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
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应不应该?
当下,涌起了一股国学热潮。不少地方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人手一册《三字经》《弟子规》,晨昏诵读,蔚为大观。这种气象,我不知道是该说它新呢,还是说它旧。总之,在许多人那里,是言必称国学,就像当年的一些人言必称希腊一样。我称这种现象叫“伪国学热”。我为什么说国学热“伪”而不“真”呢?
首先,很多大力倡导国学的,其实根本不知道国学为何物,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虽然大师辈出,但真正的国学大师却似乎还没有转世。以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和佛教史为主业的季羡林先生就算是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国学大师了,其实给季先生准确定位应该是印度国学大师,但问题是再也找不出比季先生更像国学大师的人了,奈何!有些人肚子里的墨水其实有限得很,却非要在人前掉几句增广贤文、颜氏家训什么的,以显示自己的温文尔雅。这就像妓女做个手术修复一下处女膜就变成了贞女,倒也还是颇能蒙骗一阵子的,只是久了就自然会暴露出浪荡的本性来。倡导并推广国学的那些人本身就是假国学,这个国学热还能“真”吗?
其次,一些人热衷于推广所谓的国学,动机如何?我们只要分析推广的那些国学读本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明白个中奥秘。以最为普及最有代表性的《三字经》为例,该书的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应该说,主要内容是有正面价值的,但贯穿其中的也有不少宣扬三纲五常、教育人做顺民的腐朽思想。
比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不能因为里面有很多好东西,就可以忽略其中的糟粕强行灌输给孩子吧。就如医生给病人开药,大部分都对症了,但有一两味是极有毒害的,如果病人吃了这样的药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一两味有害的药就能把人的命给要了。给那些完全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去读这些有明显糟粕的东西,孩子们获得的会是什么?我疑心,这些糟粕正是那些致力推广国学的人心中的精华,或者说,一些人就是希望通过推广所谓的国学来培养顺民。推广国学是假,制造顺民是真。
还有,我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掀起这股所谓国学热潮,不早不迟。纵观世界文化史,每一种潮流的兴起一定有其前因后果。比如,唐宋的古文运动兴起就是对六朝以来那种过分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文风的逆反,十三世纪的欧洲因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人文精神被推崇而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那今天的所谓国学热是怎么来的呢? 恐怕与当前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密切相关。几十年来的一些列经济改改措施导致了十分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得大多数的工人、农民逐渐沦为了弱势群体,造成了非常明显的阶层(实际上就是阶级)对抗,社会越来越不稳定,暗潮汹涌,山雨欲来。于是,一些人就企图通过推广所谓国学来消弭大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情绪,让他们安分守己,遵守少数人制定的规范,实现所谓的社会和谐。一面是所谓国学的升温,一面是鲁迅作品的黯然下课,这两者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那就是挖掘稳定要素,去除不和谐因子。在这样的前提下,能推广真正的国学吗?
我并非讨厌国学。我反对的是假国学,反对借推广国学之名行与国学无关的事之实的做法。我也不反对孩子读经典,将传统经典中有价值的东西拿来,去除其中的糟粕,再编印给孩子们读的举措就是我所推崇的。
伪国学热可以休矣!
