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9:4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

我县现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334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194人,参保率仅为6,尚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3146人中,年人均医疗费支出达2200元,其中人均住院支出1200元,年医疗费开支在几万元,甚至上10万元的也不在少数。但这仅仅是对实

际发生费用的统计,如果按他们的实际医疗需求,最保守的估算,年人均医疗费支出将达到3300元,是实际支出的150,很多人小病不就医、不吃药,大病不住院,仅靠门诊治疗或吃药缓解病情,致使小病拖成大病。“无医保,看病难,住院更难”已成为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企业及个人参保能力有限。一方面企业因资金困难,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另一方面,从退休人员个人方面来看,他们的养老金虽一直在进行调整,但总体水平偏低,目前年人均养老金仅5400余元,养老金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自身没有能力以个人身份参保。

二是现行医保制度存在缺陷。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还需不断完善。比如在缴费上,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这些弱势群体缴不起费怎么办?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解决办法,这就忽视了这一弱势群休。还有,《决定》规定在一个地区内实行统一费率,统一待遇,而没有规定区别对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困难企业参保。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我们认为一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目的是保障在职和退休职工的基本医疗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困难企业参保困难的状况,对现行政策作出某些调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将所有企业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如对生产经营存在暂时困难的企业,可以考虑调低费率,先建立住院统筹基金,让他们享受住院保险,待条件好转时,再参加统帐结合的医保制度;对特困难企业,再适当调低费率,并相应降低住院费支付比例,先让他们参加低水平的住院医疗保险,解决大病、重病问题,不因病致穷、致贫,引发生活困难。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二是建立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援助制度。充分考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困难,由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保障制度,即医疗援助制度。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援助行为。在筹资机制上,对已改制破产的企业退休人员,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或保费三方分担的办法,即上级财政、同上级财政、退休人员各负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了对正在改制关闭破产企业,为退休人员一次性预提10年的医疗保险费,不足部分视其情况分别由同级财政、退休人员适当分摊,逐年缴纳;对尚未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帮助企业参保。并根据财政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收支状况、医疗消费水平、社会发展成果,适时调整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一接轨,最大限度地落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待遇。(作者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干部)

第二篇:我县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

我县现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334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194人,参保率仅为6%,尚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3146人中,年人均医疗费支出达2200元,其中人均住院支出1200元,年医疗费开支在几万元,甚至上10万元的也不在少数。但这仅仅是对实际发生费用的统计,如果按他们的实际医疗需求,最保守的估算,年人均医疗费支出将达到3300元,是实际支出的150%,很多人小病不就医、不吃药,大病不住院,仅靠门诊治疗或吃药缓解病情,致使小病拖成大病。“无医保,看病难,住院更难”已成为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企业及个人参保能力有限。一方面企业因资金困难,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另一方面,从退休人员个人方面来看,他们的养老金虽一直在进行调整,但总体水平偏低,目前年人均养老金仅5400余元,养老金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自身没有能力以个人身份参保。

二是现行医保制度存在缺陷。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还需不断完善。比如在缴费上,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这些弱势群体缴不起费怎么办?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解决办法,这就忽视了这一弱势群休。还有,《决定》规定在一个地区内实行统一费率,统一待遇,而没有规定区别对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困难企业参保。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我们认为一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目的是保障在职和退休职工的基本医疗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困难企业参保困难的状况,对现行政策作出某些调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将所有企业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如对生产经营存在暂时困难的企业,可以考虑调低费率,先建立住院统筹基金,让他们享受住院保险,待条件好转时,再参加统帐结合的医保制度;对特困难企业,再适当调低费率,并相应降低住院费支付比例,先让他们参加低水平的住院医疗保险,解决大病、重病问题,不因病致穷、致贫,引发生活困难。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二是建立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援助制度。充分考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困难,由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保障制度,即医疗援助制度。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援助行为。在筹资机制上,对已改制破产的企业退休人员,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或保费三方分担的办法,即上级财政、同上级财政、退休人员各负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了对正在改制关闭破产企业,为退休人员一次性预提10年的医疗保险费,不足部分视其情况分别由同级财政、退休人员适当分摊,逐年缴纳;对尚未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帮助企业参保。并根据财政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收支状况、医疗消费水平、社会发展成果,适时调整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一接轨,最大限度地落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待遇。

