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教育力量与效应++章国文
爱的教育力量与效应
团林中心学校章国文
爱是人类最美好、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他们呱呱落地,就是家庭中爱的中心,祖辈的宠爱,父母的溺爱,亲朋的娇惯疼爱,以及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很多孩子只知道被人爱,却不知道爱别人。媒体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也很少帮助身边的人,不觉得父母挣钱辛苦,甚至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试想想如果长此下去,这一代会成为怎样的一代?我们生活中还会不会有“爱”这种美德?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珍惜别人的爱,学会爱别人,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帮助别人,从小养成纯洁、美好、高尚的品德,形成健康的人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一、爱的氛围催化心灵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爱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也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只有进行以爱为基础的教育,培养情感,才会使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形成自尊和自信,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人类社会。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乐园。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爱的氛围,催化学生爱的心灵,让学生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学习做人、学习爱人。现今社会上也有不少不良思想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不少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不顾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我从树立良好的班风做起,帮助学生树立起爱家爱校的思想,要求他们处处为班级荣誉着想,为他人着想。在班级开展互帮互助、一帮
一、多帮一的活动;“巧用墙报黑板角”,让墙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和舞台。我在黑板上设立了明星栏、作品栏,把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的相片和学生写的、画的、做的好的作品贴在上面,让全班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启发。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都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班级中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事多了。上学
期开学不久,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决定在教室里建一个图书角。全班学生积极响应,纷纷献力献策。书柜是学生捐献出来的,书柜里的书也都是班级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大家在学校互相交换看书,既增长了课外知识,又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乐融融。
二、爱的身教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热爱和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使人身上树立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成长,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大学教授,让他的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做一个评估。每个参加调查的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调查显示,除了20名男孩搬离或过逝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许多人成为了律师、医生和商人。结果是多么令人惊讶啊!于是这位教授拜访了曾受评估的年轻人,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他们给出了一个同样的答案,“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又拜访了那位年迈的老师,问她用的什么方法让这些在贫民窟中长大的孩子出人头地。这位老师微笑着回答:“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可见,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更是把教师作为模仿、认同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动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就要以身立教,用爱去交换爱。我班有个小女孩,父母都没有正式工作,整天为生活奔波,根本没有精力管孩子。我记得小女孩刚入学时,神情木然。上课时同学们都在读书,她不出声,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发呆;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快乐地玩耍、游戏,她还是一个人呆坐在教室里,不出去玩,也不说话。我让她去跟同学们一起玩,她看了我一眼,不说话,也不动。这个孩子太静了,不会主动学习,也不知道和同学们相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不利。于是我格外关注这个小女孩,只要一下课,我就主动找她聊天,还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帮助她,和她一起玩,一起学习。由于父母忙,中午没时间接她回家,她就在学校吃中饭。刚入学时是夏天,天气热,她年龄小,不知道照顾自己,下午上班时,我发现她的小脸脏兮兮的,就帮她把小脸洗干净,把头发梳好,并告诉她要讲究
卫生。她生病了我送她去医务室,安慰她,陪她一起等妈妈来。学习上,我也经常鼓励她,表扬她。一学期过去了,她有了明显的变化,活泼了,爱笑了,学习进步了,读课文的表情可丰富了,还特别爱帮助人。让孩子在被爱中感受到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可见,教师爱的身教效应多么神奇,在教育中的作用又是多么强大啊!
