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3 09: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促进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强县发展步伐,前不久,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县统计局,先后深入凤翔长青、柳林川口河等工业园区,通过座谈讨论、现场视察,赴高陵、蒲城、澄城工业园区学习考察等形式,对凤翔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此调研报告。

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凤翔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县、打造魅力新凤翔的战略部署,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园区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增长点不断壮大、闪亮点日益增多、着重点持续加强,呈现出四方面特点:

一是各级重视。凤翔县委、县政府将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八大园区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凤翔县园区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发展定位等措施要求。县委(2009)9号文件,明确了八大园区的管理机构。各园区管委会特别是长青工业园区、柳林酒业园区、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区管委会都相继成立了内设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围绕园区建设编规划、抓招商、搞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园区建设。

二是结构质变。去年,八大园区实现营业收入99.6亿元,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占凤翔县工业总产值的76%),工业增加值25.3亿元,税金4.17亿元。其中长青工业园区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4亿元,GDP22.36亿元,实现税收2.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34万元,以凤翔县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凤翔县二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四分之一的GDP、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荣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工业园区和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进入全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首批重点产业园、陕西省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园区发展带动凤翔县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次产业已占到凤翔县经济总量的60%,工业园区功居在首,使凤翔县从农业大县转变为工业大县,逐步走向工业强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强县。

三是项目喜人。目前,凤翔县八大园区新上项目30个,完成投资26.82亿元。其中长青工业园区徐矿集团60万吨甲醇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2.56亿元;国电宝二电二期扩建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8.1亿元;投资2000万元的东岭焦化生产线除烟除尘系统已投入使用。柳林酒业工业园总投资22.6亿元的西凤扩建技改项目,厂房建设即将开工;川口河建材工业园投资15亿元的冀东水泥项目已完成投资4.5亿元,预计今年6月投产。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引领园区大发展、县域经济大飞跃。

四是环境改善。各园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加大对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长青工业园投资5690万元实施了创业东路建设工程、宝冯公路拓改硬化、园区信息平台、集中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发展环境。柳林工业园投资530万元,实施了园区道路铺设、排污管网建设、高压输电线路的改建等工程。长虹工业园投资320万元,完成了园区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同时县上还围绕投资环境,在凤翔县深入开展“落实责任、提高效率、优化环境”三项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行挂牌上岗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项制度,着力打造投资无忧的发展环境。

尽管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蒲城、澄城,特别是高陵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是:“散、小、弱、慢”。散:指园区产业集中度差,布局分散,入驻企业门类繁杂、规模小,且大多集中在一些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大的传统行业,产业关联度不强,形成了园区的“土豆经济”现象(而非“块状经济”)。小:主要是园区规模小。除长青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外,其他园区落户企业寥寥可数,只是零星的企业分布在自然村落或公路周边,没有形成“众星托月”之势,看不到园区的雏形,缺乏一个园区基本的品味和档次。弱:指园区功能弱,普遍缺乏合理的布局和产业定位,多数园区没有详规和环评。园区仅划定一个大致范围,区域内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等既无规划更无建设。慢:虽然凤翔县一直强调举凤翔县之力办好工业园区,但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形成合力,发展缓慢。部分领导缺乏对园区发展实质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未把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园区开发建设涉及的一些部门过分强调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囿于常规,不敢突破,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同时,由于凤翔县工业园区效益不够明显,部分干部群众对园区发展失去了信心,阻挠、漠视园区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发展。造成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缓慢、进展不大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

一、规划滞后。凤翔县工业园区创办起步迟,实际工作中,对园区的开发建设缺乏长远的总体规划,普遍存在着先有蛋后有鸡、“建设跟着企业行、规划跟着建设走”的情况,建设档次较低。目前,八大园区中,只有长青、柳林编制了园区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评。川口河园区管委会去年委托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虽论证形成了《凤翔县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但由于规划设计费及评审费数额较大(31万元),自身无力解决,目前还未出笼。

二、瓶颈制约。土地和融资是制约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两大难题。建设预留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预置无奈。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许多园区尚未成立,对园区建设所需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及分布预测不够,造成园区用地指标严重不足。柳林酒业园区内双凤酒业、凤凰神泉酒业多次申报扩大生产用地,但一直未审批,影响着企业产能提升。长虹工业园洽谈引进三户企业,需200—300亩土地,由于报批困难,只好搁浅。融资艰难使园区发展供血枯竭。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配套设施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事。如今各园区管委会不具备贷款的主体资格,仅靠政府微薄的财政投入和较低的土地收益金,对庞大的园区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由于县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去年长青工业园在省开发银行欲贷款3700万元用于园区生态治理,管委会领导跑了近百次,磨破嘴,跑断腿,一分钱也没贷到。同样现阶段园区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企业靠自身积累和民间临时借贷,难以保证自身发展急需资金,形成企业资金供应链的“断裂”。建设资金严重匮乏,使园区建设举步维艰。

