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氛围作舞台坚持创新促发展
营造氛围作舞台坚持创新促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呼唤创新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要营造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好奇心,丰富学生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做到“一个放弃三个改变”,即:彻底放弃自己的权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彻底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彻底改变评定成绩的陈旧标准和方法,让学生感到师生平等。爱因斯坦16岁准备高考时在瑞士阿劳中学只补习一年,但在此一年却对他日后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逝世前一个月写的回忆录中,他写到:“这个学校用他的自由精神和那毫无依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种学校的自由精神培育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最高思想。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使学生活跃起来,锻炼学生敏捷的思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敢于思考。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部分学生不敢发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说错,怕老师责怪,怕同学们笑话。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慢慢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二、创设质疑情景,鼓励争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会有“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新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
三、适时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四、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的最重要环节是动手操作,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加工出更多的知识,这就体现了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想一想等自己获得知识,发展一些隐性的没有发现的知识。
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并尽力与有创新性的人接触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中提出:要给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给予其有创造性的人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创新性就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各种课外活动,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发展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新性知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创新载体 营造氛围
创新载体 营造氛围
—电白县第四中学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潮
为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学习工作,连日来,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标要求,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载体,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学习检查,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学习活动覆盖到边、落实到位,切切实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校迅速掀起一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一、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拓展学习渠道。为了能给广大党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的平台,学校开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电子邮箱,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参考资料。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还将第一批学习单位的成功经验以及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其他单位一些好的做法进行编辑,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发至党员干部电子信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编印学习实践活动指南,党员学习有“本”可依。为了方便广大党员及时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编印了《电白县第四中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南》,增强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三、渲染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为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我们在学校大门、行政楼、教学楼等多个地方布置了宣传横幅、宣传牌,宣传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实践载体和一些宣传口号,学校广播站还开设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定时播报学习实践活动专题,形成了立体宣传氛围。
四、落实组织纪律,加强学习检查。为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学习效果,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活动办公室成员分派到各支部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及时报道各支部的学习情况;各支部实行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集中学习活动的请假审批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学习分级督查制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不定期抽查党员学习笔记本,支部要求党员即时学习即时记录,定时检查党员学习笔记。
第三篇:创新安全文化营造氛围
创新安全文化理念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作者:江 虹文章来源:山东省龙口矿业集团新闻中心点击数: 4672更新时间:2004-12-28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创新安全文化理念,营造安全生产氛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既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新闻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把安全生产宣传摆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位置
