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的研究
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的研究
东华大学团委内容摘要和谐社会是人们对理想社会模式的一种追求。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更大的引导奠基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应当以和谐育人为中心。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借助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校园目前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就此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和谐校园建设机制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 和谐育人 人文关怀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理应发挥更大的引导奠基作用。大学时代,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黄金时代,更是他们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高校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为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应当以和谐育人为中心,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对人才进行培养。据此,东华大学团委开展了此项课题研究。本课题在研究中运用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问卷发放对象为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共计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9.33%。
二、盘点高校中的不和谐因素调查显示,有63.4%的大学生认同“高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引领作用”;但对于高校目前是否符合和谐校园的标准,有54.55%的大学生认为介于“比较符合”和“比较不符合”之间。这说明,高校校园在和谐旋律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夹杂其中,还没有实现真正和谐这一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过窄的专业教育培训,过弱的文化素养熏陶和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还比较薄弱。
1、人文关怀匮乏调查显示,“人文关怀匮乏”位列高校不和谐因素之首(48.90%)。“人文关怀”不仅是对社会平等的关注,更是对良好道德风尚的提倡。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而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实行,高校师生间的交流反而呈下降趋势,有77%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渴望与老师交流,但因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现。目前高校中的一些公共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课、语言文字课等,已开始出现学生厌学,老师怨教的局面。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沟通往往是单向的,教师走不到学生的心中,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意图,教学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2、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我们注意到,由于一些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导致进入企业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财力、物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地开展工作。追根溯源,是由于高校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更倾向于偏重理论方面,对于锻炼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课程相对忽视,同时许多实践环节的设置也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调查发现,有36%的大学生十分关注高校教学现状,他们普遍认为积极加强教学研究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大的意义。数据显示,分别有47%和42%的大学生认为教育存在不公平、教学资源不够充分是高校在教学方面的主要不和谐因素,这既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有关,同时也反映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
(三)就业指导机制还不完善调查显示,当问及“你认为高校服务机制中首先应当完善哪一方面”时,有39.21%的学生选择了就业指导机制,获选率最高。从目前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看,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指导的时间基本限于毕业前“双选”期间,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从目前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看,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信息搜集途径有限、信息来源分散,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课题。高校应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开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高校更要有全球意识,积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1、师生之间应加强双向交流人需要情感的互相交流。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建议老师将自己的联系方式,比如说办公室的电话、e-mail地址告知学生,方便与同学的联系与沟通。同时,交流是双向的,学生也应该更主动地寻找老师,加强彼此间的互动。
2、学校应明确科学的培养目标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象牙塔,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和同行的合作,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人才培养工作有源而发,有本可依,有据可寻。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一方面要细化、具体化,另一方面要随时更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的需求。
3、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必须建立较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该开的课程决不能少,不需要开设的课程坚决不开。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的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在确实不能全部开设的情况下,必须保证重点课程的开设。同时,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门课程的学习,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除了强化思想政治专业课的设置外,也应穿插一些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课程。同时对于授课教师要认真把关,多加筛选,挑出一些颇具人格魅力的老师来执教,让学生从心底尊重这些老师,也让学生真心地喜欢这些课,并从中学到让其受用终身的道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更完善的人格。
(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如果说人才培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那么教学则可称得上是纽带,在人才与知识间建立起最为直接联系。
1、学校应大力引进人才,合理配置师资学校一方面要合理配置现有师资,同时也应及时引进优秀人才,补充师资的短缺。为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应建立院系主任、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国内、外公开招聘和甄别制度,积极选用国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总裁乃至政府高级职员等担任专任、兼职、名誉教授;建立灵活的教师引进、转换、退出机制,形成教师的国际化构成体系。
2、学校应大力开发教学资源随着大学城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努力实现各个学校优势学科之间的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校学习交流考察机会。就一所学校本身而言,跨校区教学对于教学、管理、服务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与应用,不仅是在本校的应用,同时也可引进其他学校的优秀多媒体课程,使者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3、学校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学校应把视角延伸至国门之外,多接触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及时获取最新的国内外动态。要通过国际研讨会、访问学者、学术探讨等不同形式,与国外专家交流学科的最新进展,共同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跨学科交流也将大大促进研究领域内的信息互通。
