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工厂各项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共青团工作一直在努力改进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工厂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工厂改革发展在进一步深化,势必对共青团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要看到,在知识爆炸和信息膨胀、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的今天,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报刊等现代化传媒工具日益发展,团员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将进一步发生新的变化。作为企业共青团工作者,我们自身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共青团工作自身不改革不创新,就很难适应工厂发展的需要,很难吸引青年、服务青年,很难在工厂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切实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新问题的研究团工作要改进和创新,首先要找准新形势下我厂共青团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那些容易忽视、发挥基础作用的关键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改进更有针对性,创新更有目的性。通过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亟需我厂共青团组织重点研究解决。1.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呈现弱化趋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吸引力、凝聚力集中表现为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知、信任和需要。当前,我厂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这种认知、信任和需要正逐渐弱化。具体表现为,对团的一些工作(活动)参与热情不很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程度在减弱,团工作慢慢变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团干部费尽心思、热火朝天地组织开展工作(活动),团员青年的反应却很冷淡,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落得虎头蛇尾。团的很多工作因此在有效性上大打折扣,更谈不上为工厂创造效益。吸引力、凝聚力弱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厂团组织影响力和作用力的发挥。说到此,笔者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在过去,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对青年有那样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在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急剧提升的今天,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却在逐渐弱化呢?笔者冷静思考和分析后,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较匮乏、单调。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人的评价,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成为压倒一切的重要标准。团组织是一个政治色彩很鲜明的群众性组织,团员青年在组织中的一切行动和表现,更直接体现出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表现,为优秀青年实现政治追求提供了舞台。从这一因素来讲,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对团员青年有很强凝聚力。在那个时期,团组织能够利用工厂的各种资源填补团员青年精神生活的空白,比如在会议室、防空洞里举办个舞会或联欢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些小商品来创收……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当时社会不能充分给予的,而又是人在青年时期比较渴望和欢迎的生活方式。因此,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的政治色彩和资源优势,成为其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更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政治不再是压倒一切的评价因素。尽管团组织依然保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但这一特色远没有过去对团员青年那样大的凝聚力了。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的场所和方式层出不穷:要学习有学校、网络、自学等多种形式,要跳舞有舞厅、迪吧,要唱歌有KTV和家庭音响,要休闲有演艺厅、酒吧、茶吧、陶吧、玩具吧……,网上聊天、交友、网络游戏更不用说,还出现了极具青年特色的极限运动和自助探险等新活动,甚至还有专供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发泄室。拿团组织的联欢会、足球赛、乒乓球赛、保龄球赛、台球赛、才艺展示等传统活动形式与之相比,简直逊色不少,吸引力和影响力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二是人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促使国门打开,新知识和源源不断的信息大量涌入,并且处于高速发展和不断膨胀的态势。受其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最易接受新事务,思想最为活跃的青年,变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是人们想象所不及的。也正是这些转变,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逊色不少。一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信息服务手段。当前,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比计划经济时期便利和畅通了许多。正因为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知识更新慢,信息流动量小的缺憾,却体现出团组织的优势。当时团组织能通过专门的渠道和手段为青年及时带来一些新知识、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的求知欲望,受到了青年欢迎。而如今,团组织的这种优势已荡然无存。几乎每位团员青年都能比团组织更快捷、更丰富地收集到所需知识和信息,团组织基本上提供不了更大帮助。第二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工作效果。由于团员青年汲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速度在加快,量在增长,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加强,青年的个性化差异日益突出。过去的青年如大家常说的比较单纯,缺乏足够的可用知识和信息来分析、比较、判断事物。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成为他们顺利成长的重要支撑。这种特有的依附性提升了团组织的影响力。新时期的青年见多识广,成熟较早。尽管有些思想和行为还略显稚嫩,但崇尚自由,寻求独立的欲望不断增强。团组织对其简单的说教,甚至拿老观点与之理论,能达到的效果已微乎其微,过去对团组织的依附性基本消失殆尽。第三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作用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需求层次也有了新的提升,与计划经济时期低层次、单一化的需求相比,更呈现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团组织当前的工作理念、运行机制、方法手段和资源能力已明显不能满足青年需求发展的要求。团组织满足团员青年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正在下降。三是团组织缺乏对新时期青年需求状况的调查了解和准确把握。团组织是广泛联系青年的群众组织,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了大量不同时期青年特点、需求的信息资料。正是这种成就感,使我厂团组织在
第二篇: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工厂各项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共青团工作一直在努力改进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工厂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工厂改革发展在进一步深化,势必对共青团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要看到,在知识爆炸和信息膨胀、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的今天,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报刊等现代化传媒工具日益发展,团员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将进一步发生新的变化。作为企业共青团工作者,我们自身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共青团工作自身不改革不创新,就很难适应工厂发展的需要,很难吸引青年、服务青年,很难在工厂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切实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新问题的研究团工作要改进和创新,首先要找准新形势下我厂共青团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那些容易忽视、发挥基础作用的关键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改进更有针对性,创新更有目的性。通过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亟需我厂共青团组织重点研究解决。1.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呈现弱化趋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吸引力、凝聚力集中表现为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知、信任和需要。当前,我厂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这种认知、信任和需要正逐渐弱化。具体表现为,对团的一些工作(活动)参与热情不很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程度在减弱,团工作慢慢变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团干部费尽心思、热火朝天地组织开展工作(活动),团员青年的反应却很冷淡,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落得虎头蛇尾。团的很多工作因此在有效性上大打折扣,更谈不上为工厂创造效益。吸引力、凝聚力弱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厂团组织影响力和作用力的发挥。说到此,笔者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在过去,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对青年有那样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在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急剧提升的今天,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却在逐渐弱化呢?