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大力培育创新精神
论我国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依据
魏留锦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谓创新型国家,一般是指创新综合指数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2%以上、对外依存度在30%以下的国家。1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然而,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方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在教育理论界有关集中论述我国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依据的文章并不多,主要还是以国家、党中央等部分领导人的讲话稿的形式呈现,并且侧重于论述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为此,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谈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公众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认识,使之更好的为经济社会服务。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型国家理论依据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2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又快又好地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我国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依据:
(一)从哲学方面分析:
1、从唯物论方面分析:
其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正确的、先进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属于先进的意识,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
12洪向华、《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M 青岛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9日
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精神正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在具体工作中的真实体现。
2、从认识论方面分析:
其一,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征,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活动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更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人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其三,真理是客观的,但也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在变化的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3、从唯物辩证法方面分析:
其一,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在发展,人的认识也在发展。创新精神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其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同时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经常碰到一些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这是如果按照常规办法和习惯做法很难完成,这是不妨灵活地、交换式进行思考,也许效果会大不一样。
其三,辨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 “扬弃”,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敢于创新,自觉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4、从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分析:
其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创新精神就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
其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创新的作用与功能到底有多大,影响有多深,关键在于人的因素,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志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要能上去,归根到底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
2因此,只有让创新精神在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中有一席之地,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3其三,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实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创新精神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的主观条件。
(二)从经济学方面分析: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商品生产者包括企业、公司甚至国家等,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必须坚持产品、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要求培养创新精神。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自身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为此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实施宏观调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较大改善,体现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生思想,在此,国家提出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才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有利于提高广大居民的“幸福指数”。
4、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主要表现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其实质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积极适应,趋利避害,尤其在对外贸易方面,必须增强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本国产品的附加值,说到底还是离不开创新精神,离不开国家实施的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贯彻执行,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三)从政治学方面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让人民更好的发挥主人翁的创新精神,从而很好的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邓小平、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10月第二版第40页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国家提出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是科学执政的体现,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3、当今社会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又是由国家力量所决定的,因此,谁在高新科技等方面掌握了关键技术,谁就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这些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一个国家 的创新能力如何,为此我国必须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共中央基于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时至党的十八大即将开幕之际,纵观过去的几年,我国的创新型人才济济及创新型成果的不断涌现,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髓,大力营造国家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创新的健康氛围,真正让创新精神融入每个国民的细胞中。
参考文献:
【1】洪向华、《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M 青岛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2】邓小平、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10月第二版第40页
【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9日
第二篇:大力培育战斗精神
