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汇报(10.14)
关于陵县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
筹措应用情况的报告
一、陵县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应用情况
陵县已启动建设芦家坊、宋家社区、马厨、后张、杜刘、盐场等22个社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排水、通水、通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和社区办公场所、幼儿园、卫生室、广场、便民市场等公共设施。截至目前,芦家坊、盐场、菜园等社区已通过集体筹资(一事一议)、企业垫付、市帮扶工作组帮扶、捐助等方式累计筹措配套设施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并已全部用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按规划设计要求,另有约4.2亿元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要筹措。
二、陵县在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应用工作中的好做法
一是借助全县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社区房屋拆迁,预计可获得补助金2.129亿元。二是借助全县公路“网化”工程,进行社区道路硬化,预计可硬化入住社区道路里程38.688公里,节约道路铺设资金1300余万元。
三、陵县在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中遇到的困难
(一)拆迁安置资金缺口大
结合我县实际拆迁情况,按省政府178号文件的最低拆迁安
置补偿标准计算,盐场、后张、薛庄等社区20个村共3379户,需补偿资金约3.5亿余元,扣除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获得的补助金2.1亿余元,资金缺口约为1.4亿余元。
(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
陵县以5000—10000人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进行调查预算,每个社区约需要资金2000万左右,目前,已累计筹集2000余万元,资金缺口约为4.2亿元。
四、陵县在解决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困难问题上的意见建议
1、建议财政部门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根据社区面积大小,每平方米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拿出一部分用于已成型社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2、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腾空每亩土地补助标准,以有效解决拆迁安置资金缺口较大问题。
3、建议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多多给予倾斜、扶持。继续加大市帮扶工作组的帮扶力度。
第二篇:社区配套设施的思考
社区配套设施的思考
现状:目前港城地区缺乏人气,一到晚上就成死城,主要体现在缺乏人口入住。虽然已建设有相当规模住宅区(宜浩家园、绿地东岸涟城、滴水湖馨园等),但商业配套设施缺乏,除绿地建有小规模的社区商业用房外,50万平米的宜浩家园、50万平米的滴水湖馨园都没有规划成规模的、完善的、包含餐饮、购物、娱乐等各种业态的商业设施,造成房子虽然卖出去了,但入住率非常低,难以聚集人气。
案例:
金桥国际商业广场坐落于地铁六号线云山路站与金桥路站之间,距离地铁六号线金桥路站仅50米远,为周边社区配套商业中心,总建筑体量达18万平方米。紧邻金桥瑞仕花园、黄山新城、碧云新天地、今达花园等新建居住区,是集购物、娱乐、餐饮一体的一站式商业中心,也将成为浦东第二个八佰伴,在周边6公里半径辐射范围之内还涵括了联洋社区、证大家园、外高桥保税区等数十个大型涉外住宅和商务园区,作为购物中心核心区域,这一片区内的核心辐射人群达到75万人。
思考:
每个独立的社区都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居民入住,使港城成为宜居城市,最终达到聚集人气的目的。
1、对即将开发实施的社区,规划调整,考虑配套设施;
2、对已建成的社区,考虑配套设施的建设;
第三篇:关于魏源故居配套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魏源故居配套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
县人民政府:
魏源故居配套设施建设自2010年起动以来,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各项工作进展有序,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做的主要工作:
1、科学决策,长远打造魏源故居4A景区旅游发展规划。一是科学决策,魏源故居是1996
年的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入选为“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对如何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文物部门从本部门角度出发,主张只对故居配套设施即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和洗手间进行设计,抓紧时间施工,争取早日完工受益。县委县政府领导站在旅游富县发展大局角度,对故居的发展前景作了科学的分析,并决定把故居配套设施建设纳入隆回旅游发展圈,同时做出了按4A景区规划要求搞好故居景点规划设计的正确决策。二是高标准规划。于2009年5月25日在征得主管领导同意并授权的情况下,县采购办、财政局、旅游局、文化、文物等单位参与的公开招标程序与长沙远见旅游规划设计院签订了魏源故居景点旅游规划设计合同。景点规划设计历经县内专家、文化旅游组省内旅游规划专家组三次论证和评审,于2009年9月底最后定稿。规划对魏源故居景点从空间布局、旅游项目策划、配套设施、景点利用等都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洗手间及旅游步道建设纳入第一期工程,并于2011年2月交付详细施工图。有关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当中,魏公祠、纪念馆、诗词碑廊、观光水车、亲水桥、庄园农家乐、休闲茶肆、景观农田、阡陌水渠、风景村居等作为故居景点发展纳入长期规划。
2、落实配套设施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篇:XX区加强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XX区加强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解决我区社区配套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同意,现就加强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我区社区配套设施的实际,亟需加强的内容主要涉及七大类,即社区教育设施(中学、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社区用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含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便民商业设施(便民市场、便利店)、社区体育场地(馆)及健身设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社区食堂。从现在开始到2021年底,主要目标任务是:一是对目前城市社区配套设施上述七大类存在的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集中整治,基本达到国家、省、市有关社区配套的要求;二是对新建居住小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监管,编制完成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建立起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集中开展社区配套设施专项整治任务
(一)全面排查摸底。