三、爱的传递与引导
爱的教育可以通过爱的传递与引导获得。通过对学生进行爱的传递与引导,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爱的价值观和爱的意向。
去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班举行了一个联欢会。除了表演一些节目外,我还允许学生从家里带一些吃的东西。联欢会开始了,教室不一会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我看着学生们表演的精彩的节目,看着他们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也惬意极了。就在我微笑着环视学生们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带了东西的学生只顾自己吃着、喝着,看着表演,而几个没有带吃的东西的学生,则静静地看着节目,个别小“馋鬼”眼睛直盯着别的同学的吃的,嘴角还淌着口水,实在忍不住了,就向旁边的同学讨吃的……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主动把带来的吃的东西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我脸上的微笑僵住了。我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与人分享”的观念。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在下一个节目结束的时候,我走到了教室的中心。“同学们,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全世界的人都在为你们祝福,可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成长需要社会的多少关爱呀!你们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多少付出呀!你们的成长需要同伴的多少帮助呀!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应当学会回报社会、父母、同伴对自己的关爱,学会与人分享美好的东西。老师今天没有带更多的东西,只带来了一瓶矿泉水,老师把它送给同学们分享,并以此表达老师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祝愿你们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联欢会继续进行着,我发现许多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零食悄悄传给没带零食的同学那里,我的桌前也“丰盛”起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就是要以真情呼唤真情,以行动引领行动,以心灵感召心灵。
四、爱在点滴中成长
最近看了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深有感触。这本书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由此,我想到了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也需要从
小处入手,抓好现实生活中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行为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我每天和学生见面时主动跟每个学生问好,放学时跟每个学生道别;跟学生借东西归还时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学生马上说对不起等;告诉学生,父母生病了,要主动去照料;父母上班累了回到家,给父母送上一杯水,在家里做父母的小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在外边玩的时候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等。借助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学生的印象,让爱在点滴中成长。
五、爱的楷模风范
在学生中树立爱的楷模风范,用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的美好品质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深圳歌手丛飞是一个伟大的歌手,他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爱的丰碑。36岁的丛飞,10年来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身患重病,还把治病的钱毫无保留地全部捐献出去,自己却没钱治。为了帮助其他穷苦的人,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献,把自己生命中的3600小时全部奉献,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份多么可歌可泣的爱心,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高尚的爱。”
当我向学生讲述深圳歌手丛飞的感人事迹时,许多学生都感动得落泪了,纷纷要捐钱给丛飞叔叔治病,希望丛飞叔叔早日病愈出院,并决定要向丛飞叔叔学习,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爱”是一份心意,是一份温暖,是一股力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丛飞那样,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播撒进每个人心间。
六、爱的多姿多彩
爱似春天的阳光,是那样的明媚、温暖,又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为了让学生懂得爱,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以及回报,懂得互相关心,待人宽容。我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有组织的和谐的交往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渐渐地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团结同学,学会讲礼貌、守信用,能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首先,我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植树节”开展“我和小树共同成长”的活动,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长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及自己对家中的长辈做过
