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5篇

时间:2019-05-13 09:5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篇:论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改革的重大意义,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针对国企改革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探索,总结归纳提出以下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1)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现代公司制度;(2)通过股份制经营和股权分置改革清晰界定国企产权;(3)利用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国企经营效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截止2008年末,我国企业法人单位495.9万个,比2004年增加170.9万个,增长52.6%。国有企业14.3万个,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7.7万亿元,国有企业年利润将近1万亿元,2008年央企共上缴2006、2007年的红利500多亿元,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取得骄人成绩。正如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关键时期”、“攻坚阶段”。目前国有工业占工业总资产的一半,占用约三分之二的工业贷款,却只创造三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中国的国有企业曾遍布中国的各行各业,从航空航天到能源开采加工零售,从交通运输到日用消费品领域,高达30多万个,虽然近几年国家通过兼并重组、国退民进、股份化改造、租赁等国有资产改造方式,逐渐淡出非竞争性行业,大大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但是截止2008年末,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仍有国有企业14.3万个,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7.7万亿元。

但是由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博弈和国家政策选择等历史原因,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责权不分、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错综复杂、管理混乱、薪酬与激励体制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国有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应有的活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阻滞中国成为国际经济强国的现代化进

程。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分析,1997年中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总利润还不及美国同样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之和,有资料显示,在统计的7.24万个国有独立核算的企业中,亏损2.83万个,比例是39%,效益低下或暗亏的是2.14万个,比例是29.5%。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中没有建立专利及相关文献检索制度的企业占47.3%;在中央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中,申请专利的比例仅占24.6%;2006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和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仅占全国申请总量的2.6%和3.4%,授权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仅占全国授权总量的2.8%和3.1%,截至2006年底,所有中央企业累计拥有专利3.8万项,还赶不上国外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一家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

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1)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搞活国民经济的题中之义。建国以后对官僚资本的改造,民族资本的接收是国有企业形成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起来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现代化体系建设以及对民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有化改造,形成了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绝对控制地位的局面。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和投资比例大,资产的历史沿革和生成中使得国有企业曾经达到是社会资本控制和管理的唯一形式,从而形成了资本的构成单一,经营活力僵化,严重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妨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现有资产组合状况,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巩固所有制地位。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有企业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入世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外国资本的涌入,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严重变化:市场竞争化程度提高,除少数垄断行业外,国企不可替代地位消失,因此必须通过国企改革,改革其经营制度,选取合适的经营方式,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并深化其他配套改革,尽可能地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营效益,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政府职能出现重大转变主要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与国企关系出现重大调整,控制国家投资的总体规模、方向和重点,适当减少国家投资和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避免国家“父爱主义”;对外开放后,外资不断涌入,跨国企业大肆在中国跑马圈地,国有企业相对资金雄厚,必须通过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放眼国际大

环境世界各国的各大跨国公司、财团进入纷纷抢摊中国市场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成为市场中的竞争伙伴。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要适应市场环境,学会并增长参与竞争的能力,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改革是正确的选择。

2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够由企业改革的方向,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1产权清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曾斩钉截铁的说:“清楚界定的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因而,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所谓“产权清晰”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具有明确的产权主体。二是具有清晰的产权边界。

三、是具有合格的产权行使能力。

在公有制主体地位下,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制,由各级人民政府委托国有资产经理人管理国有资产,但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无人格化的产权主体,甚至有人利用国家产权界定的契机侵吞国有资产。因此必须坚持国有资产产权改革,坚持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分开;坚持国资所有权行政管理与所有权经营管理分开;分级委托、分类管理。

2.2政企分开

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清晰产权的基础上,实现政府与企业职能分离,建立新型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中,必须坚持用国家法律条文来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尽量避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而是以经济、法律、行政等间接宏观调控手段为主,如取消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和企业的行政级别;规范国家和企业的税利分配关系;把国有企业承担的政府和社会职能分离出去。

2.3 责权明确

所谓“责权明确”,即是通过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明确国有企业出资人和经营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明细财产权和应尽的法律责任,彻底改变国家预算约束软化的问题,避免国家父爱主义。

