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建设市政配套功能配套环境配套 打造百姓新家园
市政府检查推进保障房建设,季建业要求
加快建设市政配套功能配套环境配套 打造百姓新家园
本报讯(记者 刘晓)昨天上午,市长季建业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岱山、花岗保障房组团建设现场,检查推进保障房及配套工程。季建业强调,要按照打造“城市新组团、居民新社区、幸福新家园”的要求,高标准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工程,同步完善市政、功能、环境等各项配套设施,打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百姓安居家园,确保兑现市委、市政府惠民承诺。副市长陆冰、李侃桢参加检查。
围绕年初既定目标,以岱山、花岗、丁家庄、上坊四大组团为主体的全市保障房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四大片区338栋住宅中,已有264栋实现封顶,部分片区已进入小区景观建设和内部装修阶段。季建业一行实地察看了岱山、花岗组团市政道路及教育、医疗、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和展示中心,对各项工程建设总体进展予以肯定。
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季建业认真听取四大保障房片区配套建设情况和房源分配方案及政策汇报。他指出,推进保障房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市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市区相关参建部门要咬定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进一步强化组织推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四大保障房组团年底前具备选号分房条件,确保今年底基本实现待安置户“老账还清、新账不欠”,使保障房建设项目真正成为惠民工程,成为百姓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季建业要求,保障房的市政配套、功能配套、环境配套等各类设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尽快打通保障房片区与主城连接的道路路网,完善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努力缩短保障房片区与主城的距离;加快建设公交首末场站,延伸开辟公交线路,改善公交驾乘人员工作条件,让入住百姓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加快完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入主城优质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推进污水管网、垃圾处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广电等市政配套,加快实施保障房小区内部景观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展现优良的居住、生活环境品质,让入住百姓住得放心、过得舒心。
季建业强调,抓紧做好保障房源的供应分配工作,要对房源、需求、价格等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在此基础上统筹优化安置分配方案,完善定价机制、商业模式和运行管理模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操作,更好地满足不同市民群体需求。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同配合,对土地征收、资金筹集、项目规划建设等实施集中会办,提高办事效能,为保障房项目快速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xxxx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四型xx”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xx工业
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2003年开始开发建设,2006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五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园区劳动力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用工搭建了平台,民工公寓、新碧学校、商品楼盘、中心商贸大街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08年有望开工建设。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107家,已投产企业89家。2007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8906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9.3倍;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人口集聚超过3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xx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新建溪,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排入新建溪,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下小溪村土地无法征用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中心商贸区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路网无法贯通,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民工公寓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xx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3年,当年即遇上了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区和土地市场清理整顿。为了抢抓进度,赶上这趟末班车,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政策处理难,征地进度缓慢。由于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园区的政策处理和土地征用难度很大。特别是目前下小溪村土地的无法征用,已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4、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6年园区进行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行了“区镇合一”,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xx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xx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
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县域中心城市“一心两翼”、“三区互动”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县城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调整、修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上,要
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完善机制,破解征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尽快解决征迁历史遗留问题,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建立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内容在内的相关社会保障配套制度,实行货币安置、留地安置、就业安置等多种积极有效的政策,多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失地农民就业。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突出项目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生态化防洪堤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工业新城形象。
(2)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力争2008年实现下小溪村的土地应征尽征,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民工公寓、商住楼盘、新碧初中的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大力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地推出商贸用地出让,以地生财,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二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的拍卖所得收入,除应正常上交的规费和审批费用外,剩余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挤出资金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组建投资有限公司,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作担保,以投资公司名义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四是试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3、适应园区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开发区向城市的转变,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降低工业经济发展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加快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加快周转,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逐步推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内容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范围,促进园区的和谐发展。