4、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评价的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学生评教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满意率的高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并据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但由于大学生心理上还不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例如,一些大学生会把那种考前圈定重点范围、能让他们轻松过关的老师视作心目中的“好”老师,而对那些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严格要求的老师却表现出不满和抗议。因此,学生评教只能是教学评价的辅助手段,我们应该研究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此外,建议在职称评定中将教学质量量化,明确规定教学达标率和优秀率,从根本上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第一,学校应该搭建平台,让学生了解到西部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资源优势以及投资潜质,鼓励他们到西部就业创业和志愿服务。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措施,在西部志愿者回沪后,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积极性。第二,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就业辅导小组。一方面与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结合它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将就业指导贯彻到整个大学四年中,大一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我是“谁”,我倾向于什么工作;大二时要让学生通过集体协作感受团队精神;大三时则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实践,去感受竞争的残酷;大四时才是具体的一些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第三,学校应拓宽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应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四)完善和谐校园的建设机制
1、和谐寝室大学中最基本的群体单元是寝室,寝室成员相互谦让,寝室气氛才能够融洽。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知道该如何与人融洽相处,使寝室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学校应该多开一些讨论会,请一些心理老师来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寝室人际关系、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寝室环境。针对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可以在学生社区开办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和谐班级由于高校自由选课制度的实行,使得班级的概念淡化了许多,甚至还有人不认识同班同学。这就要求班干部通过组织一系列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加强同学间的联系与交流,打破同学间的疏离感,构建活泼向上,亲密无间的和谐班级。
3、和谐课堂所谓教学相长,如今高校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老师教、学生记为主。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活跃了其中一半的主体。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突破口,只有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探索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课堂。
4、和谐党团组织随着党员先进性的深入人心,各个层面的党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做好推优工作,推动更多的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构建和谐的党团组织。
5、和谐社团大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必须培养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他人的合作意识、以及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因此,高校应培育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和谐师生关系学校应当给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搭建一个联络平台,让学生有困惑的时候能够找到老师,有疑问的时候能够请教老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联谊会,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对于学生与导师之间,更要加强沟通与互动,可建立一个导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网站,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引导与帮助。学校应当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自由宽泛的领域,同时要让大学生有所参与,有所了解。还可举办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实践锻炼。
7、和谐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也要从学校的管理制度下手。在公寓管理方面,应该更人性化一些,减少不合理的人为限制。在食堂管理方面,严把卫生关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种类齐全、价格合理的饭菜。并且积极解决用餐高峰阶段的过度拥挤现象。学校还可以开办一些健康饮食的小讲座,提高学生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鉴于目前许多高校把新校区都建在了郊区,给学生外出、与外界交流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建议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如总体规划大学城交通设施的配置、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系统等。
(任晓杰、王乐)
领导点评文章紧扣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提出“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的工作思路,并围绕和谐育人,对谐校园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文章立意新,思路开阔,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浦解明
第二篇:全员育人 和谐育人
全员育人 和谐育人
多年来,学校根据职业中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新形势、新背景下,学校在继承传统德育工作的同时,锐意进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坚持德育创新、拓展德育途径和充实德育内容,求真务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和谐育人的新局面。为此,学校提出一个“抓手”,两个“完善”,四个“突出”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的具有中专特色的德育模式。
一、以“知行量化考核”为抓手,形成全员育人、和谐育人的德育新格局
评价职业中学的学生,我们不仅要看他的成绩、技能,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品行,因此,学校将德育考核作为对学生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这一目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推出了“知行量化考核细则”,其中“知”的考核包括法律法规、校纪班规、安全知识的学习情况与考试成绩,“行”的考核全员育人卡的数据、班级学生量化考核的数据、学生管理部门检查的数据等。另外,如班级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可以加分。这一考核细则的实施,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学生。同时,在教师中实行“首遇负责制”,教师对遇到的不文明现象、行为要及时制止,加以教育和引导,并记入全员育人卡,使得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德育的场所,每一位教师都是战斗在一线的德育工作者,每一位学生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和谐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以两个“完善”为保障,全面提升教师德育水平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精神,成立了由校长室、政教处、安保科、团委、班主任、学生会六个部门组成的德育领导机构,形成双线并行的教育管理网络。在校内,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德育工作,政教处全面负责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年级组做好各年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学校与各年级组、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分工清楚。在
1校外,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座谈会、评议会、家访等形式,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还聘请了多位社会各阶层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同时学校先后出台了《师德教育学习制度》《升降国旗制度》《时政教育制度》《重大节假日教育制度》《先进班集体创建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制度》等50余项管理制度,通过学习宣传,使每一个制度都能约束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在制度落实中,既讲严肃性,又讲人性化。
2、完善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教育。
