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松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松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力实施“135”工程,是松滋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全市工业经济的发 展思路。其中的“3”,就是建设三个工业园区:城东高新技术工业园,车阳河 化学工业园和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一年来,在松滋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 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城东工业园为重点,聚合多方力量,克服多重困 难,科学规划,高速建设,精心管理,三个工业园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初见成 效,正在成为松滋市工业项目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城镇建设的新领域 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三个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1、城东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定位为高新技术支撑的综合性工业园,远期 规划1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1.5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分为高新技术、轻工 纺织、精细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五大功能区,配套有仓储 区、商贸区、住宅区、行政区、文教区、休闲娱乐区等。
园区建设实现了“四个当年”,即当年规划布局,当年破土动工,当年初具 规模,当年引资见效。从2004年3月20日动工,全年共完成基建投资达4 905万元,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 完成。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城东工业园投资优惠政策》,实行“零地 价、零收费、零距离服务”及封闭式管理,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并有 10个项目签约进园,协议投资达到3.3亿元。奋发彩印、江峡机械、超细碳 酸钙、新阳光动物药业、松滋机械、中科电子、菱角铸钢等7个项目已开始厂房 建设,预计年内这7家企业可全部投产。
2、车阳河化学工业园。为把车阳河打造成松滋新港口,陈店镇确立了“工 业兴港、以港兴工、以工带农”的工作思路,以“大港口”、“大工业”、“大 物流”为定位,探索借用外力开展资本营运来启动车阳河深水港码头建设和车阳 河化学工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控制性规划已全面完成,园区建设指挥专班已全 部到位,投资4000万元的10万吨硫酸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
3、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龙海工业园是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批乡镇工 业园区之一,水、电、路等设施基本完备,园区内工业企业主要是龙海化工有限 公司,以生产石油化工辅料为主,是刘家场镇的骨干企业。目前,刘家场镇已出 资5万元请湖北省正源市政公用事业责任有限公司完成了工业园控制性规划,规 划面积107公顷。
二、城东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工作和经验
城东工业园区的工作经验对于园区今后的发展及另两个工业园的建设有着重
要的借鉴作用。自3月20日正式启动城东工业园建设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内园 区克服了宏观调控的影响,战胜了多雨少晴的自然天气,解决了居民拆迁、土地 征用等重大难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
(一)科学决策,统一思想。年初,松滋市委、市政府多方论证、集思广 益,作出了开发城东的科学决策,并从有限的财力中列支1680万元作为启动 资金,抽调专班组成指挥部,掀开了松滋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但是,为什 么要在城东新建工业园,很多群众甚至机关干部不是很理解,杂音很多。为消除 疑虑,松滋市委二届二次全会组织“四大家”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乡镇、开发 区、重点企业的负责同志,参观考察了经济结构、地理环境与松滋基本相似的江
苏省灌南县,学习灌南办工业园区的经验,在学习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感受 压力。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组织机关干部到园区慰问建设者,让广大机关干部感 受园区火热的建设场面及美好的发展前景。邀请人大、政协老领导到城东工业园 区视察,召开九九重阳节座谈会,认真听取老领导、老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园 区建设得到广大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统一了全市的思 想,形成了领导重视、各方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部门支持,形成合力。松滋市各部门以大局为重,强化服务意识,结 合部门实际,找准服务工业园区的切入点,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发展。园区土地、水、电、路、排污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部门的投资和支持。一是土地。在松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下,市国土资源局全力以赴,克难攻关,顺利完 成了1047.2亩土地的对上报批,拿到了省政府批文。二是道路。由市交通 局、公路局、发展计划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分别承建。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及 配套工程建设全部由部门承担完成。四是征地及拆迁。园区指挥部协同八宝镇、房管局采取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利益驱动、服务促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 完成了园区征地协议签订、见证及拆迁工作。
(三)指挥得当,注重落实。松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 导亲自拿在手上抓,科学决策,坐阵指挥,使园区建设始终处于高标准快速度的 推进之中。城东工业园建设采取“政府启动,市场运作,逐年开发,滚动发展” 的方式,指挥部统一领导,从建设、财政、水利、司法、八宝镇等相关部门抽调 人员组建了高效精干的城东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城东开发投资公司,确 保了园区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以人为本,政策惠民。在土地政策趋紧的现实情况下,坚持以人为 本,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争取群众对办工业园的理解和支持始终是我们考虑问 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拆迁户,遵循“统筹规划、让利于民”的原则,在沙刘 线以北按照“四统一、四提供”(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放线、统一办 证,提供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服务)进行了异地安置,把安置小区建设 成了花园式居民小区。对失地农民,采取十条惠民措施解决农民的就业、养老问 题。同时,园区吸收被征地面积大的永兴场村、大桥村为城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的股东,立足为工业园区服务,做到风险共担、发展共荣、利益共享。
(五)招商建设,互动互进。这是城东工业园区最宝贵、最根本的做法和经 验。园区土地的开发没有搞“圈地运动”,而是边建设边退耕,不建设不退耕,做到开发一片,效益一片。
三、2005年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城东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取得实效,10个项目顺利开工,车阳河、龙海工业 园规划完成,标志着松滋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科学确定200 5年园区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及任务