三、“硬”“软”不佳。硬件上,突出表现为基础设施差。由于凤翔县还是吃饭财政,政府投入匮乏,园区基础设施仅停留在“四通一平”的低水平建设上,园区内给排水、排污、环保、绿化、信息工程、文化等配套设施缺乏。部分供电、排水设施建设标准较低,不能抵御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凤翔县各园区还未建立“三废”处理设施,没有建成一个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造成园区内排污渠道不畅通,外排污水不达标,引发环境污染纠纷。入驻川口河建材工业园的冀东水泥项目将在年内建成投产,但企业生产所需水(120吨/小时)将面临问题,川口河地区为贫水区,冀东水泥公司已打深井5眼,均未找到水源,白荻沟水库供县城生活用水,不能长期保证企业生产用水。同时园区主干路凤麟公路目前破烂不堪,随着冀东项目的投产,车辆的猛增,道路将不堪重负,影响着园区发展。凤翔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蒲城、澄城特别是高陵相比,差距极大。高陵县始终坚持资金优先保证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向园区安排,10多年来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20亿元,全部达到了“七通一平”。区内道路、排水、电力、天然气、热力、闭路电视、广场、垃圾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均建成投入使用。银行、医院、学校、工商、环保、公安等设立了办事机构,大型酒店、超市、市场等三产服务业已初具规模。进入园区,绿树花草翠柏荫荫,宽阔的马路笔直光亮,现代化的厂房掩影于绿树之间,勃勃生气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

软件上,主要是服务欠优。有的职能部门利益至上,办事效率低下、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执法行为不规范、收费不合规、“吃、拿、卡、要”、检查多,让企业既气愤又无奈。一些部门和单位在为客商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园区项目建设中,周围一些干部、群众视企业为“唐僧肉”,为了自身利益向企业漫天要价、围门堵路、无理取闹,投资者叫苦不、欲哭无泪。企地方面,企业承诺给当地群众用工、修路等事项得不到落实,群众意见大;个别大企业为做配套的企业人为设置障碍,限制发展。调研组学习考察的三个县都把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抓,坚持拆“围墙”、畅“通道”、建“洼地”。澄城提出了“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澄城发展,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投资环境,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客商”的理念,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承诺”,服务园区建设。高陵县在十多年的开发中,形成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制度和措施,如“三不工作日”制度,即不分工作日、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与晚上,全天候24小时为企业服务;“三不办公”制度,即在企业有关文书资料齐备的条件下,不出一个会议室、不超过两个小时、企业不花一分钱,召开项目现场办公会,为企业办完立项、规划定点、委托征地协议、营业执照等县内所有手续;“两不批”制度,即没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没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批准签字,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准乱检查、不准乱收费、不准乱罚款。这些都不是形式和摆设,而是上至县委书记、县长,下至一般干部都必须遵守的“高压线”,一以贯之执行之,保证企业发展实现零干扰、项目建设实现零阻力。

四、体制不顺。凤翔县工业园区管理体制除长青管委会是独立单设的以外,其余为部门与乡镇或乡镇和乡镇、乡镇同村联合设立机构的管理模式,属于松散性机构,人员都是兼职的,特别是园区管委会内设机构中的乡镇干部一人身兼数职,既承担着乡镇自身繁重的工作任务还参与着园区的具体事务,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现象。各园区管委会承担着类似乡镇政府管理的职能,职责仅仅是衔接和协调一些事务,无权定事、无钱办事、无政策行事,在协调部门、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园区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捉襟见肘。田家庄镇政府创造条件设立了川口河园区管委会办公室,投入1.5万元购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2009年已支出办公、交通等工作经费近3万元,均占用镇机关的经费,维持工作极为艰难。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

五、产业单一。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数年来,引进的项目都是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制约较大的企业,生产波动性大。对本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利用不够、结合不紧,根植性不强,凤翔县农业基础雄厚,但粮食、果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寥若晨星,产业较单一。园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截止目前,凤翔县进驻园区已投产和在建项目有一定规模的仅有 40多个(高陵县27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高陵县81个)。园区蓄势明显不足,支撑乏力,令人堪忧。

建议及对策

工业园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的延伸。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委员们认为,发展园区经济,是凤翔县建设工业强县的主抓手,更是冲刺西部百强县的突破点。加快园区建设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希望所在。大家建议今后一个时期凤翔县园区建设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举措,合力共为,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运作、大力度推进,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凤翔县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小康凤翔的辐射源。

一、首抓规划编制、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和“灵魂”,规划水平决定着园区建设的档次和前景。要切实改变目前凤翔县园区“建设跟着企业行、规划跟着建设走”的无序状态,抓紧高起点编制好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规划,一要突出“科学性”。各园区规划应准确把握凤翔县的自身特色和发展潜力,从有利于发挥凤翔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出发,对各工业园的发展规模、区位指向、产业布局等进行原则定位,要实在管用,不能大而空。二要体现前瞻性。把园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并审批,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统一的规划体系,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分区,统筹建设用地,为经济发展留足空间。同时应加强规划环评,严格禁止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和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进区。各园区都要加强企业环境整治,建立退出机制,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建设生态园区,确保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三要保证权威性。规划制定后,要一以贯之的认真执行,不因人为的因素影响园区的长远建设,不管人事怎样更替,要像接力棒传递一样,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建设工业园区。