学校狠抓教师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工作、教师工作的灵魂予以强化。多年来,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廉洁从教、依法从教已蔚然成风,深受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成为海安职教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政教处、教科室把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每学期组织至少两次以上的培训。政教处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江苏省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南通市教师“八要”“八不要”》《海安县教师师德建设“十禁止”》《全国班主任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教科室先后邀请南通高等师范学校贾真教授、南通大学教育学院冯卫东教授、南通职大陈家颐教授、南通教育学会严清会长、特级教师胡齐国同志开设专题讲座,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同时,学校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学校先后颁布《教师师德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教师教育工作考核条例》等加强师德工作的监督考核。
三、以“四个突出”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1、突出文明礼仪教育。
中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然而,文明礼仪在现在的很多学生中间已经淡化,为此,学校以“尊师重教”为切入点,突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团委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向学生发出“尊师重教”的倡议,要求学生在见到老师时要主动打招呼,说一声“老师好”。逐渐的,“尊师重教”内化为学生文明礼仪的习惯,在校园里,到处可见学生真诚的问候和教师微笑的点头,一种师生和谐的局面已然形成。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如“文明与我同行”“文明从我做起”“讲文明 树新风”等等,从全方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且由团委和学生会牵头,在学生中设立“文明岗”,对学生内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现象进行监督,并与班级考核、学生考核挂钩。各班建立
文明学生评比制度,建立文明学生记录卡,由班主任填写该学生当月是否有不文明的举止,以确定该生能否被评为文明学生。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少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变得“有礼貌了”。
2、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他们身上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具体要求,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职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通过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及校本研修,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深入开展。利用班团课,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好班级心理健康课。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同时以社会实践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窗、讲座、黑板报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坚持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天安排两位专业老师值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认真、耐心、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一直以来,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
3、突出实践育人。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是体现在课堂教育中,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我校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等时机,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将校外活动列入教学安排,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馆校衔接教育或基地实践活动。如利用3月5日学雷锋日、清明节、端午节、一二•九纪念日开展“学习英雄,争做当代活雷锋”“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感恩中国,为中华崛起读书”“一二•九歌
咏比赛” 等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到南京雨花台、县七战七捷纪念碑、“德仁”博物馆、县看守所等基地参观学习。真正让学生在思想上受教育,在觉悟上大提高。
4、突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我校学生来源面广,外县市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较大一块,一些学生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对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充分发挥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作用。全体教师重视家教指导,坚持班主任家访制度,高
一、高二班主任每周一次短信联系,高三实习班级每月一次电话联系。根据县局要求,学校成立了中专家长学校,分年级组召开学生家长代表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通过网络平台、发放资料和短信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引导。同时对学生分类统计,科学分档,落实品德、学习双困学生和留守、特困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做到心理疏导,行动关怀,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另外,“走出去,请进来”,每学期,学校邀请曲塘派出所的干警、县法院的法官来校为学生作主题教育报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的建立,形成了教育合力,共同构建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工作反思
常规管理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德育特色工作离不开这个基础。长期以来,我校形成了“严、细、实”的常规管理模式和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应当继承和发扬,为德育特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平台。当然,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细节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改进,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打造全员育人、和谐育人的德育新格局。
第三篇: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新昌县礼泉小学开展“平安校园”复查验审工作情况汇报
新昌县礼泉小学创建于1914年,其前身为章氏学堂,具有近百年的文化积淀,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交通便捷的新昌江畔。学校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压倒一切,安全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的思想,在上级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努力,在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上下功夫,努力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平安校园”建设责任感
(一)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机构
我们调整充实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创建“平安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并有办事机构和具体负责人,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具体抓,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我们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指导和协助学校搞好“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平安校园”活动方案
学校坚持“明确责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切实做好“平安校园”工作。同时我们制订了礼泉小学各类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确保偶发事件能及时妥善处理。
(三)健全和完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工作制度。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学校创建“平安校园”会议精神,把创建“平安校园”复查考评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及时召开“创平”工作专题会议,具体研究和布置各阶段的“创平”工作,定期分析、排查、掌握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以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对一个阶段的“创平”工作进行小结。
2.建立健全并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复查工作的责任制。学校分别与各科室、各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其他岗位负责人签订“平安校园”创建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安全责任、职责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层层落实,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3.建立和完善门卫制度和验证制度。学校制定完善了传达室管理制度。做到值班有记录,来访人员有验证并登记,不准社会上的人或车辆随便进入校园,不准学生擅自走出校门。