龙矿集团公司成立以后,新任领导班子在确立了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同时,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齐抓共管,长治久安”的安全工作指导方针。各级新闻宣传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中担负的重要责任,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与安全生产监察局和各级宣传(政工)部门一道各负其责,紧密配合,真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在各方面宣传任务都比较重的情况下,我们把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摆到整个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位置,每年年初以新闻中心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通知》,重申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每季度下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纲》,针对不同时期的生产特点,提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措施,指导基层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安全宣传效果
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中,我们注重整合宣传媒体优势,形成大宣传的格局,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扩大覆盖面,增强辐射力,同磁共振,形成合力。
龙矿电视台、龙矿集团报两大阵地,围绕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开辟了专题、专栏。龙矿电视台的《警钟长鸣》栏目播放了《筑牢第二道防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题》、《创建平安龙矿会议专题》、《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等专题;龙矿集团报开辟了《反事故安全整顿月活动》专题、《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全面搞好安全生产》专栏和《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专题报道,同时以追踪报道、评论文章的形式进行说理,烘托气氛。通过大量的集中报道,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舆论引导,使集团公司的安全工作新思路、新要求及工作决策得以及时贯彻,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1.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员工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小题大做、安全无小事”和“抓大
防小、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对安全隐患一抓到底;教育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大事抓紧抓好。
2.大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宣传颁布《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意义,全面介绍《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具体规定,解答员工的疑难问题,使《安全生产法》家喻户晓。
3.介绍安全生产的科研成果,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加大了对各单位安全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和经验措施的报道力度,坚定了公司上下建设“平安龙矿”的信心和决心。对在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及那些因有法不依,隐患严重,管理松弛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单位进行舆论监督。对集团公司召开的安全工作会议予以全程录象和全文刊登报道。去年“非典”时期,集团公司把防治“非典”做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典知识,将印有预防“非典”知识的宣传材料发送到员工家属和周边社区群众手中;龙矿集团报和龙矿电视台利用专刊、专题等形式每天滚动式报道,使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常识、通知、措施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及时、措施得力,有效地把“非典”拒之门外,矿区内未发生一起“非典”案例,稳定了员工家属的情绪,确保了员工家属的身体健康,保证了安全生产。
4.我们将龙矿集团安全生产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对外宣传,《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矿业报》、《中国煤炭》、《当代矿工》、《大众日报》、《安全与生产》、《工会天地》、中国安全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网、中国工商协会网、上海热线、山东煤矿安全政府网、中国烟台网、烟台经济文化网、百度网、《龙口日报》等新闻媒体采用龙矿集团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稿件120余篇。在去年和今年的“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中,新闻中心与安监局一道,组织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宣传牌板参加了省局的泉城广场宣传活动和《中国安全生产报》系列宣传活动,较好地树立了龙矿集团安全生产新形象。
三.创新安全文化理念,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集团公司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社区安全文化建设为重点,吸取兄弟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唱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主旋律。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的安全管理新理念,教育广大员工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及“双基不搞矿无宁日”等安全文化理念,进一步深化“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健康”的认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扎扎实实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集团公司领导还提出,要用法规管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处理事故要动真格的,必须要用铁面孔对待事故处理。要把重伤当做死亡来处理,把死亡当作引咎辞职来对待,把伤亡者当成事故责任者来看待。要稳步生产,以质保安,以素
保安,以技保安。不断增强广大员工自主保安、互保联保意识。
集团公司各单位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在加强安全技术管理的同时,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全理念贯穿于安全管理全过程,注重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建设,做到 “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各单位积极进行安全生产阵地建设,建设了井口安全文化长廊,营造了矿工上下井期间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和文化氛围。他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文艺演出、展览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在区队会议室里的墙上,挂满员工全家福彩照。工人们说,下井时看一看自己的全家福,满心思都装着安全。从区队办公楼到井口建立的百米安全长廊,沿途安全标语灯箱、巨幅安全广告画醒目动人。在北皂矿井口休息室“生命本无价,论价已是催泪时;除患应有期,久拖必生悲苦事。”、“爱妻爱子爱家庭,忽视安全最无情。”、“对父母尽孝心,对妻儿尽爱心,对矿山尽责任心,对祖国尽忠心。”等巨幅安全广告词让人刻骨铭心。