笔者冷静思考和分析后,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较匮乏、单调。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人的评价,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成为压倒一切的重要标准。团组织是一个政治色彩很鲜明的群众性组织,团员青年在组织中的一切行动和表现,更直接体现出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表现,为优秀青年实现政治追求提供了舞台。从这一因素来讲,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对团员青年有很强凝聚力。在那个时期,团组织能够利用工厂的各种资源填补团员青年精神生活的空白,比如在会议室、防空洞里举办个舞会或联欢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些小商品来创收……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当时社会不能充分给予的,而又是人在青年时期比较渴望和欢迎的生活方式。因此,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的政治色彩和资源优势,成为其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更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政治不再是压倒一切的评价因素。尽管团组织依然保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但这一特色远没有过去对团员青年那样大的凝聚力了。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的场所和方式层出不穷:要学习有学校、网络、自学等多种形式,要跳舞有舞厅、迪吧,要唱歌有KTV和家庭音响,要休闲有演艺厅、酒吧、茶吧、陶吧、玩具吧……,网上聊天、交友、网络游戏更不用说,还出现了极具青年特色的极限运动和自助探险等新活动,甚至还有专供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发泄室。拿团组织的联欢会、足球赛、乒乓球赛、保龄球赛、台球赛、才艺展示等传统活动形式与之相比,简直逊色不少,吸引力和影响力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二是人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促使国门打开,新知识和源源不断的信息大量涌入,并且处于高速发展和不断膨胀的态势。受其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最易接受新事务,思想最为活跃的青年,变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是人们想象所不及的。也正是这些转变,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逊色不少。一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信息服务手段。当前,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比计划经济时期便利和畅通了许多。正因为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知识更新慢,信息流动量小的缺憾,却体现出团组织的优势。当时团组织能通过专门的渠道和手段为青年及时带来一些新知识、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的求知欲望,受到了青年欢迎。而如今,团组织的这种优势已荡然无存。几乎每位团员青年都能比团组织更快捷、更丰富地收集到所需知识和信息,团组织基本上提供不了更大帮助。第二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工作效果。由于团员青年汲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速度在加快,量在增长,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加强,青年的个性化差异日益突出。过去的青年如大家常说的比较单纯,缺乏足够的可用知识和信息来分析、比较、判断事物。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成为他们顺利成长的重要支撑。这种特有的依附性提升了团组织的影响力。新时期的青年见多识广,成熟较早。尽管有些思想和行为还略显稚嫩,但崇尚自由,寻求独立的欲望不断增强。团组织对其简单的说教,甚至拿老观点与之理论,能达到的效果已微乎其微,过去对团组织的依附性基本消失殆尽。第三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作用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需求层次也有了新的提升,与计划经济时期低层次、单一化的需求相比,更呈现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团组织当前的工作理念、运行机制、方法手段和资源能力已明显不能满足青年需求发展的要求。团组织满足团员青年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正在下降。三是团组织缺乏对新时期青年需求状况的调查了解和准确把握。团组织是广泛联系青年的群众组织,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了大量不同时期青年特点、需求的信息资料。正是这种成就感,使我厂团组织在很多时候还抱着“老黄历”度日。殊不知,新形势下外部环境和青年的变化速度正不断加快。过去2~3年的变化程度,现在可能只需要1年。团组织若不及时、准确地把握当代团员青年特点和需求,并做出值得认可、令人满意的成绩,吸引力和影响力自然会衰退,凝聚人心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笔者发现,当前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团组织对团员青年思想、需求进行调研的时候,一部分人却不想谈,或者不谈真话、心里话,甚至对座谈、问卷等一些调研方式产生反感情绪。厂团委对此作了些侧面了解,主要的意见反映是:团组织总在调查了解听意见,但说了又有什么用,多数时候没有回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当前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难道就是这种印象?四是团干部的思维理念没有根本转变。广大基层团干部是团工作(活动)的关键执行者。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深度决定了最终工作成效。而现实中,很多团干部是靠模仿和借鉴前辈的思路、方式、手段来开展工作。实际上,过去经过实践证明是对的东西,现在也不一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拿老一套办法来教育和引导现代的团员青年,已明显不见效。我们的基层团干部绝大多数是兼职,又是本单位的工作骨干,紧张、繁重的业务工作已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精力,再受水平、能力的制约,很难研究透新问题,创造出新办法。那么,新形势下工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靠什么增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想要吸引团员青年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团组织就必须说团员青年所想的,做团员青年所需的,而且要说通、做到,才能提升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度,进而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而现实情况又如何?前不久,厂团委对全厂30岁以下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统计对比显示,在15项需求因素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当前迫切需要得到满足的因素(需求度较高,而且与满意度反差较大的几项)依次为:增加工资收入、个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单位内部管理公平公正、学习培训机会、自身价值得到承认、福利待遇和业余生活。再来看当前团内的一些主要工作: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技能比赛、青安岗、推优推干以及青年文化活动等等。有的与团员青年的迫切需求不沾边,是团组织单纯围绕工厂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工作开展的活动;有的虽然是从青年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策划和组织,但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举二个例子说得更清楚一些:青年技能比赛活动几十年来在提高青年职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比赛中涌现出的青年才俊多数还是与普通职工一样从事一般性的工作,拿着以工作量为主要分配依据的工资收入,其自身价值没有因为在比赛中获奖而得到提升,个人发展也没有因为在比赛中获奖而攀上一个新台阶,他们仅仅只在受表彰奖励时光荣和实惠了一把。技能比赛的形式和目的应该说都很好,可没能帮助团员青年实现当前的迫切需求,其吸引力还能持续多久。再比如团员青年反映较多的利益追求问题。团组织面对这类问题做思想工作,多是讲些舍小家顾大家,讲奉献,顾全大局,调整好心态的大道理,调查报告《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的改进和创新》。而且,团干部在做工作时,自己都感觉有些底气不足,讲得闪烁其辞,这样的结果怎能让团员青年信服和满意。其实团组织应该提倡奉献是获取利益的前提,但同时也无需回避青年合法、合理地大胆追求自己的利益。因为,人的利益追求及其满足,对于人的生活幸福、发展顺利是有益而无害的;同时,任何个人合法、合力的利益追求,也会成为社会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动力。2.团的运行机制在新形势下的不适应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逐步完善,工厂各项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大,很多内部机制、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团组织为适应工厂变化,在自身运行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但并没有在根本上突破束缚团组织发展的旧框框。一是团的活动机制问题。团工作多数是以活动的形式来开展的,因为这种形式比较适合青年生理阶段的特点。团组织传统活动机制的特点是:团员青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相同的事,呈现高度统一性,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伴随工厂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团员青年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高度统一性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当前,很多单位生产任务比较重,团员青年加班、倒班、外出施工等情况比较多,集中比较困难。现在过多占用工作时间开展团的活动已不合适,团组织就将很多活动时间定在临近下班的时候,或是下班之后,但问题依旧没有根本解决。有些团员青年工作了一天比较辛苦,想回家休息,有的团员青年要参加业余学习、要谈恋爱,或者家中有事要办等等,还是很难集中。生产任务重的单位可以理解,但是负荷不饱满的单位情况又如何呢?答案是,人都放走了,更难以集中。当代青年个性突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很难有一种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能让全部或者绝大多数团员青年喜欢和满意,更不用说政治学习这类较为枯燥的组织活动。拿青年比较喜爱的游玩活动来说,在时间、地点、组织方式等问题上,经常很难统一意见,有时活动因此而搁浅,多数时候只有部分团员青年参加。新形势下,高度统一的活动机制反而造成了一些活动无法更好地开展。二是团的队伍建设机制暴露出一些问题。团组织在团干部选拔、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上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现象。