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13: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使思想品德课不能达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品德与生活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使儿童乐学。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动态和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结合我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努力去探索、体验、求知。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我们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侧重于教育性,可是小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弱,他们对教材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理解感觉困难。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教学中,我们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将一篇篇文章、一幅幅插图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多媒体融声、光、色、行于一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逼真的图画、影片、短剧,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将所教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事情、景象以亲切、生动的画面再现于课堂,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觉,强化视觉的理解,进而让学生通过理解、感受,从中悟出道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二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我们在成长》这一单元《我们长大了》这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视频课件两个小朋友开着一架飞机在空中自由翱翔,同学们感觉很有意思,这是播放课题《我们长大了》,然后播发成长大搜索图片集锦:有的同学在操场上草地旁看书,有的同学在健身小区荡秋千,有的的小朋友在一起跳皮筋,有的高年级同学在打羽毛球,有的同学在音乐教师弹钢琴,有的同学在舞蹈室跳舞,还有的高年级同学在参加文艺表演赛,让学生真真切切,形象生动地感知到长大了地具体含义。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观看后,不由自主地拣起身边的纸张,而且每一位学生都表决心彻底改变乱扔食品包装袋的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的课堂演示功能,巧妙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对于学习内容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本质的内容,是否突破教学重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讲,直观形象的东西容易感知,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所以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来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的感知,可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思想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于一体的认识活动。运用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

供具体的事物形象,把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的画面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形象地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使其把感觉变成概念,帮助教师巧妙地化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如教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节约用水》一课,课程的主题就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的一个教育素材。播放一组图片美丽的潮白河和干涸的小河的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哪样的风景吗?学生们大都回答喜欢第一张。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长久的享受第一幅的美景呢?同学们纷纷议论发言,最后教师适时导入课题《节约用水》,这样同学对节约用水就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播发图片用喷水法浇灌田地,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浇灌方式吗?有的同学回答见过,家长告诉我们这样可以节约。在接下来播发图片,让学生判断以下用水现象对吗?有的图片是洗手打肥皂时开着水龙头,有的是用盆子接水时候人离开了,还有的是有的人在用完水后,没有关上水龙头就离开了,水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通过这些判断辨别,孩子们对节约用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订切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用水措施,从而达到较好的养成节约用水习惯的教学效果。这样,课堂教学在和学生对话、互动后向学生进行展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拟动画,动静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内容时,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宝地朝霞烈士陵园、潮白新河水上公园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

四、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美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决定因素,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参与品德与生活教学,则能

使教学中师生互动更和谐,学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画面,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在讲课时使用不同的画面和语言,灵活多变,也做到“情动而辞发”,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一美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自然不在话下了。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靓丽。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只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只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深入挖掘教育资源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新的教科研之路,为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谱写新的篇章。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聊做引玉之砖,就教于同仁。

附注:①《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P1-P2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课本

作者对论文的引用部分不超过30%

论文题目:

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单位: 宝坻区郝各庄镇郝各庄小学

作者: 庞景民

联系电话:29675979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改

现代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为广大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师手中的得力工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不仅能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定发展目标,自觉内化,以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是如此,如何在兴趣中求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信息技术带来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恰恰满足了小学生所有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一)激“趣”导入。

以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小片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其顺势引领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环节,力求从生活中选材,一开课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在讲述四年级下册中《说了就要做》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视频,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疑,通过“为什么懒羊羊为了睡懒觉而爽约,羊羊们就不喜欢他了呢?”等问题逐步导入,揭示课题。激“趣”导入,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欣赏短片和讨论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二)激“思”导学。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提升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经验的加工和改造,丰富的图片、直观的视频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将其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教《小小一粒米》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感知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之后,老师出示了拍摄浪费粮食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学生面对照片马上唤起了回忆,侃侃而谈。教师又出示了国内外贫困地区饥饿现象的一组照片:我国西北地区的贫困现象,非洲上万人民在饥饿中备受折磨走向死亡的图片„„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激活了,他们纷纷想到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想到了平时的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想到了世界能源,想到了奉献爱心„„很明显,学生已把自己的心融入到了新课的活动中,一切水到渠成,充分调动思维,回顾旧知识,联系文意,思维的广度、深度得到了体现,课堂上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让教材内容鲜活起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信息技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刺激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最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激“情”内化。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积极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声音等等处处都在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到一个新的层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如教学《和爸爸妈妈交朋友》一课时,教师想要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学习了前边课文之后,老师播放了班上一位同学妈妈对孩子成长回忆的录像,母亲慈爱的脸庞以及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个学生、每位老师,让看者流下了眼泪。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看到手中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大大增进和提升了孝敬父母的情感,自然地内化成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而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说教。

