变化,这有助于建立起动态监管、自动对账、全程跟踪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财政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在省级预算单位已经陆续上线,根据实践经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支付电子化后带来的财务风险
随着支付电子化全面推进,全部支付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财政支付系统和自助柜面系统即可完成,这对预算单位资金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要求单位经办人、审核人岗位分离,分别保管数字认证密钥、系统登陆密码、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支付U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是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严格,操作权限不明晰、人员分工不合理,支付岗位人员限制都会导致国库资金不安全。例如,国库支付录入人、审核人、自助柜面付款、国库对账都集中到同一人,都会增加转移财政性资金风险。
(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细节之处有待完善
首先,预算单位月底账务处理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之间存在对账不一致问题。??库集中支付系统用于国库资金支付,是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途径。预算单位账务处理系统独立于国库支付系统,两个系统之间对账仍然是以手工对账为主。
每月末,先核对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支付类型总额,将国库支付系统中本月发生的直接支付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本月发生额合计金额核对,授权支付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本月发生额合计金额核对。然后,核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总额,将国库支付系统中基本支出本月支出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中“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本月发生额核对,国库支付系统项目支出本月支出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本月发生额核对。最后,核对 “经济科目”明细,主要核对基本支出明细;按照项目名称核对项目支出。按照以上步骤,月末将国库支付系统和账务处理系统核对一致。
但是,根据实践经验,两个系统月底会出现对账不一致现象。按照国库支付流程,国库支付采取“先支付后清算”方式,如果月末预算单位提交支付申请,实际支付和清算滞后1-2天,会出现未达账项;或是发生退回、退款事项都会导致月底两个系统对账不一致。此外,现阶段各方对预算执行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明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库支付系统每月生成的对账单中,只有“日期”、“摘要”、“下达的用款计划”、“实际支出”、“用款计划结余”等字段,远远不能满足对账需求。“经济科目”、“项目名称”、“资金来源”也是对账必须的要素,这些信息在另外一张支出明细表中反应。每月对账会计人员需要综合多张报表才能完成对账。此外,两个系统之间没有衔接点,现在国库支付业务量越来越大,对账更显繁琐。
其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行速度慢,每次操作需要等待;经办人与审核人切换角色,系统识别不出来,都影响付款速度。
(三)代理银行自助柜面业务系统有待升级改造
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是办理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的重要渠道。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将审核无误的待支付授权支付电子凭证通过财政专线传递至自助柜面系统,通过该系统完成电子凭证读取、同行和跨行转账支付、退款信息匹配及交易结果查询等,是财政授权支付资金最终支付到用款单位的自助途径。
在实际业务中,因收款方信息有误,会发生退款交易,匹配原交易信息后提交退款申请。有时系统会发生无法自动匹配、无法退库的现象,以至于无法恢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的情况。此时往往需要与代理银行多次沟通,提供相关依据与说明材料,代理银行后台操作才能正常退库。另外,在自助柜面系统,“提交转账”时需要提交多次才能提交成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电子凭证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根据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会计档案管理,要求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制作的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相关电子凭证存档期限同纸质凭证。实施电子支付化后,预算单位可以将电子凭证打印出来入账同会计档案一同保管。但是,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不能批量下载电子凭证,不便于备份。
三、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建议
(一)加强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国库支付电子化实现了预算单位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国库资金支付,这也为预算单位国库资金安全敲响警钟,使预算单位内部控制面临新形势。预算单位应自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制度健全,科学设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可将国库支付经办人、审核人、自助柜面付款以及国库对账集中到同一人身上。同时,对于国库支付申请电子政务证书、自助柜面付款U盾都应妥善保管,确立保管制度,交接制度,轮岗制度,定期督查。
(二)完善国库支付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面向各行业开放,各行业各个预算单位账务处理软件也不相同,两方系统衔接不起来,对账不方便。现在各地也在试图建立更加科学、便捷的平台,将账务处理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有效对接,减少中间录入环节,方便对账,提高正确率及付款的时效性。比如,江苏省2016年试运行的财政一体化业务平台,将账务处理系统与国库预算执行系统相结合,预算单位财政资金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有效解决对账问题。或是在现有的国库支付系统录入用款申请时“摘要”栏中同时录入会计凭证号,作为对账衔接点,方便对账。此外,建议在国库支付系统增加电子凭证批量下载功能,便于电子凭证备份备查。
(三)升级规范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