第三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提 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已推行多年,这一政策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定、幸福,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就是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和社区进行管理服务。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不会因为企业歇业、破产而受到损害,规避了企业的风险,并通过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本来是职工安乐、企业减负、社会和谐的“三赢”政策,但为什么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在推行该政策的时候往往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呢?本人不是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也不是该项政策的服务对象,没有利益立场,只是想结合自己的所听、所看、所想,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客观地分析出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措施。

【关键词】退休人员 社会化管理 问题与对策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用人单位在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后,不宜再承担管理社会保险对象的日常工作,这是社会保险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所以,站在企业的角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基本都会推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宏观上是响应国家政策,微观上其实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减负的一个内容。所以,把退休人员由“企业人”转为“社会人”,对于几十年或者一辈子在公有制企业工作的退休人员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在认识上都容易产生抗拒的情绪,如果企业再在处理的方法方式上欠缺技巧和艺术的话,就会在推行工作的过程中容易激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诉求,甚至出现上访或者更加激烈的群体事件,把本来“三赢”的工作变成了“皆输”的局面。因此,合法、合理、合情地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实现“三赢”局面的关键。现就此谈谈本人观察到的一些问题及表层地提出一些处理对策:

一、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是合法推行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必要依据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一项国家推行的政策,既然是政策,就要求实施者必须严谨规范地去实施落实,才能让人信服。

存在问题:由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施了几年,就认为这项工作早就深入人心,不用怎样去解释或者宣传,退休人员就应该自己都明白是“大势所趋”的工作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经验主义”地去开展工作,甚至还觉得企业能够筹足资金去推行工作,已经是对退休人员的“恩赐”,退休人员应该“感恩戴德”地去配合和支持,因此忽略了对退休人员的情感理解,使退休人员有一种被“遗弃”“蒙骗”“不受尊重”的失落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移交工作”的合法性的质疑。

建议对策:经过几年的推行实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对移交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有了明确规定,而且对移交的流程和协议的签订都赋予了更深入更现实的内容,这就要求企业在推行移交工作中要做到更细致更严谨,程序更规范合法,方法方式更人性化。

(一)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是合法移交的首要工作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移交管理”是退休人员自愿选择的服务,所以不管社会化管理工作实施了多少年,只要企业是首次推行该项工作的,都应该深入细致地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发动工作,通过座谈会、发告知书等方式广泛宣传,要告知退休人员企业目前的情况,实施移交管理的目的,帮助退休人员转变观念,让他们有知情选择被尊重的感觉,并通过组织退休人员参观街道、社区退休人员活动情况,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充分认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有关政策措施,从而理解、支持和配合移交工作。

(二)科学制订移交方案是合法移交的关键内容

为保证退休人员顺利移交,企业应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移交方案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拟移交的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年龄、身体状况、居住地分布等;二是移交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在移交的工作步骤上,要把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发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三是须明确移交后退休人员的有关权益问题和企业应该继续承担的责任;四是各项移交经费的预提金额及支付办法等。在方案制订以后,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把移交方案与退休人员充分协商并且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在这个环节上,建议企业建立“三方协商小组”机制,分别由企业推行移交工作的工作人员代表、企业工会选派代表和退休人员选派代表组成,目的是使移交方案的内容更公开更公平、更有说服力。

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合理推行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

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将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是退休管理工作的一次新飞跃,社会化管理解决了关停企业“无人管”的问题、解决了企业忙于生产经营“不愿管”的问题、解决了部分困难企业“无力管”的问题,新体制更多地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让退休人员共享了社会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到位呢?