4.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创平”活动责任追究制,对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工作中疏于职守,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对缺乏大局
观念、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推诿扯皮的;对缓报、瞒报和漏报工作实情的;对造谣传谣,迷惑人心,影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主要是把安全工作作为考评各科室、班级和每位教职工的重要条件,在对班主任进行考评时,和班主任津贴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晋级、晋职、职务评聘挂钩;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平安校园”创建系列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加强安全信息管理,与城西派出所紧密联系,发生案件能及时报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能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查处案件。
2.加强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通过严格学生一日在校学习、生活安全常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礼泉小学一日常规》和《小学生守则》,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3.加强食品卫生和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为进一步加强食堂安全、卫生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做到有安全卫生检查记录;定期对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卫生防疫及食品安全教育;严把进货关,根除食品安全隐患,对重点食物进行重点检测,严禁采购霉变、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不准采购、贮藏和销售“三无”食品,从而杜绝了个别食物中毒和群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学校重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严格的组织方案和安全防范预案及保卫措施。如我们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型集会、运动会、春秋游和校外实践活动都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保卫措施。
5.做好治安案件的管理与处理。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认真做好安全月报,及时报告安全工作情况和信息。对学校安全事故没有缓报、瞒报或不报的现象。
6.做好学校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管理。组织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消防工作演练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演练,从而使师生遇到需用消防器材时找得到、会使用、能排险。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通过以会代教和学科渗透,加强安全教育。学校每周都通过周一集会、班级晨间谈话、班会等形式,做到每周都有安全教育的内容,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安全教育侧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和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如开展 “119”消防安全教育日活动等,并在开学初、重大节假日和寒、暑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印发《致家长信》,以强化寒、暑假期间学生学习、生活和安全工作。
3.加强普法教育。我们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公民道德纲要》活动,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教育,请法制副校长、县法院审判长等来校举办法制报告等形式进行普法和安全教育。如召开了法制教育报告会,以“懂法、守法”为主题,从我校“创平”的目的意义、青少年法制观念、小学生品德教育等几个方面,结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深入阐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师生学法、守法的意识。
4.积极开展反邪教、禁毒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反邪教活动,没有师生参与邪教组织活动。
5.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互联网知识教育,教育师生严格遵守礼泉小学电脑室管理制度和互联网、教育网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学校网站和互联网服务场所的信息安全工作,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和备案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封堵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我们把重视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认真组织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提高了教师师德素养,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加强了学习困难者、严重心理障碍者的教育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切实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把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排查矛盾纠纷相结合,按照“树立人本理念,做实做细学生思想工作,走进学生心灵”的学生思想、安全工作新思路,建立了师生结对谈心制度,通过经常性的单独谈心,将思想、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学生。通过师生结对谈心,走进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洞察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一方面使思想教育工作从注重形式走向注重实效、从注重集体教育走向注重个性差异,将德育与安全工作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另一方面这种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还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及学生矛盾纠纷排查相结合,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打下了基础。
四、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和秩序
1.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整治力度,校园及周边地区没有非
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各类流动摊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校园周边治安、安全秩序良好。
2.警校共建“平安校园”。学校与城西派出所、县交警大队、县人民法院、县消防大队等单位开展了警校共建“平安校园”活动,定期邀请共建单位到校进行综治安全、交通安全、法制、消防安全讲座,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安全图片展览,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等。与共建单位一起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校外滋扰学校教学秩序,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不法分子和不法行为。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我们成立了家长教育委员会,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措施,积极探索家校配合的最佳途径,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综合安全环境
1.我们不仅注重安全工作的人防,而且注重安全工作的技防。学校在经费紧张情况下,仍在安全设施上加大投入。对办公室、微机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安装了防盗门,在教学楼、食堂等处安装了灭火器等,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大学校校舍、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校舍设施安全保障水平。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对校门、操场、校舍、校内主干道等进行了彻底整治,安全防患井然得体,目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校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以来,在上级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配合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得到了切实加强,提高了综治水平。学校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群体性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发生应由学校承担责任的滋扰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开展巩固创建“平安校园”成果系列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较大幅度地改善了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正逐步形成。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安全行小黄帽路队制”活动先进单位、绍兴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学校、市文明单位、县十佳平安单位,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学校(集体)。学校面貌的变化和办学效益的提高,赢得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家长群众的信任。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有待于学校内部不断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逐步建立适合校情的长效机制,以逐步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把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教育方法、继续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取得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新实效,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新昌县礼泉小学