自助柜面系统创新性地将财政授权支付与网银支付整合为一个业务闭环,提升国库资金支付电子化的完整性,对其规范性、安全性、服务质量有更高要求。自助柜面系?y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规范化要求研发、建造、使用。在系统硬软件、后台服务操作上不断完善,根据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反馈的问题及建议,集中资源优化自助柜面系统,为今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业务方理念更新、业务协同与技术融合。预算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财务风险;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的硬软件技术需要更加完善以满足预算单位需求。只有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三方相互配合,不断的优化升级,加强系统关联,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顺利、全面推进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
第三篇: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
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库电子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库业务的不断创新,电子化已为我国国库内部控制广泛应用,控制的内容,由会计业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强了国库控制风险的防范能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国库电子化呢?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国库电子
化以及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是什么呢?本文针对对这些问题做了些粗浅探讨,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国库电子化?国库电子化指的是国库管理、核算改变以往手工核算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创建信息平台,实现电脑核算、记账、及数据处理的工作方式。
二、现阶段实行国库电子化的意义国库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给国库会计核算带来深刻的变革,对完善国库职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体现在:1电子化建设带来国库会计核算的深刻变革以我区支库为例,在1986年人行、工行分设时,每天只有两三笔业务,全年预算收支合计不超过1千万元。而2003年,我区支库全年共组织预算收入3.8亿元,办理预算拨款3.2亿元,年业务量累计9.9万笔。具体体现在:(1).会计核算手段从最初的手工记账逐渐发展到计算机处理、纵向联网。从1990年国库电子化刚起步时的东海微机,到90年代后期的HP486、HP586,一直发展到今天的PⅢ、PⅣ,微机配置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库会计核算提供了优良的硬件。(2).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库会计应用软件不断升级换代。从1990年的税款报解程序到2001年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再到2002年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软件更新速度加快,业务集成度和功能扩展性更加优化,极大地减轻了国库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国库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风险。1990年10月,我区支库开始应用税款报解程序处理国库业务。这是国库电子化的开端,也是国库会计核算的第一次革命。(3)、为了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2003年国库部门推广应用E2.0国库核算应用软件,不但能够处理现有的全部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前瞻性,容纳了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单一账户、横向联网等子系统,实现了与支付系统、同城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系统的直接连接,为用户提供开放性操作平台。
2、网络化是国库电子化的必然趋势(1)、网络化是国库电子化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并联接所有的经济部门。这将催生国库管理的第二次革命,那就是表示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旨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过时,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国库电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实时处理,成为了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国库电子化工作的制高点。(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决定了国库网络的功能和结构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国库电子网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那就是以国库为中心,与当地的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以及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网络联接,自动处理预算收入收纳、报解和预算支出拨付业务。该系统包括国库业务横向联网和纵向联网。经过多年建设,国库系统已基本实现内部纵向联网。但是由于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等部门的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相对独立,从而导致横向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缝衔接难以实现,致使一笔税款要在纳税单位、代理银行、征收机关、国库和财政等部门重复处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3)、国库发展迫切需要业务的网络化处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造成财政收支项目日趋细化,财政收支规模加速扩张,使得国库业务量大、劳动强度高、税款入库环节多、监督手段落后、资金风险高等不足之处日益突出,客观上迫切需要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等部门合作更密切、更协调。而只有进一步推进国库网络化建设,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处理,才能把国库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提高国库分析质量和国库管理水平,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促进国库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
