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21:2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对策

论文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如下内容及要求:

(1)论文封面

封面上应写明论文题目、学生姓名、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日期。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简短,能反映毕业设计的实质性内容。设计题目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00~300字)

(3)目录

(4)正文(5000——7000字),正文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a)序言(概述、引言)

(b)正文

(c)结论

(d)参考文献

(f)致谢

(g)附录

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竞争环境已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建立独特的企业特色。创新对企业的意义重大,我国的企业在创新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然而,企业创新能力从整体来说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需要从企业创新文化、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和创新政策等方面考虑。面对机遇和挑战,创新力才是所有企业持续发展和长盛不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力; 现状 ;对策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has been increasingly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enterprise which wants to survive must constantly innovation, establish a unique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Innovation is critical to enterprises.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but on the whole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such a field and the capabilities to innovation.In a sense,there ha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for enterprises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The

author believes in the thesis that to improv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should be

endeavored in such aspects as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enterprises’ culture,from the

preference for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system and so on.In face of such valuable

chances and challenges,innovation should be a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demand for the

forever development of all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Key wore : Innovation;situation;strategies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自主创新是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日益成为影响一

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依靠自

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一个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依靠科技进

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一、创新力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创新力的概念

创新力又称创新能力。创新力按主体分,最常提及的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

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创新是

指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后来意义发生推广,用于指代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

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也指自然科学的新发现。

一般来说,企业创新主要有发展战略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

2、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取胜之道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全世界的脉搏通过经济的脉络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在科技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工业革

命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创新拥有了更大的积极性,都努力从创新

中寻求提高生产率的办法,以便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单产、降低单位成本,为市场

提供更优质廉价的产品,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获得市

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如果获得某项专有技术,甚至是生产某项专利产品,它便

可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垄断地位去主导市场,为自己赚取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福特一世以大规模生产黑色轿车独领风骚数十载,但

随着时代变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品种、更新的款式、更加节能省耗的轿车。而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不仅颜色单调、而且耗

油量大、废气排放量大,完全不符合日益紧张的石油供应市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保护状况。此时,通用汽车公司和其他几家公司则紧扣市场脉搏,制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生产节能省耗、小型轻便的汽车,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跃然居上,使福特汽车公司曾濒临破产。所以福特公司前总裁享利福特深有体会地说:“不创新,就灭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不懂得改革创新,不懂得开拓进取,这个企业就会陷入危机甚至濒临灭亡。而创新的根本意义就是勇于突破企业的自身局限,不断改进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更多适应市场的新体制、新举措,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在制造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而且由于产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起主导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缓慢 经济增长缺乏强劲的后劲,分析我国企业创新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1、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低,结构不合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规定,我国R&D/GDP的比重到2011年要达到2.0%,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靠国家财政的拉动。2011年,我国R&D/GDP的比重为1.47%,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中支持企业的比例仅约10%,而发达国家在同一发展阶段有50%左右的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到后工业化时期仍能保持到30%左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点是技术创新的最基本动力。发达国家正是由于企业成为R&D的主体,使得技术创新能够与市场紧密结合,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才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2、技术研发重引进、轻消化、少创新,缺乏自主创新的氛围。

目前中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对外技术

依存度高达54%,而创新型国家的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低于30%,美国仅为5%左右。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9%,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一方面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特别是对国企仍存在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一切由国家来管理。计划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不利于创新的企业架构及心态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改变,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只关注任职期内的短期绩效,求稳思想严重,缺乏长远的创新战略和决心;另一方面是受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国家政策法律等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

3、企业创新机制不完善,组织结构不高效企业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经济技术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企业创新团队建设是基础。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种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得到完善,信息流通、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和自我学习的渠道、质量 效率得到提高。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的领导和职工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创新时,往往采用最保守的方法,顾虑重重。研究项目所需的实验材料统一到采购部申请采购,手续繁多、时间太长,延误研究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将采购权下

