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9:4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工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工调查报告》。

第一篇:职工调查报告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并取得积极成效,同时部分职工群众的生活也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十分关心。为协助政府做好全矿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的生活救助工作,确保不发生一名职工因生活过不去而发生悲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近日,对全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

1、特困职工情况

全矿共有特困职工269人,其中男222人,女48人,非农业206人,农业63人,在岗232人,下岗37人。主要分布在经贸、粮食、建设、农经、支工办、文教、卫生、部分镇乡、城区办事处所管辖企业和部分单位特殊困难户,涉及64个单位。达不到特殊困难标准,但因天灾病业等原因,造成生活非常困难的职工有1036人。

2、造成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造成职工生活困难一是职工本人或家属子女患大病,如癌症、疑难病症;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停、减发工资。三是家庭遭受意外灾害;四是下岗职工不能再就业;五是单亲家庭较多,如宏源毛纺织厂女工王学珍,本人有病不能上班,丈夫首钢合同到期,又出现意外胳膊摔折,孩子患血管瘤,生活非常困难。粮食系统梁卓静,丈夫病故,两个孩子,每月只发187元工资,没有住处。

二、近年来矿工会采取的措施和作法

近年来,矿工会按照上级工会的批示精神和矿委的要求始终把做好困难职工生活保障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全局的突破性工作,放在工会重点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为职工真心实意办实事,扎扎实实送温暖,尽心尽意解难题。形成了对生活困难职工的保障机制,使职工有了基本生活保障,从而促进了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连续多年被省总工会、唐山矿总工会评为“送温暖工作先进单位”、“扶贫解困工作”、“筹集基金工作”、“保险工作”等先进单位。

(1)建立困难职工生活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当好“第一知情人”。对全矿“两停一亏”企业职工,坚持每年进行两次生活状况调查,由基层工会自下而上逐级地摸底填报,党政工领导会审,系统工会把关,矿总工会本着“深、实、细、准”的原则,深入基层住户进行走访核实,做到数据准、底数清、情况明。在调查基础上,普遍建立了矿工会、系统工会、基层工会三级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每个特困职工本人及家庭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帮扶措施等都记录在册,一目了然。几年来作为制度延续下来,为送温暖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并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建立完善了两档(特困职工档案、困难职工档案)、三卡(联系卡、报告卡、救助卡)、一书(帮扶责任书)制度。

(2)建立困难职工群体工作机制,当好“第一报告人”。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全总、省总、唐山矿总三级代表大会精神,和上级领导关于“要关注、关心困难职工群体”的讲话精神,矿总工会重新调整了工作思路,把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利益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矿总成立了领导小组,下发了文件,摸清了底数,建立了预警预报,重点监控机制,制定了工作措施。2004年“两节”前夕,对“两停一亏”企业,被长期拖欠工资的困难职工群体进行了重点调查,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矿委、矿政府。矿委、矿政府召开了联席会议,对特困职工生活和困难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妥善解决,让广大职工过了一个详和的春节。

(3)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协商制度,多层次、多渠道解决特困职工基本生活问题,当好“第一帮助人”。几年来,就实施送温暖工程,矿总工会多次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沟通情况,统一思想,为送温暖工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矿政府牵头,矿直经贸委、劳人局、工商局、税务、电力、城建、卫生、民政等职能部门参与,建立了定期协商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协商会,遇有急办事项临时召开会议。这些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有力地促进了送温暖工程的开展,使送温暖工程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4)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

万家心”送温暖活动。矿总工会已连续10多年在全矿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活动,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矿各级工会组织共出动万余人次,走访慰问特困职工8190人,送款物折合人民币近百万元。2004年元旦前夕,矿总工会在对全矿亏困企业职工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掌握了情况后,及时做出了送温暖活动的安排,报送矿委、矿政府,并就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向全矿各级工会组织发出通知。据统计:全矿各级工会共出动3896人次,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636户,送款物折合人民币58.6万元。矿总工会两节期间共筹集资金6.7万元,购置米面2.1万斤,会同经贸局、粮食、教育等部门对全矿64个困难企业和新建企业的特困职工进行了走访慰问,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深入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家中走访慰问,使困难职工普遍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几年来,矿总工会在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保障职工生活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做了些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保障了职工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从实施送温暖工程以来,基本没有发生特困职工上访案件,也没有一名职工因生活过不去而发生悲剧,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企业改革。送温暖工程实施后,使陷入停产、半停产困境的企业从职工吃不上饭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减轻了企业负担。受到了矿委、矿政府领导的肯定的广大职工的好评。

