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3: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

袁传文

教学技术现代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作为教学手段,并不断使之现代化。人们习惯称它为电化教育。教学技术现代化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走进课堂的必然结果。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的运用,它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能激发学生联想,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愉快在获取大量知识,因而对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地掌握到前人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过程。根据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分为四类:

1、认知学习。认知的学习是指在意识水平上对思想和表象的加工。它涉及假设、推理等脑内的任何一种心理过程。就儿童的认知学习而言,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包括信息和事实,如历史事实、语文和数学的有关知识,书写规则等。也指理解和应用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如在小学数学中有数和数的运算、代数的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及简单的统计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2、技能学习。小学生主要是掌握写字、简单的实验、运动、唱歌及绘画等基本动作技能。在小学数学中还有审题及运算技能等。

3、智力学习。小学生要学习观察、记忆和对简单数学概念的抽象思维能力。

4、情感学习。小学生情感学习是指情感系统的习得,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的调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形成。例如,学生态度的取舍、品德学习、价值取向等过程中逐渐习得好恶和偏爱。这些习得和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兴趣、决心、持续时间、注意力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下面谈谈自己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优化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丁肇中就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在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他们终于发现了“J”粒子,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同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学好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平日观察,发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首先应表现为对将学知识的好奇,进而发展到对知识的渴求。根据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1.运用电教软件中的“声音、画面”创设教学导入情 境,让学生进入“好奇”心理状态。教学内容新颖、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好奇性”,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水平较低,上课注意力不易有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色彩鲜明的投影,配

以适当的伴音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紧跟着画面的变化,他们的思维也随之而发展着。在小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AUTHORWARE教学软件,创设了如下的导入情境:出现一幅等底等高圆柱体和长方体画面,同时播送如下声音片

断:―“有一天猴妈妈手中拿着两块形状不同的面包,分别是两个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圆柱体和长方体形状的面包。猴妈妈问小猴要哪一块,小猴比较了半天,一会儿说要圆柱体那块,一会儿又说不不不,还是要长方体的那块…..同学们,你们能帮帮这位犯难的小猴子吗?”,于是同学也跟着争论,有的说这块大,有的说那块大,还有的说两块一样大。由此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理。

2.运用电教声控设备及时引疑激疑,让学生进入对知识“渴求”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各种疑问,或激起学生的对本课知识以外的其他疑问,这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声音控制系统进行发问,学生自由回答;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其他学生试着作答。例如,在《圆柱的体积》一课,根据上述问题,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呢?”。其他学生有的就说:因为它们的计算体积公式都是相同的,都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但有的学生就不相信,怎么形状不同物体计算公式会相同呢?从而急起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到底是怎样、怎样推导、怎样计算、及为什么它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体积相等等问题,学生就进入了对本课知识产生“渴求”的心理状态。

由此,从“好奇”到“渴求”这一心理上升过程为学生学习这一课知识培养了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手段,提供反复对比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虽然不必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但必须对他提供一定数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使他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课堂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有些可以通过参观、演示、实验等活动直接提供有关事物的感性材料,但是大量的内容是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电教技术为教学提供反复的感性材料,是其优越于传统“黑板式”教学的特点之一,通过前后材料的对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技能。首先由于教材内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数学概念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实际例子,如直线的概念,生活中难以表达,但有位教师通过软件制作了“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模拟片断,“直线”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无限延伸,给学生提供了“直线”这一概念形象的感性材料,提高了他们理解这一概念外延和内涵的能力。又如:我在《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教学时, 先通过投影出示一个底面积为一定,高一定的长方体,让学生先算出它的体积,然后又出示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也让学生算出它的体积。第一步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得出二者体积相等。第二步,再通过将圆柱体“演变”成长方体,并与前面长方体“重合”作对比,也同样得出二者体积相等,学生通过分析这一问题,“反复”演示,进一步理解了圆柱体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体积的关系,为今后解决这一相关问题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同时分析问题的技能也获得提高。