2010年11月
礼泉小学安全防范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切实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对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对我校各种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整改,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针对安全防范工作,首先学校组织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安全工作会议,传达了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并且结合我校的实际讲解了我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安全工作的要求,分析了当前学校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形势,充分认识“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重要”的思想,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
二、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我们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制订了《礼泉小学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2010年上半年礼泉小学传达室工作新增注意事项》。第二,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管理期间,校外人员无故一律不得进入学校。来校访问人员进校必须出示证件,登记信息,并经校内接访者核实后方能进入学校。第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每一级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分别与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状。由于组织健全、网络畅通,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广泛宣传,加强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广大教职员工和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是我校
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利用全体教师会、全体学生集会进行安全活动总动员,并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课堂、班会主渠道的作用,进行安全意识的渗透。每周班会课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如广播、宣传栏、悬挂横幅、散发安全小常识材料、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这些渗透潜移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统筹兼顾,整治环境
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治理好学校周边环境,学校成立了治理周边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主要负责领导工作,把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纳入了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切实担负起治理周边环境的职责。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着重治理了校内小环境,加强校园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遵守纪律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2)做好宣传工作,使全体师生明确治理周边环境的重要意义,让他们积极参与此项工作:(3)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及时排查,防患未然
学校组织安全工作检查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总务处人员为组员。全体安全工作小组成员一起对学校教室、办公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实验室、音乐室,微机室以及校门等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地检查,对学校所有用电设施进行监测,检查安全隐患,有问题立即解决,并购买了警械。
当然,通过安全自查,也发现了我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将按照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由于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学校出门就是公路,学生又多,上学、放学时段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学校处于城郊结合部,周围治安环境比较复杂。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全力做好当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今后学校安全稳定。针对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存在交通安全现象,学校继续强化教师大门值班工作,在各重要部位设岗巡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礼泉小学将人人树立安全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严加防范,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好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
新昌县礼泉小学
2010年11月
第四篇: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创建六个十佳“和谐校园”事迹材料
英林学校共有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88人,教职工200余人,是一所集学龄前、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位于麻山区中心街东部,东邻201国道,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041平方米,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每一孩子的一生奠基”为办学目标,以“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奠基未来”为办学理念,自
2005年合并至今六年多的时间里,英林学校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厚爱下,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各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发展,逐步成为全市有明显特色的九年一贯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今,这里的教职工爱岗敬业,教育设备先进,校园环境宜人,特色学校创建突出,学生活泼向上,健康成长。整个校园教风正、学风浓、政通人和,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
一、抓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政令畅通
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和谐校园”建设,以党总支为牵头部门,以校园文明建设为总抓手,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成立了以党总支领导下的3个支部,7年室(处)13个办公室组成的和谐校园领导小组。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在各项工作中相互共事积极协作密切配合的合力,不断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校园建设。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奋进,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生活上廉洁奉公,严于律已,做到了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和谐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两手抓,分工不分家。坚持把师生的文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创建活动的先进性、参与性、创新性和载体建设,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增进了沟通,融洽了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在教师思想建设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开展教职工排球赛、“艰苦创业,稳定发展”和“团结 和谐 奋进”主题元旦联欢会、“文明办公室”评比表彰活动,圣诞节、教师节、生日等特殊日子,学校开展“献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贺卡,表达一份祝福”等活动,营造了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召开了师德师风动员大会、“庆祝2010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暨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活动,开展了做“三爱、四有”教师和 “敬业、勤业、创业、乐业,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为主题的师德谈心交流活动。使广大教师思想受到教育,灵魂受到洗礼,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师德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扫清了思想障碍,开辟了道路。