第二篇:让孩子学习国学的3个理由
让孩子学习国学的三个必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指出,中国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能够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是归根到底,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非常有必要。
首先,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能够帮助孩子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国学经典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多方面的内容,让孩子学习国学,能够帮助孩子提升人文素养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素质。
第二,近些年来,西方心理学逐渐向东方文化靠拢,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修炼、提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益处。我们常说,教育孩子重在养心,借助国学经典诵读丛书或国学机这些教材进行学习,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开阔视野。
第三,家长们如今对于孩子早教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都会选择使用一些早教机、听读机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事实上,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也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还能提升孩子的记忆力与语言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为孩子今后的语文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像神尔天才国学机中的《三字经》、《弟子规》这些国学经典,包含了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识字,而且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修养与道德品质。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或者送孩子上国学班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三篇: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我们都知道孩子非常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每个孩子都具备这个能力的,要想让一个孩子变的聪明而智慧,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0—3岁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大概完成60%,这个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学习能力最强,比如学会说话、走路、手脚分工等人类最难的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会的,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可能就会永远失去这些能力,比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与阿玛拉的真实故事,姐妹两由于错过教育的关键词,之后花费很大力气也才学会简单的几个单词和短暂的自立行走;
3—6岁间大脑发育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这就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到七、八岁已基本定型了,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个关键时期,那么当孩子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
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趋下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儿童国学经典教育,正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好,理解力差,不求甚解这一特征,将永恒的、最有价值的圣贤经典装到孩子的大脑中,反复诵读来刺激孩子大脑,为孩子大脑构建一条高速通道,为孩子构建起一个大智慧的人生,等到以后孩子的理解力发展起来了,生活阅历丰富了,就自然的理解、活用!这些经典就一辈子跟着孩子,指导孩子的人生。
如果你不准备这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读,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一生都受其益。
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将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十五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儿童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开发儿童各方面的潜能,而且在孝亲、礼仪、个人修养方面都得到提高,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是最好的亲子活动,读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孩子从小学习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有助于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地提升,并能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毒害,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家庭经典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很好的一个补充,在所有的教育中,经典教育也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
我国0-13岁的儿童2亿多,目前有4000万以上儿童在诵读国学经典。经过近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改变。从开始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许多儿童不到一年就把二万多字的《易经》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学习语文、历史等文科知识将会非常的轻松,不但如此,由于大脑得以开发,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逻辑思维也强,学习数理化、外语都非常轻松容易,这样的案例已经很多。
第四篇:经典听读机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国学经典
经典听读机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国学经典
略谈读经、教经的体会
受一些老先生的影响,又加上自己感兴趣,本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利用大学四年背诵了几十篇古文和一部《唐诗三百》,三十岁以后又背诵了《大学》、《中庸》等经典;这一点皮毛的修养,使我阅读《资治通鉴》等史籍没有了困难,受益极大。