三、运用电教软件“动画”渐变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

现代化教学手段大部分是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但实践证明它的作用不止于此。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在化虚为实、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基础上,再以化实为虚、化零为整的方法,使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直接认识上升到间接认识。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了智能。在现代教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抽出事物本质属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从形象中领悟知识,最终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了智能。例如,在圆柱体的侧面积教学中,我设计出圆柱体侧面积展开圆成一个长方形的“渐变过程”,在渐变过程中加以适当文字提示和标注,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高正好等于圆柱体的高,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等于底面圆周长乘以高的结论。

四、运用电教软件,提供直观的仿真情景创设,让学生的情感受到启发,得到发展。

情感,这里指道德情感作为品德的心理结构之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情感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空洞,途径单一,方法枯燥使得教育者缺乏针对性,简单说教味浓,缺乏真实性,不能吸引学生。电化教学就可以提供直观的仿真情景。利用电教技术的“声音、色彩、形象和情节”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吸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功能感受到真实的启发,并得到发展,这是电教技术十分可贵的优点。如在教学《统计表》这一课时,通过电教软件插入“本地区绿化面积的统计情况”专题片,片中融声、色、形和情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景,为统计表的真实提供了依据,学生通过统计表数据的对比,感受到“保护环境,绿化地球”的情感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能有校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能直观、形象地提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化解教学难点。在一堂课中,使学生收到的知识信息量加大,加大教学密度,节省教学时间,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技能和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心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

改革传统的不适应理代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符合理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迫切要求。教学过程是“投入”与“产出”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投入”,即组织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产出”的效果,即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充分调动,教学目标是否充分实理。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理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象和声音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种感官,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优化的可能。近年来,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为突破口,注决运用多媒体组合的强大功能,改革课堂结构模式,努力构建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新型的课堂结构模式。

“情感智商(EQ)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另一种智商。”这一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以“学”为中心,以发展学生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目标的情感心理活动过程,儿童的心理越发展,知识技能掌握得就越熟练,越有利于激发兴趣、陶冶情感、诱发思维、发展个性,所以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自主学习,优化教学过程须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电教媒体的本质属性赋予了它特殊的功能,优化多媒体组合,能收到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亿化教学的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

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故教学过程要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容。而小学生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实际相去甚远,很难正确感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投影录音、录像、摄像、电脑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多重剌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如教学《绿色的办公室》一课,利用电脑光盘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正确的感知形象——列宁绿色的办公室。学生的音乐的渲染下,只需用鼠标在“屋项”、“地板”、“椅子”、“卧室”几个按钮一按,图上相应部分就会闪动,并以文字形式显示列宁绿色办公室各部分是怎样的,学生眼、耳、脑、手均得到调到,感知效果相当深刻,以至有个学生看后很有感触地说:“这哪像是办公室呢?列宁工作的条件太艰苦了,然而他却能全神贯注地工作,这种精神多么伟大啊!”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陶冶学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欢迎、满意、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认识的发展,而随着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加深,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升华,并对这种事物的认识便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辩证的联系启发我们:情感是儿童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陶冶儿童的情感,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心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使冷静的理智与坚强的意志相联系、产生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的巨大动力。多媒体技术在具有智力功能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客观的可能。课文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如组织学生讨论或朗读课文,配以恰当音乐渲染气氛,以唤起学生的情感的体验。课文《趵突泉》写景抒情,教学时播入配乐朗读和影像,使学生在听读感知、欣赏体味中仿佛置身于趵突泉公园里,尽情地欣赏凉亭旁、垂柳下池水清澈,大泉不断翻滚,小泉不断地冒出形态各异的气泡的美景。一名学生看后充满激情地述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趵突泉太美了,难怪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影视的形象往往更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运用录像再现长征路上小红军为了不想拖累陈赓同志,一步一步说服陈赓骑上马先走的感人情景,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小红军为了不拖累别人,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格,更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运用多媒体裁技术诱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红,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我们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现代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出学习目标而非由教师强加,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并不断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探求知识。比如教《电脑“管家”》一课,导入新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台电脑并配上教师的设疑:这是什么?通过预习,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有的说:“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电脑怎么当管家呢?它是怎样管家的?”有的说:“我想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有的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擦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再通过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帮助,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应当承认,目前有些学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学习上存在依赖心理,究其原困,是教师只围绕“教”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处于被动的思维状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必须打破这种善,我们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会话和评价分析,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直对,变复杂的简单有利于学生主动思维。如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我们设计了一个电脑软件,以动画形式再现亚里士多德的话的意思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分开试验的情景,最后通过让学生亲自做试验,在读、划议、练的训练过程中,深刻理解伽利略从提出疑问到反复试验到公开试验得出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理量没有关系。