城东工业园以扩大规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大力招商引资,全力做 好新项目落户园区工作,今年力争修通振兴路,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万元 以上,完成园区22万伏变电站工程,力争再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 上工业项目10个以上,继续做好在建项目的服务工作,力争年内全部建成投 产,初步效益,车阳河化学工业园和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 和招商引资上实现双突破。
(二)目标任务与现实的矛盾
一是思想认识难统一。在发展工业园区问题上,一些干部群众思想上还有偏 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仍有杂音。认为建工业园是形象工程、政绩工 程。其二,怕担风险。认为当前宏观政策严,耕地征用、房屋拆迁、农民安置等 都是“高压线”,抓园区建设有政策风险。其三,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搞工业园 区建设既缺资金又缺项目,工作难开展。
二是投资主体难到位。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据初步测算,今年,城东工业园需资金3000万元以上,车阳河和龙海工业园 各需启动资金500万元以上。由于财力不足,市镇两级财政都不可能挤出大量 资金来投入园区,而市场运作在当前情况下又难以实施,谁是园区建设主体、如 何筹资是园区建设的一大难题。
三是土地制约难突破。土地是园区的第一要素和生存根本,没有土地就没有 园区,不征用耕地难以建园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 定》,国土资源部也出台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实行了 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征地成本相当高。园区土地报批成了园区建设最大的政策瓶 颈,短期内难以突破。同时,项目征地与失地农民矛盾将很突出,难以调解。四是乡镇积极性难调动。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启动车阳河 工业园和龙海工业园需要乡镇的参予和支持。而当前乡镇都比较困难,市里对工 业园区没有统一政策,乡镇在园区企业税费分享上没有实底,影响了乡镇建工业 园区的积极性。乡镇领导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对工业很陌生,克难奋进意识不够 强。
四、加快园区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形成加快园区发展的思想共识。松滋市要进一步树立“发展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为重心、工业发展以园区为载体”的观念,进一步解 放思想,消除杂音,形成园区建设大合唱。从松滋工业发展的轨迹看,过去全市 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工作付出了很多,但是真正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 工业项目却并不多,而从建园以来,边建设、边招商,成功地引进了10多个项 目入园开工建设,投资3亿多元,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没有很 好的工业发展平台,没有招商引资良好的载体。招商引资离不开工业园区载体,只有建设好园区,才能提高项目的聚集效应和产业优势。当前,抓工业园区就是 抓住了松滋工业发展的规律,就是抓住了松滋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牛鼻子”。内地许多地方都在办工业园,也都遇到了诸如土地、拆迁等难题,关键是看谁能 大胆创新,把工业园区首先建起来,谁就能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赢得先机,抢占 主动,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增长平台。
(二)突破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是土地和资金。第一,突破土地瓶 颈。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解决园区和项目建设急需的土地,是今后园 区建设和发展的首要课题。如何解决?一是今后园区建设用地要作为城镇建设用 地规划进行报批,把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二是通过项目运作报批工业 用地,通过项目审批土地。三是市政府成立工业用地报批专班,市主要领导挂 帅,专班人员主要从国土资源部门抽调。专门负责向上争取项目建设用地,由市 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第二,突破资金瓶颈。今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 的资金压力。如何解决?一是对城东工业园区,建设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待 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步建立市场运作机制,通过做强做实城东开发投资有限 公司,由公司进行市场运作筹集园区建设资金。二是对车阳河化学工业园区,由 松滋市政府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抓住10万吨硫
酸项目落户园区契机,拍卖车阳河码头建设经营权,通过市场运作,业主投资,老板开发,拉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序幕。三是对龙海工业园区,由于是存量工业 用地,供地矛盾相对较少,政府有必要返还土地出让金用于园区开发,制定“谁 开发、谁所有、谁招商、谁受益”的政策,通过企业运作,让民营企业自主投资 开发。
(三)完善园区优惠政策。一是土地价格政策。对城东工业园区,由于国家 规定要提高农民补偿及办证费用,从2005年起,土地价格提高到每亩3万 元。车阳河及龙海工业园土地价格不得低于开发成本。二是税收政策。市政府为 城东工业园出台了专门的投资优惠政策,对车阳河化学工业园和龙海矿产品加工 工业园要出台统一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认真研究入园企业的财税体制,在两 个园区企业实现税收后,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的50%返还给乡镇,调动园区所 在乡镇开发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在打造工业园区的软硬环境同时,要探索多种行 之有效的园区管理模式。对城东工业园区,对外仍然挂靠金松开发区,对内成立 专班,明确为松滋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专班人员从市直各单位抽调,对抽调 人员实行“一变三不变”。一变,即抽调人员工作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工作 任务发生变化;三不变,即抽调人员在原单位职务不变,身份不变,工资关系不 变。要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行使园区管理职能。对车阳河、龙海工业园,在市 委、市政府领导下,由所在乡镇直接行使规划、开发、管理的职能。
(五)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项目是园区的生命线。要树立项目立园的战 略思想,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拓宽招商引资思路,改进招商引 资手段,完善招商引资目标工作责任制。凡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市委、市政 府要硬帐硬结,力争明年园区有投资过亿项目、国内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 业落户工业园区。
(六)优化园区软环境。切实加强对三个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每个园 区都要明确一名市领导驻点负责,并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把园区各项工作落到 实处。要建立健全“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 确招商办、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的工作职责,三项工作统一领导,避免 工作脱节。对已引进园区的项目,引资单位要有跟踪服务专班,为园区企业提供 “一站式”审批和“零距离”服务,继续开展“我为园区建设做件事”活动。市 直各职能部门要继续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加强管理指导和协调服务,逐步构筑为 园区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园区建设大合唱。
第二篇:怀化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
怀化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怀化工业园区于2003年7月开园,首期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完成,二期27平方公里怀化(新加坡)生态工业园2010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园区地处怀化市南郊,湘黔、焦柳、渝怀三条铁路成“大”字形在这里交汇,境内209国道路段的怀黔高等级公路贯穿南北,区内一条铁路专线与焦柳铁路相连,上瑞、包茂两条高速公路傍园而过,建设中的沪昆高铁怀化站紧邻园区,离芷江机场仅30公里。
