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方村社区位于桥东区南部,辖区面积0.39平方公里,由华夏家园、石油库宿舍、房管局宿舍组成,现有居民楼42栋、1718户、6136人。按照市、区文明委的安排,我们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社区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建设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在帮扶单位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社区工作力度,理顺社区各种关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作为落脚点,文明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初见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文明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旧城改造后,原有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网点全部被拆除,给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利用社区党建联系会等形式,加大共驻共建力度,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党支部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一是我们积极到土地、民政等部门,落实办公用房的各种手续和资金问题,多方筹措了29万余元资金,在社区内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达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建立了能容纳100余人的社区党校,建成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同时,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完善了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各种办公设备,添置了全新的电脑、电话、文件柜、家具和饮水机等。设立了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各种棋牌、音响等文化体育设备,新购置了2000余册各类图书,并规范了管理制度,定期向社区开放。在市区文体局、市土地局、华夏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140万,建成了一个占地5400平方米、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场所---华夏家园文化健身广场,广场内绿化面积4000平米,硬化面积1400平米,并安装了10余米长的科普文化长廊和一套30件的国家级的多功能健身路径,修建了两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一条十米长的科普文化长廊。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优越的健身、休闲、娱乐环境,大大提升了华夏家园的文明程度,也积极推进了元村社区高标准文明安全小区和文明示范社区的创建进程。二是我们联合工商、税务、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和物业公司等共建单位,积极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发展社区经济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社区福利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新增社区服务网点30余个。同时,我们对社区服务网点实行挂牌制度,规定经营商户采取无偿、低偿等方式,为特殊困难的居民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我们在工商、税务、房屋租赁等方面实行减免费用待优惠政策,规定经营商户采取无偿、低偿等方式,为特殊困难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既满足了群众需要,又实现了社区76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一举双赢”。三是我们于2003年9月29日,在辖区举行了“社区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四个活动室面向辖区居民群众正式开放;建立健全了下岗职工台帐、失业人员台帐及城镇劳动力资源台帐,共统计下岗人员4人,城镇劳动力资源87人,社区企业离退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了100%。元村社保工作站多次被市作为现场会参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于2003年10月25日举办了海尔健康进社区讲座,获市海尔健康社区二等奖。
二、有效发挥活动载体作用,全面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社区文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我们坚持“硬件更硬,软件更软”的原则,通过开展“五好社区党支部”创建活动和“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为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为开展文明安全社区活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加快了文明安全小区的建设步伐。一是“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成果显著。通过开展见面会、协调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添置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并在共建单位市土地局的帮助下,投资 1.7万元为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科普文化橱窗。二是社区组织体系逐步规范。按照国家民政部的有关标准,本着“优化结构,合理设置,发挥作用,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协商议事会的群众性组织,并进一步完善组织工作制度和章程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水平。三是社区居委会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按照“两室”“六有”的标准和市、区文明委确定的“十个一”标准及三十四条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投资万余元对基础资料档案、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八类十六项进行了统一规范,逐项逐条的进行落实,并按照统一格式全部上墙,有力地提高了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三、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由于原元村社区属于旧城区,松散的居住环境和贫乏的文化活动严重制约了社区文明和文化的发展,社区居民的村民意识比较严重。旧城改造后,我们积极适应新型社区对居民思想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一是社区文明氛围日益增强。