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胡亚迪 朱志礼
提起财政国库,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密之类的词相联系,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财政国库管理方式缺乏透明度、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面对面所形成的。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去年,在全省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成功试行,已经为我们慢慢揭开了“财政国库”这个古老名词的神密面纱,它离国民生活越来越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与公众直接接触。那么,财政国库是什么?财政国库为什么要改革?国库改革后对单位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笔者就这些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谈点浅见。
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沉淀资金的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执行机关。
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支出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帐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操控的现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在收入收缴过程中,除了少数单位按规定将资金就地缴入国库外,绝大多数都通过收入过渡户收缴资金,还有的要按上下隶属关系层层汇缴后再由主管部门上缴国库,而主管部门通过收入过渡户截留收费资金的现象极其普遍,少则拖至一年半载,多则数年不缴,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在各征收单位的账户上回旋。这种财政性资金长期脱离财政监督的模式,必然导致财政收支信息的严重失实,根本不能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数据,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掌握在征收部门手中,也就直接控制着资金的支出权,这种资金如果不按公共财政原则支出,财政部门是很难发现的。
三是在资金拨付程序上,过去是在年度预算批复后,财政部门就按月或按进度向预算单位拨付资金,这些资金拨付后就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督,资金掌握在预算单位手中,怎样用,何时用,是不是用在资金所要求的项目,都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在监管上财政部门只能鞭长莫及。这种层层转拨容易造成资金的中途损耗,也很容易改变资金的本来用途,直接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非法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甚至诱发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
 
出、往来款项、代扣代缴资金业务频繁的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这个绝对程序化的系统中,对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茫然无措,没有可借鉴的完整模式得以合理解决。同时,新的国库收付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单位过去现金收支的随意性,使单位用钱与过去相比显得“不方便”,对改革带来的规范化要求短时期内不适应,特别是现在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期,银行、财政、单位等各环节的业务衔接还不是十分到位,软件也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不免引起少数单位的反感。那么,作为占改革主导地位的财政部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专人负责对整个国库系统业务人员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一是从宣传政策、营造舆论声势出发,改变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认识观念,使之从传统的模式中蜕变出来,从理解到接纳改革所带来的业务变化;二是对系统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指导,搞好跟踪服务,使经办人员能熟练地掌握系统软件,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使之尽快在改革的大环境中进入角色,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国库集中收付的顺利推进铺就一条软环境通道。
其次,细化预算编制,全面推行内容完整、项目明细、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部门预算是关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的过程,预算执行必须以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为基础。我县是全省29个贫困县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自有财力小,预算单位之间因职能、人员、财力等因素的差异,所列支的范围和标准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就应该遵循定项目、定额度、定标准的编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平衡单位之间的人均支出水平,真正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预算计划执行中,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要求严格按部门预算为依据,只有部门预算细化到每笔支出项目,单位才能按月报出相对准确的用款计划,财政才能按部门预算编制审定计划的可行性,最终达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吻合。
再次,科学编制财政预算,钢化预算执行是保证。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按照预算编制要求,部门预算必须经过“二上二下”的程序,首先由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审核预算草案,再报同级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是一套严密的具有法律效率的预算执行文本。对预算单位而言,部门预算就是单位一年间所有收支活动的“明细账”;对财政而言,部门预算就是预算执行的“指标单”,钢化预算执行、杜绝资金拨付的随意性是维护预算严肃性的唯一途径,也是顺利实施财政预算的根本保证。
财政国库改革实践与探讨(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胡亚迪 朱志礼
提起财政国库,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密之类的词相联系,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财政国库管理方式缺乏透明度、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面对面所形成的。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去年,在全省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成功试行,已经为我们慢慢揭开了“财政国库”这个古老名词的神密面纱,它离国民生活越来越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与公众直接接触。那么,财政国库是什么?财政国库为什么要改革?国库改革后对单位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笔者就这些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谈点浅见。
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沉淀资金的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执行机关。
