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第七章下编综述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一、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
3、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解力夫:《百年中国风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张启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6、费正清等主编、王建朗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1981年6月)
8、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
9、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
10、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
四、网络链接素材站点1、2、http://skbonline.stu.edu.cn/asp/showtopic.asp?bigclass=133&smallclass=135&id=5553、3、http://skbonline.stu.edu.cn/asp/showtopic.asp?bigclass=133&smallclass=135&id=555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中国近代史纲学习心得
近半个学期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纲》,现就学习的心得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关于爱国
我认为,爱国就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从学习中,我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在祖国遭到外族的压迫和侵略的时,爱国主义者总是能够从言论和行动上进行坚决的抵制,满腔热情地关心祖国的而所作出贡献的人。对于此,我深深地表示敬佩。如,坚决主张禁烟、抵抗英国侵略的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人,就是几个具有高度民族气节的形象。
但是,近代中国与之前的的处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近代的入侵者与以往的入侵者大不相同,他们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落后的封建中国的侵略,是生产技术发达的国家对生产落后的国家的进攻,同他们的战争,不只是一次单一的军事战争,还有赖于经济战争,是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战争。为了战胜他们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向敌人学习的严峻任务,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所以给世人以巨大的启迪,因为他们是时代跳的脉搏。
历史进步的脚步,告诉我们,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图回溯一些近百年的历史,历次重大的政治改革运动那一次不是爱国和革新相结合?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的有关,他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样一个历史逻辑。
洋务运动为了富国强兵,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戊戌变法为了救亡图存,是吸取西学以政变;
辛亥革命为了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是要建立一个西方早已出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五四运动,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呼吁科学与民主,进而以俄为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这两句话充满了爱国激情的诗,不只是为了坚决抵抗英国的侵略,愤恨道光帝动摇妥协而发,也包含了怎么样正视新的情况来对待外国的侵略者的积极要求,他向外国的人调查情况,委托人翻译外文的报刊,编撰《四洲志》,都表明了这一点。所以林则徐是我所崇敬的爱国者。
二、关于孙中山和鲁迅
近代中国,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孙中山和鲁迅是两个最亮的巨星。孙中山出生在1886年11月卒于1925年3月,鲁迅生于1881年9月卒于1936年10月。孙中山大鲁迅15岁,鲁迅比孙中山晚死11年,两位蜇人并世生存了45年。这45年正当清朝晚年和民国初期,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掀起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一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一个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发轫。孙中山和鲁迅是这两大革命运动的代表人物,前者以孙中山为主帅,后者以鲁迅称擘。在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生死搏斗中,时而是“乱云急雨,倒立江海”;时而是“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乎”!孙中山、鲁迅及其战友始终是站在时代的前哨,不惑不惧,迎着风浪前进。孙中山与鲁迅早年都是学医,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但是一个由行医而奔向革命,一个弃医而以文学为武器,同归于爱国与革命。他们奔走国内外,在各自奋斗的道路上,曾经几次生活一个地方,甚至在一个政府里办事,虽然彼此都没有留下睹面款谈的文字记录,但无疑是有过相聚一堂的机会的。
1897年8月至1903年9月,孙中山为策划革命,经常往来于日本和新加坡等地;鲁迅则为了寻求科学真知与1902年4月来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继而就学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5年7年孙中山游历欧美后重返东京,8月留日学生界为他举办了1300余人参加的的盛大欢迎会,他在会上演说《民主革命之重要》,接着是同盟会的成立,他已经很有声望了。鲁迅恰遇这时候由仙台到东京去度假,他虽然没有参加同盟会,也可能没有参加留学界对孙中山的欢迎会,但对早已成为职业革命家的孙中山当然是耳熟的。不久,“我以我血见轩辕”的鲁迅,深感医治国民的精神比医治身体更重要,转而致力于文学事业,陆续发表《人之历史》、《文化偏执论》、《摩罗诗力说》等文,汲取新学,针砭时弊,迈出了为中国创造精神文明的步伐,与孙中山开展的武装反清斗争在不同的战斗线上奔驰。
