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器人教学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与实践
《机器人教学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与实践》
北京十二中学
郑剑春
机器人教学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与实践
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把“人工智能初步”和“简易机器人制作”设为技术领域的选修模块,意味着我国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层面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00年开始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将机器人比赛做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目前已经进行了第九届,九年来机器人教育日益受到了各级学校的重视,各省市都开展了机器人的教学工作,为提倡和促进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每年都将全国机器人比赛成绩前几名的学生保送大学,今年已经将这一名额扩大到前四名、并将前八名学生给予高考加分奖励。虽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的一些相关问题尚有待进一步实践和研究,但是机器人进入校园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机器人进入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学习,而且了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以往的信息教学总会侧重于计算机教学,而对于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就难以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学生亦无动手实验的机会,无法体验计算机语言、程序的作用,从而加深印象获取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教学平台,因其结构与功能涉及物理、机械、电子、传感、通信、以及语言程序各个领域,因而构成了一 个开放的多学科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想象力去设计各种智能装置,实现自己的创意。智能机器人走进信息技术课,不但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增添了新内容,同时也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创新的舞台。
以前C语言教学一直是信息课程序设计的难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Robotc选为高中机器人程序设计的控制软件,通过机器人学习程序设计,由于学生编写的程序能得到及时的验证和反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学习也就有了兴趣。
目前我国机器人教学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机器人已从最初的简易机器人进入了多功能智能机器人的时期,在教学理念和实践探究上人们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结合教育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机器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机器人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各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创新活动的开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2.机器人教学与教育方式的变革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想像、创造、尝试和反思的过程,任何一个学科都要求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而实验、尝试、分享和交流是学生积累自信、形成自我评价与反思的重要环节。以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现在 所需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都是不够的,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不能创造条件发现并培养学生的潜能。
以往物理实验过程是先由教师将实验设备准备好,讲清注意事项,由学生来验证某一物理定律。这样的过程学生参与少而且与科学发现的过程相违背,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器人进入课堂所带来的不仅是实验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更加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机器人拼装、编程、调试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人分工合作,合作过程也就需要同学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表达、取得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和动手能力。
学生学习机器人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新的知识的挑战,如需要了解机器人单片机、传感器、驱动电路的性能和工作原理,掌握重心、摩擦力、光电效应、转动惯量等物理知识,掌握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想,掌握各种算法。这已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能满足的了,它必将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机器人教学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内容必然对教育方式有所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并不断自我拓展新的知识与能力,在老师引导下,从机器人的拼装、程序的编写到反复试验、调试都以学生为主,以目标驱动为指导的学习过程,要求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能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某一项目的工作,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在协作中学习交往,在交往中学会评价,在尝试中建立自信,在积累中懂得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都处于主动地位,通过尝试、分享、合作、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建构者和主人。
3.机器人对其它学科的影响
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一些高质量的机器人已经具有了这样一种性质,不仅可以完成规定的任务,而且提供了再次开发的功能,通过教师和学生动手组装、设计可以改变其性能并完成不同任务。专家断言:目前智能机器人正在进行着一个PC化的过程,如同个人电脑的普及一样,机器人正在走进课堂和家庭。如何应对这样一个新的事物,更好的发挥其优势,正是每一学科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教师对这一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不仅会影响自身专业的发展,如同PC和网络对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冲击一样,机器人同样会影响现有的教育模式,从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美国布莱德利大学Josiah D.Miller, Mike R.Hoehn, Dean J.Campbell根据X射线粉末衍射仪的操作原理,使用乐高积木来为学生搭建一个简单和安全的衍射仪。X射线衍射仪和乐高模型的原理相似,实验中使用比衍射仪中X射线更为安全的可见激光来进行模拟。
乐高积木搭建的简单和安全的衍射仪
借助智能机器人的平台一些中学开发了互联网远程实验室(eChemLab.net),它融合了远程控制、自动化、P2P、人员安全优先等先进概念,通过Delphi 6.0构建的Win32程序直接控制CLI和RCX硬件,弥补了RoboLab在高端应用方面的不足,使得Lego硬件的性能得到完全发挥。简而言之,其用意在于使远程网络用户可以看到机器人所看、并实时控制其行动(同时支持预置程序编辑、控制)。
机器人具有开放和可扩展性,使得多种软件产品能与之兼容,并用于机器人程序的编写,如微软等公司已有一些产品可用于机器人的开发,用于乐高机器人控制的编程软件Robolab除了具有强大的编程功能以外,还具备数据采集的功能,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以及将Labview引入的虚拟仪器用于实验,物理、生化等教学实验不仅具有更加直观的特点,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交叉学科的联系和发展。
利用乐高采集数据图示
在数学领域,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设计和制造模糊控制智能机器人。应用模糊控制的原理能模拟人的经验和推理,对模糊性现象做出不同反应,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利用模型搭建的方法可以训练学生进行空间关系的思维能力。
利用乐高搭建的数学模型:八字结
八字结是一种绳结,可用于防止绳索脱离某一装置,因而对航海及攀岩十分重要。数学中的八字结是一有四个交叉点的特殊结。
利用乐高搭建的数学模型:克莱因瓶