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支出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帐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操控的现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在收入收缴过程中,除了少数单位按规定将资金就地缴入国库外,绝大多数都通过收入过渡户收缴资金,还有的要按上下隶属关系层层汇缴后再由主管部门上缴国库,而主管部门通过收入过渡户截留收费资金的现象极其普遍,少则拖至一年半载,多则数年不缴,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在各征收单位的账户上回旋。这种财政性资金长期脱离财政监督的模式,必然导致财政收支信息的严重失实,根本不能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数据,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掌握在征收部门手中,也就直接控制着资金的支出权,这种资金如果不按公共财政原则支出,财政部门是很难发现的。
三是在资金拨付程序上,过去是在预算批复后,财政部门就按月或按进度向预算单位拨付资金,这些资金拨付后就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督,资金掌握在预算单位手中,怎样用,何时用,是不是用在资金所要求的项目,都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在监管上财政部门只能鞭长莫及。这种层层转拨容易造成资金的中途损耗,也很容易改变资金的本来用途,直接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非法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甚至诱发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
所以,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凸现,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公共财政发展的大趋势。
推行财政国库集中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传统预算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对财政收支管理的一次创新。这项改革关系到各级财政预算执行能否规范,直接反映出预算执行的质量,与此同时,必将带来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的更新。那么,财政国库改革后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其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改变了过去多头开户为国库单一账户,将以前的资金分散收付转变为国库集中收付,统筹了预算内外财力,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在收支过程中的合理配比,促进了预算编制的统一,规范了预算收支执行,强化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依法理财的观念。
其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各项财政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大额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实现直接支付,改变了以前收入层层汇集、支出层层转拨、收支资金流经环节多的局面,强化了预算执行中的财政监管职能。
其三,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所有财政性收支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行,改变过去资金分散存放在单位为国库集中管理,有利于政府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增强了政府预算执行的可控性。同时,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通过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传递信息,克服了以往财政性资金运行信息迟缓、透明度不高的弊端,新的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流程为财政收支提供了及时、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为预算编制和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相对准确的决策依据。
其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财政部门内部实行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职能的分工,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实行出纳与会计分开,从根本上改变了预算资金的管理方式和预算执行方式,使预算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强化了预算的约束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这一层面讲,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加强财政管理监督行之有效的手段。
我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在各试点单位的通力协作下,经过财政部门的精心组织筹备,首批试点3个单位于2004年6月21日正式上线运行,截止到年底,完全上线的单位12个,不完全上线的单位28个,集中支付资金总量4173万元,直接支付资金3671万元,直接支付率达到88%,整个支付系统运行比较顺利。但是,随着支付业务量的逐步增加和支付范围的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在操作过程中也渐渐凸现出其不容忽视的一面,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加强对财政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流程培训是基础。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对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微机熟练程度要求高,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整个工程涉及到基层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人民银行、收款人等多个单位或个人,而自全省推行这项改革以来,从上到下缺乏系统的、规范的、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到县这一级,除开少数业务单纯的行政单位在运用中能得心应手外,多数是下设数个二、三级单位或基层站(所)的主管部门,这种管理职能延伸面宽、收入支出、往来款项、代扣代缴资金业务频繁的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这个绝对程序化的系统中,对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茫然无措,没有可借鉴的完整模式得以合理解决。同时,新的国库收付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单位过去现金收支的随意性,使单位用钱与过去相比显得“不方便”,对改革带来的规范化要求短时期内不适应,特别是现在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期,银行、财政、单位等各环节的业务衔接还不是十分到位,软件也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不免引起少数单位的反感。那么,作为占改革主导地位的财政部门,能够有组织有计划、专人负责对整个国库系统业务人员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一是从宣传政策、营造舆论声势出发,改变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认识观念,使之从传统的模式中蜕变出来,从理解到接纳改革所带来的业务变化;二是对系统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指导,搞好跟踪服务,使经办人员能熟练地掌握系统软件,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使之尽快在改革的大环境中进入角色,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国库集中收付的顺利推进铺就一条软环境通道。