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三官小学:贺辉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被推广应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年来发展的现代教学技术其多功能的系统,使用简捷方便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本人在欣赏教学中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感到教学的空间扩阔了,教学的思路灵活了。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优化了音乐教学,效果显著。

(一)利用多媒体录像剪接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欣赏音乐有必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听觉的咀嚼能给人以一种空间思维的扩展想象,对音乐背景了解能给人一种实地状况的追忆,进而触动情感。在音乐的流动中运用全身的器官参与运动,在音乐旋律中抓住节奏的运动与旋律的跳动,来感受音乐旋律的表现力和美感。”然而很多经典的作品由于时代久远,很难引起现代观念强烈的学生的共鸣。例如,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此歌曲是千百年来川江的船夫在不断与川江水搏战而产生的,歌曲节奏变化明显,随着劳动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曲调相应地时而抒情悠扬,时而紧张激烈的变化,表现了劳动人民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精神,还有高度的智慧。由于本地的公路交通相当发达,学生的生活环境优越、生活经验少,他们难以想象川江的船夫是怎样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的,想象不到体会便不够深入,加上这首曲子又是用地方方言唱的,学生听不懂会影响欣赏的兴趣和效果。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技术,我让同学们亲眼见到、真实感受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与创造。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同学们看到矗立在江边的布满深深纤痕的巨石时,他们了解到它是千百年来船夫与川江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而形成的痕迹时,有谁不为这奇迹而惊叹?当同学们看到水流湍急的险滩、川江船夫与惊涛骇浪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搏战的真实情景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轰然的震动:原来蜀道真的那么难行!生活那么艰辛!劳动人民的力量这么伟大!这样同学们通过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思想深深地受到教育,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理解明白了,对歌曲的欣赏兴趣骤增,同学们边听着《川江船夫号子》边联想着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境,感受着那股无畏无惧的无穷力量!有的同学不禁配合着歌曲的节拍和情绪作划船的动作,此刻他们的全部身心正欣然体验着与艰难险阻奋力作战的激情。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把有关的音乐知识、音响资料、音乐背景资料等统畴安排互为贯穿,节省了板书、换磁带、倒带、搜索等时间,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增加。由于教师备课内容相应增加,准备更充分、构思更加精密,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的优点,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教师的创作激情实现成功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实现教学理想提供了自由的天空,激发了教师高度的创作热情。多媒体功