3、促进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1)、国库会计核算自成体系,对充实区支库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E2.0正式运行后,区支库作为中心支库的子系统,通过“国库内部往来”汇划资金,使区支库独立摆放,独立地处理收支账务、编制报表、办理联行查询查复、凭证装订保管和事后监督等相关事项,成为区支行一个业务较为独立的部门。同时,E2.0对国库岗位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内控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需要,区支库至少需设置会计主管岗、明细岗、资金岗、综合岗等六
个岗位,并且系统不允许兼岗。除核算职能外,区支库还担负着对乡镇金库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检查、监督等管理职能。因此,在目前区支行国库与会计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下,人员相互兼职,国库专职人员较少,无法充分履行管理职能。为充分履行国库职能,人民银行应抓住机遇,健全国库机构,保障国库人员的配足配齐,保证国库人员不再在会计岗位兼职,促进国库稳
定发展。(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拓展了区支库的职能空间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拓宽了区支库的服务空间,使区支库的服务对象由原来有限的辖区内的预算单位转变为面向社会广大商品、劳务的提供者和实行跨区域支付,成为公共财政框架中国库资金收付的枢纽。为更好地履行职能,客观上要求国库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因此,在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中,理顺国库管理体制势在必行。(3)、确立国库机构、人员、经费的相对独立机制成为必然选择在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进一步明确由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国库机构单设、人员编制和经费单列、业务垂直领导、会计核算独立的新的国库管理体制。基层国库与当地人民银行不再具有隶属关系,而是直接接受上级国库的领导。(4)、E2.0为区支库职能转型创造了良机随着E2.0在运行中的逐步完善,国库部门将拥有自己的联行系统,业务将实现网络化实时处理,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进入到更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把国库人员从繁琐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不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业务检查监督,而且更新了管理目标和管理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习惯,促使国库职能由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向核算与管理并重转变。一是有利于核算管理,重点加强对缴款书、拨款凭证的要素审核,定期与财政、征收机关、乡镇金库对账,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有利于现场监督,重点监督延压税款、过渡账户、退库等事项;三是有利于内部管理,重点防范员工素质风险,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事后监督制度,防止内部案件的发生。
三、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由控制环境、控制制度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国库内部控制的核心,由国库部门组织体系控制、国库人员控制两部分构成,决定其他控制要素如何发挥做用,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1)、国库部门组织体系控制。国库部门由人行总行国库局、分行国库处、中心支行国库科为主,包括基层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组成国库部门责任体系,同时,各级国家财政机关对国库资金享有支配权,对国库业务具有监督权。发挥着有效的上下级指导、同级横向监督机制。总行国库局负责批准并定期审查整体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认清国库的主要风险,确定风险的程度,确保能采取必要步骤、识别、衡量、评审和控制风险。下级国库部门负责执行由上级国库部门批准的战略和政策,明确责任和报告的关系,确保责任能有效的执行,确定本部门适当的内控政策,并监督评审内控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级财政部门随时对国库资金及管理现状进行监督,确保国库资金万无一失。(2)、国库人员控制。国库管理层负责按照高标准促进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人力资源作为国库部门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而且作为国库系统的操作者和使用者,人员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国库电子化的不断发展对国库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国库人员不但道德品质要好,能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而且要业务熟、技术精,不仅掌握国库专业知识,而且了解相关财税知识。因此,要立足区支库实际,积极做好人员培训,改变目前国库人员知识陈旧、年龄老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的情况。针对计算机这一高技术工具掌握利用程度较低的现状,可以采取鼓励自学、培训考核为主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国库理论等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并严格考核,以提高业务人员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业务队伍,塑造既精通国库业务、善于管理,又懂计算机知识、擅长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网络化和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促进国库电子化发展进程。