集团公司的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配备了专职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区队长、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技术工种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实行了员工安全诚信档案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
为规范管理,除集团的安监局负责日常监管工作外,集团工会成立了“群监会”,团委成立了“青年安全监督岗”,实行安监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和量化考核制度。集团公司各单位都成立了家属协管会,配备了专兼职协管员,努力提高员工家属的安全意识,延伸安全触角,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广泛开展搜集安全警句活动,将安全警句贴在矿灯、自救器、安全帽上;编写安全知识问答题到井口请矿工回答,答对者发给小纪念品;把身边人、身边事编成文艺节目为矿工演出;逢年过节“送温暖”,盛夏酷暑“送清凉”,到井口慰问矿工,让亲人们时刻牢记安全生产。同时,他们还开展“四比赛”活动,比“谁对亲人照顾得好,谁的枕头风吹得好,谁承担的家务多,谁对亲人帮教鼓励多”。员工与矿上签定“安全承包合同书”,认真执行“十嘱咐”、“四把关”、“三询问”制度,做到妻子保丈夫,家属保员工。女工家属争当贤内助、好后勤,不断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家庭氛围。矿区上下人心凝聚抓安全,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集团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龙口矿区第一个安全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今年上半年,扭转了年初安全生产形势的被动局面,5至8月份又实现了安全生产。
四.对今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1.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安全生产宣传的第一位。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宣传工作的生命。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特别是对于安全生产问题,如果在舆论导向上出了问题,不仅整个宣传会失去意义,而且会干扰集团公司工作的大局,影响矿区稳定。所以集团公司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宣传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重,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形势,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一方面,要看到目前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还有一些管理漏洞,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是高度重视的,针对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采取的各种措施是积极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正在不断完善,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流。决不能对安全生产的主流视而不见,否则,就只会看问题和不足的一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使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从总体上发生舆论导向的偏差。
3.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安全生产舆论监督。一要出以公心。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党和人民负责。二要服务大局。有利于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利于推动集团公司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激化矛盾,维护安定团结。要帮忙,不要添乱。三要事实准确。防止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夸大事实、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四要以理服人。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为准绳,入情入理,客观公正,让人心悦诚服,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感情用事。五要把握好度。把握好数量和时机,把握好力度和密度。不能把个别现象和局部问题夸大为普遍和整体。六要遵守纪律。涉及重大问题的批评报道,应事先征求有关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可通过内部反映。
4.加强安全法制宣传,把安全生产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人民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一次确立了法律保证。“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将不再是口号,有了法律保护。《安全生产法》是建国后第一部安全生产的立法,它的颁布使安全生产纳入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制轨道,依法维护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权益有了法律保证。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要与《煤炭法》、《安全生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注意联系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做文章,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做到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5.严守宣传纪律,妥善进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新闻报道。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新闻报道既要及时准确、争取主动,又要遵守纪律、统一发布。要正确引导舆论,切实注重效果,有利于矿区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集团公司良好形象,有利于事故的妥善处理。要充分报道各级领导对事件的重视和对员工的关心,报道各级各单位所做的工作,报道员工家属的积极反应和行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各级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服从现场管理,不得妨碍事件处理工作,不得编发未经核实、没有根据的信息和传言。
6.整合新闻宣传阵地优势,形成安全生产宣传的互动合力。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集团公司各单位已经具备了实力较强的新闻宣传阵地,要充分发挥这些宣传阵地的功能作用和各种现代化的宣传舆论、教育培训手段,将地面、井下、社区融为一体,形成大宣传的格局,积聚矿区上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互动合力,取得最佳宣传效果。