三、维护困难职工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

要做好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这项工作,必须抓制度建设,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主要应建立以下四个机制。

1、建立生活帮扶机制。

首先,要实施“送温暖”工程。通过“送温暖”活动,使困难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起走出困境的信心。其次是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由党员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实行“一帮一”结对帮扶,让困难职工心里感到踏实,有助于困难职工的生活保障、再就业等方面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再次是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对解决困难职工眼前的困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建立就业再就业援助机制。

工会组织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形成有效机制,引导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子女走上长久的谋生之道,即由为困难职工送钱给物的输血型,向帮扶困难职工开辟致富门路和造血型转变;由帮助职工解决眼前困难的治标型,向扶助职工自我发展的永久型转变;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辟就业门路。如我矿工会的职介所帮助400多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极大地缓解了职工生活困难。

3、建立源头维权机制。

要大力促进建立与完善各级工会领导机关与同级政府

及其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就政策措施出台中涉及职工权益的关键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与同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定期的协调沟通、交换意见,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建立困难职工管理机制。

要建立与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制度;实行困难职工生活状况定期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保险互助机制、医疗救助机制、教育帮扶机制等。建立完善帮扶困难职工机制,是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第二篇:职工思想调查报告

花园煤矿工会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10年全市职工思想状况调查的通知》要求,我矿工会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由矿工会办公室具体专门负责。首先,我矿共下发《调查问卷》50份,分发到8个工区,由职工无记名填写的调查问卷。回收到50份,回收率100%。根据调查统计,90%以上的职工认为,我们的《问卷》能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是职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途径。热点问题主要有7个方面: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在被调查的50名职工中,有95%的人认为收入差距较大;工会在维权方面作用,有60%的人反映作用不大。目前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腐败现象加剧的占78%,看病就医困难占60%,住房问题占58%,收入差距拉大占96%。职工最担心的问题,收入减少和社会保障占80%。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94%反映是形式主义。当国家、集体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10%的人选择立即制止,70%的人选择立即报警,20%的人选择保持沉默,不去过问。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方法,80%的职工选择了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等等。大部分职工能够积极主动、认认真真填答问卷,对社会、企业所出现的突出问题比较关心,对有关职工工作、生活、学习、收入等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能如实回答,基本上能准确地反映职工思想状况。

其次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个案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我们在各工区召开了近10次座谈会。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共收到4份典型个案访谈记录,真实生动地记录下职工的思想反映。

再次是围绕职工群众思想中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也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职工对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对社会风气、腐败现象、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职工主人翁地位、干群关系等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〇一〇年八月七日

第三篇:职工思想调查报告

仓储中心党支部

2010年一季度职工思想调查报告

仓储中心是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物资供应部下属科级单位,主要经营项目为煤炭加工和销售所需物资供应材料保管验收保养发放。为准确掌握职工思想状况及其诉求,近期,我们采用无记名问卷和逐个谈心的方式对常驻职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职工队伍及问卷具体情况

1、职工队伍情况

仓储中心现在册职工129人,其中:长期合同制职工89人,全部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短期职工40人,主要为保管员,吊车司机、司索工、叉车司机及管理人员等工种;科级干部4人;一般干部9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15人,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党员18人。根据年龄分布:30岁以下35人,30到40岁48人,40到50岁45人,50岁以上9人;按工作岗位分:生产一线13人,机关大院11人。共有女职工18人,有3人长期借调或请假。当前干部职工队伍构成基本合理,思想作风状况主流好,大家长年驻守在离家较远的偏远岗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奉献、能战斗的队伍,具体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踏实,办事认真负责,能够独挡一面;二是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敢于并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中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三是党员干部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清正廉洁,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职工中威信较高;四是职工队伍思想相对活跃。

2、问卷情况

此次职工思想无记名问卷由公司党总支出题,并负责发放、收回和分析,问卷共涉及20个问题,具体内容见附表。共发出问卷129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涉及常驻公司的所有长期和短期合同制职工,有效率为100%。