2、制度控制国库内部控制的制度,是国库部门在会计工作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它具有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国库业务规范、正常运行的作用。国库制度是国库工作的准绳和依据。国库的一切工作都要遵循国家、部门的法规制度,已此来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制定、创新、完善国库制度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1)、资金的安全、效率性。制定的制度应符合国库资金安全的同时要运用效率高的要求。资金安全是国库服务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服务的根本。在电子化环境下,在制度上如何适应国库电子化的要求,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是对国库制度突破现有框架的现实要求。(2)、制度的前瞻性。制定的制度应适应国库业务发展、创新的要求,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未来性,使之成为国库发展的动力。(3)、制度的实践性。制定的制度应适应国库具体工作的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3、程序控制在国库电子化环境下,国库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和其他国库综合应用系统。国库信息系统的程序控制,是指为系统和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硬件、软件)、环境、运行”实施的控制,它应普遍适用于各种国库信息系统。(1)、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国库信息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比较大,对国库业务的发展和国库的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深远,必须谨慎从事。应用系统开发控制,具体包括:系统开发前应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开发过程应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按规范收集和保管有关系统的资料并加以保密;新的系统应与传统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替代传统系统使用;系统验收时要有严格的验收程序等。(2)、软、硬件控制。
1、软件安全控制。主要是指对程序的安全控制。常用的控制包括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和加密文件的接触控制;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的程序备份控制;对所有来历不明的价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以防止网络病毒侵入的防病毒控制等。
2、硬件安全控制。国库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主要依赖于硬件设备的安全。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不间断电源、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3)、网络的信息安全控制。为保证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隧道技术等。(4)、系统组织与管理控制。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根据国库业务性质,在国库信息系统中按岗位、职责等形式进行权限划分,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
1、岗位分工控制。其中较重要的岗位有系统维护岗、主管岗、综合审核岗。系统维护岗主要负责系统的硬件管理工作,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主管岗位主要负责对系统操作人员分配岗位权限和对特殊业务进行授权处理。综合审核岗位主要负责审查机构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处理结果的安全性、合法性,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等。
2、操作权限控制。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接触系统。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5)、应用控制。是对会计国库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包括:
1、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经过必要的授权,经有关人员对数据的真实、合法性进行检查;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检、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2、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主要包括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文件的标识、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3、数据通讯控制。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4、数据输出控制。是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上控制措施。
5、数据存储控制,是为确保国库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及时、安全、适当地储存,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6、系统日志控制。国库信息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对主要业务处理情况和异常情况、重要事项进行自动记录,以便业务人员查询、跟踪。以上就我国目前国库电子化及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所做的一些粗浅见解,我们只有坚持相互结合的原则,各有侧重,系统协调,才能形成较为科学完备的我国国库综合控制体系,增强国库控制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篇:什么是农产品配送?农产品配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本文由色鲜味网 贡献:
农产品配送是指由专业的餐饮或送菜公司采用专业、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大规模的统一采购、源头采购形成品种、价格、数量、质量上的突出优势,为各企业单位、学校、工厂和自营餐厅的客户或其他餐饮服务企业配送所需的肉类、蔬菜、豆制品、主副食品及调味料等。
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内涵是指按照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在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或其他农产品集散地进行加工、整理、分类、配货、配装和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将农产品交给消费者的过程。其外延主要包括农产品供应商配送和超市连锁配送两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农产品配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的专业协会等配送主体向超市、学校、宾馆和社区家庭等消费终端配送农产品的过程,而后者主要是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由总部配送中心向各连锁分店和其他组织配送农产品的过程。
一、农产品配送流通政策
(1)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2)重庆出台补贴政策支持农产品配送建设。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意见》,为保障农产品流通,重庆市将大力支持农产品配送建设。农产品物流企业建100吨以上冷冻冷藏库,将获每100吨10万元补贴。《意见》计划对冷链物流发展予以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100吨以上冷冻冷藏库,将获每100吨10万元补贴。批发市场、超市新建1000吨以上的冷冻冷藏库,每1000吨容量补贴50万元。