7.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应主动与安全监管部门联系,立足安全生产的全局,紧密配合,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安全监管部门应主动向新闻宣传部门通报情况,积极支持和指导他们做好宣传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加强协调,密切合作,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体现集团公司领导的意志和反应员工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转变作风,转变文风,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努力增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使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四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企业氛围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企业氛围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企业氛围
过去的二年,公司党委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紧贴企业经营实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作为贯彻十六大建党方针的重要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发展责任、激发工作热情,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以学习型企业创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拓展新时期党务工作途径,转变思维观念,培育良好习惯,形成价值观体系,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队伍素质和文化品质,增强了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以培训工作为载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
1、创新学习方式,探索特色培训模式。公司结合岗位和人员实际,创新性地尝试“值班学习式”、“在线学习式”、“自学笔记式”、“模拟运行式”、“导学示范式”、“步步伴随式”、“问题研讨式”等七维学习方式,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参培积极性,不仅促进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提高了学习培训效果。如,利用局域网,建立开放的学习系统,实施了“领导在线学习”、“员工网上培训”、“网上交流”,既向员工全方位展示企业培训管理办法、内外培训资讯,学习图书、光盘等资源信息,又为员工搭建了自主学习、交流共享的平台。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交流,并已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2004年以来,公司运用七维培训方式,实施了“质量综合治理”、“精益生产与现场5S”、“干部经营管理素养能力”、“市场人员产品技术培训”、“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工段长管理意识及能力”及“一线直产技术工人识图”等九大系列培训。在各项专题性培训中,公司始终将理念宣贯、方法导入、操作指导贯穿其中,将各种培训方式交叉运用,充分发挥了“学习培训”对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开展群众性荐读好书活动,将《学习型企业100问》、《成功的源泉》、《把信送给加西亚》、《细节决定成败》、《自动自发》等好书推荐给职工,各单位纷纷建立员工读书室,不断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2004年,共实施239个培训项目,参培人员达8241人次,参培率100;2004年以来,开展各种群众性的小改小革、质量攻关、创新创效团队活动143项,为企业创效1100多万元。各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实践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员工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
2、围绕市场,着力强化世界级意识。根据市场变化,公司党委持续深入宣传质量文化理念,强化员工的世界级品质品牌意识教育,使员工深刻理解“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尊严”的含义,共同用“道道工序、件件零件合格”来保证产品可靠性和工作质量的提升。去年三季度以来,党委针对员工工作习惯粗放、世界级意识淡薄、管理革命意识模糊的现状,策划推出了《从任务型意识到质量型意识还有多远》、《夯实两个发展基础》、《从激情世界级到理性世界级》、《管理革命从“人人都是经营者”开始》、《谈遵循四个工作准则》的传播攻势,采取了《部长日记》、《管理人员手记》、《白描》、《声音》、《点将台》、《大家谈》等多种新颖的传播手法,将员工在品质素养、意识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教育职工,用世界级企业成功案例激励员工,用客观存在的弊端问题警示员工,从而切实给员工以深度震撼和影响,促使员工自觉实现意识转型、价值调整、行为跟进,适应了企业战略转型的新要求。
3、从养成良好习惯起步,强化干部学习意识。推行《干部学习交流共享制度》,在干部中建立个人学习制度,先后给干部订购了《学习型企业》、《第五项修炼》与《导读》、《执行力》、《学习型组织“金典”故事》、《管理从学习开始》、《从优秀走向卓越》、《职业经理人》、《财务素养》、《现化企业规范化管理》、《生产主管职业化训练》、《精益化生产》、《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等学习书籍材料。实施干部学习笔记簿考核,倡导交流沟通、反思共享的工作学习模式,形成干部自觉学习、定期交流、反思不足、改进工作的良好习惯,每季度对干部学习笔记簿进行检查,对注重学习、学习效果较好的干部给予奖励,对放松学习及学习效果不佳的干部给予相应处罚。通过奖励16名干部,处罚14名干部,有效激发干部自觉学习的热情。
2、提升境界,干部培训持续全年。党委始终将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看作整个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内对干部的培训与成长,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一是重思维创新。重点加强新理念、新方法学习,先后给干部订购了《执行力》、《从优秀走向卓越》、《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自动自发》等十余本学习书籍,举办了《经营战略与市场策略》、《成功经理人》、《精益化生产》等20多场专题讲座,全面向干部灌输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促进干部思维意识的更新;二是重全过程学习管控,通过在线学习、厂部值班学习、导学示范、自学笔记考核等七种灵活有效的方式,为干部创造随时可以利用的学习机会,实现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应用,不知不觉地学、点点滴滴提升的良性循环;三是重系统提升。党委经过精心策划,于5月份系统组织实施了一轮为期5个月,共计17个单项107个课
时的系统性培训计划,其中,既有全体干部的共修课程,又有五个类别干部的分系统特色课程,既有企业目标、流程、职能管理、精益生产、人力资源等管理理论的灌输,又有企业文化、职业要求、创新思维等意识修养的培育,还有会议技巧、客户服务、ERP运行等技巧性能力的训练。全年持续推进的干部培训,由于策划到位、推进扎实、内容适用,使整个干部队伍思维、境界、能力、素养得到了一次全面提升,促进了企业战略决策的执行与落实
4、加大学习型组织创建力度,提升骨干的思想观念。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学习交流共享方式、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及确立“做世界级企业,铸世界级品质”新的发展定位的同时,结合创建理论,改善干部心智模式、提高思维创新能力。通过对全体中层干部进行了创建理论知识轮训,分期分批到江淮培训学习,并借助周坤老师、余世维教授关于先进理念、规范管理的讲座课程等方式,在各类学习、培训、会议、内部网上灌输新理念,完成了由“思想再造”到“管理再造”的过渡和提升。多年来,随着全新创建理念的导入,广大干部的心智模式大为改善,思想观念有了提高,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各项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创建工作的深化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迎难而上,致力垫平全员能力低谷。一是“缺什么补什么”。党委全面依靠系统专项培训,解决群体性素质缺陷。年内针对企业相关群体当前最需要提升的素质缺陷,共推出了“质量综合治理”、“精益生产”、“泵车服务人员岗位培养”、“服务人员产品技术知识”、“一线技术工人三按能力”、“工段长管理素养与能力”、“出国服务后备人员(大吨位产品技术)知识”八个大的系列专项培训。