什么,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明确自己也应该付出“爱”;“世界环境保护日”,组织学生进行废品回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清理小区卫生,保护小区绿地的公益劳动,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等。在活动中他们体验了快乐,锻炼了才干,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我爱我家”的环保意识;“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国庆节”开展爱祖国活动等。还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新队员入队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中得到爱的情感体验,受到礼仪熏陶。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踢踺子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合作的美妙。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向灾区小伙伴献爱心”、“和贫困地区的小伙伴手拉手” 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了解了受灾地区和贫困地区小伙伴的艰难生活,并学会了关爱他人、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我还要求每个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让学生在这些有益于他人的事中体验到关心、帮助他人的乐趣,体会爱的价值。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这些“爱的使者”把爱播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付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就会因爱而更美丽。
第二篇:爱与力量
爱与力量
每一次坐在电脑前,把思考放在键盘上的时候,总有一种激动和精神。因为在有了主题才去思考和在繁多的思考中选一个主题总是那么让人拿捏。
这个周末是轻松的,推却了无谓的应酬,拿在手上的都是自己的时间。一起去逛街,一起去爬山,做着自己想到要吃的饭,撑着也是一种舒服。
爱爬山似乎已经成了熟悉我的人对我业余爱好的一种赞美,在这种赞美的鼓励下,我坚持又坚持,曾经保持了较好的体型。但是好几个月来的弃爱无为,不仅在体型上变了样,而且在精力上也走了神。重拾旧爱,精气神仍在,那种给我力量、让我精神的感觉依然很美。也许是今天龙抬头的缘故,来登山的人们很多,人少的那种意境在长期不来光顾的因素中让我多少有点羞涩。走到了应该大吼几声的地段竟然不敢吼了,前看看后瞅瞅,再走一段吧。直到距离谷顶都没敢发声。忽然听到两声长啸,一老一少,那么凌厉,穿越长空的感觉,我看到了春天的力量。
爱玩车也许不是一个好习惯。但开车尤其是在山路上开车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晚上有晚上的感觉,白天有白天的警觉。今年开车经历了几次大的天气变化,让我在开车上好像有了完人的感觉。弥漫的大雾天,需要打开车窗看着路边的护栏才能艰难前行,雾霭就像电影里的瘴气,在吞噬着你的耐性。一段一段,团雾不间断,怕的感觉不断产生,小心翼翼的呼唤让精力再集中再集中。终于在穿云破雾的幻境里安全抵达,我们都有一种释然。回来又遇上了大雪天,那种感觉虽没有雾中行车的恐惧,但看到有的车滑飘的瞬间,还是感觉有点后怕。不过,终于按照老司机告诉的雪天开车要领安全归来,但是,那种累的感觉是挺不住的感觉。好长时间没有开车了,落实有关规定的要求,在路面状况逐渐转好的情况下,我又开始了自己开车上下班,让力量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山路上几辆大车缓慢前行拥趸了好些车都必须跟在后头,在没有十分把握的前提下,没有哪个司机愿冒险。好不容易冲到了前面,一辆suv怎么也不给我让路,刚才的急让我有了几次想弯道超车的冲动,但是看到前车的执着,我放弃了超越的思想,跟着也是一种安全。但是跟车好像也很累,完全没有自个领头的超越感。好在安全一路,即使比平时多出了半个小时。
还有很多爱,都会产生力量,都会给人力量。关键是要用好,要走端。
比如爱偷菜,那你不要在上班时间偷,上班是工作,偷菜是业余。爱偷菜不能说是坏习惯,但是沉溺其中就是毛病了。从开始的好奇开始种起,到后来大家都不怎么关注了,我还坚持着。是能给我力量吗?显然不是。就是一种坚持而已,但这种坚持绝不是一种嗜好。上来偷两把,一是看看菜友们都还有几个,再是看看他们地里有什么新的变化。在菜地里也能多少看到一些朋友的性格和喜好。在方方面面看和学应该也能积蓄力量,所以我坚持了下来。这样去做,这样的爱,应该还能给自己交代过去。前一段时间思考人应该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态度,我想这样的一种分析也算是一种态度。
爱要爱的有理由,爱要能够多少产生推动生命前行的力量。
第三篇:浅议“师爱”的教育效应
浅谈“师爱”的教育效应
滕艳丽
老莱镇中心学校
师爱是一种永恒的教育行为,它是教师所具的良好心理品质之一。试图对师爱这种高尚的情感进行分析,揭示其审美教育效应,教育范畴,教育功能,阐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怎样来体现师爱,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效应。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知感、美感和道德感受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师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也不同于男女之间的情爱和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它蕴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于他们,帮助他们,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排忧解难,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母爱友爱所不能代替的。它比母爱更伟大无私,比情爱、友爱更纯洁、公正和高尚。像“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都是师爱的具体体现,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教师风范,许多优秀教师凭着博大、无私、公正、深沉、严格的爱使学生在其精神上受到鼓舞和教育,情感上受到震动和激发,因而更加“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出巨大的教育效应。二. 师爱具有特定的教育范畴 不同的爱存在不同的氛围和适度的范畴。师爱有它特定的范畴。首先,师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一事业心的表现,这种活动的对象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否则教育将无法进行和维持。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哲学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也就是说,要让少年儿童接受教育,教育者必须先主动建立爱的关系。实践证明,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分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这时儿童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教师为模仿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他就会由于喜欢教师而倾向于他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是师爱的职业活动特点所决定的。