2.4 管理科学

所谓“管理科学”即是在前几项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形成科学管理制度: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建立企业新的用工制度;加快企业财会制度建设;改进企业党组织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完善激励机制建设。

3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3.1路径选择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

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是种委托—代理关系,因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经理人往往是党政部门任命,是政府的“准干部”,管理缺乏科学性,仅凭个人经验和领导权威做出决策和管理企业,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未形成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安排。而且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市场并不发达,职业经理人市场也才刚刚兴起,国有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管理国有企业,经营国有资产更是鲜有所闻。所以中国政府应致力于发展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完善金融市场,督促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而通过发达的外部经理人制度招聘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国有企业,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资产运行效益,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

3.2路径选择二:股份制经营和股权分置改革

在国有企业中,资产是全民所有制,国家财政对其盈亏负责,所以国有企业经理人缺乏长效激励机制,产权关系混乱,缺乏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经理人员关注企业短期行为,决策非科学化,对企业不做战略管理,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国有企业处于亏损半亏损状态,只有少数国有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国家资源严重浪费,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缓慢。而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国有企业经理人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的契机,通过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回购)、职工持股等方式,变相购买国有资产,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化经营(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从而按股享受权利、分享权益、承担风险,提高职业经理人打理国有企业的热情,激发企业活力。如张瑞敏成功改制后的海尔集团,现已跃居世界

500强前30位,柳传志成功改制联想集团,2004年联想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但是股份制经营适合大中型国有企业。

所谓股权分置改革,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这种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他被定义为“中国股市的第二次革命”。

3.3路径选三: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

对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家保持对国有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一部分国有资产发包给承包人经营,承包人享有资产经营权,并按协议定期向国家上缴利润,通过这种国有资产经营的经营方式,可以保证国家足额财政收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行承包经营,有利于强化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而对于小型国有企业,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家保持对国有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一部分国有资产出租给承租人经营,承租人享有资产经营权,并按协议定期向国家缴纳租金。租赁经营使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更加明确,权利与义务更加清楚,有利于实现劳动要素的优化组合。同时,租赁经营能使厂长、经理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个中国政府的长期的历史使命,国家应该根据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搞活国有经济,培育国有企业的估计竞争力,而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营离不开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波:吴晓波全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李中键: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陈朝阳:中国现代企业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黄群慧: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傅廷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第二篇: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国有企业现况,然后,通过对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针对问题,提出主要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主义的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断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改革;企业管理

国内媒体中曾经热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一句非常值得同情的抱怨:“为什么国有企业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有企业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其实,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大都也处于这一同样的尴尬处境。国有企业如果不赚钱以至亏损,就被批评说“经营不善,缺乏效率”;如果赚了钱,就被批评为“与民争利”或者“输送利益”。国有企业如果做强做大了,被批评为“垄断”;如果做不强做不大,则被批评为“没有竞争力”。对这样批评,国有企业往往抱怨,在公众舆论中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理解,横竖不是,左右无缘?但是,无论有怎样的批评和抱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仍然在不断地探索前行。为了解决一些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国家处于非常时期,国有企业总是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像美国这样非常反感国有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采取了直接国有化的措施。可以说,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都是“在批评和抱怨中前行”的。因此,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指明国有企业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概述

国有企业,在基本内涵上是指所有权归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在外延上,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资本绝对(以上)控股企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企业更是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有主导的地位。国有企业决定了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框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国有企业参与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和所有方面,国有企业不仅在实现社会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中起决定作用,而且在社会产品的消费中,作为集团消费,也是社会消费中最重要的力量。

二、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存在弊端

1、产权关系模糊

国家和企业之间在各种财产权上没有明确的界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等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划分是不清楚的,产权划分的不清,使得各种产权的行使无法规范,使得各种产权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2、政企不分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下,政府不仅行使着所有权的职能,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行使着企业的经营权,政府往往取代企业该做的事情,而企业又在政府的直接指挥下做着许多本应由政府来做的事情。

3、由于政企职责不分,使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无限责任 因为企业在政企不分的体制中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和可能,也就无法对生产经营的结果负责。

4、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由于国家统负盈亏,国家统一规定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和升级幅度和比例,就形成了工人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的局面。