每个专题培训均在40个学时以上,尤其在年底实施的“一线技术工人三按能力”培训中,工厂1300多名技能工人全部参加,从各工种课程、师资、试卷的组织,到各分厂人员的培训与考试,历时一个月圆满结束,使全厂员工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施工的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二是“分梯队抓后备”。党委针对企业各系统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标准不断升级的实际,采取按层级分先后的原则实施人才培育,确保稀缺的培训资源更为合理投入使用。年内党委着手在四支人才队伍中依据能力、素养、知识结构等基础条件进行评价认定,逐步形成了每支人才队伍的三级梯队,使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侧重的培训工作。而对于营销、管理以及关键工序等关键岗位,党委着重加强岗位后备人员的培训,其中对最为缺乏的后备营销人员则采取了长达数月、内容全面、层次较深的专业培训,全面传播产品知识、营销理论、合同法、财务票据、计算机应用等岗位必备知识,确保向市场一线输送过得硬的服务能手。三是“抓弱项不掉队”。年内,重点对转岗人员组织了军训、岗位基本知识及要求的知识培训,并组织了技能实习与评价,确保其拥有全新技能走上新的岗位。而对新进大学生、技校生,党委采取了从文化到世界观,从岗位基本要求到岗位实习锻炼全方位的培训,使他们更快融入企业,更快适应岗位。二、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作用
1、以“世界级”高度为目标,全力建设企业现代文化
科学严谨规划,形成价值观体系。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访谈,对企业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主题精神和各时期重型员工的品格品质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归纳修订,并邀请学者、专家参与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全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印发了第一部《文化手册》,其中包括评述重型四个阶段历史的“之路”;“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诚信、共赢”的企业理念,“创名牌产品,做国际知名企业”的重型愿景,“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生存理念的价值体系,“自强、有为、鼎新、至善”的文化品质;以及“产业核心论”、“棋阵原理”等经营智慧,初步提出“鹰雁团队、目标只有一个”等十二条行为理念。系统推进实施,促成全方位展现。在《文化手册》形成的基础上,党委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在理念、行为、视觉识别方面的系统建设工作。党委加强文化传播基地建设,形成了企业荣誉室、企业发展规划模型、企业宣传画廊,并按照集团要求,组织进行企业CI规范设计;精心组织策划、制作完成了企业形象宣传片、投放央台、全国重点省份的产品广告片;组织设计制作了六十年宣传画册;目前又正在组织实施企业三大产品形象宣传片的制作工作,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供高水准、高品味的产品形象宣传,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多方面、全方位的系统建设。2、以经营工作为中心,提升文化传播的实效性
强化概念传播,推陈出新。党委结合企业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引领行业进步,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及时加大对外传播力度。2003年,在市、省、行业和国家媒体上发表稿件达140多篇,有效地影响了市场舆论向着更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在企业六十年厂庆系列活动、全面通过3C认证以及百吨级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的推出等重要事件中,精心策划,及时实施了立意高、创意新、品味浓的立体式全方位媒体宣传攻势,在国家、行业、地方主要媒体上,集中发表、发布新闻、广告和公告,引起了社会和行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直接、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市场拓展。另一方面,为充分展示了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在《人民日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工业报》等各大媒体上组织了“革命驱动行业发展”、“向世界级企业冲击”等总经理专访和专题文章,有效地通过社会舆论向业内专家和用户灌输了“持续跨越式发展领跑行业”、“做世界级企业,铸世界级品质”、“产品创新让中国起重机实现质的飞跃”等全新市场概念,在深层次上稳固了企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扩大了企业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灵活有效传播,强化文化品质。年内,党委将企业文化理念系统广泛应用到员工培训、宣传画册等对内对外的各种宣传教育工作之中,大力强化宣传阵地建设,推动了海虹报的扩版增量,在全厂新建了八个画廊,数十个宣传窗口,在生产现场悬挂了近百块理念宣传牌匾,在内部网上开辟了《企业文化》网页。同时,依据企业发展形势,组织了十余人的宣讲队伍,撰写出《奔跑的重型》、《重型的风格》等十余篇不同侧面、有吸引力、说服力的演讲稿,深入到工段中,机床旁,深入到普通职工中进行宣讲,受到了职工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建厂六十周年之际,党委精心组织了“跨越新高度、开启新进程”三千员工象征长跑、“看沧桑巨变,话重型未来”文化传承、新品展示暨建厂六十周年庆典、“真诚回报社会慈善捐助等系列活动。将50年代参加工作、为重型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代创业者代表请回企业,用老劳模、老职工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忠诚奉献、勇于争先”的精神,教育已走上“二次创业”之路的新一代重型人。将支撑企业六十年持续发展的薪火传承下来,用历久弥新的重型文化,用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用“致力企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感来激励员工,为实现创伟业,铸百年目标而拼搏奉献。在艰巨的思想教育工程中,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也得到历练提升,厂《海虹报》、广播站及各种宣传媒体自始至终保持强势,把握主流。党委宣传工作在深入宣传好各项决策,广泛报道各层面优秀事迹人物的同时,加大新闻评论的力度,《建什么功,立什么业》、《企业当前的两大矛盾与两大任务》、《要有大勇气面对新任务》等十多篇深度评论,揪住战略转型中各种思想行为矛盾,通过显化、剖析、争论,将矛盾与结论展现在全体员工面前,从深层次影响了员工的思想与观念,并且在与传统思维习惯的对抗中,实现了自身从传统宣传方式到现代传播影响方式的升级。在三季度企业生产任务全面下调以后,党委针对员工在规模战期间,形成的种种粗放式工作习惯久久难以改变的现实,策划推出了《从任务型意识到质量型意识还有多远》的传播攻势,采取了《部长日记》、《管理人员手记》、《白描》、《声音》等多种新颖的传播手法,将当前员工在品质意识和传统工作习惯方式中的弊端全面展示出来,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影响员工,用客观存在的事实引导员工自主认同结论,从而切实给员工以震撼、以影响、以改变,切实实现意识转型、价值调整,适应了企业战略转型的要求。4、加强三个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向心力。一是培育的自省文化,形成沟通交流、问题反思的思维习惯。通过在分厂设立9个反思角,在职能部室推行工作问题周检讨制度,在经营管理人员中推行月总结反思交流制度,初步形成了“全员自省、全程反思”的自省文化氛围。各支部充分利用干部会、党员会、团队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反省。自省文化的推行,有力地改变了员工的旧有思维习惯,实现了员工心智模式从“归罪于外”到“自省于内”的有效转变,为企业发现深层次问题,解决复杂矛盾,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培育团队文化,形成团队研讨、团结协作的工作习惯。党委致力营造开放的、谦虚的、坦诚的沟通合作环境,建立理解支持、尊重信任、团结和谐的合作关系,培育团队精神,树立协作意识,进而发挥团队作用,集合团队智慧,合力解决各类系统性问题。在党委开展的“四个一”活动中,各支部针对工作质量问题,跨工段跨部门组成了28个党员质量攻关团队,切磋研讨,两个月内解决了27个质量问题;针对企业创新要求,围绕技术、管理、质量、成本等问题,迅速组成264个项目团队攻关研讨,仅三个月时间,就形成了310个创新、创优项目成果。三是培育精业文化,形成注重细节、力求精准的职业习惯。公司不断深化质量细节文化建设,强化“产品就是人品,细节决定成败”的文化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思想,确立“精准、精通、精湛”的职业标准,促使员工牢固树立“恪守标准,力求精准,致力精业”的职业习惯。