八年来,围绕“留青山绿水,建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秉承“想得更远,做得更好”的创业追求,发扬“敢想,敢试,敢干”的无畏精神,创新思维、大干快上,紧抓特色产业、品牌园区、一流服务不放松,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实现引资293亿元,开工投产30家,基本形成林纸、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投入近8亿元,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66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50.37亿元。园区先后成功打造出“国际生态工业园(怀化)示范基地”一块国际化品牌,“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两块国字品牌,“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示范园、湖南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四块省字品牌。
二、开发建设经验
(一)坚持“四化两型”理念,创建生态产业示范区。立足区域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一是注重科学培育,谋划产业发展重点。在开发建设中,珍惜每一棵树木每一寸绿茵,借助每一片河溪每一座山势,让园区生态化、园林化。在项目引进中,定位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走生态工业和绿色产业之路,将林纸、食品确定为园区主导产业。特别是,注重抓好规划这个“龙头”,委托同济大学、新加坡邦城顾问有限公司等知名规划机构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实现园区资源统筹经营的最佳化。二是立足招大引强,壮大产业整体实力。围绕产业定位,将招商引资目标锁定在国内500强、工业企业500强上,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核心项目。中国制造业500强“泰格林纸”投资的40万吨纸浆、中国500强企业中国化工集团投资的5万吨特种纤维项目落户园区,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果汁”、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康师傅”、上市企业大康牧业等知名企业也在园区落户。三是助推新型工业,加速产业集群形成。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配套关联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林纸、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骏泰浆纸,引进了30万吨溶解浆、35万吨液体包装、10万吨生活用纸、塔尔油等下游项目,布局了较为高端的林纸产业链条,可形成100亿的产业规模;以娃哈哈、汇源果汁为龙头,着手了康师傅、大康牧业食品物流园、10万吨油茶深加工、20万吨啤酒生产线等项目引进,加速了食品产业集聚扩张,可形成50亿产业规模。
(二)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构筑优质资本聚焦区。大力实施“一区多园”和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战略,努力打开国内国际优质资本进入园区的通道。一是拓展融资渠道,完成首期基础布局。引进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以BT模式整体承建首期规划面积的基础设施。完成了“和安家园”首期1500套安置房、3万平方米员工公寓和工业广场建设。总长20公里的财富路、发展路、时代路、希望路、金光大道、滨江大道等6条主干道已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垃圾处理场即将完工。二是提升发展空间,搭建国际工业平台。在经济实力有了一定基础后,园区主动与国际接轨,启动了二期27平方公里怀化(新加坡)生态工业园建设。同时,鹤城、溆浦、辰溪、新晃等工业园成为了园区的分园。园区别具特色的绿色工业发展模式,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009年6月,园区被国际民间合作组织列为在中国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示范基地,使园区绿色工业发展模式跃升到国际展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加速进入园区。三是抢抓历史机遇,谋划战略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积极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类企业的加速入园,致力将园区打造为怀化乃至湘西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主要承载地。北大未名(怀化)生物科技园项目将打造成为北大未名集团在中国的第四大基地,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领域。华洋有色治金环保产业园将建成“两基地一中心”,可形成200亿元的产值。中德合资镁合金新材料应用项目在园区将建成年产1万吨以上镁合金材料及应用零配件制造中心和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发实验中心。
(三)树立“企业至上”思想,打造高效服务样板区。一是搞好政策配套支持,构建投资洼地。“行使部分政府职能”有利于“一个窗口”服务模式落到实处,提高行政效能;“一级财政一级金库”有利于提高资金运行力,加速推进园区开发与建设;“封闭式”管理有利于投资者安心生产和经营;“零”收费制度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园区形象。二是打造一流工作团队,形成人才高地。园区以“三从四讲五有”(从小事做起,从岗位做起,从今天做起;讲服务,讲责任,讲奉献,讲学习;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清正廉洁的正气,有以园为家的思想)特色文化为行为准则,加大了与园区发展相匹配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打造全员服务团队。提出了“投资者是上帝”、“企业是衣食父母”,为企业提供“尽善尽美无缝式的服务”。三是完善生产生活功能,打造经济重地。加大生产、生活服务性服务业的投入,大力倡导和实施“新生活、新社区、新城镇”的构想,积极推进园区教育、医疗、文化及娱乐设施的建设,使园区既能生产,又能生活,既能创业,又能休闲。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集商务会所、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和安商业广场”正式投入运营。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园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土地集约、配套服务、就业安置、生态环境等关键内容,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提升园区品牌、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致力把园区打造成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物流便捷、信息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山水生态城和科技产业园。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2015年完成技工贸收入50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引资500亿元,完成园区首期8平方公里企业布局,开发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实现投资强度200万元/亩,产出强度200万元/亩;林纸、绿色食品二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雏形初现;园区总人口数达到5万人,吸纳就业人数3万人,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市前列。
第三篇:乾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乾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乾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已形成了纺织、橡胶、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和化工建材五大集群。为了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搭建工业发展平台,县委、县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打造建设纺织工业园区(中国西部纺织城)和西北橡胶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财政增收的主要增长源、科技创新的主要示范区。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纺织工业园区(中国西部纺织城)
