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山西省清徐县连耀东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在触题时就布置任务,激起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训练探索性思维。如教“购物”这一话题时,我一上来就出示了一张
(购物单),布置学生学会用英语完成“购物”的任务……通过任务设Shopping List
疑,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学生思维会更活跃,设疑和释疑会更积极。
二、插图求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我们的英语教材都配有插图(教学挂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仅将这些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很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我在使用教学挂图时,常常要求学生看图提问,对图中的疑点主动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can you see? How many? Where are they? Whose…等。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当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谁?什么?在哪里?”等问题时,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学习。坚持巧用插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三、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现有教材的课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说对话的多种结果(即续说课文),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这些想象性质的疑问,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续编对话,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四、变序释疑,训练学生的跳跃思维
教材中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按对话序逐句教学,费时较多,且不易突出重难点。我们可以采用变序教学,打破对话的顺序、框架,把话题中的重点部分提前,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疑问。如教第五册第2课时,要求学生在自学时填写卡中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信箱等栏目,通过这个设计,引导学生变序阅读这封信,一发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跳跃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五、扩展激疑,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英语教材,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
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Do
我故意对一位学生说:you like…?B:Yes,I do.在教学中,Do you like homework ?
使其无法按课文套路说出.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不同于课文的新的回答方式:I don’t like…等等。
有时,对教材的扩展会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的疑问,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发,多引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应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
怎样备好一节小学英语课(摘要)—新课程英语备课的新思维
一、更新观念
(一)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
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
3、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
4、强调机械操练,忽视综合运用
5、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
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目标整合;内容整合;形式整合;各种资源的整合。
5、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三)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一般策略
1、开放性教学策略
2、预设性备课策略
3、反思性备课策略
二、具体实施
(一)把握和理解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其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2、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3、合理划分课时,初步确立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4、分课时备课。
(二)备课的基本过程:
1、分析教材和学生
2、确定学生学习内容(明确课型:词句、阅读、学科融合)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或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明确某一年龄段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是什么。
(2)明确需要不需要。
(3)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
(4)明确某一年龄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3、确定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首先思考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做什么事,在目标表示时用“能……”开头。
(1)确定教学目标的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
知识目标:所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标。
即能够正确听懂、说出、认读以下单词(句子);能够初步唱出本课的歌谣等。
能力目标:在英语教学中,能力目标涉及的是学生言语技能,就是能用英语做什么事情。
情感目标:按照课标的要求,所涉及的是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
(2)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主要是:
小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教材中需要学生对规定知识学到怎样的程度;学生的年龄特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能用所学语言做什么事(生活中的真实事情和课堂上的学习事情。)
4、确定教学过程和设计教学方法(写教案)
(1)实施教学过程的策略
A、营造氛围、调动情感、活跃思维、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B、在有意义的情景下呈现新的语言学习内容。(提供语言输入、重视理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作准备)。
C、进行操练,但不是纯粹的机械性操练。
D、开展learning by doing。
E、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相结合。
F、向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经验扩展,举一反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2)教学环节设计:
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为三大块:语言材料的引入;语言练习;语言输出。英语教学过程应大致包含以下环节:准备教学(Warming up,brain storm,recycling….);呈现新的语言材料(Presentation);语言练习(Practice);语言的实际应用(Production);小结(Summary)
5、实施教学设计(上课)
(1)按照备好的教案上课,不要随意性太强。
(2)根据课堂现场随时调整教学设计。
6、总结、反思教学过程
在总结、反思教学过程时依据的是:
1、教学目标
2、课堂实际效果(看学生的反应)
(三)教案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2、教学难点把握不准
3、活动设计目标性不强
4、活动形式体现参与性不够
5、活动之间缺乏层次性
6、活动设计程式化,缺乏创新意识
7、知识操练活动量比例偏重
8、听、说活动多, 体现读、写活动少
9、评价方案设计缺乏
(四)小学英语教案设计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原则
3、体现认知规律的原则
4、体现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随着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案设计不再只是教学步骤的体现,而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新课改要求教师从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下功夫,在语言的运用上下功夫。
课堂上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数,学生的提问,发难等都会影响课前设计好的方案的实施,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教案,灵活操作。这就是课堂中设计,也是教案的第二次设计和完善。课后教师将课堂操作中对教案的临时修改以及自己的感想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一过程中
可能考虑到的因素有: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等。
第二篇:论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推荐)
论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英语作为人们一种的重要的传递信息的语言工具,“阅读”占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以后的综合英语水平。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思维去掌握语言的本质,从而增强语感。思维与学习英语的效果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活动和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课 培养思维能力