5、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党委通过各种方式关爱职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党群各级组织经常深入员工之中,及时了解掌握员工思想情绪和生活困难,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最大努力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仅2004年就投入71150元为593多人次办理生活补助及看望慰问,投入99873万元用于员工防暑降温及爱心捐助。又组织营销人员家属以及中层干部、技术人员、优秀员工等家属两场新春团拜会,营造欢乐祥和氛围的同时送去了企业对职工家庭的关爱之情,振奋了职工精神。还新建了两座职工食堂,并为职工投保了数个医疗保险,较好地改善了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支持和拥护。抓好重点难点,掌控问题多发点。党委重新组建了政研会,形成了三级职工思想动态调查反馈网络;每季度选定课题,组织支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会、座谈会、网上交流、下发问卷等形式,充分了解广大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各阶段的所思所想,形成动态调查报告。而针对改制、提升产量、人才流动等特殊时期和工作,党委通过专题调研,随时掌握并明确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和问题多发点,适时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一线职工已长期拼搏奋战,部分职工显现“厌战”的苗头倾向,党委组织各支部,全面策划工作重点和实施形式、步骤,开展整体动员、疲劳岗位强度改善、“一对一”的家访谈心、困难帮扶等一系列工作,有效地稳定了职工队伍的情绪。1、人品与细节,质量文化迅速深入人心。针对王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员工思维心智上存在的弊端和“抓细枝末节”的工作要求,党委在全厂开展了“产品就是人品,细节决定成败”的质量文化教育,并制定下发了《质量文化宣传册》,将企业内外因细节掌控不到位而产生的重大质量损失案例整理成册,下发给每名员工,全力倡导“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操作”的要求。新质量文化理念的提出,与员工身边的实际联系紧密,迅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关注细节、提升品质、赢得用户、维护尊严”的共识迅速形成,为企业品质战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质量文化的建设成功,既是企业文化的又一次发展,也是“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做世界级企业,铸世界级品质”发展愿景的一次落实、落地。
2、礼仪与道德,行为文化得到全面普及。在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党委继续推进文化落地。五月,集团员工礼仪道德规范正式出台,党委将其作为进一步雕琢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的有利时机,组织了由团委牵头、各部门配合的推进项目组,推动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宣贯攻势。企业进一步整编形成员工礼仪道德宣传折页,下发到每名青年,以团员青年为主体,推动新礼仪规范的落实。设计了专题教材,聘请了院校礼仪专业讲师为全体干部和青年骨干授课,使“忠诚信用、文明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道德标准与“大方、规范、现代、严谨”的礼仪准则印入员工的脑海深处,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通过对员工外在行为的转化,进一步影响和改善企业的文化基础。
3、意识与素养,职业文化夯实发展基础。随着企业发展与文化建设工作的双双推进,企业干部职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缺失的现实,越发成为明显的制约因素。党委针对干部中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激情消退、职业作风浮燥,管理意识落后、学习动能不足、创新欲望减损的现象,以及企业职工中存在的职业理想缺失、职业责任淡漠、职业技能偏低、职业行为失范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分析调研。并根据集团《礼仪道德规范》,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细化研究形成了“诚实守信、承担尽责、严谨细致、尊重和谐”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规范要求。为使新的职业标准要求落实在全员的行动上,切实起到唤醒员工现代化、职业化意识的目标,党委组织了专门小组,形成了职业理想、职业技能和职业作风三部分内容组成的员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训教材,确定了大纲、教材、教案,并印发了人手一册的宣传册。
在此基础上,党委以贴近员工心理、注重影响意识为原则,分普通工人和工段长以上干部两个层次,实施了口耳相传、分级传播的全厂性的培训。党委将对全员的职业要求,贯穿在几十个吸引人的小故事中,既使职工受到启蒙性的震撼,又对员工产生深度持久的影响,较好地将员工的职业意识、职业准则,提升和统一到企业的发展要求上来,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又一次创新与渗透。三、以企业宣传为载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激励作用
1、抓好目标愿景,激励工作热情。党委坚持舆论先行,高举百亿元目标的大旗,用振奋人心的目标凝聚人、激励人,全力激发员工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创业热情。党委在实施名牌战略、机构扁平化、全员竞聘、工资改革、绩效考核及末位淘汰等重点工作中,及时将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形成学习材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宣传贯彻,有力地把握住全体员工的思想脉搏,较好地将全员力量统一到企业的发展要务上来。
突破传统,深化比学赶帮超。党委突破传统的“七·一创先争优”评比表彰活动形式,精心设计“技艺精湛型”、“学科带头型”、“无私奉献型”、“科学管理型”、“开拓进取型”等优秀党员标准,以及“学习力、创新力、战斗力强”优秀支部标准,开展党员之间、支部之间的比、学、赶、帮、超,树立新的学习典型,明确新的学习方向,切实营造了“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进性”、“支部务实创新、发挥堡垒战斗作用”的良好氛围。下半年,党委积极响应集团六项重要工作部署,在积极推进工厂内部“比学赶帮超”活动的基础上,按照集团王书记的倡导要求,周密策划,精心组织,与工程厂开展了有深度、有比对、有反思、有学习、有合作的新一轮比学赶帮超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促进了双方综合管理水平共同提升,达到了集团比学赶帮超活动的深化和升华要求。3、兴衰,我的责任,主题教育确保员工平稳渡过调控期。宏观调控的信号虽然在去年年中就开始从中央发出,但工程起重机过热的市场一直不见减缓。直到今年五月,各项调控举措强势出台后,从社会上传来的种种信息,开始引起全体员工的猜测与恐惧,企业稳定与发展面临一次严峻挑战。面对种种纷繁的信息和极易走向混乱的局面,厂党委不等不靠,自主分析谋划,主动走上思想矛盾的最前沿,组织实施了“兴衰,我的责任”主题教育要。首先,加大形势教育力度,广泛收集市场、经济、政策信息,全面向职工介绍真实状况,使全员明确市场逆转已不可避免,企业又面对着一个决定能否永续经营的历史关口,使每名职工警醒,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其次,加大思想引导,全面分析宏观调控控制增量,竞争升级中的机遇,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到市场今后积极而深远的发展,看清企业必须抓住的更多机会;最后,党委及时推出中心组决策,在全厂提出了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应对调控,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的要求,将企业一系列战略应对决策细致、详尽地向员工进行宣传,向员工分析近几年企业快速发展在品牌、能力、技术等各个方面形成的核心优势和抗风险能力。最终确保全员在紧张适度、头脑清醒、态度积极、信心不减的状态下平稳渡过宏观调控、市场逆转的初期。