克莱因瓶(Klein bottle)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比如2维平面,就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克莱因瓶最初的概念提出是由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提出的。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非常相像。
利用乐高搭建的数学模型:莫比乌斯带模型
莫比乌斯带(M?bius strip或者M?bius band),又译梅比斯环或麦比乌斯带,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表面),和一个边界。它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bius)和约翰·李斯丁(Johhan Benedict Listing)在1858年独立发现的。
有些学校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乐高平台,由学生搭建实验装置,进行如《机械能转换》《光能转换为动能》等实验。还有一些学校进行物理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如探讨能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进行电磁场的研究等。这些都凸显了智能机器人在多学科领域的交融与创新功能,学生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进行研究,由此可见,智能机器人的引入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而且可促进各学科相互渗透和交融。这一学科的特点随着机器人教研活动的开展正在更多的为人们所认识,并将其更多的应用于各学科的建设之中。如果我们仅仅将它视为一种学生活动、一种竞赛活动实质上是限制了机器人教学和科研的开展。
基于乐高的电磁学实验
机器人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将机器人引入各学科教学不仅会带来教与学的变革,而且会促进学科的交融和创新。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践这样一种有趣的活动,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对科技的强烈爱好,不但使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所收 益,而且在未来能使学生以自身的行为、思维习惯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已经影响了我们的课堂,影响了我们的学生。它已经不仅是一项信息技术的内容,而且会影响各学科的发展,每一学科教师都应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及会因此对我们生活与工作带来的变革,寻找一种积极、互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将教育与现实、未来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渠道,与时俱进,将其引进到学科教学中去不仅可以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而且会在学生的活动中更好地发现他们天才的潜能。
我们在机器人的教学中重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整合作用,以机器人教学、科研为导向,联合了一些专家、学者开展了《机器人在各学科中科研和教学的研究》,极大的拓展了教研活动的内容,使得教师知识得以更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已能利用机器人的特点改进传统的实验设计,从而获得更加直观、科学的实验效果。
在机器人教学中我们重在普及,使之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通过学校的选修课程来开展;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科技创新,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实验的条件;重视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寻找与通用技术,物理实验、科研活动的相互支持与生长点,在多学科教师的参与下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机器人教学活动和校本课程;同时积极参加了一些比赛和交流活动,开拓视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教学为基础,创新为主体,建立成一个集教学、科技创新、比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辐射和带动智能机 器人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第二篇: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大家好,自2004年以来,青海省部分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以训练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为目的,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引入并开展了机器人教育。
2011年4月22日城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参加青海省第一届机器人竞赛赛
2012年4月28日,全省第二届机器人大赛在青海师大附中举行。据了解,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省的57支代表队共228名学生参赛。
2012年全省机器人大赛
省第三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在西宁开赛 20130703 大家好,自2004年以来,青海省部分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以训练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为目的,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引入并开展了机器人教育。2008年10月,在乐都县举办了科技创新---机器人基本知识部分的培训。2009年4月份,在西宁市沈那中学举办了培训。自2009年8月-----2013年10月已多次参加FLL机器人世锦赛中国公开赛。此次活动不仅为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注入了“动力剂”,同时也为校内的“课改”以及引入机器人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和数字化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摘要】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必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并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将成为中小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智能型平台,并以可操作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强调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小学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并最后结合发展现状提出了机器人教育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中小学,作用
一,引言
教育机器人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载体,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器人教育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近几年,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利用机器人教育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机器人教育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机器人也将会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二,机器人教育及其现状
1.概况
所谓机器人教育,通常是指学习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或利用教育机器人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
机器人教育有五种基本类型;[1] 机器人学科教学(Robot Subject Instruction,简称RSI)。机器人辅助教学(RobotManagedInstruction,简称RMI)。机器人代理(师生)事务(Robot-RepresentedRoutine,简称RRR)。机器人主持教学(Robot-DirectedInstruction,简称RDI)。
在国外,机器人教育一直是个热点:早在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设立了“设计和建造LEGO机器人”课程(Martin),目的是提高工程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尝试机器人教育与理科实验的整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项目小组开发了各种教学工具,通过与著名积木玩具商乐高公司的紧密合作,该项目组开发出可编程的乐高玩具,帮孩子们学会在数字时代怎样进行设计活动。同时,国外的一些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也有相应的机器人教育研究的内容[2]。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和乐高教育部于2006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了第一届亚太ROBO-LAB国际教育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论文交流和动手制作等方式,就机器人教育及其在科技、数学课程里的应用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师们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科技水平与应用能力[2]。