存在问题:由于不同的企业,在推行社会化管理工作中,兑现给退休人员的待遇都有所不同,那就容易使退休人员有种错觉既然是同一政策,为什么不同的实施主体就有不同的待遇,是否因为自己好欺负,是否因为自己没有去主张呢?然后再加上不同的企业推行工作的工作人员的态度、业务技能、管理水平有所差异,导致抱怨、愤愤不平的情绪出现,把本来好的事情变成了矛盾的激发源。

建议对策: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磨合,毕竟不同的个体基于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不同的企业实施的效果也有差异性,因此,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状况,做好细节工作,“以人为本”,合理推行社会化管理工作。说白了,很多事情都很难单纯地“生搬硬套”政策去做的,尤其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更应该掌握“人心”妥善处理,有法只是可依,以理才能服人。

(一)提高业务技能,做好名词解释

在移交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退休人员的诉求和不解,做好解释和平怨工作,因此就要求工作人员要读懂政策,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沟通技巧,尤其是懂得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诉求:

1、一次性移交补贴:由于这个不是强制性的福利,所以对于困难企业尤其难执行。但是,这是关系到退休人员的直接利益,特别是知道有些效益好的企业给予了一次性的补贴,他们有想法有要求也是正常的,所以,作为困难企业我们从态度上应该要有诚恳的态度表示理解,然后要适当通告一下企业的现状和一些经济状况,目的就是用坦诚的方式去争取退休人员的理解,毕竟企业走到今天,也有退休人员当初的努力和付出。千万不能以退休人员无权了解企业内部信息或者财务状况不适宜对外公开为由,剥夺了退休人员的知情权。

2、货币分房:虽然轻工至今也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实施,但是在广州市的确很多企业都实施了,所以我们也要理解退休人员有这方面的诉求的心态,特别大部分的退休人员在企业干了足足几十年,连一砖半瓦都分不到,有的甚至还是自己出去外面租市价房子(廉租房又不够条件,单位也没有福利房可以出租),有怨气有牢骚也是正常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安抚退休人员的情绪,一方面拿出有关的政策文件明确告知退休人员这个不是强制性的政策,而不是单纯说“现在还没有正式文件要强制执行”;第二方面,要估算一下如果要实行货币分房企业大概需要多少资金,涉及哪方面的人员,对退休人员作出通告,让退休人员真正从数字上明白企业的难处,而不是单纯的说“企业没有钱,企业困难什么什么的”,这样只会双方纠缠在“有钱没钱”的认识上,容易激发矛盾;第三方面,懂得艺术地作出承诺,在协议上明确表示只要有新政策出台,企业一定按新政策执行,不管是否移交,所有涉及的人员都由企业去落实。企业可以把新实施的计划生育奖励办法作为例子去安抚退休人员,只要有政策,只要条件允许,企业一定会想尽办法实施。第四方面,我觉得不管企业是否准备实行货币分房,都可以发出表格进行摸查和归集数据,不要怕麻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掌握情况,更重要就是让退休人员感觉踏实,明白企业已经关注了,企业已经随时作好准备了,这一点很重要。

3、每人3000元的退休人员退管活动资金和10.5万元的特殊退休人员安置费:要对退休人员解释清楚,这是企业为了移交需要给各个区的退管部门交纳的费用,是企业移交工作最大的成本,目的也是为了退休人员以后有更保障的生活,并不是给退休人员个人的资金,尤其是特殊人员,更要对他们说清楚10.5万元的去向和使用说明。

(二)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移交细节

为了减少矛盾和摩擦的发生,我们还要注意在移交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工作。有些时候有些小细节,我们提前跟人家说清楚了,总比别人发现后去解释效果更好。例如以下几个细节:

1、工作人员要提高修养素质,要学会理解和包容抱怨,对待移交,要明确告知退休人员是“自愿性”行为,不是强迫的,有些退休人员会一时想不开,觉得跟了企业那么多年,有感情,不想“被遗弃”,不愿意移交,我们要理解,要心平气和去动员移交和宣传推行社会化管理的意义,绝对不能表现出是企业“恩赐”退休人员,即使再困难的企业,很多退休人员都会有传统的思想,“生老死葬”都要靠企业的,所以,我们要包容。

2、一个企业里面,退休人员的户口都会分布在广州市不同的区域,而不同区的退管部门在接收退休人员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需要提供存折的银行不同,需要提交的资料也会不同,交纳的相片张数也会不同,这样,企业就要事先提前跟退休人员说明一下,而且特别提醒一下,这样可以防止不同区退休人员之间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

3、要摸查清楚退休人员的各类情况,做好标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企业对他们很熟悉的,不会遗留他们可以享受的各种福利的可能,让他们选择安心移交。第一类是有供养的直系亲属劳保关系的人员(严格按穗劳社综[2002]14号文件执行);第二类是孤寡、精神病、1-4级工伤残疾、独居、无子女及市外、境外定居(含时间、居住地)、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各级劳模授予、军转干部、退役军人、工种退、病退、80岁以上高龄、特困、重病等情况的,都应该在移交表格的备注栏清楚注明,不可遗漏,因为谁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政策待遇惠及这些特殊人员呢?