3、选树典型,激发全员比学赶超热情。党委注重运用“典型引路”、“标杆管理”等方法,不断用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的感人事迹来引导人、感召人,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在广大员工身边,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和团队的比学赶超热情。在技术中心副主任闫丽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之际,党委及时以闫丽娟、毕可顺等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为标杆,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底盘支部邀请闫丽娟同志到现场与职工零距离对话,使员工深切感受全国劳模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总装支部以市劳模孟献群同志为榜样,开展“学劳模、讲奉献、互比互学争先进”活动,引导员工在工作技能、产品质量等方面相互超越;钢结构支部开展“近学闫丽娟,远学邓建军,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员工”的“六比六看”活动,组织员工对分厂技术、管理、质量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合理化建议34项,完成团队研讨攻关25项,获得小改小革成果64项。
四、以制度保障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塑造作用
1、调研体系形成,全面、细致、及时把握各群体的思想变化。年内党委加大思想调研的系统性与专业性提升,不断推进调研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围绕形势变化、舆论热点、职工思想动态、党员思想状况、干部思想状况开展调研,并不定期实施文化底蕴弊端、青工思想认识等调研项目。每项调研均采用访谈式、问卷式、座谈式等多种方式,不仅形成了强有力的调研监控网络,也初步形成了各项工作始于调研的工作模式习惯。
广泛深入地调研,及时准确的预测,以及科学有效的对策,使党委始终把握住全厂各层次人员的思想变化。如在年初开展的企业文化调研中,党委组织了不同系统、不同层面的访谈会,形成了员工心智模式十大弊端的认定结论和文化形成发展的六点深度分析,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而在宏观调控信号渐强之时,党委通过专项调研,得出了月产量迅速下调的情况下,员工思想可能出现的波动、企业凝聚力可能产生的变化,以及对收入下降的承受度和工作紧张状态消失后的需求变化等数项极具价值的预测判断,为企业应对宏观调控,实施决策调整,维护和谐稳定局面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在各项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党委得以清晰把握各层面人员思想动态,及时采取了“柔性管理改进”、“建功立业竞赛”、“危机信念教育”、“职业要求教育”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引导全员坚定发展信心,合力干好工作,促进了企业经营工作的顺利推进。1、规范运作,专业水准明显提升。党委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党务工作流程,完成一级流程3个,二级流程18个,梳理筛选党委工作制度文本30多项,新建党建工作制度12项,初步形成程序清晰、流程合理、制度规范的党务工作运作模式。同时,强化基层支部对党建工作流程制度、办法的执行考核,细化考核办法,将支部班子建设、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群团工作、培训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实行月度考核、季度评价,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党务工作运作的规范性、执行的可控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2、明确先进性要求,凸显党员新形象。根据党员先进性标准,党委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党员岗位先进性评价办法》,实施月度考评、季度分析、评价,每月对党员“党性修养与道德素养、党性原则与遵章守纪、思想教育与文化传播、工作作风与奉献精神、学习培训与传授技能、参与竞赛与技能争先、计划执行与岗位绩效、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等10项内容,分别进行自评、小组与支部评价,并与月度岗位绩效工资挂钩。每季党支部、党委分别进行党员先进性状况调研分析,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并向党小组、党员逐一反馈;每年在月度考评、季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绩效评价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评先表彰相结合。
3、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健全。在加强员工职业化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制订了《关键技术工种带头人及后备人员培养使用办法》、《技术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培养使用办法》、《营销管理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了四支人才成长途径,从机制上激励和保证了骨干人才的努力方向。对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测试评价,建立了优秀人才库及后备人才库,初步形成符合企业战略发展和价值实现要求的职业化人才梯队和培养机制办法。
4、抓好重点难点,掌控问题多发点。党委重新组建了政研会,形成了三级职工思想动态调查反馈网络;每季度选定课题,组织支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会、座谈会、网上交流、下发问卷等形式,充分了解广大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各阶段的所思所想,形成动态调查报告。而针对改制、提升产量、人才流动等特殊时期和工作,党委通过专题调研,随时掌握并明确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和问题多发点,适时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一线职工已长期拼搏奋战,部分职工显现“厌战”的苗头倾向,党委组织各支部,全面策划工作重点和实施形式、步骤,开展整体动员、疲劳岗位强度改善、“一对一”的家访谈心、困难帮扶等一系列工作,有效地稳定了职工队伍的情绪。
第五篇:营造写作氛围 培养创新素质
营造写作氛围 培养创新素质
刘香芝
文思贵新,作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抄袭、俗套和陈词滥调永远是作文的敌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创新素质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培养目标,教师应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通常认为应该通过教师讲授写作,剖析范文,引导鉴赏,作文命题、训练、批改、讲评这些教师所拥有的手段来实现,但我觉得如果站的高一些就是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于作文创新素质训练的环境和氛围,这种氛围的最高境界是“愉悦”。
语文教师都知道,对于不少学生来说,作文课无可写而硬要写,生编硬造,受尽煎熬,恶性循环,作文成了他们最害怕的事,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作文课是其发挥能力享受快感的时候,这节课刚刚结束,他们又在盼望下一节课,平时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自觉不自觉地为作文进行着准备,相比之下,这是良性循环,是最佳状态。处在最佳状态下的学生,日益进步是自然而然的。为什么开始时处在相同的起点,发展却截然不同呢?症结在于兴趣,兴趣是关键,而教师能否创造一种愉悦的氛围是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愉悦的写作氛围呢?