我们坚持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求,在社区内建立了科普画廊、文化橱窗、公共阅报栏10余处,宣传社区法律、卫生、科普、消防知识及新人新事新风尚,每季度更换内容3次。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联系,在社区内开展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四进社区”活动4次。对社区各类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培训了社区文化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员10余名,组建以社区党员为骨干的大鼓队、秧歌队、京剧协会、舞蹈队等10余支社区文化艺术团体,并经常性开展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二是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日益活跃。开展“我为党旗添风采”、“争做24小时党员”、“党员一人一岗”、“党员奉献在社区”、“三个代表在社区”等活动,累计为居民办实事684见;开展了“五星家庭”、“文明单元”、“文明楼院”的评选活动,评选出“五星家庭”865户、“文明单元”40个、“文明楼院”2个;为社区新增健身路径2条,并举办了两届社区趣味运动会;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等等,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内已蔚然成风。三是社区治安情况日益稳定。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立了50人的社区治安志愿者联防队,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了值班室和警务室,做到了“一区一警”,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办证率达到98%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建档率和帮教率达到100%,妥善解决了7起因旧城改造引起的家庭矛盾纠纷。
随着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稳步实施,在社区内已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初步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从而逐渐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借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各项社区工作的全面提升,最终把华夏家园建设成为高标准文明安全社区。
第二篇: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方村社区位于桥东区南部,辖区面积0.39平方公里,由华夏家园、石油库宿舍、房管局宿舍组成,现有居民楼42栋、1718户、6136人。按照市、区文明委的安排,我们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社区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建设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在帮扶单位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社区工作力度,理顺社区各种关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作为落脚点,文明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初见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文明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旧城改造后,原有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网点全部被拆除,给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利用社区党建联系会等形式,加大共驻共建力度,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党支部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一是我们积极到土地、民政等部门,落实办公用房的各种手续和资金问题,多方筹措了29万余元资金,在社区内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达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建立了能容纳100余人的社区党校,建成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同时,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完善了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各种办公设备,添置了全新的电脑、电话、文件柜、家具和饮水机等。设立了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各种棋牌、音响等文化体育设备,新购置了XX余册各类图书,并规范了管理制度,定期向社区开放。在市区文体局、市土地局、华夏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140万,建成了一个占地5400平方米、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场所---华夏家园文化健身广场,广场内绿化面积4000平米,硬化面积1400平米,并安装了10余米长的科普文化长廊和一套30件的国家级的多功能健身路径,修建了两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一条十米长的科普文化长廊。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优越的健身、休闲、娱乐环境,大大提升了华夏家园的文明程度,也积极推进了元村社区高标准文明安全小区和文明示范社区的创建进程。二是我们联合工商、税务、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和物业公司等共建单位,积极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发展社区经济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社区福利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新增社区服务网点30余个。同时,我们对社区服务网点实行挂牌制度,规定经营商户采取无偿、低偿等方式,为特殊困难的居民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我们在工商、税务、房屋租赁等方面实行减免费用待优惠政策,规定经营商户采取无偿、低偿等方式,为特殊困难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既满足了群众需要,又实现了社区76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一举双赢”。三是我们于XX年9月29日,在辖区举行了“社区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四个活动室面向辖区居民群众正式开放;建立健全了下岗职工台帐、失业人员台帐及城镇劳动力资源台帐,共统计下岗人员4人,城镇劳动力资源87人,社区企业离退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了100%。元村社保工作站多次被市作为现场会参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于XX年10月25日举办了海尔健康进社区讲座,获市海尔健康社区二等奖。