三、完善合情的后续服务,是检验推行社会化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 在移交工作完成后,我们发现,其实企业并不就是跟退休人员没有关系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因为企业没有注意到后续服务这个环节,导致了“折返诉求”的现象(在移交后才出现比较尖锐的诉求),甚至出现群体上访事件。

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政策的时期变化(例如新出台的计划生育奖励办法),或者退休人员的自身需要(需要单位开具的各种证明),都会使退休人员继续要求跟企业保持联系,需要企业提供服务的,如果在这个时候,企业或者工作人员表现出“不耐烦”、“移交后你们已经跟企业没有关系”、“移交的目的就是我们不再管理你们和为你们提供服务”等消极态度的话,就会使退休人员产生“被遗弃”、“被忽悠”的情绪,容易激发矛盾。

建议对策:要紧跟政府步伐,及时掌握了解新的政策,例如前期新颁布的“计划生育奖励办法”、或者以后会出台的“货币分房方案”等,企业要争取第一时间跟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联系,目的是让退休人员知道,企业已经关注了这个问题,会有所筹措的,千万不能让信息、行动滞后,否则等人上门来咨询或者告知才有所反应的话,就会让人觉得有种“不说不做”“不告不理”的想法,这就容易激发情绪。而且遇到退休人员回企业寻求帮助的时候,企业应该理解,毕竟退休人员(大多数都是一辈子在同一企业的)在企业工作了几十年,很多情况企业有资料去记录去证明,只要能够做到,都不应该推托或者不理睬,例如一些材料是存放在劳资资料、财务凭证单据或者企业的文书档案里,并没有存放在个人档案的,因此,是企业应该做的,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就应该热情地去为退休人员解决,只要退休人员满意了,就会有口碑,就会增强下一批退休人员移交的信心,形成良性宣传。

那么企业在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后,还应承担哪些责任?首先,企业不得以社会化管理为由随意减少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其次,企业退休人员居住的企业住房,尚未实行房改的,管理和维修工作仍由原企业负责。第三,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后,企业要继续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对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退休人员,继续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在重大节日和退休人员患重病或死亡时,企业仍负有探访、慰问和协助处理后事的义务。最后,千万不要出现“你现在已经推出社会了,这些事情企业管不了,或者跟企业没有关系”这些不和谐的言辞。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推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宗旨,围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深化管理”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拓展服务内容,提高管理素质,就能使移交工作在合法合理合情的互动中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组织管理和服务上的保障。

第四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中办发[2003]16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市采取出台文件、确定试点区县,摸索经验,召开现场会,进行典型引路等措施,初步确立起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框架。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市共有企业退休人员95.04万人,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有93.29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64.99万人,占实行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69.66%;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的7.07万人,占7.57%;依托企业管理的20.8万人,占22.29%;由其他办法管理的0.43万人,占0.48%。

现状

1、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我市及各区县均以党委、政府名义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办发[2001]16号文件的通知,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标、内容、条件、措施、工作机构和人员经费等做出具体规定,有力推动了面上的工作。市劳动保障局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各区县(自治县、市)还在工作中边摸索,边总结,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体系的完善,使这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稳步推进。

2、街道(镇)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基本搭建。截止2004年11月底,我市已批准建立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有395个,80%已经开展工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也已基本到位。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初步实现功能整合,兼具就业和退管工作职责。平台的工作条件也随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推进逐步得到改善。

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础工作扎实,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将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社区管理。并结合本地实际拓展工作内容,在街道社区积极开展退休人员基本信息采集、退休人员服务联系卡发放、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等各项基础工作,这些措施提高了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建设和功能的完善,推动了社区就业。