三、关于启蒙
中国的启蒙可以说是与他进入近代同步的,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把封闭的中国引向世界,把“师夷长技以制夷”首次列为课题,这对于摆脱根深蒂固的咦夏观念,走出传统的华夏文化圈,确立新的宇宙观和世界关,都起了积极作用。这些书在其初始可能并没有自觉的启蒙影响,但是它窥察鸿蒙,实际上已经具有近代启蒙的要求了。然而,’“启蒙”成为一场自觉的运动却是从戊戌开始。“戊戌”启蒙作为一个运动,其核心内容是“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所以要“开智”,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根深蒂固,是因为那是西方世界早已进入所谓的近代文化,东方世界则处于滞留于中古,那是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官”、“绅”、“民”具捆绑于旧风气之中而不能跳出旧风气之外。开智与愚民是对立的,愚民是对君主专制政体的维护,开智则是专制政体的异军,是建立近代政治体制的先路。昭示专制体制统治者的愚民政策的实质是有助于开智的。严复从西方天赋的=人权学说出发,认为一定的政体需与一定的社会伦理,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相联系的。他把西方“天赋人权”译成古雅的中文,“民之自由,天之所界”认为西方的民主是“自由”的表现形式,“自由”才是最根本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够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迷人的具有极大魅力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里追不舍的目标。以民权观念来启封建之蒙,以民主来否定专制,无疑是政治生活的重大而又尖锐的问题。
四、关于李鸿章
一提起李鸿章,更多的人会把他与“卖国贼”、“民族罪人”的字眼联系起来。然而,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对李鸿章有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李鸿章是影响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重要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决不能仅停留在主观印象上,而是要看其所做所为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环峙,国势危急的局面,在守旧大臣的刁难与围攻下,他清醒认识到“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建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人才。这其中包括1873年李鸿章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就是它,在初办的三年多时间里,使外轮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美国的旗昌轮船公司因不堪赔累而被招商局归并。创办民用企业与洋人争利这难道也是“民族败类”所能为?从影响上看,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抵制作用。也许会有人说洋务运动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统治制度,只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李鸿章作为一名清廷重臣,能从封建统治阶级的位置上迈出社会变革的一步,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决策,是一次极大的进步。没有这样的一步,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将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中国近代民用工业将难以起步,诸多国外新文化,新技术将无以探入国门,诸多才子志士将无机会留学海外,报效祖国。可见,李鸿章的努力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把“民族罪人”的字眼贯之于李鸿章的头上,是否合情合理,不言而喻。其次,引起人们对李鸿章是非争议最多的就是近代史上几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不能否认,诸多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致使落后于其他国家。然而签约的始末,战争的胜负全不在李鸿章的“战!”或“不战!”的号令上,而在于当时落后的国情,衰败的国势。就拿 1884年中法战争来说,中国虽取得镇南关大捷,但从总的军事形势来看,中国仍处于劣势;法国茹费里内阁虽然倒台,但法国资产阶级对华战争政策并未改变;从当时国际形势来看,对中国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是俄国和日本。俄对新疆的侵略,日本向朝鲜的渗透,使清政府可能会面临更险恶,更难应付的局面。不难看出,李鸿章采取的“乘胜即收”方针是认识到了把亡国灭种作为以卵击石的代价之愚蠢后所做出的选择,而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们所说的“投降卖国”政策。
有的人习惯于把“卖国”二字加于李鸿章头上。要知道出卖国家的主权决不是儿戏。连国都能卖的人,自然谈不上爱国。然而李鸿章却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与保国护民的责任意识。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在清政府内部引起震动。李鸿章呈递《筹议海防折》,陈词恳切地提出了整顿海防,固我河山的见解。“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于孤注之掷,岂非视国事如儿戏耶?”这等肺腑之言,正是出于李鸿章之内心。他决非厌战,而是渴望以最少的损失换来最大的收益。一味地死拼,有仗就打,拼上了整个国家,谁来收拾残局? 再说清政府与11国签定的《辛丑条约》。在签定条约之前,慈禧太后早已西逃,李鸿章却被诏来与列强签定条约。李完全是代人受过,签完《辛丑条约》后不久便在一片叫骂声中辞世了。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笔,只是这支笔是握在他手里,他便又一次无情地被骂为卖国贼。他在弥留之际痛苦地呼喊道:“刚毅误国!”(刚毅,慈禧太后时期的协办大学士。)一个封建士大夫满腔的报国之志因时而误,叫他怎能不恨;毕生努力却换来“卖国”罪名,叫他怎能不怨!