纺织工业园区(纺织城)规划占地8.0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6平方公里,已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扶持的县域工业园区。园区主导产业以纺织工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医药等为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7.9亿元,其中09年完成3.24亿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57.9亿元,其中09年完成16.05亿元;建设各类企业193户,其中工业企业37户(规模企业26户),从业人员27234人,纱锭突破56万枚(全县纱锭总数60万枚),营业收入27.87亿元,工业产值24.61亿元,增加值11.57亿元,上缴税金11500万元,利润总额1.46亿元,劳动者报酬3.67亿元,增加值占本县GDP比重18.7%,上缴税金占本县财政收入比重57.5%。
(二)西北橡胶工业园区
橡胶工业园区规划占地580亩,“七通一平”面积80亩,其中工业用地40亩。园区主导产业以橡胶加工业为主,橡胶配套产业为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0.84亿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94亿元,建成落户企业24户,其中规模企业2户,从业人员2212人,营业收入3.17亿元,工业产值3.21亿元,增加值1.19亿元,上缴税金763万元,利润总额980万元,劳动者报酬2876万元,增加值占本县GDP比重1.9%,上缴税金占本县财政收入3.8%。
二、园区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纺织工业园区(中国西部纺织城)。纺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路网建设为重点,09年重点建设靖庄路、新城大街东延道路和朝阳北路升级改造的园区三条主干道路工程及天然气管网铺设工程和供电供水、照明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3.868亿元,完成投资3.24亿元。
(1)靖庄路中段道路建设工程,全长1395米,规划红线60米,道路、排水、绿化、亮化工程造价9600万元,完成投资8600万元。
(2)新城大街东延道路建设工程,全长1298米,规划红线60米,道路、排水、绿化、亮化工程造价8800万元,完成投资7600万元。
(3)朝阳北路改造项目,全长1155米,规划红线60米,增设排水设施,对路面升级改造,工程造价6950万元,完成投资4900万元。
(4)天然气管网铺设工程,全长4500米,工程造价6530万元,完成投资5300万元。
(5)供电供水、照明工程造价6800万元,完成投资6000万元。
2、橡胶工业园区。橡胶工业园区投资8400万元,铺设了4800米给水工程和4公里的道路绿化工程,全部建成。
(二)项目建设情况
1、纺织工业园区(中国西部纺织城)。2009年招商引资项目10个,总投资22.36亿元,完成投资16.05亿元。分别是:①咸阳东赢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高档牛奶丝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②乾县银河织袜厂投资5000万元的针织袜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③咸阳恒利铸造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④咸阳金桥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纱锭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4200万元;⑤咸阳同润纺织二厂投资2.56亿元的纱锭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1.32亿元;⑥投资3亿元的永存细纱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⑦投资1.5亿元的优利士婴幼儿奶粉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⑧投资1.5亿元的瓦楞纸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⑨投资3.5亿元的人造板设备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⑩投资3.5亿元的牛奶丝蛋白纤维服装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
2、橡胶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2个,具体是乾县飞宏制线厂投资1.82亿元建设的制线生产线项目和兴隆橡胶厂投资1.4亿元建设的胎面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层次低。目前,园区引进的企业多数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低、产品档次不高,多为中间产品或低档产品,产业层次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二)建设速度不快。总体上看,当前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引进的企业,建设推进速度还不快,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形势还不适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土地指标不足。我县每年用地报批指标太低,而企业建设用地远远高于报批指标。
(四)科研技术人才短缺。园区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员工技能普遍较低,实用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五)服务水平不高。我县园区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还不高,不能完全适应规模扩展、项目进展和企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园区发展的主要措施
县委、县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从土地、资金、技术、服务等扶持企业投资建设,为企业建设、生产、经营开辟“绿色通道”。
一是入驻企业享受国家、省、市、县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二是调整土地使用规划,储备3000—5000亩土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三是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入园企业利用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予以重点扶持。四是设立乾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科研、产业升级等给予扶持。
五是加强软环境治理,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五、2015年园区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1、纺织工业园区。到2015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60亿元,落户企业300户,从业人员4.5万元,年工业产值达到120亿元,纱锭规模达150万锭,培育年销售超亿元企业20家,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企业30家,上市公司5个;培育市以上名牌产品20个。
2、橡胶工业园区。到2015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为: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利税总额实2.3亿元,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户。
(二)发展重点
1、纺织工业园区。建设重点:一是创业培训中心。占地100亩,投资2.3亿元,建设8000平方米的创业大厦,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7000平方米的绿化等,为园区创业企业提供实习车间、标准厂房和集体办公、创业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咨询、办理创业手续等服务。项目建成后,年可承接创业企业100户以上,成功创业企业50户以上,实现产值3.5亿元,创业利税32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800个。二是研发中心。依托西·咸纺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项目,整合县内现有服务机构,建设西部纺织研发中心,吸引西部纺织高层次科研人才向我县聚集,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研发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