二、破解土地、资金瓶颈、影响凤翔县园区建设的瓶颈主要是土地和资金问题。当前,各地的经济发展瓶颈制约都在加剧,可以说,谁先破解瓶颈,谁就抢占先机。加强园区建设,必须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制约瓶颈,集中各类要素向园区倾斜。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调整农保田范围、调剂用地指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措施,继续保持土地供应总量。二要优化供地结构,重点向园区、大项目倾斜,满足园区建设和扩容。三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对新进项目要严格按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科技含量等控制指标供应土地。县国土部门要抓住新一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尽可能多地争取省市的支持,把园区的规划范围调整到位,储备更多的发展用地。探索园区建设投融资新体制。一要创新融资方式。突破“一靠财政,二靠银行”的思维定势,既要因地制宜、因地生财,又要瞄准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及其发展态势,努力拓宽工业园区社会公益项目和城市基建项目融资渠道。二要搭建融资平台。工业园区不能作为主体贷款,但可以搭建融资平台,作为重大项目的“孵化器”和“推进器”,让城建等投资公司参与园区大型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项目投资,为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城市功能提供投融资服务。三要进一步做好经营性用地收储和“招拍挂”工作,谋求解决土地出让收益的最大化;大胆采取BT、BOT等投资模式运作园区开发,尝试公开拍卖园区公用设施经营权、广告使用权等,努力实现由建设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变。四是对凤翔县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向园区摆布,捆绑使用,集中发力,发挥综合效应。五要通过探索建立担保公司、继续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定

期筹划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通过以上多种途径,有效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确保园区持续发展。

三、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是立园之本,是园区的生命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必须以项目为主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形成增量和规模,提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一要精包装。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颁布实施的政策机遇,结合凤翔县工业园产业培育和发展定位,科学谋划,深入挖掘,开发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发展规划的重大产业项目。组建常年招商队伍和专门班子跑省进京,向上汇报衔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的计划。县发展计划局、招商局等有关部门要精心指导园区产业项目的选择、申报工作,做到“干一看二储三”,确保项目持续发展。二要广引进。遵循规律招商,牢牢把握沿海资本转移、产业内移、项目迁移的新趋势,研究他们的发展取向和投资意向,推出与之对接紧密的招商项目。要突出重点招商,瞄准中国500强、外资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建立定期沟通磋商机制,力争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要坚持务实招商,真正从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寻找关联地区、关联产业、关联企业,建立联系,开展洽谈,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三要重质量。严格执行项目入园条件和预审制度,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园区产业规划、高产出、高利税、高新技术项目进入园区,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园区档次。

四、强推“一区三园”、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便于统一建设和管理;减轻环保压力,减少应对土地、环境等检查的压力,打造亮点园区,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应在整体推进的情况下,突出重点,主攻“一区三园”,以“一区三园”的快崛起,促进区域优势快提升,在凤翔县形成“四马当先、万马齐奔”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要快进。路网是园区建设的破题之作。长青工业园区要抢抓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园区的机遇,做好宝冯公路复线前期工作,实施冯长公路、甲醇项目区110KV变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利用园区工业预留地、河道地、边角地,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等环保生态项目。柳林酒业工业园要提早做好百镇建设二期项目实施前期准备,争取专项建设资金,对凤柳公路进行拓宽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酒业大道、西凤东路,拉大园区框架。搞好园区项目的申报落实工作,力争尽快启动实施柳林中心广场、园区主体浮雕、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品味。川口河建材工业园也要创造条件,启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园区绿化,搞好生态治理,改变园区现状。当务之急是县国土、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协助川口河园区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冀东项目矿山采矿证的办理;二是冀东水泥生产用水问题;三是冀东水泥投产后,凤麟公路不堪运输车辆负重的问题。扶持措施要跟进。县国土部门要抢抓新一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切实做好“一区三园”相关土地用途的调整,全力帮助引进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用地报批,使项目建设依法依规进行。建议县上对柳林和川口河园区要加大支持力度,享受和长青工业园区相应的扶持政策,建立奖励基金,支持这两个园区做规划、搞建设、引项目,促使尽快步入发展快车道。产业集聚要迈进。“一区三园”要针对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补缺式、提升式招引,补齐产业链,提升产业群,形成产业块。县城新区建设应与撤县建市相结合,统筹谋划,加快签约项目的入驻步伐,配套跟进市民中心、体育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人文新区、活力新区。长青工业园要着眼陈长尹一体化,抓好甲醇、国电宝二电二期扩建、东岭冶炼公司余热综合利用和煤气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建设西部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柳林酒业工业园要围绕打造百亿西凤、建

设柳林酒城目标,全力促使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协调构建西凤与各民营酒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引进年产能千吨以上的白酒企业,重点发展制瓶、包装、运输等产业,建设以西凤为龙头、以凤柳公路为轴线的白酒产业带。川口河建材工业园要依托冀东水泥,整合园区内白灰、水泥企业,引进陶瓷制造、矿山开采、水泥建材、物流服务等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生产企业进入园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