其次,细化预算编制,全面推行内容完整、项目明细、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部门预算是关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的过程,预算执行必须以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为基础。我县是全省29个贫困县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自有财力小,预算单位之间因职能、人员、财力等因素的差异,所列支的范围和标准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就应该遵循定项目、定额度、定标准的编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平衡单位之间的人均支出水平,真正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预算计划执行中,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要求严格按部门预算为依据,只有部门预算细化到每笔支出项目,单位才能按月报出相对准确的用款计划,财政才能按部门预算编制审定计划的可行性,最终达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吻合。
再次,科学编制财政预算,钢化预算执行是保证。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按照预算编制要求,部门预算必须经过“二上二下”的程序,首先由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审核预算草案,再报同级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是一套严密的具有法律效率的预算执行文本。对预算单位而言,部门预算就是单位一年间所有收支活动的“明细账”;对财政而言,部门预算就是预算执行的“指标单”,钢化预算执行、杜绝资金拨付的随意性是维护预算严肃性的唯一途径,也是顺利实施财政预算的根本保证。
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胡亚迪朱志礼
提起财政国库,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密之类的词相联系,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财政国库管理方式缺乏透明度、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面对面所形成的。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去年,在全省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成功试行,已经为我们慢慢揭开了“财政国库”这个古老名词的神密面纱,它离国民生活越来越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与公众直接接触。那么,财政国库是什么?财政国库为什么要改革?国库改革后对单位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笔者就这些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谈点浅见。
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沉淀资金的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执行机关。
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支出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帐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操控的现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在收入收缴过程中,除了少数单位按规定将资金就地缴入国库外,绝大多数都通过收入过渡户收缴资金,还有的要按上下隶属关系层层汇缴后再由主管部门上缴国库,而主管部门通过收入过渡户截留收费资金的现象极其普遍,少则拖至一年半载,多则数年不缴,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在各征收单位的账户上回旋。这种财政性资金长期脱离财政监督的模式,必然导致财政收支信息的严重失实,根本不能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数据,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掌握在征收部门手中,也就直接控制着资金的支出权,这种资金如果不按公共财政原则支出,财政部门是很难发现的。
三是在资金拨付程序上,过去是在预算批复后,财政部门就按月或按进度向预算单位拨付资金,这些资金拨付后就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督,资金掌握在预算单位手中,怎样用,何时用,是不是用在资金所要求的项目,都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在监管上财政部门只能鞭长莫及。这种层层转拨容易造成资金的中途损耗,也很容易改变资金的本来用途,直接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非法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甚至诱发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
所以,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凸现,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公共财政发展的大趋势。
推行财政国库集中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传统预算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对财政收支管理的一次创新。这项改革关系到各级财政预算执行能否规范,直接反映出预算执行的质量,与此同时,必将带来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的更新。那么,财政国库改革后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其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改变了过去多头开户为国库单一账户,将以前的资金分散收付转变为国库集中收付,统筹了预算内外财力,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在收支过程中的合理配比,促进了预算编制的统一,规范了预算收支执行,强化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依法理财的观念。
其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各项财政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大额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实现直接支付,改变了以前收入层层汇集、支出层层转拨、收支资金流经环节多的局面,强化了预算执行中的财政监管职能。
其三,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所有财政性收支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行,改变过去资金分散存放在单位为国库集中管理,有利于政府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增强了政府预算执行的可控性。同时,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通过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传递信息,克服了以往财政性资金运行信息迟缓、透明度不高的弊端,新的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流程为财政收支提供了及时、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为预算编制和政府的宏观经济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知识问答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知识问答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预算执行和国库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我省自2001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已在省级一百多个部门九百多个预算单位顺利开展改革试点,目前,我省的县区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也已开始启动,我区就是全省12个试点县(区)之一。为此,我区于11月2日专门召开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动员。
会后,我们就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各方关注的有关问题编写了一期简报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含义?