在外语学习中,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不断发现与掌握新的语言规律,同时也促进总体认知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学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活动进行的。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进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如何在新目标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课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具创造力。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我们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通过资料分析,目前影响小学生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阅读的文章缺乏兴趣。一方面市面上与课本配套的阅读材料内容紧扣课文或略有拓展,并附有习题,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多半固守课本的框框,只注重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导致学生为做题而阅读,从而忽略对阅读材料的完整理解性和趣味性,而阅读后面的习题能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待研究,阅读题材的单一,阅读只重习题的正确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的差异,学生受生活经历和阅读范围的限制,缺乏对一些文章背景知识的理解,导致无法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分析、记忆、综合、判断、推理,这也是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的思维能力训练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合理的调控,使得学生阅读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科学阅读策略。如学生“扣”字眼——遇到不懂的单词就停止阅读的脚步,翻课本,翻字典,等找到意思时因忘记一部分前面阅读的内容只得重新阅读;“读”而不“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学生习惯把阅读的语句先由英语译成汉语,再由汉语转化成英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受母语的影响,不能养成“全英”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教师因不能科学有效地将阅读的思维能力训练渗透到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导致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挥。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内容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内容太简单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太复杂也会使学生失去耐心。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和辨认直观的事物。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启发学生横向和纵向思维。
二、设计疑问导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主题导入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写出标题,让学生猜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出发,就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学生扮演角色,引入主题;放一首与主题有关的歌曲或谜语等。内容导入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提示或暗示,这样会激起学生的想象与猜测,启发学习的愿望,使他们成为积极地阅读者。通过设计疑问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发散思维。
三、想象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语篇教学时,可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四、创编故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教学内容,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语言材料进行文本或情境的扩充、延伸,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是需要老师去开发的。
逻辑思维活动是语篇阅读理解的核心,贯穿于阅读理解的全过程。无论是对句子、语段的理解,还是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都需要借助逻辑思维来完成。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篇: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正辉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5期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因此,要培养提高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培养思维品质来达到提高思维能力之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往往表现为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逆向性、横向性、跳跃性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又是一个整体性功能的层次结构,各个方面的发展会带动整体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设置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是思维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设置疑问,进而创设引出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面的基本性质时,我事先用木板做了两个平面模型,在讲到“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相交于过这点的一条直线”时,边说边做演示,有意识地仅将一个平面模型的一个“边界”上一点和另一个平面模型接触,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这两个平面不是只有一个公共点吗?”,乍看起来,似觉真实,课堂上顿时议论开了。但是当学生议论到“平面是无限延伸”的时候,我随既向下一压,木板插入了事先做好的缝隙中,形象地说明了两个平面不可能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教学,同学们既印象深刻,又不感到抽象难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学习兴趣高。
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一切教学都是围绕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智力为宗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即思维个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四篇: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武夷山市余庆小学 刘青
【摘要】
音乐教学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既蕴含着美的继承和传播,更有着美的创造和增值。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的音乐教育观念,应当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向的过程中,坚持这一音乐教育基本观点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种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音乐课堂实践环境,从而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充分调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体现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音乐教学,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能力,创造性
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普及教育的目的,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再以音乐作为职业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和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的种类人才,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并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其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音乐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音乐。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方式,是以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为主,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音乐课堂上,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一遍一遍教,学生一遍一遍学,毫无生气,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自己动脑创造实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笔者曾在某刊上看到一个音乐课堂教学实例,教师演示了一副穿着彝家服
饰的娃娃的图片后提问:这个娃娃脖子上挂着什么东西?”一些学生回答说:“银项圈。”教师表情一愣,忙纠正道:“是银项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念——银项链。”全体学生重复:“银项链。”课后,有人问这位老师:“学生们说的项圈时,你为什么要纠正呢?”况且图片上的娃娃确实戴的是项圈呀?教师的理由是“教材中的歌词是银项链。”问学生“你们从图片上看出的是银项圈了,为什么还跟着老师念银项链?”学生的回答令人惊异:“老师总归是对的”。此教学案例给人的启示是:学生跟着老师跑,老师跟着书本跑,学生依附老师,老师依附课本,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长此下去,师生都不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不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许多音乐教师往往在理论上同意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实践中却习惯于用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培养独创能力。但从根本上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死亡。那种把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严格的小单位,为每个单位时间布置不同的任务,组织教学几分钟,复习歌曲几分钟,综合练习几分钟,导入新课几分钟,教授新课几分钟,巩固处理以及表演歌曲几分钟等等,与工厂里的固定流水线没有什么不同,还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可言?音乐不存在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方式,更不应有统一的答案和结论。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与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特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创造的同时,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都有“编创与活动”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1]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2]