(二)国有企业法制建设的不完善

我国的现行立法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和规范,为建立科学立法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现行的国有资产监管立法,相当部分是在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定前制定的,有其历史局限性,已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没很好区分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没很好区分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和行政监管。

第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由多个部门行使,没有一个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责的监管部门。

第三,没有很好理顺产权关系,并依据科学的产权关系链条,实施合理有效的监管。

第四,有些法规确定的国有资产监管基本制度具体规则的合理性系统性协调性不够,不能适应适度 有效监管需要,既保证监管到位,又有利于国有资产的运营和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不力、职工生活和精神面貌不佳,企业缺乏凝聚力 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关键的人才则是企业负责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公司一些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负责人,一方面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其责权利不明确,因此决策不果断,管理松驰,事业心不强,怕担责任。另一方面,也许是个人能力问题,或者是自身存在的其他问题,因而缺乏主见,往往对职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抱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怕管事,怕得罪人。

(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高投入与能力不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购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 但是,我国无法筹措巨大的资金投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技术专利越来越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要购买也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二是引进技术,生产再引进,往往形成了国内企业对跨国公司等一些技术专利的依赖,而始终走不出反复引进的怪圈。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仅仅是从形式上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在内的治理结构,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它们之间形成制衡关系,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

完善治理结构不仅要借鉴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更要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特性,构建适合中国国有企业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制约公司经营者,所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就在于公司经营者的产生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上。今后,完善治理结构的重点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规范董事会运作机制。公司董事会的任命和解聘,必须由股东大会民主选举;加快建立国有企业独立董事制度,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人员中的数量。二是逐步培育职业经理市场,公司经理人完全按照市场机制选任。取消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度,全面推行聘任制。

1、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只有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才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探索国有股减持新思路,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改革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1)特别需要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领域,采取国有国营的形式。(2)需要但不特别需要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领域,采取国有他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资本参股并存的形式。(3)不需要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领域,一般采取国有企业退出的方式。

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前提,要努力探索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途径。

3、完善委托代理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针对国有企业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比较普遍的现象,应根据本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条件,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内部人不当行为的发生。

(1)强化公司内部约束机制

a、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自的职能。

b、建立国有企业独立董事制度。确保独立董事的人格独立性和行权独立性。

c、对经营者要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以年薪制和股份期权为主的薪酬激励机制。

(2)强化公司外部约束机制

a、发展市场体系,通过完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竞争机制,运用市场规律制约企业经营者。

b、建立公司法规、股东诉讼等法律机制,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约束。

c、要对上市公司信息进行定期披露。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明确国有资产委员会的职责据国务院批准的国资委三定规定,国资委有六项主要职责:

一是根据国务院授权,依照《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是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是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拟订考核标准;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五是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2、重点解决国资有效监管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监督管理机构和制度,理顺职责权限关系,落实资产经营责任,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领导。

3、公开国资交易,客观公正地清算评估资产在国有企业转制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国企兼并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必须清产核资,不能由企业自评自估。国企转让时,必须搞好财务审计,必须经过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当然,我们不能把正常交易中的低价格优惠视为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的兼并和转让,有时是需要让利的。

(三)加快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中央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新的厂商,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

今后,需要根据各个垄断行业改革进程,分类推进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分拆、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放开市场准入,引进新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尚未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质性体制的铁道、某些城市的公用事业等,则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

1、文化建设与企业家队伍建设

(1)建立独有的国有企业文化首先,企业文化建设应在企业特色上下功夫。要为打造本企业独具竞争实力的企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把创新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灵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不断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向前。

(2)培养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决策能力和生产的组织协调能力,是资本增值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这两种能力,就是企业家的才能。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盈利能力就是企业家的存量。利润的本质不是对货币所有权的回报,而是对企业家才能所有权的回报。目前我国国企领导人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

小结: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同时随着实践的深入,一些新问题也暴露出来。

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不断的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比如如何做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问题,以所有权改革为主导条件下如何保证国有资本的地位和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问题,如何避免改革过程中公司管理层与国有资产的监管人之间的合谋,如何避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都需要继续分析和研究。只要我们能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内部的治理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外部机制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机制管理国有资产,建立独有的国有企业文化和培养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这些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造成真正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微观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1]吴家骏.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人财产权[ J].经济研究, 1996,(2).[2]高明华.政府和企业的角色: 从权利配置角度的分析[J].经济科学, 1999,(1).[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 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 1996,(6).[4]吕炜.资本市场对产权关系的整合及催化[ J].经济学家, 1999,(6).[5]崔世春.论财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产权的关系[J].经济学家,1999,(3).[6]张凤林.寻求治理国资流失的根本途径[J].经济学家, 1996,(6).