五、倾力保障服务、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只有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优化政策、超常扶持,才能跨越发展障碍,促进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创新体制。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挂帅,县级有关职能部门、乡镇为成员单位,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各园区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上应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探索建立精干高效、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园区管理体系,在人员调配和财政收益支配等方面,赋予园区管委会相应的管理职能、管理权限、帐户单列,建立既有利于调动园区积极性,又有利于规范上级监督和管理职能的运行机制。二要完善政策。建议对凤翔县的招商引资政策进行再研究、再细化,尽量使优惠政策具有灵活性、富有操作性。建议对入驻园区的项目在建设用地、费用减免等方面要根据实际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个案而论的“客户政策”和“项目政策”,进一步吸引企业、留住企业。三要开展效能革命。把优化环境作为生命线、高压线,出重拳、下猛药予以解决。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要以铁的面孔、铁的心肠、铁的手腕给予坚决打击,要把园区当特区建,努力让每一个入驻凤翔的企业放开手脚发展。建议县上开展“百人评议”活动,每半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各界人士代表,采取无记名、背靠背的方式,对所有与园区建设和企业服务管理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开展民主评议,将结果向社会公开,对连续两次被评为末位的部门和当事人进行组织处理;属垂直管理的部门主要责任人,建议主管上级将其予以调离。建议借鉴高陵县的“三不工作日”、“三不办公”、“两不批”制度,用于凤翔县,保障发展。四要搬迁先行,做好园区群众工作。建议在园区建设中,为了减少工作压力和建设成本,首先要坚持搬迁先行。同时各园区建设所涉及的乡镇和村,一定要重视征地拆迁工作,全力配合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加大对群众的矛盾问题排查处理力度,全力确保园区稳定。县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让农民失地不失业,生产生活有保证,致富增收有门路。

六、加快发展步伐 面对当前全国、全省各地狠抓工业求突破的激烈竞争态势,凤翔县要在底子薄、基础弱的艰难状况下追赶超越,必须以先进地区为发展目标、以同类地区为比较对手,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在凤翔县更加明确响亮地提出“举凤翔县之力办好工业园区”。要把园区建设融入凤翔县工业经济发展大局,始终做到方向不偏、目标不变、力度不减。一抓考核。建议县上将园区发展任务纳入凤翔县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园区考核体系和奖惩办法,加强对园区各项发展指标的统计和考核。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二抓落实。坚决防止“重协议轻落地、重招商轻推进、重引进轻服务”的问题。对新引进的项目,要严守协议承诺,削减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做到手续齐立即办、手续缺协助办,帮助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组建专门的协调班子,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借鉴澄城经验,实行县级领导对企业从入园到开工建设直至生产发展实行永久性包联服务,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形成“领导挂靠,部门协同,乡镇联动,上下齐抓”的发展格局。三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加

强对园区工作的宣传,让凤翔县干部群众都能看到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把凤翔县各级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园区建设上来,让凤翔县干部都关心园区发展,让人民群众都支持园区发展,真正做到举凤翔县之力,迅速掀起新一轮建设工业园区的热潮,促进凤翔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早日跻身西部百强县。

第二篇: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常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十一月中旬,我们在市经委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就我市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过程中,实地察看了德山开发区、汉寿经济开发区、鼎城区灌溪工业园区等三个园区的16家企业,以及德山开发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先后在德山开发区与德山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汉寿经济开发区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在鼎城区灌溪镇政府与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工业园区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近些年来,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投入和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园区雏形基本形成。自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设立以来,各级政府围绕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采取激励政策和措施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的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大多数工业园区编制了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园区功能定位,理清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我市工业强市的基地、招商引资的平台、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

2.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以来,德山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35亿元,区县(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各工业园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各工业园区着力完善服务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德山开发区今年启用了政务服务大厅,目前有十多个主要为工业项目和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设立了办事窗口。汉寿经济开发区的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各工业园区相继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行项目全程代理制,开展“一站式”审批等服务举措和工作机制,逐步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工业园区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既增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也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3.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德山开发区目前有69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近40家是设立开发区以后引进的,1992年以来的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120亿元。今年1-10月,德山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9亿多元。鼎城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已由成立初的12亿元增加到2007年3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5.5%,上缴税金由3210万元增

加到2007年的6160多万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比重达86.2%。特别是灌溪工业园区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5300多人,并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预计2008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32亿元,实现税收7500万元。其它工业园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工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规划不完善。我市工业园区在起步阶段缺乏整体科学规划,存在着先开发建设、后逐步规划的问题,造成园区内功能区划不明确,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多数县开发区采取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不利于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部分园区规划虽经多次修编、完善,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功能定位不科学、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竞争优势不明显。园区企业规模小,整体素质低。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甚至是“来者不拒”,多数园区引进的项目质量不高,呈现“三多三少”局面,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劳动密集型多、资本技术密集型少,传统产业项目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以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某些产业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企业、产业之间无序、盲目竞争,生产能力无法保障,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德山开发区只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汉寿经济开发区落户的35家企业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6家。石门县的园区经济主要依赖大唐、华电两家发电企业,其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0%,税收占到90%。但由于产业链条短,一旦这两家企业受到影响,石门县的园区经济增长将相当困难。

