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问题

时间:2019-05-14 21: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状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状问题》。

第一篇:现状问题

(一)····绿化发展外部条件:

·上海土地总量有限,供求矛盾突出,单从数量上增加绿化用地难度较大;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沿江沿海(航空高科技产业)城市发展战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全市人口分布存在中心城人口密度高,郊区县人口密度较低的不合理现象。

····城市绿化内部

·绿化数量上,中心城各区绿化水平相差较大 ,发展极不平衡。

·绿化质量上,存在种类单调、群落结构简单、与用地功能相关性差的问题 ·绿化结构上,存在绿化网络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森林组团和廊道的问题

·绿化布局上存在分布不匀、与人口分布密度脱节,不同类型土地之间缺乏缓冲带,楔形绿地的建设落后等问题

·其他,科技引领作用不强,管理滞后,公众参与力度不够等问题

····对绿化规划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区域整体发展思想,·城乡一体化思想,·以人为本思想,·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绿化建设与城市空间和景观风貌、历史文化保护联动发展的思想。

····对绿化规划目标

·规划指标对发展预见性不够,出现预期规划指标滞后现实指标的间题

·缺乏立足现状各区差距,针对性强的分区指标

·现有规划指标在绿化质引导控制方面严重缺位

····对绿化要索分类

现有规划在绿化要素分类上缺乏协调,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表。

·直接对绿化结构要素进行分类规划和数据统计,如《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和《中心城公共绿地规划》,造成了对结构上不能明确的绿地的忽视和绿化归属和管理上的模糊 ·与有关绿地分类的国标如《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划建设用地标准》、《土地分类标准》等无法对接,不利于各类规划的协调

·绿化规划没有将湿地包括在内,也没有将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农田、河流水体纳入城市绿化规划范围,将现实中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城市生态系统人为地割裂开来。

····绿化结构与布局

·与上位规划结合的问题结构是以中心城为中心,缺乏整体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轴结合不够。

·规划结构本身存在问题:

(1)名不符实,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2)结构要素的层次结构不明确;以线形绿化为例,多沿道路、河道、高压走廊等布置,三者均有等级之分,相应地绿化也应该有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现有绿化结构没有体现这种差异;

(3)中心城绿地与城郊森林联系不紧密,城郊廊道无法延伸到中心城内城郊森林的 “一环”较为薄弱等。

·绿化结构被动适应城市空间发展

(1)对道路交通等人工设施考虑较多,而对河流湖泊等自然要素考虑较少,绿化与环境敏感区及水系结合得不够紧密,生态关联性不明确。

(2)环境敏感区的重要地位在现有绿化规划中尚不够明确。

·绿化结构与其他土地利用的相关性有待提高

如中心城分区、土地综合分区、城镇用地、一二类工业用地、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各类用地现状特点、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均有差异,绿化结构与布局对此考虑不足,也没有在绿化的功能上区别对待。

(二)····绿化建设缺乏设计

部分城市绿化设计缺乏长远规范和整体把握,忽视了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这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不到位,造成绿化工作的不合格。在绿化的投入 初期,资金不足,前期规划草率,早期工作不到位。所以在绿化工作中我们要提高意识,增加投资。加强对绿化工作的领导,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绿化维护工作不到位

城市的绿化工作,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直接联系的。在长期的绿化工作中,城市的绿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绿化的维护工作却做得不足,如园林的绿化科研、人员培训和管理资金的不足,这些都使得绿化的后期维护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因此要科学规划,树立科学的管理态度,重视后期的管理,把后期的管理当做是一个经济增值管理的过程。

····绿化的监管机制欠缺

绿化工程不像其他建筑工程一样,对于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也不需要软件工程一样的严谨,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绿化只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这样就使得工人的积 极性和态度不是很认真,对绿化工作投入不高,使得绿化效率很低。对土壤、树坑规格、基肥等不严格要求,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后期的效果也很差。要加强对员工的意识培养,更改观念,健全机制。

····绿化“重建轻养”

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直接的作用。园林系统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市场化的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沿 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投资模式,市场化水平低下、对民间资本吸引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走“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路子。城市政

府对园林绿地建设环节加 大投入,园林绿地面积的增量很大,但园林绿化科研、人员培训和管养资金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园林绿地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 效果。许多城市公园对外免费开放,游客数量增加,给公园绿化和公共设施的养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绿化监管机制薄弱