第三篇:论国有企业改革

论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做,至今已经三十多年,目的是将过去公办企业改造成为市场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产权的改革。经过了明晰产权,分类改革,建立股份制企业等阶段,也经历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破产、职工下岗等阵痛,现在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度的形式上的问题已经不是非常明显,但“中国特色”也告诉我们,国内重形式轻内涵的思想,可能会使国有企业改革功亏一篑。

为什么说是国有企业改革重形式而不重内涵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

首先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公司制的形式化。公司制遵循一个原则,即权利机构、监督机构、经营机构互相分离、互相制衡、权责分明的原则。由此原则,公司制形成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任何一个国有股份制公司都具备了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很难说在公司治理原则下工作。现在的国有企业往往都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至于股东会的投票权也仅仅是摆个样子。监事会负责人的认定需要董事长的默许,而董事长对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向也有无可争辩的决策权。虽然实行公司制的初衷是将权利分散,各个部门之间要互相监督,然而最终大权还是被董事长一人独揽。

其次是行政补贴沦为形式。比如说最近亏损的电力企业。如果说电力企业每年60%的电煤供应为合同煤能真正落到实处,则电力企业的亏损可能不会有那么多。而现实是,电力企业为了获得合同煤的供应指标,需要拉关系走后门,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获得应得的电煤。更奇怪的是,中间商却又以合同煤价进来的电煤,却以市场煤的价格卖出了。由于电力企业属于国家基础基础工业,价格没有市场化,因此,竞争合同煤就成了他们的行业竞争手段。

再次是国有企业垄断加剧,没有形成很好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为什么能够形成垄断?说到底是两点:政策、资源。国家颁布的政策永远是倾向于国有企业的,资源型行业必须有国家管理。一个行业,既有政策支持,缺乏监管,又有资源垄断,那任何行业都不可能竞争的过它。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他们垄断了国内的原油市场,他们手里有油田,根本不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要将石油开采出来就是钱。又如中国联通、电信、移动三家电信运营巨头,垄断性的拥有中国的网络资源,并且缺乏行业监管。

以上的三点只是国有企业改革后期的几个问题的缩影,这反映出国有企业改革不彻底,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形成自由竞争的目的仍未达到。这是为什么呢?在国内有一种说法,叫做“潜规则”。“潜规则”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游离于正式制度和规则之外一种规则,是由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办事方式。人们往往能够通过“潜规则”来绕过制度和规定。我认为,“潜规则”正是当前国企改革流于形式的最重要原因。“潜规则”同时又在行政机关同样适用。因此,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是破除“潜规则”,而途径则需先从行政机关入手,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再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否则国有企业改革将无法进行下去。

第四篇: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出资者,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出资者享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除设立时有资本金外,在经营活动中借贷构成企业法人财产。但借贷行为不形成产权,也不改变原有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明晰化是我国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法人权责健全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使企业法人有权有责。出资者的财产一旦投资于企业,就成为企业法人财产,企业法人财产权也随之确立。这部分法人财产归企业运用,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但同时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形成法人权责的统一。