总之,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决不能单纯地归于“卖国”,归于“罪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在国难当头,列强争侵的时候,他尽了一片赤子爱国之心,做到了一名封建大臣所能做到的事情。他可以不是英雄,不是伟人,但决不是罪人。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考试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考试重点
1.鸦片战争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
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4.资本主义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三种方式: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实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取中国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6.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烧毁圆明园。
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8.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根本教训是什么?
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9.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10.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完整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3)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教训: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单纯的农民斗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任务。
11.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訢。12.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13.洋务运动失败原因: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蚀性 14.戊戌变法唯一保留的措施是京师大学堂。
15.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是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6.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17.同盟会政治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主,民生)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为《临时约法》。19.辛亥革命如何引起了中国历史性的变化?
(1)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开辟道路。
(2)结束了封建制度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4)推动了中国的社会改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20.北洋军阀统治性质: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21.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是孙中山。2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力量的核心。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3.北洋政府三大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24.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两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25.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2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和科学。
27.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28.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30.八七会议重要思想: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作用: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3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3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要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
34.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35.红军在第五次反反围剿作战中失败的原因是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36.(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会议的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37.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38.1938年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大捷。39.张自忠将军在抗战中以身殉国。
40.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41.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
42.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43.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4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5.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46.延安整风运动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47.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国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48.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49.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50.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51.第三条道路: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经济上,“应当实现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52.三大战役顺序: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53.毛泽东两个务必:1.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5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56.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1.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拿主意经济。
57.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那些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8.三反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59.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60.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赎买政策。
62.中共八大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
体经济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63.政治主题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64.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果:在核技术,人造卫和运载火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和中远程哼导弹。
65.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6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67.三个代表思想由江泽民提出。
68.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69.中共十八大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0.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第九章参考资料
第九章参考资料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3.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4.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年8月21日)
5.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93年12月26日)
6.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3年12月26日)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5、“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6、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7、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
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太平末国运动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农民阶级浊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不危害.(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太平天国的领袖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凌晨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深贡时,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内容:(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
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在武昌发动起义。但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起义延期。而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约定以枪声为号於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当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於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最后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於10月11日夜、10月
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原因: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资本主义列强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始想全世界扩张,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确制定应对策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此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更是企图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官僚主义则使得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
中国资产阶级一部分是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国民党统治全国后,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了全国政权。他们掌握着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通过发行法币,内债,进行投机活动等一系列非法的活动,操纵全国的经济,进一步壮大官僚资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民族资产阶级是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但是它在政治上有很大的重要性。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工业,形成了民族市场,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为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为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3、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四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误?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的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内容: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影响:(1)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有哪些?
1937年8月,中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来华作战。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同时,美苏法等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反法西斯战士来华,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什么叫第二条战线?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战线。
3、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两个务必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土地改革与人民的广泛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3)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4)学生运动高潮,人民民主运动发展 这些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已经陷入了全民包围中。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6、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民盟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走第三条道路,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但是,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民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 国民党或共产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2、“三反”和“五反”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的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要在一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什么叫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在中国有哪些表现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其表现形式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5、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综合题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3、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4、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正确性:(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
(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
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