第一,选拔机制不是很科学。我厂基层团支部每2年进行换届改选,民主选举多是走走形式,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直接任命。谁当团干部主要还是同级党组织说了算,团员青年也不怎么关心此事。这种情形下,一些青年被懵懵懂懂地推上了团干部岗位。实事求是地讲,他们都是各单位的青年业务骨干,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党组织将其安排在团的工作岗位,是为了让他接受多方位的锻炼,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即人的个性差异。有的青年是业务工作中的一把好手,取得过突出的业绩,但他却不一定具备团干部所需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就算是培养锻炼也不是个个都能学出来,能力不具备,自然做不好团工作;有的青年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具备,但他对团的工作没有兴趣,不愿在这方面花费精力,心思不在上面,自然也做不好团工作。第二,培养机制不是很到位。好的培养机制要能解决青年在团的工作岗位学什么、锻炼什么、收获什么的二重性问题。第一重性是团干部要学习团的知识和工作方法,锻炼提高开展青年工作的能力,在团的事业中取得成就。这方面团组织一直很重视,有一套经验和办法。第二重性是为了将团干部推上更重要的岗位,实现他们的人生追求,团组织要在学习、实践上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机会和帮助,为他们铺垫走向成功的基石。这方面团组织还做得不够。解决了第一重性,主要满足了团组织的需求;只有解决第二重性,才能满足团干部自身的需求,才能进一步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第三,评价激励机制不是很得力。一直以来,对团干部业绩评价多是定性评价,而且比较粗糙,不便于科学、准确的把握团干部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切实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激励机制也比较单一,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为主,效果非常有限。对于工作较差的团干部缺乏有效手段,多以批评教育和帮扶为主,至于接受与否,还在于团干部本人。团员青年队伍的建设基本还是延用传统机制,以宣传教育为主,并通过一些学习、培训活动,告诉团员青年什么是对的,应该这样做,什么是不正确的,应该克服纠正,再就是运用典型事例影响和感染团员青年。简单点说,就是试图以一种教育方式,几乎相同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和带动整个团员青年队伍。事实上,现在的团员青年对多数道理都懂,只是他们想法各异,各自持有不同观点,不是一个道理就能让所有的团员青年认同。况且仅仅讲道理是不足以令他们信服的。对于典型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有的青年认为“他是他,我是我,两者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没有必要什么都向他学,我把我认为该做的事做好,难道就不优秀?”思想活跃和个体差异给团员青年队伍建设机制带来新的问题。3.团工作缺乏新载体和新手段。人们常说,团组织能勇开风气之先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团组织总是不断寻求新的工作领域和空间,进行大胆探索、实践,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团组织的很多品牌工作由于开了好头,结了好果,越来越多的被党政和其它组织所采用。党政和其它组织的执行力都比团组织要强,其运作效果自然比团组织要好,团组织在开发之初的优势效果已没有。团组织要么从这个领域退出,重新开发新的领域,要么在该领域继续开拓延伸。这种机制推动着团组织不断寻求新载体和新手段,对团的自身发展和永葆生机活力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大家却发现,寻找合适的工作领域和空间变得越来越难。再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工厂在体制、机制建设上逐步突破和完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发展中的问题能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办法得到解决。团的工作是拾遗补缺,理想化一点来思考:工厂各类问题都能解决好,无遗可拾,也无缺可补了,团组织再做什么?当前团员青年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多数是由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客观现实所造成的。这类问题在过去遇到的比较少,团组织自身还没有多少比较成熟或值得借鉴的办法。通过对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吸引力、凝聚力问题和运行机制问题是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亟待创新和突破的关键问题,要加强研究,首先解决。读者到此可能会认为,上述分析研究是不是把问题放大了,有些言过其实了?笔者秉承这样一个观点,在研究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放大一些看,这样可以更容易发现问题本质和关键所在,放大一些谈问题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重视。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关键问题的解决前面说到,吸引力、凝聚力和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亟待创新和突破的关键问题。接下来就谈谈笔者对解决这二个关键问题的一点粗浅想法。1.以青年需求为工作重心,有效服务青年,凝聚人心,焕发工厂共青团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一,树立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和服务青年需求协调发展的新理念。长期以来,团组织始终把带领团员青年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作为主要,甚至是全部工作来抓,工作重心和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上面。现在团员青年不好带,有些方面甚至带不动,必然影响团组织为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在外部环境和团员青年都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团组织应该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既要注重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作用的发挥,也要重视青年的变化,切实服务青年需求,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其实工厂需求与团员青年需求在价值取向上是比较统一的,树立服务青年需求与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协调发展新理念有其现实基础。用这一新理念指导团工作,要注意上下一致性,厂团委、二级团组织、基层团支部要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性,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避免又回到传统做法上去。用这一新理念指导团工作,还要注意纠偏。由于各级团组织所处高度、所站角度和理解能力、把握能力的不同,有的团组织可能会一味强调青年满足需求,而忽视了服务工厂发展的职责,容易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非协调发展,造成团组织与同级党政组织关系紧张。第二,建立青年需求变化的调查研究机制。认识到服务青年需求的重要性,团组织就要花大气力调查青年需求情况,掌握青年需求变化规律,研究青年需求变化趋势。这些工作需要科学、有效的调查研究机制作保障。调查机制要注意调查方法和青年需求变化周期。现在的团员青年有些话不愿说,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想说,或是没话可说。团员青年有很多想法和见解,只是觉得当着领导或组织的面说出来不好意思,或者怕有损自己在领导或组织心目中的印象。团组织要掌握青年心理上的特点,可以借助他们常用的,如网上调查、手机短信调查等方式,让青年随时随地都可以敞开心扉发表意见,即解决了面对面尴尬的问题,又可以降低调查成本,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掌握青年需求变化周期,是防止调查工作过多过滥。假设在某一个时期,青年需求变化的周期是2年,团组织可在每隔2年前后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需求调查,而不必规定一个季度一次,或是半年、一年一次。如果过于频繁,可能有很多是做无用功,而且容易让团员青年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今后调查工作的开展。研究机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团干部在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多数是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中掌握的信息,根据自己的观点想法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往往带有很浓的个人主观色彩,不很科学,也不很准确。虽然团组织的研究项目主要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但是现在很多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研究分析手段可以运用到团内研究上来。广大团干部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借鉴和运用。团组织还可以走出去,与一些研究结构和大专院校联合开展调研。工厂出课题、出调研对象,由这些专业机构来研究分析,这样既能满足团组织工作的需要,也能满足专业机构研究工作的需要,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第三,正确处理个人需求和工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二者需求实现程度不一致造成。比如,青年迫切渴望发展机会和空间,工厂也急需培养和发掘关键人才,二者需求不谋而合。但由于工厂体制、机制、工作方式以等诸多原因,人才培养使用的速度和力度,跟不上青年发展愿望的急剧攀升,二者之间自然产生一些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种矛盾非常关键。处理不好,矛盾可能激化;处理不好的现象多了,青年对工厂、对团组织忠诚度和满意度就会下降。这种矛盾光靠摆事实、讲道理是不能有效解决的。面对青年多种多样的需求,工厂和团组织不能只被动地满足,而应当主动分析和处理。对于那些能够起到较大激励作用,或者是占主导地位,但是超出了当前工厂能力范围的青年需求,要工厂完全满足是不可能的。此时,团组织就应当帮助青年转变需求。通过引导使青年产生工厂能力范围之内的新需求,淡化原来的需求。这样,可以将青年的需求引向工厂和团组织所期望的青年需求,工厂和团组织也能满足这些需求,可以达到工厂和青年都满意,有效化解矛盾,实现工厂与青年的双赢。2.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团的运行机制创新,培育和创造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一是组织形式创新。随着工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团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工厂的发展,更好地吸引青年、服务青年,从而确保有效地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探索组织功能和活动功能的分离。团组织传统的组织形式是,工作在什么单位(车间),就在相应的团组织过组织生活和参加活动,是紧密的、唯一的方式。现在则明显不同,工作性质、形式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居住情况的自主化等等,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已不能保障团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团组织的活动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分离,也许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形式。