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经典诵读对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浅谈经典诵读对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学习国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学,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博雅教育,尤其是国学中经典诵读的部分,对正处于成长黄金阶段的中学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提高着学生的素养,潜移默化着学生思想和行为,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南充一中真正将国学引入课堂,自编适合学生诵读的国学校本教材,进行国学教师培训,课堂形式多样,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文艺汇演上,学生们演绎经典,惟妙惟肖,大家赞不绝口,社会好评如潮,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选题意义
《浅谈经典诵读对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选题,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符合国学教育的理论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要求。
本篇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式,用事实证明了国学中经典诵读教育对初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高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 老实守信,谦恭有礼等,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阶段,学校的学生对国学教育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全部学生都能够进行吟诵,能理解三字经等经典国学的基本含义,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文化修养,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关键词:国学 经典诵读 道德行为习惯 初中学生
正文:
近年来,学习国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高校的国学院到国学引入中小学课堂,从政府的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和谐社会构建到各类媒体论坛和大师讲坛,可见国人对国学的兴趣高涨。国内外的文人、学者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学。那么,大家为何会对国学如此热捧?
一、国学热的原因
著名学者王杰归纳了九个原因: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对大陆学术界的反哺;国学热的兴起与海外华人的积极推动有很密切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矛盾以及个人灵与肉的矛盾冲突;近年来,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在我国的倡导,加速了国学热的兴起;学界与媒体联手,推动了国学热的勃兴;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促使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国学热应需而生。
二.国学的价值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佛法、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都属于国学范畴。国学跟随时代的发展而遭到一些挫折,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国学蕴含着为人处世、治国齐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是依存于经典之内的知识及其体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点国学。正确认识和研究国学,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关系能否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一环。
具体来说,国学的兴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对国家和社会
回顾历史,无论是盛唐还是康乾盛世,经济和文化都是繁荣昌盛的而到了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清王朝腐败无能,接着是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这也是清政府对传统文化糟粕的夸大化的结果。清末民初的国粹派思想家们所谓“学亡则亡国,国亡则亡族”,即是主张通过保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注释①)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孔子研究》主编、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孔子提出“和为贵”,“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和谐、和平之道。
(二).对民族
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还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国学这一概念从上一世纪初年被章太炎们从日本引入之时,就含有振兴民族精神与弘扬中国文化的道德理性、宗教精神与人文传统,来振兴国族、复兴国家、增强自主精神与自信力,以与东西方列强相抗衡之意,也含有批判或救治世界的西化、工业化、商业化、功利化的弊病之意。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体。就内涵而
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见,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族性与民族魂的概念。
(三)对个人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史是什么?是文化。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烂熟文化于心中,运用于实践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让中国这只雄狮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文化给予我们的伟大力量。
如今,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人们焦虑也与日俱增。人类从未有象今天这么多的忧虑:精神空虚(没有信仰)、心浮气躁(少了很多宽容,多了更多的不满和牢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几乎充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充斥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于是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呼唤人间一切真善美的东西。
因此,国学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生观的影响,基本哲学思路与世界观的形成,审美意识的提高。
三.国学中的诵读经典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各种卡通片、漫画书成长起来的应试教育高手,国学的积累实在有限。针对几代人国学素养的不足,面对媚俗的大众文化的冲击,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学初步的教育已是十分紧迫之事,而且贵在坚持。
经典诵读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一)经典诵读教育是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种特定技能,不是获得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经典诵读教育是素质教育。国学教育不仅与素质教育具有一致的指向,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二法门。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指出的那样:“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三)经典诵读教育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主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丰富,健康的人性,人文教育不是要培养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要造就具有文化修养的个体。