(二)以“境”激情。

以充分的、丰富的情境做铺垫,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上《我们的母亲河》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地球上都哪里有水,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讲了水的重要性之后,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我们的地球将会这个样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干枯的地球在转动。学生看到干枯的地球,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设想了各种结果。“人们没法生活。”“地球上的水都没有了,动物植物都死掉了。”学生之所以能答得这样好,我想和多媒体的使用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它以情景化学习材料作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媒介,直观形象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结合课堂所学方法,学生便可迅速地理解。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

在现代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品德生活课程的整合,让学生不断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学习、成长,得到信息的帮助,产生对信息的兴趣,逐渐学会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这样既遵循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规律,又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激“能”善学。

多采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来学习。学生从课外书籍、报纸媒体等查找到大量资料,当然也不排除从网上下载内容。网上下载内容方便快捷,也是教师教学寻找资料的好方法、好地方。如我在讲《秋天的果实》一课时,鼓励和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与这一课相关的材料,把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秋天的果实带到学校来。课堂上,学生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共同品尝大家带来的果实;把这些果实按种类、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发质疑,充分利用教学网络资源为学生形象展示,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不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动手动脑钻研学习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品德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信息技术使品德课堂上的学生得到锻炼,积累了多渠道的学习能力。

(二)激“能”践学。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利用网上资源指导师生学习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能使课堂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风格各异看建筑》这一课时,学生能课前从剪报、网络资源查找、摄影等形式去多方面搜集素材。在课堂上再利用信息技术将素材呈现出来进行交流讨论,课堂精彩纷呈,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可喜效果。因此,现代信息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了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过程中,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的能力。

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人都进行资料的搜集,集中到一起的资料众多,杂乱,小组要想有一个统一的论点,要想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必须学会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十分有益的锻炼。

四、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的整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信息技术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运用,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使课本知识得到记忆巩固,同时又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样就将过去那种把知识记忆留待课后的旧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把学生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强烈的直观性,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中,开拓了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品德与社会课乏味的说教形式,把种种社会现象与其对应的道德规则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转化成一幅灵动的画面投像于大屏幕上,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在玩中完成个人品德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化,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篇:《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

课 题 实 验 阶 段 总 结

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由桂兰

为适应《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新课程改革,使本学科的新教材实验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品格,广大实验教师认为,只有在教学中突出生活性、活动性、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本学科的学习目标,使课改实验工作有成效、有实效,通过课堂活动,进一步验证新教材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所以我申请了课题《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被列为省级重点课题,申报立了项,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实效性强的《品德与生活》学科学生学习的活动体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现将这一阶段实验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进展情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一是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根据我区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经反复讨论,查阅有关资料提出了实验课题《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依据课题的提出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课题组,确定了实验学校为三小、七小、九小;实验教师为刘春妹、王建、周丽娟。此课题被列为省科学规划院“十一五”重点课题。

得到批准之后,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价值性,我认真分析我区实际,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并深入学校学生中进行访问,首先访问的是三小一年级的30名学生,访问结果显示,一年级喜欢本学科的同学有27人占90%;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表扬的20人,占66.7%,受到同学表扬的15人,占50%,受到家里人表扬的21人,占70%;受到伙伴表扬的11人,占36.7%,学生愿意参加品德与生活课开展的一些活动的有29人,占96.7%,不喜欢参加的1人,占3.3%;学生在家里感受到父母爱的有30人,占100%;会把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讲给家里人听的23人,占76.7%,不会讲的7人,占23%,会让家里人开心的21人,占70%,偶尔会的6人,占20%。

同样,我又访问了二年级的30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上品德学科的同学有19人,占63.3%,很喜欢上《品德与生活》学科的24人,占80%;一般喜欢的同学4人,占13.3%,上《品德与生活》学科会得到老师表扬的16人,占53.3%;得到同学表扬的13人,占43.3%;受到家里人表扬的19人,占63.3%;受到小伙伴表扬的7人,占23.3%;愿意参加《品德与生活》课程开展的活动的29人,占96.7%;不愿意参加的1人,占3.3%;在家里能感受到家人的爱的29人,占96.7%;不能的1人,占3.3%;会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讲给家里人听的28人,占93.3%;不会的2人,占6.7%;会让家里人开心的24人,占80%;不会的6人,占23%。

学生调查结果说明,《品德与生活》这一新的综合型学科深受学生的喜爱,由于本学科的设计理念符合儿童道德发展的需要,让儿童在活动中,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去体验、去感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快乐的,充满生机的、因而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家长也会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实践证明,这门新课程是有生命力的、是有价值的。

二是在教育学会领导的组织筹备下,于7月 4日召开了全区课题开题报告会,会上我做了开题报告发言。之后于9月16日组织实验教师召开了课题推进会,主要由我负责宣读了课题立项书及课题开题报告,对实验教师说明课题的相关内容,并组织实验学校的业务领导和实验教师共同商讨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基本方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教育理论及课题操作知识。