能使教师的教学信息渠道大增,很多不同渠道找到的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剪辑成为课堂上有用的教学资源,这样教师的教学空间大增,教学思路被激活,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会体会到自己就是一位设计师、导演、监制。教师用艺术的触角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选材,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进行教学设计,设想相应的教学效果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颂歌是赞颂党、国家、领导人、祖国河山或美好事物的歌曲。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相当快,变化相当大,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颂歌表达人民热爱党、国家、领导人的感情。然而,此类歌曲由于时代或色彩的原因,同学们大都不喜欢听。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精心设计了一节《颂歌》专题音乐欣赏课,收到理想的效果。1、挑选富有代表性的歌曲。便于颂歌知识的讲解,所选歌曲具有不同演唱形式、不同的体裁形式、不同的创作时期。《祖国颂》、《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分别是我国建国初期、发展初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颂歌,极具代表性。2、精心制作音乐背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了解我国颂歌的创作发展历程,每首颂歌都选取了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开国大典》、《建国初期特写》、《知识分子回国支援建设》、《1978年改革开放的盛况》、《1979年开设经济特区的盛况》。3、精心制作课件。把歌曲、音乐背景、音乐知识制成课件,把有关的音乐知识制作成幻灯片,恰当穿插渗透在歌曲欣赏之间。4、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功能。让历史事实感动学生,让音乐情感触动学生,使学生激情万丈、感受深刻。欣赏《歌唱祖国》、《祖国颂》前,当同学们看到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能够感觉到同学们因激动而心跳加速,因气氛庄严神圣而屏息呼吸。播放《建国初期特写》、《知识分子回国支援建设》等历史片段,看到全国上下以高度热情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的壮观场面并取得喜人成果时同学们的心感动了。欣赏《歌唱祖国》、《祖国颂》时同学们都激情高涨,歌曲炽热深情的爱国情怀使学用产生了共鸣。此时,把颂歌的音乐知识引入,让学生讨论学习,事半功倍。接着欣赏《春天的故事》时,同学们看到改革开放带来了勃勃生机,社会面貌轰然巨变,现代化城市跃现眼前时,心情无比激动,此刻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理解了歌中对邓小平同志的真情赞颂。下课了,原来的设想是让同学们听着《走进新时代》步出教室的,结果,同学们留在课室不愿离开,或者是优美的歌声使他们不愿离去,但我觉得,歌曲唱出了他们此刻的心情:他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对建设未来的祖国充满着信心!他们要从歌声中体验这种幸福!

(四)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各方面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极大地优化音乐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的各领域都可采用。如在器乐欣赏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各种的乐器及选听、复听其中的乐器片断,利用多媒体清晰的图视及良好的音响效果,使用简捷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又如有些舞曲的欣赏,可以让同学们先观看一些舞蹈片断,然后再欣赏舞曲,同学们对音乐便会增强想象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又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还有利用多媒体进行唱歌教学、歌谱教学,把要教的曲目扫描上去用大屏幕打出来,让同学们都看着屏幕歌唱,这样便于老师指挥,有时候遇到唱不好的地方可马上指出来,统一纠正。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把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特别制作,引起学生的注意,还有把歌曲制作成卡拉,让同学们跟着音乐伴奏学唱歌。这样很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在其他方面如乐器教学、音乐创作教学、还有就是音乐知识教学等也效果明显。

第四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汉语拼音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他们在一个月内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注意针对儿童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情境,在活动中,在玩中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学生能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学好拼音。这样做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那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使其为汉语拼音教学插翅添翼,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媒体演示、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o的四声时,运用媒体演示,边演示边模拟公鸡鸣叫的声音发o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拍翅鸣叫的姿势,并且边拍翅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又如,在教学复韵母“ou”时,出示课件,伴随着乐曲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在这蓝色的海面上,一群白色的海殴在自由自在的翱翔,还不时地发出动听的叫声。学生们都高兴地叫起来:“大海,大海!”“海鸥,海鸥!”画面一出现,小朋友便吸引住了,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导入新课:“是啊,一群白色的海殴在蔚蓝的海面上飞得多自在呀!今天我们要学的复韵母“ou”的读音和海鸥的“鸥”的音是一样的。”