团员青年可以组织关系保留在工作单位的团组织,参加社团、青年活动中心的团组织活动。厂团委可以在单身青年园区建立纯粹活动意义上的团组织,不具有政治意义和管理功能,凸现的是活动意义和服务功能。厂团委可以建立各种社团团支部、青年活动中心团支部,通过品牌活动,吸引、凝聚、服务团员青年。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团组织的作用发挥覆盖面更广、渗透力更强。尝试组织生活时间和地点的开放。传统的组织生活,是大家集中在同一地点、相同时间进行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厂团委可以根据新情况,采取更加开放的形式。例如,通过网络,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开通电子青年社区、青年网站等,团员青年就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地点参加组织生活。还可以开展“点选式”组织生活,团组织每季度、月度列出组织生活清单,时间、地点、内容都具有选择性,团员青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团组织明确参加组织生活不少于几次即可。这些方法既解决了时间冲突、集中困难的问题,又使活动具有青年自身特色,符合了青年的需求,也更加人性化,从而达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效果。二是团的队伍建设创新。完善团干部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在团干部培养方面,厂团委应该对团的岗位作职务分析,制定岗位规范,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以及为团干部转岗和个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评价中心,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链:团干部从哪里来,来了做什么,怎样做,转岗能否有更大发展。由于工厂自身的特点和现状,绝大多数团干部以兼职身份出现,而团的工作又很难像生产工作那样进行量化考核,兼职团干部也不能仅仅对团工作进行考核,这就需要厂团委对工作业绩更多地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去评价,通过评价使共青团工作者产生自我激励因素,最终表现出良好的工作业绩。这样一个评价体系,更多的是通过工作的效果、团员青年的满意度、团干部自身素质提升、相关部门评价、分管领导评价等项目,对团干部进行综合评价,更符合团工作的性质,也更能准确、科学地评价团干部的工作业绩。团员青年队伍建设凸现引导作用。对于团员青年,团组织要一改以往仅仅直接参与培训的观念,而更多地应该凸现引导作用。例如,通过“职业生涯导航”设计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可以借鉴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通过非专业能力测试这一科学评价体系来界定人才的能力状况,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也为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更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拓展了一个途径。可以借鉴现代管理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在实现工厂价值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使他们坚定做强大武船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只有紧紧围绕服务工厂、服务青年这一中心,大胆创新,采用科学的、专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优化共青团组织体系,提高其运行质量,才能够更系统地、有效地做好工厂的共青团工作,使团工作不仅能符合、适应工厂改革的需要,还能很好地促进工厂的发展。
第三篇: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工厂各项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共青团工作一直在努力改进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工厂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工厂改革发展在进一步深化,势必对共青团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要看到,在知识爆炸和信息膨胀、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的今天,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报刊等现代化传媒工具日益发展,团员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将进一步发生新的变化。作为企业共青团工作者,我们自身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共青团工作自身不改革不创新,就很难适应工厂发展的需要,很难吸引青年、服务青年,很难在工厂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切实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新问题的研究团工作要改进和创新,首先要找准新形势下我厂共青团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那些容易忽视、发挥基础作用的关键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改进更有针对性,创新更有目的性。通过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亟需我厂共青团组织重点研究解决。1.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呈现弱化趋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吸引力、凝聚力集中表现为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知、信任和需要。当前,我厂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这种认知、信任和需要正逐渐弱化。具体表现为,对团的一些工作(活动)参与热情不很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程度在减弱,团工作慢慢变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团干部费尽心思、热火朝天地组织开展工作(活动),团员青年的反应却很冷淡,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落得虎头蛇尾。团的很多工作因此在有效性上大打折扣,更谈不上为工厂创造效益。吸引力、凝聚力弱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厂团组织影响力和作用力的发挥。说到此,笔者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在过去,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对青年有那样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在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急剧提升的今天,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却在逐渐弱化呢?笔者冷静思考和分析后,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较匮乏、单调。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人的评价,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成为压倒一切的重要标准。团组织是一个政治色彩很鲜明的群众性组织,团员青年在组织中的一切行动和表现,更直接体现出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表现,为优秀青年实现政治追求提供了舞台。从这一因素来讲,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对团员青年有很强凝聚力。在那个时期,团组织能够利用工厂的各种资源填补团员青年精神生活的空白,比如在会议室、防空洞里举办个舞会或联欢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些小商品来创收……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当时社会不能充分给予的,而又是人在青年时期比较渴望和欢迎的生活方式。因此,计划经济时期,团组织的政治色彩和资源优势,成为其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更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政治不再是压倒一切的评价因素。尽管团组织依然保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但这一特色远没有过去对团员青年那样大的凝聚力了。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的场所和方式层出不穷:要学习有学校、网络、自学等多种形式,要跳舞有舞厅、迪吧,要唱歌有KTV和家庭音响,要休闲有演艺厅、酒吧、茶吧、陶吧、玩具吧……,网上聊天、交友、网络游戏更不用说,还出现了极具青年特色的极限运动和自助探险等新活动,甚至还有专供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发泄室。拿团组织的联欢会、足球赛、乒乓球赛、保龄球赛、台球赛、才艺展示等传统活动形式与之相比,简直逊色不少,吸引力和影响力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二是人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促使国门打开,新知识和源源不断的信息大量涌入,并且处于高速发展和不断膨胀的态势。受其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最易接受新事务,思想最为活跃的青年,变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是人们想象所不及的。也正是这些转变,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逊色不少。一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信息服务手段。当前,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比计划经济时期便利和畅通了许多。正因为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知识更新慢,信息流动量小的缺憾,却体现出团组织的优势。当时团组织能通过专门的渠道和手段为青年及时带来一些新知识、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的求知欲望,受到了青年欢迎。而如今,团组织的这种优势已荡然无存。几乎每位团员青年都能比团组织更快捷、更丰富地收集到所需知识和信息,团组织基本上提供不了更大帮助。第二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工作效果。由于团员青年汲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速度在加快,量在增长,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加强,青年的个性化差异日益突出。过去的青年如大家常说的比较单纯,缺乏足够的可用知识和信息来分析、比较、判断事物。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成为他们顺利成长的重要支撑。这种特有的依附性提升了团组织的影响力。新时期的青年见多识广,成熟较早。尽管有些思想和行为还略显稚嫩,但崇尚自由,寻求独立的欲望不断增强。团组织对其简单的说教,甚至拿老观点与之理论,能达到的效果已微乎其微,过去对团组织的依附性基本消失殆尽。第三方面表现在团组织的作用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需求层次也有了新的提升,与计划经济时期低层次、单一化的需求相比,更呈现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团组织当前的工作理念、运行机制、方法手段和资源能力已明
