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调查报告
XXXX工业园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2005年开始开发建设,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七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3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开始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园区环境监测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环境搭建了平台,公租廉租房、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有望建成使用。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2.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 家,已投产企业 家。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 倍;产值超千万元企业 家;人口集聚超过 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港口河,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再排放,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土地征用有一定难度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四星级酒店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公租廉租房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XXXX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也不过分。全国经济总体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尤其去年4月份以来实施的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正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了抢抓进度,赶超发展,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由于是新鲜事务,大家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5年园区成立了管理机构,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XXXX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XXXX工业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域中心城市“强攻新城”、“决战新工业”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县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调整、修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上,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突出项目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投产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生态防洪排灌站等工程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工业新城形象。
(2)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力争2013年实现周边村镇的土地应征尽征,抓好公园、公租廉租房、商场超市、酒店、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大力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地推出商贸用地出让,以地生财,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二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的拍卖所得收入,除应正常上交的规费和审批费用外,剩余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挤出资金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组建投资有限公司,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作担保,以投资公司名义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四是试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3、适应园区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开发区向城市的转变,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降低工业经济发展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加快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加快周转,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逐步推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内容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范围,促进园区的和谐发展。
(3)努力构筑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源,形成针对产学研合作需求的具体服务项目。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能划分,特别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使园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审批业务具有与相关部门同等的行政效力。协调税务、工商、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园区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管理死角。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尽快建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入园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进一步集聚扶工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工、扶工、促工的氛围。要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帮扶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第二篇: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工业园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2005年开始开发建设,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七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3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开始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园区环境监测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环境搭建了平台,公租廉租房、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有望建成使用。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2.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 家,已投产企业 家。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 倍;产值超千万元企业 家;人口集聚超过 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港口河,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再排放,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土地征用有一定难度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四星级酒店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公租廉租房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也不过分。全国经济总体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尤其去年4月份以来实施的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正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了抢抓进度,赶超发展,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由于是新鲜事务,大家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5年园区成立了管理机构,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
第三篇: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xxxx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四型xx”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xx工业
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2003年开始开发建设,2006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五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园区劳动力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用工搭建了平台,民工公寓、新碧学校、商品楼盘、中心商贸大街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08年有望开工建设。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107家,已投产企业89家。2007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8906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9.3倍;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人口集聚超过3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xx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新建溪,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排入新建溪,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下小溪村土地无法征用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中心商贸区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路网无法贯通,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民工公寓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xx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3年,当年即遇上了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区和土地市场清理整顿。为了抢抓进度,赶上这趟末班车,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政策处理难,征地进度缓慢。由于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园区的政策处理和土地征用难度很大。特别是目前下小溪村土地的无法征用,已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4、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6年园区进行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行了“区镇合一”,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xx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xx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
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县域中心城市“一心两翼”、“三区互动”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县城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调整、修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上,要
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完善机制,破解征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尽快解决征迁历史遗留问题,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建立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内容在内的相关社会保障配套制度,实行货币安置、留地安置、就业安置等多种积极有效的政策,多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失地农民就业。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突出项目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生态化防洪堤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工业新城形象。
(2)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力争2008年实现下小溪村的土地应征尽征,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民工公寓、商住楼盘、新碧初中的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大力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地推出商贸用地出让,以地生财,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二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的拍卖所得收入,除应正常上交的规费和审批费用外,剩余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挤出资金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组建投资有限公司,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作担保,以投资公司名义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四是试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3、适应园区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开发区向城市的转变,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降低工业经济发展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加快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加快周转,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逐步推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内容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范围,促进园区的和谐发展。
(3)努力构筑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源,形成针对产学研合作需求的具体服务项目。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能划分,特别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使园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审批业务具有与相关部门同等的行政效力。协调税务、工商、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园区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管理死角。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尽快建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入园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进一步集聚扶工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工、扶工、促工的氛围。要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帮扶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工业园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2005年开始开发建设,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七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3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开始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园区环境监测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环境搭建了平台,公租廉租房、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有望建成使用。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2.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 家,已投产企业 家。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 倍;产值超千万元企业 家;人口集聚超过 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港口河,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再排放,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土地征用有一定难度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四星级酒店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公租廉租房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也不过分。全国经济总体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尤其去年4月份以来实施的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正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了抢抓进度,赶超发展,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由于是新鲜事务,大家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5年园区成立了管理机构,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县域中心城市“强攻新城”、“决战新工业”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县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调整、修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上,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