二、有效发挥活动载体作用,全面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社区文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我们坚持“硬件更硬,软件更软”的原则,通过开展“五好社区党支部”创建活动和“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为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为开展文明安全社区活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加快了文明安全小区的建设步伐。一是“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成果显著。通过开展见面会、协调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添置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并在共建单位市土地局的帮助下,投资1.7万元为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科普文化橱窗。二是社区组织体系逐步规范。按照国家民政部的有关标准,本着“优化结构,合理设置,发挥作用,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协商议事会的群众性组织,并进一步完善组织工作制度和章程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水平。三是社区居委会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按照“两室”“六有”的标准和市、区文明委确定的“十个一”标准及三十四条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投资万余元对基础资料档案、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八类十六项进行了统一规范,逐项逐条的进行落实,并按照统一格式全部上墙,有力地提高了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三、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由于原元村社区属于旧城区,松散的居住环境和贫乏的文化活动严重制约了社区文明和文化的发展,社区居民的村民意识比较严重。旧城改造后,我们积极适应新型社区对居民思想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一是社区文明氛围日益增强。我们坚持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求,在社区内建立了科普画廊、文化橱窗、公共阅报栏10余处,宣传社区法律、卫生、科普、消防知识及新人新事新风尚,每季度更换内容3次。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联系,在社区内开展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四进社区”活动4次。对社区各类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培训了社区文化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员10余名,组建以社区党员为骨干的大鼓队、秧歌队、京剧协会、舞蹈队等10余支社区文化艺术团体,并经常性开展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二是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日益活跃。开展“我为党旗添风采”、“争做24小时党员”、“党员一人一岗”、“党员奉献在社区”、“三个代表在社区”等活动,累计为居民办实事684见;开展了“五星家庭”、“文明单元”、“文明楼院”的评选活动,评选出“五星家庭”865户、“文明单元”40个、“文明楼院”2个;为社区新增健身路径2条,并举办了两届社区趣味运动会;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等等,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内已蔚然成风。三是社区治安情况日益稳定。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立了50人的社区治安志愿者联防队,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了值班室和警务室,做到了“一区一警”,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办证率达到98%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建档率和帮教率达到100%,妥善解决了7起因旧城改造引起的家庭矛盾纠纷。
随着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稳步实施,在社区内已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初步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从而逐渐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借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各项社区工作的全面提升,最终把华夏家园建设成为高标准文明安全社区。
第三篇:社区建设汇报(定稿)
借鉴经验 发挥优势 推进社区工作的向前发展
——第一街道2011年社区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区建设工作向前推进的关键一年。按照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第一街道在2010年“社区建设规范年”的基础上,将2011年确定为“社区建设提高年”,以社区职能有效发挥、社区办公环境有利改善、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工作重点,切实做好推进社区自治发展、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四方面工作,全力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一、发挥社区主体作用,推动居民自治和谐发展
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能力更为重要,但是目前从社区居委会自身来看,存在着对自治性质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把自身置于自治的地位,无论大事小情都依附于街道办事处,绝对服从领导。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也比较弱,社区居委会无法把握社区居民的自治意愿和服务需求,缺乏独立的自治能力。特别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分派大量社区力所不能及的事务,社区的自治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强化社区自治组织的优势,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建立社区准入制度,缓解社区不断增强的行政化倾向,是解决社区自治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2011年我办将认真结合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要求,在开展社区承担社会事务情况调研,社区居委会基本职能确定,发挥社区主体