干部岗位。实事求是地讲,他们都是各单位的青年业务骨干,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党组织将其安排在团的工作岗位,是为了让他接受多方位的锻炼,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即人的个性差异。有的青年是业务工作中的一把好手,取得过突出的业绩,但他却不一定具备团干部所需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就算是培养锻炼也不是个个都能学出来,能力不具备,自然做不好团工作;有的青年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具备,但他对团的工作没有兴趣,不愿在这方面花费精力,心思不在上面,自然也做不好团工作。第二,培养机制不是很到位。好的培养机制要能解决青年在团的工作岗位学什么、锻炼什么、收获什么的二重性问题。第一重性是团干部要学习团的知识和工作方法,锻炼提高开展青年工作的能力,在团的事业中取得成就。这方面团组织一直很重视,有一套经验和办法。第二重性是为了将团干部推上更重要的岗位,实现他们的人生追求,团组织要在学习、实践上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机会和帮助,为他们铺垫走向成功的基石。这方面团组织还做得不够。解决了第一重性,主要满足了团组织的需求;只有解决第二重性,才能满足团干部自身的需求,才能进一步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第三,评价激励机制不是很得力。一直以来,对团干部业绩评价多是定性评价,而且比较粗糙,不便于科学、准确的把握团干部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切实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激励机制也比较单一,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为主,效果非常有限。对于工作较差的团干部缺乏有效手段,多以批评教育和帮扶为主,至于接受与否,还在于团干部本人。团员青年队伍的建设基本还是延用传统机制,以宣传教育为主,并通过一些学习、培训活动,告诉团员青年什么是对的,应该这样做,什么是不正确的,应该克服纠正,再就是运用典型事例影响和感染团员青年。简单点说,就是试图以一种教育方式,几乎相同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和带动整个团员青年队伍。事实上,现在的团员青年对多数道理都懂,只是他们想法各异,各自持有不同观点,不是一个道理就能让所有的团员青年认同。况且仅仅讲道理是不足以令他们信服的。对于典型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有的青年认为“他是他,我是我,两者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没有必要什么都向他学,我把我认为该做的事做好,难道就不优秀?”思想活跃和个体差异给团员青年队伍建设机制带来新的问题。3.团工作缺乏新载体和新手段。人们常说,团组织能勇开风气之先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团组织总是不断寻求新的工作领域和空间,进行大胆探索、实践,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团组织的很多品牌工作由于开了好头,结了好果,越来越多的被党政和其它组织所采用。党政和其它组织的执行力都比团组织要强,其运作效果自然比团组织要好,团组织在开发之初的优势效果已没有。团组织要么从这个领域退出,重新开发新的领域,要么在该领域继续开拓延伸。这种机制推动着团组织不断寻求新载体和新手段,对团的自身发展和永葆生机活力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大家却发现,寻找合适的工作领域和空间变得越来越难。再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工厂在体制、机制建设上逐步突破和完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发展中的问题能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办法得到解决。团的工作是拾遗补缺,理想化一点来思考:工厂各类问题都能解决好,无遗可拾,也无缺可补了,团组织再做什么?当前团员青年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多数是由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客观现实所造成的。这类问题在过去遇到的比较少,团组织自身还没有多少比较成熟或值得借鉴的办法。通过对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吸引力、凝聚力问题和运行机制问题是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亟待创新和突破的关键问题,要加强研究,首先解决。读者到此可能会认为,上述分析研究是不是把问题放大了,有些言过其实了?笔者秉承这样一个观点,在研究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放大一些看,这样可以更容易发现问题本质和关键所在,放大一些谈问题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重视。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关键问题的解决前面说到,吸引力、凝聚力和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亟待创新和突破的关键问题。接下来就谈谈笔者对解决这二个关键问题的一点粗浅想法。1.以青年需求为工作重心,有效服务青年,凝聚人心,焕发工厂共青团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一,树立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和服务青年需求协调发展的新理念。长期以来,团组织始终把带领团员青年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作为主要,甚至是全部工作来抓,工作重心和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上面。现在团员青年不好带,有些方面甚至带不动,必然影响团组织为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在外部环境和团员青年都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团组织应该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既要注重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作用的发挥,也要重视青年的变化,切实服务青年需求,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其实工厂需求与团员青年需求在价值取向上是比较统一的,树立服务青年需求与服务工厂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协调发展新理念有其现实基础。用这一新理念指导团工作,要注意上下一致性,厂团委、二级团组织、基层团支部要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性,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避免又回到传统做法上去。用这一新理念指导团工作,还要注意纠偏。由于各级团组织所处高度、所站角度和理解能力、把握能力的不同,有的团组织可能会一味强调青年满足需求,而忽视了服务工厂发展的职责,容易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非协调发展,造成团组织与同级党政组织关系紧张。第二,建立青年需求变化的调查研究机制。认识到服务青年需求的重要性,团组织就要花大气力调查青年需求情况,掌握青年需求变化规律,研究青年需求变化趋势。这些工作需要科学、有效的调查研究机制作保障。调查机制要注意调查方法和青年需求变化周期。现在的团员青年有些话不愿说,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想说,或是没话可说。团员青年有很多想法和见解,只是觉得当着领导或组织的面说出来不好意思,或者怕有损自己在领导或组织心目中的印象。团组织要掌握青年心理上的特点,可以借助他们常用的,如网上调查、手机短信调查等
方式,让青年随时随地都可以敞开心扉发表意见,即解决了面对面尴尬的问题,又可以降低调查成本,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掌握青年需求变化周期,是防止调查工作过多过滥。假设在某一个时期,青年需求变化的周期是2年,团组织可在每隔2年前后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需求调查,而不必规定一个季度一次,或是半年、一年一次。如果过于频繁,可能有很多是做无用功,而且容易让团员青年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今后调查工作的开展。研究机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团干部在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多数是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中掌握的信息,根据自己的观点想法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往往带有很浓的个人主观色彩,不很科学,也不很准确。虽然团组织的研究项目主要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但是现在很多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研究分析手段可以运用到团内研究上来。广大团干部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借鉴和运用。团组织还可以走出去,与一些研究结构和大专院校联合开展调研。工厂出课题、出调研对象,由这些专业机构来研究分析,这样既能满足团组织工作的需要,也能满足专业机构研究工作的需要,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第三,正确处理个人需求和工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二者需求实现程度不一致造成。比如,青年迫切渴望发展机会和空间,工厂也急需培养和发掘关键人才,二者需求不谋而合。但由于工厂体制、机制、工作方式以等诸多原因,人才培养使用的速度和力度,跟不上青年发展愿望的急剧攀升,二者之间自然产生一些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种矛盾非常关键。处理不好,矛盾可能激化;处理不好的现象多了,青年对工厂、对团组织忠诚度和满意度就会下降。这种矛盾光靠摆事实、讲道理是不能有效解决的。面对青年多种多样的需求,工厂和团组织不能只被动地满足,而应当主动分析和处理。对于那些能够起到较大激励作用,或者是占主导地位,但是超出了当前工厂能力范围的青年需求,要工厂完全满足是不可能的。此时,团组织就应当帮助青年转变需求。通过引导使青年产生工厂能力范围之内的新需求,淡化原来的需求。这样,可以将青年的需求引向工厂和团组织所期望的青年需求,工厂和团组织也能满足这些需求,可以达到工厂和青年都满意,有效化解矛盾,实现工厂与青年的双赢。2.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团的运行机制创新,培育和创造新形势下工厂共青团工作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一是组织形式创新。随着工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团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工厂的发展,更好地吸引青年、服务青年,从而确保有效地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探索组织功能和活动功能的分离。团组织传统的组织形式是,工作在什么单位(车间),就在相应的团组织过组织生活和参加活动,是紧密的、唯一的方式。现在则明显不同,工作性质、形式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居住情况的自主化等等,传统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已不能保障团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团组织的活动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分离,也许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形式。团员青年可以组织关系保留在工作单位的团组织,参加社团、青年活动中心的团组织活动。厂团委可以在单身青年园区建立纯粹活动意义上的团组织,不具有政治意义和管理功能,凸现的是活动意义和服务功能。厂团委可以建立各种社团团支部、青年活动中心团支部,通过品牌活动,吸引、凝聚、服务团员青年。