放,但上级考虑到采购权下放后带来的财务风险,迟迟不批。

4、人才短缺,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企业缺乏高水平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据对945家企业创新状况的调查,在大型企业中缺乏人才的企业占45%,在中型企业中占41.3%,小型企业中占66.4%。并且,部分企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人才为本。创新人才的不足,也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流失的科技人才他们具有特有的专长和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人才高比例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与技术秘密,带走了企业的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的重置成本,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最终将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三、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进入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传统“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国家”。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如何改变世界价值链上我国的低端地位,成为具有我国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加大R&D经费的投入力度,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解决R&D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特点.建立政府和民间相结合、上市与非上市产权交易相结合的风险投资机制 :一是逐渐拓宽现有资本市场的范围,大力鼓励和发展面向企业的资本市场;二是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建立国家风险基金;三是允许少量国外风险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加强企业在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金融机构应该完善资金市场,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企业应该大力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积极做好项目和产品推荐工作,主动开拓筹资渠道,保证足够的R&D经费。

2、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我们应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其次应设立优秀科技成果奖励标准规定,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应给予奖励。另外,应给科技人员在生

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科技管理、收入分配、职称晋升、住房分配、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重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首先,在企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搞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扩充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改善其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既有技术专长,又有市场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要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引进。最后,强化激励机制,在制度上形成“事业留人”环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产权多样化、知识产业化,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创业股等多种分配、奖励形式以及建立相应的制度,实行技术发明人、企业管理者及企业职工的持股、股票期权、优先认股权等方法,使技术与管理转化为资本或股权。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形成人才引进、评价、鼓励和留人机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 帆.我国技术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J].决策研究,2003,(01)

[2]林嘉兴.谈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企业管理,2009,(6).[3]赵弘.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对策 [J].企业管理,1999,(5).[4]王奕,胡珊.浅析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J].发展论坛,2003,(02).[5]钟书华.发展企业技术联盟推动我国技术创新[N].北京:科技日报,2000.

第二篇:企业创新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摘 要] 企业创新力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基石。企业创新力主要有发展战略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影响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因素有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员工学习能力、评价机制及员工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也应从领导、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和员工培训等几方面展开。

[关键词] 企业创新力;发展战略创新;激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渐地表现为企业持续地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创新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及其发展后劲。

一、企业创新力的含义

在上世纪20、30年代,福特一世以大规模生产黑色轿车独领风骚十余载,但随着时代变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品种、更新的款式、更加节能降耗的轿车。而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不仅颜色单调、而且耗油量大、废气排放量大,完全不符合日益紧张的石油供应和日趋紧迫的环境治理的客观要求。此时,通用汽车公司和其他几家公司则紧扣市场脉搏,制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生产节能降耗、小型轻便的汽车,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后来居上,使福特汽车公司一度濒临破产。所以,福特公司前总裁享利·福特深有体会地说:“不创新,就灭亡。”而中国乐凯胶片公司则在以柯达、富士为代表的几家经济技术实力相当雄厚的大跨国公司对手面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把当前世界名牌拳头产品的质量目标作为他们的赶超目标,把学习应用国外照相科学的最新科技成果作为赶超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使乐凯胶卷8年迈出了三大步,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仅次于富士,名列第二。这是企业创新力的突出体现和成功实践。

“创新之父”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则指出:“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事实上,创新创造出新资源……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因此,企业创新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中将企业要素资源进行有效的内在变革,从而提高其内在素质、驱动企业获得更多的与其他竞争企业的差异性的能力,这种差异性最终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标志。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其竞争力也强,反之亦然。

二、企业创新力的表现形态

提起企业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企业创新的形态远不止这些。一般地,企业创新主要有发展战略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

(一)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创新是对原有的发展战略进行变革,是为了制定出更高水平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制定新的经营内容、新的经营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经营策略等。