发支撑引领我县纺织工业加速发展。项目占地20亩,投资8000万元,建设4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2000平方的绿化和公共设施。依托西咸科研院所,年开发新产品10种以上,实现良性成果转化;建成后年可创业经济价值1.3亿元,创造高科技就业岗位50个。三是仓储物流中心: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西部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销售专业市场,完善市场销售体系,打造规范有序的销售平台,改进销售模式,以市场带动纺织工业的大发展。项目占地80亩,投资5.8亿元,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棉花、棉纱、坯布交易中心,纺织机械配件中心,信息中心、质检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及市场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10亿元,年实现税收500万元。
通过招商引资,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20亿元,分别是: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70万吨果胶生产线项目、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精密铸造生产线项目、投资1.7亿元建设3万锭细纱及年产3000万米坯布生产线项目、投资1.7亿元建设3万锭纺纱及年产3000万米坯布生产线项目、投资2.1亿元建设高档纯棉针织面料生产线项目、投资
2.3亿元建设印染生产线项目、投资4.6亿元建设2条年产高档服装面料5000万米生产线项目、投资3.2亿元建设年产800万套服装生产线项目、投资1.8亿元建设精密零部件制造生产线项目。
2、橡胶工业园区。
(1)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十二五”期,橡胶工业园区实施的近期和中期规划面积260亩。其产业定位是:突出发展橡胶加工产业,适度发展相关产业。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机遇,充分发西咸科研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速推进园区建设步伐。橡胶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为:围绕橡胶产业整合,以发展橡胶加工产业为主,聚集炼胶、配料、骨架、模具及销售业,带动商贸、仓储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2)建设重点。橡胶工业园区引进伯乐、东兴、荣华、华航等6家公司建设6条橡胶加工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6亿元。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1.21亿元,分别实施建设排污、照明和人行道铺设工程;投资8400万元建设3000米排污工程,投资1700万元建设道路两侧照明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4000米、宽6米的人行道铺设工程。
“十二五”期,橡胶工业园区重点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8亿元,主要建设中心广场、创业路和创业一路、创业二路西段工程及变电站等公共设施。
六、几点建议
(一)建议省上将我县纺织工业园区列入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盘子,予以重点扶持,以使纺织这一民族工业得以全面发展。
(二)建议省市将我县西北橡胶工业园区列入全省重点工业园区之列,予以重点扶持。乾县中小企业促进局
第四篇: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各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地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目前,全市10个工业园开发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33.2亿元,入园企业898户,其中投产企业569户。园区内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形成了以济民可信、仁和、海尔思、博士达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兰丰、华厦、红狮为龙头的水泥产业;以清华泰豪、英田汽车、龙工齿轮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宝成鞋业、匹克鞋业为龙头的鞋革业;以××纺织和××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旺旺食品、青龙高科、金源农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今年1-8月份,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8亿元,实现税金6.33亿元,安置就业人数13.9万人,已初步显现出工业园区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
一、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是在发展经济定位上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农业经济的烙印深刻,对发展工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认识不足;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有畏难情绪产生。二是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发展工业园重视和抓落实不够。比如,有的地方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谋划统筹等方面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经过严格论证的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三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认识不足,还有局部利益影响大局的情况。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为客商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一些部门为了维持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权利等,给招商引资设置人为的障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当前,我市所沿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仍旧是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园区的党委及管委会负责管理。但这样的管理机制,使得园区党委及管委会无权定事、无钱办事、无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财政拨付很少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因此,在协调园区文秘杂烩网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园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显得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县领导层都能充分认识到搞好工业园区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实到位,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园区中长期规划的不是很多。有些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园区起步较早的县市,规范工作相对做得比较早,相对也比较成熟,但还有一部分县市可能是园区企业不多,既上不了规模也上不了档次,骨干企业支撑不够,功能区域不明显,规划编制工作也仅仅才摆上日程;有的地方虽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规划,但前瞻性不够,科学性欠佳,档次偏低。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大部分的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间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及其与支撑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大部分园区内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少,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县市一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仅仅能维持工资的发放,再搞工业园区建设,搞基础设施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使得部分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以形成。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电价贵主要表现在:一是电价高,上高旺旺集团在全国11个省区有105年家企业,电价最低的只有0.22元/度,而上高电价达到0.72元/度,在集团内位居第二。