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着力实现“两个一流”
三年内把英林学校创建成市级名校,五年内打造成省级名校,是麻山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举措。按照教育工作 高点定位,跨跃式发展的思路,英林学校着力打造硬件、软件双一流的独具特色的名牌学校。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2007年9月,新建成了面积1800 m2,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008年11月,办学条件全市一流的幼教中心成立,2009年8月,面积3000m2,设施设备全市领先的体育馆投入使用。2009年8月,重新装修了教学楼、宿舍楼,2009年9月改造完成了1800m2的学校食堂,2010年暑期,又重新铺垫了操场。学校环境焕然一新。学校按照省级标准化要求装配了物、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小学部全部实现班班通,目前为止,小学部19个教学班已全部实现班班通,中学部16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新课程的实施插上有力的“翅膀”,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立足人文精神熏陶,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英林学校注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力争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几年来,学校以建设“环境优美、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经济实用、整洁舒适”的原则,全力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当你走进英林,会让你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每一处都充满文化的气息。楼内走廊文化,层层有主题。经过全校各个班级的精心设计,巧手制作,营造出了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校园宣传园地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展示了英林师生的风采。德育长廊的宣传橱窗内张贴先进教师、星级学生的照片、有获奖的介绍,每天都有学生、教师驻足观看。幼儿活动室外墙上的巨幅彩画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几个动感十足的大字和逼真的画面更是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一楼层一主题的走廊文化、吸引学生、教师驻足观看的德育长廊、宣传园地……,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处处体现“书声朗朗、文墨溢香”的校园文化。
如今,这所清新静雅的育人之地,占地21041平方米的教学楼、宿舍楼、体育馆、幼儿园呈四合之围,气势恢弘。清新的校园、纯净的校风、窗明几净里的朗朗书声、描绘出了学校的一幅幅美丽画卷;不懈的追求、严谨的治学、科学的管理、周到的服务,构成了学校强有力的生命律动,文明和谐的校园气息。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荣辱观教育,树新风促和谐。
学校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特色班级创建为载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全力构筑幸福成长的乐园:“红领巾、太阳花”个人才艺比赛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阳光体育”大课间、幼儿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大会,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古诗文经典诵读展示大赛、校园艺术节,展示全校师生的艺术风采、文化底蕴。“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十个一”为载体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实施全方位感恩教育„„项项活动,点点滴滴浸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形成了人人讲文明、处处讲文明、时时讲文明的良好氛围。学校视教育质量为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把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治理,严谨治学,狠抓教学质量,每学期都进行岗位练兵活动,开展了远学“杜郎口”近学“田家炳”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导案导学”研讨课、“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这些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十分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经常组织教工进行乒乓球、篮球、排球等比赛,同时通过开展党日活动、“三八”、“五一”、教师节、元旦庆祝活动,丰富了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整个校园真正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
“经典诵读班”、“围棋班”、“合唱班”、“口风琴班”、“葫芦丝器班”、“手工制作班”、“书法特色班”、“儿童画班”、“空竹班”、“竹竿舞班”等多姿多彩的“特色班级”创建活动,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丰富了育人内涵,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了学校持续发展,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近几年,学生各类捐助资金2万余元,资助了百余学生完成学业。这些捐助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升华,把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学校把和谐校园创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设有效课堂”主题,开展了远学“杜郎口”近学“田家炳”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学案导学”研讨课、“聚焦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听评课,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等活动。校长丁文广长年以校为家,亲自深入教导处、各学年、各班级检查指导,跟踪听课、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系列活动,实行量化管理和考评……,“功到自然成”。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英林中考成绩年年创新高,连续五年成绩位居全市前列。正因为此,名不见经传的麻山英林学校,麻山教育现象而声名雀起:校园新了大了,师资力量足了强了,域外上学的孩子返回了英林学校,家长高兴了:在家门前就有好学校,省心省力,不用劳神出外陪读了。
五、优质服务,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在争创文明单位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学校本着“安全无小事,预防是大事”的思想,坚持做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校园安全紧急预案。对学生进行了地震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加强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力度。值班实行领导带班制,实施警校共建活动,健全安全工作网络。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强化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了食堂管理工作,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建校以来,学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为零。
创先争优、和谐共育谱英林赞歌
英林学校紧紧围绕“争创省级名校,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这一重点,开展了“五项活动”即:“党性教育”活动、“师德师风”活动、“岗位奉献”活动、“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创新”活动,在“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党员教师都愿做“绿叶”,毫无保留的向年轻教师传、帮、带,成为无私的奉献者。志愿者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主题党日学习、党员服务学生等各项实践活动,庆教师节联谊会、“携手共进,喜迎新年”元旦联欢会、教职工羽毛球、乒乓球赛等活动,总支班子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头,如老师生病、住院,家有“红喜白丧”之事校长会及时送上安慰,教师节她带领全体校级领导班子在学校大门口,为全校教师送上一束鲜花活动,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圣诞节,她还为老师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就是给每一位老师送了一份贺卡和一个“平安果”,每一份贺卡她都亲自书写,给老师们一份由衷的祝福和中肯的表扬……。这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温暖了老师的心,增强了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了“创优争先”活动向纵深发展。2010年9月学校迎接省标准化合格学校评估验收;10月,英林幼儿中心迎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2010年12月,学校晋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2011年5月,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组到校进行“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评估验收,在这一次次验收,一项项挑战面前,英林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加班加点,克服困难,各负其责,互帮互助,严格按照迎评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进度。