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战略创新的任务。例如,当前有些企业经营策略明显过时,有些企业经营范围明显过宽,有些企业经营战线明显过长,还有些企业经营内容本来就与自身特长严重脱节。诸如此类的企业如果不重新定位,发展前景堪忧。再如,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新解决靠什么经营的问题。靠垄断地位?靠行政保护?靠资金实力?靠现有技术?这些恐怕都逐渐靠不住了,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只能另谋新的依靠。

(二)产品(服务)创新。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服务行业而言,主要是服务创新。例如手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已从模拟机发展到数字机、可视数字机、可以上网和可以拍照的手机等。手机的更新换代,生动地告诉我们产品的创新是多么迅速。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竞争的根本。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从而创造市场优势。例如沃尔玛(WAL-MART)1980年就全球率先试用条形码即通用产品码(UPC)技术,结果使他们的收银员效率提高了50%,并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

(四)组织与制度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组织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管理幅度等。二是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态度,包括知识的更新、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等。例如GE总裁韦尔奇在执政后就曾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GE这家老企业重新焕发创新动力。有一个部门主管工作很得力,所在部门连续几年盈利,但韦尔奇认为可以干得更好。这位主管不理解,韦尔奇建议其休假一个月,放下一切,等再回来时,变得就像刚接下这个职位,而不是已经做了4年。休假之后,这位主管果然调整了心态,像换了个人似的,对本部门工作又有了新的思路和对策。三是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创新,即对任务重新组合分配,并通过更新设备、技术创新等,来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五)管理创新。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往往因环境情况和被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创新。例如INTEL总裁葛洛夫(ANDREW GROVE)的管理创新就是因环境情况和被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实行产出导向管理——产出不限于工程师和工人,也适用于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在英特尔(INTEL)公司,工作人员不只对上司负责,也对同事负责;打破障碍,培养主管与员工的亲密关系等。

(六)营销创新。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如雅芳(AVON)的直销和安利(AMWAY)的传销等都是营销创新。

(七)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和适时创新,能使企业文化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样不仅仅可以维系企业的发展,更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

三、影响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因素

(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影响企业创新与变革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凝聚起来的“胶水”,这种凝聚效应全面体现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任何为了提高企业创新力的举措必然应该有相应的企业文化转型计划。

最有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这样:更加外向型而非封闭型的文化;更加灵活、适应变化的文化而非一味求稳的文化;扁平化而非等级化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中还应强调持续学习和不断适应。在支持和鼓励创新中,企业文化如想起到关键作用,就必须着力将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渗透至企业战略的各个层面,如员工、政策、企业行为、激励机制、企业的语言和系统架构等等。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HAY集团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了全球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具备10个特征,这10个特征分别是:愿景、气氛、有天赋的员工、训练有素的经理、培养的环境、耐心、对失败的包容、对研发的投资以及利于创新的良好的组织结构、流程和系统。这些特征往往意味着在这些企业里,人们希望能够做到最好,目标和期望界定得很明确,人们被给予适当的授权,以及新的创意易于被接受。最能促进创新的企业文化往往强调团队协作、以客户为中心、公平对待员工、采取主动等理念。

(二)领导风格。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在推动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领导者的风格又直接决定企业创新力的高低。因为领导风格往往塑造了企业的组织文化和气氛。那些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往往会提供创新的方向,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和气氛,鼓励个人的高度主动性,推行有效的多功能团队的协作和融合,以确保最佳操作在公司中的推广和充分运用。

领导风格可以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强制型、权威型、亲和型、民主型、领跑型和辅导型。HAY集团总裁莫瑞博士(MURRAY DALZIEL)认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的领导风格通常为权威型、亲和型和辅导型这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领导风格往往能够提供明晰的愿景与方向、培养团队的和谐以及关注个人的长期发展,因此更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莫瑞博士认为:“一线经理很容易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结果的改变,但企业的高级经理则需要通过改变领导风格来改变团队的氛围,从而影响团队里的成员。”