3.发展环境不宽松。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在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发展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项目审批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项目审批部门多、程序多、前期费用多、耗费时间长。并且各部门的审批权限大多来自于法律法规和相关上级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难度非常大。椐工业园区提供的《新建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图》,一个工业项目签订协议后,一般要经过注册登记、项目审批、规划审批、土地报批与出让、报建、竣工验收等环节的60多个报批许可程序后,方可竣工投产。同时报批报建时涉及的中介服务环节达20个、项目24个。审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极大地影响客商的投资兴趣和耐心。比如土地审批时限最低限度也达六个月之久。德山开发区6月18日在沪洽周上签订的德山物流园项目,至今没能开工。

4.基础配套不适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配套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由于市县政府财力紧张,大多靠政府融资建设,加上目前融资又十分困难,导致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德山开发区今年拟投入3亿元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市财政实际到位资金只有3100万元,严重影响工程建设速度。德山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已近

尾声,但由于生活设施配套跟不上,几家意向入园者也只能望而却步。其它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也显得比较滞后,与园区经济发展还很不适应。

5.经济运行不乐观。今年,由于受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影响,我市工业园区企业运行状况不很理想,园区经济增速不快,经济总量难以达到期望值。一是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加上工业用地计划偏紧,征地难度大,一些签约项目要真正落地,困难也较多。二是现有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运转比较困难。虽然政府通过银企洽谈会、实行奖励政策等措施帮助企业融资,但真正落实的贷款不多,效果很不理想,加上产销矛盾突出,很多企业开工不足,难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常德纺织机械厂是德山开发区机电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产值占到行业的62%以上,但今年由于市场需求影响,产品积压严重,企业效益大大折扣,去年1-10月完成销售收入30639万元,实现利润2796万元,今年同期分别只有17201万元、24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估计到年底,德山开发区将有6家以上规模企业停产。

6.节能减排压力大。我市工业园区大多是一些资源消耗型企业,环保历史欠账较多,部分环保设施效益不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给我市完成省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带来了很大压力。鼎城区灌溪工业园由于龙头企业带动,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其污水排放也日益对市城区带来影响,经河伏往沅江排放,对市城区饮用水造成影响,经沾天湖往柳叶湖排放,又严重影响柳叶湖景观水的保护。一时将其纳入市城区污水管网,难度也比较大,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建议

园区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已成共识。为了促进工业园区建设,壮大园区经济,我们建议:

1.修订完善规划,突出园区特色。各级政府要坚持规划先行,重视园区规划,加快调整、充实、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近期建设重点和中远期建设目标,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定位园区功能,实施产业规划,制定和实施企业入园标准,科学合理地引进项目,引导工业园区以区域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有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整合重组,不断增强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优势。

2.坚持招商引资与盘活存量资产并重,壮大产业集群,增强发展活力。一是要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以现有中小企业为依托,以解决融资难问题为突破口,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二是要整合培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坚持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为方向,以现

代产权制度为纽带,以重组整合为手段,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通过巩固发展、承接引进、推动成长等多种方式,强势整合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三是要夯实工业强市基础。加强自然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强、拉动财源建设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项目建设,走深、精、细加工之路,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园区经济发展活力。

3.继续解放思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在激活园区运作机制上做文章。一是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二是要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促发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园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要做好土地储备,解决好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和工业项目落地瓶颈问题。四是要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强工业园区管委会班子建设。把热心园区建设,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调整充实到园区管理岗位,落实一定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完善工业园区考核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以此引导和促进园区建设发展。

第三篇: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全州规划建设14个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规划投资总额约1200亿元,分布在全州各县(市)和顶效开发区,产业涵盖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制药、循环经济等多个行业。去年以来,各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园区建设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研究,切实给予解决。

一、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情况

截止5月22日,全州规划14个工业园区,有13个完成了规划编制,在建项目66个,拟建项目61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56亿元,项目投资40.66亿元。

1、兴义市轻工业园区按照“一园两组团”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建设区域包括坪东洒金轻工业园区和马岭轻工业园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目前,马岭轻工业园区现有14个项目进驻;坪东轻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即将启动建设。威舍工业产业园区规划已完成编制并上报省审批,入驻企业44户。清水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21户。郑屯(包括万屯和鲁屯)工业产业园区已委托贵州省铝镁设计院开展设计工作,已入驻企业140余户。

2、普安县工业聚集区包括青山工业园区、北部工业园区、江西坡轻工园区三个片区。青山工业园区完成了青山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1/2000地形图测量和青山城镇5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普兴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已列入贵州省规划的八大煤电化一体化基地之一。江西坡轻工园区规划报告经县人民政府组织评审,北部工业园区初步规划已经完成。目前,已签定总投资协议354.4亿元人民币,拟进入三个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共11个。

3、兴仁县陆关轻工业园区近期规划测绘工作已委托黔西南州长园测绘有限公司测绘完毕,规划设计已委托贵州省轻纺设计院规划设计,正在开展地勘、环评等工作。目前,已有11个项目在园区启动建设,共计投入1.79万元,入驻企业九家。巴铃重工业煤化工园区已完成3万余人的拆迁安置新区道路规划可研和30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测设。煤化工基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水库建设、供水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及路网建设等已委托重庆设计院和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进行设计。

4、贞丰县工业园区按“一园三区”实施规划,即珉谷镇轻工产业聚集区、珉谷镇物流园区和龙场循环经济园区。园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已获省环保厅评审批复并报省发改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书和施工园设计已编制完成,园区建设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县政府于2011年4月28日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签订BT建设协议,近期实施珉谷镇轻工产业聚集区“五