作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上下功夫,推动居民自治和谐发展。一是规范完善社区建设工作组织框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小组长、楼栋党代表等特殊群体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区谈心室,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多方征求社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建设多层次,网络化的组织框架。二是逐步健全社区自治体系。积极探索由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会、群众性协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区自治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实社区议事会队伍,将那些热衷于社区建设,有一定言语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居民纳入议事会,定期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召开会议,确定社区工作重点,通过组建社区文化体育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卫生创建监督员协会等群众性协会组织,使社区职能通过群众性协会组织得以落实和有效发挥。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发挥社区自治功能。我办于2008年已在扎区率先成立了豪锐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民办非企业”的登记注册,2011年,我们将按照成立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的要求,完善职能,丰富内容,规范操作,将豪锐社区服务中心挂靠新开街社区,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赋予其法人身份,相应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力。
二、把握有利时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我区实施的社区办公用房改造工程,为我办改善社区办公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通过一年的运作,我办的三个社区均已达到社区办公用房300平米的要求,社区功能得到完善。通
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友谊和联营社区已经迁入新址,在78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内设立了两个社区共享的社区服务大厅、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中心,解决了原来因为面积不足导致社区相关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的问题。新开街社区办公用房正在建设中,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对现有社区办公用房抵扣、辖区内开发商提供社区办公用房折算和政府出资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新建的办公用房预计今年竣工,投入使用。
三、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服务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确保社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龙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服务百姓暖民心,争当先锋构和谐”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0年我办成立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搭建了为民服务的平台,今年,我办将不断完善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设立民事办理指导服务部、养老救助帮扶服务部、优生优育指导服务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部、志愿者行动指导服务部五类专项服务部门,为下一步更好的为民服务奠定基础。
(二)改善服务手段,丰富为民服务内容
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中心职能,充实社区服务内容,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以热线电话、电子邮件、QQ群、短信服务等不同形式的信息采集、反馈系统,我办已经联系通信部门,友谊、联营社区网络安装完成后,即可开通“社讯通”业务。二是丰富为民服务内容。依托中介组织、威风锣鼓、物业服务、爱心超市、社区活动室解决人们在吃住行以及娱乐、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社区“法律服务所”、“卫生服务站”、“小邮箱”等服务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三是进一步拓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我办结合友谊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日托式养老服务,在社区新建的办公场所内设立了健身室、棋牌室、休息室、图书室、聊天室,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息等服务,使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继续推进社区分工网格化管理模式
社区分工网格化管理,就是把社区的工作任务分解到网格中、工作人员定位到网格中、工作责任细化到网格中,从而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此项工作的推行既方便于服务百姓,又有利于办事处对各项工作的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办已经率先在友谊社区进行试点,下一步将在调研的基础上,解决分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不断完善社区分工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其他的两个社区逐步推行。
(四)挖掘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充实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以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中心志愿者行动指导服务部为切
入点,不断充实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一是制定印发第一街道党工委《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机构、管理模式、服务原则、服务要求等内容,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社区志愿者考核制度》。二是拓宽志愿者招募渠道,加强辖区单位志愿者注册登记力度,并由社区民生志愿者具体负责各社区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工作,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编入不同的志愿服务队伍,有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发展社区经济,合理利用社区经济资源