(四)国学经典教育是博雅教育。“博”就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气质优雅,摆脱庸俗,走向卓越。
中学生诵读经典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古时的经典、蒙书,包含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儒家思想为例,可以指导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帮助我们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之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需要儒家思想。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它有利于营造学习中
华文明的氛围,从而使年轻一代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日后成长奠定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经典可以让孩子吸取修身、做人、治学之道。经典诵读,可以使我们明德。懂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懂得明辨是非;可以使我们明理。比如《春秋》《战国策》,都有很多道理;可以使我们明辩。比如《晏子》《古文观止》,都有很多辩论技巧;可以使我们明术。比如《孙子兵法》《鬼谷子》;可以使我们明知。比如《水经注》《天工开物》,就是知识性的书籍;可以使我们练才。诗词歌赋能让我们有文采,高雅不俗,比如《易经》《黄帝内经》。
总的来说,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修身、养性、齐家、治天下),告诉你该如何为人处事;开拓自己的思维,中国传统的文化(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讲究的是离散思维,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归纳与回溯);将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延续下去。
四.南充一中经典诵读实例
从2010年开始,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用经典美文滋润学生心田,通过诵读经典、演讲经典以激发学生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趣,南充一中将国学课程进课堂。
(一)经典诵读教育实施情况:
1.诵读材料
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曲尽其妙。同时,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此,我们不能一味地高唱赞歌,也不能因为它存在弊端而一概抹杀。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之后,自编适合学生诵读的国学校本教材。比如《三字经》,这是从礼仪方面教育孩子的,适合低年级段的学生;《千字文》则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知识,适合高年级段的学生。
2.师资培训
全校语文老师参加培训,探讨研究国学问题,请台湾专家来校进行国学讲座。成立专门的特色教育办公室,进行国学教育的开展和评比。指导学生演出汇报,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演讲比赛。通过国学教育的形式,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教学形式
国学课堂形式多样,课外活动多彩。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和晚自习课前二十分钟,学生都在诵读经典国学,韵味十足,班会活动上,学生们演绎经典,惟妙惟肖。不将国学列入考试范畴,不占用过多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学生们学习国学激情空前高涨。
3.文艺汇演
2010年12月23日、24日两天下午,南充一中特色教育办公室主办,学生处、初中部、语文组协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汇报演出在新区大礼堂举行,全校初一年级共1500多人参加了演出活动。本次汇报演出吸引了《南充电视台》、《南充时报》、《南充晚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大家对汇报演出赞不绝口,社会好评如潮。华西都市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经典诵读开展前后对比:
最初,一些社会人士对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持怀疑态度。认为学这些艰涩难懂的古典知识,不求甚解,不会有多大帮助,还会浪费正常学习时间,使学业负担更加繁重,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初一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经典诵读,重在熏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麦志强教授谈道:“什么是国学?就是指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比如四书五经。这些人文素质的积淀,虽然不能说把每个孩子都培养得很伟大,但最起码,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心目中有了一个参照物,他的人格可以得到熏陶。”麦教授强调道:“国学教育必须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进入考试状态,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主,熏陶、渗透,不用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高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 老实守信,谦恭有礼等,通过学习,孩子们的行为方式得到了很大改观。
初中学生,正处在情绪多变的青年期,由于学习压力大,加上父母关心过度或者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致使很多孩子容易多愁善感,性格孤傲,叛逆,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懂得理解父母,体贴父母。独生子女的种种弊端都在身上得到体现,不懂得包容,忍让,关心别人。
一年来,每天在校园里都会听到学生们整齐地诵读孔夫子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中有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有位后进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较差,受到老师家长批评,思想消极,变得叛逆。通过半年多的诵读经典后,行为习惯有所改观,在学校尊敬老师,回家可以心平气和的和父母交流思想,父母都感到惊喜。
现阶段,学校的学生对国学教育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全部学生都能够进行吟诵,能理解三字经等经典国学的基本含义,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文化修养,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据调查,初二3班一位王姓同学,过去学习和品行习惯都较差,如今也开始从国学中学习到发奋学习的精神。《三字经》中讲到:“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何为人?”有位成绩不太理想容易消极的同学告诉我,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他会鼓励自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想想便也就乐观的走出困境了。当取得一点点收获而沾沾自喜时我也常常有对自己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的品行,毅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五.经典诵读经验反思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是最难“教”的,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来的,学“国学”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背诵几首圣贤的名句,更应该重视其精神实质,老师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一般来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而且教这门课的老师也都会很注意言传身教的,事实证明,让孩子从中小学就接触这些经典,对良好品行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毕竟10来岁是人生记忆力、接受力的黄金阶段。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小学国学教育会越来越收到推崇。
参 考 文 献
[1] 《民报》第七号《国学讲习会•序》
[2] 《论语》
[3] 《孟子》
[4] 任继愈《说忠孝——儒学的回顾与前瞻》
[5] 牟钟鉴《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
[6] 方立天《佛教与中国文化》