通一平”和龙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物流通道建设,总投资为1亿元。现已成功引进企业5户,涉及制衣、物流、医疗器械制造、酿酒、水泥制造等产业,引进资金6亿元。

5、黔西南州(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已报省发改委待评审,园区已开发建设面积0.5平方公里,投入资金30.5亿元,其中水、电、路及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资金10.5亿元,产业建设项目资金20亿元,已有13家企业入驻园区。轻工业园区、石材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规划规划已通过县初评。其中石材工业园区已引进21家石材开采企业,年开采石材毛料4万立方米,加工板材5万平方米。

6、册亨县生态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现正在根据省发改委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正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压覆矿评估及园区基础设施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已征收土地1076.2亩,现已兑现了658.7亩的土地征收补偿资金共1.88千万元。第一期园区建设征地涉及拆迁工作基本结束,现已引进入驻企业两家。

7、晴隆县工业园区规划已于5月5日上报省经信委,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5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中,各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园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黔西南州山高坡陡谷深平地少,工业园区建设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加之工业园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地方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不配套,连最起码的“三通一平”都难以保证,与外地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甚至是“九通一平”的差距较大,园区外围交通运输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竞争优势不明显,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2、园区建设用地问题突出。土地是园区建设最基本的资源。黔西南州所有工业园区都面临着土地瓶颈问题,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占有部分基本农田,土地使用性质一时难以改变,工业园区只是划定了四至界线,土地还在老百姓手中,土地征用手续办理难度较大,如青山工业园区和江西坡轻业园区2011年需建设用地97.907公顷,由于受用地指标的限制,仅上报了62.281公顷建设用地仍然处于审核阶段。土地储备不足,如兴义市清水河镇“十二五”期间的用地指标为350公顷,仅2011年的计划用地量就接近300公顷,以后引进的企业将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园区建设进度和招商引资工作。

3、企业融资难度大。黔西南州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着信息不透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创新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有效抵押资产少、办理抵押评估登记的手续繁杂、企业信用等级低、法制观念淡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加之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贷款担保条件等硬性规定仍未松动,银行向企业放贷风险高,放贷额度小,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举步为坚。

4、园区管理服务滞后。各县(市)、顶效开发区都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业园区的服务侧重于经济管理,目前全州多数工业园区的管理人员都是从政府或部门抽派人员组成,没有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不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业园区服务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协调服务上,而各种生产经营所需的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发展园区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黔西南州要实现工业强州战略,必须以园区为载体、片区为单元,走组团式和条块式集中成片开发路子,积极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条件,切实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1、统一思想,科学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工业园区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龙头,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第一,必须树立“三个观点”。即抓园区就是抓工业的观点,抓园区就是抓经济环境的观点,抓园区就是抓招商引资的观点。充分认识发展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二,要高度重视园区规划。一是要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各园区的产业特色。在全省各地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必须抓住自己的产业特色,突出煤炭、电力、黄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优势,进行基础产业的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避开同其他地区的直接竞争,搞错位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二是园区规划要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工业园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以此作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适时将乡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与园区规划的对接和“园乡一体化”发展。第三,集约节约土地资源。要严格执行《土地法》和《规划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向山要地,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严厉打击违反园区规划的建设和圈占土地的行为。

2、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融资难问题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在黔西南州表现尤为突出。要解决此问题,第一,政府要根据园区规划,有效运用财税、土地储备等手段,强化土地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滚动式开发,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实现园区自身资金的有效平衡。第二,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BT、BOT等方式吸收外来资本参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引导、鼓励企业自身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办理“两证”,增强企业向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参股入股、强强联合、民间借贷等形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第四,积极协调银企建立良性的沟通和发展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合作提供条件和机会,向银行推介一些好的项目,吸引金融部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扶持企业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尝试建立园区企业政府担保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发挥政府担保基金的放大效应。

3、科学利用外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困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问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充足的干劲推动投资工作,以高效务实的作风招商引资,以制度创新拓宽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投资。第一,转变招商方式。政府在自己招商引资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和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以人引人,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之路。第二,拓宽招商渠道。工业园区要积极发挥城市“窗口”效应,实施“走出去”战略,选调精兵强将利用上门招商、中介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抓好招商项目的储备、包装和推介,积极对外宣传,扩大园区知名度,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第三,突出招商重点。突出“水墨金州”品牌特色,重点引进煤、电、金、旅游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提高项目吸引力。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严格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项目进入园区。第四,强化激励机制。建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主要用于重点招商活动,重大项目引进、招商队伍建设和招商引资奖励。要建立招商项目评估机制,在考虑引资数量的同时,更要考虑引资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和劣质项目入园建设。

4、强化投资软环境建设深度,促进园区规范运作。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高地,能否“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能发展”,取决于园区发展环境的优劣。园区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上,我们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使工业园区有竞争优势,除大力改善园区硬件设施外,更要在强化软环境方面下功夫,以弥补自己在硬环境方面的不足。第一,转变思想观念。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搞好自身定位,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牢固林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把管理寓以服务之中,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积极性。第二,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统分发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简化办事程序,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和全程代理制,实行企业审批的“一站式办结”,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只要企业园中建,一切手续我们办”的工作承诺。第三,优化政策环境。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对工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规范、补充和完善,防止本区域内的工业园区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加强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让投资者真正享受到优惠,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落实的,要给予解释说明,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服务中体现诚信。第四,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园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专业培训、人事改革等措施和途径,加强园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为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第四篇: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调查报告