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机器人逐步成为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教育机器人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科学、数学、力学等等学科的教学,在国内已经有学者提出机器人与理科教学整合的想法。
2.机器人教学
教育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入中小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从各地情况来看,较多的学校只是以课外活动、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机器人教学。通常的做法是由学校购买若干套机器人器材,由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或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组装、编程的实践活动,然后参加一些相关的机器人竞赛。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地区和学校将机器人教学纳入了正规课堂教学。
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标准》,首次在“通用技术”科目中设立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的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一个选修课程模块[2]。该模块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此同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科目中也设立了“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迈出了我国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这也意味着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层面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机器人竞赛
开展各种展示和竞赛活动是普及机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机器人竞赛项目的内容、规则及评分办法等的创意设计都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可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并为机器人研究和开发储蓄后备人才。国际、国内几项影响较大的机器人竞赛包括:FIRA机器人足球赛,由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http://www.xiexiebang.com),这是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和教育组织,选择了足球赛作为基本领域来促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
机器人灭火比赛(http://www.xiexiebang.com/)、机器人迷宫(http://micromousecs.rhul.ac.uk/)也是较有影响的机器人国际赛事[3]。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2001年起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积极创意并组织开展的一项青少年科技活动,该赛事每年一度,已相继在广东、河南、广西、陕西举办。
每年一度的“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开创于2000年,竞赛共设14个项目,包括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擂台赛、机器人排雷、创新项目展示和机器人论文等。
三、机器人教育的意义
在中小学开展的机器人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
在机器人教育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学生必须自己去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教育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团队合作、信息采集、系统分析、设计工程等能力。
2.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动机
“寓教于乐”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当前教育游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一个原因。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成功重要因素。机器人教育可以通过比赛形式,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赞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博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机器人教育中大多以小组形式开始,机器人的学习、竞赛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团结协作,包容小组其他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效果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加有效。
4.扩大知识面,转换思维方式
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制作机器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可以学到模拟电路、力学等方面知识,不但对物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扩大、加深了学生科学知识;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接口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不但学到计算机编程语言、算法等显性知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逻辑判断思维、系统思维等隐性知识。四,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了解并关注智能机器人这个学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了解智能机器人的理念和工作方式,破除中小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困惑和神秘感,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智能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打下基础。
2.使学生掌握为智能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了解智能机器人各种传感器和驱动装置的作用。理解体会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了解智能机器人是怎样在人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提高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学习为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并通过为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规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计算机语言教学在现有基础上有重大突破。
3.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掌握智能机器人扩充接口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有关单片机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在组装智能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对智能机器人的极大兴趣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实验,以实现自己的新创意、新设想、新设计。五,机器人教育发展未来展望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能和局限性以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在美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程序设计是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4]。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学会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针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目前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把原有的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与智能机器人的程序设计结合起来,使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更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直观性。美国教育界普遍确信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人们的未来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现在的中小学生具有了这方面的素质,在21世纪的人才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他们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教育刚刚起步,还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支持和关注,我们特别希望有识的教育决策者、教育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实践发展,将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深知当今的教育是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所以人才培养的滞后性时刻提醒我们要有超前意识,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我们真诚的希望有识之士能与我们共同关注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六、结语