依托豪锐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建立以爱心超市、中介组织、物业服务、威风锣鼓为主要支撑点的社区经济活动模式,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采取有偿服务、低偿服务、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社区收入,发展社区经济。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干部素质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社区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对社区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2011年我们将从交流、学习、考核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干部素质。
(一)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工作活力
在实行社区志愿者调训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办事处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并制定具体的挂职锻炼计划,将年轻的街道干部派驻社区担任书记助理,协助社区书记抓好社区工作。为年轻人 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为社区工作的发展补充力量。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培训是提高社区干部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2011年我办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提出了社区干部学习培训的三种模式。一是制定计划系统学。把社区干部培训列为全街道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社区工作特点,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一方面组织理论学习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着重培训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每星期例会和各类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辅导等以会代训,增进交流,取长补短,掌握不同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二是丰富载体分类学。一方面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基层党校等教育阵地,有重点地对社区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各种专业技能等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组织社区干部到先进社区现场观摩,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使社区工作者体会不同区域社区的先进管理经验,从中找出差距,借鉴其先进事例、方法融会贯通到本社区工作中,创新工作思维。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学。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实行考勤制,对社区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确保培训工作不断深入。
(三)实行奖励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为在社区中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激励社区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街道党工委制定了社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方案,从街
道领导班子评价,街道各部门考核,平时监控,述职,辖区单位、居民民主测评五个方面,进行核定分数,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社区奖励1000元,优秀社区干部奖励500元。从而提升个体素质、优化整体机构,保障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2011年,我办将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扎扎实实地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从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社区服务入手,倾力打造为民、助民、乐民、安民、便民的和谐社区。
第四篇:新农村社区建设汇报
为加快梧桐湖新区建设的步伐,解决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居住,梧桐湖新区管委会决定建设大垅新农村社区工程,该工预计总投资 5000万元,涉及农254户,占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52472平方米。
为了抓好征地工作,东沟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大垅新农村建设指挥部,抽调富有经验的领导具体负责开展征地工作,征地工作自3月实施以来,在大垅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镇数十名镇、村干部主动放弃双休日,分组深入到农户中,进行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说服教育等工作,积极有效地协调农户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主动为农户考虑,得到农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双方最终共同达成一致意向,为征地协议签订扫清思想障碍。截4月底,155家农户已经和梧桐湖新区管委会签订青苗补偿协议,完成了新农村社区527棺迁坟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涉及多个小组的面积,各小组面积互相穿插,四至边界相当复杂,只有年长的老者清楚。大垅新社区建设指挥部在了解情况后,把涉及到的小组组长,党员代表、德高望重的长者召集到一起,就规划范围所涉及的面积如何进行分割,征求大家的意见,会上各小组代表本组“据利力争”,各不相让,大垅新村指挥部的人员耐心细致的做大家工作,让大家从大局出发,舍小家建新社区,涉及四至边界问题,重事实重证据,不要为细枝末节的问题纠缠,互相各让一步,让新农村社区可以快速启动建设。会上基本上让各小组达成了一致意见。会后,指挥部的人员,又分组到各组德高望重的长者做工作,让他们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二、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树木清点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因地势原因,原来就有部分面积纳入了国家退耕还林,种植了大量的樟树;部分没有纳入的退耕还林面积的,也有群众改种了樟树;现在规划为新农村社区后,部分群众为了个人私利,也创种了大量的经济林木,三者相加,总数相当惊人,为了加快新农村社区的建设,这部分林木也得清点清楚,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镇、村两级干部顶晴日,战雨天,克服各种工作困难,耐心给群众做工作,运用两组同步清点,一步到位的方法,用了一个星期,将几十万棵树苗清点到位,做到了数据准确,无群众为树木数吵闹。