问题

1、社区建设基础仍显薄弱,难以适应加快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影响工作的整体推进。如何用较经济的人力、财力、物力,打通社会化需求与从给之间的“瓶颈”,是推进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

2、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医疗保险问题仍然由企业负担,影响了“社会化”的进程。退休人员对此忧心忡忡。

3、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建设还比较落后,管理服务形式有待规范,与推动工作配套的各项制度仍有待完善,缺乏规范化、程序化。虽然中办16号和渝委办22号文件明确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形式和框架,为推动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各区县存在管理水平和工作基础上的差异,致使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4、管理服务内容还有待拓展。目前,我市实现真正意义的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比例较低,即使是纳入社区管理的,很多地方也只是开展了四项基础工作,距中办16号文件和渝委办22文件的要求和退休人员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5、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难度大。市内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都存在着人员移交、衔接、管理等诸多问题,跨市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情况更加复杂,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明确的操作办法协调难度更大。

对策

1、理顺两个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一是在工作的推进上,要形成政府重视,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在开展管理服务活动时,要理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与街道、社区的工作关系,突出“政府管理,社会服务”。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科学、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2、充分利用信息,多渠道开展服务。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社区生活信息,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方便退休人员生活、学习和娱乐。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途径,引导更多的楼盘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等市场元素为社区建设服务,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服务。

3、建立和完善两个服务体系:一个是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体系,一个是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的体系。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是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要高度重视和充分鼓励、发挥退休党员干部和一般人员的奉献精神、潜在的热情和创造力,善于激发,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年轻的老人为年老的老人服务,成立组织严密的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健康的友爱互助、扶危济困活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义工制度,可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县先进行试点,以示范性辐射影响全局,逐步促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为老年人、为退休人员服务的行列中来。

4、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多渠道筹集经费。各级财政应按照中央要求,切实落实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人员编制、机构和经费,特别是应明确企业退休人员活动经费的列支渠道,使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开展各种活动能有相应的经费保障。政府的投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化管理必需的设施建设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投入,如聘用人员、管理档案、办公场地建设及专项活动经费等;另一部分是政府出资从市场上购买服务,即通过选择委托社会机构进行管理服务。通过科学测算测定所需经费数额,由各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解决所需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特别是破产企业或者改制企业应当预留一部分资产,用于缴纳企业退休人员管理费用。企业原用于退休人员活动的场所无偿转让给社区使用的办法。

同时要积极摸索许多非政府的资源的利用。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按照政府规划在社区兴建管理服务设施;社会慈善机构捐资建设托老所、老年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福利设施;再比如,社区可以提供一些有偿服务项目,用收益来补贴服务设施的运行。

5、完善相关制度,使社会化管理工作既积极又稳妥地进行。可先将破产关闭、改制重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管理,档案移交可不作为硬性指标来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做,暂不具备条件可将档案先放在原单位。移交的档案要相对集中管理,应放在街道以上的机构;在医疗保险方面,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困难企业、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在统筹外项目方面,要加强对有能力的企业是否继续发放统筹外项目待遇的监督,使已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使暂未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提高进社区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异地居住人员的协管、协查制度。

6、抓好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目前,街道(乡镇)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已基本到位,但工作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还不够熟悉,应加强培训。同时,也可考虑继续聘用原企业退管工作人员,利用其丰富的退管工作经验和与退休人员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充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量。

第五篇:企业知识产权现状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也显著提高,引起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现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一些具体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概括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一、引言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而知识产权作为知识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和法律依据,不仅成了企业保护创新成果、获取利益、赢得领先地位的竞争利器,而且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发达国家及著名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纷纷通过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持其在全球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为了增强科技竞争力,我国积极推进专利制度的规范化,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的基础性作用,效果颇为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37.7万件,同比增长15.9%;授权3种专利共计131.3万件,同比增长4.6%。201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2.7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0.6%;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7.9万件,占国内总量的54.9%,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

随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国内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的保护、专利布局日趋规模化、系统化。企业如何有序、规范地管理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比较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专利意识淡薄、缺少主动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少战略规划等的种种问题。(1)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薄弱