其次,师爱是一种高尚而神圣的情感,它服务于人材培养的总体目标需要,所以,师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爱,首先,应当表现出教师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这就是说,师爱不仅是关心,爱护,而且还要有严格要求。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热情期望,这是师爱真实自然的流露,它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师受害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师爱不仅有教师的温柔、和蔼、热情、亲切,更有教师严肃的教育态度,严明的教学纪律和必要的严厉。所有这些师爱超越了一般情感范畴,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母爱无法起到的作用。
再次,师爱是博大无私的,对学生来说,师爱是一种真正一“博爱”,表现了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不偏,不仅热爱那些漂亮而聪明的学生,又爱那些长相平常和“笨”的学生;既爱那些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学生,又爱那些学习成绩差、品德不良的学生。这就是师爱的广博性。反之,就会私心和偏心,就把正常的师生关系变为个人私人间的感情。那样师爱就不再是高尚的,而是庸俗的、畸形的,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总之,关怀、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和严格要求学生是师爱的特定内容。三. 师爱的教育功能
1. 激励功能。每个青少年学生都想得到自己的周围亲人,同伴的关怀、信任、尊重和帮助,并且愿意用同样的感情去爱别人。实际上,学生装最关注的爱是教师的爱。因为教师的爱不仅是一种态度和情感,更是一种评价,一种社会性的认可。因此,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于是师爱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教育作用。从而成为激发、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2. 感化功能。师爱可以对学生感召、感染和转化等教育作用。如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有时需要说服、劝导、灌输;有时还要强制和命令,必要时施以惩罚。但是更需要热烈而真挚的爱去感化学生。实践证明,教师以爱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一种教育力量,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使自卑者尊,后进者上进、悲观者看到希望。同时一个学生如果经常受到教师对他的爱,这不仅有利于他形成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所感受的爱护,更容易懂得并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影响他对社会,对别人的感情和认识,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3. 调节功能。师爱不是简单的,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必然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从而使师生之间感情融合,关系密切,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愿意向教师倾吐心声,教师就能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调节教育方式和方法。4. 榜样功能。师爱通过双向交流,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依恋的情感,进一步诱发他们学习和模仿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品质,使教师成为榜样和楷模。长期下去,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定势;认为教师一切都好。这时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他会不需要任何论证就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因为他信任你,相信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榜样效应。其影响就远远超越了教育活动本身,其教育功能就会进一步拓展。四. 只有正确施爱于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需要培养,爱需要教育,爱需要创造爱的教育环境,师爱更要注意创造一个良好氛围和环境,不能盲目的去“泛爱”,更学会体现爱,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几点:
1.不要在嘴上说:“我很爱你们”。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他们总是意识到教师要比父母严肃、比父母更有原则性。那种说大嘴上的爱总是让学生产生虚伪感和不信任感。因此,教师对学生表达爱时,一定要以实际行动为依托,要采用含蓄的方式。.多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纪律等大的方面的得失,更要对学生的生活、兴趣、家庭困难等生活细节倾注大量的精力。
3.可以采用间接暗示的方法。一些性格怪僻的学生,常常在心理上设防,教师付出的努力也难打动他的心。但是,教师如果常在他的一些知心朋友面前赞扬他,常授意一些同学暗中帮助他,时间一长,这一切就会经别人之口传到他耳朵里。由于教师没有直接出面,他不会感到教师的所作所为是带着他所认为某种目的性,当他解除了这种戒备的时候,他会很容易地感到老师的诚意。
4.嘴上不好说,不妨动动笔。表达感情的话有时嘴 上不好说,这时不妨动动笔。利用作业、作文的批改、操行评定。或者直接写信等途径,把自己的深刻感受,强烈折感情传达给学生。文字比口头语更准确,更强烈,它会给学生以思索回味的余地。
5.不要轻易拒绝学生对你的真诚帮助。爱是互助的。有时,在接受对方的爱时,也体现了对对方的爱。当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你的时候,请不要轻易拒绝,要给他们“面子”,要让他们那种真诚的爱的价值得以实现。然后,你在感激中回报给他们更加强烈的爱。