正是因为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英林学校先后荣获: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团组织;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全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先进职工之家”;市级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市级“三育人”先进单位;市级民主法治单位;市级绿色学校;市级安全和谐校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幼儿园”市中小学乒乓球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等20余项荣誉称号,荣誉室里那一面面锦旗,一只只奖杯,一件件证书,像无言的诗,无色的画,默默的折射着英林那抹不去的辉煌。
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规范完善的管理体制、特色人性化的办学模式、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国学经典”为特色的走廊文化,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处处体现“书声朗朗、文墨溢香”的氛围,和谐平安的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第五篇: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研究
“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研究”研究报告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研究 2.序言
百事之先,生命为重。学校担负着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重任。能否完成社会和家庭交给学校的这项任务,有许多因素在其中起着影响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学校的安全。特别是近期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学生安全事件,造成了很多家庭不幸,给社会和谐稳定和家庭幸福和睦增添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打造平安教育,保持学校整体稳定平衡是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摘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暴力犯罪等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失去他们如花的生命!楼房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骨折,课堂意外伤害事故、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学生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
国家有关文件都对加强学生安全做了重要指示:
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3.2 国家有关部门为此专门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关条例。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同时国家也提出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国家又成立了安全总局,负责全国安全工作的管理,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安全工作。
3.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4.内容结构图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 1.1研究目的
顺应教育社会化,终身化的时代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等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学生健康成长。
1.2研究意义
学校安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平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3研究假设
1.3.1 组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机构,校园安全卫生设施到位,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
1.3.2 杜绝校园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卫生事故,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避免学生因楼房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骨折,课堂意外伤害事故、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学生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发生,确保他们如花的生命得以绽放!
1.3.3 校园秩序井然、环境优美,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1.3.4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师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形成。
1.3.5 努力使学校成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1.4核心概念
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学校科学管理制度建设为 保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校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牵动着一个家庭,而校园中所有的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又决定着祖国的未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全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意义。
据公安部门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中小学校园安全存在种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五点:一是由于我国仍然存在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的状况。二是还未形成适应新形势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本身防卫能力较弱,对一些突发事件防备意识较差。三是一些学校周边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措施不落实,没有在校园周边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四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漏洞,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保卫力量薄弱,不能有效抵御来自校外的各种不法侵害。五是一些学生法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容易实施不法侵害,也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确,校园安全是一个大环境问题,保证校园安全不能仅仅依靠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还要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只有社会各界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保护孩子 的安全。校园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校园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其实是社会上很多问题在校园中的集中反映。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并竭尽全力与公安、卫生、交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为校园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让学生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3.研究程序: 3.1研究设计
本研究预计通过定性、定量研究,调查学社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型之有效的提高家庭教育效能的策略,措施。
本研究的重点: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本研究的难点:学生安全的不确定性,如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
本研究的创新点:传统学校教研多以孩子为研究对象,以寻找孩子问题,改变孩子行为为目标,本研究将着眼点放在强化学校安全管理身上,以强化家长家长安全教育理念为目标。
3.2研究对象
以学生安全作为管理对象,以教师安全管理落实作为制度落实对象,动员全社会参与学校安全管理。
3.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撑。(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初中学生家庭安全教育及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3)个案法:通过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学生的个别事例,或心理咨询教师在学生个别辅导中遇到典型案例,研究其家庭教育的状况,通过调查、家访等措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对实施过程及成效,记录整理为个案。
(4)访谈法:就问卷设计的问题,访谈有关专家、教师、家长。
(5)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的措施并进行实践,在实施中形成提高学生家庭教育效果的可行策略。
3.4技术路线
专题会议——明确分工——研究文献——制度落实——经验交流——完善总结——评优、成果交流,并进行相关报道和成果推广。
4.研究发现或结论
