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班主任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班主任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宿豫区丁嘴中心小学丁有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做为各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把培养创造型人才做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现谈谈自己尝试的点滴体会。
一.加强思想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育人徳为首,治学严当先”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始终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徳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学会做人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为内容的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形成良好的品徳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三、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学习
探索和发现为主的学习活动形式代替以示范、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探索的问题力求源于学生的疑问和求知欲。以问题引导整个活动的展开,并使每个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研究的目的。在同伴合作的基础上,更利于实现学生的“再创造”。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那么做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班主任应确立三种意识、树立三个观念、坚持三种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确立三种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位置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要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集体工作,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体现学生的需要,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如《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如果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任性、不成熟;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天真无邪、勇于判逆,而这种性格深受学生喜爱,创新意识正是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状态中萌发的。班主任确立在班级中的位置,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参与意识。在确立位置意识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确立参与意识,即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班主任才能真正体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觉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德育工作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班主任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各项活动,完善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作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3、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班主任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班主任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例如在我班每周有一个下午,是竞赛时间。学生喜欢竞赛。即使是任何奖品都没有的竞赛,比起来也热火朝天。儿童、少年,青年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向上心理,这是一种心理优势,也正是教师可以调动发挥的有利因素。我先从一些小的项目开始,比如《春晓》一诗,只有四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给三分钟时间,大家比一比,看谁能背会。大多数学生三分钟内果然背会了,效率空前之高。是的,他们从中体验到了胜利、信心和喜悦。
二、树立三个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1、教育观念。班主作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对男女生交往过度的种种危害,并把这一现象视为“早恋”。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处理此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鼓励男女生交往,强调相互交往的好处,并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为其创造交往的条件,但应巧妙地限制其单独交往,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相互交往会使对异性神秘感逐渐消失而代之以真挚的友谊,会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2、发展观念。班主任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的一代。如组织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如果每次活动内容都大致相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
3、持久观念。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项班级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坚持三种做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障
1、班级的各项活动以实话实说为基点。由于某些教育模式的僵化,使多数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时习惯用一种固定模式作为评价事物的尺度,即习惯了说套话、说空话、说假话,只有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坚持实话实说、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忆。只有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学生有所建树,有所创造。班主任在每次搞完活动后,都应让学生针对这次活动实话实说,谈自己的看法、认识、感受、建议,这样使班主任不仅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也能及时调整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些做法,同时,也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创意提供了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2、班级的各项活动以体现时代特征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如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以往我们通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街道等场所进行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劳动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多数学生视其为负担,是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的,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把义务劳动改为有偿劳动,并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如利用课余或假日组织学生卖报纸、上门推销等有偿劳动,既可让学生感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也体验了生活,受到了锻炼,感受了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的挑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劳动报酬的再分析,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3、班级的各项活动以推陈出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没有推陈出新,世界就不会日新月异,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
总之,同一果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只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第三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创新意识实质就是一种灵感思维和发现精神,或者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基于数学理论和方法产生的思考再现。表现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能不能不这样”“那样做是不是更好些”等认知的不断冲突和平衡。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和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问题意识。教师从学生的视角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直观的提出问题,在解疑的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注重合情推理。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观察、类比、归纳、抽象、概括中学会推理思考。
3.发展自己的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解读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反思数学知识内在的思想方法,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
第四篇:浅谈科学课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科学课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靖江市实验学校高红梅
科学,是一门知识包含广博的学科,它包含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等等知识。学生通过对一些自然、人文现象的认识教学中,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环境,扶持创新意识。
1.好奇意识的保护,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
如教学《电磁铁》这一课时,老师做示范实验:把一根导线按相同的方向绕在铁钉上,铁钉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两极,这时,原来不具磁性的铁钉就能吸住回形针,但是磁性比较小,只能吸住一个回形针。而有2组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分到的电池节数比较多,所以他们的电磁铁能吸住3根回形针。大家在惊叹的同时,教师以次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增加电磁铁的磁性”、“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增加电磁铁的磁性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
2.创新情境的构建,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
科学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如教学《呼吸系统》一课时,教材要求拿两个袋子分别收集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摇一摇,观察有什么变化。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觉得很奇怪,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学生不知不觉交流起来,互相交流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信息或“灵感”。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锻造创新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明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一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造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追求目标。
第五篇: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刘莉)
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彭州市利安中学 刘 莉
内容摘要: 班主任应确立三种意识、树立三个观念、坚持三种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意识、前提、基础、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夯实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那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为一名整日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的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认为,班主任应确立三种意识、树立三个观念、坚持三种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确立三种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位置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要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集体工作,善于听取学生的呼声,体现学生的需要,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如《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如果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任性、不成熟;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天真无邪、勇于判逆,而这种性格深受学生喜爱。而学生的创新意识正是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萌发的,也就是说创新意识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班主任应确立在班级中的正确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无忧无虑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状态下开展认知活动,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参与意识。在确立位置意识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确立参与意识,即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班主任才能真正体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觉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德育工作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班主任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各项活动,完善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作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3、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班主任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班主任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例如,我班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是竞赛时间,例如:学科竞赛,英语单词竞赛,成语接力,等等。学生喜欢竞赛,即使是任何奖品都没有的竞赛,比起来也热火朝天。儿童、少年、青年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向上心理,这是一种心理优势,也正是教师可以调动发挥的有利因素。通过竞赛,同学们从中体验到了胜利、信心和喜悦,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这也正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内驱力”。
二、树立三个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1、教育观念。班主作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异性之间会产生神秘感和好感,并想着单独相处,有的人称男女生交往过度为“早恋”,针对这种现象,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处理此
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鼓励男女生交往,强调相互交往的好处,并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为其创造交往的条件,但应巧妙地限制其单独交往,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交往,会使其对异性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真挚的友谊。笔者转变了教育观念,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将许多教师头疼的“早恋”现象轻松解决了。
2、发展观念。班主任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的一代。如清明节期间的组织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如果每次活动内容都大致相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
3、持久观念。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项班级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坚持三种做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障
1、班级的各项活动以实话实说为基点。由于某些教育模式的僵化,使多数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时习惯用一种固定模式作为评价事物的尺度,即习惯了说套话、说空话、说假话,只有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坚持实话实说、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忆。只有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学生有所建树,有所创造。班主任在每次搞完活动后,都应让学生针对这次活动实话实说,谈自己的看法、认识、感受、建议,这样做,班主任不仅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也能及
时调整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些做法,同时,也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创意提供了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2、班级的各项活动以体现时代特征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如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以往我们通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街道、广场、汽车站等场所进行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劳动观念。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多数学生视其为负担,是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的,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把义务劳动改为有偿劳动,并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如利用课余或假日组织学生卖报纸、上门推销等有偿劳动,既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又体验了生活,受到了锻炼,感受了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的挑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劳动报酬的再分析,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3、班级的各项活动以推陈出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没有推陈出新,世界就不会日新月异,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这就要求班主任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
总之,同一棵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为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