由区教体、民政、商务、卫健等配套设施主管部门牵头(以下称各牵头部门),依据国家、省、市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各类配套设施的配建标准,指导各镇办依据标准,对社区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原则上按照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移交、使用等四种情况分类查找问题。各牵头部门摸排情况要确保全面、准确和真实,建立台账并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部门备案。摸排工作于2020年4月8日前完成。(二)制定整治方案。
各牵头部门要针对各自领域排查出的问题,按照统一的政策依据和配建标准指导各镇办做好整治方案的制定工作。对于情况特殊的问题,要按照“一事一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治措施。方案要具体到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等。各牵头部门汇总后将整改方案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该项工作于2020年4月18日前完成。(三)全面实施整治。
各责任单位要对照台账所列的问题,严格按照整治方案所确定的解决问题时间节点,强力推进整治方案的落实。要建立问题销号制度,按照抓重点、带全面的原则加快工作进度。对于重点难点问题,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调度研判,及时研究解决。各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各镇办整治工作的督导,积极帮助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整治工作要于2021年底全面完成。其中,城镇居住区幼儿园、社区用房专项整治工作必须于2020年底完成。各牵头部门每月10日前将整治进度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建立规范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任务
(一)加快编制各类专项规划。
各牵头部门要加快编制或完善社区配套设施专项规划,经审批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各牵头部门要于2020年底前完成专项规划。(二)建立规划及供地联合审查机制。
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会同住建、教体、民政、卫健、商务等部门,对新建居住区建设项目实行规划及供地环节联合审查,切实把好源头管控关。规划联合审查要确保项目按照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配齐配足公共服务设施并纳入规划条件;供地联合审查要确保规划条件所约定的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及开发建设条件所约定的建设方式、产权归属和移交要求等内容全部纳入供地条件;土地成交后建设单位要与相关部门签订配套设施产权移交和使用管理协议。自然资源部门依据以上内容与用地单位签订用地合同。自然资源分局要于2020年6月底前制定联合审查机制。(三)强化建设过程监管。
新建居住区项目取得土地后,住建部门要严格按照供地合同审查核发施工许可,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管,把好过程管控关。社区配套设施要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对竣工验收前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的项目,住建部门应征求配套设施主管部门的意见。(四)建立竣工验收联合审核机制。
由住建部门牵头,建立各类住宅项目竣工验收联合审核机制,切实把好终端管控关。要严格落实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制度,会同自然资源、教体、民政、卫健、商务等部门对各类住宅项目备案结果联合审核,确保配套服务设施应建尽建。住建部门牵头要于2020年6月底前制定联合审核机制。(五)加强配套设施使用监管。
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成验收合格后,主管部门要按照已签订的配套设施建设协议及时与建设单位做好产权移交及登记工作。配套设施产权原则上归政府所有,政府资产管理机构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要严格使用到位;产权归投资方或全体业主的,主管部门要对其使用监管到位。各主管部门要会同政府资产管理机构对社区配套设施建成验收合格后的交付、使用和管理,建章立制,加强监管,确保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四、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发改、财政、教体、民政、自然资源、住建、商务、卫健、各镇办为成员的全区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区社区配套规划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XX分局要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对各牵头部门承担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协调和督导,有关情况及时报区政府。各牵头部门也要各自成立工作专班,扎实做好各自负责的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任务,并督导镇办做好相关工作。各镇办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成立专班,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切实加强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
要按照领导小组—各牵头部门—镇办三个层级,逐级加强督导和调度,区政府将适时组织督导,既督导社区配套设施集中整治工作,又督导建立社区配套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工作及机制运行情况,有关情况定期通报。
第五篇:关于完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08-06 【字体:大 中 小】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重要平台,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按照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 体育设施条例》,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2009年,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专门就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工作,以确保街道和社区文化设施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根据文化部和城乡建设部的专题调研的要求,我 们对我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审批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情况
(一)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的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的全 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构筑以国际水准的国家级文化设施为龙头、现代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主 导、分布合理的文化设施为主体、面向大众的一般性文化设施为基础,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要“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 生活质量,加强区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建设,保证街道(乡镇)及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北京市一直以来高度公共文 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级、市区级、社区级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层次分明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结合地域资源特点,规划建设了历史文化区、时尚及传媒 文化区、科技文化区、工业文化及创意文化区等特色文化发展区。
