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需要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中学阶段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地引导、监督和培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总量在不断递增,人们在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获得学习能力远比获得知识重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着促进和加速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学教师不太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许多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以至进了大学这个问题凸现出来,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对初中生进行了旨在培养其英语自学能力的课题研究。通过探索和实践表明,研究工作是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有的放失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因此,开学之初我们就明确提出了三年的学习目标。其中词汇一项,除了大纲规定的任务外,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力争达到3000个左右。如何让学生达到这个水平,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的“满堂灌”来实现这一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必须要知道学生课外阅读来实现。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英语阅读水平,又要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量不要放过生词,尤其是影响理解和翻译的生词和短语。要求学生读后查出生词或短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普遍提高。
二、循序渐进、逐步放手
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耐心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现今的中学生英语教学多以课本知识为主,通常通过听、练等手段就能达到学习目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不高。现代教育则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还必须广泛涉及各种语言材料,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等,而这些都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因此,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我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机制的建立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教师督促学生预习
步入中学时,学生对英语如何自学,学什么内容和学到何种程度都不清楚。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有必要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督促自学,其预习作业的内容安排要细,教师对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和期望达到的目标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作到有布置有检查。这样,就能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为备课提供了依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而自主学习的更好习惯。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凡课前自学到位,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的,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左右逢源。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能力问题。课前将要学的内容看一遍是否就算课前自学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看一遍只能算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离课前自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以下六种做法,即:听、读、查、摘、写、疑,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
(二)预定目标下的学生自学
学生在教师督促下进行预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至少还没形成真正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比如,预习作业不再面面俱到,把一些学生经过阅读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删去不用,而刻意安排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或讨论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4 The secret is out一课时,让学生预习时思考这样的问题:(1)If you are a boss,whom do
you prefer to employ,men or women?(2)If you can’t get a job because you or
women,what will you do?又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8 Paper一课时,为学生设计懂得讨论题是:What would
happen in a modern society without
paper?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有益处。如果认真准备,学生不但可以运用大量新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可以用到许多学生的知识,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此类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彻底开放的学生自主学习
经过以上的两个阶段,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先通过查阅有的参考资料自学,然后让其带着问题与同学或教师探讨。因此,在此阶段不再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目标,而改为学习新课前对学生进行目标达成检测。这样既可督促学生自学,而且还可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此时教师的任务,一是检查其学习效果,二是对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要求,并及时帮
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施与不断的鼓励,让其始终有一种成就感。
其次,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学好外语,首先应该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像如英语词典、电子词典之类的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应随身携带,有疑难就可以随时查阅。其次,应大量收集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自我概括归纳,使之成为自己手头的第二部“工具书”。
三、立足课内,丰富课余
英语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丰富,而学生接收面小,学习科目比较多,精力有限,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除了注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
多说、多读、多写。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有所改变,要创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为了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错用语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时间有限。因此,教师除立足课堂教学外,还要设法丰富学生课外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能量从而尽快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水平。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1)学生的词汇量;(2)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熟练;(3)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学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其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着重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如文章的体载,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隐含的意义等;而课外,则要求学生进行广泛饿涉猎,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定期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和记录。我发现,凡能自主广泛阅读的学生,其阅读能力的明显强于课外阅读量偏少的学生,而且其阅读速度也较快。
我们比较了实施该课题研究前后的情况,发现部分同学不但自学习惯已经养成,其自学能力也明显提高,比如,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了,拼读和朗读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好的原因主要是靠勤奋和聪明;现在,他们则认为主要是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再加上勤奋。但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在中学阶段,要想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好的成绩,单凭课堂上的学习的内容远远不够,更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学生普遍认为,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学的能力,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这正说明学生已把学习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知道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了。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进度甚至能超出教学进度,因此,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还有少数学生已经尝试着借助词典阅读英文原著了。
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基本上得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基本建立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同时利用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课题研究仍有不足完善的地方,比如,有极少数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不够明显,看到其
他同学的进步,他们表现得更为焦虑不安。这些学生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和如何帮助他们消除日渐加重的心理负担。这都需要我的研究向更深和更广的领域探索,从而建立起学生自学能力的平台。