二、集中的热点问题

从调查结果分析,职工普遍关注企业发展,对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决定比较了解并坚决拥护,认为自己的才能在目前工作岗位中基本能够发挥作用,对党总支和党员的作用发挥评价较高,对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工作生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大家关注企业发展、自觉维护和谐稳定局面,呈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但也反映出不少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1、担心公司没有发展前途。由于种种原因,公司成立至今一直未能达到预期规模,加之当地个别职能部门的偏见日深和干扰日剧,职工普遍为公司前途担忧,对目前工作状况普遍不太满意,担心将来被分流后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单位和适合的岗位。

2、感觉遭“边缘化”进而心理“失衡”。由于距离大本营较远,加之平日工作较忙,公司至今仍有3名达婚育年龄的女青工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已婚职工、特别是青壮年已婚职工也常为家庭琐事分心,加之与大本营工作生活相脱节,大家普遍感觉自己遭“边缘化”,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

3、对认为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去年5月正式划归龙煤煤炭分公司后,我公司职工收入有了可靠的保障,但同分公司相比,职工在收入、福利等各方面并无多少差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分公司下派职工困难,常驻职工认为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难以安心本职工作。

4、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未来期望值过高多集中于中青年职工,几乎所有的中

青年职工都曾经有过或正在萌生跳槽的想法,有的甚至非常强烈,原因主要集中在公司发展前景不乐观和个人发展需要不能满足这两个方面。上述四个问题多见于长期合同制职工当中,短期合同制职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人翁意识缺乏、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差,对目前自己的收入不满意,担心自己的工作不够稳定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调查中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司党总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引导、帮助和服务上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及时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消除职工心中的疑虑。利用党总支及时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将晋煤集团和宏圣公司整合地方煤矿的前景和意义向职工讲清讲透,将整合地方煤矿的进展情况及时通报给职工,将宏圣及煤炭分公司的相关会议精神传达给职工,消除职工心中的疑虑,解除职工内心的担忧,从而引导职工安心本职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职工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党总支本着“职工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的原则,把为未婚青工牵线搭桥作为人本管理的途径之一,在解决他们择偶难的问题上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去年,在党员们的积极努力下,我们成功解决了一名大龄男青工的婚恋问题,今年,又向行政建议将两名达婚育年龄的女青工调回了煤炭分公司本部,积极为她们解决婚恋问题提供条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沁阳宏晋驻煤炭公司办事处,积极为驻外职工提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便利,尽可能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关心职工生活,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待遇。近两年来,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公司先后投资补种了大院草坪,并坚持“小菜园”种植,逐年提高了对食堂饭菜补贴,在此基础上,还经常组织各种晚会,使职工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去年10月份,接送职工上下班的面包车因生产经营需要调回煤炭分公司后,公司将职工每人每月的通勤费用报销标准提高到了200元,职工对此非常满意。

4、正确引导,满足职工的合理诉求。在想方设法完成产值,确保职工收入的同时,党总支充分发挥驻外单位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优势,采用党员结对子的方式,经常与职工谈心,了解每个职工的思想状况和不同的诉求,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同时,在内部努力构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得实惠。

20100325

第四篇:职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职工心理健康的报查报告

每当新年将至,人们便或打电话或寄贺卡,互祝新年健康快乐。可是,我们真的如愿健康快乐吗?

当我们广大企业的员工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地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挺进的时候,一种盛世危象——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的恶魔,也在积聚、发酵、膨胀着,并正向我们这支奋进的队伍猛扑,撕咬着员工的身心健康,破坏着组织的战斗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在中国召开,预测在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指出这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问题。

显然,如果我们要想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那就不能不正视这一“最大问题”,防止其泛滥成灾,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痛苦。事实上,我国职工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已经比较突出。这可从以下的数字得到说明。据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发表的数字,目前我国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据我国卫生部提供的数字,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精神病总发病率为2.7%,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3.47%,上涨了5倍。现在总发病人数达1600万人,其中精神分裂者600万人,相当于每60户中即有一例,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全部人群的第五位死因。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我国大陆已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身亡。其中既包括一些比较著名的大企业的企业家如原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方宏跳楼自杀、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举枪自尽,也包括一些不太著名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如年仅29岁的茂名永丰面粉厂老板冯永明在家中割腕自杀。冯在遗书中写道:“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北京自杀研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字表明,中国每10万人中有22人自杀,大大超过10万分之13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有世界上最大的精神健康问题,自杀现象的大量发生仅是这一最大问题的冰山之一角而已。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几乎都受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困扰。据2002年中国经营者问卷调查,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及中青年经营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工作过于繁忙,身心疲惫不堪,时常烦躁易怒,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等。与之相关的慢性胃炎、高血脂、神经衰弱等发病率也较高。据上海可锐管理咨询公司2003的客户抽样调查,68%的白领职业安全感低,自觉“朝不保夕”,职业焦虑严重。IT软件、金融证券、快速消费品、医药及广告行业是最没安全感的行业。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对IT行业的2000名员工所作的调查也表明,有20%的员工心理压力大,5%的员工心理问题严重,75%的员工认为他们需要心理帮助。除了企业家和白领外,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碍者遍及儿童、青年和老年。据有关部门对中国22个城市的调查,少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中学生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达16%。据上世纪90年代在7个省市的调查,约有27%的女性有精神障碍,30岁以上的都市女性患抑郁症的比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患痴呆症的比率达3%,且也呈上升趋势。据重庆市残联2004年的调研报告,重庆市目前有心理问题的人占总人口的20%,约600万人有心理问题,即每五个人中即有一个心理不健康,其中抽查的乡镇街道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平均检出率达6.5%。令人忧虑的是,这类人群的数量还在上升。据中华英才网最近对6000