答: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
二、如何理解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一变三不变”和“两个集中”?
答:这次将要进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变三不变”。“一变”,就是把原先的国库分散支付改变为国库集中支付,;“三不变”,即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原来,预算单位的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都存放在区会计中心的本单位账户上,改革后,预算单位的资金在支付前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中,各单位在需要支付时根据其报送的“月度用款计划”从国库集中进行支付,也就是说,此次改革最大改变的是——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
“两个集中”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资金集中和支付集中。“集中资金”:改革后,财政各类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统管,按预算和专项用款计划统一分配资金。“集中支付”: 改革后, 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均通过国库这个“总出纳”集中办理。
三、为什么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宣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3037771)Page 1 of
4答: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讲一讲原来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原来,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按期(按月或按季)将财政资金拨给各预算单位,并由各单位自行支付给商品和劳务提供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种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在财政支出管理上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表现在:多头、重复、分散设立账户,财政性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资金过早流出国库,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截留挪用资金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财政资金的具体支付使用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不能及时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
近几年,针对这些弊端,各级财政部门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实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等,这些改革虽然有所成效,但还不彻底,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原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进行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将这项工作列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因此说,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各预算单位将会感受到发生哪些变化? 答: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各预算单位至少可以感受到以下几个变化:
(一)体现了支出的计划性:各单位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等财政部门划拨的资金到账后才能支出,而是按照批复后的部门预算填报“月度用款计划”安排本单位的支付项目。这将有利于部门预算的执行,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督促部门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财政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可以说,这是将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公共需要的制度性安排,也是加强公共财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强化了国库的资金集聚功能: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使部门预算的财政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都集中在财政国库。这将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减少了资金的拨付环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通过国库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减少资金的拨付环节,能够避免“暗箱”操作,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能够适时监控到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
付活动,并能够获取详细的监控信息;能够及时核查违规问题,查实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纠正。
可以这么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首先是财政部门在“革”自己的命,它是对原有的资金拨付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的更新和规范,同时,它也对各部门各预算单位的资金领拨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更新和规范。
五、“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是怎样的关系问题?业务处理上有那些变化?
答:前面提到,此次改革最大变化的是改变了以往的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就是为此而成立的具体执行区级财政国库库款支付的机构,它相当于一个具有一定审核功能的“开票机”,而区会计核算中心原有的支付系统还将暂时予以保留,其主要职能仍是对各统管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这两个机构的关系目前可概括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预算单位原基本账户暂时还保留在区政府会计中心,其“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为核算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前的财政拨款结余、上级拨付的补助资金和各项往来款项等。
各单位现在在区会计中心的存款仍将保留并由各单位按原程序办理,同时,改革并不影响各单位从上级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的使用,这部分资金的会计核算等仍按会计中心的原操作方式办理。改革后,单位通过增收节支方式节省下来的预算指标可以进行结转并继续使用,对此,请各单位各部门予以充分的认识。
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上,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时将在资产部类增设一个“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总账科目,它是指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授权后可用的支付额度(在申请环节称之为“计划用款数”),具体用于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下达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授权支付业务。其借方登记财政部门下达的授权支付用款额度和因特殊原因退回该账户的资金额度;其贷方登记授权支付的支出数。
例如: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进行额度登记,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本科目余额在借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未支用的授权支付额度,该借方余额可理解为各预算单位的指标结余。
六、什么是财政直接支付?它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答:财政直接支付是由预算单位提出支付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开具支付凭证,代理银行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目前包括工资支出、集中采购支出、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等。
如某局机关通过政府采购建造了一幢办公楼,在支付工程款时,就由该预算单位根据其报送的月度用款计划填写“财政直接支付凭证”,接下来,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就将这项工程款直接拨付到建筑单位的账户上去,而不必像以前先由预算部门拨到预算单位后再由其转拨给建筑单位。
七、什么是财政授权支付?它适用于哪些方面?