国内大多数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强,没有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人员,缺少专业人可以把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的,导致许多专利在申请后无人管理,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把企业的实践和专利的运用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服务。(2)专利申请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工作往往与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工作相独立,与其考核和业绩均没有直接关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激发其专利申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造成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后果,我国企业将会被外资公司不断高筑的技术壁垒所包围,最后沦为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也就无从谈起。(3)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许多企业不知道对专利相关方面文献的利用,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许多企业成果只申请了中国专利而造成技术流失,这样还很容易导致陷入专利的“雷区”,做出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不仅要支付高额赔偿,更甚者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举一个例子来说,深圳市某厂的产品属荷兰菲利浦公司在中国获权的专利保护范围,被诉侵权,不但自行销毁了模具和侵权产品,还要支付巨额赔款。(4)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我国企业很少有常设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大多数是通过法律顾问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的时才会想到请相关的法律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这样就造成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缺乏应急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从而对企业自身造成诸多损失。(5)不利的外部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我国1980年才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4年才开始实施第一部《专利法》。虽然目前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过一些调整,但是,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和《版权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本身的不合理性现象。例如,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审批期限过长,专利费用过高,这样容易造成大家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民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市场上盗版横行,低廉的价格优势很受欢迎,使正版产品处于不利地位。

三、解决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落后的知识产权管理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知识产权现状急需改变,企业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大致分为4类:

(1)集中管理模式,如美国的 IBM 公司 ;

(2)分散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东芝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3)行列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佳能公司;

(4)集中+分散模式,如中兴通讯公司。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1)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科技企业在利用法律环境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应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建立奖励制度,鼓励知识产权申报,将其收益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当中,调动员工的创新意识与积极性;

(2)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责任,与员工签定知识产权相关协议,做到责任到人;

(3)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指派专门的部门负责;(4)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以制度为依据勉励员工;

(5)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从员工能力、研发水平和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合理激励;

(6)规范技术转让与引进合同管理。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以制度、系统与考核作为实施的保障,建立起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将知识产权工作渗透到公司经营的研发、采购、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公司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实现最大化的共享、公开、易于检索和分析。

(2)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机制

我国企业应该转变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思想,应实现从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资本为第一资源向知识为第一资源转变;从市场价格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从以管理人、财、物为主向管理知识和技术转变;从追求产品数量和质量,向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的战略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加大企业产品存在的附加值和科技值。(3)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身的软实力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才能起到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增强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日本企业普遍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日立公司对专利转让和引进谈判非常重视,每次谈判,日立公司都会由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律师、专利代理人和知识产权本部负责专利沟通管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一个最佳的团队出席谈判会。同时日本公司非常重视对内部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培训。日立公司会不定期的在公司内部开课,供知识产权人员进修。(4)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服务,发挥政府职能

美国在知识产权的实施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超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提出“要采取独自的政策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并首次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从而达到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目的,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共赢。欧洲专利局也提出了降低专利成本和加强中小企业服务的战略重点。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已经成为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更快捷地获得授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适时调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综合上述,针对我国在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结合考虑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具体国情,同时总结国外先进经验,提出适合本土商业环境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为提升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政府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提供对策。

下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悼词(企业退休人员)

    悼 词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的老战友、老同事XXX同志! 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年X月X日X时与世长辞,享年64岁。 XXX同志X年X月X日出生于重庆市开县......

    企业退休人员工作总结

    篇一: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度退管工作总结 201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我们村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幸福......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与对策分析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与对策分析内容摘要: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服务、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作者:翟立 蔡佳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10期 摘 要: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加快省域副中心城......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度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使学习主题活动效果更加扎实,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特制定了此管理制度。 1、送学上门制度。考虑到离退休干......

    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地调查表

    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地调查表 (居住证明信) 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原_______________单位人员_____________,已于____月份办理退休手续,该人居住在我社区,已办理纳入社区手续,本人身......

    关于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精)

    关于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 待遇调整工作具体操作的说明 为做好2009年的待遇调整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具体程序和操作要点明确如下: 一、本次待遇调整工作的基本安排 中央和省政府要......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度退管工作总结 201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我们村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村为我们村退管工作的根本,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