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只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涌入绿化施工行 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土壤好不好,能长就行;树坑不要大,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能活就行。对土壤、树坑规格、基肥等不严格要求,只重视最后 的景观效果。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俗话说: “三分种,七分养。”一个创意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和养护者共同完成,才能达到最后的景观设计效果。

(三)·····城市绿化急功近利

近几年城市绿化中建设了诸多“形象工程”。有些是领导的灵机一动“拍脑袋”工程,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快餐式”工程,往往是“今天提出研究,明天设计图纸,后天就开工”。这些工程无不是时间紧,工期短,缺乏必要的论证调查和合理的规划,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造成浪费和粗制滥造现象。

大树进城,毁大于建。有关专家多年呼吁,要停止大树移植进城,但这几年在各个城市让然愈演愈烈。用于绿化的大树,甚至是古树,多是从农村或山区移植而来。移植一株大树的代价高昂,与同种小规格树相比,费用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它的移植成活率却难以保障,生态效益

····规划理念要更新

1盲目跟风,堆土造山。对于北方城市来说这种做法代价高昂,尤其是对干旱缺水的城市。绿地从建设开始就费用昂贵,绿化植被保水保肥能力差,每年要耗费大量的水和肥去维护,养护管理投入的人力、物力成倍增加。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等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2重景观效果,轻生态效益。近几年城市绿化为了强调景观效果,在规划设计中,主动或被动选择大面积草坪和大面积的色带绿篱(如白三叶、早熟禾、高羊茅、大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使得草坪和色带绿篱的面积比例过大,乔灌木的比例较小。而这些植物恰恰是养护管理成本最高,生态效益最低的品种。植物的作用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还有造氧、遮阳、除尘、降噪以及吸收废气、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等功效。

3重人工绿化,轻天然植被保护。这也是当前造林绿化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绿化中,我们常看到有些地方嫌天然生长的林子不好看或者树种经济价值不高,毁掉后种上人工林,专家们认为,从生态保护角度看,这样做完全是舍本逐末。例如,我们在公路绿化时,常常是每隔数米种一棵树,看起来整整齐齐的。而在国外,那里的公路两边混合生长着各种植物,不讲究整齐划一,完全是一副自然生长的状态,透出一种浓浓的野趣。

4规划中的人性化。一方面,我们把“人性化”一词作为一个概念或口号,空喊了那么多年,却不能在项目中正确运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项目确实做到了,却不能使群众理解。这正是因为不理解“人性化”的真正含义。我认为一个真正人性化的园林规划必须做到想群

众之所想、方便群众之无所不及。简单的说:“老年人喜欢下下棋,能让他们不必每天抱着棋盘和棋子下楼;年轻人喜欢运动,让他不必每天抱着篮球到处找篮球场;少年儿童喜欢戏水,让他不必家长带着去游泳馆;„„”。这就是人性化。我们经常看到在公园中挂着这样的牌子:“禁止攀爬”、“禁止戏水”、“禁止踩踏”等。在我们国家不少城市草坪旁都竖有“禁止践踏草坪”的告示,不能踩踏草坪似乎成了一种常识和社会公德。这一点,国外的做法与我们完全相反,他们认为草坪就是给人踩踏的,人们在草坪上活动、休闲,可以放松心情,还能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激发起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们不要一味的为了方便管理去束缚、压制人们亲近自然的天性。

····养护管理不到位

1管理粗放。绿地的养护管理不够细致,苗木达不到设计中生长状态和景观效果。苗木管理失控,或存在疯长现象,侵占其他苗木生长空间,或长势衰弱,病虫害严重,感受不到自然之勃勃生机。

2损绿毁绿现象严重。环境污染,行人车辆践踏碾压,病虫害危害死亡等时有发生。3养护管理观念落后。园林管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我们的日常做法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更新的观念误区。我们常看到勤劳的园林管理人员在认真地打扫落叶,清除杂草,其实,这要进行分别对待,硬质路面、草坪上的落叶要打扫干净,密林、灌丛下的落叶则无需清理。落叶看起来是无用的废物,掉在地上还影响美观,实际不然。生态环境专家认为,落叶对环境有多种益处,它覆盖在泥土上,晴天可以减少灰尘扬起,雨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为一些昆虫提供庇护场所甚至可成为蚯蚓等的食物,落叶腐烂后还可成为树木等的肥料。冬天,金黄色的各种形状的落叶还成为一种景观。杂草对大部分绿地来说是要清理干净的,但在一些防护林、护坡等地方,人工植被不易成功,自然杂草却是有益的。有人认为树下的杂草有碍观瞻,把它们拔得光光的。殊不知这样一来,泥土裸露在外弊端更多,晴天容易起尘,雨天容易产生泥浆。