XXXX工业园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2005年开始开发建设,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七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3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开始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园区环境监测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环境搭建了平台,公租廉租房、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有望建成使用。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2.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 家,已投产企业 家。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 倍;产值超千万元企业 家;人口集聚超过 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港口河,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再排放,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土地征用有一定难度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四星级酒店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公租廉租房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XXXX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也不过分。全国经济总体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尤其去年4月份以来实施的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正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了抢抓进度,赶超发展,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由于是新鲜事务,大家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5年园区成立了管理机构,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XXXX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XXXX工业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域中心城市“强攻新城”、“决战新工业”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县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调整、修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上,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突出项目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投产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生态防洪排灌站等工程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工业新城形象。

(2)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力争2013年实现周边村镇的土地应征尽征,抓好公园、公租廉租房、商场超市、酒店、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大力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地推出商贸用地出让,以地生财,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二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的拍卖所得收入,除应正常上交的规费和审批费用外,剩余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挤出资金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组建投资有限公司,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作担保,以投资公司名义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四是试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3、适应园区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开发区向城市的转变,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降低工业经济发展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加快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加快周转,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逐步推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内容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范围,促进园区的和谐发展。

(3)努力构筑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源,形成针对产学研合作需求的具体服务项目。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能划分,特别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使园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审批业务具有与相关部门同等的行政效力。协调税务、工商、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园区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管理死角。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尽快建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入园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进一步集聚扶工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工、扶工、促工的氛围。要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帮扶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第五篇:关于新野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野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县工业园区正在全力做好“省纺织产业集聚区”的评审工作。这是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政协关心关注的大事。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县政协结合工作安排,适时对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组成专题调研组,到外县市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县工业园区是2002年底县委、县政府在上港乡岗北、岗南两村规划占地8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区。2005年7月,组建了县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贯彻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协调各种关系,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县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自组建以来,积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履行了抓建设、搞服务、重协调、严管理等工作职责,促进了县工业园区服务水平、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特色工业示范园区”,2006年、2007年,县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县级示范工业园区”。

止目前,县工业园区共入驻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43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个,超1000万元项目10个,涉棉项目32个,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入库税金2900万元。2008年元至7月底县工业园区投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21亿元,入库税金1299万元。县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700余亩,共安排5480余人就业。

二、工业园区建设主要成绩 自筹建以为,县工业园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已经在优化资源配置、聚集生产要素、形成集群效应、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严格入驻标准,纺织特色不断突出,集聚效应有了明显增强。通过严把项目入驻关,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建设标准等作了严格规定。坚持做到高门槛入驻、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服务。目前,园区涉棉项目已占全部项目的70%,纺织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企业的87%以上,入库税金占85%以上。工业园区的纺织产业已由过去单一的纱线生产发展到棉花加工、仓储、交易、纺纱、整浆、织布、纺机配件等环节比较齐全的产业化生产格局,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纺织特色不断增强,实现了由企业集中到产业集群的新跨越。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升。2005年7月以来,入驻县工业园区的项目由24个发展到43个,固定资产投资净增近4亿元,建成区面积净增900余亩;纱锭由4.2万枚增加到20万枚,织机由20台增加到1044台,整经浆纱生产线和棉花加工储备项目从无到有,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在培育壮大纺织产业的同时,化工、铸造、食品加工、制药等企业效益已经显现,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是加强硬件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完成了园区道路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任务,新增道路2400多米,完善配套了排水管涵,安装了路灯和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对道路和绿化带强化日常监管,实施全天保洁,建立了环境卫生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园区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整体品位得到提升,成为展示新野工业发展新形象的靓丽窗口。 四是坚持服务至上,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园区办服务协调职能得到一定发挥。园区办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工作条件不便等问题,努力发挥参谋、服务、协调作用。利用简报及时介绍相关产业园际、国内市场走势,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和参考信息,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横向联合;建立了企业法人代表例会和走访座谈制度,及时通报政务、市场等有关信息,拓宽企业的决策思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扶持资金,2006年为园区争取了500万元的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和100万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资金。

三、当前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是:

(一)硬件设施投入不到位,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存在项目入驻在先,规划、科研、环评都没跟上的现象。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园区内公共设施还没有配套,产品研发、质量监测、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离“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三是社会化服务还是空白。园区作为众多人员的集聚区,治安、学校、医院、商场、娱乐化设施等还欠缺。

(二)大个企业不多,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已入驻县工业园区的40个项目中,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万元的仅有新纺公司投建的4个项目和丰浩、诚德、新航等8个项目,有群体无特色、有规模无大个的问题比较突出。多数企业采取家庭式管理模式,普遍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品牌意识不强,而且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在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各自为战,在购销、用工等问题上存在互挖墙角、无序竞争的现象,缺乏必要的团队精神和联合作战意识,增加了经营成本,丧失了价格优势。

