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交通教学反思
《中国的交通运输》教学反思
横中地理组 马凤娟 2014.6.19
2014年6月19日下午第7节,在经过精心准备的情况下,我在1213班举行了校级公开课,我课题是《中国的交通运输》第一课时的内容。
通过认真的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我感觉这节课的亮点主要有:
一、让学生主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采用使学生手动、口动、脑动的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效果颇好。
二、设计一些生活案例,与学生交流,从中探究新知,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参与率和学习效率。
三、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和谐有序,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很感兴趣,思考问题有切入点。
四、问题设计有创意,学生思维有创新,思维很开阔,视角很广阔。
五、多媒体课件精美、实用,能够辅助教学,让地理课更加丰富多彩,直观性强。同时,经过这次讲课,我也感觉到很多不足之处:
1、教学不要拘泥,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环节,不要因循守旧,要大胆革新,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反思、改进,我感到了付出的艰辛,感受到了收获的欣喜。
2、、创意活动新颖,有吸引力。把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一个话题,引导师生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可以极其自然地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同于过去那种外加的、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挖掘课程资源,充实地理课堂。地理教学资源的具有开放性,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是体现课程开放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让学生快乐,才受学生的欢迎;贴近学生的实际,灵活补充,处理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快乐,教学才有意义。
总之,每次的讲课都能给我很多收获的欣喜,同时也给我留下更多的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在教育生涯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取、拼搏,我相信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第二篇:“交通红绿灯”教学反思
“交通红绿灯”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精心设计的一节综合实践课。五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部分知识,还停留在初步认识Windows上,我校学生早已经学习过了。如果按照教材去教,学生会索然无味。但是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教材有Flash内容,因此,我提前在五年级有意识地开展了Flash知识教学活动。
本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本课教师引导点拨,多数同学完成了制作flash动画“红绿灯”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课前一段小动画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渗透了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了珍爱生命意识,从中得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及运用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过程中多鼓励为主,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不足:
1、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新性还有待长久培养和训练。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只有少数同学作品进行了创新。
2、有几个同学如刘展硕、王鸿博、张池月等,对flash软件操作不熟练,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训练指导。
3、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语言要简练。
第三篇:《交通安全教育》教学反思
《交通安全教育》 2013、11、15 星期五阴
在近几年的教育中,教育局着重要求把中小学安全教育当做教育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全校老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由我负责本学期1—5年级的安全教育课程。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很大,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安全方面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笔者通过多年对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实践、总结、反思,认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应从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及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学生对以后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以后的体育课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体育课上还应重复强调。在体育课上安全第一,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安全问题要时时印在学生的脑中。安全教育从点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那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第四篇:《从古到今话交通》教学反思
《从古到今话交通》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交流展示——研讨”三个环节达到让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研究性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相当充实,对孩子们所搜集的不准确的信息能及时做出辨析和评价。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和资料,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 “今天,我们虽有了这么多的汽车,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自行车。这是为什么呢?”“据我查到的资料显示,最开始时的轮船远没有帆船方便快捷。但人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发展轮船呢?”这些问题,引起学生对交通发展过程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历史跨度较大,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交通发展史有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教改的推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已摒弃传统的沉闷、乏味的说教,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状态。教师想让品社课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课前的准备、课中活动、课后的延伸等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都要进行精心安排。
一、扬预习之风帆——让品社课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前提条件。
小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越深刻,越有助于道德行为的转化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品社课课前的准备活动,如对身边的人物、环境的调查与访问,对自己生活经历或经验的回忆,根据教学内容自觉主动地查找并整理资料等,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初步构建课堂学习必须的知识结构,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供条件。事实证明,一旦学生发现自己课前预习探究的重要价值,就会产生巨大的无法遏止的学习动力,课堂才会呈现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认识才会更为深刻。因此,教师要用心去了解、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生活经历、道德认知水平等,并以此作为预习探知的切入点及课堂教学的生发点。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已有经验,学生已有经验一下子被激活了,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课堂真正焕发出了光彩。
二、激学习之激趣——让品社课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在导入时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愿望,可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1、媒体激趣
通过音乐、动画、录象等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如 车,船,飞机的相关图片。这样,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品社课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
2、语言激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对事例进行描述、渲染,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能让学生紧随教师的思维,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
3、游戏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喜欢的活动。通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情趣的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如课上学飞机的起飞过程。
课堂中尤其要注重赏识评价。赏识评价是让课堂充满活力的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赏识,相互激励的评价,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获得自信与信任,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放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产生和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课堂生机无限。
三、乘活动之舟——让品社课充满生机活力的真正实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品德与社会课在孩子们心中散发生命活力,使学生良好品德得以形成,学生个性得以自由飞扬,使课堂多姿多彩。
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魅力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以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理解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的见解,捕捉学生回答的亮点,使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生成者,让课堂涌动出生命的活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富于动态的美,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学习、体验、发展。
如教学《从古到今话交通》一课,在设计展望未来交通时,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根据交通发展趋势设计的交通工具是绿色环保的。实际上学生的设计异彩纷呈,有的设计出更为环保的、有的设计的更为科学、还有的想象人类将神舟飞船作为交通工具通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富于创造力的见解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四、抓课后之实践——让品社课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延伸。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美国教育家也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可见,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中做,知行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如本课最后一环节时,我指导学生重新深入生活研究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这样使本课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的广阔的生活空间,使维护邻里和睦关系逐渐成为儿童生活的自觉行为,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融为一体。
几年的品社课教学使我认识到: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课上学品行,课下促发展,就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陶冶升华情感,把课堂教学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
第五篇:交通运输网反思
《交通运输网》反思
地理组高阜辉
上周试讲了一节《交通运输网》,发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在涉及到铁路干线的走向时,发现学生仍不能理解什么是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导致填错表格;二是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学习不积极,有懈怠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学案的顺序和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1、将能力提升题(如果你要到快乐大本营现场观看,走哪条铁路线最便捷)改为创设情境题和例题;
2、删除能力提升题,增加知识拓展题(青藏铁路的起始点城市及连接省份);
3、更改作业题(原题是设计一条自己喜欢的铁路旅游路线与同学交流,现改为如果到香港购物,从丹东出发要走哪些铁路线)。
经过如上调整后再上课,感觉学生理解程度提高不少,兴趣也提高不少。比如用快乐大本营引入新课,提升学生兴趣,引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学习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时引导学生读地图找出宽甸到长沙的铁路线名称,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既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填注表格;青藏铁路则结合了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学习,拓展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作业题紧贴生活实际,虽然学生不能回答出丹东到沈阳的铁路线名称,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好奇,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教学要紧贴学生实际,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调动兴趣,贴近生活,就一定会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