[7]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论文选【第二册】
[8] 《道德经》 老子
[9].《古文观止今译》齐鲁书社出版的[10].《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出版的[11] 《听大师讲〈庄子〉》中国华侨出版社 何跃青
[12] 《儒家的和谐管理》曹军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出版
[13] 《张居正讲评〈论语〉》陈生玺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孔子怎么说》中国青年出版社
[15] 《我们的经典》中国青年出版社
[16] 《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 2006年11月
第二篇:行为习惯养成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多年来,我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势必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学校在每学年开始都责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以此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班主任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班主任以班规为标尺,时时处处、方方面面监督学生、警示学生,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班规校纪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我校长期以来重视、研究和实验的一个课题。
1、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从抓教师的行为习惯入手,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积极贯彻并认真落实县局提出的“卫生就是形象,卫生就是作风”的口号,建立教师轮流值日制,值日教师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办公室的卫生,领导每天检查,并抽查卫生保持情况。通过表扬和批评、量化公布等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讲卫生、争文明、树形象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伸伸手、猫猫腰”活动,教师也积极参加,教室讲台前的粉笔头及时捡到粉笔盒里,校园、操场的废纸、脏物及时捡到垃圾箱中。由于教师注意了身边小事的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论在教室、办公室还是校园都受到良好的影响。
3、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一特殊职能就决定了与学生的广泛接触与相处,正确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推动力。为了达到利用小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学校向班主任提出了“四勤”的原则:一是“腿勤”班主任上班坚持“车棚清洁区教室办公室”这条路线,及时发现各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勤到班级,多与学生在一起,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眼勤”,勤观察并善于观察,捕捉苗头性的东西,使一些小事变成教育引导学生的素材;三是“嘴勤”经常召开有班委会成员和值日干部参加的会议,让他们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二手材料,共商管理的策略。四是“脑勤”,就是经常想问题,从自己掌握的大量材料中概括出共性的东西,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可以说,这“四勤”是提高学生良好的习惯实效的良方。
三、广开渠道,多方面施教
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为此,我们寓养成教育与丰富的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利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新年等重大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明确意义,受到教育;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到校、偷看不健康读物等开展“独立作业的好处有那些?从校园内捡起一片废纸与随时丢下一片废纸有何不同?迟到,会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讨论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预防效果,升华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力地促进养成教育。
四、发动家长,共同教育
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为此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中,我们还注意了家庭、家长的作用,以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适时、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一是在在尊重家长前提下,认真听取家长对孩子在家中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介绍和家长的意见与要求;二是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年级、班级在近一个学期内的工作要求,增强透明度,为双方更好地配合打基础;三是热情地和家长商定下一步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教育方法欠妥的家长,给予指导,努力达到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学校与家长的“互联网“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大,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几次有意义的活动就能完成养成教育任务,必须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长效,才能逐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方面,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在实践中,有许多的方法、途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更新,为此,我们还将不断地努力,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为我县的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微薄的
九二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环县二中 陶忠胜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我就班上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现状: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班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改观。班级整体面貌与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学生行为规范逐步走向正规,营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舆论氛围,已初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改观 第一、文明守纪、和谐融洽
班级人文氛围浓厚,注重情感沟通,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并相互尊重,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行礼、问好,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迟到、早退现象明显下降;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都能做到庄严、神圣、热爱;在班级、校园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已明显好转,学生在楼梯、楼道都能自觉有序靠右侧通行。班上通过开展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回家后能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父母交流谈心、理解尊重父母,能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勤俭节约意识也有很大提高。
