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化学教学的思考
关于化学教学的思考
化学教学入门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尤其重要,这为以后的升学、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化学不是考好就完事,其科学态度、学科兴趣、阅读能力、学习能力都是必须培养的,为此我结合过往的教学经验和反馈信息,特提出八团教学法
班级人分成八个团体:预习团队、实验团队、讲课团队、作业团队、考试团队、监督团队、帮扶团队、评价团队。每人志愿加入其中的一个团队,不许弃权、不许重复。
预习团队;要求结合老师,提前公布预习提纲,在上课前把学生的预习情况摸清,不留死角。并把本团内部人士进行合理分工,提前一周公布任务分配。
实验团队:提前联系化学老师,可以自己演示的实验提前训练,以便于课堂有效演示,需要老师上课的提前到实验室领取化学药品,创新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辅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
讲课团队:老师不必讲的,或一些基础知识,要准备好讲解、分好工,通力合作,把课讲得清晰、经济、高效、要讲解的内容和同学要提前安排,做到训练有素,提升自己,无科学错误。老师缺课时,自动进入讲课流程:问题、解释、例子,讲课人总结,要求几个讲课人通力合作,每人讲一个问题,或几人讲一个问题。要求语言清晰,讲解高效、明白。学生反馈好。关于实验的演示和解释由实验组协作完成。
作业团队:结合老师负责作业的布置、批阅。问题的反馈、讲解。
考试团队;结合老师负责单元、或阶段性考试、专题考试试卷的命题、发放检测、批阅和评价。错题订正。考试启示和考后反思的收缴。
监督团队:负责对化学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提醒、评价以及时间的提醒,操作的民主和公平,以及学生思想的调查及反馈。
帮扶团队:结合老师负责学生困难的解决、关系的协调、统筹安排,帮扶、监督学困生补差补缺,为化学课目学习的课内外应急分队。
评价团队:负责对整个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建议,多快好省的把大家学习化学的事做好,做出高效。
第二篇: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些思考
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些思考
长治市十六中张小鸽邮编:046012电话:***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中一年级师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学生学习上有不适应感,甚至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出现成绩滑坡。笔者在多年高一化学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课程初高中教学衔接学习方法
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并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他实际上是知识在人的认知中产生、成长、延伸、完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矛盾。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而大多数初中学习和高中的学习又都是在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不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与学中的衔接问题必然产生。而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中产生的矛盾更为突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化学学习,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具有不同学业水平的新生涌入高级中学,这给高中顺利进行化学教学带来更大困难。不少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中的部分学生所把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困难。高一学生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映高中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爱好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多年的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对该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与其他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研讨年,得到的一些体会供化学教学同行参考和探讨。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是复杂多样。但其主要成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
尽管中学化学教学全程贯穿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但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尤为注重化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定性分析和形象思维,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
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既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又为学生今后的分流和高考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在科学化的基础上,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知其所以然”,即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阶段虽仍为基础化学,但其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远远高于初中阶段。
2、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断层和错层
作为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虽然初三时已将化学的整体面貌呈现给学生,但学生到高中才真正系统、全面地接触化学。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知识点重复、交错、衔接不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1)有些内容初中已有,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这些内容由于在初高中时所涉理论不一致,或者解决思路不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困惑。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的概念形象易学但不全面科学,适合初中生接受特点,而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接受新的理论观点,需要将不同的观点进行优缺点比较,以理服人。
(2)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离子的概念、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等等。
(3)初中老教材中没有、新教材中新出现的内容,如:物质的量、焰色反应、营养素、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等。这也对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新教材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高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差距越来越大,也给高中阶段教学增加了难度。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
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由此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心理学上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是这样描述的:初中生,是指已经脱离儿童群体而又尚未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这种过渡时期身体、智力迅速发展,在个体发育上是充满生机的、最宝贵的时期,同时又是生理、心理突变,社会影响的时期,是社会影响日增,知识经验不足,因而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思想矛盾和过失行为的时期。可见在这一时期里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带领下进行,个人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主
要学习形式就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依赖上。而高中生的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运动知觉经过一定运动动作的练习,就能逐渐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高中生的思维也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结合这一特点,高中教学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思想。因此才从初中生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也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
4、学生学习习惯不同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依赖性较大,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记忆、模仿较多,主动分析、理解较少,往往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
与初中相比,高中学习无论是知识难易程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着质的跨跃。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而高一新生多数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式,在潜意识里普遍乐观估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对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遭遇困难便动摇了学习的信心。所以,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成效,并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针对上述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及近十年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我认为要顺利的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下几点做法收效比较高:
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做到有效衔接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透彻的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只有明确了高中教学的目标,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但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了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清楚的把握高中化学教学开展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那些内容,分别是什么难度。而要掌握这一点,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初中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目标。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教师应对初中知识体系做个全面的了解,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有着紧密相关的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的等等,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例如,化学用语的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符号,在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正确而熟练地把握是绝对必须的。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这方面要求太高是不需要的,但从为高中化学学习提供基础角度看,若要求太低,必然造成高中化学学习的很大困难。高中化学课程,既需要初中提供一定的化学用语基础,又不能要求太高,只能在高一必修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为便于衔接,有必要比较明确地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规定