2、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教师在教学中的每步程序做出了具体要求。

3、实验教师按实验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实验,遇到问题及时交流,探讨。

4、进行跟踪听课,边听课边指导,边实验。

5、举办课题研讨汇报课。

经过实验教师的努力,大胆尝试,对这一阶段课题实验情况进行总结,采取课题

研讨汇报

课的形式展示。贺大岭老师(已改教语文,数学)授课的题目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一课。采用启发式、情境式、活动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一环扣一环,使学生明白了纸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以及我们要节约用纸。此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反馈评价,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素材。

汇报课后,组织教师进行了研讨,每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做了认真的评价,不足之处及时与实验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准备再实验,逐步完善。

1、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感受

(1)、在实验中必须加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必须以科学理论做指导。

(2)、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应按实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3)、必须提高自己和实验教师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品德与生活学科的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过去的教学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传递知识的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

体的学生的感受。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

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更不是教师教学中的道具。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教学的根本意义,是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只有这样,我们作为教师的才有资格说我们的工作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一课型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生活性、开放型、活动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们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四、课题实验的组织情况

所有研究人员不同层次地进行了课题理论知识培训。我于2006年7月18日至19日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负责人培训班,学习了《“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的策略》、《课题的全程管理》、《教育科研的主要办法》等课程,并获得了培训证书。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收集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建立了科研档案,制定了科研管理制度。

五、课题实验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还应多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

2、实验组织过程一定要科学。

3、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评价。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教学媒体可实现立体模拟、平面模拟、语言声音重现、静态实景重现、呈现动态过程以及促进教学双方进行交互作用,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更是易如反掌,尤其是多媒体课件有着很强的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甚至部分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思想,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示范出来或表现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动作技术的细节,使学生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整个动作表象,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学习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思想内容的掌握。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2.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

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失败的示范还会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

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3.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

4.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视听媒体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在教学中同时调动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能力的发展。“观察、观察、再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

作用

摘要

通过阐述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信息技术后作文教学的改变,揭示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教学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作文教学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并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学难题,甚至使一部分老师走向了迷途。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犹如黎明前的一道曙光,给语文老师带来了新的希望。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审美功能、交互功能、信息功能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的现象,以致于学生产生怕写作文的心理状态。教师常常用协助审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除审题和选材的困难,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写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让教师通过课件的制作,组成写作的信息库,供学生查询使用,给学生以启发,解决疑难。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通过BBS功能,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消除紧张心理。尤其是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现在学生缺乏写作氛围,情感缺失。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陶冶,和写作兴趣的激发。比如:写作技法训练课——外貌描写。以前是学生认真观察人物,教师进行简单的指导或者是填鸭式的灌输一些写作方法,没有任何效果。教师通过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把学生课本中所学的案例集中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件中配有适当的视屏与图片,在方法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认真观察,可以学以致用,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写作难度。有利于训练学生个性化写作。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教学活动的先导,也是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的最重要的内驱力。兴趣是一种情绪的激发状态,它来源于实际的需要。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的程度。在兴趣特别强烈,脑细胞特别活跃,神经特别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必定会比平常状态下要高许多。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晓,作起文来才兴味盎然,这样语言的渠道才能畅通无阻,手中的笔才会有魔力。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审美功能和强烈的感染力,轻而易举地使学生感到兴奋、愉悦,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官能进入写作状态。在引导学生将《观刈麦》改写为一篇叙事性散文时,我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农民在炎热天气下收获的场景并配有音乐,把学生带向一个崭新的教学情景之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

三.提高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做到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在写作上的差异,教师往往缺少切实有效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利用媒体的学习跟踪功能深入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环境,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实行管理,考察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获取学生写作的素材、资料,了解学生的动态,因材施教,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有利于辅导,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巡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做到量身打造,量体裁衣,帮助学生写出适合自己的个性作文。尤其是文体要求比较鲜明的写作训练,写作技法的指导更是这样。

四.

作文评价指导落到实处,评价方式得以优化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批阅,弊多利少,最大的弊端不在于浪费教师精力,延长作文的周期频率,劳而无功,而在于把学生摆在被批评的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得与失,可以把典型的词、句、段传输给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修改能力;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大家,供同学们阅读;学生还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评析他人作文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总之,信息技术在作文课上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设施的保障,是语文教师的好帮手。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卫玲玲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9人。通过前两年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所进步。我发现在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我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叶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的心理与生理......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提醒我们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因此,......

    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永州五中 王婷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陈素平范县濮城镇中学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迅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更加快速,对于人......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课堂。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媒体虽然形象、直观,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以声、形......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新时代有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有新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多媒体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增大教学密度,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