目前,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活动从原来仅限于在科技站、少年宫里进行,发展到学校,走进了课堂。北京市东城区已将机器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内容列入课表,哈尔滨市也有了将机器人教育引入学校的设想。首都师大已开始培养专业方向为机器人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智能机器人比赛、网络机器人大赛使中小学生较早地接触到科技新知识,较早接受动手动脑方面了训练。随着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实践不断开展,机器人教育条件不断成熟,我国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必然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6).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下)[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7)
[2]张剑平,王益.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3] 舒慧东.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评述 ,《中国教育信息化》 [4] 王益, 张剑平,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
机器人教育之所以能够受到青少年学生、家长、教育机构以及当今社会的欢迎,是因为它具有综合性的培养和学习功能。首先,在设计和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更重要的是要动手。第二,在控制机器人实现各项任务过程中,不仅要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声学、光学、电磁学、运动学等基础知识,而且要运用机械学中的齿轮传动、带条传动和连杆传动等联动原理知识。第三,在操作机器人完成工作过程中,还要运用电脑编程知识。第四,对已经搭建好、能够正常工作的机器人的形体进行审美选择,保持个性形体,要运用美学方面的知识。第五,机器人比赛中的技术答辩、课题研究、日志报告的书写与陈述,要运用语文语言知识。第六,比赛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要求参赛队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队与队之间的友谊合作,队员与裁判员之间的合作以及队员与工作人员、观摩人员之间的合作等,要运用社会公德和约定俗成的文化知识。
第三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而语文科目的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大力提升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必要前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课外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多维度、多广度地学习掌握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主要说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作用与实践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语文科目的设立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所以语文教学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打牢基础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其他文化知识。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来更好地学习语文、掌握语文。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打牢语文基础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对于学好语文、打牢语文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作家在幼年的学习生活中便阅读了大量的课外文化知识,从而自幼建立起牢固丰富的语文基础[1]。如近代作家张爱玲女士在八岁时便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为其本人后来的文学之路打下了牢固的语文基础。当代知名网络作家张牧野也曾在媒体中透露其本人少年时代便阅读了大量的?n外书籍从而激发其创作了《鬼吹灯》等一系列网络热销书目。由此可见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打牢语文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二)扩展学生知识面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多读书对于学习文化知识及拓宽知识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讲,增强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小学生年幼、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成长学习空间即家庭和学校单纯的两个部分,所以学生很难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2]。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各类文章、诗词、故事可以极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优化知识结构。大量的课外阅读也能让小学生从书本中体验到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教育不仅是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从单一的家庭生活走向学习生活的起点。由于小学生年幼且刚刚接触学习文化知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厌学、逃学等现象,所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乐于学习是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选取一些故事性、通俗性、娱乐性较强的课外书目引导学生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小学生在阅读有趣的故事类书目过程中由于语文知识有限必然会存在大量的阅读障碍,由此学生本人便会自觉地开始注重对语文基础文字、词汇、文章的学习,以便增强对课外书目的理解。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内实践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育工作者可以专门为学生选取一些通俗易懂传播正能量的古今中外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如《上下五千年》《故事会》《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书目,在保证日常教育工作的同时留出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组织让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口述或书面谈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来阅读学习一些优秀经典的课外文章[4]。教育工作者可以以课堂内讲解的形式辅助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阅读到大量的课外知识,还能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课外实践
在课外教育工作者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到儿童图书馆、自然科学馆、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学习。让学生不仅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还可以通过参观具体的、实物的物质精神文化景观来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关于红色文化展览馆、历史名人故居以及自然资源展览馆等场所。通过学生本人参观以及讲解员对红色革命历史、人物事迹、自然资源的讲解,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学习到各类历史文化内涵,以便从小树立起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