随着阅历的增长,内省的深入,越来越觉得经史上所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与历代圣贤越来越共鸣。这才悟到经典原来是人人心中所本有的东西,只是孔子、老子等圣人代替我们说了出来而已;就如好诗原来是我们心中本有的诗,只是由某一位诗人吟了出来;好歌原来是我们心中本有的歌,只是由某一位歌手唱了出来。
经典千言万语,核心意思是使我们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所谓「不亦悦乎」、「乐以忘忧」、「乐莫大焉」……希望快乐,是一切生命的共同目标;但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放纵私欲的快乐,其结果是快而后痛,有如抽鸦片;另一种是克服私欲的快乐,其结果是痛而后快,有如服良药。经典听读机:四零零零零零九六三一。经典是要我们获得服良药式的快乐,也就是良心的快乐。
良心是一切经典的源头。《论语》是从孔子的良心里流出来的,《老子》是从老子的良心里流出来的。我们也有良心,但我们的良心往往只有在看小说、看旁人、看电影的时侯才清醒,才分得清是非、善恶、美丑;看自己的时候胡涂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美丑不分、干出无数错事、吞食无穷苦果;这种现象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怎样修养到「当局不迷」呢?这就必须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或电影一样来「旁观」,就是古人所谓的「内省」。内省正确,要用经典来印证;内省错误,要用经典来纠正;因为经典是内省功夫达到究竟成就的人的经验之谈,「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
所以本人对经典充满了信心。一九九三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娄底师专政史系的学生讲《论语》;一九九五年政史系批准我采用《四书集注》作教材,一直使用到2002年;八年里我系有八届学生正正规规背诵了经典,人数约300多人。
我为什么采用休学专修的辨法呢?一是不满意现在的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
二是不满意学校教材的肤浅、空洞乃至于虚伪;三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太长,挤得读经的时间寥寥无几;四是学校的课程太多,纷心太甚,孩子疲于奔命;五是孩子所读的经典无法和上学生活融成一体。经典听读机,轻松学习国学经典。做为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弱小的女儿背着这么一大堆重大隐患而日延月拖,实在是一种无比的折磨,所以就在一片反对之声中豁出去了。
谁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心情,此后一个又一个父亲或母亲挺身而出,亲教子女;其中也有人兼收亲戚朋友的子女而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班;他们是黄凌舢老师、许若萱老师、胡吉欣老师、周红艳老师、潇童老师、童心老师、唐春燕老师、梁启忠老师、罗虹老师、裴文群老师、杨芬老师、林可盈老师、李运良老师、郑鸿老师……加上做得早的李里老师等人,人数就更多了。由于人多,又出现了易子而教的现象。这些老师的孩子都或长或短有一个时期休学在家,主攻中文或英文经典。
第五篇: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也不主动,什 么事情都是父母在着急:上学要迟到了,孩子不着急;作业做不完了,孩子不着急;明 天就要考试了,孩子也不着急;而家长们却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孩子缺乏主 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 长应该引起关注。
案例
家长苦恼:贪玩的孩子难管教
梁女士的儿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了,长得帅气十足,人见人爱,可就是贪玩,甚至连 学校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更是偷工减料。梁妇士知道后,在家督促了儿子一 段时间,道理也讲了一堆。当时儿子是听进去了,可过后该怎么还怎么样,成绩一直不 见起色。这让梁女士困扰不已。
原因
孩子为何不善自主学习
梁女士的苦恼源于她并不明白:孩子在学习上之所以依赖人、缺乏主动性,家长其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的关爱剥夺了孩子的主动,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就上阵解围。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便格外金贵:怕衣服弄脏了,所以手不能到处摸;担心走丢了,所以不能到处乱跑。这也不能,那也不行,现在的孩子从来就不敢主动地去干点什么。
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
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很多种,如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或孩子对心中梦想、目标的追求,还可以是恒心和毅力等。而现状是,我们的教育堵塞了这股学习动力的源泉。从学习兴趣看,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四处奔波着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玩是孩子的天性,当这些孩子被剥夺了玩的权利而只能学习时,学习还有何兴趣可言?
再看学习成就感。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的心尤其急切:孩子考了班级第一,还希望是年级第一;孩子考了99分,还希望孩子考个100分。
家长们的眼睛盯着金字塔的塔尖,而塔尖上又能容下几个人?于是,家长没完没了的批评和指责便扑向孩子,孩子很难得到家长的肯定,自然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了。现在孩子很少“做梦”,他们的梦都是家长们强加的。“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梦是家长的,家长也为之操劳着,孩子无动于衷就不奇怪了。对孩子恒心和毅力的教育,在家长学习至上的思想左右下,被忽略了。加上现在条件好了,家长老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孩子的恒心和毅力又从何谈起?
孩子学习的责任意识被剥夺
当孩子的书或作业忘记在家里,家长一接到孩子的求助电话,便放下手上的工作,飞车送来;孩子遇到难题,家长便捋袖上阵;孩子犯了错,家长主动作检讨。从表面看,这样的家长是好家长,他们关心孩子,但实际上,他们这样做是在帮孩子逃脱学习责任,给了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找家长”的不良暗示,这些做法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极为不利。
分析
家长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个菠萝的故事
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是的,菠萝很重。”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怎样吃呀?”“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让我试一试……真好吃!” 故事的启示: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以上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