在音乐欣赏课堂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运用网络图片信息,创编音乐故事,创设情节,发展思维
音乐的产生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欣赏过程也是音乐的第三度创作,必然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学生的创造性行为无一例外的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所有领域。而思维想象力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思维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上网下载图片,让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创编音乐故事,创设情节,发展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展想象思维,我们可以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造一些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想象的机会,教师可以参考如下课例:如上课开始,学生走进教室,可根据本课教学的内容把教室黑板上挂上很多上网下载的果园图片,当作“果园”“动物园”,学生可以随着音乐“采着果实”进教室(果园),也可以想像开着汽车,或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兔子,灰太狼,喜洋洋走进教室(动物园)这些有趣的形式可以一下把学生带入生动形象的音乐环境里,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使他们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想,甚至可以“乱想”。[3]教师可以给学生听一段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由网络下载的曲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理解,发挥想象,想象曲子所描述的意境,这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一个优秀的课例也可以说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情节,发展思维的可行性:“人教版二年级第六单元《下雪啦》——欣赏歌曲《江雪》,我以冬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并制作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古诗、歌曲四个角度感受冬雪的画卷。当点击课件,雪花飞舞的图片呈现在屏幕上时,学生们的目光立即被吸引了。从而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独自去感受乐曲,去想象,去判断,同时鼓励孩子表达。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创新性,对于某种情节他们能想出各种不同的发展情况。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多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编传故事情节。[4]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二册教材中有很多课都是要求用声音编织故事的活动课,是有完整情节的。如在教唱人教版小学音乐《大鹿》这课时,为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手段把学生带入一个茂盛的大森林,而森林里一只小动物也没有。这时,学生便会猜想各种原因。随后课件出现一只兔子奔跑的画面,紧追其后的是一位猎人,在危急时刻,兔子被站在窗子观望的大鹿给救了。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表演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对歌词进行创编。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兴致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例如在管弦乐《龟兔赛跑》赏析课中,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学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对乌龟和小白兔的音乐描写,主要以单簧管和大管阐述,分别表现了兔子和乌龟的形象,学生通过辨别乐曲中出现的乐器音色,想象故事情节,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演一演,编一编,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音乐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让他们爱动、爱玩、爱想象的天性得以发挥。并及时表扬一些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总之,没有思维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运用丰富的联想,创编音乐故事,创设情节,发展思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2.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网络搜索歌曲体会创新,让学生大胆表演
在音乐教育中,创新教育最重要是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各种多媒体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幻想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教学中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纵横千里,乐此不疲。”[5] 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宽容与了解。
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学生平等交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用这几种方法:如把学生请上讲台或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或展现自己清脆的歌喉;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高年级的学生都偏爱流行音乐,教师可每隔两周让各班同学分组在课前上网收集、整理和归纳流行歌曲,然后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自主介绍、欣赏和交流。许多同学对通俗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部分同学的认同和响应,同时也将深深地感染了教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和创造能力。从这一方面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6] 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了自信,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评价策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热情。教师应以掌声和简短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回答,使学生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即使是答非所问、甚至不对题,也要给予鼓励、谅解。或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对学生做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创新”,我们才能发现:任何一个创新成果,都是学生思考、探索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己创新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充分挖掘、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在某一方面体会到成功,品尝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热情。
对于某些音乐敏感性不是很强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积极勉励他们:“没关系,你能行,你真了不起,你很棒。”让每个学生永远充满自信。只有这样与学生交流,使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民主宽松的思维空间中,才会敢想敢做,敢于探索,他们的创新火花才会不断迸发出来。
对于音乐之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7]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大胆表演,我们可以通过课件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参考如下课例:在如低年级的《快乐的小司机》这节课,教师有意识的将学生的座位设计成十字路口,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各种车的声音,如汽车等,然后再用打击乐器模仿车得声音,这些活动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然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形象直观的认识了解直行,左转弯,右转弯,信号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此时,教师扮演“交警”的角色,把交通指挥手势创编成“律动表演”,再配上欢快的歌曲《小司机》,为学生做精彩的表演,此基础上,带领全体学生一起进行模仿表演。[8]教师的精彩表演,将营造班级表演的热烈气氛,能极大的感染带动学生,强烈的唤起学生的模仿表演欲望,使师生关系更为通恰,又大大的鼓舞了学生大胆的表演,学习效果更佳。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大胆表演的肢体协调性将取得很大进步。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勇气都将获得提高。
3.以音乐技能和音乐实践为基础,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创造生活的音乐美
生活中包含着各种节奏,教师可根据平时身边听到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低年级的节奏很简单,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应用能力。在音乐课堂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教学实例,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在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生活的音乐美:“教师设计一个具有情节故事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形体动作的提示创造节奏:在音乐活动课上,教师请一位学生扮演了魔法大师,披上黑披风,手拿魔法棒,另一位学生便要成为魔法棒下的“变物”。当音乐响起,魔法师挥舞着魔法棒,音乐停止,另一位学生则要随意变成一种“动物”(用形体模仿),然后魔法师任请几名同学模仿这动物的叫声,由他们自己找出这些动物的叫声的特点,教师归纳出小鸡叫X X X;小鸭叫X X;鹅叫X—;等等,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
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 心脏声:2/4
×
× | ×
× || 钟表声:2/4 ×
× | ×