总之,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品质,一种具有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在教师对学生体现爱的过程中就伴随产生了强烈的教育效应。
第四篇:教育叙事—爱的力量—
教育叙事
———爱的力量
鼎城区灌溪镇中心小学 向媛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六年了。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而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
我班的朱美英同学,由于妈妈很早就离开了她,她缺少母爱,所以不会收拾自己,穿衣服胡乱搭配。为此,我找她来,慢慢地给她讲,早上帮她梳头发,并指导她学习相应的搭配,让她学会自己打扮自己,一年过去了,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干净、整洁、爱美的小姑娘了。李锦晟同学从小生活在大城市,接受的是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不仅好动、磨蹭,耐挫折能力还特别差,接受不了老师和同学的批评,经常会对着老师或同学大声吼。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上课时扯前面一个小女孩的头发,我提醒他,他忍不住又扯,我就让他站起来听课,结果他指着我大声喊:“老师,你变相体罚我!”我很诧异,从教五年来,我从来没有遇到学生敢职责我。本来我有一肚子的火,但是面对那些天真无邪,还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孩子,我忍住了,然后我平心静气地将他揽入怀中,慢慢跟他讲,上课听讲的重要性。他看着我温和的目光,哭了,还主动给我道歉。后来我经常找他谈心,他很聪明,我让他充分认识:做一个人应该大度,要能接受别人的指正,才能不断进步……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很平和,友善的孩子。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切,我就能有的放矢地去关心教育他们。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周玲同学是一个淘气、懒散的孩子,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看到别人的好东西,总是忍不住要摸一摸,动过也就不由自主地拿走一部分。同学们报告自己丢东西,当我去调查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就会告诉我:不知道谁放在他的桌兜了。我甚至夸他无私、诚实。可是私下里我找到他,告诉他:要看好自己的东西,不能让同学胡乱放,自己也不能随便拿起别人的随意放,当时他似懂非懂,似听非听。后来,他的胳膊在玩耍时撞断了,在家休息一周后来上学了。于是,我一边为他补课,一边与他谈心,教育他遵守纪律,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下课时,总是派同学陪着他慢慢地走,时时提醒他。渐渐地,他深深地喜欢我,非常信任我,就将自己以前的做法告诉我,我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从此他特别听我的话,现在已经是班里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了。
入夏以后,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有时一天有好几个呕吐的。一个周一早上我就收拾了两次呕吐的污物。天热了,我总是提醒孩子们多喝水,生病了就及时治疗,按时吃药。晚上,还要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教室,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我们班的刘星宇同学,上课好动,爱和同学发生矛盾,是个地道的调皮大王。我发现了这孩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特别尊敬老师,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好的思想基础。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以鼓励,还交给他一些班级工作去做,适时地去表扬他。慢慢提高他在学生中的威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同学对他另眼相看。他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我们班的孩子,竟然将学校一次优秀教师的简介中我的出生日期记下来,在我生日的那一天,竟然在学校门口等待我,迎接我,老远看到我就大声喊:“老师生日快乐……”那一天,他们格外听话,格外懂事。我的确收到了学生“深深的爱”这份特殊的礼物。
这一切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调皮的孩子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主品格的养料。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师指定,不用编排值日表,每天卫生清扫都有学生抢着去做;班上有同学遇到困难,同学们都会主动去关心、帮助……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以前,我们班的刘光我顺觉得是老大难,基础特别差,还没有一定的理解水平,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吃小灶。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他的拼音水平和识字有了明显的进步,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他已经成为我们班的书法家了,由于父母的遗传加上自己的努力,字写得特别漂亮。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小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每学期开学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低年级时,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然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然后走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或看着他们玩,指导他们游戏的方法。就这样,现在下课我不再用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孩子们低年级时不会做值日,我就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来到学校,教他们干活,手把手,一次次地教,一次次地示范。