二、新时期下农产品配送新模式
1.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2.农社对接
农社对接,指的是农户和消费者达成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社区的消费者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社区搭建平台。“农社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社区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农民、消费者共赢。
4.农贸对接
农贸是色香味网研究中心 提出的新兴概念,因为当前情况下 农超对接、农贸对接未来5-10年还在发展期,不能完全满足和完整调控市场。各地政府都在城市里建立了大大小小许多农贸市场,以供居民选购各类农产品。比如成都规划就有大小500多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多以小商小贩或个体户经营,自行到二级批发市场采购几十种蔬菜以供居民需求。如果由于专门的配送公司直接供给这些市场,一可以集约化资源,二可以分工细化,三可以集体采购成本降低,真正降低菜价。跑完最后一公里!不过,这个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
5.农居对接或农家对接
农居对接或农家对接 一般针对白领阶层、家中有老人、小孩、孕妇等家庭,以及中高收入家庭。主要配送净菜、营养套餐菜系、有机蔬菜、有机农产品、有机禽蛋、有机肉类。最近几年正在探索的B2C电子商务蔬菜配送正是针对这些人群。
三、当前政府社会和企业行为
北京市筹建“农产品统一配送联盟”,北京市9成以上社区菜市场都是从新发地、水屯、八里桥等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个体商户每天分头去批发市场进货,彼此间没有协调沟通,既浪费时间,增加运输成本,还造成了交通拥堵。北京市商务委透露,正在整合供需信息和物流配送企业,筹备建立“农产品统一配送联盟”,通过批发市场商户直接对接餐饮企业、社区菜店等,减少二级批发环节。
四、当前农产品配送问题
(1)配送水平问题缺乏规范化的农产品配送运输、包装行业标准,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配送企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品牌化的农产品配送企业现有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企业,从事配送活动的企业是蔬菜批发个体户或经纪人等,他们对如何保证配送的安全意识普遍不足。未建立完整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平台。
(2)农产品采购问题采购批量小导致的价格偏高。采购环节,倒手次数过多导致价格偏高。批发商货物积压导致的浪费。
(3)配送效率问题货车限行。由于城市市内限定货车通行的时间,因此限制了厢式货车作为配送车辆的市内配送,出现了“客车货运”的现象。
2.最后一公里难题,价格翻倍。造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中间流通赚钱。
(4)农产品损耗严重
“我国农产品的“收获后损失”惊人!粮食每年产后损失率超过8%,果蔬损失率更逼近20%。粗略统计,仅每年粮食的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7月初在北京举办的“201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的这些数字,让人们开始关注“收获后损失”粮食、果蔬在存储、运输等环节发生的损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粮食产后损失率低于3%,果蔬为1.7%-5%。
“大约35%农产品损耗在物流过程中,导致农产品销售半径小,很难长距离运输,也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大宗贸易,云南的优质农产品要想更大规模地‘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亟需建立一个高起点、标准化、国际化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举办的冷链物流专题会议上,云南星长征投资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十红演讲时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至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也仅限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至2%。
五、农产品配送问题解决方案。
(1)在生鲜农产品配送整个供应链上加强食品的安全生产监控。
1是在生鲜农产品配送链上游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生产监控。
2.在生鲜农产品的各大批发市场上加强食品的安全检测
3.在生鲜农产品配送末端的各大大小小的超市、餐饮店、零售商加强安全检测和监控
(2)、建立新的农产品配送供应链并不断完善已有的一些农产品供应链。
1.以外资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引入优良的农产品品种,按照一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后全部返销国外。
2.以中外各类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在农户和国外消费者之问,有中外各类型的企业,从事与农产品相关的经营活动,在农户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它们成为供应链的中流砥柱。如何构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理想模式,可借鉴国外的做法。
(3)加强农副产品流通过程中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地改善,最大限度的达到信息的透明化。
由于在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上,由于信息平台建设的缺陷,或者信息服务的不完善,等造成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不透明化,使得在整个供应链上,在这条链上的所有人只能看到这条链上某一环节的信息。而不能够看到所有的信息。如果在这个平台上加上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如GIS、RFID、ERP等,可以对整个供应链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定位。
(4)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构建一体化物流供应链
本文由色鲜味网 贡献:
第五篇:中央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策略
中央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策略
摘要: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对我国财税体系现代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已在全国省级部门全面推广实施,在全国范围尽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部分问题,对中央预算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供实践落实参考。