第一,应该使学生感到作文不是过于沉重的事,是能够愉快胜任的。这就要求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身边写起,从近处落笔,而目前我们许多教师却常常违背了这一进程,教师要求很高,期盼太切,责之甚严,开始就使学生对作文感到畏惧,感到自己难以达到教师要求的标准,这其实是不应该的。在某一阶段允许一定的摹仿,因为摹仿是通向创新的一个台阶。允许犯错误,因为在学步中摔跤不可避免。有学者认为这个次序应该颠倒,学会写高级的文章了再写较易的文章就不在话下,但我觉得从学习的角度看这不会使学生感到愉快。
第二,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自由空间。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太多的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一般都是因为教师只留给他一个相对生疏的领域硬叫他去写,所以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应该非常慎重。作文命题设计写作的情势是对学生的思维走向、文体选择、素材开掘的方向的指示针。命题的指向清晰,附加束缚少,学生的选择余地大,就会感到题材俯拾皆是,游刃有余。因此,让学生自由命题,或只规定写作范围,或多出几个题供其选择,或努力扩大命题的内涵,使作文能够从多角度切人,有利于学生写好作文。
在作文过程中,能否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解除束缚,留足空间,想象才能自由翱翔。反观我们的教学,审视一般传统的作文理念,对学生的束缚太多,对主题的立意要求太苛。“文以载道”目的性太强,令人想起科举八股的“代圣人立言”。教师往往盲目要求学生挖掘升华主题,什么开头点题,结尾显志,结果造成文章结构的千篇一律,空洞议论满篇,不利于学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挥。我们的教学还习惯于将题材分为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等彼此几乎毫无联系的领城;将文体划分为记叙、议论、抒情等互相分离的类别,于是横加限制,这也是不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他所生活的各个部分都是紧密相联互相渗透的,这道理自不待言,文章中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原本就是常见的现象。
第三,勉励与竞争。没有任何鼓励比学生自己产生成就感来的更为有力,而引入正常的竞争能够激发更进一步的写作欲望。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讲评及讲评观念的更新。作文讲评有针对性地传达教师的作文理念,纠正学生的偏差,对学生影响极大。我们的教师总是习惯将学生划分为好生差生,而将提高作文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好生身上。目前一般的做法,是挑选平时语文成绩拔尖的学生的作文来评议。这些学生的文章语言流畅,错别字少,当然有示范作用。但这种做法有问题,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写好作文的要素包括素材开发、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所谓好生一般都是语文成绩比较好,写作技巧比较突出,但其他两个方面并无必然优势,不少“好生”常常无材料可写,就是这个原因。教师经常评议他们的作文,容易使他们自满且陷入自己的老模式中而难以提高。相反,不少“差生”好动,看“杂书”多,接触面相对较广,他们写的作文内容较丰富,但往往拙于技巧,只要教师小心呵护,加强训练,他们是有潜力的。我常有意识地选取有真情实感的差生的作文讲评,例如我曾选了一篇写放风筝的文章,文中从削竹子、糊棉纸、粘尾巴一直到放飞,过程写的具体生动,到末尾他想要托风筝捎个信给他当兵的哥哥,传达对他的思念。文章虽有病句别字,但情真意切,感受真实。这类评讲对好生震动很大,对他们如何开掘素材极有启发,对各个水平段的学生都有正面影响,而对于该差生则成了他们作文乃至语文成绩进入上升过程的转折点。所以我认为教师作文批改和讲评应该改变观念,开扩视野。
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素质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但我觉得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适宜的氛围是头等重要的。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素质。
此文发表在在《教育理论发展文献》一书上,2002年获“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