多人的网络调查统计显示,有58.6%的受调查者出现了轻微的工作厌倦,对工作失去热情;有26.5%的人出现了中度工作厌倦,需要借助休假或跳槽进行调整;还有9.1%的人表示极度厌倦工作。三者相加高达90%以上的受调查者厌倦工作。

心理健康问题之所以成为“最大问题”,不仅在于这个问题本身的严重性,而且还在于这个问题的社会危害的严重性。一是加重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在中国负担较高的20种疾病中,精神疾患占了5项,分别是抑郁、双相情感疾病、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和自杀。精神障碍造成的负担,在目前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二是摧残人力资源。中国各种精神疾病所致的劳动力丧失占全部疾病及外伤所致的残疾和劳力丧失的20%。如自杀不但造成人力资源的直接损毁,企业家的自杀更使这一稀缺资源的供给更加短缺。三是增加社会负担。据统计,一般一个人自杀会对6个人造成巨大影响,在对家人、亲友造成巨大心理创伤的同时,还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四是危害社会安全。大量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的人群的存在,是埋在人们身边的“隐形炸弹”。云南大学的马加爵走上犯罪道路之前,重庆铜梁的袁代中因与后妻争吵,酿出一场死伤数十人的惨剧之前,都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治疗,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类似心理不正常的人,犹如“隐形炸弹”,一旦遇到刺激,哪怕在正常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刺激,都随时会爆发为杀人、放火、投毒、毁坏财物等恶性事件,产生难以想象的恶果。五是损害个体与组织的健康。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既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又损害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的肌体与效率。

针对有关专家发出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第一号敌人”的警告,面对我国日益上升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趋势,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辩症把脉,标本兼治,努力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保健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以及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员工“心病”缘何群体发生?

员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群体性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员工所受到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与个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压力的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扭曲、变形与改变,积之成疾,聚之成患。

先说职场压力或职业压力。据2003年1月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的观点:“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对员工造成的伤害。”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经营竞争、管理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就业竞争、升学竞争等等压力,几乎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2004年,38岁便英年早逝的民营企业家王均瑶,他的妻子这样评价丈夫:“均瑶工作就是太拼命了,每天总是很早出去,很晚才回来,为了自己的事业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其实,拼命、玩命工作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又岂止王均瑶一人!

像机器一样超负荷、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只是职业压力的表现之一(因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甚至今天工作很努力,明天也得努力找工作)。职业压力还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组织文化恶劣导致的与同事和上下级关系、部门关系冲突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无暇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因结构和岗位调整而产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人们在职场中的心理与行为。

再说社会压力。处在改革开放和转轨变型时代的中国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员工,新旧变化、中外文化碰撞产生的社会文化压力;新旧经济体制更替以及医改、房改、教改等产生的社会经济压力;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产生的强弱地位失衡,以及等级特权、官员腐败、司法腐败等等形成的社会政治压力;由于社会群体中强势与弱势、贫困与富