(三)支持服务手段乏力,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园区办虽然名义上是县政府派出机构,但实际上既“管”不了地又“管”不了人,既“管”不了职能部门又“管”不了企业,由于责、权、事不统一,作用发挥受到一定局限。县工业园区还没有治安管理机构,在维护园区秩序、解决矛盾纠纷、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个别部门无视县里的规定,对工业园区企业随意收费、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周边群众强卖强运、骚扰企业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对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建议

针对园区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坚持高标准统筹规划,规范建设行为,提高园区整体水平。一是以此次“省纺织产业聚集区”审批为契机,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全力做好园区的科研、环评、规划工作,全面提升园区的规格和水平。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厂房建设。标准厂房建设是实现园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投资,或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标准厂房建设,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及固定资产投入大的问题,方便新企业入驻和老企业技改。三是规范建设行为,凸显园区整体形象。建议对S103线以西、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间杂在企业中间的民房建筑和小企业,可以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适当时机全部予以拆迁,充分展示园区风采。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各项功能,提升园区品位。可借鉴外地经验,依据总体规划和行业布局相对集中原则,路网建设在先,企业入驻在后,增强对项目的吸引力。电网、管网等建设规划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也要随着道路建设同步配套。尽快投建县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物流配送以及综合办公楼等配套设施,健全信息中心、质监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建医疗、教育、配件供应、交易市场等社会化服务项目,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完善、集聚效应强劲的城市新区。

(三)强化项目建设的监管审批程序,创新工业园区运作机制,实现集约高效发展。要以此次“省纺织产业聚集区”的审批为契机,结合园区整体规划、环评和科研要求,进一步完善县工业园区管理办法,严格项目入驻和建设标准。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采取县四家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和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企业早建设,早投产。要充分发挥园区企业空间上联系紧密、产业上相互关联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入驻企业以改造、提升、调整为基本手段的自我发展、自我膨胀和裂变。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横向联合,组建松散型企业集团,形成分工明细、互为依托、专业化生产的产业链,构筑管理、信息、采购、营销等资源共享的企业联合体。同时通过组建行业协会以及园区企业联系会,完善自我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解决产品销售和用工上的无序竞争。引导和支持企业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展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软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议园区办尽快建立园区网页,把政策、资源、环境、交通等优势及招商项目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加大对园区的宣传和提高对项目的吸引力。

(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优化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空间。一是尽快完善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机制,使项目审批真正实现“一站式”办理和限时办结。二是加强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监督。对收费项目要按国家政策予以核实,杜绝乱收费。收费标准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下限收取。对不按照相关规定,乱收费和随意加大收费标准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部门一把手责任。三是严格落实两个“零接触”措施,即工业区企业与执收执罚部门零接触与当地村民零接触,由园区办“一个窗口对外”,实现园区的封闭式管理。四是组建园区治安队伍,对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强卖强运、破坏公共秩序、侵犯职工人身财产安全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优化园区治安环境。

(五)加强对园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一是成立高规格的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可借鉴外县经验,由县有关领导任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乡镇主要领导任管委会成员。管委会下设园区办,园区办主任同时兼任政府办或县委办副主任,以便工作中的协调和联系。同时,建议在园区入口位置建设园区办公区,在解决目前园区无办公地点的同时,也方便企业及外地客商的咨询联系。二是加强园区办的人员配备。目前园区办人员较少,许多工作不能开展。随着园区被批准为“省纺织产业聚集区”后,服务和协调的任务更重。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园区办的人员配备,并抽调建设、国土、环保、物价等部门工作人员,协助做好有关工作。三是尽快理顺工作体制。进一步理顺园区办与园区所在地政府的关系,明确其园区所在政府如下工作职责:同园区办一道共同做好项目用地协调、企业与当地村组及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相关工作,避免出现管事和管地“两张皮”现象。要赋予园区办企业考核权等一般权力,切实做到责、权、事相统一,使园区办真正能够有责有威,发挥好园区招商的黄金平台作用。



政协新野县委员会 二○○八年十月八日

下载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凤翔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材料)

    工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最近,我们对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感到我县工业园区建设虽起步较晚、进展艰难,但具备进一......

    关于凤翔交通枢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凤翔交通枢纽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凤翔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战略地位”要求,听取了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详情汇报,实际察看了省道S104南过境公路、宝麟铁路等......

    关于对凤翔社区班子成员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凤翔社区班子成员民主评议的调查报告 凤翔社区是腾蛟镇街道办事处人口相对分散的一个社区,它是由原来的第四居民区与第五居民区组成,社区共有户数915多户,总人口3084余人......

    关于松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松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力实施“135”工程,是松滋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全市工业经济的发 展思路。其中的“3”,就是建设三个工业园区:城东高新技术工业园,车阳河......

    关于正阳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共5篇)

    关于正阳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为了促进正阳工业园区建设,区政协自4月份以来,组织相关委室和部分政协常委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相继召开了园区管委会各处室人员、入驻企业......

    乾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乾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乾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已形成了纺织、橡胶、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和化工建材五大集群。为了充......

    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意见

    同志们:召开今天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项目拉练,检验今年以来的项目成果,对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和部署;二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意识,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上......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一、集中区基本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工业集中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把建设工业集中区的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