第二、抓好常规、健康成长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班上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在体锻课上还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活动器材,让学生放松心情、尽情娱乐、玩耍,确保课堂上学生精力充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班会课上及其他课余时间抽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倾诉,善于交往;在学生中,读好书,唱好歌,培养他们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三、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止文明,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每天值日生都能及时认真搞好卫生清洁,能自觉维护班级、校园环境卫生,不吃零食,不乱扔、乱刻、乱画,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校园环境清新幽静,环境育人的功效已经显现。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初步养成
现在我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正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提高,班风、学风、考风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第一、能够做到课前预习新课内容,学会根据已学的知识或同学间相互探讨解决一些不理解的预习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听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等老师上课。
第二、绝大部分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善于合作交流,乐于探讨。不乱说乱动,积极回答,抓重点,认真思考。班上已建立了相应激励机制,对于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等优良品质的形成。
第三、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端正的书写姿势,字迹工整、规范,错别字大大减少。第四、学生养成课后主动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现象明显减少,发现错误能够及时地纠正。
第五、学生自觉记写班级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班委定期对班级日记进行检查,适时点评、讨论。对一些内容精美、措辞生动、观点鲜明的日记当众宣读并组织集体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还不能文明用语,脏话连篇。
2、少数学生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环保意识淡薄。
3、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自制力不强。
4、个别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有待于提高。
5、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肤浅,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6、有些学生学习方法陈旧死板、欠灵活,有问题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的学生不多,课堂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理念落后。
三、今后工作措施:、以身立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2、从细微、不显眼的小事抓起,持之以恒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平等友好地与学生谈话交流。
4、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加强和拓展知识面,主动探讨既符合学科特点又可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交流。
5、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寄予的期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
6、努力做到以心爱生、以情感生、以诚待生、以理服生。以关爱、宽容、平静和善的心态使每个学生,让他们快快乐乐上好每节课。
7、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岐视学生。
8、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
9、多注意观察了解,善于捕捉学生瞬间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之,我班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新时期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采取得力措施,力争使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第三篇: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影响调研情况
家庭是中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俗话说“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因此,大体上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家庭类型众多,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存在差异,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孩子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价值取向、处世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辨别能力很差,他们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如何能使中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本次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高二年级,我们以问卷、座谈的形式调查了150名学生并走访了家长。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对孩子影响较好的家庭占52%,独生子女家庭占26%,单亲家庭占7%,特别富裕家庭占7%,问题家庭占8%。为此,我们把对中学生成长影响较大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环境做了以下总结并辅之以案例说明。
一、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一般有以下四种形态:丧偶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往往情绪低沉、情感淡漠,大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有自卑感。
学生小王,女生,其母在她四岁时因嫌家里穷而离开了父亲及幼小的她,尽管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对她百般疼爱,但她始终因缺少真正的母爱而感到失落。由此导致孩子从小懦弱、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戒备心重,害怕与人交往,缺乏活力。
二、较富裕家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一些家长因忙于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由此导致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有优越感,没压力,花钱大手大脚,一味追求时尚,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学生小张,男生,其父是私企老板,母亲在机关上班,家庭条件相当优越。其父母花钱都大手大脚,追求时尚,没有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且忽视了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导致孩子爱攀比,对生活有满足感,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力,成绩较差。
三、独生子女家庭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因而,事事包办,事事迁就放纵,处处给予特殊照顾。这样时间长了,就使得孩子变得四肢不勤、意志薄弱,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且脾气大,受不得半点儿委屈。
学生小曹,独生女,其父是公务员,母亲是中学教师。由于从小被宠爱,导致孩子现在上课时贪玩、看闲书、与别人聊天,学习上没动力,成绩较差,生活上对家人依赖性较强。
四、由隔辈人抚养成人