三、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鱼池、藕塘征收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有少量的鱼池和藕塘,在年底时,村组就给相关的农户打过招呼,让他们在开年后,不要下鱼苗和下藕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社区征地时间上的延误,让这些农户认为今年可能建不成,于是把鱼苗和藕种都下了,给新农村社区征地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让工作顺利进行,新农村社区指挥部分组到各农户家做工作,充分保障各农户的利益,在新的赔偿标准只是公布还没有正式实施的情况下,新农村社区指挥部领导拍板,按新的赔偿标准给予赔付。让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解除了老百姓的顾虑。
四、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房屋的征收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只有一座养猪场,这座养猪场建起后有十几年了,刚开始几年养了几年猪,后来生猪价格较低,养殖户亏损了不少钱,以至于养猪场一度荒废。这次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里要拆这座养猪场,业主作为一名恶疾缠身的退休国家工作人员,有时说话有点中听,新农村社区指挥部的一班人还是轻言细语,耐心细致做工作;在工作做到死胡同时,充分发动业主的亲朋好友,过去的同事,采取迂回的方法,促使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十多次的上门协商,充分保障业主的权益,最后让业主主动提出签订房屋征收协议。
五、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迁坟工作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需要迁移的坟墓有527棺,涉及到大垅村的各大姓氏。新农村社区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大垅村村级公墓先建设,在清明节前完成,让农户可以在清明时迁移。在农村最难做的工作就是迁坟,按老百姓想法,什么都可以动,就是不能动祖坟。迁坟工作多的一个房头就要迁移近30棺坟墓。新农村社区指挥部统一指挥,镇、村干部分组包干,运用各种方法,充分用亲情感化,使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篇:新农村社区建设汇报
新农村社区建设汇报(精选多篇)
为加快梧桐湖新区建设的步伐,解决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居住,梧桐湖新区管委会决定建设大垅新农村社区工程,该工预计总投资 5000万元,涉及农254户,占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52472平方米。
为了抓好征地工作,东沟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大垅新农村建设指挥部,抽调富有经验的领导具体负责开展征地工作,征地工作自3月实施以来,在大垅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镇数十名镇、村干部主动放弃双休日,分组深入到农户中,进行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说服教育等工作,积极有效地协调农户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利益关系,切
实主动为农户考虑,得到农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双方最终共同达成一致意向,为征地协议签订扫清思想障碍。截4月底,155家农户已经和梧桐湖新区管委会签订青苗补偿协议,完成了新农村社区527棺迁坟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涉及多个小组的面积,各小组面积互相穿插,四至边界相当复杂,只有年长的老者清楚。大垅新社区建设指挥部在了解情况后,把涉及到的小组组长,党员代表、德高望重的长者召集到一起,就规划范围所涉及的面积如何进行分割,征求大家的意见,会上各小组代表本组“据利力争”,各不相让,大垅新村指挥部的人员耐心细致的做大家工作,让大家从大局出发,舍小家建新社区,涉及四至边界问题,重事实重证据,不要为细枝末节的问题纠缠,互相各让一步,让新农村社区可以快速启动建设。会上基本上让
各小组达成了一致意见。会后,指挥部的人员,又分组到各组德高望重的长者做工作,让他们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二、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树木清点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因地势原因,原来就有部分面积纳入了国家退耕还林,种植了大量的樟树;部分没有纳入的退耕还林面积的,也有群众改种了樟树;现在规划为新农村社区后,部分群众为了个人私利,也创种了大量的经济林木,三者相加,总数相当惊人,为了加快新农村社区的建设,这部分林木也得清点清楚,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镇、村两级干部顶晴日,战雨天,克服各种工作困难,耐心给群众做工作,运用两组同步清点,一步到位的方法,用了一个星期,将几十万棵树苗清点到位,做到了数据准确,无群众为树木数吵闹。
三、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鱼池、藕塘征收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有少量的鱼池和藕塘,在年底时,村组就给相关的农户打过招呼,让他们在开年后,不要下鱼苗和下藕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社区征地时间上的延误,让这些农户认为今年可能建不成,于是把鱼苗和藕种都下了,给新农村社区征地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让工作顺利进行,新农村社区指挥部分组到各农户家做工作,充分保障各农户的利益,在新的赔偿标准只是公布还没有正式实施的情况下,新农村社区指挥部领导拍板,按新的赔偿标准给予赔付。让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解除了老百姓的顾虑。
四、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房屋的征收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只有一座养猪场,这座养猪场建起后有十几年了,刚开始几年养了几年猪,后来生猪价格较低,养殖户亏损了不少钱,以至于养猪场一度荒废。这次新农
村社区规划范围里要拆这座养猪场,业主作为一名恶疾缠身的退休国家工作人员,有时说话有点中听,新农村社区指挥部的一班人还是轻言细语,耐心细致做工作;在工作做到死胡同时,充分发动业主的亲朋好友,过去的同事,采取迂回的方法,促使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十多次的上门协商,充分保障业主的权益,最后让业主主动提出签订房屋征收协议。
五、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迁坟工作
大垅新农村社区规划范围,需要迁移的坟墓有527棺,涉及到大垅村的各大姓氏。新农村社区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大垅村村级公墓先建设,在清明节前完成,让农户可以在清明时迁移。在农村最难做的工作就是迁坟,按老百姓想法,什么都可以动,就是不能动祖坟。迁坟工作多的一个房头就要迁移近30棺坟墓。新农村社区指挥部统一指挥,镇、村干部分组包干,运用各种方法,充分