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团组织的作用发挥覆盖面更广、渗透力更强。尝试组织生活时间和地点的开放。传统的组织生活,是大家集中在同一地点、相同时间进行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厂团委可以根据新情况,采取更加开放的形式。例如,通过网络,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开通电子青年社区、青年网站等,团员青年就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地点参加组织生活。还可以开展“点选式”组织生活,团组织每季度、月度列出组织生活清单,时间、地点、内容都具有选择性,团员青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团组织明确参加组织生活不少于几次即可。这些方法既解决了时间冲突、集中困难的问题,又使活动具有青年自身特色,符合了青年的需求,也更加人性化,从而达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效果。二是团的队伍建设创新。完善团干部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在团干部培养方面,厂团委应该对团的岗位作职务分析,制定岗位规范,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以及为团干部转岗和个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评价中心,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链:团干部从哪里来,来了做什么,怎样做,转岗能否有更大发展。由于工厂自身的特点和现状,绝大多数团干部以兼职身份出现,而团的工作又很难像生产工作那样进行量化考核,兼职团干部也不能仅仅对团工作进行考核,这就需要厂团委对工作业绩更多地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去评价,通过评价使共青团工作者产生自我激励因素,最终表现出良好的工作业绩。这样一个评价体系,更多的是通过工作的效果、团员青年的满意度、团干部自身素质提升、相关部门评价、分管领导评价等项目,对团干部进行综合评价,更符合团工作的性质,也更能准确、科学地评价团干部的工作业绩。团员青年队伍建设凸现引导作用。对于团员青年,团组织要一改以往仅仅直接参与培训的观念,而更多地应该凸现引导作用。例如,通过“职业生涯导航”设计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可以借鉴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通过非专业能力测试这一科学评价体系来界定人才的能力状况,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也为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更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拓展了一个途径。可以借鉴现代管理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在实现工厂价值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使他们坚定做强大武船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只有紧紧围绕服务工厂、服务青年这一中心,大胆创新,采用科学的、专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优化共青团组织体系,提高其运行质量,才能够更系统地、有效地做好工厂的共青团工作,使团工作不仅能符合、适应工厂改革的需要,还能很好地促进工厂的发展。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共青团工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践行十八大
共筑中国梦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委员会
二○一三年八月
目录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团建新局面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工作新体系
(一)工作思路的创新
(二)工作内容的创新
(三)工作手段的创新
(四)工作机制的创新
三、夯实基础,创新方法,打造思教名品牌
(一)凸显主线、强基固本,深化思教建设工作
(二)制定落实,纵深发展,推进青马工程实施
(三)完善体系,健全稳妥,确保校园稳定有序
1、完善思想动态监测体系
2、畅通学生利益诉求渠道
3、加强重点节假日监控
四、突出特点,彰显特色,建设校园新文化
(一)做出特色,夯实技能,展现一师风采
(二)传承经典,深化价值,加强革命教育
1、红色影视赏析
2、经典诵读
3、红歌演唱
4、校史学习
五、紧跟形势,创新机制,开辟团建新道路
践行十八大
共筑中国梦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共青团工作
2013年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建团90周年、学习雷锋同志50周年我校110周年华诞,也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和求学一师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当前形势为我校共青团建设和广大青年自我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我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临新形势,我校团委结合我校共青团工作实际和工作成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道路,思考对策,以更好地适应变化,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转变。
为此,我校团委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做出的“我的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新道路。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团建新局面
自2013年开年以来,我校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共青团工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以及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上的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给我校共青团的建设指明了一条新道路。
二、日益完善的组织建设扩大了共青团的组织依托和组织影响。
三、为广大共青团员参与学校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我校共青团根据党的要求、政府和法律的授权以及学校的指导下在管理青年事务的各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对外与各大高校共青团加强沟通交流,增强了青年工作的开放度和组织适应性。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可以任意翱翔的自由空间。
我校青年接触新事物的视角空前广阔,同样给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也给予了机遇,而在此新形势下把握机遇面对挑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工作新体系
建立共青团的创新体系,是指共青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工作机制等都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并形成一套新的工作体系
(一)工作思路的创新
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使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每一项团的活动和每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都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顺利得以实现。事实证明,创新工作思路,是团的工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胜利的前提和保障。
(二)工作内容的创新 工作内容和工作主题是共青团工作实现工作职能,产生重大校园影响的根本。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因此,共青团工作要努力做到在青年思想教育方向上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化以及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特点:要围绕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我的中国梦”的重要讲话,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总任务加以具体化。总之,创新工作内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坚决冲破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思想禁锢,加强青年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青年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优秀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工作手段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可以丰富内容,更好地突出工作内容。多年来,我校团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式,受到了校内的一致好评,需要发扬光大。但在学校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手段的创新。
(四)工作机制的创新 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坚持发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扩大团的校园功能,加大共青团在学校事务的工作分量,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针对学校和团员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工作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适应学生需求。从而更好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学校共青团建设服务。
三、夯实基础,创新方法,打造思教名品牌
(一)凸显主线、强基固本,深化思教建设工作
我们需要紧扣时代主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我校团委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将认真组织落实。利用大学生团课平台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联系国家民族大事和社会热点时事,融入形式多样的国情教育,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化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凸出我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主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团员们心目中的地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
(二)制定落实,纵深发展,推进青马工程实施 院团委根据团省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并将认真贯彻落实。院团委统一组织、指导各系部团总支分头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训班,邀请各系部党政领导及校内外专家学者主讲。同时在学院范围内建立了院系两级学生骨干种子库,指导有条件的系部开办形式多样的培训、考试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此外,推优入党工作历来是共青团实施“青马工程”的有效延伸,院团委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系部党总支、党支部的密切沟通,育才选贤,将一大批积极上进、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干部、团员青年骨干推荐进党组织,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各班级团支部充分作为,严把推优入党关口,遵循公正、民主原则,又好又快的推进“青马工程”的实施。