第二篇:现状和问题

总之,国内外农业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的对接;有利于解决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农业比较利益低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日益扩大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形成农民实际收人的快速增长,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滕建华,李淳丽.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3,(3):22-23.问题:

1、资本(特别是土地资本)规模太小,企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2、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科技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要低的多,在机械化、自动化方面远远不如美、法等国,在利用新科技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方面远远不如以色列和日本,科技进步贡献份额比西方国家低30-40个百分点。

3、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4、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连接关系不够紧密。

5、我国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比较单调,功能不强,特别是农民自组织发育缓慢。

陈玉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济南大学学报,2003,(13)3:73-77.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取得的成效:

1、是组织机构迅猛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3.57万个,比2004年增长19.1%,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58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582个、省级龙头企业4000多个),比2002年增加2371个,增长107%。

2、是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3、是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4、是联结机制逐步完善。5是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5年底,各类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8700多万户(其中订单带动农户近6000万户),比上年增长3.2%,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5.2%。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总数达到1100多亿元,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平均增收1336元,比上年增长11.1%。

6、是国际竞争水平凸显。

邹志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J].发展研究,2007,(3):60-63.

第三篇:肥胖问题现状

现代肥胖问题现状

肥胖病是现代社会性问题

现代肥胖所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而且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医疗问题以及经济问题。我国作为相对不太发达的国家,大家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生活物质不是特别丰富,在那个年代买生活用品都是定量供应的,从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们城市、农村里面,保健医生比较关注的是营养不良的孩子,是消瘦的孩子,从八十年代后,城市里面和一些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村,肥胖孩子越来越多,从增加状况来看,从肥胖对身体的损害来看,很多国家都有过很深刻的教训。

肥胖是一个健康问题,肥胖会导致孩子心肺功能受损,胖一点的孩子稍微动一点就喘和累,同样年龄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比另外一个孩子超出十斤,相当于这个孩子每天背着十斤的米在身上,心脏和肺部功能和其他身体功能,无形当中就受重了。为什么成年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就是这个道理,身体其他功能长期以来受负荷,时间长了以后,这些脏器的功能就容易受损,在成年人当中如果肥胖的话,糖尿病、高血压患病会大大增加的。

肥胖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有些我国有些地区的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了,肥胖对身体的损害不仅仅表现在身体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心理方面,有很多肥胖的孩子和成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国家的研究和国外研究都已经证实了一点,比如青春期女孩,由于对肥胖状况比较自卑,对于自身状况的不自信,会影响到她们潜能的发展。在肥胖的人群里,择业、受教育程度、幸福的感觉、家庭婚姻的满意度都和非肥胖人群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个在国外文献报道里多一些。如果一个社会有大量肥胖人群,有大量有心理问题的人群,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健康方面的,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什么说肥胖还会使经济发生一些改变呢?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儿童期,有很多家长已经非常关注肥胖这个问题,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很多金钱带孩子做肥胖治疗,在这方面支出很大的,在成年人里,由于对身材苗条的追求,对于社会认同的一些看法,有很多人花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减肥,这个就有可能给家庭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治疗费用上的支出。如果整个社会里面,肥胖的人群特别多的话,很有可能说,一个家庭原来比较富裕的,由于在这方面支出比较多,很可能会影响到富裕度。一个地区,如果说肥胖的人群增加的话,由于肥胖带来一系列治疗问题,很可能会使当地治疗费用支出增加,治疗负担加重,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使富裕起来的经济被重新被拉下滑坡。

调查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在我国人群中的总体规律是北方高于南方, 中部地区介于其间;女性高于男性;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高于内地农民。我们认为这一模式的形成与调查人群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习惯、经济收入水平、体力劳动强度, 以及文化知识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