(二)图片展示法

图片展示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根据编者意图,利用多媒体显示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图片,启发学生发现图片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三)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如:在教学“ zh ch sh r ”时,我设计以一个学习小伙伴的形象进行贯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配以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拼读音节、与人交流的愿望。在复习时,并用有趣的“带帽子”游戏请学生上来操作电脑,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上课前,当我打开课件时,我听到学生说,“快,快坐好,动画片马上开始了!”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堂课已成功了一半。又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显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四)趣味学习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对于“ɑ、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比如我在教“ɑ”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就通过小孩子在感情是最依赖,生活中最亲近的一张妈妈的幻灯片,先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带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五)儿歌巩固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好的儿歌、口诀,在课堂上用媒体播放,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鱼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鱼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小马快跑d d d,气球上升q q q,拐棍加横f f f,伞把撑开t t t,小鸽子ɡ ɡ ɡ,水草蝌蚪k k k,像把椅子h h 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学习才更为有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情、激情,将师生情感融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全过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其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进行分析,结合抽象、概括等进行一系列认识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动的画面帮学生识记,将抽象的符号交换成形象的、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紧密联系的图画或文字,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展现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进行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的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河南省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时间: 2010-4-2 浏览次数:12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都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与挑战。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呢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面对新课程,就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载体,在现代教学模式下利用信息的传递是搞好教学的又一途径。课堂上,教师能否采用各种手段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其中包括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长方体的体积”中的具体运用谈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观念,为学生的创新与个性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发展智力、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空间与图形知识灵活多变,具有挑战学生思维的特性,“长方体的体积”在多媒体辅助下实施教学,能使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联想、猜测、质疑、发现、合作、探索,从而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会学习、会发现、会创造。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发现在质疑环节中效果明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过程如下:

1.录像片段,课件出示:利用物流车“激趣导入”仔细观察物流车上集装箱并正对我们的一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那么,集装箱的体积呢?

2.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导入课题-----今天大家来一起验证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这样的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数学学习方式多样化

由于空间图形看不见摸不着,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制作的课件,可以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整体的分解,或把面组成体等,从而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优化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展示了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高,有了多角度思考方法和多种解题思路。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也存在着差异,要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各抒己见,培养其思想的多向性、批判性及独特性。过程如下:

1.探究新知,验证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探索之旅”: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组成不同的长方体图形;并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做一做:学生分工合作并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根据要求动手操作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长方体,填好表格,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不同的操作过程。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个 数 体积(立方厘米)

3.小组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结论。

4.小组汇报,每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结论,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各自的方法,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1)长8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

(2)长4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

(3)长6厘米、4厘米、高1厘米

(4)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5)长2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6)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结果发现:8×3×1=24 4×3×2=24 6×4×1=24 12×2×1=24 24×1×1=24 6×2×2=24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验证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5.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学生推导并交流,说明理由: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所以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6.通过活动说明了什么?要研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就可以了。

三、知识拓展与加强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在深化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过程如下:

1.多媒体展现“数学王国”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课前准备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如“九章算术”、“古代求体积的方法”、“数学家”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2.全班交流得到的收获。

四、增强知识的连贯性。

1.课前使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在创设教学情境,发现质疑环节中效果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共享信息,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以达到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及师生互动的机会;同时为知识的尝试创新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课后:在多媒体辅助下,为知识的延伸提供了条件,由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联系性和广泛性,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索。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培养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电教媒体的能力。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展示了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高,有了多角度思考方法和多种解题思路。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课堂完美结合,一定能探索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长方体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山东烟台养正小学 位述华 麻明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物、课件等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教材为封面,展示本课件的题目.第二页为主菜单,设三个按钮,分别写有导入、新授、练习.第三页为实物图,有木箱子、纸箱子、铁罐、球等.此页在导入时使用.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第四页为长方体,在新授时使用.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面的特征;体会棱的概念及特征;体会顶点的概念;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第五页为练习题封面,设四个按钮,分别写有练习

一、练习

二、练习

三、练习四,选中某个按钮就可打开某个练习题(练习详见本文第七部分).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 2.教师:我这里有一些实物,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屏幕出示常见的物体,如木箱子、纸箱子、铁罐子、球等,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3.说明: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平面图形,而现在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

(二)新授

1.学生举例.

(1)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哪个是长方体?

(2)同学们举起自己准备的实物,告诉同学,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3)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面.(1)谈话:那么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盒子或实物,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讨论: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全班交流长方体面的特点.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长方体的面.当学生回答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其他意见吗?并出示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实物.

(3)谈话:同学们交流得很好,下面我们观察屏幕上的长方体,它的面有什么特征呢?单击鼠标演示特征.