目前,我市中心城集中建设区约626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独立占地的市级、区级文化设施用地约6平方公里(约占1%),建筑面积约781万平方米,主要集 中在三环路以北地区。在《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中,规划文化设施用地约9.17平方公里(约占1.5%),较现状增加约3.17平方 公里,建筑规模约1371万平方米,比现状增加及590万平方米。
(二)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针对规划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是在规划审批中执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在该指标中,居住区配套按 照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八类。鉴于文化与体育设施在使用功能和室外场地方面有许多共同之 处,因此将文化设施与体育设施共同作为文化体育设施一个大类,按照居住人口规模,7000人以上居住区配套一处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建筑规模200平方米(一般不独立占地),室外文体活动场占地约400-450平方米。主
要内容包括文化娱乐(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等)、图书阅览、科技活动、青少年活动、康乐(健身房、棋牌室、室内体育活动)等设施。
为保证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在规划环节的实施和落实,我委在建设时序、规划调整、规划验收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居住区配套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设计、同步使用、同步验收(市规发【2007】330号)。目前,在规划居住区、居住小区的规划审批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要求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进行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规划监督检查验收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规划监督若 干规定》(2001年第86号政府令)要求规划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必须与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建设同步完成,未能同步完成的,对相应住宅建筑不予进行规划 验收。
2008年我委提出:“着重创新规划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扩大和深化规划服务,探索规划工作走出去、下基层,直接服务街乡社区和市民的有效途 径。”2008年上半年,在对整个中心城101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海淀学院路、朝阳劲松、东城交道口街道三个不同类型 的街道办事处作为试点。结合此项活动,我委组织深入社区听取民意,并根据社区居民提出的建设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需求,会同区政府组织对社区内文化设施进 行改造建设,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是近年来我委推动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实施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实施情况
(一)实施方式
目前我市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以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多种规划实施和建设方式。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用以解决区域范围 内的社区文化活动安排;一是由开发商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许可要求,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的同时配建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和室外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后交 给区县政府或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一是由开发商结合居住区、居住小区会所建设经营管理,主要为小型图书馆、青少年活动场地等(如万科西山庭院项目)。
(二)存在问题
虽然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建设方式、管理体制等问题,使得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在规划方面,一些非规模新建居住小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按照现行规定可以不配或按照小区级配套设施低限配套。一些开发建设建设单位为降低建设成本,采取 “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建设配套设施。同时由于目前采取的配建方式导致相关设施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机制不够完 善,各部门缺乏有效协调,使得部分小区配套建设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在规划验收后不能及时交用,或者改变使用性质,挪作他用等。另外,老旧小
区由于配套标准 较低,其社区文化配套设施的布局和规模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与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三、下一步规划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研究
目前我市针对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缺乏专项规划的支撑,较为单一的依靠《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缺乏对于不同区域,如旧城、近郊、新城等的研究,对于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需求变化趋势把握不足,特别是对于市民对改善居住环境多样性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指标体系还 不够深入细致。建议下一步我委配合市文化局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
(二)建议研究改革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配建制度,完善各部门工作衔接机制
居住区配套开发建设单位配建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和规模研究改革现有配套建设方 式,如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回购开发商手中的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用房,或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自行建设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等。若近期仍按照开发商 代建方式建设居住区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建议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由文化、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等各个部门以及区县政府共同协作,完善协调机制,切 实保证规划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实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