1、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人群肥胖率增势迅猛,目前全球近1/10的学龄儿童超重,其中1/4肥胖。调查显示,近20年,我国经济发达城市的学龄儿童超重合并肥胖率上升了4~6倍。伴随肥胖而来的是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增加和低龄化,以及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等成人慢性疾病向儿童青少年人群伸延。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极为复杂,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深入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病因,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肥胖患病率迅猛上升。季成叶等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肥胖现象在我国学生中正在迅速蔓延,并且呈现出从城区向农村,逐渐低龄化的趋势。2008 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第四次死因调查报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主要死因,而且青少年肥胖已达到3000 万,而超重和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肥胖已成为21 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研究课题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有力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我国将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更快的速度出现肥胖和超重的成倍增长,从而影响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将来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学生肥胖问题日趋严重,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城市男女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已接近或达到欧美各国中小学学生1997 年的水平。这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从1985 的690 元上升为2005 年的10493 元。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是直接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家庭富裕的青少年的超重及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 6 倍。在英国儿童肥胖的快速增长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的膳食模式,以及以车代步、静态的生活方式等等必然导致肥胖发生呈上升趋势,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我国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中年人

各地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存在极大差异。在超重严重的地区, 中年人群超重率已超过50%;o 一般来说这种人群差别表现为: 北方高于南方, 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 女性高于男性;? 中年人群的超重目前尚主要表现为/ 肥胖前期0 , 肥胖率在绝大多数人群中低于10%;?与80 年代初相比, 90 年代初各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上升;与90年代初相比, 90 年代末多数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再次大幅度上升我国的超重和肥胖人群正呈快速增长,在二

十世纪90年代初期,一般人群中,BMI 不小于25kg/m2者为14%,到1998年增长为27%,增幅接近一倍。以往研究提示:超重和肥胖是患心血管疾病和

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同时伴有中心性肥胖,即腹型肥胖时,似乎患病风险更大

4成年人

在中国的城市中,有52%的成年男性和42%的成年女性属于超重或肥胖。据保守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7000万人遭受肥胖的困扰。大中城市有近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症状,成人肥胖率9.68%,其中北方大中城市超重率已高达50%^-60%,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十分相似。另据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2004年1月日公布的调查数字,北京人患有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等八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患病水平为31.8%,比2000年北京慢性病患病水平高出了4.5个百分点。其中,城区患病率高于郊区县,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肥胖病分列在总患病率水平的前名。这表明我国的肥胖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5老年人

我国部分城市老年自然人群中的肥胖现状,阐明年龄不小于60岁人群中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体脂不均匀分布的流行特点。方法在我国部分城市不小于60岁人群的超重率(男35.90%,女37.70%)、肥胖率(男9 10%,女16 57%)、腹型肥胖率(男45 26%,女58 11%)和体脂不均匀分布率(男17.26%,女10.30%)。肥胖人群分布特点有男、女间差别,地区差别和年龄组之间的差别。结论在我国不小于60岁人群中的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分布随地区不同而不同,腹型肥胖是较好的与老年增龄相关的指标。

所以说减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你的健康和你的整个人生!预防肥胖,从现在做起!!

石家庄学院

政法系

社会工作专业

10级01班

张宾宾

20100201011

第四篇:工会问题及现状

工会

现在的大部分民营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经常建立一种“老板式工会”,即大部分基层工会的领导班子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由企业老板内定的,或者由上级工会协商指定的。担任工会主席的,大都是企业的主要行政管理人员。

据广州市总工会最新调查数据,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98.7%的工会主席是兼职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企业劳动人事部门负责人。

按照2006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的《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规定,企业行政负责人、合伙人及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如果不是工会委员,就不能当上工会主席。厂长或企业劳动人事部门负责人兼做工会主席的“变形”工会,实际上等同于没有建立工会。在实际的劳资纠纷中,工会主席立场尴尬,大多数工会主席选择站在资方的立场,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能力自然弱化。

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像我们公司起步不久这样的民营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还不够通畅,职工的民主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由于表达意见的渠道不通畅,部分企业职代会存在形式主义,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职工意见表达渠道不够通畅

职工民主权利得不到很好落实的表现之一,是表达意见的渠道不畅通。另外,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不起任何作用,职工的民主权利同样得不到很好落实,有的职工反映他们在企业仅仅是干活的工具。

据了解,职工在企业地位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企业的权利实际被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垄断,职工只能处于受支配和从属地位。第二,在劳动力严重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工人为保住饭碗,宁愿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民主权利,也不敢与企业抗争。第三,当前工会、职代会还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能有效保护职工民主权利。

“职工意见‘说了也白说’”