我们知道,采用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知道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 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但这是妈妈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 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可能会像这次一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 个东西的知识。
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孩子会一点一点地明白;菠萝是多刺的,会扎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菠萝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泡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相比之下,这不像是第一种方式那样来得快捷,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认识事物的方法,随着不同事物的出现,孩子积累的方法就会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父母要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善自主学习的表现
1.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2.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双脚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于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的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3.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策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9个小诀窍
1.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孩子能自己动手做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吧!像是平时的例行作息、吃饭、褶衣服
等,让孩子试着动手照顾自己,这样不仅可以养成孩子的责任心及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
2.适度允许孩子犯错
要保留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关键在父母身上,大人的态度是阻断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大因素。“从错误中学习”是促使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是使孩子保有勇于探索精神的最大助力。所以面对孩子犯的小错误,家长不妨睁一眼闭一只眼。
3.保持耐心,回答孩子的100个问题
你有类似的经验吗?当孩子不断地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常不耐烦地叫孩子:走开,不要再问了。但当你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其实就是你在打消孩子的好奇心及主动精神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告诉孩子:哇,你的问题好难喔!妈咪也不会,我们都去找找答案,之后再来讨论好不好?先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并且支持孩子自己找答案,这样才可以促使孩子保持进步。
4.不要过于强势地干涉孩子
父母常干涉孩子的学习模式,也常给予强势的指导,往往会跛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你只要预备好安全的环境,其他的就别瞎操心了,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吧!多创造学习机会,也给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那么他自然会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家长不要有过强的保护欲,才能保持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5.多与孩子微笑互动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是最好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因而当你与孩子相处时不妨多与孩子说话,并用丰富的词汇来丰富孩子的大脑。而当孩子习惯于与人沟通之后,就能逐渐地理解他人,并掌握词汇的运用。不过父母可别光顾自己说个不停,也要试着听孩子说话,多对孩子微笑,那么孩子与人之间的互动才可以发展得更好。
6.少用命令句及指导性的句子
你对孩子说话常用命令句吗?或是常用指导性的话语吗?那么久了孩子可能只是一个任你摆布的木偶喔!其实你只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先预告事情可能的经过及结果,那么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例如:当你准备带孩子进电影院看电影时可以先说好:要看电影,就要乖乖坐好等,或者也可以在家模拟一次看电影的状况,让孩子事先练习。千万不可事先没有做说明,到现场才命令孩子待会要乖乖看,不准吵,否则回去就完蛋等,这样孩子可能会莫名其妙,搞不清楚自己为何犯错。
7.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愈严格的妈妈其实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愈差,孩子可能连小小的表情及情绪都得看妈妈的脸色再决定是否行动。建议家长不妨试着去接纳孩子的感觉,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孩子多一点同情,并帮助他们表达,当遇到困难时,不妨陪着他们一起想办法,如此才不会使孩子愈来愈退缩。
8.让孩子经常当小老师
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神圣的,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情绪,让孩子也做一回老师。比如,晚饭后的一点时间,家长就可以毕恭毕敬地坐着,让孩子给你上课,这样,孩子就需要认真地备课,吃透教材,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这比“学”的要求要高许多。如果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一些这样的游戏,不但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9.站起来摸不着,跳一跳能够着
许多家长认为,要给孩子成就感,是否应该把孩子的学习任务降低到最低水平,这样孩子做什么都会轻易获得成功。事实上,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如果孩子的学习目标太低,不需要努力就能够完成,孩子就不会在学习中体会到战胜困难的乐趣。所以家长给孩子订立的学习目标最好能比孩子的实际水平稍微高出那么一点点,让孩子在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可以成功。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站起来摸不着,跳一跳能够着”。
小建议: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培养策略
对学习不够专注的孩子
进行眼、耳、口、手、心的协调训练,学习时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脑)到。
对懒惰不动脑子思考的孩子
用夸夸他们的优点,激发兴趣的方法,激活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了可以跳一跳实现“小目标”的想法。