× ‖等生活中的咚
咚 咚
咚
嘀 嗒 嘀 嗒 各种节奏,这样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会显得那么单调。[9] 中高年级的音乐具有一定复杂性,同样是学生自己创造,但是过程可以反过来,“例如:教师把节奏念出来,请生想想,这像什么声音?嘀 嘀. ;达达达达
;红通通;知.了 ; 等。这样的比喻即贴切,又生动,学生在碰到这种节奏不会念时,自然会想起自己创造的这些词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甚至还可以延伸成为一个乐句的节奏也用语言来解决,如:2/4 知.了 |知.了 |夏 天| 已来 到|| 让学生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歌曲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明的生活状态,音乐问题生活化,课堂问题生活化,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10]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将歌曲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中的音乐知识呈现出鲜明的生活化,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如下课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与节奏乐》这节课上,即通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等方式,为故事选配音乐的交流活动。教师提供给学生一段故事,出示各种乐器:(鼓,三角铁,碰铃,双响筒,手铃,蛙音筒,小军鼓等)。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互相讨论,自由分析,探讨各个人物的形象和情节的描述,用各种打击乐器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并总结各种各样的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受,评价等教学手段做近一步的研究,探索。最后,全体学生分为四个创作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情节进行即兴的创作表演,集体合作共同为童话故事编配打击乐。”[11]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参与体验,主动探索,创设积极实践的条件,通过角色模拟,情节演绎,自由创编等活动。赋予其自由,自主的发展个性和想象的空间,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技能,情感和创造能力。
总之,音乐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可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当一首歌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开动脑筋,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如尝试运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等。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独特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才能。可见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充分调动,发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潜能是如此重要。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与需要,音乐教师应紧紧的握住学生善于求异,喜爱探索的心理特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表现,勇于创新。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必要而有效的。笔者认为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主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 王善西.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音乐天地,2008.5(456):16-18.[3]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 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陈平.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音乐天地,2008.5(456):32-34 [6] 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 2006,(03)
[7]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8] 唐军琳.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艺术教育, 2006,(07)[9] 邓名华.创意,引起教与学的共鸣[J].中高音乐教育,2009,1(175):25-28 [10]本社编.中小幼音乐教育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4:.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
摘 要:本文笔者从课堂案例出发,从学生的思维能力意识、培养策略与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参与,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层次的提高与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思维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64-01
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学生的理解思维绝大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广度与深度,缺乏真实表达。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以自己与同行的课堂为样本,从三个维度即学生的思维能力意识、培养策略与教学模式观察后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意识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绝大多数教师只关注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设定,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因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大。如果细致品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教师设计的某些活动具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但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因此很难将这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二)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比常态课而言,优质课评比时教师会尝试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但是他们所选的方法比较单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预想的。例如,在教学《Hobbies》这一主题时,目标语言是有关兴趣的六个动词。教师在呈现并操练目标语言之后,设计了知识迁移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中拓宽思路、实现知识的迁移。但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之前,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框架,给出了固定句型。这样的活动设计因教师给出的固定句型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虽然是对话操练,但实质上只能在今天所学的目标语言中进行练习。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重复呈现,缺乏深度与广度。
(三)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设计活动时侧重于语言知识的重复性模仿与操练,但是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思维发散的活动少之又少。从笔者观察的课例来看,绝大多数课堂依然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操练,学生参与课堂,进行思考的机会并不多。课堂上学生依旧围绕着目标语言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集体跟读的时间比较充裕,个体发挥的时间受到限制。例如,在进行语篇教学时,教师在学生还没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上词汇句型课时,教师呈现目标词汇、句型之后,就让学生反复操练;虽然优质课评比时,教师注重了活动的层次性,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句型的简单重复操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又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血液。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语言学习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提升语言学习效率。
(二)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细节
在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虽然提及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没有给出明确的目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还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课堂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以及不同年级段的关注重点。
(三)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
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语言素材,深入研究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与方法。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训练他们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在文本拓展环节,可采用续写或创编故事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想象与推理的思维能力。在上词汇课时,应从整体语言的角度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联想、理解与分析能力。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需要教师用心设计、用情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思维层次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2).[2]吉五清,刘喜平,朱丽娜.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J].甘肃教育,2012,(20).[3]柳青.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