其二,电价调整幅度过大过密。据上高工业园反映,06年5月至7月接连电价“三级跳”。其三,有的工业园区电网设计滞后,时常出现电网超负荷大面积断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用地紧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手段繁杂,不仅报批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二是土地开发运营成本过高。成本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不配套,部分工业园区企业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二是物流体系不完善,造成运价偏高,加上许多路段限速限载,对超速超载实行重罚,人为地增加了运输成本。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融资难,主要体现为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招商引资新入园的企业,流动资金十分困难,这些企业到宜春后银行要重新授信,导致难以从银行贷款。招工难,主要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文秘杂烩网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轻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服务弱,主要是在服务环境上,客商反映,块块管的部门比条条管的部门要好,非权力部门比权力部门要好,有些部门对企业有“两多一少”现象,即罚款多、检查多、服务少。
二、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瓶颈的对策
1、坚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良策。
近年来,我市虽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但在领导机构设置,职、责、权、利的划分方面还没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办法。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快出台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办法,对今后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其次,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高效务实的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及时调解存在的问题。第三,建议在党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向园区进一步放权,给园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园区软硬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园区财政。暂时不具备建立园区财政的,可由县市区财政设立园区建设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实行项目管理,使他们真正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认真搞好规划,而且要经过科学论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项目投资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规模较小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土地节约、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3、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工业园规划,降低工业园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关部门或小组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4、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群。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办法,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以配套产业集群吸纳龙头项目的落户,以密集的、庞大的生产需求市场吸引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和国际物流企业、采购商的入驻,由零及整,不断延伸充实产业链。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拓展,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合工作。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建设品牌企业舰队,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主导产业的聚集和成长,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5、坚持园区市场化运作,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成立工业园区发展公司,架构银企合作平台,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企业能够贷到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要建立一套鼓励企业创新、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6、坚持服务至上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
二是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三是破解招工的难题,一要实行市场化运作,设立专门从事工业园区企业劳动力的资源储备,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劳动用工招聘服务;二要设立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拓展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三要健全用工服务网络,完善市县级劳动力力市场,健全乡镇劳动事务所,设立村级劳动力转移联系点,发展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用工服务网络。四要供电部门要加大园区的网络建设,增加用电负荷量,保证企业的用电需求,实行电价听证制度,防止随意涨价,保护企业利益。
第五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
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
篇一:浅谈不同时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重点
新形势下不同时期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
工业园区是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的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较之于分散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根据工业园区的发展程度,从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三个时期来分析新形势下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重点。
一、不同时期工业园区的特征
(一)成长期
工业园区成长期是指园区建立至初具规模阶段,具备如下特征:一是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园区建立之初,以政府的优惠政策为驱动,通过低成本导向,吸引一批企业落户园区,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二是产业类型较为单一。因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入园企业大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园区产业也为单一的产品制造和加工。三是园区空间布局简单。为保障土地的低成本,成长期园区一般都会选择单位用地面积上拆迁房屋较少的农村或郊区,与城市基本脱离,且在企业布局上,主要是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聚集。四是建设资金需求巨大。这个时期的工业园区发展快速,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等各项任务重,在基础设施配套上需投 入大量资金,多有入不敷出的现象。