大力培育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心士气的较量。兵法云:‘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这里所说的勇。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战斗精神。实践证明:在武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战斗精神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旺盛的战斗精神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使物质力量发挥最大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创造以劣胜优的奇迹;相反,战士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一支队伍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所向披靡,决战决胜。我军为了响应中央军委提出的 听党指挥,能打胜战,作风优良的号召,全军积极开展革命军人战斗精神培育。
身为军校学员,我们更应该借此机会大力培育自身战斗精神,努力提高打赢能力。大力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重点在锤炼,关键在养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熟练掌握军事技能,是我们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基本任务,这无疑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最好实践活动。我们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也要注重从未来将从属的岗位出发,拓展自身知识面,增强在自己岗位上站得住的能力,注重从实战出发,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训练强度,寓精神培育于军事训练之中,即练技术战术,也练思想作风,实现战斗精神与自身能力的共同提高。要结合各种活动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培养自身勇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的英雄气概,讲求科学,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严守纪律,团结协同的过硬作风,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总之要把学习,训练的过程当做大力培育战斗精神的过程,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篇: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李长春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强大支撑
新华网福州3月27日电(记者梅永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在福建调研时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进程中,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强大支撑。
3月24日至27日,李长春来到福州、莆田、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地,进企业、入农户、下工地、走访宣传文化单位,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对台文化交流等进行调研,听取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福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福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李长春十分关心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专程驱车一百多公里赶往平潭岛,察看开发建设情况。看到昔日偏远的海岛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李长春十分高兴。他指出,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对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拓展两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平潭开放开发作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突破口,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体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主题、主线要求的科学发展之区,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改革开放之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文明宜居的人文生态之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清正廉洁之区。在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得知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时,李长春给予充分肯定,希望福建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优势骨干企业,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李长春调研的一个重点。他来到莆田市西天尾镇龙山村,与村民围坐一起拉家常,走进村文化室了解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李长春指出,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在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李长春与正在上网的小学生们亲切交谈,对福州市依托教育网信息资源开展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做法表示肯定,勉励他们不断丰富内容,扩大覆盖面,为更多青少年学生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开辟“第二课堂”。在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李长春对他们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在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李长春听取海峡世纪影视文化公司转企改制情况汇报,希望他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创作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李长春察看街区保护修复情况,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场展演。他指出,对具有产业和市场潜力的传统文化资源,要在政府支持下,积极运用产业和市场的手段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增强活力,扩大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开展对台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李长春来到位于湄洲岛的妈祖祖庙,了解妈祖文化发展历程及海内外影响。李长春强调,要深入挖掘妈祖文化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涵,并通过扩大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发挥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同胞往来方面的精神纽带作用。
第四篇:大力培育新时期公安消防战斗精神
大力培育新时期公安消防战斗精神
泉山中队 胡必胜
信念坚定可以造就一支无敌军队,信念倒塌可以毁掉一支精锐之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战斗精神培育在消防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愈加突出,已成为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重要课题,消防部队在汶川“5.12”特大地震抢险救灾和北京奥运消防安全保卫中表现出的信念坚定、忠诚可靠、不畏艰险、处变不惊的豪情壮举和英勇气概,正是新时期消防部队“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又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培育新时期公安消防战斗精神的重要性。
一、公安消防战斗精神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所谓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配军人行为,夺取战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斗胜负的决定因素。战斗精神不是空的、虚的,不是孤立的,而是非常实际的、非常具体的,它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并通过历次灭火救援战斗来检验。我认为,公安消防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具体包括: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闻战则喜的高昂士气,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防消结合的战术意识,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协同作战的全局观念,果敢泼辣的战斗作风,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战斗精神是公安消防官兵的必备素质,是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昂的斗志和顽强 1 的作风,打赢现代条件下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战斗,有效履行新世纪新时期消防部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二、消防部队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火灾事故的多发性和抢险救援任务的艰巨性伴随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日显突出,要想在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战斗中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就必须具有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不被困难所吓倒的顽强意志。消防官兵作为灭火救援工作的主力军,随时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来源于人与装备的结合,而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消防器材装备、合理的体制编制,而且更要具有高昂的战斗精神。