现代企业制度是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企业的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出资者的投资不能抽回,只能转让。出资者以其投资比例参与企业利益的分配,并以其投资比例对企业积累所形成的新增资产拥有所有权。当企业亏损以至破产时,出资者最多以其全部投入的资产额来承担责任,即只负有限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职责分开的企业制度。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体现为法律关系。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企业依法经营,不受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干预。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由科学的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两部分构成,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它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并形成制约关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表明了:我们不再谋求建立某种在现代史上不曾出现过的企业制度,而是要选择已被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关键的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证明,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只能是一种特殊企业;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实际上成为一种一般的企业制度。历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中国人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作出抉择,解决历史沉积下来的许许多多困难和复杂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既是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从职能、体制和运作方式上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推行公司制,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国有经济布局得到改善;各项配套改革向前推进,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今后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是它的资产和产出总量将逐步增大,并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将通过不断探索而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趋于多样化,大批国有独资企业将被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解决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昔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和暴露出来.我们在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的同时,应当客观地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形成现有局面的原因,积极探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的瓶颈问题.当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绕不开、躲不过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比如改革成本支付问题、历史包袱和债务处置问题、人员就业安置问题等,要破解这些难题,关键是要深化5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只有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其他各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是要界定国有资本出资层级。有些国有企业出资层级过多过乱、资本链条过长的问题比较普遍,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影响了治理效率,还不同程度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为此,根据监管能力,把国有资本的出资关系控制在两级,最多不超过三级,三级以下的企业逐步取消。二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问题,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合资合作、互相参股等多种途径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三是要促进产权顺畅流转。积极推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构建国有资产的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增值,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第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如果国有资产分布面广,单位规模小,一方面,急需发展的领域资源稀缺,另一方面,没有效益的投资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流失。那么就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除了基础设施类、共用设施类和资源类企业保留国有地位,在竞争行业里占有明显优势,能够做强做大的企业保持控股地位之外,其他企业都要采取多种形式或退出国有,或关闭破产,必须在突出主业上下功夫。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的考核重点也要放在主业上,加大主营业务的权重,促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做强主业上,使每个企业都要有明确的核心产业和名牌产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其次,对那些主营业务不突出、负债过重的“垃圾”公司,应破产注销一批、下放地方一批、变卖处置一批。

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一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个权能主体建设,适时开展外部董事试点和推行工作,建立健全“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积极推进经营管理者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凝聚和激励作用。同时,要创新监督约束办法,形成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监督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硬化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经营者行为,保障经营者健康成长。三是建立完整严密的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企业效绩评价规则,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实现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科学评价,为业绩考核、收入分配、实施奖惩提供依据。

第四,减轻企业负担,剥离办社会职能。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将国有企业改革与再就业有机结合 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富余人员重要而有效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筹措改革成本,创造性地抓好减负工作。一是对于债务处置问题,要结合银行打包还贷的政策,做好银行债务清偿工作;要结合国家税制改革政策,为企业减轻税务负担;要通过债权转股权等形式,把企业拖欠财政的债务作为再投资处理,既可以卸掉企业债务,又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总量。二是对于企业人员分流安置问题,解决好企业社会保险欠账问题,统筹考虑职工安置工作。三是积极帮助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

第五,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一是要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真正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二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要实现企业办公的信息化,而且要实现工艺流程的信息化,还要实现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推动企业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三是要继续强化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中心的生产经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认识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论。国有企业的主要功能是体现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对整个经济的有效控制和调节,强调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而在竞争性领域以竞争求效益则不是国有企业的主要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国有企业改革的终极目标就不是简单的产权改革或放下历史包袱,而是通过剥离政策性负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来保障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实现基本功能,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国有企业的一切改革都应当围绕这样的目标来进行,首先满足国有企业控制、带动和影响功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性安排的实现,其次尽可能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服务。这一理论澄清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误区,深化了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为进一步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现在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还是制度层面的问题,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认真总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特别是从理论层面加以系统研究,对于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国企的民营化之路

怀着向往与求知的想法我学习了一学期《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由企业的概念开始,跟随王老师逐渐学习了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企业的基本职能和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并且听了老师每节课上讲过的一些管理案例,颇有启发,利用这些知识在这里完成这门课的课程结课论文。

国企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战略上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重视民间资本在国企改革和改制中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加快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减轻国企负担,让多数国企,特别是中小国企走民营化改革的道路,盘活国有资产,以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还记得有段时候,“郎顾之争”,在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闹得沸沸扬扬。香港中文大学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指责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通过收购科龙电器股份,侵害国有企业利益。并提出,在改革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为此,主张国企改革应当止步。顾雏军则对此加以反击,迅速发出律师信让郎咸平提供发言稿并公开道歉。郎咸平的呼声得到原来就对国企改革有看法的一部分人的响应,一时间“狼烟四起”,而国内经济学界、理论界许多学者,则持相反意见,认为国企改革的步伐不能因此而停顿。国家权威部门亦作出表示:坚持规范国企改革,加强国资委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继续深化国企的改革改制。