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突出项目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投产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生态防洪排灌站等工程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工业新城形象。
(2)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力争2013年实现周边村镇的土地应征尽征,抓好公园、公租廉租房、商场超市、酒店、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大力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地推出商贸用地出让,以地生财,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二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的拍卖所得收入,除应正常上交的规费和审批费用外,剩余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挤出资金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组建投资有限公司,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作担保,以投资公司名义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四是试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3、适应园区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开发区向城市的转变,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降低工业经济发展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加快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加快周转,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逐步推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内容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范围,促进园区的和谐发展。
(3)努力构筑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源,形成针对产学研合作需求的具体服务项目。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能划分,特别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使园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审批业务具有与相关部门同等的行政效力。协调税务、工商、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园区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管理死角。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尽快建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入园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进一步集聚扶工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工、扶工、促工的氛围。要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帮扶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第五篇: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常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十一月中旬,我们在市经委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就我市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过程中,实地察看了德山开发区、汉寿经济开发区、鼎城区灌溪工业园区等三个园区的16家企业,以及德山开发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先后在德山开发区与德山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汉寿经济开发区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在鼎城区灌溪镇政府与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工业园区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近些年来,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投入和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园区雏形基本形成。自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设立以来,各级政府围绕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采取激励政策和措施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的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大多数工业园区编制了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园区功能定位,理清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我市工业强市的基地、招商引资的平台、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
2.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以来,德山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35亿元,区县(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各工业园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各工业园区着力完善服务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德山开发区今年启用了政务服务大厅,目前有十多个主要为工业项目和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设立了办事窗口。汉寿经济开发区的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各工业园区相继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行项目全程代理制,开展“一站式”审批等服务举措和工作机制,逐步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工业园区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既增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也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3.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德山开发区目前有69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近40家是设立开发区以后引进的,1992年以来的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120亿元。今年1-10月,德山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9亿多元。鼎城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已由成立初的12亿元增加到2007年3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5.5%,上缴税金由3210万元增
加到2007年的6160多万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比重达86.2%。特别是灌溪工业园区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5300多人,并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预计2008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32亿元,实现税收7500万元。其它工业园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工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规划不完善。我市工业园区在起步阶段缺乏整体科学规划,存在着先开发建设、后逐步规划的问题,造成园区内功能区划不明确,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多数县开发区采取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不利于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部分园区规划虽经多次修编、完善,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功能定位不科学、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竞争优势不明显。园区企业规模小,整体素质低。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甚至是“来者不拒”,多数园区引进的项目质量不高,呈现“三多三少”局面,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劳动密集型多、资本技术密集型少,传统产业项目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以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某些产业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企业、产业之间无序、盲目竞争,生产能力无法保障,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德山开发区只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汉寿经济开发区落户的35家企业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6家。石门县的园区经济主要依赖大唐、华电两家发电企业,其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0%,税收占到90%。但由于产业链条短,一旦这两家企业受到影响,石门县的园区经济增长将相当困难。
3.发展环境不宽松。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在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发展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项目审批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项目审批部门多、程序多、前期费用多、耗费时间长。并且各部门的审批权限大多来自于法律法规和相关上级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难度非常大。椐工业园区提供的《新建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图》,一个工业项目签订协议后,一般要经过注册登记、项目审批、规划审批、土地报批与出让、报建、竣工验收等环节的60多个报批许可程序后,方可竣工投产。同时报批报建时涉及的中介服务环节达20个、项目24个。审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极大地影响客商的投资兴趣和耐心。比如土地审批时限最低限度也达六个月之久。德山开发区6月18日在沪洽周上签订的德山物流园项目,至今没能开工。
4.基础配套不适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配套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由于市县政府财力紧张,大多靠政府融资建设,加上目前融资又十分困难,导致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德山开发区今年拟投入3亿元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市财政实际到位资金只有3100万元,严重影响工程建设速度。德山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已近
尾声,但由于生活设施配套跟不上,几家意向入园者也只能望而却步。其它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也显得比较滞后,与园区经济发展还很不适应。
5.经济运行不乐观。今年,由于受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影响,我市工业园区企业运行状况不很理想,园区经济增速不快,经济总量难以达到期望值。一是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加上工业用地计划偏紧,征地难度大,一些签约项目要真正落地,困难也较多。二是现有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运转比较困难。虽然政府通过银企洽谈会、实行奖励政策等措施帮助企业融资,但真正落实的贷款不多,效果很不理想,加上产销矛盾突出,很多企业开工不足,难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常德纺织机械厂是德山开发区机电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产值占到行业的62%以上,但今年由于市场需求影响,产品积压严重,企业效益大大折扣,去年1-10月完成销售收入30639万元,实现利润2796万元,今年同期分别只有17201万元、24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估计到年底,德山开发区将有6家以上规模企业停产。
6.节能减排压力大。我市工业园区大多是一些资源消耗型企业,环保历史欠账较多,部分环保设施效益不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给我市完成省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带来了很大压力。鼎城区灌溪工业园由于龙头企业带动,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其污水排放也日益对市城区带来影响,经河伏往沅江排放,对市城区饮用水造成影响,经沾天湖往柳叶湖排放,又严重影响柳叶湖景观水的保护。一时将其纳入市城区污水管网,难度也比较大,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建议
园区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已成共识。为了促进工业园区建设,壮大园区经济,我们建议:
1.修订完善规划,突出园区特色。各级政府要坚持规划先行,重视园区规划,加快调整、充实、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近期建设重点和中远期建设目标,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定位园区功能,实施产业规划,制定和实施企业入园标准,科学合理地引进项目,引导工业园区以区域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有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整合重组,不断增强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优势。
2.坚持招商引资与盘活存量资产并重,壮大产业集群,增强发展活力。一是要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以现有中小企业为依托,以解决融资难问题为突破口,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二是要整合培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坚持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为方向,以现
代产权制度为纽带,以重组整合为手段,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通过巩固发展、承接引进、推动成长等多种方式,强势整合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三是要夯实工业强市基础。加强自然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强、拉动财源建设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项目建设,走深、精、细加工之路,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园区经济发展活力。
3.继续解放思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在激活园区运作机制上做文章。一是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二是要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促发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园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要做好土地储备,解决好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和工业项目落地瓶颈问题。四是要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强工业园区管委会班子建设。把热心园区建设,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调整充实到园区管理岗位,落实一定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完善工业园区考核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以此引导和促进园区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