这个时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期,这个时期的建设发展成果,将直接影响到该园区的后续发展。以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为例,园区建园之初,规划不甚完善,前期投入不足,在规划选址、项目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滞后,且没有完善的项目入园审查机制,入园企业多为传统加工型企业,缺乏支撑作用大、带动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导致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较低;此外,该园区区域属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地域正处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过程,部分群众仍停留在农民的观念,传统思想较重,且园区因征地拆迁、查违拆违而引发的矛盾较为集中,还有个别群众不愿服从大局,以致形成了发展中的阻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长春经开区成长期延长,向成熟期迈进困难重重。
(二)成熟期
工业园区成熟期是指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后扩张延伸阶段,具备如下特征:一是由项目主导转变为产业主导。该时期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后,发展重点逐步向产业转移,各类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主导产业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和配套条件。二是入园企业由量转变为质。随着园区的规模化,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难以满足整个园区的需求,传统企业的提质转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促进园区企业附加值不断增加。三是项目由线型布局转变为圈型布局。当园区企业具备龙头效应后,上 下游关联企业围绕龙头核心企业延伸布局,不断形成产业聚集圈,形成一个工业园区内多个特色园中园并存的格局。
这个时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提质期,这个时期的园区已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园区效益逐步提升。例如宁乡经开区,通过全力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定位,逐步构建了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框架,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具备较为完善的体系。特别是去年底他们推出的中国〃长沙丝绸之路特色产业园、智能家电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和妇孕婴童产业园4大特色产业平台项目,使之发展更为成熟。
(三)饱和期
工业园区饱和期是指园区扩张发展到一定程度,项目布局趋于饱满后转型升级阶段,具备如下特征:一是项目重点由新招项目转向已有项目。这个时期工业园区土地、用工等生产要素已基本饱和,无法提供新招项目的落户,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促进企业提质升级成为工作重点。二是园区产业逐步丰满。受生产要素的制约,单一的制造加工产业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求,主导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各主导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作用,逐步形成研发、制造复合型园区。三是园区功能更趋完善。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成熟直至饱满,服务行业开展进驻园区,产业聚集区、人气集中
区、文化扩散区、资本融通区等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开始完善,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开始融合,形成现代化产业新城。
这个时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成果期,这个时期的工业园区已具备城市功能,成为当地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重头戏。例如中关村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拥有商贸中心、生活服务区、风景区等多功能区,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新常态下工业园区发展趋势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将逐步向形态更高级、层次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其发展内容和特征将逐步迎合经济发展特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趋势:
(一)功能趋向于现代化综合园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不符合这个阶段的发展需求,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的特征将成为产业园主流,这决定了新的工业园区功能的综合性,不能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需要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 功能。
(二)模式趋向于“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三)产业趋向于科技型集群。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四)定位趋向于环保生态。从当前中央发展理念和国内政策来看,生态型经济的发展是目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三、新形势下不同时期工业园区发展的重点
(一)成长期工业园区发展重点
工业园区的成长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加强平台建设、奠定发展基础是这一时期工业园区发展的重点。一是要科学规划方向。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明确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例如一个具备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工业园区 篇二:推进工业园快速发展经验交流
推进工业园快速发展经验交流
奠基一年,位于开发区的****工业园,迎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凛冽寒风,谱写出快速发展的辉煌篇章——去年7月至今,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7个,17个项目开工建设,1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初步形成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全部投产后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速度”
在近1000亩的土地上,望不到边的钢构建筑如森林般向上生长,蔚为壮观。这是总投资110亿元,年产量500万吨、产值30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施工现场。
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创下了被客商誉为“可与**速度相媲美”的“**速度”。去年11月18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得悉**一大型企业将在内地选址建设该项目,立即带领招商专班登门拜访;紧接着,**市委书记郭有明又带队北上,诚邀客商落户**。三峡人真诚的态度、严谨的论证分析,给客商留下深刻印象。
一周后,**投资方决策层率领30位专家抵达**考察,**工业园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的环境获得一致认可。
12月18日,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投资协议正式签订。这个大项目从得知信息到正式落户,用时仅30天!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市召开专题办公会,成立6个项目服务专班,实行倒计时工作制,确保60天内项目开工建设。为此,市长李乐成等领导到武汉等地为项目跑审批、办手续。
时值春节,项目选址地的干部群众打破腊月不搬家的传统,50天内完成4个村的251户村民搬迁,腾出1320亩项目用地。村民姚书宜患胰腺癌正在住院治疗。为支持项目建设,他挂着吊瓶赶到居委会签订搬迁协议。
**上下一心,以超常规的速度完成项目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立项备案、征地拆迁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2月28日,全通涂镀板项目按计划准时开工建设。奠基仪式上,项目负责人感动地说:“**人说到做到,做的比说的更好!”