(三)员工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和充电的员工构成了企业中创新力的根基。企业必须要有一个持续进行的培训项目来鼓励员工,告诉他们拥有创新思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在这个持续进行的培训项目中,还必须应用各种工具,这些工具必须既能够促进分化又能够促进和谐。这里的分化是指要让不同意见无所保留地表达出来,好的理念能够形成头脑风暴;而和谐是指团队应有效协作来执行创新理念。在已经形成的技能训练项目中应考虑加入更宽泛层次的内容,让这些技能能够使员工注重直觉、形象思维和彼此之间的默契。

(四)创新的评价机制。在企业现有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应该将创新纳入评价体系。如果将创新纳入个人和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就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励体系。而创新是否成功,往往要经过数年的考验才能被衡量。因此,短期和长期的评估体系应同时具备,同时到位。

(五)员工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迅速采取行动,富有主人翁精神,并且员工之间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进行充分沟通。典型例子是飞利浦公司。他们有两条产品线,分别是心脏复苏机和家庭医疗保健产品。以前,这两条产品线针对的客户一个是医院,一个是家庭,并没有什么重合之处。后来这两个产品线的负责人经常在一起开会研究,对产品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心脏复苏机也开始走进许多家庭,并实现了两条产品线的整合效应。

四、提升企业创新力的对策

(一)推进企业领导者的创新观念。企业领导者要树立知识价值观念,确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企业领导者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树立自身的知识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顺应企业的变化,不断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重视企业的知识价值,并通过有效的激励促进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价值的增值。

(二)建立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首先,实行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项目负责制。其核心思路是:落实各类人员在项目开发中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分工,同时体现责任大、贡献大、回报大的经济报酬原则。可以采取以技术入股、收入分层等方式调动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建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奖励和宣传制度,通过每年奖励和宣传几个重点项目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来推动全员创新。

其次,推行岗位竞争末位淘汰制。鼓励和提倡在公平环境下的岗位竞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如果长期不努力,不能成为独挡一面的人才,那么企业就要考虑调整岗位,否则新一代人才也成长不起来。

再次,推行“人才合理流动制”。在保证工作安排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产品(服务)开发人员可以带着产品(服务)开发、市场难题参加企业内外的科研开发项目,企业外的科研人员也可以带着科研成果到企业做技术转化工作,建立这种人才流动机制,可以解决知识、技术、信息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培养创新队伍。

最后,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技术和信息都是“无形物质”,与材料、设备等“有形物质”有重大差别,其创造、管理、使用和交易过程都极易“泄露”,保护知识产权已刻不容缓。

(三)构建“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塑造创新的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创新的源泉;另一方面,对于创新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应采取大度和宽容的态度。培育一种创新的文化,是企业员工不断提出科学的新设想、生产的新方案,创造出新知识、新产品,孕育出新观念、新思想的动力。企业必须抛弃传统呆板的管理方式,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淡化员工与领导的距离,采用以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对员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颖想法,领导要积极支持,使员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锐意进取的雄心,使管理方式更为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以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诺基亚公司之所以人才流失率较低,他们的经验就是宽容失败,鼓励冒险。诺基亚总裁曾说:“如果我的员工是生活在恐惧之中,那他就不会有创造力。”诺基亚营造了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发挥创造力,将自己的想法转换为集体行动的环境。

(四)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加大员工学习培训经费投入,对员工加强创新方面的学习、训练,提升创新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国际上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丰田公司通过“工作轮调”的方式对员工强化创新能力培训。通过这种方式的培训,丰田不仅将一线岗位的员工培训成多功能作业员,同时也使一些资深的技术骨干把自己的所有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年轻员工,并促使员工在不同岗位轮换中激发创新的灵感。在微软公司,一般是通过“试错法”来促进新员工学习。在进公司的头几天,新员工被安排与经理们以及来自其他专业部门的高级人员见面,在听完有关开发周期的一个方向性简介后,开发经理即派给新员工一个单独的任务或者让新员工与专门小组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允许新员工犯错误,并由最好的专家来检查工作和纠正错误,鼓励和帮助新员工逐步通过“试错法”来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篇:如何提升企业创新力

如何提升企业创新力?