裕、劳工与资本的对立与冲突所演化成的社会压力,等等。这些压力的广泛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据《新京报》报道,去年10月和11月,在北方的大庆市和南方的合肥市,先后发生了被迫人跪狗的事件。大庆市一位三轮机司机不慎将狗撞伤,因拿不出钱赔偿而被迫接受狗主人向伤狗下跪的无理要求;合肥市一位出租车司机不慎把狗撞死,在无力满足狗主人提出的3000元赔偿要求情况下被狗主人痛打一顿并被逼向死狗下跪不说,当地派出所居然裁决下跪者向打人的狗主人赔偿1000元。联系到数年前韩国老板强迫数百名中国劳工集体下跪的事件,以及近年来各地时有发生的进城务工人员泣血讨要被长期拖欠的血汗工资而被拒、被打和被罚跪的事件,这些直接体现或折射社会冲突的现实压力,不仅对当事者的情感、心理人格造成严重伤害和扭曲,而且会对社会大众的心理与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负面诱导。

至于个体压力,可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家庭压力。如夫妻冲突或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代际矛盾冲突、亲属的生老病死或意外事故、家庭贫困、本人生病或失恋、失学、失业等等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认知偏差或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片面性而产生的自我精神压力。如有的人贪欲无度,像柳宗元在《传》中讲的一样,名利财色收集于一身,一样也放不下,直至被贪欲的重负压死趴下;有的过份苛求自己完美无瑕,以致在心中形成块垒;有的忧虑过度而常怀杞人之思;有的固执地要为不可为之事;有的僵化地看待人生与社会、因看不破“红尘”而把处处时时都当作困境,等等,形成一种放不下、看不破、解不开的“心锁”或精神自缚。

上述三种压力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交互作用于企业员工或社会成员,引起如下几类不良的反应。一是生理反应,如疲劳困乏、胸憋气闷、头昏脑胀、耳鸣眼花等。二是心理反应,如焦虑、烦躁、紧张、郁闷、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三是行为反应,如吸烟次数增多,喝酒解愁、无端地发脾气、不关心子女和家人、自杀、杀人等。心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者往往又相互作用、互相强化。

如具有A型行为的人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尽管A型行为的人更能承受压力,但在长期压力下形成的过分的抱负与雄心壮志,过重的工作要求和永不满足的成就感,情绪的大起大落易于波动,有闯劲而争强好胜,过分的竞争和变动不定的敌意,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匆忙感,情绪易怒和恼火不耐烦,超负荷工作而不休息等等,都成为引发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冠心病的重要或主要危险因素。

又如具有C型行为的人易发生癌症。C型行为的人或由于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或由于行为上过分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谨慎和自信心差;或由于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好屈服于外界权势;或虽然情绪易怒但却不向外发泄而生闷气、焦虑抑郁等等,长此以往,便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内脏器官血流量,形成代谢障碍并损伤DNA的自然修复过程,使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促使癌症发生。

再如吸烟行为、酗酒行为等也是直接间接与压力反应相关,并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吸烟、酗酒、肥胖有损健康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有人认为“烟是和气草”、“烟是介绍信”、“酒是润滑剂”、“酒是公关的液体炸弹”等等,是将吸烟饮酒作为应对社会人际压力、公关压力、工作压力的手段或武器运用的。较长时期以来,人们几乎是无酒不成宴、无宴不劝酒,私人宴饮不算,仅公款吃喝每年花费达1000亿-2000亿元,公宴陪酒喝死人的报道屡见不鲜。我时常在席间听到“哪怕是农药我也干了!”的酒场表白。许多朋友告诉我,他们的“豪饮”几乎没有一次是心里愿意的,“喝坏了身体,喝坏了胃”,情非所愿,又迫不得已!古人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境界早已不复存在,有的往往是“关系不够(硬)烟酒来凑”的无奈。更何况“千杯少”也未必就是好事。据历史资料记载,李白、陶渊明、辛弃疾等的儿子痴呆,陶渊明临终前已认识子女残疾与自己过度饮酒有关,但悔之为时已晚。其实,古人也

有“借酒浇愁愁更愁”和“酒乱性也”的告诫,不过在现代人的极具功利性的“公关酒”中被淡忘了。在吞云吐雾和交杯换盏的大鱼大肉中,肥胖行为也随之大量发生,并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新的不良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人们的行为习惯是由条件反射建立的动力定型而形成的。因此,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进而保持身心健康,就要从改善这一动力定型所由依赖的条件着手,这样,才能防止“心病”的群体发生。