(3)努力构筑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源,形成针对产学研合作需求的具体服务项目。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能划分,特别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使园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审批业务具有与相关部门同等的行政效力。协调税务、工商、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园区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管理死角。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尽快建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入园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进一步集聚扶工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工、扶工、促工的氛围。要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帮扶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第三篇: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调查报告
XXXX工业园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2005年开始开发建设,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七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3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开始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园区环境监测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环境搭建了平台,公租廉租房、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有望建成使用。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2.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 家,已投产企业 家。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 倍;产值超千万元企业 家;人口集聚超过 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港口河,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再排放,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土地征用有一定难度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四星级酒店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公租廉租房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XXXX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也不过分。全国经济总体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尤其去年4月份以来实施的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正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了抢抓进度,赶超发展,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由于是新鲜事务,大家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5年园区成立了管理机构,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XXXX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XXXX工业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域中心城市“强攻新城”、“决战新工业”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县工业新城的总体要求,调整、修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在规划的内容上,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配套功能的完善,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2、突出项目重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要强化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抓紧建设投产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生态防洪排灌站等工程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工业新城形象。
(2)不断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力争2013年实现周边村镇的土地应征尽征,抓好公园、公租廉租房、商场超市、酒店、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大力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地推出商贸用地出让,以地生财,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二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的拍卖所得收入,除应正常上交的规费和审批费用外,剩余部分全部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挤出资金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组建投资有限公司,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作担保,以投资公司名义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四是试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3、适应园区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开发区向城市的转变,必须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园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紧密配套服务的新兴产业,是降低工业经济发展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产业链、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加快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加快周转,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研究和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
(2)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满足园区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为重点,逐步推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不断提高园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把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内容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范围,促进园区的和谐发展。
(3)努力构筑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快集成各种中介服务资源,形成针对产学研合作需求的具体服务项目。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与县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能划分,特别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使园区管委会承担的行政审批业务具有与相关部门同等的行政效力。协调税务、工商、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园区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管理死角。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工业园区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要尽快建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入园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进一步集聚扶工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工、扶工、促工的氛围。要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力做好帮扶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思考
**工业园是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2005年开始开发建设,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可开发面积4.16平方公里。七年来,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13亿元左右,完成主干道、供(排)水、通信、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混凝土路面11公里,铺设排污管道13公里,人行道2.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公里,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医院、宾馆、市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开始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园区环境监测中心已投入使用,为企业环境搭建了平台,公租廉租房、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有望建成使用。三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开发面积2.94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 家,已投产企业 家。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3倍;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 倍;产值超千万元企业 家;人口集聚超过 万人。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然而,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矛盾也更加显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尚未建成,园区内污水管网还未全部成网,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港口河,工业污水大部分虽经企业处理再排放,但仍不同程度存在排放不达标和偷排、漏排的现象,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活性配套设施仍十分滞后。受土地征用有一定难度的影响,园区规划中的四星级酒店建设一直无法推进,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园区的城市形象始终难以形成,这也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公租廉租房尚未建成,大量外来民工的住宿成为大问题,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由民工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引发租金上涨。由于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3、服务配套水平仍有待提高。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园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二是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缓慢,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严重缺乏。
二、影响**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主要原因