由于父母工作忙或都外出打工或都“不在”了,由此产生了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的方式。祖辈人在施教时通常只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由此导致孩子们大都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精神上特别孤傲。
学生小王,女生,其父母都在金融系统工作,由于忙而没时间照顾她,她从小便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的溺 爱,导致孩子现在比较任性,脾气大,贪玩,有个性,学习成绩较差。
五、再婚重组家庭
由于多种原因,原来的家庭破碎,母亲或父亲带着孩子又与别人重新组建了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般说来,心理压力较大,思考的问题也多。因不是亲爸或亲妈,他们总觉得没安全感,害怕对方指责或打骂自己,因而处处谨慎小心。
学生小马,男生,其母带着他与现在的继父组成了新的家庭。其继父为人不错,对待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尽管如此,孩子心中的症结依然没有被化解。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大活泼,心事较重,给人的感觉比较冷漠。
六、家庭成员陋习较多 有的家长有一些不良嗜好,但从来不顾忌对孩子的影响,天长日久,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家长有意见,想法偏激,易发脾气。
学生小叶,男生,其父母陋习较多。父亲有三大癖好:赌博、酗酒、抽烟。在小叶的印象中,他的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或夜不归宿,对他关心甚少。母亲则脾气暴躁,教育方式粗暴。由此导致孩子交流性差,好着急,逆反心理强,且易烦别人,对人有敌对情绪,自私心理重。
七、较贫困家庭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懂事早,知道节俭,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较好。
学生小刘,女生,家庭较为贫困。她知道自己的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为此,她平时节衣缩食,一心扑在学习上,因儿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且做事认真仔细,有毅力。
总之,通过研究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好的方面予以弘扬,对于不好的方面给予指正。同时,通过此次调研提醒、告诫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楷模。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是孩子无形中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中学生能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家长能否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第四篇: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让学生了解校规校纪,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育人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有了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开学初能做到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他们格外的关照。对于他们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学生刚上学时或者是长期休息后,往往自控能力较差,自习课不知干什么,老师不在教室就闲讲、搞小动作,针对这样的现象,必须随时随地地叮嘱他们,引导他们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让学生轮流负责做一天班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这样学生有了不同角色的培养,学习积极性、自我挂你能力有很大提高。使每个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相应提高,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级体。
第五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划
泾川四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划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他一言中的,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我校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了全面规划。
一、法规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2、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五个方面需养成的公民素养要求: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仪容标准、行为要求、课堂纪律等方面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养成教育课题组经过8年的研究,建议学校养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良好习惯,并归结为12项重点内容,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二、具体要求
根据相关法规,我校把学生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定位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奠基”。通过养成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主要有:
生活习惯——不挑食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衣着整洁讲卫生的习惯(3个);
行为习惯——不乱丢乱扔的习惯、不逗闹追逐的习惯、语言文 1
明不骂人的习惯、自我整理做家务的习惯、与父母交流的习惯、右行礼让守交规的习惯(6个);
学习习惯——预习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参与课堂的习惯(6个)。
三、联动网络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协和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主张“二导一联动”,即学校指导、家庭督导、社会联动。
(一)学校指导
养成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学校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家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指导班集体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1、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因此我校在养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注重争取家长的配合,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长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习惯养成教育“教师”的职责。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员会”组织家长配合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每学期举办两期家长培训会,由学校政教处主持,聘请德高望重的专家、教子成功的家长、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分别为家长们授课,共同解决困惑家长的疑难问题。学校定期编辑《家长报》、发放“家长信”,向家长推荐教育方法,通报学校某阶段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工作,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制定家校联系制度,利用家校联系卡,及时互通养成教育信息。
2、班级建设指导。学校每学年举办两期班主任培训会,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指导班主任工作;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在管理管理方面提出以下5个基本要求:
(1)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文明礼貌公约、班规、使本班有章可循。
(2)各班级实行岗位责任制,班干部、值日生、课代表职责分明,思想方面、学习方面、纪律方面、体育卫生方面都有专项责任
人。
(3)桌椅、门窗、花盆、窗帘、扫除用品、灯具开关等物品管理责任到人。
(4)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制作激励卡(或者确定座右铭),粘贴课桌上激励自己。
(5)制定个人目标(克短目标、追赶目标、扬长目标等),自我督促。