杭州政企畅谈创新驱动发展

2012-11-2

2通讯员 王帆 记者 朱文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杭州,今年出台了科技创新“三十条”,以鼓励科技创新。从国家到地方,都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前,杭州市经信委主任赵纪来,市科委主任楼健人,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夏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级高级工程师张爱群一起走进“杭网议事厅”,和广大网友一起探讨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在这场创新的潮流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统计显示,今年1-10月份,杭州工业产品中新产品的产出率同比提高了13%,在整个工业产值的占比也同比提高了6%,工业科研经费投入同比增长了17%。这几组数据在整个市场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赵纪来说,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新产品或者是新服务,都是来自企业的创新,并不一定都是电影里的那些“超炫特技产品”。

比如,率先喊出“5万元,造一辆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的吉利汽车,就是一种创新。

并不是所有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的都是类似于吉利这样的发展,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夏敏说,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型企业,许多创新来自于服务的细节,也许是一个数据,也许仅仅是一串代码。

如今在杭州,你可以通过手机挂号看病,用手机查询交通状况,在西湖边还能享受短信导游服务,一系列的业务创新,不仅方便了百姓生活,也给移动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一个人用一项创新业务也许只带来几毛钱,但是创新就是需要从这许多小点积累起来,然后带来的是通信业务的转型。”夏敏说。

去年,杭州市经信委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等单位在杭州成立了“全国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科服中心”与一批大专院校、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经信委结为科技服务战略联盟,数千家企业成为科服网会员单位。赵纪来说,中心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解决科技难题,开展科技项目的对接,他们正努力探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新路子。

第四篇:浅论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对策

浅论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企业改革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逐步开放国内各类市场。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然而,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场”的同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由此,本文拟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探讨:剖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使我国企业更好更快地健康成长,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共赢。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由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直译而来,其简称为CSR。它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然而对于其概念的界定至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斯蒂芬·罗宾斯则在其近年出版的《管理学》中明确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而约翰·库伦侧重对道德责任的强调,他指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富有的责任超越盈利。哈罗德·孔茨则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黎友焕(2007)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三层次模型定义,他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指在某特定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以及其它相关的责任。除了经济学者的定义以外,各机构组织也有其自身的理解。

联合国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认为,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遵循“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四个方面;而欧盟官方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整合到企业运营以及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过程中。”世界经济论坛则侧重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方面入手,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为“业在性质上要承担法律、道德和伦理责任;要对员工、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

虽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应当关注人的价值,要对消费者、企业员工、社区以及环境负责,为社会做出贡献。换言之,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考虑其决策和企业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影响所具有的责任。

近些年,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词广为风行,《财富》和《福布斯》等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选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的尺度。而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缔造利润、对股东益处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情形的社会责任,搜罗遵守商业道德、出产平安、职业健康、呵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呵护情形、撑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呵护弱势群体等等。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庄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阐扬企业在社会情形中的精采浸染。总起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情形责任等几方面。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受国际社会关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及外资机构在我国建立,中国因为庞大的市场及廉价的劳工,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场”。然而,不可否认企业在壮大的同时出现了自我约束力较差,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国际社会的一些劳工组织和跨国公司还针对中国的劳工问题,拟定了专门的“工场守则”,要求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遵守。川跨国公司的“工场守则”行为,今朝已在中国启动。搜罗麦当劳、瑞步、耐克、迪斯尼、沃尔玛等公司在内,接踵起头旨在对于公司的中国供给商和分包商实施以劳工尺度搜检为内容的社会责任行为,一些公司还在中国公司内设立了相关的社会责任部门,并委托有关公证机构,作为审核机构对于中国的供给商和分包商的企业劳工尺度执行状况进行看管审核。而从事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国际组织,也都接踵在中国上岸。从上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中国沿海地域的数千家作为跨国公司供货商的企业,已经接管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搜检。