国企改革,历来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企改革20多年来,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各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国企改革。党的十六大为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与此同时,十六大还提出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任务,以确保国企改革的深入和顺利进行。我国国有企业有几十万家,据2001年的统计,光是经营性国企就有20万家。在国企改革中,大力推进国企的战略性改组,真正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确保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国民经济的支配地位要通过股份制来实现。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国企必须通过改制来实现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或民营化。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股份制是国有经济最有效的实现形式。要实行股份制,就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而发展混合所有制就必须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让民资和外资共同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公司制改造。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使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一般的企业则实现民营化,在这些民营化企业中,国有企业也可以参股其中,达到有效壮大国有经济的目的。显然,民营化改革有利于国企的扩张,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实力。

2002年11月8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8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859号文件,明确规定:坚持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

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这个文件明确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主业,放飞搞活辅业。国家发改委制定、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36条”),也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在准入条件、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各类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城镇公用事业等领域,允许民营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等等,这表明,民营企业进人国企,在国企的改革改制中发挥作用已有相应的政策保障。

国企为何要改制

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改革改制具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在传统国企中,人民名义上是全民财产的主人,实际上眼看鼻子底下的浪费和挥霍都无能为力。传统国企不承认任何私人产权,主人是抽象的全民,而不是一个具体的自然人,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委托人制度,没有监管。传统国企如不改革改制,资产流失就会花样百出,最后是国有资产流失殆净。所以,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就说过,所谓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是没有的,没有什么全民所有制。近些时日发生的中航油事件,造成国家损失5.5亿美元,有关高管陈久霖,出事之前的年薪高达2350万元人民币,这种国字号的垄断企业,实际上由于出资人缺位,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所谓内部人自己为自己制定高薪水,依据行业垄断赚取的暴利作为薪酬标准,在无人监管,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后,才引起注意。中航油事件只是诸多案例中的典型。这说明,国企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改制。

第一,国企固有的弊端,决定了国企必须改革改制。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的因素,大多数国企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下等弊端。大量国企经营亏损或经营业绩较差,以致不少国企在改革的过程中造成大量工人下岗,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几千万职工下岗或失业,如果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社会稳定的隐患,这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在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到安排好职工的出路,不甩包袱,不将就业负担推向社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国企改制的任务之一。浙江省有一个老国企——江山水泥厂改制为浙江虎山集团后,全员就业,合理安排所有职工,使之各得其所,改制后的企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进入“2004年中国成长企业100强”,虎山集团的总裁张剑星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第二,党和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方针政策不是什么权宜之计。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格局,即大多数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主体多元化。这样,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需要由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外,大多数国企则要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要变成股份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而在党和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日益壮大的民营资本已积极参与国企的改组改制。正因为如此,国企的民营化改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不能因国资流失而否定国企改制的大方向。在国企改革中,确实存在国资贱卖等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债权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新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把原来不错的国企搞垮的现象,有的问题还更严重。例如,内蒙古长城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在没有权威机构估价以及充分竞争的情况下,由当地政府决定搞拍卖,将净资产5904万元的国企,仅以2050万元的低价卖给了私企老板。有的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利用改制之机,自买自卖,为改制后给予职工补偿留下后患。尤其是企

业改制后导致国有土地使用权财产价值流失。据报载,有一个饮料厂改制时,股金总共还不到十万元,而在该厂拆迁时,靠着该厂免费得来的土地,每个股东都得到了至少几十万元的拆迁费。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完整的指导国企改制的政策文件。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国企改革,或改变国企改革的大方向,而只能去加强改革中的监督管制,发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作用,规范国企改革的程序,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国企改革的透明度,公开、公平、公正地操作国企改革,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减少、防止甚至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继续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的改革,绝不能因噎废食,使改革改制中途止步。