职代会是职工参与企事业管理的重要制度。但据西安市总工会调查分析,当前,职代会制度比较健全,能按时召开会议,并对企业重大问题行使审议权,作用发挥得比较好的占30%;虽然建立了职代会制度,也能按时召开会议,但只是讨论部分问题,在部分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占40%;职代会时断时续,形同虚设,走过场的占30%。

调查显示,企业职代会存在的形式主义主要有:企业不按期或长期不召开职代会,或者用职工代表团组长会议、联席会议代替职代会,或者指定职工代表人选而不是真正民主选举代表,职工代表中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占多数,职代会变为中干会、工作会;企业重大问题,包括企业改制方案、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不提交职代会讨论。

另外,有关重要议题,职代会前不印发报告;会上匆匆忙忙表决,职工代表没有充分酝酿讨论时间,不能表达职工意愿;没有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或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由企业领导人指定,不经过职代会选举,职工的意见不能进入决策层,职工代表反映他们的意见“说了也白说”;没有建立厂务公开制度或厂务公开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解决之策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性措施来解决,主要有:一是采取“上代下”的维权机制,由上级工会代替基层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由上级工会出面为企业职工权益抗争。二是工会干部的职业化,使工会干部独立于企业关系之外,不受企业制约,挺起腰杆,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三是回避制度,如广州市已出台地方法规,规定企业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老板的亲戚等,不得作为工会主席候选人。四是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制度,使“上代下”的制度得到保障,使上一级的工会干部能够代表企业职工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应明确规定“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组织、法定程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撤销、合并工会组织,不得调动工会主席、副主席的工作,不得调拨工会财产、经费”。

建议用人单位的行政副职以上领导、人事或劳资管理人员不得作为工会委员会的候选人;职工人数200人以上或小型企业工会联合会应配备专职的工会主席。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私营企业建会

- 领导体制。在探索私营企业建会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方面.不仅建立了组建保障机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还建立了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网络体系,使私营企业工会工作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 主席仍由企业主担任。

三是工会主席产生方式。

四是工会开展活动情况。

五是基层工会组织分类。从已建会进私营企业建会工作 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印发宣传材料,深入企业走访,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调查中,我们对部分市、县(区)私营企业建会情况进行了几方面的了解和分析: 一 七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情况。

八是工会“五有”情况:一是工会成立有批文;二是组织建设有班子;三是工会办公有地点;四是工会有牌子;五是工会有活动。

二是私营企业工会主席身份的构成。有的县(、区)私营企业工会主席由企业主和亲 市 属担任的占5%,其他管理人员(0剐厂长和中 层干部)担任的占4%,一般职员担任的占 0l%;有的地方,工会主席由企业主或亲属担 O6·辛苦苦建起来的工会组织垮掉或不起作用。

二、重视和加强私营企业工会建设.不断开拓私营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努力提高私营企业工会工作水平

三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使私营企业工会逐步建立堆护职工合法权益、共谋企生发晨的机制会作用的发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目前一些私营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是职工的休息休儇权被侵犯,加班加点严重;

二是部分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辞退职工;

三是私营企业中的女职工四船保护不落实;

四是用人单位不给 职工办理劳动保险;

五是职工因工受伤致残.

为私营企业工会工作的牛鼻子来抓。要求傲到 “同时”三,即:在私营企业投产开业同时,建、得不到及时医治和赔偿以及打驾、虐待职工等。这是因为当前私营企业大多是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自身索质较差,法立工会组织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必须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条款写在集体合同文本之中。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工会建立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保护自己的能力。

维护私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了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

()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力求把劳动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私营企业中进行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试点工作。

()依靠法律教育广大私营企业职工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部分企业主在生产经营中只求经济利益,不顾职工利益,无视法律、法规,随意惩罚和克扣员工工资,随意加班加点等现象,各级工会组织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在私营企业中组织员工学习<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以案说法,要求私营企业主吸取教训,不要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二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代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两次以上会议,参与企业管理,审议集体台同的制度约束,企业主与职工之间经常在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矛盾。工会成立后,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错度,依照国 家的法律、法规及行业特点,把有关职工的养落实情况,讨论公司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计划、重大技改项目、员工培训、工资调 整、保险福利等方案。

(四)开展适合私营企业特点的“爱双评”活动(即评选爱企业的优秀职工和爱职工的优秀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老保险、劳动保护、员工增资、辞职辞退等涉及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事项都写进了集体台同,减少了劳资纠分,使企业劳动关系比较融洽,大家都称赞集体合同是企业的“宪法” 小。