2.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心欠缺。具体现象如下:

(1)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有些企业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只顾眼前利益,用质次价廉的原材料,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从而欺骗消费者;更有甚者竟然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于不顾,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近些年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和“地沟油事件”等就是典型的例子。我认为,企业通过上述种种“拙劣”的行径不但不能为自身开辟一条做大做强的捷径,反而会把自身逼向破产倒闭的深渊。

(2)劳资纠缠不断,劳动合同签订意识薄弱,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存在较多,有些企业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其生产成本不惜让工人超时工作或者在极其恶劣地环境下工作,更有一些企业长时间拖欠工人工资,这些都大大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被媒体披露的“黑砖窑事件”和“讨薪难问题”都是侵犯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典型事件。由此可见,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若不能得到保障必定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3社会保险采办率低,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

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参保的比例普遍较低。有些处所政府甚至对一些企业的职工的现实人数都没有把握,企业也不愿意向政府透露,就是回避采办保险的问题。有的企业由于职工流动性大以及保险意识不强而造成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等方面的保险覆盖率偏低。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投入而没有

必要的安全生产防护,工作环境恶劣,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得不到保障。

(4)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为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有些企业却为了其自身利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从而换取经济效益。这些企业的行为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更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是对整个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5)企业较少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中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体现了企业对整个社会的回报,同时也会给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据悉广东一企业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立即向灾区捐款一亿,由公益事业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整个社会蔓延,由此为该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据统计我国大概有1000万家企业,然而有慈善捐赠记录的企业尚未达到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并没有履行慈善义务。这些数据都反映了在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重要性。

三、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对策

1.企业:

(1)转变思想, 树立以酬报本的经营理念。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自己是一个经济规模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只有改变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真正正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改善员工的出发糊口前提,才能彻底消弭某些人将企业社会责任肆意扩年夜到政治规模,意识形态化的狡计。

(2)塑造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的道德意识。

改善职工待遇,尽量将社会责任尺度中的合理要求融入企业的打点系统和企业文化之中,并把诚信经营贯彻到企业打点的各个方面。因为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标识表记标帜,遵守企业诺言是企业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

(3)依法守法,自觉遵循法律法规。

贯彻落实《劳动法》、《情形呵护法》、《平安出产法》等相关法令律例。

(4)进行科技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

走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模式,改善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理念,确立劳动关系的和谐管理思想,完善现代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5)多做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慈善事业已经成为良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路子。有社会学家暗示,由最初的纯挚追逐益处到今天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动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成长和企业家成熟的必然过程,将对人的关爱和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与追求企业利润置于齐截主要的位置,是中国的企业家日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识表记标帜。

(6)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政府:发挥市场经济监管者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1)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成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系统。

要把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的有关内容纳入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要加大企业违法的成本,促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公司法的总则中凸起强调企业必需承担的根基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人法制化、规范化的打点系统中,使企业社会责任打点与国际接轨。

(2)加强政府与有关部门的监控能力与执法力度。

拓展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职能,构建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体系,鼓励社会机构、媒体与公众的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利用社会性他律机制,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构建不同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平台。

(3)增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

要让处所政府打点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打点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和处所经济成长的主要意义,辅佐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在缔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轻忽企业的社会责任。

(4)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鼓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科技创新,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3.人民群众:

(1)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维权意识,坚决抵抗企业侵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2)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做一名有道德、有素质的消费者或劳动者。

结语:21世纪的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各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而古今中外,能展示出兴旺生命力的优异企业,都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成长作为公司理念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中国企业理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时代潮流,谋求企业成长,敦促财富增加,实现社会与企业的互赢互利。换言之,便是要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责任方针和环保方针,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赢,社会与企业的协调共生,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唯有自觉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现代企业,才能真正具备焦点竞争能力,不竭地成长为全球性公司,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为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怡君