(三)课内外结合
课内外相结合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延伸与巩固。教育工作者不仅在课内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还要在课外引导学生家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及其他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课外培养学生加强课外阅读。通过课内外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学生保持热爱读书、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也将逐渐成为小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育工作者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培养学生乐于课外阅读,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孙雪红.开拓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220,222.[2]彭江红.科学指导课外阅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3):121.[3]李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的融入研究[J].青年时代,2015(17):224-225.[4]黄晓彤.亲子阅读有效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48):129.编辑 刘瑞彬
第四篇:歌曲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与实践
歌曲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与实践
摘要: 英语歌曲虽然是英语教学的补充内容,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学生从学习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因为它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品质等功能,这就要求教师从语音、语法、修辞等方面将英语歌曲渗透其中,从而学生可以在乐中学,更好地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歌曲;英语教学;作用;实践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本身就是一块瑰宝。”它能使苦变为乐,使紧张变为轻松。当学生在抱怨英语学习枯燥无味,单调无聊时,当他们被大量的语法讲解和句型包围时,何不使用英语歌曲来变换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呢?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英语歌曲视为娱乐和休闲的工具,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将英语歌曲运用于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因此它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1.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的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在英语课堂中,适时地运用英语歌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2.提高学习效益
利用英语歌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能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加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的培养都有很好的效果。一些英语歌曲含有较难的句型,提前教学生唱,等到真正学习时,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起到很好的预习效果。
3.完善学生品质
在教学中运用英语歌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将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一种动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去学习。这一良性循环,随之带来的是稳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自信心。
4.充实文化知识
优秀的英语歌曲,不但优美动听,语言精练,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些歌曲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文化风尚和重要人物,是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的捷径。
5.满足学生需要
现在的学生追求时尚,追求潮流,会唱英语歌曲也是时尚的标志。如:My Heart Will Go On,Yesterday Once More等经典歌曲,不仅能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还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6.利于师生合作
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收集歌曲及相关材料,或调动学生收集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在课堂上共同欣赏,往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觉得老师有意思,不只是照本宣科,能够重视他们的爱好,他们才会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二、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和审美兴趣的英语歌曲,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通过日积月累的听英语歌曲,逐步掌握英语在语音,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正确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语音方面
在语音操练中引入英语歌曲既能攻克语音难关又能长久不忘。歌曲My Bonnie 通过重复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 和My Bonnie lies over the sea来区分辅音/ n /和 / l /;The Vowel Song 中的A E I O U和a e i o u让学生牢牢记住长元音和短元音。使用时教师可以先听歌词然后对照磁带检查,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英语歌曲与汉语诗歌语音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达到掌握英语语音规律的目的。
2. 语法方面
有些英语歌曲中含有反复重复又侧重语法结构的句子或合唱部分。这些歌曲能被生动地用来巩固语法点。例如:现在完成时—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现在进行时—Blowing in the wind;一般将来时—We shall overcome;被动语态—Little boxes :They are made out of ticky tacky;词类—I do believe。使用时教师应先呈现语法点,然后领唱第一段,由于调子相同,学生很快学会整首歌。
(1)句型:汉语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译文没有用祈使句,而增加了时间状语,并把第二句变成了否定句:When you go back
home take my song with you,but you never take your smile away.(2)语态:汉语歌词“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歌声飞遍”,英语习惯用被动句:Tomorrow this song will be heard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3.听力方面
英语教学的听力方面,主要以学生听教材为主。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听一遍略懂大意,再听一遍做书上练习,最后老师讲评校对答案。但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这一环节中,适当地导入学唱英文歌的活动,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于歌曲之中,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如黑格尔指出:“如果我们一般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因为艺术通过供观照的形象可以缓和最酷烈的悲剧命运,使它成为欣赏的对象,那么,把这种自由携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了”。[2]
4.词汇方面