(三)完善体系,健全稳妥,确保校园稳定有序
为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元团委将进一步健全的《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体系》,完善《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开展相关工作:
1、完善思想动态监测体系
院团委将对所有的学生宿舍楼层,都建立舆情信息观测点,进一步增添舆情信息员队伍,重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同时联系保卫处、后勤处定期检修摄像头、消防器材,及时登记进出校园内的外来车辆及人员。并且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学生会心育部为依托,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2、畅通学生利益诉求渠道
院团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方针,将指导学生会权益服务部进一步完善权益信箱,发挥食堂经理的作用等,更及时的了解、汇总学生的合理诉求。
3、加强重点节假日监控
院团委将针对“五一”、“十一”、寒暑假等重大假期及“五四”青年节、“党的十八大”等重大节日或活动,成立假期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由院团委3位老师带领学生干部轮流值班,保证假期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能亲赴现场,力求将影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且定期联合保卫处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四、突出特点,彰显特色,建设校园新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价值,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我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是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做出特色,夯实技能,展现一师风采
1、学生活动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总结,结合我校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活动做出特色,打造亮点,展示一师学子风采。
2、加大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营造优良学风,夯实教师基本功。
3、适当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活动涉及广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对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思想,加强学生专业基本功修养的热情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二)传承经典,深化价值,加强革命教育
我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通过传承红色经典校园文化来深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感受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让青年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搞好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组织开展的相关工作有:
一、红色影视赏析
2007年,李长春同志视察我院并指示:要将《恰》剧作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院将观看《恰同学少年》、《名师名校》、《红色一师》等影片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确保学习效果,让学生全面接受校史教育和红色教育。
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是我院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固定内容。主要诵读革命伟人、历史名人的名作,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三、红歌演唱
我院每年举办一次以“唱红色经典歌曲,构享和谐一师”为主题的红歌会,增进师生爱国、爱党的感情。
四、校史学习
每年10月是我院的校史学习活动月。整个活动分为校史讲座、学生论坛、一师名人讲坛、校史知识竞赛等,培养师生爱校之心,提高师生兴校之责。
五、紧跟形势,创新机制,开辟团建新道路
我校团委将紧跟形势,整体推进团的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团建基础工程,巩固和发展基层团的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加强学校团建工作力度,切实把学校团建放在基础性战略位置上,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分层实施,巩固和完善学校团的组织体系。切实加强与学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等组织的建设,拓展工作领域,深化活动内涵,更好地发挥联系广大团员的作用。充分整合团内、团外各类组织资源,加强对青年社团的引导和管理,高度关注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努力把它们纳入团的工作格局。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团员的经常性教育,不断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开辟一条属于我们第一师范共青团建设的新道路。
共青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委员会
二○一三年八月五日
第五篇: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初探
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初探
2007-04-09 17:07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部分企业共青团工作呈现出削弱和淡化的趋势。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企业共青团如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并切实发挥好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团组织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和深化国企改革的大潮中,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企业共青团工作也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诸多新的特点,要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共青团工作,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愈加显得重要。
首先,就社会大环境而言,企业共青团工作淡化的趋势依然存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我国已经加入WTO,“海外兵团”将大举入侵,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白热化,企业发展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在注重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抓经济工作和抓党团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势必会影响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如果企业团组织不能够很好地分析和应对形势,不能够积极探索和创新,仍然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团组织固有的工作模式上,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就不会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不会有所作为,求得更大的发展。其次,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企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现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青工队伍逐渐萎缩,团的工作领域亟待拓展。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是大势所趋,企业减负包括减人和减债,其中减少人员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效益好一点的企业可以把富余人员向三产等副业分流,效益差的可能就会面临下岗自谋生路,进行再就业。这就会带来一个企业青工队伍逐渐萎缩,团的工作对象日趋减少的问题。如果企业团的工作领域依然停留在原有的范围内,不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地作以调整,团的工作资源就会逐渐枯竭,企业团的工作就很难有所作为。
二是目前企业的青年队伍中,特别是文化层次偏低一些的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敬业精神、熟练的业务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问题。应该说,这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不无关系。如何加强对企业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将是一段时期内企业团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团的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第三,企业青工队伍的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追求物质利益,敬业精神不强;寻求精神寄托,理想信念淡薄;团的领导薄弱,凝聚力减弱;活动开展困难,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等。这些存在于企业青工队伍中的新的现象和问题,对企业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是目前整个共青团工作在新
形势下的面临的新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走向
诚然,新形势下的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说明企业共青团工作就前途渺茫,无所作为了。应当清楚的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在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企业共青团工作也必然存在其有利的发展机遇。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和变化,共青团的性质始终不会变,共青团工作的三项职能没有变,关键在于深入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和思维模式,选好工作切入点,找准工作结合点,以变应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下面,从共青团工作的三项职能出发,浅析一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走向。