答: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凭证,代理银行在财政批准的用款额度内,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
财政授权支付适用于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和分散采购支出。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除了既可以办理转账结算,也可以办理现金结算,包括提取备用金等。
宣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六日
附注:
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知识问答,我们是在征求大部分单位财务科长或财务经办员意见和建议之后编写出来的,为的是使这份资料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作为一项新的工作方式,我们还将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以利于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地方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我县国库管理改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调研,形成了如下专题调研报告。
一、改革实施情况
自XXXX年以来,县财政局以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以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会计电算化、国有资产管理为核心,围绕互联互通、工作协同、信息共享的目标,积极推行县乡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县乡财政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财政服务一体化、资金控管一体化,财政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效率化的轨道。改革经验在省、市交流。
(一)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推行。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XXXX年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管理系统,细化了预算编制项目,规范了编制流程,全县XX家单位预算编制全部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核,增强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为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预算指标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在省财政厅信息中心的大力推介和支持下,我县以用友财政管理系统为操作平台,县财政筹资XXX余万元,增置了主服务器等一批配置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了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会计电算化、国有资产管理软件为核心,连接财政、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了预算执行分析、综合账务查询、资金动态监控功能。将全县所有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全部纳入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指标追加、追减及资金拨付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反映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情况。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XXXX年,我县按照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当年将县财政局、会计结算中心等X个单位正式纳入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率先成为市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试点县。目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已扩大到86个预算单位,恢复了县级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实现了县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覆盖,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平稳过渡。制定了《县县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一般规范(试行)》等12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料汇编》,达到资金支付制度健全、程序规范、业务流程统一。
(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形成新模式。XXXX年,以金财工程为平台,建立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网络系统,采取部门执法、大厅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对公安、法院、国土、城建等28个执收部门的非税收入由财政直收大厅直接征收,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地统管到财政这个笼子,非税收入改革模式在全市推广。XXXX年X月份,在省财政厅信息处的大力支持下,对非税收入征缴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县本级XX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通过征缴系统进行收缴,使我县的非税收入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
(五)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试点取得成功。XXXX年开始实施公务卡试点改革,止XXXX年底累计在XX个预算单位发放公务卡XXXX余张,预算单位的差旅费、招待费等小型公务支出,一律使用公务卡结算,有效地控制了大额现金交易,保证了资金运行安全。
(六)财政专户逐步得到清理规范。XXXX年,按照省市加强财政专户管理,规范专户资金运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要求,县内部各管理专项资金的财政专户,全部移交给国库股统一管理,财政内部管事与管钱分离,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XXXX年底,通过清理整改,财政局共保留财政专户XX个,初步实现了财政专户精简、统一、规范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县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起步早、步伐快,成效显著。但自XXXX年以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各镇延伸工作、动态监控系统和公务卡系统的上线等工作进展缓慢,国库改革面临一定困难。
(一)应用软件的困扰。我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起步早,使用的是原来省财政厅信息中心试点推荐的用友财政管理软件,与省财政厅XXXX年要求使用的县级预算执行系统软件不一致,需要重新更换系统软件。如果更换系统应用软件,两大软件数据库不能实现直接融合和数据调用,所有信息录入工作将从基础工作做起,这不仅涉及到基础数据的重新维护,新旧系统数据的衔接,而且需要对所有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同时,经过X年的实践应用,用友财政管理软件系统稳定,功能强大,操作简洁,维护方便。而从县级预算执行单位反映的情况看,县级预算执行软件系统非常不稳定,操作繁琐,差错率高,许多常用功能都不能实现,不利于实际操作。因此,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续工作暂缓,步入改革的十字路口。
(二)财政国库和银行的联网问题。虽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多年,但是财政国库和银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实时交换,县级代理银行没有数据交换设备,要靠人工进行数据的重复录入进行交换和清算。主要原因是改革初期对财政国库和银行的联网程序设计不完善,加之我县金融机构少,没有人民银行,国库业务、清算支付业务由一行实施,缺乏竞争服务意识,工作效率较低,国库资金监管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