关键词:中央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策略
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已初步启动,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子化管理进入了关键阶段。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电子化支付方式”,为在全国范围尽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电子化管理的推行流程不够合理
近年来,通过对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分析,明确其属于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相关人员因缺乏对电子化管理的全面性认识,导致在管理改革中存在一把抓的现象。体现为:在支付电子化管理中,将所有的电子支付管理问题整理到一起,将技术和业务管理进行整合,并未从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制定电子化管理改革方案。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的水平不足,限制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发展。
(二)安全意识不足
国库集中支付,肩负着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重任,尤其是推行电子化改革后,每年大量的财政资金要通过电子化的系统进行运行,容不得半点闪失,安全性的需求十分强烈。安全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传统的观念里,总是认为“纸质单据是安全的”,靠纸质凭证保证安全,靠电子信息提高效率,客观上割裂了管理链条,表面看是效率问题,实际上是信息安全信任体系问题。另外一个是实际应用中,各类机构对安全支持空间的管理较为分散,没有将安全管理整合为统一链条,电子签章、电子验签等技术手段管理分散,无法实现本应具备的效率条件,同时也引发了部分潜在的安全性风险。
(三)电子化系统的建设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是财政本身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要根据改革的需求,进一步完善预算控制、用款计划编报及下达、支付令填写等环节,晚上电子审批等流程,加强安全管控。另一方面,代理银行业务系统的电子化改造,在细节上还要按照财政部门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因此财政部门必须对代理银行的系统改造进行明确要求,并且要根据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业务改造,为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改革打下基础。
二、中央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策略建议
(一)科学、分步的推进支付电子化管理
针对当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存在的推行流程问题,中央预算单位在改革时,应从科学的角度,实现对支付电子化管理的统筹兼顾、分步推进。第一,加强对设备保障和技术的实施。掌握现有的支付电子化管理内容,不要盲目地调整现有的预算业务流程,应从技术角度实现对预算支付系统的改造,并将改造后的支付系统融入部分代理银行中,以此实现对中央预算单位业务流程的优化。第二,重视支付电子化的扩面增量。通过将支付电子化向纵深方向推进化发展,充分提高支付电子化的技术水平,有效实现对支付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创新比,实现对支付电子化业务流程的规范。
(二)开发安全支撑控件,建立财政资金的立体“防护网”
彻底摒弃“纸质单据是安全的”这个假命题,把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由单纯关注“有纸”和“无纸”的安全性,转向如何整体提升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通过科学化的顶层设计构建一套新的电子化管理安全体系,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完美统一。建立起以信息安全技术为保障,以电子凭证库为核心,实现对电子凭证的操作、存储、交互和共享的安全支撑控件,从根本上提升了财政资金安全保障能力。具体来说,在管理上,以建立新的安全信任体系为核心,将传统模式下分散管理的各个环节整合成完整的管理链条,每一步操作都落实到人,各个岗位间无缝衔接、互相牵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控制上,以电子凭证库为抓手,固化安全控制规则,优化信息传输渠道,对电子凭证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违规操作无机可乘。在防范上,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基础,通过实施符合国家规范性要求的等级保护测评,夯实基础安全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
(三)建立科学全面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
由财政部牵头,全面总结过去十多年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经验,切实理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流程,全面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安全有效、操作性强的中央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要集合所有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参与主体,财政部、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及直属预算单位都要统一集合到这一个系统中来,按照统一的标准施行。同时,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重视程度,不仅仅强调对技术手段的革新,还要积极承担起与财政体系间合作关系稳定性维持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协调各类资源,做好财政部门的战略伙伴、服务支撑、信息来源,最大限度地保证商业银行国库业务代理系统与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接口的统一,延伸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体系的统一性、完整性,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君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实践及思考[J].当代经济,2016,04(20):57-59.[2]董国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04):95.[3]赵立琼.论当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J].中国市场,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