二是提高兵员素质的需要。战斗精神是战斗力中的重要因素,认真扎实地抓好战斗精神教育,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更是形势所迫、任务所需、基层所盼。近年来,全国消防部队认真按照“练为战”的要求,积极开展大练兵活动,狠抓消防装备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但是随着部队老兵的复员退伍,80后、90后的新兵正逐渐成为当前消防部队的主力军,这些兵是时代骄子但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是国家栋梁但奉献意识不足,是青年才俊但牺牲精神不强,他 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新时期消防部队承担的繁重的抢险救灾任务极不相适应。
三是当前部队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消防部队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部队战斗精神的 2 培养,确保了部队建设不断加强,确保了执勤灭火、抢险救援、消防保卫等任务的圆满完成。但是随着消防保卫任务的愈加艰巨繁重,消防部队建设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部队指战员面临着新的考验,战斗精神的培养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尤其在当前消防部队警力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真正教育好、培养好、发挥好消防官兵和消防装备的作用,就必须紧紧抓住战斗精神这个重点不放松,进一步把战斗精神教育摆上位置,加大力度。
四是推进消防部队长远发展的需要。加快消防部队发展步伐,解决长期制约部队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特别是要在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推进消防装备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等方面取得突破,需要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攻坚破难的创新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这些都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战斗精神作支持。
三、培育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建立“振奋精神的心气”。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紧贴实战,突出重点,围绕坚定官兵的思想信念和凝聚军心鼓舞斗志,采取多种途径,深入扎实地抓好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部队根本职能教育,切实回答和解决好官兵头脑中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紧紧围绕培育听党指挥、勇于牺牲、敢打必胜、严守纪律的战斗意志、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抓住支队党委中心组这个重点和基层官兵这个大头,认真抓 3 好专题辅导,引导官兵不断强化真抓实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打牢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而战的思想基础。
二是科学构建认知体系,掌握“克敌制胜的底气”。把作战勇气的培养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上,组织官兵进行信息研判、网上作业等各种先进理念和科学方式,掌握火灾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扑救火灾的有效方法,牢固确立“主动驾驭、攻防并重”的思维方式。组织官兵系统学习火灾发生发展、危化品性质等基础知识,学习研究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的基本性能、工作原理,练习掌握各种操法战术的运用方法,从而增强了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勇气。切实树立基层官兵的忧患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只能在以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前提上,使得官兵从理论上认识潜在的危险,消除未知的恐惧感.三是加强执勤实战训练,培养“一往无前的勇气 ”。火灾和抢险救援现场是 磨练提高官兵战斗精神的大课堂、大熔炉。培养铸造官兵的战斗精神,要敢于把部队放到风口浪尖上进行锻炼,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练就官兵高素质、高技能和过硬的体魄,提高部队抗疲劳、抗眩晕、抗饥锇等耐力和意志,培养官兵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结合部队执行重大任务、抢险救援、抗震救灾、重大演习等时机摔打锻炼部队,激励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鼓舞部队以饱满的战斗热情和革命斗志,迎接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勇于接受各种考验。加大特勤业务训练力度,培养官兵在灭火救援战斗中行动迅速、技术娴熟、4 沉着冷静、科学严谨的战斗素养和攻坚克难、顽强拼搏、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战斗品质。
四是重点深化心理训练,增强“处变不惊的豪气”。敢打必胜的自信心直接影响到官兵战斗精神的发挥。针对复杂环境下应急作战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扎实开展“锤炼过硬心理素质、驾驭复杂战场环境”实践活动,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邀请军地心理学专家向官兵传授心理攻防技能,帮助官兵了解掌握自身心理特征、变化规律和调控方法。依托卫生队,开设“心理门诊”,建立官兵心理档案,定期组织心理测试和咨询活动,开辟“网上心理导航”专栏,帮助官兵及时解决常见心理问题。根据“攻防一体”原则,按照作战任务和作战阶段,完善多级心理疏导机制,研究制定战时心理攻防预案,加强心理预警能力,让战斗精神能保持长久生命力。
五是大力培育励志精神,扎实锤炼“无坚不摧的锐气”。要着眼新形势下战斗精神的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注重发现和培养灭火救援、执勤训练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选树一批“小老虎”、“大力士”和岗位技术能手、训练标兵、灭火救援尖兵,弘扬他们刻苦训练、努力钻研、勇于攻关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事迹,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官兵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明确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引导他们带头锻造战斗精神,以政治信念坚定、战斗作风过硬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部队、感召官兵。
第五篇: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摘要】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命的源泉,文章从文化建设、政策制定、产权保护、人才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等七个方面分析并阐述了企业如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提出了一条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自主品牌好范文版权所有
【中图分类号
】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06)03-0007-0
2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涌现出了海尔、联想、奇瑞、华为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重点领域核心专利的骨干企业。但总体说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出口8亿件衬衫所得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的现实也表明,在全球化竞争加剧以及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只有通过转变固有发展观念、创新陈旧发展模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摆脱依靠低附加值加工制造取得国际分工,以廉价商品占据国际市场的窘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培育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地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的过程。
一、通过文化建设树立并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