用亲情感化,使工作顺利进行。
新农村社区建设汇报
为加快梧桐湖新区建设的步伐,解决规划区内农民建房居住,梧桐湖新区管委会决定建设大垅新农村社区工程,该工预计总投资 5000万元,涉及农254户,占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52472平方米。
一、大垅新农村社区当前已完成的工作
为了抓好征地工作,东沟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大垅新农村建设指挥部,抽调富有经验的领导具体负责开展征地工作,征地工作自3月实施以来,在大垅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镇数十名镇、村干部主动放弃双休日,分组深入到农户中,进行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说服教育等工作,积极有效地协调农户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主动为农户考虑,得到农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双方最终共同达成一致意向,为征地协议签订扫清思想障碍。
截止4月底,155家农户已经和梧桐湖新区管委会签订青苗补偿协议,完成了新农村社区527棺迁坟工作。
截止6月底,大垅新农村社区一期200亩的场地平整工作,在施工队伍战晴天抢雨天,狠抓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已全面完成。新农村社区进场施工用临时路面硬化工作也同步完成,已初步达到了施工条件。
二、大垅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场地平整完成后,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只有规划图纸,而施工用的施工图纸、市政图纸还没有地位,影响了新农村社区下一步的工程进度;同时,新农村社区建设临时用水、用电还没有解决,大规模施工后,问题也会暴露出来。
三、大垅新农村社区建设下一步的打算
新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将督促设计单位尽快拿出施工图纸和市政图纸,落实好新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和相
关部门协调,确保新农村社区建设临时用电线路和台区到位;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帮助,尽快完成从庙岭把自来水管线铺装到新农村社区,完成大垅和鲊洲两村的改水工程。
2014年黄村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根据园区总体规划,黄村新农村社区位于紫阳东区,设计面积121亩,预计建设住宅楼14座,约容纳居民500余户。
2014年,我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园区率先启动。目前,3#楼4楼业已封顶,4#楼2楼也已经于2014年春节前封顶。两座住宅楼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9100m2,可容纳住户60户,预计最迟于2014年9月底完工,10月份可正式交房。
2014年虽然我村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圆通路征占住宅的农户上楼难。我村圆通路修
建征占住宅的农户绝大多数由于认为居住小区楼房农作不便等种种原因,不愿进住住宅楼,要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能够规划一些每座占地二分半的农家小院;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筹资难。由于物价大幅上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种成本都有所增加,需要资金加大,对于筹资造成了一定困难;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我村新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群众集资,基本都用于主体楼房的建设。而对于新农村社区的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目前仍没有可靠着落。2014年,我村村两委将积极寻求困难解决办法,在禹王路街道的指导和支持下继续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建设
3#楼、4#楼的同时,我村将于2014年3月底4月初开始1#楼及2#楼的建设。根据规划,1#楼、2#楼建成后,建筑面积约为9100m2,容纳住户约60户。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连环社区位于高刘镇北部,与寿县
接壤,新桥国际机场位于该村西侧。全社区共有28个村民组3058人,耕地9000多亩。社区党总支下辖两个支部,党员87 名,13个党小组,xx年年人均纯收入4600元,各项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地位。是安徽省和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抓组织建设,促进思路创新
1、选好配强社区班子:市公安局选派干部张胜任第一书记,书记张世敏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组织部门的关心下,配备一名大学生方成林任书记助理,两委干部年富力强,村级组织制度健全,支部及13个党小组活动开展井然有序。
2、成立各类理事会:在新村建设、村庄整治、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中,成立理事会,改变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3、成立廉勤委:在镇纪委和监察室的指导下,对社区的资源资产、财务、人事任免等六大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确
保村两委工作按照既定方向和思路有序开展。
二、抓新村建设,促进环境优化:
1、新村建设:居民小区首期18幢108套已竣工,并在3小时内被预订一空,居民将在近期入住。二期工程已接受预订200多套。小区内学校、卫生站、敬老院、居委会、供电、供水、排水、体育休闲等设施一应俱全。
2、村庄整治: 三站老街投入200多万元,对道路、排水、绿化、路灯、立面等进行全面改造,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三、抓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1、选准产业:建设新农村,不仅是住上好房子,还要装满钱袋子,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社区两委带领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考察,选准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选择投入较少、技术简单的节水型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大葱种植,坚持壮大 “一村一品”,形成特色和规模效应,从而实现
农民增产增收。
2、建立基地:以招商引资方式将肥西大葱协会请进来,结合江淮分水岭示范区建设,建立以种植大葱为主的蔬菜示范基地,该基地并被确定为市妇女培训基地和市农委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3、促进增收:基地建设一年来,在高刘发展会员260多户,种植大葱xx多亩,带动本社区240多位农户种植大葱,计划三年内在我镇发展到万亩以上。xx年每亩产值1.5万元,今年市场预测1.5元/斤,亩产值一万元以上。