对自主学习坚持不了的孩子
给予“打气帮助他们选定自己学习时比赛的”对手“,建立”“学习伙伴”,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
对不会自主学习的孩子
引导他们尝试着转变学习方法,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发挥自己的强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持之以恒。
对把精力放在“玩”上的孩子
要求他们玩时全心地玩,“用心”玩得巧妙,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经验之谈: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三条“锦囊妙计”
无效的“状元”式教育
我的孩子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作为家长当然非常着急,甚至比自己成绩不好还要着急。于是天天盯着孩子作业成绩本上的分数,从分数上看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把孩子叫过来,一点一点地讲给她听,可是,一遍两遍三遍地讲,讲明白的时候少,越讲越不明白的时候多,别看孩子在点头,可再做题还是错,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开始声音高了起来。想想自己小时候,哪需要别人讲呀,于是就开始把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爷爷奶奶的故事、一个又一个高考状元的故事讲给她听,想用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可是这种“状元”式的教育还是没有效果。再后来就瞪起了眼睛,然而,不管怎么瞪眼睛,大声嚷,不会还是不会,甚至连原来的也不会了,真是越教越不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据战,不但成绩没达到我的预期,孩子见了我都有些害怕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和爱人商量,我们都觉得这样逼孩子学习的办法不好,至少效果不行,估计再这样逼下去成绩也好不了。我们改变了考虑问题的角度,商量的结果是:不逼着孩子一定要达到我们的要求了,也许孩子的智力发育比别的孩子慢一些,身体健康和成绩优秀比较起来,当然还是身体更重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无法补救了。于是我们不再对她进行“状元”式的教育了。学习全凭孩子自己的兴趣去学。孩子的环保兴趣
这个严格的要求松动了,以前的一切紧张气氛都烟消云散了,孩子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脸,我们不检查作业的成绩,心情也大大地好了。以前的家庭欢乐又回来了。
我们在保持家庭和谐和睦的基础上,发现孩子对环保很有兴趣,于是我们不但支持孩子回收电池,还到处帮助孩子回收,使孩子回收废旧电池的数量节节攀升,不断地得到表扬,带动了一大批孩子参加。从回收电池,发展到对各种环保活动都感兴趣。在孩子兴趣的领域,我们把自己生活的经验体会和教训教给孩子。做事不怕小,就怕不认真,做事不怕容易,就怕不能坚持,我们指导她要有耐心,还要有办法,更要注意安全,不要总想着做大事,要想成功,就要从小事做起等等道理,结合具体事情通俗易懂地介绍给她,虽然她还很小,但是跟她喜欢的事情有关,她的眼睛里闪着光,我也越讲越有兴趣。随着环保活动的增多,孩子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
我给孩子的学习锦囊
有一天孩子问我:“怎样才能学习好?”我愣住了,一向害怕学习的孩子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或者说有这样的愿望,简直不可思议!我心里波涛滚滚,百感交集!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其实特简单,就是有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孩子。望着孩子渴望的眼神,我告诉孩子:“爸爸有三个锦囊妙计,明天告诉你。”其实我还没有想好,孩子心灵的火花,是稍纵即逝的,我要珍惜这次机会,做一个最优秀的家长,至少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她认为是最好的家长。我想了一夜,第二天告诉孩子:“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道题,改好每一个
错。”我觉得,这很好记,很容易做到,没有太具体的要求。而且我还告诉孩子,就像 你做环保一样,做事不怕小,就怕不认真,做事不怕容易,就怕不能坚持。只要你能坚 持这三件事,就一定能学习好。
孩子有了环保成功的经验,加上这三条“锦囊妙计”,很快她的成绩上来了,那一 年的期中考试,得了个总分年级第一。
这三条“锦囊妙计”,孩子一直坚持到现在。她上课从来没有说过小话,作业总是最认真的,改错也是最负责的,她有自己专门的改错本。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地保持优良。
很久以后,我不解地问起孩子,当初怎么会想起要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的,是怎样改变了对学习的恐惧的。孩子的回答,竟也大大地超出了我的预料。她不是为了我们家的脸面,而是为了环保。她:说如果我的学习不好,别人就不会跟我做环保了,因为家长会说,你看她做环保,成绩掉下来了吧。
回忆孩子学习成绩进步的足迹,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弯路,我深刻地感觉到,对许多孩子进行“状元”式的教育,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不是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也许对一部分孩子是有益的。
[家长问答]
a:平时,孩子做作业一遇到问题,就喜欢打电话跟同学讨论,这样好不好?
q:孩子爱讨论应该说是个好习惯,但一遇到问题不通过思考就讨论,显然有偷懒的嫌疑。对于这个现象,家长应提醒孩子,遇难题不妨自己先想一想,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间段思考,如果还是没有一点头绪,家长可以适当点拔,启发孩子去思考,如果还是想不出,可再与同学讨论,但讨论绝对不应变成直接报答案。
a: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我们家保持极度的安静,生怕孩子受到影响,但孩子的学习怎么还是不自觉?
q: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孩子自身,可以说与外界环境关系不大。当年,毛主席还专门在菜市场门口看书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所以,这位家长要转变观念,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应该制定一个详尽的计划,指导指导孩子去执行,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a:我孩子成绩不太好,在学校里她从不举手发言,其实她的问题还不少,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就能反映出来。我该怎么办?
q:孩子有时会因为虚荣心里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特别是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总觉得自己的问题太简单,不好意思问,问题越积越多,成绩越落越后,这也是学生不善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他们没有及时弥补自身学习弱势的能力。对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质疑,告诉孩子,对于不懂的问题,不分大小、难易都要开口问。如果孩子不敢开口,可让孩子以纸条的方式向老师质疑,当尝到“甜头”后,她自然会开口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