英语歌曲能以其反复的旋律和歌词,锻炼跟加强学生记忆力。很多同学的词汇量非常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想要学好英语只是一句空话。使用学生极感兴趣的英文歌曲记忆单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卡伦•卡彭特的“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是一首广受欢迎,风靡全世界各校园的经典名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爱唱,经常唱,通过学唱这首歌,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久已经牢牢掌握了100多个单词及用法。作为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投其所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语歌曲,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听力、口语、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水平都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作用和在实践中运用是现阶段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英译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2]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李澎泖.学英语,为什么不唱几首英文歌[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04).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使思想品德课不能达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品德与生活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使儿童乐学。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动态和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结合我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努力去探索、体验、求知。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我们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侧重于教育性,可是小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弱,他们对教材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理解感觉困难。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教学中,我们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将一篇篇文章、一幅幅插图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多媒体融声、光、色、行于一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逼真的图画、影片、短剧,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将所教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事情、景象以亲切、生动的画面再现于课堂,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觉,强化视觉的理解,进而让学生通过理解、感受,从中悟出道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二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我们在成长》这一单元《我们长大了》这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视频课件两个小朋友开着一架飞机在空中自由翱翔,同学们感觉很有意思,这是播放课题《我们长大了》,然后播发成长大搜索图片集锦:有的同学在操场上草地旁看书,有的同学在健身小区荡秋千,有的的小朋友在一起跳皮筋,有的高年级同学在打羽毛球,有的同学在音乐教师弹钢琴,有的同学在舞蹈室跳舞,还有的高年级同学在参加文艺表演赛,让学生真真切切,形象生动地感知到长大了地具体含义。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观看后,不由自主地拣起身边的纸张,而且每一位学生都表决心彻底改变乱扔食品包装袋的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的课堂演示功能,巧妙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对于学习内容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本质的内容,是否突破教学重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讲,直观形象的东西容易感知,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所以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来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的感知,可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思想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于一体的认识活动。运用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
供具体的事物形象,把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的画面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形象地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使其把感觉变成概念,帮助教师巧妙地化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如教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节约用水》一课,课程的主题就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的一个教育素材。播放一组图片美丽的潮白河和干涸的小河的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哪样的风景吗?学生们大都回答喜欢第一张。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长久的享受第一幅的美景呢?同学们纷纷议论发言,最后教师适时导入课题《节约用水》,这样同学对节约用水就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播发图片用喷水法浇灌田地,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浇灌方式吗?有的同学回答见过,家长告诉我们这样可以节约。在接下来播发图片,让学生判断以下用水现象对吗?有的图片是洗手打肥皂时开着水龙头,有的是用盆子接水时候人离开了,还有的是有的人在用完水后,没有关上水龙头就离开了,水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通过这些判断辨别,孩子们对节约用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订切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用水措施,从而达到较好的养成节约用水习惯的教学效果。这样,课堂教学在和学生对话、互动后向学生进行展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拟动画,动静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内容时,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宝地朝霞烈士陵园、潮白新河水上公园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
四、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美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决定因素,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参与品德与生活教学,则能
使教学中师生互动更和谐,学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画面,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在讲课时使用不同的画面和语言,灵活多变,也做到“情动而辞发”,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一美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自然不在话下了。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靓丽。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只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只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深入挖掘教育资源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新的教科研之路,为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质量,谱写新的篇章。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聊做引玉之砖,就教于同仁。
附注:①《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P1-P2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课本
作者对论文的引用部分不超过30%
论文题目:
浅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单位: 宝坻区郝各庄镇郝各庄小学
作者: 庞景民
联系电话:2967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