化学用语学习的要求及进行高中学习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所以对高一新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复习巩固,明确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等于让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之前进行了一次基石加固工程。
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从学法引导上做到有效衔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指导的作用,怎样让学生这一主体更好的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发挥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学法的引导上多做文章,对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享用。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正是授人以渔之举。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特别是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进入高中生这个新角色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高中学习化学的方法。
1、注重课堂学习效率。避免学生当“抄写员”的习惯,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先积极思考,再精作笔记。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提问。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观察发现,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开始应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主动向个别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经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3、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回顾反思的习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要进行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应该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评析,对每一次考试、测验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不能只分析错题,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题的时候是侥幸正确的,如果他们不对自己侥幸得分的题目进行分析的话,这部分侥幸得分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就极可能成为他们失分的热点,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分析每道习题。当然,如果得分的题目完全是掌握了的,可以只作简单的分析;如果并非是掌握了的,就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作好知识的链接,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作题是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考试后的收获等等。
4、提示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中新的解题技巧的运用。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运用的解题方法是比较基础的,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新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解计算题,初中化学中主要就是运用按化学方程式中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各物质式量与计量数乘积列方程进行的常规方法计算,而高中化学的计算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差量法、元素守恒法等解题技巧。对于刚进入高中的新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知识诱导,能更好的树立学生迎接高中化学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高一年级的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科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做好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引起所有中学化学教师足够的重视。
一些思考张 小 鸽2011.12 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第三篇:化学新课程思考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已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于2012年秋季开学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很明显这一轮新课改涉猎最广,力度最大,相信这次课改将对浙江省的整个教育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未来的化学老师,我不能不对新课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尤其是对化学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更应倍加关注。我前几天阅读有关新课改的相关文献,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这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的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内容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在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改学习方式改变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就教师而言,要求以教师自评为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就学生而言,教师对其评价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结果,而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以激昂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生生、和谐互动,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必须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
作为一名未来的化学老师,首先我要对化学新课程有个整体理念,有了系统认识,才能正确把握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新认识评价体系,深刻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角色转换。
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作为教师既要做好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要当好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总之,没有观念上的革新,新的课程改革就不彻底,必然会流产。
第四篇: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有哪些改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自任教初中化学以来,本人一直在研究化学教学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化学教学,效果甚好,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不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更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才促使教师主动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化学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前提,观念转变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化学教学的几点变化:
一、教师与学生方面的改进
首先,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对新教材,我们的化学教师也不再唱独角戏了,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更注重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有效地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激励、表扬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降低,同时多介绍一些与生活有关和有趣的化学知识,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以表扬和鼓励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建立起信心,相信自己能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认识方面的改进
首先,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其次,更注重实验探究。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以往的实验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实验操作。课改后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坐到学生中间,和同学平等交流讨论,有时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教师的角色,离开座位,走上讲台,这些改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它可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树立“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本着为学生服务,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继续努力!
第五篇:浅谈化学教学-
浅谈化学教学
初中部综合组 王改
不知不觉间,我在化学教育这条道上已走了一年有余,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化学是初三新开的一门学科,担任教授双重责任,新授课搞不好,复习就无从谈起。无论教师如何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如果学生不配合,不接受,不把教师传授的变成自己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所以,我感觉首先要坚持提问,其次,不会必纠,慢慢地让化学成为学生的优势学科,从而可以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在教的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是化学实验,每逢上化学课,学生最关注实验,所以,实验是激发兴趣最好的手段。借助实验应培养学生两好的观察力,从最初的对颜色、状态、气味的描述到后来的现象描述,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好是学生能动手操作时让学生去做,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这时最好借助多媒体结合幻灯片来激发学生兴趣。
此外,现在正在推广右脑开发,这运用在课堂中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在学到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七个字来概括其步骤: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学生迅速就记住了,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在学习元素时,地壳中排名前五的元素:洋(氧)鬼(硅)子带着铝铁盖(钙),元素符号,化合价通过一些顺口溜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虽是理科,但是需要记忆的也不少,如果没有方法和技巧,记忆起来相当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找规律记忆,这样会事半功倍。
作为理科只是单纯的记忆没有作用,需要从做题中寻找灵性。许多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不知如何下手,有时候该记的都记了,然而一做题无从下笔,我给好多学生的建议就是做两套题,慢慢从中寻找规律,相信定能学好化学。
目前,我仍在这条道上不断摸索,希望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