这样,让各班级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3、学生良好习惯指导。以主题教育为载体,有计划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二)家庭督导
学校倡导家长为学生制定养成教育方案,从小处着手,有计划、分阶段,督促学生进行个性化养成教育训练。要求家长每天督促学生做好“4个三分钟”,即:三分钟家务、三分钟古诗词背诵、三分钟交流、三分钟反思。
(三)社会联动
学校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校外辅导员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和监督。
我校坚持以“明理——导行——实践——评价”为主线的养成教育模式。
明理:即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养成教育基本要求。学校利用“三会”(晨会、班会、校会)“一课”(品德)等途径,采取教师讲、班干讲、家长讲、专家讲等多种方式,通过班队活动、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养成教育的开展。
导行:(1)学校制定《泾川四中学生行为守则》,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在每学年的9月,学校政教处组织全体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泾川四中学生一日常规》、《泾川四中学生学习
常规》、《泾川四中文明礼仪教育基本要求》等,使学生明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上的基本要求,从而促使其约束自己。(2)以浓缩的《论语》、《弟子规》为范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行为规范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仍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生活规范。精选其中的精华部分,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从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3)班主任、科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予行为指导。(4)树立示范班级和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实践:依据养成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要求,以活动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进而达到习惯成自然。坚持每月重点抓一种行为习惯,每周落实1–2项细化目标,在渐进的训练中、在反复强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年主要计划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我校将每年3月定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月”。政教处制定详实的方案,分宣传发动、自查整改、总结评比等环节分步落实。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学生集会、师生座谈会、校园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全面发动,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并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对《泾川四中学生行为守则》中要求的各类习惯进行系统的训练。
2、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学校校制订《泾川四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举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向不文明行为习惯告别”宣誓、签名活动,号召全校学生按照《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好学校的主人,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学生会组成“文明志愿者”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学雷锋活动,并监督不文明言行,对各班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同时还在学生中间开展了征集文明用语活动,把征集上来的文明警示用语做成警示牌,张贴、悬挂到
醒目处,时时提醒学生;组织“文明伴我行,我该怎样做?”的大讨论活动,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觉做文明文明礼仪规范的践行者。
3、开展“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书香校园活动。为了让学生在经典名著中熏陶浸染,养成谦谦君子风范,学校开展了一次“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语文组制订下发《泾川四中学生必读书目》,为学生推荐经典篇目;各班级设立图书角,创造“人在书中,书在身旁”的读书环境。同时开展了古诗文背诵竞赛、“与经典同行”读书征文等活动。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思想和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4、抓好大课间活动。配合阳光体育运动,规范大课间活动,培养“守时、有序”习惯。整个活动30分钟,全部由音乐统一指挥,分为出场活动,广播操,健身操,分班自选活动、放松整理等六大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集合迅速、队列整齐、动作规范、场面壮观,达到军事化、规范化训练的效果。
5、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学校每学期邀请校外法制、交通、消防、卫生等校外辅导员到校对学生进行相关法纪、安全教育,进行相关演练活动,强化学生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习惯。
6、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学校进行了初中心理教育课题研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矫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评价:当学生行为训练到一定阶段,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价,并反馈激励。学校制定《泾川四中“行为习惯规范”班级量化考核评价表》和《泾川四中“行为习惯规范”学生个体量化考核评价表》,分若干子项对班级和学生个人定期进行评价。评价多元化,即实行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相相合。评价结果与班集体流动红旗、优秀班级评选挂钩,与“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员”的评选相结合,这样评价与表彰相结合,形成一种导向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泾川县第四中学
二O一三年十月一日
附录: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
(1)把一件事做到底 ——意志是所有成功的先决条件。
(2)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
(3)有计划有目标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得到信任。
(4)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锻炼身体,能强身,更能强心。
(5)把东西放回原处 ——是否建立了秩序感,是区分文明人的标志。
(6)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既是个人卫生方面的要求,也是公共卫生方面的要求。
(7)耐心听他人说话 ——要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8)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帮助克服懒惰的心理和依赖的思想,学会自我管理,逐渐成为独立的人。
(9)微笑待人 ——世界上最美的人是带着微笑的人。
(10)说了就一定努力去做 ——言而有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11)认真写字 ——认真写字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实际也是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12)学会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那些善于在错误中反思自己的孩子,常常能对自己做错的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总结,并且能在需要的时候对它们集中复习,大大减少错误再次出现的几率。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对堵住知识掌握上的漏洞非常有效,而并不仅仅是解决了几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