4.1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加强了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为课题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可靠保障。
4.2 我校有承担重大实验的坚实基础。我校曾承担《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造力开发》、《中学生语文高效阅读》、《山东省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实验》等课题的研究,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受到与会领导及课题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实验方面,我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有较强的实验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所有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 我校有一支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我们从在职教师中遴选出多名市级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组成阵容强大、力量雄厚的课题研究小组。
5.分析和讨论
5.1 要采取坚决措施,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要求,开设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救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5.2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5.2.1 学校政教处建立健全学生一日常规、学校学生守则、学生行为十不准等行为要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促进学生内在品质的提升。
5.2.2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门卫制度,值班巡逻和领导带班制度,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住宿生安全管理制度,校内外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制度,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日常安全工作记录制度,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事故责任追
究制等,以制度促管理,以制度促规范,建立起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5.2.3 开足并上好安全教育课。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专职保安干部为专职安全课教师,开足上好安全教育课。抓好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开学初、放假前、集体活动前等,要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
5.2.4 加强对教职工、班主任的安全培训。学校要制订教职工、班主任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5.2.5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校园广播、团组织的作用,宣传安全知识和加强安全工作的重大举措,宣传本学校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5.2.6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级部——班级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对学校安全隐患采取学校不定期排查,级部周查、班级日查的排查体系,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隐患等级进行登记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及时定期整改。
5.2.7 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队伍,落实应急岗位责任,完善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治安、火灾、食物中毒、拥挤踩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更具体、更明确、更细致,可操作性更强。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学校每月开展一次针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火灾等其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教育师生掌握紧急状态下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5.2.8 加强餐厅的管理,健全餐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督促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档案,完善采购、加工、供应、贮存食堂内外环境整洁,餐用具每餐清洗消毒。学校食堂建立健全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制度,不制售冷荤凉菜。严禁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三无”产品、发芽土豆及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原料;不用芸豆、豆角等易导致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原料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时必须烧熟烧透。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饭菜留洋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以备查验。
5.2.9 加强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消防用电等排查工作。
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疏散标志齐全,通道畅通,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齐全。宿舍内不得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危险品。楼道值班人员定楼层、定位置、定时间值班,宿舍管理员24小时值班,领导不定时巡查,确保学生活动安全和休息。
5.3 创设民主、和谐、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
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提高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自由的教育氛围和环境,要创设这样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提供民主的教学氛围,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给学生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由、平等的心理环境。
5.4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5.5 在素质教育发展培养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广泛寻求德育管理途径,勇于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教育为例,由政教处、团委,以年级部自主管理小组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平台,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管理,让学生进行自我安全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进行安全文化熏陶,把“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确立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尤其是创设了以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和宿舍文化为主要区域的全方位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尽量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安全教育的场所,使学生时时都能受到教育的感化,让学生处处都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5.6 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6.建议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学校安全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防范为主”,“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从制度上、管理上抓好抓实学校安全工作。课题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如为确保学生安全,还需要社区、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工商机关等部门的协调与参与学校管理,在这方面,学校积极协调,取得了一定进展。
三、取得的成绩
1、《**初中多措并举抓安全》、《**初中开学上好第一课》在人民网交流。
2、《警校共织平安网》、《校舍安全工程扮靓农村校舍》在大众日报交流;十几篇交流材料在青州教育信息港上交流。
3、子课题《安全第一、生命第一》获得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潍坊市二等奖。
4、子课题《预防火灾人人有责》获得青州市教学中互联网搜索优秀课件一等奖。《让交通法规为生命护航》获得**市教学中互联网搜索优秀课件二等奖;
5、*子课题《齐心协力,为校园暴力设置防火墙》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6、**学校在2011年获得青州市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7、**学校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安全教育基地;
8、**学校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2、《潍坊市安全管理细则》
3、新华网的《2010年九大教育热点事件盘点》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