()建立职代会制度,通过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争取人大支持,搞好源头参与。

()转变工作作风,搞好调研,服务基层。

()依靠党的领导,加强政策引导。、()把成绩作动力,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各级工会一把手必须明白:

一是使私营企业主和员工明白成立工会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企业稳定,对职工有好处;

二是使员工明白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主席就是职工的娘家人,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说,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向工会主席反映;

三是 使私营企业主明白,成立工会是团结职工、建抓干部培训工作,提高私营企业工会主席的维权能力。“五个结合”,即:

一是把新建企业党的建设同工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二是把贯彻党的有关决定、要求同依法推进建会工作结合起来。

三是把建会同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合法经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私营企业工会

第五篇:会计监督现状问题

1.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加强企业监督是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认识不足,因而对财务人员履行职责重视和支持不够。特别是有个别领导,既缺乏专业知识,又缺乏民主作风,对会计工作缺少支持,对财会人员提出的一些有益意见置之不理。

2.当前经济管理处于新旧体制交替阶段,新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和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正在建立。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展,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全省财政收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要求,但现行的核算制度与这些变化了的情况还不相适应。…………………………………………………… 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出还存在着不足。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展开不利。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境的淡化下去。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2、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会计定位造成的局限 首先,从会计的地位来说,通过会计记录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因此,以会计为手段,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就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其次,从会计的身份来说,会计隶属于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用、提拨、晋级等直接由单位领导决定,而单位领导考虑的首先是个人或单位的利益。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称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此外,各级会计监督单位在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是造成许多会计人员执法力度不足的原因。

2.2整体脱节

(1)内部监督的局限。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职能部门,受单位领导人控制,其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与单位利益直接挂钩。而内部审计则侧重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内审机构得不到重视,力量薄弱,形同虚设;发挥的监督作用极其有限。

(2)外部监督不健全。首先,以财政、税务、审计为代表的政府监督,其重点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企业,事业单位的各自特点和需要,因此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一是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干预过多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

其次,作为我国社会监督主要力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超然独立。另外,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查错防弊则转为次要目的,无形中为图谋不轨者创造了无比的机会,降低了社会监督作用。2.3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由于会计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虽然新的《会计法》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2.4企业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阻碍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因而影响正常会计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2.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3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

…………………………………………….1.会计法制建设滞后,会计监督弱化

《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第16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样,会计人员一方面要服从本单位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对单位实施必要的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的这种在行政领导的同时对行政领导行为实施监督的双重使命,从理论上讲不通,在实际工作中也难行通?如果强制要求会计人员在二者之间做到彼此兼顾,会计人员处在外挤内压?进退两难的境地,其结果必然是会计人员为了保全自身而放弃执法,会计监督成为名副其实的“空架子”?

2.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切实履行

国家财政部门只承担对会计人员的领导,而会计人员的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等关系隶属于各自所在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相对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拥有会计人员的管理和使用权,并且拥有相对甚至绝对的财务自主权?这种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制约着会计人员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能?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的一些地方也试行了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可以达到管人与管事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确实能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但是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政府行为,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会计人员的任免权限与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相矛盾,与《会计法》?《公司法》?《企业法》不符?

3.政府监督部门合力没有形成,会计监督的权威性不足

各级政府的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执法监督部门,在新形式下,从各自职能出发,通过机构改革,自成监督体系?财政部门建立起国有资产运行管理体系,审计和税务部门形成独立的审计监督体系,而政府职能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对会计监督各有取舍?这样的结果,不但未能形成相互配合的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政府监督体系,反而使会计监督本身应有的权威性削弱,造成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外部支撑力度不够?此外,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社会性的会计监督服务机构发育还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式下会计监督的新需求?

4.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使会计监督工作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财政部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但是由于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并忽视学习,有意违纪等等原因,使得许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极不规范? ………………………………………….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会计监督仍有弱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社会风气不太理想,对某些违法行为,会计人员很难识别其合法性与真实性;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与积极配合,面对“合理与不合法、回扣暗付与明列、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等矛盾,在承办经济业务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计工作辛苦繁杂,待遇、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过分强调审计监督,以致于淡化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上述问题导致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乏力,内部控制体系失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企业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擅自处置和调用本企业资产;一些企业搞两套账或账外账,以逃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产的管理监督,出现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据不实,偷漏税金额巨大;会计信息失真,个别单位或个人要求财会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别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1,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