通过基地建设,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也为新桥机场顺利通航提供良好的大气环境,缓解了禁烧的压力。
四、抓社区建设,促进为民服务
1、硬件设施:新的社区办公楼21间,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设有办公室、会议室、科技培训中心、计划生育服务室、全程代理服务中心、农民科技
书屋、档案室等。
2、软件建设:制度健全,资料完备,服务功能齐全,两委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连环社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安大新农村调研组和市农委领导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乡村连体别墅”、“梦幻中的新农村”,也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欢迎。今后,将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
常么社区新农村位于隆林县的南面,西隆二级公路贯穿腹地,距县城22公里,距德峨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社区覆盖常么、弄杂、龙英三个行政村,共7060名村民,是原常么乡府所在地,是南部较为繁华的集市之一。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指示,在
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利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革命老区建设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常么社区新农村建设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指导思想如火如荼地推进。
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常么社区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为龙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养模式。目前该社区农业经济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模式进行。主要以烤烟产业为主,10年共种植1567亩烤烟,同时成立了“养猪协会”“养羊协会”“养蚕协会”,在协会、公司的带动下,烤烟面积逐年扩大,产值也逐年提高。在科技的指导下,在协会的带动下,该社区猪、羊养殖及养蚕也由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效益逐年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加上劳务输出等,人均收入由xx年的1653元上升到现在的2165元。在贫困的少数民族石山地区,逐步接近全县的人均收入水平,一步一
步向小康迈进。
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在国务院实施革命老区示范试点工作以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的工作中,在常么社区范围内共计投入4680余万元。修扩建公路20条,人畜饮水工程2200m3,地头水柜1670m3,整理农田1600亩,沼气池建设160座,危房改造75户,农网改造1065户,广播电视卫星接收135户,学校建设3365m2,猪羊圈改造1305m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民族文化培训共计1056人次。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各种培训,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素质的提高,使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得以保存,群众的言谈举止文明得体,“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
特别是常么社区民族新村建设,将成为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示范点。在县委及县政府的领导下,社区民族新农村在高规格设计、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将把常么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民风民俗展示、商贸、党建创新为一体的新村。该新村建设占地约41亩,建民族特色民居79幢,两个共计约10亩的民族表演广场和休闲广场,建有民族风情的商业步行街。整个社区内有社区警务室、幼儿园、卫生院、中小学、电信、邮政、移动通讯、农村信用社等,还成立了环卫站、供水站,使在社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娱乐、卫生保健、教育等服务。
三、管理民主。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在常么、弄杂、龙英三个村进行农村党组织设置的创新工作,成立了农村跨村联合党组织,即常么社区党委。在农村建立社区党委是农村村级党组织设置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在2014年12月25日,本着就近便利、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以强带弱的原则,按照地域相邻、生活相通、民风相近,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海选及公推直选的民主方式,选举产生了社区党委班子。社
区党委围绕辖区的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以“一委一站”为载体,努力建设好以“三会四办”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管理综合服务体系。“一委”指的是社区党委,它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一站”指的是“常么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三会”中,一是指联合议事委员会,它由三个村的村干、村民代表组成,定期不定期召开社区内的重大事项研究会议;二是指联合共建委员会,它由市、县、乡的相关帮扶联系单位与社区党委成员、驻社区的有关单位党组织组成;三是指联合监督委员会,它由社区内的定工干部、离任村两委负责人、老党员、县乡人大党员代表,经过选举组成,它不受社区党委领导,直接对乡党委负责,负责监督社区党委的各项事务,是党内机构设置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四办”是一种综合体系,是指社区党委下设“党委办”“项目办”“综治办”“社会事务办”。“党委办”负责党建工作,包括发展党员、党
费收缴、流动党员管理等。“项目办”是党委下的一个经济经营实体,它负责对外承接工程,创办石场、砖场,经营环卫站、供水站等创收项目,确保了党委在无财政供给下能正常开展各项工作,该办营利所得及支出受联合监督委员会监督。“综治办”负责对辖区内三大纠纷调处、治安及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法律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社会事务办”负责提供辖区内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等社会事务的服务。同时明确规定社区党委在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不改变社区内各村和社区常住单位的经济及其他行政事务,主要职责是协调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