第四,要对国有资产的流失作具体分析。国资流失,有的是改革改制不当引起,有的则是由国企内的蛀虫所蚕食。而在很多情况下,后者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些。如震动江城的“武汉电脑大世界”出售事件,有人危言耸听地称2.6亿元巨额国资被港商鲸吞。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港方侵占了国企利益,而是国企内的蛀虫逐步侵吞国家资产,将企业慢慢掏空,搞得资不抵债。出售“武汉电脑大世界”,只是为了偿还公司债务,是合资公司董事会为维护公司利益作出的正确决策,国有资产在国企管理人手中流失了。这正说明,国企必须改革改制。在国企改革和改制过程中,国家和政府明文规定,由于时机和条件现在还不成熟,也由于不符合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大型国企不能搞MBO(管理层收购),并为管理层收购设立了禁令,这是正确的决策。同时,还需要制定中小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具体条例,规范改制,规范产权转让,规范操作程序,从而推进国企深化改革改制的健康进行。

国企民营化改革不可逆转

国企改革的方向不会变,对于绝大多数国企来说,它们的改制必然是走民营化道路。这样的改制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事关决定全局、决定长远的根本大计,我们的大战略,是不能因为碰到一些困难,或产生一些问题时,就轻言转变的。例如国企的产权改革问题,不能因为郎咸平教授指出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因为有些人对改革不理解,也不能因为惧怕国有资产的流失,就轻易改变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战略、大方向。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把握不住,迷失方向,在改革问题上打退堂鼓,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曾有过教训。那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出现政治**以后,有些人就产生疑问:改革还要不要继续?党的十三大报告要不要改动?当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颇有黑云压域城欲摧的架势,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面对泰山压顶,不为所动,他一言九鼎:决不能变,十三大报告一个字都不能动。就这样稳住了全党的阵脚,稳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维护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和光明前途,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大战略。若当时听从某些人的意见,往“左”的道路上走,恐怕中国现在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了。前面提到的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因实施资本并购曾受到争议,但在沉寂了一些日子后,于2004年1 1月25日宣布,格林柯尔已经通过境外子公司收购了世界著名汽车配件生产商汤姆肯斯的子公司——盖兹国际在法国的汽车管件工厂,同时被其收购的还有欧洲著名汽车设计公司雷莱德产品发展公司,这两项收购都获得了百分之百的股权。这两项收购,使格林柯尔一下就获取了世界主流整车厂A集团汽车配件供应资格,并缩短了中国企业在客车设计领域与世界汽车巨头的技术差距。颐雏军认为,收购欧洲汽车厂,比收购国内企业还要顺利。由此看来,民营资本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20%的股份,不能被说成是对国企的侵害,如果收购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进行的,是受到监督和规范的,就更不能随便加以指责。因为资本并购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在国内收购,还是在国外收购;也无论收购国企,还是收购非国企,都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这表明,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民营化改革的步伐是要继续走下去的。

郎咸平教授也对民营化论争有了新的说法。2004年12月5日,他在回答《民营经济报》记者提问时说:“我并不是要反对民营经济,我国国企改革由于包袱过大,通过民营化解决是对的。我只是说,民营经济必须在法制框架下得到约束,民营化的过程要建立信托责任制度,否则后果会不堪设想,有可能会造成官商勾结,侵吞国家财富。”这与他当初要求停止国企民营化改革的态度巳大不相同。

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改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党的十六大制定的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更加速了国企民营化改革的步伐。据权威统计,2004年,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375万家,比上年增加了75万家。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全国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已经有4800多家,在有的领域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在国企改革改制过程中,对改革改制正在逐步做到制度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正在走向健全,表现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的组织框架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法规渐趋完善;建立落实了国有资产经济责任的业绩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加强了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工作得到加强。所有这些,都为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改制铺平了道路。

下载论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提要」文章指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程序复杂、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摘要: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前后经历了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

    深化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5-05-20 00:0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适当收......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班级:学号: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在本学期,我选修了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以及课后对这门课程一些资料的查阅的过程,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加客......

    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公司制度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

    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公司制度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合集]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便突出出来。因此,如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合的企业文化,就成了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