面对由各种过重的压力交互作用而造成的员工心理疾病普遍发生这一“最大问题”,解决之道当然是降压、调压或减负。我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当然不错,但并不是压力越大越好。心理学研究证明,压力水平与个体的动力或绩效曲线是一条抛物线,当持续过重的压力使个体无力处理并导致身心受损时,最终的动力或绩效反而大大降低。只有中等水平的压力才能使员工的动力最大、绩效最高。所以,当压力尚未达到中等水平时,增加压力会增加动力与绩效;当压力超过中等水平过重时,降压减负反而会增加动力和绩效。在调整压力以保持心理健康时,具体调增压力还是调减压力,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对那些无所事事、闲得无聊而致倦怠而生的心理疾病,就需要适当加压。

但针对目前我国公民中日渐突出且呈上升趋势的心理疾病,主要的是调减压力,降压减负。

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调减社会压力。前面讲到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等造成的社会压力,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等改革的继续深化去克服。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但首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本身。如果深化改革使劳动者从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从人治、专制、特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司法腐败、吏治腐败和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等社会状况下解放出来,获得自由、平等、民主、全面的发展,那么,人们受到的不当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技等等体制、机制的客观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局面”。在这种心情舒畅的局面下,心理疾病就失去了大量滋生蔓延的大背景和大气候。

几年以前,《南风窗》杂志发表了一位留美博士致总理的公开信,信中说,与克林顿比较,他在时任总理的朱基身上看到了一种“体制的疲惫”。这大概可以作为体制性压力影响广泛深远的一个佐证。

第五篇: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分析报告

通过员工思想动态调查显示,从总体来看,员工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真实想法。从答卷的内容上看,反映出员工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公司的发展、对领导班子充满信心,对待学习、工作、自身价值的实现有较高的认识,员工的思想呈现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势。

一、员工思想情况

1、员工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尽职尽责,体现他们鲜明的工作态度和对本员工作的热爱,并在工作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主人翁责任感。统计中,有90%的员工对自己工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有70%的员工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起到了带头的作用,有80%的员工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大于收入。调查中有60%的员工想的最多的还是公司的发展,50%的员工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说明我们多数员工对公司的前途充满希望。调查中有78%的员工认为政治学习很重要,因此加强政治学习和政策上的引导对于员工的思想教育与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员工对公司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公司领导班子表示满意。员工问卷调查中,有84%的员工对过去公司 1的工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有76%的员工对领导班子比较信任,有65%的员工认为公司领导班子比较廉政,说明领导班子的工作得到了员工的认可,而且还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了的信心。

3、员工对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看重。同事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员工在工作中互相的协作和配合。调查中有68%的员工对周围的同事表示非常信任或者信任,表明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是众心所向。

二、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广大员工总体积极向上,但存在个别员工对思想消极,集体意识淡薄,认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是领导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个别员工对公司和自己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不太清楚;一小部分员工存在执行力不强,技能素质不高,履职意识差,工作相互推诿等问题。

三、加强员工思想工作的建议

1、加强员工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进一步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消除员工的消极思想,引导员工树立集体思想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强化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参加培训班、组织自学等形式,加强员工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3、建立健全公司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让员工能各司其职,杜绝工作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仪表安装公司

下载职工调查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工调查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1 电力局工会女职委为掌握全局女职工的思想状况,今年首次在全局女职工中进行思想状况调查问卷活动,下发了340份问卷调查表,共收回问......

    职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职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每当新年将至,人们便或打电话或寄贺卡,互祝新年健康快乐。可是,我们真的如愿健康快乐吗? 当我们广大企业的员工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地向建设全面小康......

    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人力资源科义海公司大煤沟矿人力资源科现在册职工9人,其中男8人,女1人,正式工9人,河南籍职工9人,无临时工,无青海籍职工。2010年是集团公司实施强势跨越,......

    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制度

    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制度 凡我职工及外包用工在生产区域中,由于生产而发生的或与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均须按本制度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 一、 事故分类 1、 死亡事故......

    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对2012年全县职工思想状况 和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实现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总工会《关于对2012年全市职工思想状况和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实现情况进行典型调查的通知》要求,......

    2012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职工思想动态分析12月份工作主要是以确保段过渡期间现实安全,生产秩序,队伍稳定为主。安全方面主要是着力解决段过渡时期车间划分,人员短缺等不利影响,让职工认识困难、积极面对......

    关于职工激励的调查报告

    关于职工激励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查意在了解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问题。实践证明,员工激励机制调查是对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满意度的晴雨表。如果企业通过调查可......

    2011第一季度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季度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分析报告本次员工思想动态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6份,收回62份,回收率94%。现就对本次思想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员工思想动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