第二篇:Dyhvnug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 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需要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中学阶段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它不 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 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地引导、监督和培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总量在不断递增,人们在知识总量不断增加 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获得学习能力远比获得知识重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 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 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着促进和加速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 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 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合作精神。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学教师不太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由于 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许多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 中学阶段的学习,以至进了大学这个问题凸现出来,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更是如此。因 此,我们对初中生进行了旨在培养其英语自学能力的课题研究。通过探索和实践表明,研究工作是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有的放失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 成有效的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因此,开学之 初我们就明确提出了三年的学习目标。其中词汇一项,除了大纲规定的任务外,要求学生掌 握的词汇量力争达到 3000 个左右。如何让学生达到这个水平,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的“满堂灌”来实现这一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必须要知道学生课外阅读来实现。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英语阅读水平,又要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量不要放过生词,尤其是影响理解和翻译的生词和短语。要求学生 读后查出生词或短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 普遍提高。
二、循序渐进、逐步放手 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耐心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现今 的中学生英语教学多以课本知识为主,通常通过听、练等手段就能达到学习目的。因而教师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不高。现代教育则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还必须广泛涉 及各种语言材料,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等,而这些都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因此,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我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机制的建立大体要 经历三个阶段:
(一)教师督促学生预习步入中学时,学生对英语如何自学,学什么内容和学到何种程度都不清楚。在这种状态 下,教师有必要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督促自学,其预习作业的内容安排要细,教师对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和期望达到的目标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作到有布置有检 查。这样,就能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为备课提供了依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 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而自主学习的更好习惯。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 知识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凡课前自学到位,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的,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左右逢源。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方法问题说到底就 是能力问题。课前将要学的内容看一遍是否就算课前自学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看一遍只能 算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离课前自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以下六种做法,即:听、读、查、摘、写、疑,能 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
(二)预定目标下的学生自学 学生在教师督促下进行预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至少还没形成真正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 自主学习。比如,预习作业不再面面俱到,把一些学生经过阅读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删去不 用,而刻意安
排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或讨论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4 The secret is out 一课时,让学生预习时思考这样的问题:(1)If you are a boss,whom do you prefer to employ,men or women?(2)If you can’t get a job because you or women,what will you do?又如,在学习JEFC BILL Lesson 78 Paper 一课时,为学生设计 懂得讨论题是:What would happen in a modern society without paper?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有益处。如果认真准备,学生不但可以运用大量新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可以用到许多学生的知识,可以达到温故知新 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此类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彻底开放的学生自主学习经过以上的两个阶段,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此时,教
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先通过查阅有的参考资料自学,然后 让其带着问题与同学或教师探讨。因此,在此阶段不再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目标,而改为 学习新课前对学生进行目标达成检测。这样既可督促学生自学,而且还可以检测学生自学的 效果。此时教师的任务,一是检查其学习效果,二是对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要求,并及时帮 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施与不断的鼓励,让其始终有一种成就感。其次,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学好外语,首先应该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像如英 语词典、电子词典之类的 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应随身携带,有疑难就可以随时查阅。其次,应大量收集难易适 中的阅读材料,自我概括归纳,使之成为自己手头的第二部“工具书”。
三、立足课内,丰富课余 英语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丰富,而学生接收面小,学习科目比较多,精力有限,教师在 备课和上课过程中,除了注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 多说、多读、多写。首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有所改变,要创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心理学指出,积极的 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为了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 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出 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己的
理解错用语句 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 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 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时间有限。因此,教师除立足课堂教学外,还要设法丰富学生课 外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能量从而尽快提 高其阅读能力和水平。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制约 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1)学生的词汇量;(2)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熟 练;(3)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学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 但有利于学生对其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着重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如文章的体载,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以及隐含的意义等;而课外,则要求学生进行广泛饿涉猎,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 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定期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和记录。我发现,凡能自主广泛阅读的学生,其阅读能力的明显强于课外阅读量偏少的 学生,而且其阅读速度也较快。我们比较了实施该课题研究前后的情况,发现部分同学不但自学习惯已经养成,其自学 能力也明显提高,比如,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了,拼读和朗读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多数学 生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好的原因主要是靠勤奋和聪明;现在,他们则认为主要是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再加上勤奋。但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在中学阶段,要想在英语学习中获得 好的成绩,单凭课堂上的学习的内容远远不够,更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学生普遍认为,掌握 了学习方法,有了自学的能力,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这正说明学生已把学习的主动 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知道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了。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进度甚至能
超出教学进度,因此,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还有少数学生已经尝试着借助词典阅 读英文原著了。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基本上得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基本建立起了 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同时利用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课题研究仍有不足完善的地方,比如,有极少数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不够明显,看到其 他同学的进步,他们表现得更为焦虑不安。
第三篇: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初探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课堂的实效。所以,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兴趣、信心、方法、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文学家高尔基深有感触地说:“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可见,自学能力是学生诸方面能力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最主要是教师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所需要的智力品质。就阅读教学来说,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激发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使人的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实践证明:浓郁的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级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己去读、去写,在不间断的读写中锻炼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阅读教学要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良好的读书激情,引发学生的读书欲。如教学《惊弓之