就宏观层面看,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有其社会原因,与企业所处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有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氛围。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要竞争,要发展,是有强烈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欲望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从各个方面、层次,逐步营造一个企业从创新中能够得到现实或长远利益的大环境,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愿意创新,敢于创新,把自主创新当作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因此政府要营造一个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和市场环境。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可以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有助于形成企业创新的良性动力机制,使企业创新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就微观层面看,企业要培育创新精神,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企业应首先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并不断探索独特的创新发展道路。在企业中树立“双赢”的价值观念,塑造员工的献身精神,并赋予整个组织一种开放性、学习性功能和氛围。形成一种提倡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从思想上培育全体员工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缺少一部有关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中去。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对实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国内的产品和服务优先采购,从而为国内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
完善投融资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发展,解决制约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瓶颈问题;继续做好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上市,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新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针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
政府克服部门壁垒和地区壁垒,培育一批能够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服务的独立中介机构,引导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三、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企业自主创新
政府通过法律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侵权成本,从而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建立规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提供便利的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对企业和科研机构取得的科研成果,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营造“保护严密,执法有力、服务便利”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所以很多人说我们的企业是“有制造没有创造,有产权没知识”。大量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成为关系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科研单位一定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重视
知识产权保护。
四、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条件
我国企业研发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不足。按每万名劳动力中r&amd人员比较,我国企业只是日本、德国的1/10,同时,绝大部分创新人才分布在企业之外,企业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使其很难吸引创新人才。鼓励企业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技术服务专家库,组织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离退休技术人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诊断服务。
重视引进、培养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要在企业管理层聚集一批具备较宽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责任心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这样,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引进将帅之才,制定特殊政策引进兼职人才。
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个企业能否持续进行创新,首先取决于能否制定一套诱发员工创新的激励机制。企业要在内部对各类员工采取分类激励的办法,对企业内部职能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充分授权建立“垂直流动”升迁制度,适当提拔重用,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对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机制要保障他们获得等量于个人贡献的个人收益。要承认他们对个人创造的知识性资产的所有权,要承认职务研究开发成果应由个人与企业“共同占有”。对创新人才实行与其贡献相一致的薪酬制度,采用已被市场经济国家证实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入股、股权奖励、员工持股等方法激活人力资本,培养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
五、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成立健全的研究开发机构。目前我国企业科研力量普遍不强,因此企业创新要由单一创新向创新联盟转变,要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实行多边技术协作、技术联盟。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可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使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的有机结合,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好范文版权所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培育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使企业保持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对国内外差距较大又有可能引进先进技术的产业领域,企业必须树立“通过合作参与竞争”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加强国际化经营程度,积极参与到科技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国际科技资源和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力争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缺乏高技术人才、无法担负高昂的技术创新费用以及核心技术创新产出高度不确定的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一般不适宜在核心技术方面与大企业进行角逐,而应另辟蹊径,在非核心技术方面寻找空间,比如在已有的核心技术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产品性能、结构作局部改进,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创新。这种从用户角度出发在非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的创新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
六、企业自主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与之相匹配,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保障。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决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管理创新使企业从“刚性制度”管理向“柔性制度”管理转变,实现信息共享,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行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组织创新强调团队精神、共同参与和集体决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总之促使管理从形式到内容,从结构到制度的全面更新。
七、通过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品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和标志。世界500强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品牌的创建过程。品牌的创建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海尔集团树立了有创新才有品牌的意识。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使产品的质量、性能、外观保持先进,引领潮流。创新使海尔品牌实现了从冰箱名牌、家电名牌、中国名牌到世界名牌的飞跃。反过来看,企业围绕自主品牌的创建过程,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过程。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不强,缺乏强有力的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应创立并培育企业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