现在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第五篇: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题记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著名的《爱的教育》(cuore)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曾一度被推荐为教育教材,这是一部伟大的日记体小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被普遍用作儿童的启蒙读物。书中所描写的爱国情、师生情、母子情、朋友情…无疑会使少年读者深深地受到感染,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友爱和同情心。而书里的小学生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所接受的那些细致入微的教育,也无疑可作为今日教育青少年的借鉴,以培养其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上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夏尊先生流着泪读完并译出这部小说。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大,从中我也学到一些东西。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就好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在意大利,祖国之爱历来是排在第一位的。《少年爱国者》就为我们上了极其震撼的一课,说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乘船回家乡意大利的热那亚,途中许多虚伪的人为了摆阔施舍了不少钱给他,其中有几个人在挖苦少年国家的人民是:愚昧、下等的国民、强盗。这个怒不可遏的少年愤怒地把这些钱币掷向了施舍给他钱的人的脑袋上,并且严正地怒吼:我不要那说我国坏话的人的东西。同样《少年侦探》、《少年鼓手》里面的主人公义不容辞、毫不犹豫地为祖国做出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地的人们都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自豪,由衷地崇敬他们。如果大家都能像少年那样,国家就不会出现卖国贼、汉奸,就能共同创造富强、文明的社会国家。19世纪末的意大利和21世纪的中国相似,有地位卑微的手工业作坊者,也有靠资本和技术垄断而发迹的商人,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卖炭者与绅士》这篇文章,读后感《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法琵斯自倚父亲是上等人,很是高傲,和卖炭者的儿子培谛起了矛盾。法琵斯自知理错,恶毒地说:你父亲是个叫花子!法琵斯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便捉了儿子的手臂,拉到培谛身旁,说:快道歉!卖炭者想阻止,绅士可不干,逼着儿子支支吾吾向卖炭者道了歉,并且握住了卖炭者的手。故事说起来很简洁,但却给我们现代教育一个深刻的启示,正如教书先生在事后对学生们说的那习话:今天的事情,大家不要忘记。因为这可算这学年中最好的教训了。社会应消除等级观念,让每个孩子平等、幸福地成长。最值得体味的就是书中的师生关系、父母儿女情感好似飘渺而又触手可及的理想国,但有时又能把人心从高不可攀的天国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书中有战争、有贫穷、有显贵、有勇气、有气馁、有高尚、有卑贱,但唯独有那爱让人陶醉,让人不由得而感动、共鸣。《爱的教育》描绘教师和学生的篇幅并不多,但却篇篇精美无比,让人流连忘返。在书中,教师都有这么几个特点:表面严厉实质非常仁慈,衣着朴素,由于长期的劳累而身体虚弱,学生爱说自己老师的笑话却异常热爱自己的先生。这些学生给老师取绰号,向代课老师扔纸团,跳到讲台上大声喧哗,但往往却能得到老师的亲吻和宽恕,比如开篇讲的先生就用这样的口吻对犯了错的孩子说:快回去!好孩子!《女先生之死》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她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的伟大,教师不仅是教员,一个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的父母、心理医生,教他做人影响学生成长目标、方向、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改造,在女先生死去的追悼会上,学生纷纷掉泪,对女先生的挂念和崇敬。同时我也为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而光荣、自豪。书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和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依恋和热爱。其间有一对子女听到父亲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动向母亲要求放弃今后的礼物,甚至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节制。这一切让父亲听到了。第二天,这对父母买来礼物,悄悄放在熟睡中孩子们的枕下每月例话《少年笔耕》叙利亚也对父母的理解.还有一篇《爸爸的守护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西西洛少年到医院看护从法国做工回到意大利的病父。由于少年的精心护理,病床上的父亲病情有了起色,就在这个时刻,少年真正的父亲看到了少年,原来,西西洛服侍错了人,不过,少年依然坚持继续服侍这位异乡的父亲,直到这位病人握着少年平安而终。《六千英里寻母》体现母子思念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的伟大,我深深地崇敬玛尔可的毅力和信念。在当今社会里,很多孩子都被过度溺爱,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压力,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自杀。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虽然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爱的教育》里面最多的是亲吻和爱抚。师生之间的亲吻、父母对子女的亲吻、健康对病中的亲吻、富贵对贫穷的亲吻、学生对战士的亲吻、商人对劳动者的亲吻;还有老师对坏学生的抚慰、父亲对孩子们的爱抚、孩子们对父母的娇嗔、老同学对新同学的爱护、得意者对失意者的安慰。还有吻别,书中最后一章《告别》无不是一幕肝肠寸断的离别之吻。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那丝丝入扣,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始终贯通其中,就犹如《音乐之声》的女主角朱莉?安德领着孩子们徜徉在绿色的大自然中,一切都随性地自然成长,在这种痛苦的成长过程中却找到了隽永的诗性和无尽的乐趣。关爱、尊重、理解和推己及人乃本书的亮点。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