鸟》这一课时,先讲一个故事,在古时候,有个有名的射手叫更羸,有一天,他和魏王去郊外打猎,但他不用箭就能使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由此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再问:“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呢?更羸又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大雁受过箭伤呢?”这些都是主要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便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最明显的差异不是智力,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的良好性格和品质。”但是,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之中,产生主动求知,自觉探索,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逐步培养和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真正学好语文。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科学家自学成才典型实例介绍,树立学生自学信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给学生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身处困境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他们都凭着超人的意志去研究,成为科学家。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学信心。
三、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从而养成学生独立钻研、刻苦努力,自觉地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方法:(1)培养学生自觉地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重要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陌生的字或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可疑的都要查找工具书,从而彻底的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人人备有字典、词典,养成自觉地、熟练地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这也是自学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2)培养学生抓中心词语、讲解分析句子的能力。句子是文章的骨架,中心词是句子的眼睛。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词语辨析和比较,可运用换词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运用词语的精当。如在教学《雷雨》中,“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如果把“垂”字换成“掉”字,就没有那么生动形象了。(3)培养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把常用的文体的基本结构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掌握运用。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中,学习燕子妈妈三次叫小燕子去观察菜园里有什么东西,各有什么区别?(4)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异,引导学生自问自答。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完成这些问题后,可让学生的思维倒过来问,使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四、培养自学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必须使种种的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时决不能只满足于学法的传授,还应重视自学习惯的培养。以下几点是我地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一些做法:(1)是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2)是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是培养预习的习惯。(4)是培养学生勤于独立做读书笔记的习惯。(5)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进学生的脑海里。
总之,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人才的一条途径。学生会自学,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布鲁纳名言摘录》
3、《陶行知名言摘录》
4、《高尔基名言摘录》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笔者就自己几年来对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结构。然而,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如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即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是好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因此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对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导“疑”。预习能为听课做好准备,也是获得上新课主动权的最佳手段。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预习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学生通过预习,找到疑难点,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难点。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大的收益是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养成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词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初中英语外研版教材中每个Module的Workbook里面都有一篇比较长的Reading text,这些Reading均是课本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我在实践的几年中,所带的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月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主要通过培
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牛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助,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我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①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做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做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②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③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践效果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践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本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变得爱思考爱发问了。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回答问题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时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强,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了。经过实践,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学习英语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使他们成绩进步很快。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拓展阅读的空间,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为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
什么是自学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根据我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七种自学习惯。
一、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章。从而获取各方面知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要求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才能领会。那种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阅读是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以心到为核心,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悟,在此基础上五者协调,共同作用。古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手到和耳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和充分运用耳朵的听力来学习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1.读通。一篇文章摆到面前,首先要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这朗读与理解两方面的要求是读书的初步要求。2.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3.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4.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参考书,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应该注意: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2.掌握三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不准学生使用参考书,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它完全否定了参考书的积极作用和价值。问题的关键不在参考书,而在怎样使用参考书。我们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三、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有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
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有的教师这样训练: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燕子》这一课,就抓住“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等一系列词语来提问,逐步揭示课文内容。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遇难?怎样遇难的?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如《白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疑问,或能帮助理清文章思路,或明了写作特点,或紧扣课文重点,或直扑文章中心,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课堂教学不是更有质量和效率吗?
五、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但除此之外,当学生遇到困难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曾有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已经遗忘了的知识,就要花费很大力气。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辩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七、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上路后,可少评不评。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这七种良好的自学习惯相互交融、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反复训练,形成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