经管13班

第五篇: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中国,20多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在各企业不同程度引起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认真考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客观、恰当地分析.评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对确定我国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战略已日益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企业通过凝聚先进思想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经营发展新战略,正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永葆青春活力的战略选择。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信息化革命的来临,现代市场经济逐渐向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企业战略决策里占据了核心地位,因此,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新世纪的企业竞争将不单单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角逐,而是品牌形象的挑战,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较量。然而,从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有些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仍然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认识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错误。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接轨所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所以企业文化可以替代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片面地等同起来。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和疏通引导解决员工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工作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侧重于人的思想和精神;而企业文化是直接指导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工作行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涉及企业的风格、体制、政策及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管理实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虽然有着相似的目的,但它们是属于不同范畴而又不可互相替代必须结合的两项工作。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机械地用于企业文化建设,这样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效果。

忽视了创造性和个性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其企业精神常用团结、求实、开拓、进取、拼搏、创新、奉献等词语加以排列组合,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了,就失去了企业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变成了企业文化的标准件组合,这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众多企业共有的“企业精神”;还有些企业对国外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推崇备至或按照兄弟单位的企业精神照葫芦画瓢。因此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照抄照搬、互相模仿、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严重现象,使企业文化建设几乎走入了死胡同。

流于形式,缺少内涵。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也被引入了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搞文体活动、张贴标语口号、制定规章制度、统一标志等,有些企业还请广告公司做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的内涵和基础,因此给人们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体活动或形象设计。企业的文体活动和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表层的一些表现形式,而非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这样没有实际内容作支撑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缺乏厚实的群众基础。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推动本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亦即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员工,来源于员工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而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变成了少数几个领导杜撰出来的文字口号,使企业文化变成了“企业家文化”。虽然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

因而企业文化不应当只反映几个人的意志,而必须真正反映员工的群体意识。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是最有资格和最具发言权的。所以员工要根植企业文化的沃土,如果离开这片沃土,企业文化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生命力,就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入研究。要彻底改变那种简单模仿著名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形式,而忽视企业文化内涵的片面做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是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评估、诊断和咨询的研究,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是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和相应的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企业文化富有个性特色。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要在企业文化理论指导下,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把共性和个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企业的个性,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事实上,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相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好就好在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正因如此才能构成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领导身体力行与员工积极参与。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创立者和实践者。由于他们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在发挥企业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由他们亲临其境、身体力行、首先参与、率先垂范,这样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因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在他们中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形成共识,变成共同的信念,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把个人力量融汇于集体之中,树立集体观念,使员工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产生整体效应,推动企业的发展。

突出重点,把握灵魂。企业文化理论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从企业的民主、企业道德、企业教育到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但在企业文化的诸因素中,必须突出重点。企业文化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意识和信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精神就是我们每个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实践中,应着重突出的重点。只有突出了企业精神这个重点,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好优秀企业文化。然而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确立后,企业需要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体现企业精神的要求,真正把企业精神落实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才能增强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精神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这种

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习型组织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企业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即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要进行培训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之所以推崇企业团队学习,注重学习力的提高,本质是针对当今世界变化极快,知识更新加速,仅有不流动的有限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只有企业和员工具备了学习力,能够不断地获取、运用和传播新知识,才是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根本之道。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反映时代和环境的发展变化,才能富活 力,才能焕发企业不断发展的无限生机。

总之,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企业管理的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企业文化。

下载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企业创新力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力演讲稿

    创新力演讲稿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什么是创新力:创新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

    创新力读后感

    《创新力》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创新力》这本书,感受颇深。 创新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创新力是人类......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摘要:腐败,是指生物有机体受到外界有害菌体的危害侵蚀发生的腐烂变质现象。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腐败则是整个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和政党团体内的......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模版]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和对策浅析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在当今社会,我国医患关系又发生了一些新的......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重庆工商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05级保险二班 吕立 指导老师:粟丽历 摘要: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特别是我们省份福建应该抓紧治疗中小企业存在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