1、开发起步晚,规划比较滞后。园区建设起步于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用千载难逢来形容也不过分。全国经济总体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尤其去年4月份以来实施的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正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为了抢抓进度,赶超发展,园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拉框架、建平台上,由于是新鲜事务,大家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功能建设规划缺乏严肃周密科学的论证,规划的滞后和反复调整导致园区项目前期难以细化,严重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园区配套功能建设落后于招商引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2、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园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划拨,投入能力有限。而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不断增加,园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许多配套项目虽有规划,但始终无法推进。
3、园区职权弱,项目协调困难。虽然2005年园区成立了管理机构,但很多县政府明确应赋予园区的职权没到位,给项目协调带来不少困难,加上项目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这也对园区配套功能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工业园配套功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园区配套功能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坚持规划先行,努力破解要素制约
(1)明确定位,抓好规划修编。按照
第五篇:沈阳市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建设规范
沈阳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建设规范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根据《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配套建设的环卫设施主要指:公共厕所、废物箱、果皮箱、垃圾容器间、小型转运站及基层环卫所。
第三条 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建设指导、监督、裁定工作,各区城(建)管部门负责本规定具体实施。
第四条 新区建设、旧区改建及住宅小区建设时,建设单位应按规定配建环卫设施,并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费用纳入工程总预算。
第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和设置标准进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并在建设施工前,设计方案要征求所在区环卫主管部门意见,确定后将设计和建设方案报设施所在区环卫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 新建住宅区竣工后,应通知所在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对配套环卫设施进行验收,配套环境卫生设施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单位应当在验收后10个工作日内将验收结果报市环卫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 配套建设的环境卫生设施验收合格的,由所在区环卫部门接管垃圾清运工作,需要移交的办理移交手续;验收不合格的,由建设方按规定整改或交纳异地设施补建费用;未按规定配套建设相应设施的新建住宅区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 公共厕所的配套建设标准如下:
(一)商业、文化街,300米左右设置1座;其他市区街路,500米左右设置1座;工业区、加工区每800米设置1座。
(二)新建小区、商住一体化建筑达到:面积10万平方米;常住人口达到1000户或3000人;占地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的,需配套建设1座公共厕所;
超过上述标准应当按比例相应增加公共厕所面积或座数,配套建设的公厕须为独立式或附建式水冲公厕。
(三)大型商场、金融经营交易场所等按服务对象的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左右或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设置1处内厕;最高聚集人数超过1500人或者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应当按比例相应增加公共厕所面积或座数。
(四)餐饮场所按服务对象的最高聚集人数100人左右设置一处内厕。
第九条 每处内厕的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配套建设的独立式公厕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附建式公厕建筑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
第十条 配套建设的公共厕所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厕所内部必须空气流通,防臭。
(二)须装置照明设备、冲洗设备、洗手盆和采暖设施。
(三)粪便排放纳入污水管道;没有污水管道的地区,可采用化粪池,有独立对市政路通道。
(四)独立式公共厕所与其他建筑物的间距不低于5米。
第十一条 果皮箱是指供行人丢弃废纸、果壳、烟蒂等废弃物的容器。按以下标准配置:
(一)商业文化街、广场设置间距为40-50米;
(二)主要交通道路及公园设置间距为80-150米;
(三)其他道路设置间距为150-200米。
第十二条 新建、改造道路由建设单位负责,其他道路由环卫部门负责,果皮箱应选用分类式,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
第十三条 住宅小区垃圾贮存中转设施
新建住宅区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一)每1-2个楼口设置一组容量相当的分类收集废物箱,并设有明显标记;
(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或居住人口1500户以下的住宅小区设置1处生活垃圾容器间;
(三)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上,或住户达到1500户以上的小区设置1处相应规模的小型压缩式收集站。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需配套建设1处小型垃圾压缩站。
(四)建筑面积小于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应与相邻居住小区联合设置收集站。
第十四条 垃圾容器间及小型压缩站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设置在小区边缘,门前设有车辆通道,垃圾运输车运行、停车作业区长度不小于14m,宽度大于5m。其外墙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当大于5米,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地面应有适当坡度,并在墙脚设水沟以及门口设铸铁盖板水沟,并应有排水措施。
第十五条 垃圾容器间及小型压缩站应符合以下标准
垃圾容器间建筑面积不小于 80平方米,用于放置垃圾收集箱及清洗设备;配备220V用电,功率大于1.5kW;
小型压缩站建筑面积不小于130平方米,站建筑物内的净高度应不小于5m,进深不小于10.0m。站内配置主要设备为卧式垃圾压缩箱、垃圾收集小车等。配置 380V 用电,功率大于7.5kW。
第十六条 容器间及压缩站应设工人更衣、洗手或存放工具的设施、配备专用供水管路和排污水管网,设备产生的边界噪声应不大于70分贝。设置垃圾渗沥液的集流设施,收集后集中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第十七条 基层环卫所原则按一个街道(镇)设置1处,其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用地指标,一般占地面积在1000-1500平方米。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时,由所在区政府(管委会)予以预留空地。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确定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方案,不得将设施擅自移作他用。
第十九条 未按规定配套建设环境卫生设施或设置的环境卫生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限期补建或改建,并按《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 对环卫配套设施确实无法补建的开发建设单位,由单位提出申请,向所在区环卫部门交纳设施异地代建费。代建费收取标准按应建环卫设施面积和当地商品房销售平均价1.5倍收取。其专用设备按市场招标价收取。
第二十一条 没有配套建设环卫设施的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一律由该管理单位自行运输到所在地环卫部门指定的收集场所。
第二十二条 环卫设施代建费实行专户存贮,每区设立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使用时报市城建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2年8月1日执行,由市城建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