3.认识棱.

(1)谈话: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2)说明: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屏幕出示:棱——两个面相交的边.

(3)教师:下面我们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然后量一量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同位互相说说结果.

(4)教师:我们在数棱的时候也要有顺序地数,下面看屏幕是怎样数的.

4.认识长方体的顶点、长、宽、高.

(1)谈话: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这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屏幕出示: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

(2)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看一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3)交流,教师提示:用一只手拿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4)说明: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屏幕出示:长、宽、高.指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练习1.谈话:同学们喜欢叠纸吗?请拿出贴在硬纸板上的长方体展开图,按照图样所示,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开火车做填空题. 3.看图填空.

4.计算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所需要的铁丝长度.(四)全课总结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导入部分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目的是找准知识的切入点. 本课先通过课件列举一些常见的物体,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不同.再让学生根据以前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指出哪个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从直观上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从直现上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教师单击鼠标左键,屏幕上只留下长方体,突出了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胆地进行尝试,本阶段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受直观的影响,在数面时往往不讲顺序,因此在小组交流时,教师提示学生要有顺序地数长方体的面.

课件中采用动画的形式,使相对的面重叠在一起,生动形象地演示了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特点,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观察、操作实物、集体交流归纳出长方体面的特征的基础上演示课件,起到了强化知识、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作用.

长方体棱的概念比较抽象,本部分先让学生动手摸,变抽象的概念为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的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件中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各自用同一种颜色标出来,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很自然地将12条棱分成3组.

课件通过有声有色的动画,让棱动起来,展现了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特征.

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增强了直观性,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课件中通过热点闪动,使学生充分注意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这时,适时地出现长、宽、高的文字,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

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做完后,量一量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这样安排,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课堂练习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趣味性,使学生爱学爱练,真正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课件中每一个练习题的答案都设立了热键,只要选中括号,单击鼠标左键,答案就会出现.

练习四中,设立提示按钮,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七、练习设计与分析(一)练习练习一:按照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练习二: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的面一般是()形,特殊情况下有()个面是()形.

3.长方体()的面完全相同,()的校长度相等. 练习三:如下图所示

1.它的上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2.它的右侧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3.它的后面面积是()平方厘米.

练习

四、用铁丝做一个长7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二)设计意图

折叠长方体,安排在练习一的位置上,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练习二以填空的形式,对这节课所学的长方体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练习三以填空的形式,着重考察长方体长、宽、高的掌握情况.每选中一个空,图中相应的地方就会有所表示,这样更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而做出正确的回答.练习中还捎带复习了面积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练习四以计算的形式,着重考察长方体棱的灵活运用情况.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地做了提示,直观地展示了三组棱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学生找到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6个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 宽 高

2、赏景练习

师:让我们去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多媒体出示乍浦风光图

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公园?

多媒体出示:平湖当湖公园的占地面积约是120亩,是乍浦汤山公园的40%,汤山公园的面积约是多少亩? 生解答,交流。

3、师:游览了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

多媒体出示:兴趣班开班了!请你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列出式子。我校周六兴趣小组有20人参加了舞蹈班,, ? 条件:(1)舞蹈班人数是篮球队的2/3。

(2)美术班的人数是舞蹈班的80%。

(3)科技班人数的4/5 正好是舞蹈班的人数。

(4)舞蹈班的120%正好是数奥组的人数。问题:a、篮球队有几人?

b、科技组有几人?

c、美术组有几人?

d、数奥组有几人?

交流:(1)说说你选择的条件和问题?(2)怎么列式?(3)你是怎么想的?

下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平谷区马坊第一学区 贾富荣 内容提要:教育跟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其中一......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更为广泛,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样也有利于多方面综......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政治教学(精选五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政治教学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政治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与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科技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绘本的教学

    【摘要】多媒体课件能够结合视听的特点,可以活跃气氛、愉悦环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同时又能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绘本则是一种独......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精选)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一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寻求作文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阐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对习作效果起到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开放式”教学初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开放式”教学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