一般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来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而在企业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也往往是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如实际工作中,面对企业管理当局违法或违规行为,会计人员如果知情不举,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后又有可能受到管理当局的打击报复,从而把会计人员摆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

2,企业内部控制不够健全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在 现代 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是必然的,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非常必要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缺乏各种监督制度,甚至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随着 计算 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更易发生,会计监督难度增加。

3,企业负责人会计意识薄弱

对 企业 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 会计 的有效监督。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任何人都能胜任。企业管理者会计知识甚少,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 规律 性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也是造假、制假,对国家 经济 良好运行的危害是致命的。致使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造成这种局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以不知情、不懂会计为由,将造成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一推了之或找个替罪羔羊,来推卸货摆脱自己的责任;其二是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指使会计人员制假,以实现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其三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人约束机制。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市,坑害了广大 社会 公众股民,部分原因就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

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守法、执法,不能 分析、理解。领会 法律 的内涵,有意无意制假,而以不知情为由,不能真正完成会计使命;

第二: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

第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的形式下,会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 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并且按照《会计法》规定持证上岗,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

1、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出还存在着不足。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展开不利。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境的淡化下去。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2、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会计定位造成的局限

首先,从会计的地位来说,通过会计记录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因此,以会计为手段,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就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其次,从会计的身份来说,会计隶属于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用、提拨、晋级等直接由单位领导决定,而单位领导考虑的首先是个人或单位的利益。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称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此外,各级会计监督单位在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是造成许多会计人员执法力度不足的原因。2.2整体脱节

(1)内部监督的局限。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职能部门,受单位领导人控制,其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与单位利益直接挂钩。而内部审计则侧重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内审机构得不到重视,力量薄弱,形同虚设;发挥的监督作用极其有限。

(2)外部监督不健全。首先,以财政、税务、审计为代表的政府监督,其重点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企业,事业单位的各自特点和需要,因此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一是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干预过多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

其次,作为我国社会监督主要力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超然独立。另外,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查错防弊则转为次要目的,无形中为图谋不轨者创造了无比的机会,降低了社会监督作用。2.3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由于会计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虽然新的《会计法》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

2.4企业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阻碍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因而影响正常会计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2.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一、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国家会计管理部门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会计监督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进行的。在法规的制订环节,由于我国改革步伐较快,新旧制度的交替比较频繁,形成了新旧法规制度的“真空地带”,有的法规已经滞后,而有些法规并不完善有疏漏,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这也使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检查环节,多年来的财务大检查大都只重查违纪金额而忽视对企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即规章制度的检查,并且对违纪者打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

(二)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的执行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企业的矛盾并不剧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但在这一监督体系的运行中,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以权谋私甚至违法乱纪坑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在一些经济案件中,必然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向集体利益倾斜,单位领导的打击报复使其不能依法办事,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三)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当前不仅国家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弱化,而且社会监督不力。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监督,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单一化,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特征,会计监督难上加难。

(五)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执法不严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关键原因。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国公民的普遍现象,在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违反了《会计法》却并不以为然。这样的意识必然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并且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力监督。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个人行为取决于其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及惩罚概率的大小。目前管理上不足及财务监督的缺陷对违法乱纪的诱惑力较大。当前对违犯财经法纪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行为,存在着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多以罚代法,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监督目标,而且纵容了违法行为,导致恶性循环。

(六)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滑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会计监督问题根本是人的问题。人们的行为既要受法的规范,也要受道德的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是:一部分人受益是以大部分人利益受损,尤其以国家利益受损为代价。尽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所有会计数据都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不可能有假数据产生,可以说会计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会计监督弱化。

………………………………………….一、会计监督及其现状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行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及时的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检查、考核、监督、控制。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只有核算而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只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填制凭证、登记帐簿、编制报表,做到“帐平表对”就好了,而对于会计监督职能如何发挥、甚至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产生疑问。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职能严重弱化,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有些企业设账外账,假造信息;有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经纪律松弛,经济效益差,上缴利税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完成。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更需要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

二、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一)会计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由于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虽然我国早已颁布了《会计法》,但与之配套的相关细则还不完备。在会计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行为。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确定及制裁,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配套。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些侵吞国有资产案和上市公司造假案,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单位负责人以权谋私,会计人员失与监督,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乏对此的惩罚依据,使得一些责任人员逃脱法律制裁。