如今,全通涂镀板项目施工进展神速,4个月已完成投资30多亿元,预计8月底可以试生产,再次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活力迸发的新平台
“**领改革开放之先,创造了速度与效率的奇迹。**建设**工业园,不是为了贴个好看的标签,而是要真正把**的先进理念和机制引进来,打造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平台。”**市领导时时告诫各级干部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
工业园所在的**开发区,把“亲商”理念落实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零距离”的“保姆式”服务之中。
6月19日,在**电池项目工地,刚从**飞过来的董事长黄德勇博士指着正在施工的4万多平方米厂房告诉记者:“我们去年11月开工,今年10月就可投产,与国外大客户销售合同都签好了。”
****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拥有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黄德勇等人去年7月3日应邀前来参加**工业园奠基,被**的投资环境吸引,当天就敲定了投资3亿元的项目协议。此后,**再没有派人到**。而**方面则安排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邹燕专人负责,协调各部门替业主办完各种申报、注册、审批等事务。
黄德勇形象地说:“我们就是拿着种子的农民,哪里的土壤好,我们就选择在哪里播种。**就是一块最理想的土壤。”“大事不含糊,小事做到位,是这里服务的特色。”全通涂镀板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工后,**总部派来的工作班子进驻工地。开发区招商局考虑到他们人生地不熟,专门派来女干部姚雪担任生活顾问和向导,陪他们上街逛市场,寻找采购北方需要的生活物资。
一年来,**全面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出台扶持企业做强做大等10多项优惠政策,使服务“软环境”得到新的提升。
化危为机创奇迹
珠江长江携手,粤鄂深宜共赢。去年7月3日,**工业园在**开发区奠基时,全球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克难奋进,**工业园要成为**化危为机的重要支撑!”市委书记郭有明充满信心地发出动员令。
一年来,在规划总面积34.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发区实行“政府投资、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等多措并举,一年内筹资近10亿元,全面展开水、电、气、路和各种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横十一路排洪箱涵、迎宾大道综合改造、金岭路延伸段等工 程建设,综合改造道路6.1公里,完成土地成片开发2900多亩。“危中有机,要到‘冰层下抓大鱼’。”市委书记郭有明、市长李乐成等领导带队东进南下,各种招商活动同步展开。去年7月至今,**先后在全国各地组织大型招商活动20多场次,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大批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和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广泛接触。**工业园平均3天接待一批外来客商考察,已引进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项目30个,协议投资总额达246.2亿元。
1月至5月,在****工业园强劲带动下,**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超过50%。篇三:工业园区科技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自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园区以来,已经从规划启动阶段,步入形态开发阶段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年来,在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园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很大的发挥,并且在农科院和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同时形成两个产业园区,即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园区内新兴的如义兴铁塔、日新光伏等科技企业日益壮大。园区的区域性经济得到很大提高。从税收的100多万提高到的1200多万元,工业产值实现5亿元,比建区前增长10倍,今天,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不断集聚着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回顾与总结过去的实践,为园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结验,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与保障体系
建立园区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将园区列为本地区发展重点,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这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区。同时,决定组建园区党组、管委会、开发公司,形成党、政、企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三年来,这个组织机构很好地适应了园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
二、制定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目标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市科委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园区先后制定了-2020年发展规划、九五计划及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经县政府同意实施后,有力调控了生产力布局,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目标。目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建设起步区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建成以电力电器为主的产业基地和健康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1家,在建项目5个,即将动工兴建项目9个。规划的实施不仅对生产力要素起到调控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环境效果和生态效应。
三、促进科技、经济与金融结合
建区伊始,园区就提出科技、经济与金融要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园区取得规模效益的有效出路。
科技与经济结合尤为典型。园区积极与渤海大学、农科院、畜牧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这种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园区科技贡献份额由建区初期的54%,提高到目前的64%。
四、吸纳了一批科技队伍
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在园区悄然崛起,如义兴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船泊大学合作开发电力钢管铁塔,这项技术在国内属先进水平,并且由于南方雪灾和国家电网大改造之际,对于这种钢管铁塔的需求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借助于这项新技术拓展了发展空间和企业生命力。截止末园区吸纳了近300名技术人才,其中高级人才近10%,有近90%的人是外聘来的,为这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园区内各类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左右。为了确保密集区的发展,我们还将在建立科技咨询、信息服务体系。
五、壮大产业化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辐射和示范作用
园区发展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取竞争的优势能力,必须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化规模。并且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工业步入高科技、大规模、外向型的产业化发展阶段,建成两个产业园,一个是电力电器产业园,重点培育电力电器产业和多种名优系列产品,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和一批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集团。
虽然园区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在刚刚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提升自已,在今后园区将继续以科学技术为企业发展动力,努力构建四个平台:
1、自主创新平台
以园区骨干企业为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电力电器产业集群和健康产业集群,拉长激活
产业链,促进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推进产业化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领域科技成果中试转化,提升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以企业为主导,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在重点企业实现产业化,形成重大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共享和技术扩展的机制。
2、市场开拓平台
帮助基地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市场开拓平台,在各类重点展会展位分配上适当倾斜。在一些重要经贸活动中设立出口基地专区集中宣传与展示,提高产业基地知名度。有效为企业发布提供国内外展会信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专业展会、洽谈会。
3、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电力电器等设备制造业的科研与生产单位的网络互动服务平台,包括投融资服务、法律咨询、园区企业信息与产品信息发布、人才与招聘信息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科技文献查询等特色互动服务。
4、招商引资平台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园区发展,推动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把招商引资与促进电力电器产业和健康产业的聚集紧密结合起来,把潜在的机遇变成现实成果,开展重大项目工业招商、产业招商、产品链配套招商、园区招商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以企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