(一)维权职能社会化。发挥好共青团的维权职能,充分代表和维护广大青年的合法权益,是扩大团组织号召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途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共青团要协助政府大力推进青少年事业”;烟台团市委也在全国首先推出了“青少年工作发展纲要”,为共青团维权职能社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实现共青团维权职能的社会化,首先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好企业共青团的角色问题。共青团的政治地位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上早已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其社会角色却很难定位。比如,在效益好的企业,共青团看来好象只有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效益差的企业,实事求是的讲,共青团本身的工作氛围和条件就不是很好,如果团组织再不能很好的分析环境和形势,工作开展不利,就更难界定自己的位置。二是要解决好共青团工作和作用的倒置金字塔现象。团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越到基层接触到实际工作,越感到无从入手,而且工作难以开展,是目前企业团的工作实际存在的普遍问题。三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如何开展好维权工作的问题。首先要划清两个界限,一是划清需要与权益的界限。要充分明确和认识到,有时青年的实际需要,可能并不是共青团组织本身应维护的青年的合法权益,青年的合法权益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正当的权益。二是划清代表与反映的界限。青年向团组织反映和提出的要求,哪些是团组织可以代表的,哪些是不能代表的,要分清理明,并做好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
(二)助手职能系列化。共青团要紧跟同级党委的工作步伐,与党政工作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好助手作用,努力形成助手职能系列化的工作格局。作为企业团组织,更要时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根据不同时期企业工作的侧重点适时调整工作着力点,选好和找准工作切入点。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善于找寻适合领导的“谐振点”。比如,企业中可能经常要面临“善与善”的冲突,作为企业团组织负责人要出于公心,顾全大局,抛弃一切私心杂念,既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与不同领导保持同等的距离,不介入企业内部矛盾和摩擦的人际纷争。工作中,还要抓准时机,及时地将企业团组织结合企业中心任务开展的工作向领导汇报,不仅可以让领导了解团的工作情况,而且可以及时听取领导对团的工作意见和接受指导,以更好地促进和完善企业团的工作。比如,目前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的“青工创新创效”
活动,是企业增收创效的有力活动抓手,而且活动开展很好,很有成效,但领导却不是很了解,就很难取得领导支持把活动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可以在把活动落到实处的基础上,抓出几个典型向企业领导汇报和推荐表彰,以实际工作成效取得领导对团的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如此等等,使团的活动和工作形成系统,把助手职能系列化,一改过去单一的、简单的、无从下手的工作状态,企业共青团工作还是会大有作为的。
(三)教育职能科学化。教育和引导企业青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团结合作,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功立业,是企业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工作。首先要明确目标,要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青年本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把工作定位于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培养和造就跨世纪“四有”人才上,为青年把关定向,引路导航。其次要了解功能,共青团组织教育和引导青年,兼有社会沟通、教育灌输、引导开发、协调组织等功能。社会沟通功能,就是要及时反映青年心声,汇报青年情况,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工作;教育灌输功能,就是要适时适度地向青年提供、给予精神养料,根据不同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达到因材施教、愈教于乐的效果;引导开发功能,就是要本着“倡导友谊,消除有害,允许无害,加强领导”的原则,善于发现和捕捉青年的长处和优点,最大限度地开发青年的潜能,并科学地引导青年释放自己的潜能,促进企业进步和推动团的事业发展。第三要理顺关系。一是义利关系。即义务和利益的关系。要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好国家与家庭、企业与个人的关系,处理好利益和心理的平衡。二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建立自信、自强、自律的人格。三是奖励和惩罚的关系。奖励要抓住先进典型大张旗鼓,惩罚要准确、公正、一视同仁。第四要改进方法。企业团组织教育引导青年,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自我教育、愈教于乐、因人施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并注重身教原则进行。第五要努力提高团干部素质。要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等的教育,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地开展各类培训,实施大培训战略,不断提高企业团干部,特别是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一)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开展团的工作是企业团组织永恒的主题
企业共青团工作要有所作为,取得企业党政领导的支持和信赖,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是永恒的主题。有为才能有位。作为企业团组织,要把团结带领青年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建功立业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开展青年喜爱、党政欢迎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贯穿企业文化导向,营造和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在青年身上得以体现,真正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才能在企业中确立共青团组织的威信和位置。如目前广泛开展的“青工创新创效活动”,以青年集体创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个人争当青年创新能手为载体,以企业青工创新创效为目的,从技术、管理、营销、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并建立起一整套申报、考核、评审体系,通过扎实有效地推进措施,把创新创效活动落到实处。既体现了企业团组织团结青年、带领青
年,群策群力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极大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又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党政领导怎么可能不欢迎这样的团组织,企业共青团组织又何愁不会有所作为呢?
(二)了解和掌握青年思想动向是企业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扎实基础
企业共青团工作要很好地开展,只有了解和掌握广大青年的思想动态,抓住青年特点,适时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企业共青团工作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目前,企业中团的组织行为存在着与企业青工价值取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不良现象。也就是说,企业团组织所想和所做的、或能做的以及要达到的目的,与当代青年所追求的、所需要的以及要达到的目的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务虚与务实、理想与功利、利他与利己的矛盾。而且,现阶段这已经成为影响团组织凝聚力和内在活力的主要原因。另外,目前大多数企业团组织相对封闭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青年日益增长的成长、成才的要求。因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是有限的,而企业青年作为社会青年群体的一部分,单位和企业固有的封闭性和程式化的运行模式,与当代青年的多样化追求存在的难以整和的矛盾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青年已经把自己的追求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如果企业团组织不能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企业青年思想深处发生的这些变化,不能正确地分析这些变化引起的种种现象,很可能就会使企业共青团工作偏离青年的思想,甚至会将企业团的工作引向不正确的发展轨道。所以说,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根在青年,源在青年,基在青年,了解和掌握企业青年的思想动向,是目前企业团组织一项迫切的工作任务。
(三)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的干部队伍是企业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坚实保障
扎实开展和推进企业团的工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的干部队伍是坚实保障,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和抓好团的组织建设是共青团的一贯优良传统,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团建是加强团的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而党建带团建是一项以党带团、双项互动、共同发展的系统工程,其构成要素是复杂多样的,但主要是带动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和工作发展,优化工作条件。作为团建本身,要通过不断创新,对诸如团建的发展方向、目标模式、指导原则、创新要素、发展阶段和评估标准等问题,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争取企业党政有关方面的支持,研究制定团建创新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企业基层团组织的组织设置、管理制度、运行方式等问题,要作出必要的规定,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政策的支持,以此推动企业团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团的干部队伍,是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建立起一整套团的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塑造一个适于企业团的干部施展才华的软件环境,真正把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建立起人才储备库,形成科学、合理、有效地用人机制,为广大企业团的干部创造一个宽松、适宜的环境,提供一个发挥才干的空间,把企业团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新形势下的企业共青团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