(二)单位领导人缺乏会计监督意识。目前,一些单位人治大于法治,有的单位领导人置国家法律法规和统一颁布的会计制度于不顾,他们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出具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或隐瞒重要事项,通过手中职权侵吞国有资产,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如在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多起造假案就是会计人员造假,虚增利润,满足企业负责人欺骗公众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三)外部监管不到位。由于外部监管不到位,势必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产生消极影响。一是政府监督未能有效到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各项法规制度检查中,对单位违纪违规处罚时,重点放在对单位的违纪违规处理处罚上,而对其相关责任人员处理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二是社会监督执业质量和信誉不高。当前一些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由于管理体制、执业环境、单位利益、人员素质等问题,在执业过程中质量不高,自律意识不强,甚至为制假、造假者出谋划策,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一般来说,会计信息来自单位内部,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致使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

(二)我国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是会计监督职能客体多样化。《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客体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有财产都是国家的,产权关系单一,利益格局固定,使得会计监督很容易进行。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体,产权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关系和个人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资本结构也变得复杂了,如合资、外商独资、股份制等,经营方式也增多了,如合营、租赁、承包等。由于利益原因的驱使,会计监督的客体日渐多样化,而相关管理措施的滞后,直接导致了会计监督的弱化。

二是会计监督主体受客体的支配。《会计法》第四章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指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象是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手段是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实时监督。会计人员的主要监督任务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对记账凭证和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性。但存在的最大的矛盾是,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受单位负责人领导和支配,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所以不可能监督单位负责人,甚至在会在其指示下作假,在该背景下,具有会计监督职责和身份的会计人员的地位日见尴尬,在查处的企业经济犯罪案件中,会计人员均未能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

三是监督部门权限不对称,监督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根本原因是会计监督者地位下降,成为被监督者的雇员,而被监督者领导着会计监督者,可以对其发号施令,甚至两者联手进行会计造假,这大大增加了查处会计造假的难度,因此要有效杜绝会计造假,从根本上防止问题的出现,就必须改变会计监督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增加主体的独立性,让主体不再受客休的,随接支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而将目前发展迅速的企业财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主体的独立性。一方面是企业财务外包。近年财务外包在跨国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它们将记账、报销、发票对账等繁杂的“劳动密集型”财务工作外包给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际外包公司,取得了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是企业财务会计职能“外部化”。针对财务外包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目前缺乏独立性强的会计公司的实际情况,业界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会计职能的“外部化”,这种“外部化”具有财务外包所有的优势,而且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我国严重的会计造假问题。财务会计职能“外部化”基本理念是将企业的全部会计核算职能交予政府部门指定的专业承包商,即会计公司来替代执行,由其完成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过程。同时企业通过政府部门向会计公司支付相应的费用。与日前企业财务外包相比,“外部化”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外包,执行会计核算的会计公司不是企业自行选聘,而是由政府部门予以指定。这样才能在客观上解除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工作的控制,创建会计信息产生的独立环境,从而解决会计造假的难题。财务会计职能“外部化”在本质上是一科,防止会汁舞弊现象的制度设计,而且执行“外部化”,可为企业减少对会计工作的投人,企业主可将有限的资源真正用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运背等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去。所以“外部化”作为防范会计造假的手段,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和良好的综合管理效果果。

………………………………………..

下载现状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状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温州电子商务现状问题

    温州电子商务现状问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成本低、效率高、快速方便的特质,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客户的欢迎,在世......

    投资银行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必然会加速催生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的诞生。投资银行在中国已经初......

    技术机构现状和问题

    当前质检机构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衡水市质监局李国斌 质量技术监督涉及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工作涵盖面广,技术性强。拥有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技术监督......

    农村婚姻现状问题

    农村婚姻现状一、 彩礼问题自周代起,民间礼仪中就规定缔结婚姻要遵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征)、请期、亲迎。而纳徵礼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因为收下了徵礼,就意......

    执行难问题的现状

    执行难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 秦洪涛 【学科分类】法院 【出处】本网首发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一、法院执行难的背景 执行难是指由于执行人员的内在因素......

    浅谈武装工作现状问题

    浅谈武装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自2011年11月以来,我对全乡人民武装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进一步了解到全乡人民武装工作的现状,通过梳理和综合分析,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以及问题范文合集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以及问题 在世纪之初,我们来讨论有关健康的环境问题。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以空前的速度建立了现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其紧迫性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其紧迫性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